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氯-3,5-二甲基苯酚的分子式

合集下载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页眉1 / 19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命名下列化合物,若为⽴体结构式需标明构型。

1.CH3CH2CHCH2CHCH3CH3CH32. (CH3)2CHCH2CHCHCH2CH3CH2CH3CH33.CH3CHCH2CHCH2CH2CH3CH3CH2CH32,4-⼆甲基⼰烷2,5-⼆甲基-4-⼄基庚烷2-甲基-4-⼄基庚烷4.CH3CHCH2CH2CHCH2CH3CH3CHCH3CH3 5.ClCH2CH36. BrCH3CH22,6-⼆甲基-3-⼄基庚烷(1R,3R)-1-⼄基-3-氯环⼰烷顺-1-⼄基-4-溴环⼰烷7.H3CCH38.9. Cl10. Br3,6-⼆甲基⼆环[3.2.2]壬烷1,3,8-三甲基螺[4.5]癸烷5-氯螺[3.4]⾟烷2-溴⼆环[4.3.0]壬烷/doc/617e63ee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ea.html COOHCH3HCH3CH212. CH3CH2CH2CHCHCCCH3CH3CH2CH313. CH3CH=CHCCH14. CH=CH2CH3CCE-2-甲基-2-戊烯酸4-甲基-5-⼄基-2-⾟炔3-戊烯-1-炔1-戊烯-3-炔15.CHCH2CHCH3OHCH2 16. CCCH2HHH3CHCH3OH17.CH3CH2CH3OHH18.HSCH2CH2OH4-戊烯-2-醇(2R,4E)-4-⼰烯-2-醇(S)-2-丁醇2-巯基⼄醇19.SO3HCH320.OHOH 21. OH 22.OHNO223.SO3HNO22-甲基苯磺酸间苯⼆酚2-萘酚5-硝基-2-萘酚5-硝基-2-萘磺酸24. CH3CH2OCH=CH225.CH3CHO26.CO2HOH 27.CH3CH2CCH2CH(CH3)2O⼄基⼄烯基醚对甲基苯甲醛3-羟基苯甲酸5-甲基-3-⼰酮页眉2 / 1928.CH3CHCHCH2COClCH329. HOHCO2HCH330. COOCH2CH33-甲基戊酰氯D-乳酸(R-2-羟基丙酸)苯甲酸⼄酯31. CH3CH2CCH2COOCH3O 32. HCON(CH3)233. CH3CH2CONHCH334.N(CH3)23-戊酮酸甲酯N,N-⼆甲基甲酰胺N-甲基丙酰胺N,N-⼆甲基苯胺35.β-吡啶甲酸5-氟嘧啶2-呋喃甲醛3-甲基吡啶L-半光氨酸⼆.根据名称写出其结构式1. 螺[3.4]⾟烷2. 2,7,7-三甲基⼆环[2.2.1]庚烷3. 双环[3.2.1]⾟烷4. 2,3-⼆甲基-.2,4-⼰⼆烯CH3CCCH3CHCH3CHCH35. Z-3-甲基-2-氯-2-戊烯6. (Z)-3-⼄基-2-⼰烯7. 1,6-⼆甲基环⼰烯8. ⼄基9. ⼄烯基CCClCH3CH3CH2H3C CH3CCHCH2CH2CH2CH2CH3CH3CH3CH3CH2-CH2=CH10. 异丁基11.异戊基12.苄基13. 苯基14. 烯丙基CH3CHCH2CH3CH3CHCH2CH2CH3CH2CH2=CHCH215. 叔丁醇16. (2R,3R)-1,2,3-三氯丁烷17. (2R,3R)-,2,3-⼆氯-1-丁醇18. 反-2-甲基-2-丁烯醇(CH3)3COH HClCH2ClCH3ClH ClHCH2OHCH3ClHCCCH3CH2OHHH3C19. 4,5-⼆甲基-2-⼄基-1,3-⼰⼆醇20. 甲异丙醚21. 苯甲醚22. 3-戊烯醛CH3CHCHCHCH3CH3CCH2OHOHCH2CH3H CH3OCH(CH3)2OCH3CH3CH2CHCH2CHO页眉3 / 1923. 4-甲基-2-戊酮24. 苯⼄酮25. 1-环⼰基-2-丁酮26. 2-甲基-1-苯基-1-丁酮CH3CCH2CHCH3CH3O COCH3CH2CCH2CH3OCCHCH2CH3OCH327. R-乳酸28. L-2-氨基丙酸29. 丙⼆酸30. 3-羟基戊⼆酸31. 顺-丁烯⼆酸酐COOHOHHCH3H2NHCOOHCH3HOOCCH2COOHHOOCCH2CHCH2COOHOH OOO32. ⼄酸丙酸酐33. ⼄酸⼄酯34. 3-甲基丁酸⼄酯35. N-甲基苯甲酰胺CH3COOCCH2CH3O CH3COOCH2CH3CH3CHCH2COCH2CH3OCH3CNHCH3O36. 1,4-戊⼆胺37. N,N-⼆甲基苯胺38. N-甲基-N-⼄基环⼰胺39. 溴化甲基三⼄基铵H2NCH2CH2CH2CHCH3NH2N(CH3)2NCH3CH2CH3N H3CC2H5 C2H5C2H5Br-+ 40. 氢氧化三甲基异丙基铵41. 2-呋喃甲醛42. N-甲基-2-羟基咪唑43. 5-⼄基噻唑44. 嘌呤N H3CCH3CH3CH(CH3)2 OH-+OCHO NNCH3OHNSC 2H5NNNH N三.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1. CH3CHCH2 + HBrCH3CHBrCH32.+ HBrCH3CCH2CH3CH3CCH3CH3Br页眉4 / 195+ HBr CH 3Br6.+ HBrCH3Br7.CH2=CH-CH=CH2 + CH2=CH-CHO CHO8.O+O9.(CH3)3CCH2CH3KMnO4,H+(CH3)3CCOOH10.CH 3Cl2FeCl3CH3Cl11.C 2H5+ Cl2FeCl3C2H5Cl+C2H5Cl12.CH2CH3NBS CHCH3Br13.CH3NBS BrCH2BrBr14.+ Br2FeBr3C O O C OOBr+COOBr页眉5 / 1915.+ Br2NO2CNFeBr3NO CNBr16.(CH3)2CHCHCH3Cl KOH/C2H5OH(CH3)2CCHCH317.BrKOH/⼄醇CH3CH2CHCH3CH3CH=CHCH318.BrKOH/⼄醇CH3CH2CCH3CH3CH3CH=CCH3CH319. CH3CH2CH2Br + NaOCH3 CH3CH2CH2OCH320.CH2Cl + (CH3)3CONaCH2OC(CH3)321.(CH3)2CHCl + NaSH (CH3)2CHSH22.BrCH2BrNaOHBrCH2OH23.ClCH2CHCH2ClNaOHHOCH2CHCH2Cl24.CH3CH2CHCH2C6H5OHH2SO4CH3CH2CH CHC6H525.CH2CH2OH+ SOCl2CH2CH2Cl26.OH+ SOCl2Cl+ SO2+ HCl页眉6 / 1927.