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氨氮的方法

去氨氮的方法

去氨氮是指将水中的氨氮物质去除或降低至一定标准以下的处理过程。氨氮是指水中存在的氨和游离氨离子所组成的总氨含量。水中的氨氮来自于生物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等多种来源,其高浓度会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进行去氨氮处理对于水质的净化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去氨氮的常用方法

1. 生物法:利用生物活性污泥中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来实现氨氮的转化和去除。生物法常常采用好氧硝化-厌氧反硝化工艺,通过好氧条件下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再在厌氧条件下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释放出去,从而达到去氨氮的目的。

2.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将氨氮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物质,从而去除水中的氨氮。常用的化学法包括氯化法、硫酸法、氧化法等。其中,氯化法是常用的氨氮去除方法之一,通过向水中加入氯化铁等化学药剂,使氨氮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胺,进而去除氨氮。

3.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对水中的氨氮进行吸附,从而去除氨氮。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氨氮浓度较低的水体处理。

4. 膜法: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对水中的氨氮进行分离和去除。常见的膜法包括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等。膜法去除氨氮的原理是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使氨氮分离出去,从而实现去氨氮的效果。

5. 光催化法:利用光催化剂吸收光能,在光照下产生活性氧化物,通过氧化作用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光催化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氨氮去除方法。

二、去氨氮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去氨氮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水源质量、水体特性、处理要求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

1. 生物法适用于氨氮浓度较高的废水处理,尤其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

2. 化学法适用于氨氮浓度较低的废水处理,常用于农业废水处理和地下水处理。

3. 吸附法适用于氨氮浓度较低的水体处理,如湖泊、河流等。

4. 膜法适用于氨氮浓度较低的水体处理,尤其适用于饮用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

5. 光催化法适用于氨氮浓度较低的水体处理,常用于饮用水处理和环境治理。

三、去氨氮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去氨氮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效化:研发更高效的去氨氮技术,提高去除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2. 低能耗化:研究节能的去氨氮技术,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3. 无二次污染:开发无二次污染的去氨氮技术,减少处理过程中的化学药剂使用和废弃物产生。

4. 自动化:实现去氨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5. 综合化:研究将多种去氨氮技术相结合,形成综合处理系统,提高处理效果。

