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课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 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原理 ,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 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发生在肺内 的气体交换过程,掌握呼 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 运动后呼吸急促、高原反 应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 趣,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念 ,关注自身健康。
02
CATALOGUE
肺的结构与功能
肺的解剖结构
肺的组成
肺主要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 肺实质包括肺泡和支气管,肺间 质包括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
。
肺的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覆盖于 心之上。
肺的形态
肺呈圆锥形,分为左肺和右肺,左 肺呈斜裂,分为上、下两个肺叶; 右肺呈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 个肺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他们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批判性 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06
CATALOGUE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
课程目标
介绍肺内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过程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 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工作机制
肺的功能
01
02
03
04Leabharlann 气体交换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吸入 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维持酸碱平衡
肺通过调节呼吸,排出二氧化 碳,调节血液酸碱平衡。
免疫功能
肺内有大量的免疫细胞,能够 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维持
《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说课稿
《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说课稿《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该书费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是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教学重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软尺、模型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运动的?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
学生做深呼吸,说出自己的感觉,学生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原因是什么?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吗?除胸廓前后径、座幽静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容积?让学生说出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是人教版新课标中第五个专题的重要内容,属Ⅱ级目标。
相关演示实验安排在教材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比较抽象,通过模拟实验,很直观的体现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组成已经了解,但对于呼吸运动的原理缺乏认识;七下学生对这类抽象的知识认知能力也有限。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将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教学重点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
——教学难点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呼吸健康。
——下面我将重点讲述我的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1、活动一:学生收集实验材料,自制呼吸模型本实验用到的材料有①大小不同的塑料吸管,②去掉底部的塑料瓶,③大号气球和小号气球④橡皮筋,剪刀等辅助用品。
(一一出示实验材料)图中是学生制作模型的过程及相关作品。
这是我用以上材料制作的一个模型,下面给大家演示实验效果。
(当膈肌向下收缩时,可以看到胸廓上下径再增大,表示肺的容积在增大,此时气体进入,就是吸气。
当膈肌向上舒张时,可以看到胸廓上下径减小,此时肺的容积在缩小,气体排出就是呼气)下面请看学生演示。
(播放视频)最后可以得出结论,胸廓容积扩大→就是吸气;胸廓容积缩小→就是吸气。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就会误认为是吸气后导致胸廓容积扩大;所以我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
2、探究:胸廓容积先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后导致胸廓扩大?探究方法:①将带有软管的注射器放入水中,发现水没有进入注射器②将注射器前端的软管用止水夹夹住,把注射器容积扩大50ml,此时用小木棍卡住注射器,再将注射器软管放入水中,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水自动流入注射器。
反之,缩小注射器容积,水自动流出。
学生思考为什么?③学生小组讨论上述现象,得出结论:胸廓容积先扩大导致吸气。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内容分析:《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是人体的 呼吸这章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讲解呼吸作用的意 义,第一节是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呼吸道的作用, 本节课是在上节的基础上理解呼吸过程中气体和肺 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本节需要两课时,本课时 (第一课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肺泡 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本节课的主干知识是肺与外界 气体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内容抽象复杂,而 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所以教学难度大,并 且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模 拟这一过程, 使这一内容直观化,并通过合作探究的 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设置情景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 提问教学法 讲授教学法
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左肺两叶 右肺三叶
位于胸廓内, 呼吸频率 16—18次/min 左右各一个
肺泡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胸廓的组成
肋间肌
胸廓,是由胸骨、 肋骨、脊柱 等骨骼以及(肋间肌) 其间的肌肉所封闭而成 的一个结构, 。
2、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 以保持苗条身材,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答案: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 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
1.人体内与呼吸有关的主要肌肉是( ) A、胸部的肌肉 B、腹部肌肉 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D、背部肌肉 2.当我们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的活动 状态是( )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
的是膈肌,两个小气球 (C)模拟的是肺,而塑 料管(A、B)模拟的是 气管及支气管,广口瓶
(D)模拟的是胸廓。
部编版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原理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先介绍了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然后让学生仔细体验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使学生感觉到呼吸的存在。
接着介绍膈肌的变化还与胸廓的容积变化有关,对于呼吸运动的完成,通过演示肋间肌收缩与肋骨、胸骨位置变化的实验、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讨论,对于气体为什么能进出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并不难理解。
不过,学生对于到底是由于胸廓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的扩大,却不一定能说清楚。
因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模拟活动,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关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材首先结合“想一想,议一议”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要说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怎样发生的,首先要介绍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教材在这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呈现肺泡与毛细血管结合的结构,介绍了气体交换是如何进行的。
肺泡中的氧进入了血液,那么,这些氧怎样运输到全身各处?教材在本节并未解释这一问题,这就为下一章的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气体交换后,是经过血液循环的运输而到达组织细胞的,血液成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可以加深对第四章中有关血液循环,以及动脉血和静脉血概念的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2.通过文字和图片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身体验,观察演示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操作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2.利用实验、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成就感;