重排CH3CHCHCH3CH3+CH3CH2CCH3CH3+28.重排CH3C+CH3CH3CH2CH3C+CH3CH2CH329.CH3OCH3 + HICH3OH + CH3I30.+ HClC 6H5CHCH2OCHCl3C6H5CHCH2Cl OH31.+ HOCH3CH3ONa OCH3CH3CH3CH3CCH3OHCHOCH 3CH332.CH3CH2CHO稀NaOH低温CH3CH2CHCHCHOOHCH333.O+ CH3CH2MgBr(1) ⽆⽔⼄醚(2)H2O/H+HOCH2CH334.H3O+CH3CCH3O+ CH3Mg I⽆⽔⼄醚CH3CCH3CH3OH35.O+(C6H5)3P=CH2DMSOCH236.+ HCHO(CH3)3CCHO NaOH(浓)+ HCOO-(CH3)3CCH2OH37.CHO+H2N-NHO2NNO2N-NHO2N NO2CH=页眉7 / 1938.CH3CH2CH2CHO + HOCH2CH2OH⼲HClCH3CH2CH2CH OO39.CHCHOCH 3OCH3NaOOCCOONa + 2CHI3I2 +NaOH40.C6H5COCH2CH2CH3Zn-Hg, HClC6H5CH2CH2CH2CH341.CH3CH2CH2COOH + Cl2PCH3CH2CHCOOHCl42.CH3CH2CCH2COOHOCH3CH2CCH3 + CO2O43.CH3CH2CHCH2COOHOHCH3CH2CHCHCOOH44. COOH浓H2SO4OH(CH3CO)2O+COOHOOCCH345. COOHOH+ NaHCO3COONaOH46. 180o CCOOH COOH OO O47.NaOH+CClO N H CN O48. COONa+ CH3CH2ClCOOCH2CH349.OOO+ CH3OH回流HOOCCH2CH2COOCH350.(2)H2O(1)NaOC2H52 CH3CO2C2H5CH3CCH2COCH2CH3OO51.Br2CH3(CH2)4CNH2O/ NaOH CH3CH2CH2CH2CH2NH252. CH 2CH2CONH2+ Br2+ NaOHCH2CH2NH253. O + NH3OCH2CH2CH2CONH2OH54.CH3NHCH3CH3N(CH3CO)2OCH3COCH355.+ HN(CH2CH3)2CH3SO2ClCH3SO2N(CH2CH3)256. NH2+ NaNO2 + HCl0~5℃N2+Cl57. CH 3N+(CH3)3OHCH258.NHCH3COONO2OH-,(CH3CO)2O,5℃NHNO259. +NSO3NSO3-+页眉9 / 1960. OCHO + NaOH (浓)OCH2OH +OCO2-四、选择题1.下列结构中所有碳原⼦均在⼀条直线上的是【 C 】A.CH2=CHCH2Cl B.CH3CH=CH2C.CH2=C=CH2D.CH2=CH-CH=CH22. 下列结构中,所有原⼦共平⾯的是:【A 】A CHCH2B.CH3C CH2OHD COCH33. 分⼦中所有碳原⼦均为sp3杂化【D 】A.C6H5CH=CH2B. (CH3)2C=CH2C. HC≡CCH=CH2D. CH3CHClCH34.下列结构中,碳原⼦都是sp2杂化的是:【D 】A.CH2CHCH3B.CH2CCH2CCH2CHCCH D.CH2CHCH2+5. 分⼦中所有碳原⼦均为sp2杂化【D 】A. HC≡CCH=CH2B.CH3CHClCH3C. (CH3)2C=CH2D. CH2=CHCH=CHCl6. 具有最长碳碳键长的分⼦是【A 】A.⼄烷 B. ⼄烯 C. ⼄炔 D. 苯7.顺反异构与对映异构可共存的结构是【B 】A.B.C.CH3CH3 D.CH3CH=CHCH(CH3)28. 不存在顺反异构的化合物是【C 】CH3CH=CHCH3C6H5CH=CHBrA.B.D.C.ClClClClCl9. 存在对映异构的是【B 】CH3CH=CHCH3C6H5CHCH3A.B.D.C.ClClClBr(CH3)2CCHCHCH3OHCH3CHCHCHCH3OH.页眉10 / 1910. 存在p-π共轭体系的分⼦是【D 】A. 1,3-环⼰⼆烯B. 苯甲醛C. Cl-CH2CH=CH2D. Cl-CH=CH211. ⽴体异构不包括【D 】A. 构象异构B. 对映异构C. 顺反异构D. 互变异构12. 具有芳⾹性的化合物是【B 】Br+Br-OA.B.C.D.13. 不具有芳⾹性的化合物是【A 】+Br-A.B.C. D.NH14. 最稳定的正碳离⼦是【 A 】CH3 C CH3CH=CH2+CH3 CH CH3+A.B.CH3CH2+C.CH3+D.15.下列正碳离⼦最稳定的是【 C 】A.C6H5CH2+ B.(CH3)3C+ C.C6H5C+(CH3)2D.CH3+16. 最稳定的游离基是【 A 】CH3 C CH3C6H5CH3 CH CH3A.B.CH3CH2C.CH3D.17. 分⼦中同时含有1°, 2°, 3°和4°碳原⼦的化合物是【B 】A. 2, 2, 3-三甲基丁烷B. 2, 2, 3-三甲基戊烷C. 2, 3, 4-三甲基戊烷D. 3, 3-⼆甲基戊烷18. 薄荷醇的构造式为OH,其可能的旋光异构体数⽬是【D 】A. 2个B. 4个C. 6个D. 8个19.吲哚的结构式是:【 C 】C NH D.N20.既是叔胺⼜是芳⾹胺的是【D 】A.叔丁胺B.N-甲基对甲苯胺C.3-甲基苯胺D.N,N-⼆甲基苯胺21.以C2-C3分析正丁烷的优势构象是【 C 】A.完全重叠式B.部分重叠式C.对位交叉式D.邻位交叉式页眉11 / 192.2.下列基团属于间位定位基的是:【 B 】A.甲基B.羧基C.⼄酰氨基D.甲氧基23.下列基团属邻.对位定位基的是:【B 】A.-CN B.-Br C.-COOH D.-NO2 24. 属于邻对位定位基的是【C 】A. -CHOB. -SO3HC. -CH=CH2D. -CN25. 在亲电反应中能钝化苯环的基团是【B 】A. —OHB. —NO2C. —OCH3D. —NH326.卤代烃的消除反应⼀般遵循:【 D 】A.马⽒规则B.休克尔规则C.霍夫曼规D.查依采夫规则27.R-2-丁醇和S-2-丁醇性质不同的是:【D 】A.⽔溶性B.熔点C.沸点D.⽐旋光度28. ⽔溶性最⼩的化合物是【C 】OHCH3CHCH2CH2OHA.B.C.D.CH3CH2-CH-CH2OHOHOH29. 熔点最⾼的化合物是【D 】A. 2-甲基丙烷B. 戊烷C. 异戊烷D. 新戊烷30.下列化合物与⾦属钠反应放出氢⽓速度最快的是:【A 】A.甲醇B.⼄醇C.异丙醇D.叔丁醇31.