去氨氮是一项重要的水处理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物质,保护水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去氨氮技术将会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水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氨氮去除办法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办法 过量氨氮排入水体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降低水体观赏价值,并且被氧化生成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甚至人类的健康。因此,废水脱氮处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主要的脱氮方法有生物硝化反硝化、折点加氯、气提吹脱和离子交换法等。消化污泥脱水液、垃圾渗滤液、催化剂生产厂废水、肉类加工废水和合成氨化工废水等含有极高浓度的氨氮(500 mg/L以上,甚至达到几千mg/L),以上方法会由于游离氨氮的生物抑制作用或者成本等原因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物化法、生化联合法和新型生物脱氮法。 1 物化法 1.1 吹脱法 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一般认为吹脱效率与温度、pH、气液比有关。王文斌等[1]对吹脱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进行了研究,控制吹脱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温度、气液比和pH。在水温大于25 ℃,气液比控制在3500左右,渗滤液pH控制在10.5左右,对于氨氮浓度高达2000~4000 mg/L的垃圾渗滤液,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吹脱法在低温时氨氮去除效率不高。王有乐等[2]采用超声波吹脱技术对化肥厂高浓度氨氮废水(例如882 mg/L)进行了处理试验。最佳工艺条件为pH =11,超声吹脱时间为40 min,气水比为l000:1试验结果表明,废水采用超声波辐射以后,氨氮的吹脱效果明显增加,与传统吹脱技术相比,氨氮的去除率增加了17%~164%,在90%以上,吹脱后氨氮在100 mg/L以内。为了以较低的代价将pH调节至碱性,需要向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钙,但容易生水垢。同时,为了防止吹脱出的氨氮造成二次污染,需要在吹脱塔后设置氨氮吸收装置。Izzet等[3]在处理经UASB预处理的垃圾渗滤液(2240 mg/L)时发现在pH=11.5,反应时间为24 h,仅以120 r/min的速度梯度进行机械搅拌,氨氮去除率便可达95%。而在pH=12时通过曝气脱氨氮,在第17小时pH开始下降,氨氮去除率仅为85%。据此认为,吹脱法脱氮的主要机理应该是机械搅拌而不是空气扩散搅拌。 1.2 沸石脱氨法 利用沸石中的阳离子与废水中的NH4+进行交换以达到脱氮的目的。沸石一般被用于处理低浓度含氨废水或含微量重金属的废水。然而,蒋建国等[4]探讨了沸石吸附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效果及可行性。小试研究结果表明,每克沸石具有吸附15.5 mg氨氮的极限潜力,当沸石粒径为30~16目时,氨氮去除率达到了78.5%,且在吸附时间、投加量及沸石粒径相同的情况下,进水氨氮浓度越大,吸附速率越大,沸石作为吸附剂去除渗滤液中的氨氮是可行的。 Milan等[5]用沸石离子交换法处理经厌氧消化过的猪肥废水时发现Na-Zeo、Mg-Zeo、Ca-Zeo、k-Zeo中Na-Zeo沸石效果最好,其次是Ca-Zeo。增加离子交换床的高度可以提高氨氮去除率,综合考虑经济原因和水力条件,床高18 cm(H/D=4),相对流量小于7.8 BV/h是比较适合的尺寸。离子交换法受悬浮物浓度的影响较大。应用沸石脱氨法必须考虑沸石的再生问题,通常有再生液法和焚烧法。采用焚烧法时,产生的氨气必须进行处理。 1.3 膜分离技术 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氨氮脱除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氨氮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蒋展鹏等[6]采用电渗析法和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法处理高浓

氨氮的处理

物化法 1. 吹脱法 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一般认为吹脱与温度、PH、气液比有关。 2. 沸石脱氨法 利用沸石中的阳离子与废水中的NH4+进行交换以达到脱氮的目的。应用沸石脱氨法必须考虑沸石的再生问题,通常有再生液法和焚烧法。采用焚烧法时,产生的氨气必须进行处理。 3.膜分离技术 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氨氮脱除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氨氮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例如:气水分离膜脱除氨氮。氨氮在水中存在着离解平衡,随着PH升高,氨在水中NH3形态比例升高,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NH3的气态和液态两项达到平衡。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即吕.查德里(A.L.LE Chatelier)原理。在自然界中一切平衡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化学平衡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假若改变平衡系统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力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遵从这一原理进行了如下设计理念在膜的一侧是高浓度氨氮废水,另一侧是酸性水溶液或水。当左侧温度 T1>20℃,PH1>9,P1>P2保持一定的压力差,那么废水中的游离氨NH4+,就变为氨分子NH3,并经原料液侧介面扩散至膜表面,在膜表面分压差的作用下,穿越膜孔,进入吸收液,迅速与酸性溶液中的H+反应生成铵盐。 4.MAP沉淀法 主要是利用以下化学反应:Mg2++NH4++PO43-=MgNH4PO4 理论上讲以一定比例向含有高浓度氨氮的废水中投加磷盐和镁盐,当[Mg2 + ][NH4+][PO43 -]>2.5×10–13时可生成磷酸铵镁(MAP),除去废水中的氨氮。 5.化学氧化法 利用强氧化剂将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气进行脱除的一种方法。折点加氯是利用在水中的氨与氯反应生成氨气脱氨,这种方法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但是产生的余氯会对鱼类有影响,故必须附设除余氯设施。