4.组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技术工具:互动白板、答题器等,实现课堂实时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展示生物学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实现课堂实时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内容。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至关重要,它是连接呼吸生理学知识与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呼吸全过程,并为后续学习血液循环、氧气在体内的运输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问题驱动、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探究法:依据探究学习理论,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从而深入理解肺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初中一年级生物说课稿《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
初中一年级生物说课稿《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初中一年级生物说课稿《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初中一年级生物说课稿《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知识目标: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该书费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是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教学重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软尺、模型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运动的?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
学生做深呼吸,说出自己的感觉,学生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原因是什么?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吗?除胸廓前后径、座幽静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容积?让学生说出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引导学生: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气体扩散的原理。
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资料:1、甲、乙两瓶石灰水的混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学生总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励。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一、设计思路:该课题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
本节课依据新课标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进行设计的。
这一课时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知识重点,它发生在体内,比较抽象,而七年级学生感性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因而我利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串联知识,通过观察、猜想、体验、合作、探究、验证几个层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知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说出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3)能概述肺与外界进行气体发生交换的过程。
2、能力目标:(1)在分组实验活动中,能掌握测量胸围差的要领从而学会测量胸围差,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2)在分析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注射器实验,说出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同学间胸围差的差异,让学生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2)认同测量、计算是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
难点: 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
四、教学手段:通过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结合多种媒介手段,层层深入,引领学生探索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并通过创造性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梳理思维,突出了“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这一重点。
同时,分别利用三个探究实验突破三个难点,通过体验、测量、推理,充分利用动态课件、自制模型、实物(气球、一次性注射器)等教辅手段,将无形的气体压力化为有形的活塞运动,易化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容积变化导致气体变化,从而引起气体运动。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对自身的探索、体验是探究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学生对生命活动体验入手提出问题:人能离开氧气而活着吗?人从哪里获得氧气呢?人是怎样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什么?导入课题。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案一、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中指出: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和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学会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角色扮演学习肺的位置、结构与功能;通过实验、演示实验、观看动画课件等活动,进一步理解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以及气体交换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其中,知识技能是基础目标,过程方法是核心目标,情感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 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本节内容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十分密切,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为以后学习血液名称的变化和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运输奠定了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现就本节内容确定以下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确定为呼吸运动的过程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2、教学难点:确定为呼吸运动的过程和肺泡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本节课我打算从上课时间的安排上和板书设计上来突出重点,通过播放动画课件、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等活动来突破难点.三、教学对象分析: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个性差异已经表现明显,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部分学生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课堂上“吃不饱”,常常游离于教学主渠道之外,部分学生“吃不了”,往往混沌于生物教学汪洋之中。
多数学生对生物圈中的人比较感兴趣,而且喜欢把与自己感兴趣的事联系起来,亲自实践,动手探索.四、教学方法(一)、学法指导:1、探究性学习;2、自主实践法;3、合作学习法在新课标中,提倡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得广泛的经验。
人教版生物七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word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七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word说课稿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上节课,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呼吸道的作用,明白了肺是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场所。
因此本节课要紧讲述了外界气体是如何在肺部发生交换的,气体进入肺部以后,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又如何样发生了气体交换。
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细胞的,为以后学习血液循环过程打下基础。
为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通过资料分析,了解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锤炼的重要性。
依照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形,我拟定了以下重点、难点(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能讲出胸廓前后、左右、上下径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难点:通过模型演示和演示试验,能讲明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依照以上重点难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形——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呼吸系统过程,咨询一咨询学生“肺是呼吸系统的要紧器官,那气体在肺部是如何发生交换的?”,从而引出本节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解决咨询题——外界气体是如何样进出肺的。
展现多媒体图片——胸廓图,指导学生认识并感受胸廓大体位置以及肋骨的位置,讲明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设疑——我们在呼吸时,胸廓的容积是否变化呢?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学生用手按在胸部两侧肋骨处,深深的吸气,再深深的呼气。
然后学生讨论——在吸气和呼气时,你感受胸廓容积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
这种感受是否正确呢?引出测量的必要性,能够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一、说教材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绽开我的说课,首先我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班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其次节的内容。