能与氯化亚铜的氨溶液反应产⽣红⾊沉淀的是:【 B 】A.CH 3CH2CH2CHO B CH3CH2CCHC CH 3CH2CCCH3D CH3CH2CHCH232. 最易发⽣消去HX反应的是【C 】A. 2-甲基-3-溴丁烷B. 3-甲基-1-溴丁烷C. 2-甲基-2-溴丁烷D. 1-溴丁烷33.下列化合物不与FeCl3显⾊的有【D 】A.苯酚B.邻甲基苯酚C.2,4-戊⼆酮D.苯甲醚34.下列化合物最难发⽣⽔解反应的是【 B 】A.CH3COOC2H5 B.CH3CONH2 C.CH3COCl D.(CH3CO)2O35.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碘仿反应的有【 D 】A.⼄醇B.⼄醛C.苯⼄酮D.正丁醇36.不能发⽣碘仿反应的是【A 】A.B.C.D.CH3 C CH3OCH3CH2OHC6H5CHO CH3C-C6H5O37. 能发⽣碘仿反应的是【B 】A.B.C.D.CH3(CH2)3CH3CH3CHOCH2OHCH3(CH2)2CH=CH2页眉12 / 1938.下列化合物不能与HCN加成的是【 C 】A.正壬醛B.丁酮C.苯⼄酮D.环⼰酮CCH3CHO DCH3CH2CCH2CH3O40. 下列化合物可发⽣Cannizzaro反应的是:【 B 】A.⼄醛B.苯甲醛C.丙醛D.丙酮41.下列试剂中能发⽣Cannizzaro歧化反应的是【 B 】A.甲醇B.甲醛C.甲酸D.甲胺42. 能与丙酮反应的是:【 D 】A.托伦试剂B.斐林试剂C|.班乃德试剂D.格⽒试剂43. 最易与硝酸银作⽤⽣成⽩⾊沉淀的化合物是【A 】A. CH3C-ClB. (CH3)3C-Cl ??C. CH2=CHCHCH3D. ClOCl44. 下列羧酸衍⽣物发⽣亲核取代反应速度最快的是【C 】A.CH3CONH2 B.(CH3CO)2O C.CH3COCl D.CH3COOC2H545.下列化合物中可发⽣克莱森酯缩合反应的是:【 A 】A.⼄酸⼄酯B.甲酸甲酯C.苯甲酸⼄酯D.苯酚46. 最容易发⽣脱羧反应的是【A 】A.β-丁酮酸B.β-羟基丁酸C.α-羟基丁酸D.α-丁酮酸47.CH3CH=CHCH2CH=CHCH3经酸性KMnO4氧化后的产物是【 A 】A.CH3COOH + HOOCCH2COOH B.CO2 + OHCCH2CHO C.HCOOH + OHCCH2CHO D.HCOOH + HOOCCH2COOH48. 能发⽣缩⼆脲反应的是:【D 】A.丙氨酸B.⼄酰苯胺C.尿素D.多肽49.. 能与重氮盐发⽣偶联反应的是【B 】NHCOCH3CH=CH2N(C2H5)2N(CH3)3Cl-+A.B.C.D.50. 室温下能与HNO2 作⽤放出N2 的是【B 】A. (CH3)3NB. H2NCONH2C. C6H5NHCH3D. HCON(CH3)251.吡咯环碳上的硝化属于【C 】A.亲核取代B.亲核加成C.亲电取代D.亲电加成52. 醛与醇加成⽣成半缩醛的反应属于【A 】A. 亲核加成B. 亲电加成C. 亲核取代D. 亲电取代53.⼄醛与⼄醇在⼲燥HCl条件下的反应属于【 B 】A.醇醛缩合反应B.亲核加成反应C.Cannizarro反应D.Diels-Alder反应54. 在光照下,甲苯与氯⽓反应⽣成氯化苄,这⼀反应的机理是:【 D 】页眉13 / 19A.亲电加成B.亲核取代C.亲电取代D.⾃由基取代55.亚硫酸氢钠与醛反应⽣成结晶性沉淀的反应机理是:【 C 】A.亲核取代B.亲电取代C.亲核加成D.亲电加成56.下列叙述不属于S N1反应特征的是【 C 】A.有重排产物⽣成B.产物外消旋化C.反应⼀步完成D.反应分步进⾏57. 最易发⽣S N2 反应的是【A 】A. 溴⼄烷B. 溴苯C.溴⼄烯D. 2-溴丁烷58. 最易发⽣S N1 反应的是【D 】C. 3-溴-2-甲基丁烷D. 2-溴-2-甲基丁烷59. 下列说法中,属于S N2 反应特征的是【B 】A. 有正碳离⼦中间体⽣成B. 中⼼碳的构型完全发⽣转化C. 得到外消旋化产物D. 反应活性3°RX > 2°RX > 1°RX > CH3X 60.反应CH2=CHCH3 + HCl→CH3CHClCH3属于【 C 】A. 亲核加成B. 亲电取代C. 亲电加成D. ⾃由基取代61. 属于亲电试剂的是【A 】A. HNO3B. HCNC. NaHSO3D. H2N-NH262. 属于亲核试剂的是【B 】A. Br2B. NaHSO3C. H2SO4D. HBr 63. 在亲电反应中能活化苯环的基团是【C 】A. —CO2HB. —SO3HC. —OCH3D. —NO264. 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最⾼的是【A 】A. CH3COClB. (CH3CO)2OC. CH3CO2CH3D. CH3CONH265.亲电取代反应速度⽐苯快的是:【 A 】A.吡咯B.吡啶C.硝基苯D.喹啉66. 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的是【B 】A. 苯B. 吡咯C. 吡啶D.嘧啶67. 与甲醇发⽣酯化反应速率最⼤的是【A 】A. ⼄酸B. 丙酸C. 2-甲基丙酸D. 2,2-⼆甲基丙酸68. 与⼄酸发⽣酯化反应的速率最⼤的是【A 】A. 甲醇D. 丁醇69.化合物:a⼄醇.b⼄酸.c苯酚.d碳酸,其酸性由强到弱排列是【 B 】A.abcd B.bdca C.bcad D.bcda 70. 酸性最强的是【D 】A.苯酚 B. 3-硝基苯酚 C. 4-硝基苯酚D. 2,4-⼆硝基苯酚71. 酸性最强的是【B 】页眉14 / 19COOHNO2COOHCOOHH3CA.B.C.D.OH72.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A 】A.⼆甲胺B.NH3 C.苯胺D.吡咯73 碱性最强的是【C 】A. CH3CONH2B. C6H5NH2C. (CH3)2NHD. NH374. 碱性最弱的是【A 】N B.NH A.NH C.NH2D.75.可⽤作重⾦属解毒剂的是【 C 】A.⼄醚B.⼄硫醇C.⼆巯基丙醇D.⼆氯亚砜76.下列试剂中能区别苯甲醛和苯⼄酮的是【 D 】A.FeCl3溶液B.Grignard试剂C.Fehling试剂D.Tollens试剂77.能溶于NaOH溶液,通⼊CO2后⼜析出来的化合物是【B 】A.环⼰醇B.苯酚C.苯胺D.苯甲酸78.下列试剂中,可把苯胺与N-甲基苯胺定性区别开来的是【 B 】A.5%HCl⽔溶液B.先⽤C6H5SO2Cl再⽤NaOH C.AgNO3 + NH3·H2O D.Cu2Cl2 +NH3·H2O79. 区别甲苯与氯苯最好采⽤【C 】A. Br2/CCl4B. AgNO3C. KMnO4D. 浓H2SO4五、判断题。