氨氮处理

废水中的氮常以合氮有机物、氨、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形式存在。生物处理把大多数有机氮转化为氨,然后可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 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有多种,但目前常见的除氮工艺有生物硝化与反硝化、沸石选择性交换吸附、空气吹脱及折点氯化等。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几种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 一、生物硝化与反硝化(生物陈氮法) (一) 生物硝化 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生物硝化的反应过程为: 由上式可知:(1)在硝化过程中,1g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时需氧4.57g;(2)硝化过程中释放出H+,将消耗废水中的碱度,每氧化lg氨氮,将消耗碱度(以CaCO3计) 7.lg。 影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1)pH值当pH值为8.0~8.4时(20℃),硝化作用速度最快。由于硝化过程中pH将下降,当废水碱度不足时,即需投加石灰,维持pH值在7.5以上; (2)温度温度高时,硝化速度快。亚硝酸盐菌的最适宜水温为35℃,在15℃以下其活性急剧降低,故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3)污泥停留时间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3~0.5d-1(温度20℃,pH8.0~8.4)。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在实际运行中,一般应取>2 ,或>2 ;(4)溶解氧氧是生物硝化作用中的电子受体,其浓度太低将不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一般,在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进行硝化,溶解氧应保持在2~3mg/L以上;(5)BOD负荷硝化菌是一类自养型菌,而BOD氧化菌是异养型菌。若BOD5负荷过高,会使生长速率较高的异养型菌迅速繁殖,从而佼白养型的硝化菌得不到优势,结果降低了硝化速率。所以为要充分进行硝化,BOD5负荷应维持在0.3kg(BOD5)/kg(SS).d以下。 (二) 生物反硝化 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NO2--N和NO3--N还原成N2的过程,称为反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氢供体)是各种各样的有机底物(碳源)。以甲醇作碳源为例,其反应式为: 6NO3-十2CH3OH→6NO2-十2CO2十4H2O 6NO2-十3CH3OH→3N2十3CO2十3H2O十60H-

氨氮去除方法

根据废水中氨氮浓度的不同,可将废水分为3类:高浓度氨氮废水(NH3-N>500mg/l),中等浓度氨氮废水(NH3-N:50-500mg/l),低浓度氨氮废水(NH3-N<50mg/l)。然而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对微生物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制约了生化法对其的处理应用和效果,同时会降低生化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从而导致处理出水难以达到要求。 故本工程的关键之一在于氨氮的去除,去除氨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含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等处理技术;化学法含离子交换、氨吹脱、折点加氯、焚烧、化学沉淀、催化裂解、电渗析、电化学等处理技术;生物法含藻类养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术等处理技术 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有:折点加氯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氨吹脱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沉淀法。1.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 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当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氨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处理氨氮废水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气。pH值在6~7时为最佳反应区间,接触时间为0.5~2小时。 折点加氯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进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残留的氯。1mg残留氯大约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在反氯化时会产生氢离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残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计)。折点氯化法除氨机理如下: Cl2+H2O→HOCl+H++Cl-NH4++HOCl→NH2Cl+H++H2O NHCl2+H2O→NOH+2H++2Cl-NHCl2+NaOH→N2+HOCl+H++Cl- 折点氯化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可通过正确控制加氯量和对流量进行均化,使废水中全部氨氮降为零,同时使废水达到消毒的目的。对于氨氮浓度低(小于50mg/L)的废水来说,用这种方法较为经济。为了克服单独采用折点加氯法处理氨氮废水需要大量加氯的缺点,常将此法与生物硝化连用,先硝化再除微量残留氨氮。氯化法的处理率达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在寒冷地区此法特别有吸引力。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化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法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氨氮的去除

氨氮去除方法 低氨氮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类,即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理与化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电化学氧化法、折点氯化法等。离子交换法虽能去除部分氨氮,但存在交换剂的交换容量有限,交换剂使用前需要改性等问题;吸附法尚未有成熟的价格合适、性能良好的吸附剂作为吸附材料;电化学氧化法受电极材料的限制,能耗偏高;生物处理含有机物的较低浓度氨氮废水效果好,但是处理时间较长,效果不稳定,占地面积大。而折点加氯法处理氨氮废水效果好,设备简单,反速率快且完全,通入氯气对水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因此,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决定选择折点加氯法深度处理低氨氮废水。本文通过探讨原水氨氮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合折点加氯法处理的原水氨氮的范围,再探讨低浓度氨氮废水折点加氯法反应最佳pH、药剂的消耗比、反应时间以及加药方式,寻求最有效、经济的低氨氮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原水取自本公司污水处理车间精馏蒸氨塔塔釜后液,pH=7.0。试剂为工业级次氯酸钠,即漂白水(Cl2 含量ω=10%,密度ρ=1.18g/cm3)。 1.2 实验原理与方法 1.2.1实验原理 在含有氨的水中投加次氯酸(HOCl)时,当pH 在中性附近时,主要随次氯酸投加逐步进行下述反应[2],如图2 所示: NH4++HOCl→NH2Cl+H2O (1)