本节课与呼吸道对空气的传染一脉相承又为后面循环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二、说学情想要上好一节课不仅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把握好学情也是上课的关键。
初一同学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思维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索精神,但是其综合分析解决生物学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其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详细形象的支持。
三、说教学目标按照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同学能说出肺与外界举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能够概述肺泡与血液举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探索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生物知识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按照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对目标的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这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五、教法与学法新课改提倡同学不应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是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探究者,因此我将主要采纳以下的教学办法。
第一自主探索式,课前通过微课展现一些学习任务举行自学,控制基础学问,将课堂作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解决同学理解有困难的问题。
其次小组合作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发挥群体的作用,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起积极性和制造性。
在教学手段上我也将合理利用多媒体以直观教学激发同学爱好,提高课堂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变化同学单一的学习办法我还设计了多种活动,引导同学通过观看法、探索法等办法去发觉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其科学素质的综合能力,体验探索学问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下面我来重点阐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本节课在课前我将布置同学完成关于气体在肺内举行物质交换的相应学案并且根据课本四十六页制作模型,课堂上将从以下四个环节绽开。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第一课时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学校王艳一、说课内容各位老师好:我叫王艳,来自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学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解决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部的问题——这在本章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呼吸过程中胸廓的变化,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观看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观察、缺乏思考,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上。
本课中气体容积与气压的关系,涉及物理知识,这对学生来说内容抽象,较难理解,就没有深入的学习。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我拟定了以下重点、难点。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学习,认识到呼吸过程中胸廓的变化。
(2)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难点:通过模型演示和测胸围差活动,说明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六、教法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和我们学校所具备的条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2、实验探究法;3、自主合作探究七、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玩游戏:吹气球。
2吹气球用到肺,而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它是怎样工作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第一环节:认识到呼吸过程中胸廓的变化活动一:请同学们看课件,认识肺及它的家“胸廓”。
1教师指导看图,结合实物(教师本人)讲解。
2学生认图,在自己身上感受胸廓大体位置、膈顶部、膈肌、肋骨、肋间肌以及肺的位置。
3指名学生认图(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对学生激励评价)。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廖光菊尊敬的老师大家好,我是泽普县第五中的生物教师廖光菊。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有七步: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学情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感受。
一、教材分析《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属于“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这个主题居于《课程标准》十个一级主题的第五位。
这一节的特点是内容比较抽象,是初中生物学的重难点。
上一节课学习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节课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深入学习。
前面还已经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和“呼吸作用”,通过这节课学习氧气如何进入细胞,可以进一步构建细胞呼吸这一概念。
这节课中“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对于学习后面“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珍惜健康的情感,所以本节课有重要的作用。
结合2011年版课标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反复琢磨教材,和仔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本节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动画,分析资料、完成模拟实验探究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推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将肺的结构和功能相联系,使学生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分析病例,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系统健康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激发学生珍惜健康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1.重点(1)通过学习,学生能概述出由于呼吸肌的变化引起胸腔容积变化,胸腔容积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变化,肺内气压的变化引起人体的呼吸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2.难点:理解肺容积和气压的关系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二、教法分析整体设计思路为:“体验生活情境→活动探究→引导思考→得出结论”采用了“直观教学法”,使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潜在的生理活动展现出来,以模拟实验和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去创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氛围。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7页,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本节内容我分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第二课时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一、教材分析:上一章是《人体的营养》,人体组织细胞获取营养后,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氧化一部分有机物释放出能量来满足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需要。
本章介绍人体的细胞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
在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中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呼吸道的作用,知道了肺是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场所。
所以本节主要讲述了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气体进入肺部以后,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又怎样发生气体交换。
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细胞的,为以后学习血液循环过程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物理知识中气体容积与气压的关系没有深入的学习,这对学生来说,内容抽象,较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测量胸围差,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资料分析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五、教法、学法1、教法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和学校所具备的条件,我主要采用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发展思辨能力。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说课稿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下面具体介绍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课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5页,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内容。