抗菌防霉剂利尔洁PCMX的应用特性

抗菌防霉剂利尔洁PCMX的应用特性
2、 家 用 ( 日 用 ) 利 尔 洁 ®PCMX 的 低 毒 性 使 得 其 广 泛 的 应 用 在 家 庭 、 办 公 室 和 工 厂 , 如 : 皮肤创伤消毒清洗和防护配方(液体、霜、乳液)。 通用消毒剂和 混 合清洁 /消毒剂。 抗菌肥皂和卫生保健个人洗手液配方。 洗发香波(特别是去屑)配方。
活性成分
利 尔 洁 ®PCMX
0.5
溶剂
丙二醇
3
增稠剂
羟乙基纤维素
0.6
增效剂
EDTA 二钠
0.1
两性表面活性剂
椰油胺氧化物(cocamine oxide) 4
香精
0.1
珠光剂
珠光剂 1 号
0.5
酸度调节剂 乳酸 去离子水
湖南达洁科技有限公司 Hunan Dajie Technology Co. Ltd.
大 肠 杆 菌(8)
40-250
耻垢分枝杆菌
167
绿 脓 杆 菌 ( 9)
80-1000
普 通 变 形 杆 菌 (2)
100-125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125
蜡样芽胞杆菌
50
枯 草 芽 孢 杆 菌(2)
50
普 罗 威 登 斯 菌(2)
167
柠 檬 杆 菌 ( 2)
167-250
醋酸钙不动杆菌
83
化脓性棒状杆菌
表 1:
含 1%PCMX 溶液 对致 病菌 杀 灭时 间一 览表
测试菌种
杀灭程度% 15 秒 后
杀灭程度% 30 秒 后
杀灭程度% 60 秒 后
金黄色葡萄球菌
99.80%
99.80%
99.80%
抗甲氧西林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甲基苯酚

二甲基苯酚

摘要:二甲基苯酚(DPM)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药、树脂、香料、染料、抗氧剂、阻聚剂和抗菌类药物等研究领域及多种行业中,是很多重要物质的中间体[1]。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二甲基苯酚的五种异构体的主要性质,一些简单处理的实验合成方法,和一些基本的简单应用。

关键词:二甲基苯酚异构体简单合成基本应用前言:现代工业生产的规模常要求一套装置的年产量达数十万吨或更高。

这些装置必然面临大量的工程问题,而且指标稍有下降,就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科学技术的进步,时时刻刻在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工艺。

但这些新的产品必须借助工程的手段才能实现工业生产,新的工艺要有经济和技术的合理性才能取代原有工艺。

装置大型化和新产品、新工艺工业化的问题都属于化学工程的研究范围。

化学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效应,特别是在放大中的效应,以解决关于过程开发、装置设计和操作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

它以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原理为基础,广泛应用各种实验手段,与化学工艺相配合,去解决工业生产问题。

化学工程包括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过程动态学及控制等方面。

其中化学反应是化工生产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产品的收率,对生产成本有着重要影响。

尽管如此,在早期因其复杂性而阻碍了对它的系统研究。

直到 20 世纪中叶,在单元操作和传递过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各种反应过程中,如氧化、还原、硝化、磺化等发现了若干具有共性的问题,如反应器内的返混、反应相内传质和传热、反应相外传质和传热、反应器的稳定性等。

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以及它们对反应动力学的各种效应的研究,构成了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即化学反应工程,从而使化学工程的内容和方法得到了充实和发展。

化学工程初期的主要方法是经验放大,通过多层次的、逐级扩大的试验,探索放大的规律。

但是时至今日,对于一些特别复杂,人们迄今尚知之甚少的过程,还不得不求助于或部分求助于此法。

2021年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其中含有苯环且属于酯类的有A.2种B.3种C.4种D.6种答案:D解析: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8H8O2,结构中需要含有苯环和酯基,所以同分异构体有:,,,,,,综上,共有6种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和CH3CH2OCHO互为同系物B.40K和40Ca质量数相同,属于同位素C.金刚石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熔点和硬度都很高D.甲烷、乙烷、丁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A.乙酸乙酯和CH3CH2OCHO均为一元酯,组成上相差一个碳原子,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B.40K和40Ca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故B错误;C.金刚石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60属于分子晶体,熔点和硬度都较低,故C错误;D.甲烷、乙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但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A。

3.下列物质属于脂肪烃的是A.B.C.D.答案:A解析:A.是脂环烃,脂环烃属于脂肪烃,A符合题意;B.含有Cl,不属于烃,B不符题意;C.含有O,是烃的衍生物,不属于烃,C不符题意;D.是芳香烃,不属于脂肪烃,D不符题意;答案为A。

