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家重大建设政策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国家重大建设政策的反思
受到723 高铁事故的影响,国家决定放缓高铁新项目的建设;这个急刹车对于许多预期要建设高铁的城市无疑是一个冲击,同时也让我们对一些国家重大建设重新审视、探讨,避免造成更大的危机。
基础建设对于开发中国家是至关重要的,其成本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会逐年增加;所以十年前建设高速公路的成本只有今年的三、四成,相信高铁建设也会是如此,“现在不做明天会后悔”成为政府大举投入高铁建设的主因。但是,将国家资金过度集中发展某些项目会产生什么风险呢?高度举债的结果又会对国家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高铁运营收益无法达到预期,国家财力能够支撑如此庞大的资金压力吗?
以巴西为例,巴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巴西经济奇迹”,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巴西经济一直被过度的通货膨胀所困扰,宏观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相信这和1956年巴西政府为了建设新的首都巴西利亚,在短短三年间耗费巨资投入建设造成国家资金枯竭息息相关;在建成后的十年内巴西人普遍不愿意搬迁到新首都,巴西利亚一度成为空城,外债的压力让巴西政府透不过气来。
国家庞大的财政支出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不会出现问题,一旦世界局势逆转,国内经济成长开始放缓时;国家财务危机就会显现出来。1973-1974 年的石油危机就给巴西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稳定的因素,巴西的通货膨胀率开始出现了连续上升的趋势。进入80年代巴西的通货膨胀率就象脱缰的野马,几乎每年都在三位数以上,甚至高达四位数;整个80年代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2.2%,其
中有5年出现了负增长。
90年代拉美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开始复苏,然而巴西的情况却与此相反,1990年巴西的年通胀率为2937.8%,巴西连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严重破坏了市场
机制的有效运行,极大地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已经成为阻碍巴西经济发展的顽石,值得我们借鉴。
现今中国高铁债台高筑,每年近千亿的利息尚未见顶;如果不持续注入资金,一些在建工程恐将变成“烂尾工程”。如果市场符合预期卖坐率高,还可以缓解国际金融市场对于中国高铁还债能力的顾虑;一旦民众对于高铁长期失去信心,那就会造成灾难性的金融危机。事实上,国内航空业并未随着高铁建设有丝毫放缓的趋势,大家都在“大跃进”;重复投资建设的结果就会带来激烈的竞争,市场严重分流甚至会引发骨牌效应,导致中国交通产业的整体崩盘。
如果高铁这么好,为什么美国没有跟进呢?每个国家发展基础建设都有其侧重点,美国航空业发达就尽量扩建机场,德国汽车业发达就着重于公路建设,法国、日本专注于高铁建设他们就不会再发展太多的机场建设。中国在航空领域上不突出,每年都要向欧美采购大量的飞机,各地地方政府却都在扩大机场的建设;高速公路也在大城市间盘根错节,重复集中在热点区域,这些都对高铁形成了重大的竞争态势。
事实上,这些建设的背后都有一本数不清的帐,贪腐的作风更形成无数透底的深渊,让这些基础建设成为国家沉疴的财政负担;当资金回收期长达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时,届时这些高铁还能使用吗?而目前国内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也和大量的建设有关,过度的刺激内需已经形成了资源的浪费;未来我们还要集中地在保障房、廉租房上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对现有的房地产商造成冲击之外,也
会占用许多地方财政。而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土地,土地收入减少了地方政府还有多余的钱来建设保障房吗?如果大部分的保障房都被腐败掉了,百姓还是没有房住,到时候政府如何来处理这些社会遗留问题呢?
中国的官员任期短、流动性大,原本就不适合规划中长期的基础建设;事实上大家也都只考虑个人短期的政绩和效益,漠视了这些规划可能带来的长远经济隐患。一旦经济放缓了,或停滞了,这些债务就会成为巨大的包袱;最近英国政府预算赤字和通货膨胀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其所造成的8·6英国伦敦骚乱则反映了年轻人对于政府的不满。
建议政府要反思当今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长远性和实用性,不要盲目地好大喜功;要从市场机制出发来测算其所带动的社会经济效益。计划经济的弱点就是集中推动国家、社会建设,无法兼顾地方性的均衡发展。建议政府给予地方更多的预算来推动当地的基础建设,因为他们更能了解地方需要,也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钟东霖
关注《你的朋友》更多的精彩博文,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