结合学情,参考课标后,本节内容我将分两节课进行,第一课时是: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第二课时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本节课主要说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次说课我共分七个方面介绍。
二、教材分析第四单元主要介绍“生物圈中的人”,本单元内容在课标中属于十个一级主题中的第五个部分,承接在七年级上册书中介绍的生物圈中的植物,继续生物圈中生物的介绍,而在八年级中又继续介绍生物圈中的动物等知识,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单元共分七章内容,本次说课内容属于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主要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
上一章是《人体的营养》,主要介绍人体的消化系统。
同时这两章内容又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循环系统的知识做了铺垫。
本章中所讨论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阶段: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就是肺通气的过程),肺泡与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气体交换。
其中前两个阶段是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中介绍的内容。
在课标中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概述发生在肺泡处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第三章中讨论了人体的细胞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共分两节内容:在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中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呼吸道的作用,使学生了解肺是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场所;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主要讲述了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出肺部的,气体进入肺部以后,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又怎样发生了气体交换。
三、学情分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涉及气体体积变化、压力等物理学问题,七年级的学生缺少有关的知识储备,因此这个问题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而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体系中,具有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的知识,同时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了解了呼吸作用对生物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说课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说课设计《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我将从理念指导、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反思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说理念指导:我说课的依据是《生物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二.其次说教材,《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选自人教版7年级生物学上册第3章第2节。
本节课包括两部分内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
前面已经学习了呼吸道对空气处理,仅凭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本课有挑战性。
另外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学情分析7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心理并未完全成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感受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2)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及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热情参与。
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我确定了如下的教法:自主探究式,课前通过微课展示一些学习任务进行自学,通过活动探究法讲授新课,让学生感受新知,合理利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
本节可以以“人体是怎样将气体吸入的?”为题,让学生感受到呼吸的存在,引起学生的直觉分析,提出各种猜测和假设。
尽管这些猜测和假设可能有缺陷或不科学,但对于创选性思维的形成却是一种锻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可很大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
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制定教学目标的意图是基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以上这些重点内容是本节课内学生一定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而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可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制定这些教学难点的目的是对于抽象的知识点,要让七年级的学生具有感性上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五、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软尺。
3.挂图、自制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
4.针筒。
六、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析法、讲解法。
实施以上教学方法的意图是老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探索问题的活动过程中。
只有积极参与,才能真正体验,才能深刻领会,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肺有什么功能?
组织活动,请四位同学轮流念祝词,要一口气读完。
“祝您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
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祝大家天天快乐!”
因为祝词是一句缺少标点符号的句子,让学生读后说出彼此的感受,体验气体交换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二)传授新知识:
1.测量胸围差
教师提供软尺,让学生阅读完有关的课文后,请四组同学(三个同学一组)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操作,其他同学观察操作过程,对测量结果做出适时的评价。
测量后出示讨论提纲,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讨论提纲如下:
(1)你和其他同学的胸围差有区别吗?
(2)你认为你们的胸围差的差别和什么有关?
(3)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变化吗?
(4)胸围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
只能积极参与,才能真正体验,才能深刻领会。
而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探索问题的活动过程中,确保课堂活动过程真正变为师生的交流互动探索活动过程,老师的主导地位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通过学生之间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
组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探究呼吸时胸廓的变化。
(1)将手放于胸口处,感受呼吸时的变化。
(2)将手置于肋骨处,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交流讨论,归纳出由于肋间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增大和缩小的结论。
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有关呼吸时胸廓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呼吸时,相对应的器官如何变化。
这一环节将学生置于一个既熟悉又清新的探索问题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胸廓的变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开动脑筋和主动求知的学习热情。
3.质疑: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到底是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呢?
(1)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教师出示演示模型,同时介绍模型的各部位分别代表什么结构,引导学生注意通过观察该模拟实验得出结论。
归纳出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化。
(2)组织学生活动(师生互动):
学生和老师一起用大拇指封住注射器筒口,往里推针把,直到推不动,再将拇指松开,使针吧回位。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感受,了解在特定条件下,容器变小时气体压力增大,容器内气体被压出去;容积变大时气体压力减小,外界气体被“吸”进来。
这一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使学生都能认真自主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三)小结
通过演示模型的观察和亲身体验的小组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呼吸运动的过程。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容积变化,容积变化引起肺内气压变化,从而完成呼吸运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幻灯片展示板书,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可让学生清楚易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肺扩大
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吸气
肺内压缩小
→
肺缩小
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呼气
肺内压扩大
(四)练习
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说出日常生活中一些有关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有关系的例子。
(如冬天盖厚被子感到胸闷;潜水越深越觉得胸闷等。
)
既然大家都知道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的关系,留下悬念: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进而带入下节课要讲的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