NH2Cl+HOCl→NHCl2+H2O (2) 2NH2Cl +HOCl→N2↑+3H++3Cl-+H2O (3) 由于NaOCl 溶液含有10%以上的有效氯,使用时较安全,无氯气外泄的危险,因此实验采用次氯酸钠(NaOCl)作为氧化剂。 氯酸钠在水中的水解: NaOCl 的折点反应为: 当投氯量达到氯与氨的摩尔比值1∶1 时,化合余氯即增加,当摩尔比达到1.5∶1 时,即(以Cl2 质量计)质量比7.6∶1,余氯下降到最低点,此即“折点”。在折点处,基本上全部氧化性的氯都被还原,全部氨都被氧化,进一步加氯就都产生自由余氯。 1.2.2实验方法 取若干个500 mL 水样于烧杯中,放于磁力搅拌器上,调整所需温度与转速,加入一定量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取水样检测氨氮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漂白水加入量折算成有效Cl2 的计算公式: Cl2 的质量:m=ρωV ρ—漂白水的密度; ω—漂白水的有效含量;

氨氮的去除

氨氮的去除 根据废水中氨氮浓度的不同,可将废水分为3类:高浓度氨氮废水(NH3-N>500mg/l),中等浓度氨氮废水(NH3-N:50-500mg/l),低浓度氨氮废水(NH3-N<50mg/l)。然而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对微生物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制约了生化法对其的处理应用和效果,同时会降低生化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从而导致处理出水难以达到要求。 去除氨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有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等处理技术;化学法有离子交换、氨吹脱、折点加氯、焚烧、化学沉淀、催化裂解、电渗析、电化学等处理技术;生物法有藻类养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术等处理技术。 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有:折点加氯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氨吹脱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沉淀法。 1.折点氯化法除氨氮 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将废水中的NH3-N 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当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氨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处理氨氮废水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气。pH值在6~7时为最佳反应区间,接触时间为0.5~2小时。

折点加氯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进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残留的氯。1mg残留氯大约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在反氯化时会产生氢离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残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计)。折点氯化法除氨机理如下: Cl2+H2O→HOCl+H++Cl- NH4++HOCl→NH2Cl+H++H2O NHCl2+H2O→NOH+2H++2Cl- NHCl2+NaOH→N2+HOCl+H++Cl- 折点氯化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可通过正确控制加氯量和对流量进行均化,使废水中全部氨氮降为零,同时使废水达到消毒的目的。对于氨氮浓度低(小于50mg/L)的废水来说,用这种方法较为经济。为了克服单独采用折点加氯法处理氨氮废水需要大量加氯的缺点,常将此法与生物硝化连用,先硝化再除微量残留氨氮。氯化法的处理率达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在寒冷地区此法特别有吸引力。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化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法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2.选择性离子交换化除氨氮 离子交换是指在固体颗粒和液体的界面上发生的离子交换过程。离子交换法选用对NH4+离子有很强选择性的沸石作为交换树脂,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沸石具有对非离子氨的吸附作用和与离子氨的离子交换作用,它是一类硅质的阳离子交换剂,成本低,对NH4+

