软件工程教育的三个视角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工程教育和职业发展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工程教育和职业发展软件工程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不断演变的领域,软件工程教育和职业发展是实现专业成长和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教育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一、软件工程教育的重要性软件工程教育是软件工程师职业发展的基础。
它为学习者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和能力。
在软件工程教育中,学生将学习到以下关键内容:1. 理论知识:软件工程教育包括对于软件开发过程、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和架构、软件测试和维护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这些知识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践经验:软件工程教育强调实践,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和团队合作。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熟悉软件工程的实际运作,并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技术能力:软件工程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领域,软件工程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技术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熟悉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软件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软件工程师。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工程化的开发方法。
软件工程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软件工程师职业发展的成功与否。
二、软件工程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软件工程职业发展是软件工程师个人发展的关键环节。
软件工程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1. 技术更新: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更新迅速,新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
软件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技术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
2. 软技能培养:软件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沟通、团队合作、领导等软技能。
软件工程职业发展需要注重培养软技能,以赢得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3. 职业规划:软件工程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
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做出长期和短期的计划。
软件工程分方向介绍
软件工程分方向介绍软件工程分为多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的五个主要方向,包括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架构、项目管理和人机交互。
以下将分别对这些方向进行详细介绍。
1.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最为常见也是最基础的软件工程方向。
它涉及将软件概念转化为实际可用的软件产品。
软件开发工程师负责编写、测试和维护软件代码。
他们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如Java、C++等,来实现客户的需求。
软件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开发高质量、可靠且易于维护的软件应用程序。
2. 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
软件测试工程师负责验证和验证开发的软件是否满足预期的要求和标准。
他们使用各种测试方法和工具来检测和纠正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软件测试的目标是确保软件在不同平台和环境下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3. 软件架构软件架构是设计和组织软件系统的过程。
软件架构师负责确定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
他们需要考虑软件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软件架构师需要与软件开发团队合作,确保软件设计满足客户需求,并在系统发展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4.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确保软件项目按时、按预算和按要求完成的过程。
软件项目经理负责规划、协调和监督项目的各个阶段。
他们需要与客户、开发团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项目管理涉及风险管理、资源分配和进度控制等方面,是成功完成软件项目的关键因素。
5.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关注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交互的方向。
人机交互设计师负责设计和改进用户界面,以提高用户体验和满足用户需求。
他们需要研究人类认知和行为原理,将这些原理应用于设计直观、易用和吸引人的软件界面。
人机交互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网页设计、手机应用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总结:软件工程涵盖了多个方向,包括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架构、项目管理和人机交互。
每个方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育研究的三个视角读后感
教育研究的三个视角读后感
佐藤学说,教育研究有三个视角,飞鸟之眼,蜻蜓之眼与蚂蚁之眼。
这三种视角对应着宏观、中观和微观。
而一名校长,要实现他的教育理想,也需要围绕这三种视角做专项修炼。
佐藤学说,教育研究有三个视角,飞鸟之眼,蜻蜓之眼与蚂蚁之眼。
飞鸟,在高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然界视野最开阔的物种,俯仰天地,追逐星云,对整个局势有清晰判断。
蜻蜓,几乎贴地飞行,更容易亲近,它看的不是宏观层面,而是中观,对具体环境,小气候下的生态有更好的认知与把握。
蚂蚁,每天都在用身心丈量土地,用触角嗅着泥土气息,它们对一线的专业问题有最透彻的理解,用行动改变着土地样貌和生态。
这三种视角对应着宏观、中观和微观。
而一名校长,要实现他的教育理想,要做好教育研究,要从优秀走向卓越,也需要围绕这三种视角做专项修炼。
教学实践的五个视角(3篇)
第1篇教学实践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教学实践是教育工作者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五个视角对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学生视角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小组合作、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师视角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学实践的关键。
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学习,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自身的人格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 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视角1.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关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软件工程的教学方法
软件工程的教学方法
软件工程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基础知识体系。
这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讨论和问题解答等方法。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教材和文献,使他们能够了解到软件工程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软件开发项目或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