4.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的是A.CH4B.CH3CH3C.CH3CH2CH3D.CH3CH2OH答案:D解析:A.CH4只有一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故A错误;B.CH3CH3只有一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故B错误;C.CH3CH2CH3只有二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二种信号,故C错误;D.CH3CH2OH有三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故D正确;故答案为D。

5.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A.利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B.利用元素分析法C.利用红外光谱法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答案:B解析:A.乙醇中含有-OH,可与金属钠或金属钾反应生成氢气,可鉴别,选项A正确;B.元素分析法只能测得所含元素种类,而两者所含元素相同,利用元素分析法不能鉴别,选项B错误;C.二甲醚和乙醇中分别含有-O-和-OH,官能团不同,可用红外光谱法鉴别,选项C正确;D.二者含有的H原子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可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选项D正确;答案选B。

(必考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3章填空题专项知识点复习

(必考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3章填空题专项知识点复习

一、填空题1.已知某些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烯酸酯。

由烯烃合成有机玻璃过程的化学反应如下所示,把下列各步变化中指定分子的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填入空格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解析:甲基丙荃的结构简式为,经过氧化得到,再继续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可得,根据题干中所给的信息可知该酯类化合物经过脱氢得,再加聚得。

2.下图是某一由C、H、O组成的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请结合成键特点回答:(1)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其中含有的官能团为________(填名称)。

(2)该有机物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

A 加成反应B 消去反应C 氧化反应D 酯化反应(3)取1mol该化合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理论上可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4)一定条件下该化合物自身能通过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写出该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HOCH2CH2COOH羟基、羧基B、C、D22.4nHOCH2CH2COOH+nH2O解析:(1)由题目中的比例模型可知,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OOH;官能团有羧基和羟基;(2)该化合物中有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羟基的α-C上有H,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羟基的β-C上也有H,可以发生消去反应,该化合物中还有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故选BCD。

(3)该化合物中羧基和羟基都可以与Na反应,每个羧基和羟基都只提供一个H,故1mol该化合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理论上应产生1molH2,在标况下为22.4L;(4)由于该化合物有一个羧基和一个羟基,故可发生缩聚反应,方程式为nHOCH2CH2COOH+nH2O;【点睛】本题要注意第(2)题,该化合物的氧化反应不仅限于羟基的氧化,燃烧也是氧化反应。

乙酰氯结构式

乙酰氯结构式

乙酰氯结构式乙酰氯又名氯乙酰氯,一般是指含有一个或多个酰氯基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在农药、医药、染料和有机合成方面具有重要用途,常见的有:氯乙酰氯(ECl3Cll2),乙酰氯(ECl3Cl2)、 N, N-二甲基-2,4-二氯-3, 5-吡啶二羧酸乙酯(CAS:25209-26-7)、三氯杀螨醇(ECl3Cl3N4H20)、 1-溴-2, 3, 5-三氯-6-甲基-1, 2, 4, 5, 7,8, 9-十五碳烷(CAS:16121-52-0)、醋酸菌素B盐酸盐(CAS:15784-51-1)、 1-溴-2, 3, 5-三氯-6-甲基-3-羟基甲基环己烯-2, 3-二酮(CAS:20530-32-6)、氯化磷酸三甲酯(CAS:17991-49-7)、双( 6-甲基苄基)磷酸酯(CAS:15606-82-0)、 2, 4-二溴苯酚(CAS:14751-35-7)、二氯喹啉(CAS:234-77-4)、((S)-二( 6-氯苯基)醚-1-羧酸)钠盐-2-盐(CAS:2014-48-4)、双( 6-甲基苄基)磷酸酯-2-盐(CAS:15800-19-9)等。

氯乙酰氯的分子式为C10H7Cl2,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工业品主要是由乙酐与氯乙酰氯反应而得。

其制法是先将乙酐蒸馏出大量的乙醇,再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钙,回流反应,冷却至室温,即析出氯乙酰氯。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通过实验,我们还知道了氯乙酰氯不稳定,容易发生爆炸,氯乙酰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二氧化氯放出;氯乙酰氯与铁反应生成高铁酸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乙酰氯与乙醇反应,生成白色结晶,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乙酰氯能使硅胶溶解。

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存氯乙酰氯,使它能长期储存。

于是,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用饱和氯乙酰氯除去固体废弃物中的铬渣。

我们按照教科书上所说的方法,配置了相关的试剂:除铬剂——石灰乳——饱和氯乙酰氯,然后进行实验。

我们按照教科书的方法做了以下操作:首先,将饱和氯乙酰氯倒入废液槽,打开搅拌装置;其次,按照图片进行实验,发现铬渣慢慢地溶解,生成的黄绿色沉淀,很容易用石灰乳滴定,因此,用饱和氯乙酰氯除去铬渣是可行的。

4-氯-3,5-二甲基苯酚88-04-0

4-氯-3,5-二甲基苯酚88-04-0
无数据资料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无数据资料
7.3 特定用途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无数据资料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 肤部位接触此产品.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身体保护 无数据资料 呼吸系统防护 如须暴露于有害环境中,请使用P95型(美国)或P1型(欧盟英国143)防微粒呼吸器。如需更高级别防护, 请使用OV/AG/P99型(美国)或ABEK-P2型(欧盟英国143)防毒罐。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 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Aldrich-C38303页码5的8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口 - 大鼠 - 3,830 mg/kg 备注 : 肺,胸,或者呼吸系统:其他变化 胃肠的:其 他变化 肾脏、输尿管、膀胱:其他改变。 亚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刺激性(总述)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眼睛-兔子-中度的眼睛刺激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造成皮肤刺激。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0.1%含量的组分被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ZE6850000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3,4-二甲基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3,4-二甲基苯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3,4-二甲基苯酚化学品英文名:3,4-xylenolCAS号:95-65-8分子式:C8H10O分子量:122.16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口毒性类别3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01吞咽会中毒H311皮肤接触会中毒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H411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63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91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吞咽会中毒。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烃的衍生物》测试题(答案解析)(5)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烃的衍生物》测试题(答案解析)(5)

一、选择题1.(0分)[ID:140790]有机物X、Y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含C、H、O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若将X、Y不论何种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耗氧气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