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

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 氨氮是指水中以氨氮形式存在的氨和氨盐。氨氮超标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危害水环境和水生生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来降低氨氮的含量。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来处理氨氮超标的水体。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浸泡法,在不开放空气的条件下,将超标水体与一定比例的活性炭接触,使得水中的氨氮被吸附到活性炭上,从而达到降低氨氮含量的目的。此外,也可以采用逆渗透、超滤等膜分离技术,将水中的氨氮分离出去,使得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得到降低。 其次,化学方法也可以用来处理氨氮超标的水体。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氧化剂氯或臭氧来将氨氮氧化为亚氨或氮气。氯氧化法是利用余氯或添加氯化物进行氧化的方法。臭氧氧化法则是将臭氧气体接触水体,通过氧化反应将氨氮氧化为亚氨或氮气。此外,还可以利用化学沉淀法,如将钙、铜或铝等金属离子与水中的氨氮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降低氨氮含量。 生物处理方法也是处理氨氮超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生物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其中最常用的是厌氧-好氧法。首先,将超标水体进入厌氧池进行降解,通过厌氧菌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将亚硝酸盐进入好氧池进行氧化反应,通过好氧菌的作用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此外,还可以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通过植物对氨氮的吸收和利用,减少水体中氨氮的含量。例如,采用浮床法,将具有吸收氨氮能力的植物在水面上生长,

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和利用水中的氨氮。 除了上述的处理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改善排放源水体、减少污染物输入来预防和降低氨氮超标。首先,要加强对农业、养殖业和工业废水等源头的监管和管理,减少氨氮的排放。其次,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处理效果达到标准要求,并加强对排放水体的监测和检测。此外,还要提高公众对水体保护的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总之,处理氨氮超标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选择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排放源水体、减少污染物输入来预防和降低氨氮超标。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保护水环境,减少氨氮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氨氮去除方法

氨氮去除方法 随着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加深,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氨氮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存在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氨氮去除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氨氮的来源和危害 氨氮是指水中存在的氨和铵离子,它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中,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都会含有氨氮。自然环境中,水中的腐殖质、植物残留物等也会释放氨氮。 氨氮的存在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水中氨氮浓度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藻类繁殖等现象,破坏水体生态平衡。此外,氨氮还会与水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物质,对水体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二、氨氮的去除方法 目前,氨氮的去除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三种。 1. 生物法 生物法是指利用微生物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生物法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 好氧处理是指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氧气的参与,通常采用曝气池或生物滤池等设备进行处理。好氧处理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但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处理成本较高。

厌氧处理是指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的过程。这个过程不需要氧气,通常采用厌氧反应器等设备进行处理。厌氧处理的优点是处理成本低、节约能源,但处理效果不如好氧处理。 2. 化学法 化学法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化学法包括氧化法和还原法两种。 氧化法是指利用氧化剂将水中的氨氮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氧化剂通常采用过氧化氢、臭氧等,反应条件需要控制得当。氧化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但处理成本较高。 还原法是指利用还原剂将水中的氨氮还原为无害物质的过程。还原剂通常采用亚硫酸钠等,反应条件需要控制得当。还原法的优点是处理成本低、反应速度快,但处理效果不如氧化法。 3. 物理法 物理法是指利用物理过程将水中的氨氮去除的方法。物理法包括吸附法和膜分离法两种。 吸附法是指利用吸附剂将水中的氨氮吸附到吸附剂上,再将吸附剂与水分离的过程。吸附剂通常采用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反应条件需要控制得当。吸附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反应速度快,但需要频繁更换吸附剂。 膜分离法是指利用膜将水中的氨氮分离出去的过程。膜通常采用反渗透膜、超滤膜等,反应条件需要控制得当。膜分离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但处理成本较高。