这可以包括分组项目、个人项目或者课程作业等形式。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指导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和测试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软件工程还涉及到团队协作和沟通等方面的技能,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合作项目、演讲和展示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软件企业、参与开源项目或者进行实习,让他们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触,了解行业需求和实践经验。
总结来说,软件工程的教学方法应该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理论的讲解和实践的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
教学设计的四个视角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认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互动生成,教学相长”,考量教学高效的最终标准应当是“教学相长”,这种成长将不单是用考分高低来作最后的衡量。
因此,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以下四个视角:视角一:从课程性质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什么。
教学设计必须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性质,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强调语言感悟。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教育,根本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设法引导学生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依托,去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逐步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够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习惯。
语文作为交际、思维和文化传承的工具,对它的掌握并臻于熟练,重视语言训练是必由之路。
教学实践表明,语言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相关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精要、有效的科学训练,更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的语言运用的创新实践。
因而,设计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上,训练学生结合语境,领悟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语言的语境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重视思维训练。
语言是表达思想和进行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想和思维的物化,是信息的载体。
一切语文训练莫不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
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语文课程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
软件工程的专业认知
软件工程的专业认知
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了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软件开发方法、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软件工程的专业认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思维: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规范,需要具备良好的工程思维,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具体的子问题,并能够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
2. 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和编码规范,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出高质量、易于维护的代码。
3. 软件测试:软件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测试方法和工具,能够进行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编写、执行和评估,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4. 工具使用:软件工程师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软件工具的使用,如版本控制工具、Bug管理工具、持续集成工具等,能够高效
地完成软件开发流程中的各个环节。
5. 团队协作:软件工程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各种技术和非技术人员进行良好的合作,共同完成软件开发项目。
总之,软件工程的专业认知需要软件工程师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综合的能力素养,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软件开发领域。
软件工程的3要素
软件工程的3要素软件工程是一门兼具科学和艺术特征的学科,它以系统化的、规范化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
在软件工程的实践中,有三个重要的要素,它们是:过程、方法和工具。
1. 过程软件开发过程是软件工程的核心,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任务来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软件。
合理的软件开发过程能够提高开发效率、确保软件质量,并使开发过程可复用和可持续。
软件开发过程可以遵循不同的模型,如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模型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型,都需要包括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交付等基本步骤。
2. 方法软件开发方法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技术和工具的组合,用于解决问题、实现需求。
它旨在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敏捷开发方法等。
结构化方法强调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和系统分析,面向对象方法则侧重于将问题分解为对象,通过封装、继承和多态性来构建系统。
敏捷开发方法则强调快速迭代、持续集成和协作开发,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
3. 工具软件工程依赖于各种工具来支持软件开发过程和方法的实施。
这些工具可以包括需求管理工具、设计工具、编码工具、测试工具等。
需求管理工具用于收集、跟踪和管理需求,设计工具用于辅助系统设计和建模,编码工具则提供了编写、调试和版本控制等功能,测试工具用于自动化测试和测试覆盖率分析。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软件质量。
结语软件工程的3要素——过程、方法和工具,共同构成了软件开发的基础。
合理设计和实施软件开发过程,选择适合的开发方法,并灵活运用各种工具,是提高软件工程效果的关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具将不断涌现,为软件工程师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软件开发能力,为社会创造更优秀的软件产品。
《软件工程》课程标准
《软件工程》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编码:参考学时: 30学时课程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编制人员:汪波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向学生介绍与大型软件相关的规划. 分析. 设计. 实现. 测试. 维护等概念. 原理. 技术与工具,同时向学生讲述传统的结构化开发方法与当前流行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质量. 软件成本等基本概念以及传统的结构化分析. 设计与实现方法;掌握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技术,基本掌握软件开发中的管理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软件工程学有一个全貌的了解,对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原理. 方法和有关技术逐步领会并进行运用。
要求学生能够在已有的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 数据库等理论基础上,为今后进行实际的软件开发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应强调实际运用,最好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参予系统开发的策划. 分析. 设计. 编码. 测试等阶段工作的环节,积极引导学生从个人的单纯编程活动转移到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方面上来。