X、Y可能是A.C2H4、C2H6O B.C2H2、C6H6C.CH2O、C3H6O2D.CH4、C2H4O2 2.(0分)[ID:140788]头孢克洛是人工合成的第二代口服头孢菌抗生素,主要用于上、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皮肤病、尿道感染等症状,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头孢克洛的说法错误的是A.其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15H16ClN3O6SB.该物质具有两性,l mol该化合物可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最多为5 molC.l分子该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充分水解,可得3种不同的氨基酸D.该物质的分子结构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3.(0分)[ID:140786]药物阿司匹林可由水杨酸制得,它们的结构如图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5molH2B.1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3molNaOHC.水杨酸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加聚反应D.阿司匹林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4.(0分)[ID:14079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甲醛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又可以通过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B.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OH和C2H518OHC.乙醇、乙醛、乙酸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D.2-溴丁烷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反应可以生成2种不同的烯烃5.(0分)[ID:140768]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3H14O3B.不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C.该物质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该物质含有的含氧官能团为醚键、醛基、羟基、碳碳双键6.(0分)[ID:14075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乙烯B.检验溴乙烷与NaOH 醇溶液共热产生乙烯C.验证酸性:盐酸>碳酸>苯酚D.制备和收集乙酸乙酯7.(0分)[ID:140747]羟甲香豆素(Z)是一种治疗胆结石的药物。

(必考题)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烃的衍生物》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7)

(必考题)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烃的衍生物》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7)

一、选择题1.(0分)[ID:140789]结构简式为的有机物,不能发生的反应是A.还原反应B.消去反应C.氧化反应D.加聚反应2.(0分)[ID:140783]由为原料制取,需要经过的反应为A.加成——消去——取代B.消去——加成——取代C.消去——取代——加成D.取代——消去——加成3.(0分)[ID:140781]柠檬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柠檬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B.1 mol柠檬酸可与4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C.1 mol柠檬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4mol H2D.与柠檬酸互为同系物4.(0分)[ID:140777]乙醇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不正确的是A.乙醇与钠的反应是①键断裂B.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②③键断裂C.乙醇的完全燃烧是①②③④⑤键断裂D.乙醇与HBr反应是②键断裂5.(0分)[ID:140776]下列反应的有机产物只有一种的的是A.CH3CH2CH2Cl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B.CH3CH=CH2与HCl加成C.CH2=CH—CH=CH2与H2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反应D.2—氯丁烷(CH3CH2CHClCH3)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6.(0分)[ID:140767]下列五种物质既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邻二甲苯⑤苯酚A.②③B.③⑤C.⑤D.④⑤7.(0分)[ID:140765]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乙二酸乙二酯B.2,2-二甲基-1-氯乙烷C.2-羟基丁烷D.3,3-二甲基-1-戊烯8.(0分)[ID:140756]以石化产品乙烯、丙烯为原料合成厌氧胶的流程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加聚B.物质 A 含有两种官能团C.物质 B 催化氧化后可以得到乙醛D.1mol 物质 D 最多可以消耗 2mol Na 9.(0分)[ID:1407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低级醇(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都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B.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沸点依次升高C.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以用NaOH溶液洗涤后分液D.乙醇依次通过消去、取代、加成反应可生成乙二醇10.(0分)[ID:1407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玉米芯、甘蔗渣等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所得的木糖C5H10O5,属于多羟基醛,木糖与浓硫酸加热作用可生成糠醛,由木糖生成糠醛的反应有消去反应。

3,5-二甲基-4-氯苯酚的制备方法

3,5-二甲基-4-氯苯酚的制备方法

3,5-二甲基-4-氯苯酚(简称DCM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

它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涉及到有机合成化学和实验室技术。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DCMC的制备方法,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分析其合成途径,为您呈现一幅全面深入的画面。

1. 直接磺化法我们可以从最直接的合成方法——直接磺化法开始。

该方法是通过将苯酚与氯乙酰氯反应,生成3,5-二氯-4-甲氧基苯基乙酸,再通过水解和还原反应制备3,5-二甲基-4-氯苯酚。

这种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是工业上较为常用的制备方式之一。

2. 氢氧化钠催化重排法我们来探讨一种较为复杂的制备方法——氢氧化钠催化重排法。

这种方法是将对甲基酚与氯乙酰氯反应得到3,5-二氯-4-甲氧基苯基乙酸,再通过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进行重排反应合成3,5-二甲基-4-氯苯酚。

这个方法在实验室规模上较为常见,可以制备高纯度的DCMC。

3. 高氯酸反应法另外,高氯酸反应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合成途径。

这种方法是将苯酚与高氯酸反应生成3,5-二氯-4-甲氧基苯基乙酸,再经过水解和还原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这个方法制备的DCMC纯度高,适用于一些特殊行业的需求。

3,5-二甲基-4-氯苯酚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合成途径。

与此对于有机合成工作者来说,熟练掌握不同合成方法,了解其机理和特点,对于提高合成效率和产物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来讲,有机合成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化学学科,其应用领域广泛,对于社会产业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有机合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我们应该注重细节,不断探索创新,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3,5-二甲基-4-氯苯酚的制备方法,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有机合成化学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许多广泛应用的有机合成化合物。