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

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 废水中的氮常以合氮有机物、氨、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形式存在。生物处理把大多数有机氮转化为氨,然后可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 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有多种,但目前常见的除氮工艺有生物硝 化与反硝化、沸石选择性交换吸附、空气吹脱及折点氯化等。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几种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 一、生物硝化与反硝化(生物陈氮法) (一) 生物硝化 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 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生物硝化的反 应过程为: 由上式可知:(1)在硝化过程中,1g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时需氧4.57g;(2)硝化过程中释放出H+,将消耗废水中的碱度,每氧化lg 氨氮,将消耗碱度(以CaCO3计) 7.lg。 影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1)pH值当pH值为8.0~8.4时(20℃),硝化作用速度最快。由于硝化过程中pH将下降,当废水碱度不足时,即需投加石灰,维持pH值在7.5以上;(2)温度温度高时,硝化速度快。亚硝酸盐菌的最适宜水温为35℃,在15℃以下其活性急剧降低,故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3)污泥停留时间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3~0.5d-1(温度20℃,pH8.0~8.4)。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

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在实际运行中,一般应取>2 ,或>2 ;(4)溶解氧氧是生物硝化作用中的电子受体,其浓度太低将不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一般,在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进行硝化,溶解氧应保持在2~3mg/L以上;(5)BOD负荷硝化菌是一类自养型菌,而BOD氧化菌是异养型菌。若BOD5负荷过高,会使生长速率较高的异养型菌迅速繁殖,从而佼白养型的硝化菌得不到优势,结果降低了硝化速率。所以为要充分进行硝化,BOD5负荷应维持在0.3kg(BOD5)/kg(SS).d以下。 (二) 生物反硝化 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NO2--N和NO3--N还原成N2的过程,称为反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氢供体)是各种各样的有机底物(碳源)。以甲醇作碳源为例,其反应式为: 6NO3-十2CH3OH→6NO2-十2CO2十4H2O 6NO2-十3CH3OH→3N2十3CO2十3H2O十60H- 由上可见,在生物反硝化过程中,不仅可使NO3--N、NO2--N 被还原,而且还可位有机物氧化分解。 影响反硝化的主要因素:(1)温度温度对反硝化的影响比对其它废水生物处理过程要大些。一般,以维持20~40℃为宜。苦在气温过低的冬季,可采取增加污泥停留时间、降低负荷等措施,以保持良好的反硝化效果;(2)pH值反硝化过程的pH值控制在7.0~8.0;(3)溶解氧氧对反硝化脱氮有抑制作用。一般在反硝化反应器

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

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 1.化学法 化学法是将氨氮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法包括氯化法、硫酸法和氧化法等。 -氯化法:将含氨水体添加适量的氯化剂,如氯化铁、氯化钠等,使氨氮与氯化剂发生反应生成三氯胺或四氯胺等,然后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将生成物与水体分离。 -硫酸法:将硫酸与含氨水体混合,生成硫酸铵,然后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将硫酸铵与水体分离。 -氧化法:将氧化剂加入含氨水体中,使氨氮被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然后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将亚硝酸盐或硝酸盐与水体分离。 2.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生物体代谢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常用的生物法包括好氧法、厌氧法和生物滤池法等。 -好氧法:将含氨水体通入好氧生物脱氮槽中,通过好氧细菌的代谢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并最终转化为氮气排放。 -厌氧法:将含氨水体通入厌氧生物脱氮槽中,通过厌氧细菌的代谢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氮气排放。 -生物滤池法:将含氨水体通过生物滤池,安置在滤材层中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共同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氮气排放。 3.物理法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性质和过程来去除水中的氨氮。常用的物理法包括 吸附法和膜处理法等。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氨氮。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 硅胶、氧化铝等。当水体经过吸附剂床层时,氨氮被吸附剂吸附,从而达 到去除的目的。 -膜处理法:利用膜的特殊结构和性质来分离水中的氨氮。常用的膜 处理方法包括超滤法、反渗透法和微滤法等。膜的孔径较小,可以阻隔氨 氮分子的通过,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4.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常 用的电化学法包括电解法和电催化氧化法。 -电解法:将含氨水体通过电解槽,通过电解将氨氮转化为氮气排放。电解法在去除氨氮的同时,还可以去除其他的水质污染物。 -电催化氧化法:将含氨水体通过电催化氧化设备,在电极的作用下,氨氮被氧化为无害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采取多种方法的组合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具体的去除方法还需要根据水质的特点、处理工艺和经济成本等因素 综合考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