如果受条件所限,可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将这一环节补上。
(一)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VB》。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可以为《JA V A程序设计》《POWER BUILDER》。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为三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其开设目的及要求如下:1.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当前发展趋势,熟悉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过程及其任务,并能够正确加以运用。
2.了解软件生存周期中的文档种类,掌握主要文档的编制方法。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理论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具备参与中等规模软件需求调研,设计的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小型软件系统。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的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培养以工程化软件分析、设计思维模式。
什么是教育软件工程
什么是教育软件工程教育软件工程是指利用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设计、开发、实施、评估和维护教育软件系统的过程和方法。
该领域旨在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软件工程的定义、作用、应用领域、发展历程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软件工程的定义教育软件工程是运用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技术,结合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开发、实施、评估和维护教育软件系统的过程和方法。
它涉及到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教育软件工程的作用教育软件工程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式,为教师提供了创新的教学工具和资源,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水平。
其次,教育软件工程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同时,教育软件工程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三、教育软件工程的应用领域教育软件工程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教育的各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学科教学,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其次,教育软件工程可以应用于学习辅助,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教育软件工程还可以应用于教育评价,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帮助教育管理者进行教育改革和管理。
四、教育软件工程的发展历程教育软件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软件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20世纪80年代,教育软件工程开始重视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强调教学设计和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计算设备的普及,教育软件工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五、教育软件工程面临的挑战教育软件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软件工程的方法与实践
软件工程的方法与实践软件工程是一种以科学规范化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的方法。
软件工程的方法和实践是指软件工程领域中,用来指导软件研发和管理的方法和实践技巧。
软件工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面向对象、结构化、模块化和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开发是针对对象进行建模和开发的方法,可以轻松地实现代码重用和维护。
结构化方法主要将软件的开发分解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便于协作开发和管理。
模块化方法则将软件分解成几个可独立使用的部分,方便维护和扩展。
面向服务的方法以服务为中心,以组件化的方式构建软件系统,便于在不同的应用程序和平台之间共享服务。
实践是指软件工程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数据和证据支持,而不是仅仅通过经验判断。
软件工程实践可以分为五个方面:软件规划、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
在软件规划方面,需要建立一个针对具体项目的软件开发计划,并考虑项目的开发成本、风险、进度和质量等。
需求分析方面需要明确用户需求并与用户进行沟通,以确保软件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在设计方面,需要进行系统设计、组件设计和数据模型设计等工作。
实现方面则是根据设计文档完成软件代码的编写。
在测试方面则需要对软件进行各种类型的测试,确保软件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除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实践,软件工程还需要注意质量保证、版本控制、软件配置管理和持续集成等方面的实践。
质量保证需要确保软件系统在开发过程中符合质量标准,并进行测试和质量评估。
版本控制则是管理软件系统不同版本的开发,包括版本的修改、发布和回退等。
软件配置管理可以确保软件系统在不同开发环境下的一致性,并确保版本的正确性和可追踪性。
持续集成是一种持续地在软件开发中集成和测试的方法,可以保证软件系统的开发进程与实践保持同步。
软件工程方法和实践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并促进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按照具体项目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并不断总结和改进实践方法,以保证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开发效率。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飞鸟之眼
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飞鸟之眼教育研究是一门多元的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和分析。
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教育研究视角。
第一,飞鸟之眼。
飞鸟之眼是一种宏观视角,强调从整体上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
通过这种视角,研究者可以从更宽广的角度审视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教育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飞鸟之眼的视角着重于教育的宏观层面,关注教育的制度特征、社会背景和大趋势。
例如,从飞鸟之眼的视角来研究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可以探讨教育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科学制定教育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细葛之脉。
细葛之脉是一种微观视角,强调从个体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
通过这种视角,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和个体的经验。
细葛之脉的视角着重于教育的微观层面,关注教育的具体实施和个体的学习积累。
例如,从细葛之脉的视角来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探讨个体在使用教育技术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学习效果,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戏班之角。
戏班之角是一种多元视角,强调从多种参与者的视角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
通过这种视角,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教育现象,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等多个参与者的视角。
戏班之角的视角着重于教育的多元层面,关注教育的多元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例如,从戏班之角的视角来研究家庭教育的角色,可以探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行为,以及这种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影响,从而为改善家庭教育提供实践建议。