化工常识常用产品正别名对照及分子式

化工常识常用产品正别名对照及分子式

化工常识常用产品正别名对照及分子式氯丁烷一氯丁烷 C4H9CI 异戊醛 2-甲基丁醛-4、异丙基乙酸 C3H4CI2O 1,3-二氯丙酮对称二氯丙酮 C3H4CI2O 丙烯醛败脂醛 C3H4O β-甲基丙烯醛丁烯醛、巴豆醛、丁烯-2醛 C4H6O 硫代乙酸硫代醋酸、乙硫羟酸、醋硫酸 C2H4OS 十六酰氯棕榈酰氯 C16H3CIO 二氯乙酸乙酯二氯醋酸乙酯C4C6CI2O2 己二酰氯氯化己二酰、己二酰二氯C6H8CI2O2 乙酰胺醋酸胺 C2H5NO 甲酸甲酯蚁酸甲酯C2H4O2 丁二酸酐玻珀酸酐、琥珀酐 C4H4O3 丙酸酐丙酐、初馏酸酐 C6H10O3 十八烯酸乙酯油酸乙酯 C20H38O2 丙酰氯氯丙酰C3H5CIO 正丙醚二正丙醚、丙氧基丙烷C6H14O 氯丁醇β,β,β-三氯叔丁醇;1,1,1-三氯-2-甲基丙醇-2; 三氯丁原醇、克罗勒吞、偕三氯特丁醇C4H7CI3O 氯丙醇 1-氯-2-丙醇、氯异丙醇 C3H7CI3O 仲辛醇 2-辛醇、第二辛醇 C8H8O 三乙二醇三甘醇、二缩三乙二醇 C6H14O4 二乙二醇二乙醚二甘醇二乙醚 C8H18O3 1.3-丁二醇 1,3-二羟基丁烷 C4H10O2 叔丁醇 2-甲基-2-丙醇、三甲基甲醇、特丁醇三甲基原醇、第三丁醇 C4H10O 异丙醇 2-乙基-1-丁醇、二乙基乙醇 C6H14O 乙烯基丁醚丁基乙烯基醚、丁氧基乙烯 C6H12O 2-甲基咪唑 2-甲基-1,3-氮杂茂 C4H6N2 植酸肌醇六磷酯、环己六醇六磷酸脂C6H18O24P6 1,3-丁二烯乙烯基乙烯 C4H6 乙炔电石气C2H2 氯甲烷一氯甲烷、甲基氯 CH3CI 二氯甲烷甲叉二氯CH32CI2 三氯甲烷氯仿 CHCI3 四氯化碳四氯甲烷 CCI4一氟三氯甲烷氟里昂-11 CCI3F 二氟一氟甲烷氟里昂-22 CHCIF2 二氟二氯甲烷氟里昂-12 CCI2F2 三氟三氟乙烷氟里昂-113 C2CI3F3 烯丙基氯氯丙烯 C3H5CI 六氟丙烯全氟丙烯 C3F6 甲醇木醇、木精、木酒精、甲烷醇、原醇 CH4O 乙醇酒精、火酒 C2H6O 正丁醇丁醇、铬醇 C4H10O 叔丁醇三甲基甲醇 C4H10D 2-辛醇仲辛醇 C8H18O 乙二醇甘醇、不冻液 C2H6O2 甘油 1,2,3-丙三醇、丙三醇、洋密C3H8O3 木糖醇木戊五醇 C5H12O5 硝基异丁基甘油三羟甲基硝基甲烷、2-羟基甲基-2-硝基-1,3-丙二醇 C4H9NO5 二甘醇二乙二醇醚、一缩二乙二醇 C4H10O3 乙醚二乙基醚、以太、以脱、以打、二乙醚 C4H10O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C2H4O 甲醛福尔马林、福美林、甲醛水、蚁醛 CH2O 多聚甲醛仲甲醛、固体甲醛 (CH2O)n 丙酮二甲酮、醋酮、阿西通、亚司通 C3H6O 双乙烯酮双烯酮 C4H4O2 甲酸蚁酸 CH2O2 醋酸乙酸 H4O2 月桂酸十二烷酸 C12H24O2 硬脂酸十八碳烷酸 C18H36O2 脂肪酸皂化酸 CNH2nO2(n=5~20) 油酸顺式十八碳-9-烯酸 C18H34O2 亚油酸十八碳-9,12-二烯酸 C18H32O2 草酸乙二酸 C2H2O4·2H2O 己二酸肥酸 C6H10O4 酒石酸 2,3-二羟基丁二酸 C4H6O6 柠檬酸 2-羟基丙烷-1,2,3-三羟酸、枸橼酸 C6H8O7·H2O 单宁酸鞣酸 C76H52O16 醋酐乙酸酐、醋酸酐、乙酐 C4H6O2醋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酯 C4H8O2 马来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失水苹果酸酐C4H2O3 醋酸正丙酯乙酸正丙酯C5H10O2 醋酸异丙酯乙酸异丙酯 C5H10O2 醋酸丁酯乙酸丁酯、丁酯C7H14O2 醋酸正戊酯乙酸正戊酯、戊酯C7H14O2 醋酸钠乙酸钠C2H3O3Na 醋酸锰乙酸锰C4H6O4Mn·4H2O 醋酸钴乙酸钴 C4H6O4Co·4H2O 醋酸铅乙酸铅、铅糖 C4H6O4Pb·3H2O 抗氧剂DLTP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C30H58O4S 柔软剂SG 硬脂酸聚氨乙烯酯 C30H60O8 硬脂酸钙十八酸钙C36H70O4Ca 硬脂酸锌十八酸锌C36H70O4Zn 硬脂酸铅十八酸铅 C36H70O4Pb 己二酸二-2-乙基乙酯己二酸二异辛酯 C22H42O4 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癸二酸二异辛酯 C26H50O4 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替甲酰胺 C3H7NO 磷酸二苯基-2-乙基己基己酯磷酸二苯基异辛酯 C20H27O4P 六甲基磷酰三胺六磷胺 C6H18N3OP 氯乙酸一氯醋酸 C2H3CIO2 氯乙酸乙酯一氯醋酸乙脂C4H7CIO2 羟基乙酸乙醇酸、甘醇酸、羟基醋酸 C2J4O3 乳酸2-羟基丙酸、丙醇酸C3H6O3 乙酰丙酸左旋糖酸C5H8O3 羟基酸醇酸 RC3H5O3 抗静电剂TM 三羟乙基季胺甲基硫酸盐 C8H21NO7S 混合甲胺一、二、三甲胺混合物CH5N·C2H7N·C3H9N 乙胺一乙胺 C2H7N 异丙胺 2-氨基丙烷 C3H9N 乙二胺 1,2-二氨基乙烷 C2H8N2 丙二胺 1,2-二氨基丙烷 C3H10N2 乌洛托品六亚甲基四胺 C6H12N4 乙醇胺一乙醇胺、氨基乙醇 C2H7NO氮川三乙酸次氨基三乙酸、氮基三乙酸 C6H9NO6 谷氨酸麸氨酸、2-氨基戊二酸C5H9NO4 乙二胺甲乙酸乙底酸、EDTA C10H16N2O8 发泡剂H N,N-二亚硝基五次甲基甲胺 C5H10N5O2 水合肼水合联氨N2H4·H2O 双氰胺氰基胍 C2H4N4 烷基磺酸钠表面活性剂AS、石油磺酸钠、石油皂 RSO3Na 宁烯 1,8-萜二烯、双戊烯 C10H16 里哪醇香樟醇、沉香醇、伽罗木醇、芫妥醇、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 C10H18O 甲苯苯基甲烷C7H8 苯乙烯乙烯基苯 C8H8 