综上所述,教育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和分析。
飞鸟之眼、细葛之脉和戏班之角这三种视角各具特点,通过不同的视角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可以为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新视角下的教育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从“三新”视角(即新课程、新教材、新技术)出发,我们可以探讨教育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课程视角下的教育实践1. 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内容创新。
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教学方式变革。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评价方式改革。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课程整合在课程整合方面,教师应关注以下两点:(1)学科整合。
教师应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跨学科整合。
教师应关注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拓展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教材视角下的教育实践1. 教材编写新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1)体现时代性。
教材内容应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热点和前沿科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2)注重实践性。
教材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强调个性化。
教材编写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材使用教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教材与实际相结合。
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社会热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新技术视角下的教育实践1. 数字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三个“视角”研读教材
三个“视角”研读教材赵国防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曾获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等称号。
兼任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课程团队专家,山东省义务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专家,山东省农村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专家,无锡市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导师。
著有《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一书。
主编《有效上课》《走进名师课堂》等多本教师培训用书。
《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7 期曾发表过我与田成生老师合作撰写的文章《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6 年后,再来谈如何研读教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的?角也在不断丰盈。
当时,恰逢新一轮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教材让教育教学发生着全新的变化,那时我们关注的是对教材本身的研读(即“内容视角”)。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自己对教学、对教育理解的不断丰富,再来讨论研读教材的话题,我想,必须注入对学生的关照(即“学生视角”)和对学与教过程的考量(即“过程视角”)。
一、内容视角:化繁为简,把好教材解读的“密钥” 面对教材,教师要有意识,有能力,化繁为简,去伪存真,及时精准地抓出“核心内容”,以达到教材解读的深刻性与实效性。
只有真正把握了教学的“核心内容”,才能围绕其展开深入的解读和研究,才能从该知识点的纵向关联和横向系统进行全面研究。
以“方程的认识”一课来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学段目标”中指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在“内容标准”中提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可见,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是认识方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苏教版教材采用直观形象的天平,帮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
面对各种姿态的天平,教师要善于化繁为简,抓住本质。
例1 揭示等式,例2 认识方程。
在例2 的教学中,教师切莫紧紧围绕“天平”是否平衡,为认识方程提供素材做文章,而应重点关注天平在不同状态下的“关系表达”,尤其是天平平衡时的“关系表达”。
教学的教学视角
教学的教学视角教学是一种传递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教学的教学视角是指从教学者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教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教学视角决定了教学者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选择和运用。
在教学中,教学者的教学视角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教学的教学视角包括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合作为基础和以创新为驱动的四个角度。
下面将分别从这四个视角来探讨教学的本质和方法。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视角强调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应该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相结合,尊重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这种视角下,教学者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来选择和设计教学活动和教材。
教学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其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视角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这种视角下,教学者应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者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设计实验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再次,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学视角认为合作学习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这种视角下,教学者应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者应该注重设计和组织合作学习的活动,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最后,以创新为驱动的教学视角认为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种视角下,教学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教学者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课题或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的教学视角包括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合作为基础和以创新为驱动的视角。
软件工程方向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软件工程方向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软件工程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软件工程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软件工程的核心课程之一,软件工程方向课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一、当前软件工程方向课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软件工程方向课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滞后,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软件工程方向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思路1. 与行业对接,更新课程内容软件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领域,因此课程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
教师们应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理论成果,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践、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3. 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际能力软件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环节的设置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设计实际项目、实习就业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1. 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课程软件工程的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践,亲身体验软件工程的实际工作流程和项目开发过程,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通过增加项目实战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可以引入真实的项目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等环节,从而更好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实践技能。
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价值——从社会、哲学、教育三个视角的审视
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价值——从社会、哲学、教育三个视角
的审视
邓昌杰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4)011
【摘要】约翰·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教育哲学导论》中的教育哲学思想是:哲学基于社会问题中的不确定性,被表述为思维的一种形式或者深思熟虑地指导实践的教育理论.其独特的哲学视角,不仅为教育带来了哲学式的反思,而且为社会民主化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社会、哲学、教育构成了三角互证的关系.教育哲学思想依然指导着当代社会与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与困境,其普适性与价值性在当代依然熠熠生辉.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邓昌杰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杜威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评 [J], 孙传远;尹鸿涛
2.对杜威教育哲学特征的审视——从《民主主义与教育》谈起 [J], 杜芳芳
3.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J], 宋长银
4.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J], 宋彩琴
5.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思想及其特点探究\r——基于教育哲学的视角 [J], 田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roe creo3.0如何更改视图的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
如何更改视图的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
当我们在制作工程图的时候,由于有些时候会出现视角不同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更改视角,在这里,我就教给大家一个更改视图视角的方法。
一,在工程图环境中(记住是在工程图环境),选择文件——准备——绘图属性(如图一),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第二个选项的更改按钮(如图二),
在弹出的选项框中找到“这些选项控制视图和它们的注释”这一
栏(如图三)
在其中找到“ptojection_type ”这一选项,然后在“值”这一栏中把“third_angle*”(第三视角)改为“first_angle”(第一视角),接着单击“添加/更改”,确定就可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教育的三个视角李晓华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21)E-mail:lixiaohuacn@摘要:系统分析员与软件架构师视角的软件工程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获取用户需求和设计软件架构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对企业逻辑进行分析、抽象、设计和表现的能力。
软件设计师视角的软件工程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对企业逻辑进行细化、优化、完善和表现的能力。
程序员视角的软件工程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对企业逻辑进行编程实现的能力。
还简明地阐述了“在做中学的软件工程教育理念”。
关键词:角色,需求分析,构件,类,编程中图分类号:TP3111. 引言软件工程教育向学生传授关于大规模软件生产的知识、理念、技术和经验。
软件工程的思想贯穿于整个软件生产过程----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软件工程角色的参与,软件工程角色是由软件开发者扮演的。
要胜任软件工程角色,软件开发者需要接受必要的软件工程教育和训练。
不同的软件工程角色所要求接受的软件工程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是不一样的。
从系统分析员与软件架构师、设计师、程序员的角度研究软件工程教育,形成了软件工程教育的三个视角。
2. 软件工程教育的三个视角软件工程的系统分析员与软件架构师、设计师、程序员角色之间并没有决然的界限,也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职责不同而已,随着角色扮演者的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的侧重点发生转移,可以从一个角色过渡到另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角色。
软件工程项目、角色、阶段、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统一建模语言)的类图描述,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工程角色等要素的UML类图描述2.1 系统分析员与软件架构师视角从系统分析员与软件架构师的角度来看,软件工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从企业领域向计算领域过渡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企业领域知识;获取企业逻辑(企业组织逻辑和企业业务逻辑)的技术和技巧;分析、抽象和表现企业逻辑的知识和技术;对企业逻辑进行计算机建模的知识、技术和经验;获得企业软件系统的概念性构件;与企业成员和开发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和协作的能力等。
2.1.1 教育内容的重心使学生掌握需求分析和需求表现的方法与技术、软件架构分析与设计技术。
用UML建立企业逻辑的用例图。
用CRC(Class Responsibility and Collaboration 类的职责和协作)方法在企业用例图的基础上,获取用户需求和对所获取的用户需求进行分析,进而获得业务用例的分析类。
用UML顺序图、协作图、分析类图、需求规格说明等方式直观地表示出所获得的企业分析类之间的交互关系和分析类在交互中所履行的职责。
根据上述所建立的企业业务逻辑模型,对模型进行软件架构分析,确定模型的软件架构风格,必要时使用经典的软件架构风格,以提高企业软件系统的架构的设计效率和架构的健壮性[1]。
在构件粒度级,建立企业软件系统的软件架构,定义架构各组成部分的职能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关系。
根据分析类的职责、分析类之间的关联关系、软件架构各组成部分的职能、软件架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关系,把分析类分配于软件架构的各组成部分。
把软件架构各组成部分所包含的分析类映射和包装成软件构件,并定义构件对外的功能----构件接口(服务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契约[1]),此时的构件为概念性构件,有待于进一步设计、细化、完善和实现。
用UML表达出企业软件系统的概念性构件图,书写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文档。
2.1.2 核心知识和技能如何获得用户原始需求;用户需求分析;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架构);一些经典的软件架构风格,如:管道过滤器、顺序批处理、分层、解释器、客户机/服务器等;软件设计模式;软件建模语言(如UML);软件开发方法论;UP(Unified Process 统一过程);UML建模工具,如:Rational Rose或Vision;基于Web的分布式计算框架;数据库原理; EJB(Enterprise Java Bean )或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架构)或DCOM(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 分布式构件对象模型);企业领域知识与经验;沟通能力和技巧;团队精神。
2.1.3 外围知识和技能英语读、写、说的能力;计算机网络;项目管理;工程数学(矩阵论、泛函分析、数值分析);计算机算法分析与设计;离散数学(集合论、数理统计、组合数学、数理逻辑)。
2.2 软件设计师视角从软件设计师的角度来看,软件工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软件架构师所设计的概念性构件进行细化、提炼和完善,使之演化为设计构件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细化和完善构件接口、构件所包含的类;细化和完善构件所包含的类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类的方法设计算法;灵活运用软件设计模式进行软件详细设计;获得企业软件系统的设计构件。
2.2.1 教育内容的重心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面向组件的分析与设计技术。
用专家、创建者、控制者等职责分配模式为构件所包含的类分配职责和调整优化类的职责。
用UML建模工具建立系统的设计类图。
定义类的方法所使用的算法,设计算法的流程图,进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使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均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按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优化调整类的“体积”、类之间的关联关系。
细化构件接口、构件接口的参数、参数类型、返回值类型和接口使用的协议。
确定构件接口的实现类;细化构件所包含的类的属性、属性类型。
细化构件所包含的类的方法、方法参数、参数类型、方法返回值类型。
细化构件所包含的类的属性和方法的可视性。
为了解决某类公共问题,如: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系统的运行效率或系统的设计效率等,可以借助软件设计模式进行构件内部的详细设计,如:适配器、代理、工厂、组合、观察者、桥等设计模式[2]。
类间的组合、聚合、依赖、继承等关联关系的含义和运用。
掌握类的封装性和多态性。
掌握接口的作用、意义和实现。
理解类的多层继承和多重继承的利与弊。
把上阶段的概念性构件转化为设计构件。
2.2.2 核心知识和技能面向对象、面向组件的分析与设计;软件设计模式;软件体系结构;UML;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开发方法论;Rational Rose或Vision;基于Web的分布式计算技术;数据库原理;EJB、CORBA、DCOM;沟通能力和技巧;团队精神;文档写作能力。
2.2.3 外围知识和技能英语读、写、说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工程数学(矩阵论、泛函分析、数值分析);Java、C++;企业领域知识;离散数学(集合论、数理统计、组合数学、数理逻辑)。
2.3 程序员视角从程序员的角度来看,软件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软件设计结果进行编码实现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正确理解软件架构师和设计师的设计思想;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码实现架构设计和详细设计结果,即把前阶段生成的概念性构件和设计构件转化为物理构件;具有良好的编程风格和习惯;具有软件测试能力。
2.3.1 教育内容的重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面向组件的编程思想和技术。
使学生对建模语言--UML 和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或Vision有着很好的理解,能理解UML描述的软件模型,能很好地把握和处理设计元素与编程元素之间的关系。
熟练掌握1至2门编程语言和编程工具。
编码结构良好,有很好的注释,不强调编程技巧。
用编程语言在代码级编程实现设计结果中的接口、类、类的方法所包含的算法、类与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接口与接口的实现类之间的关系等。
能对程序进行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数据流测试。
把设计构件转化为可部署的物理构件。
2.3.2 核心知识和技能面向对象和面向组件的编程技术;UML;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基于Web的分布式计算技术;Java、C++、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沟通能力和技巧;团队精神;文档写作能力。
2.3.3 外围知识和技能英语读、写、说的能力;计算机网络;软件设计模式;编译原理;离散数学(集合论、数理统计、组合数学、数理逻辑、数值分析);软件测试技术;EJB、CORBA、DCOM。
2.4 软件工程教学方法软件工程教育的三个视角均采用在实践中学、边做边学的教学理念。
每次上课,先用10分钟进行小测验(用英文完成),测试上次课的教学效果,然后讲课,讲课采用教师和学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每次课的最后,留家庭作业(用英文完成),在下次上课之前完成家庭作业。
对于主干课程,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最后,用英文进行课程考试。
每门课程的成绩计算方法为:小测验和家庭作业各占10分,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占40分,考试占40分。
3. 结束语软件工程教育的三个视角对应于软件过程的三种角色,对应于三种不同的软件工程教育内容,从而对应于软件工程教育的三个不同阶段。
软件工程教育的程序员视角对应于专科阶段的软件工程职业技术教育,这是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件工程教育的软件设计师视角对应于软件工程的本科教育阶段。
软件工程教育的系统分析员与软件架构师视角对应于软件工程的研究生教育阶段。
借助软件工程教育的三个视角,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经历等因素,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案,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在教和学两方面均达到最佳效果,取得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1] Alan rge Scale Component Based Development[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03年[2] Craig Larman.Applying UML and Pattern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Three perspective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Li XiaohuaUrban and Rural Planning&Designing Institute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21)AbstractThe perspectiv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from system analyst and architect emphasizes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of obtaining user’s requirements and designing software architecture. The perspectiv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from system analyst and architect can be said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of analyzing, abstracting, designing and representing business logic too. The perspectiv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from software designer emphasizes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of refining, optimizing, perfecting and representing business logic. The perspectiv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from programmer emphasizes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of implementing business logic with programming.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inking of “learning by doing” is briefly discussed.Keywords: Role, Requirement Analysis, Component, class, programming作者简介:李晓华(1966-),男,计算机应用高级工程师,天津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天津大学理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软件架构、设计模式、面向对象和组件的软件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