二乙烯基苯乙烯基苯乙烯C10H10 氯苯一氯代苯 C6H5CI 苯酚石炭酸 C6H6O 邻甲酚邻甲苯酚 C7H8O 对甲酚对甲苯酚 C7H8O 邻苯二酚焦儿茶酚、儿茶酚 C6H6O2 间苯二酚雷锁辛 C6H6O2 对苯二酚氢醌、几奴尼 C6H6O2 焦性没食子酸连苯三酚、苯三酚[1,2,3] C6H6O3 双酚A 二酚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 C15H16O2 α-萘酚 1-萘酚、甲萘酚 C10H8O β-萘酚 2-萘酚、乙萘酚 C10H8O 二苯醚联苯醚苯甲醇苄醇 C7H8O 香草醛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香兰素、凡尼林香茅醛 C8H8O3 苯甲酸安息香酸 C7H6O2 苯甲酸钠安息香酸钠 C7H5O2Na 苯乙酸苯基醋酸、苯醋酸 C8H8O2 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 C7H6O3[合成树脂塑料]产品名称别名低密度聚乙烯高压聚乙烯LDPE 高密度聚乙烯低压聚乙烯HDPE 聚丙烯 PP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VHMWPE 聚氯乙烯 PVC 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 VC-VA 聚苯乙烯 P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BS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SAN、AS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聚酰胺 PA、尼龙聚碳酸酯(双酚A型) PC、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涤纶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BT 聚酚氧树脂苯氧树脂、聚羟基醚聚甲醛 POM 聚全氟乙烯树脂 PEP、氟塑料-46、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四氟乙烯树脂塑料王、PTEE、聚四氟可熔性聚四氟乙烯 PFA、可熔4F 聚三氟氯乙烯 PCTFE、氟塑料-3 酚醛压塑酚电木粉、胶木粉、酚醛模塑粉硝酸纤维塑料赛璐珞、棉胶塑料聚乙烯醇 PVA产品名称别名分子式砷酸正砷酸、原砷酸H3AsO4·1/2H2O二氧化碳亚硫酸酐 SO2二氧化碳碳酸酐、干冰CO2氧化汞三仙丹 HgO过氧化钡二氧化钡BaO2过氧化镁二氧化镁MgO2三氧化硫硫酸酐 SO3过氧化碳酸钠过碳酸钠2NaCO3·3H2O五氧化二锑锑酐Sb2O5汞水银Hg仲坞酸铵坞酸铵5(NH4)2O·12WO3·5H2O亚砷酸钠偏亚砷酸钠NaAsO2磺化钙结晶碘化钙CaI2·6H2O高氯酸钠过氯酸钠、过氯酸碱、过氯酸曹达NaCIO4氯酸钾白药粉KCIO3砷酸铅砷酸氢铅、原砷酸铅PbHSsO硫化锑三硫化二锑、硫化亚锑Sb2S2活性碳酸钙胶质碳酸钙、白艳华CaCA3碱式碳酸钴碱式碳酸亚钴2CoCO3·3Co(OH)3·xH2O有机类产品名称别名分子式六氟丙烯全氟丙烯C3F8溴代正辛烷辛基溴、 1- 溴辛烷C8H17Br2- 溴丙烷溴代异丙烷 C3H7Br1- 溴 -2- 氯乙烷对称溴氯乙烷C2H4CIBr氯丁烷一氯丁烷C4H9CI异戊醛2- 甲基丁醛 -4 、异丙基乙酸C3H4CI2O1 , 3- 二氯丙酮对称二氯丙酮C3H4CI2O丙烯醛败脂醛C3H4Oβ- 甲基丙烯醛丁烯醛、巴豆醛、丁烯 -2 醛C4H6O硫代乙酸硫代醋酸、乙硫羟酸、醋硫酸 C2H4OS十六酰氯棕榈酰氯C16H3CIO二氯乙酸乙酯二氯醋酸乙酯C4C6CI2O2己二酰氯氯化己二酰、己二酰二氯C6H8CI2O2乙酰胺醋酸胺C2H5NO甲酸甲酯蚁酸甲酯C2H4O2丁二酸酐玻珀酸酐、琥珀酐C4H4O3丙酸酐丙酐、初馏酸酐C6H10O3十八烯酸乙酯油酸乙酯C20H38O2丙酰氯氯丙酰 C3H5CIO正丙醚二正丙醚、丙氧基丙烷C6H14O氯丁醇β,β,β- 三氯叔丁醇 ;1 , 1 , 1- 三氯 -2- 甲基丙醇 -2; 三氯丁原醇、克罗勒吞、偕三氯特丁醇C4H7CI3O氯丙醇1- 氯 -2- 丙醇、氯异丙醇C3H7CI3O仲辛醇2- 辛醇、第二辛醇C8H8O三乙二醇三甘醇、二缩三乙二醇C6H14O4二乙二醇二乙醚二甘醇二乙醚C8H18O31.3- 丁二醇 1.3- 二羟基丁烷C4H10O2叔丁醇2- 甲基 -2- 丙醇、三甲基甲醇、特丁醇三甲基原醇、第三丁醇C4H10O异丙醇2- 乙基 -1- 丁醇、二乙基乙醇C6H14O乙烯基丁醚丁基乙烯基醚、丁氧基乙烯C6H12O2- 甲基咪唑2- 甲基 -1 , 3- 氮杂茂 C4H6N2植酸肌醇六磷酯、环己六醇六磷酸脂C6H18O24P61 , 3- 丁二烯乙烯基乙烯C4H6乙炔电石气 C2H2氯甲烷一氯甲烷、甲基氯CH3CI二氯甲烷甲叉二氯CH32CI2三氯甲烷氯仿CHCI3四氯化碳四氯甲烷CCI4一氟三氯甲烷氟里昂 -11 CCI3F二氟一氟甲烷氟里昂 -22 CHCIF2二氟二氯甲烷氟里昂 -12 CCI2F2三氟三氟乙烷氟里昂 -113 C2CI3F3烯丙基氯氯丙烯C3H5CI六氟丙烯全氟丙烯C3F6甲醇木醇、木精、木酒精、甲烷醇、原醇 CH4O乙醇酒精、火酒C2H6O正丁醇丁醇、铬醇C4H10O叔丁醇三甲基甲醇C4H10D2- 辛醇仲辛醇C8H18O乙二醇甘醇、不冻液 C2H6O2甘油 1 , 2 , 3- 丙三醇、丙三醇、洋密 C3H8O3木糖醇木戊五醇C5H12O5硝基异丁基甘油三羟甲基硝基甲烷、 2- 羟基甲基 -2- 硝基 -1 , 3- 丙二醇C4H9NO5二甘醇二乙二醇醚、一缩二乙二醇C4H10O3乙醚二乙基醚、以太、以脱、以打、二乙醚C4H10O环氧乙烷氧化乙烯C2H4O甲醛福尔马林、福美林、甲醛水、蚁醛 CH2O多聚甲醛仲甲醛、固体甲醛 (CH2O)n丙酮二甲酮、醋酮、阿西通、亚司通C3H6O双乙烯酮双烯酮C4H4O2甲酸蚁酸CH2O2醋酸乙酸H4O2月桂酸十二烷酸C12H24O2硬脂酸十八碳烷酸C18H36O2脂肪酸皂化酸CNH2nO2(n = 5 ~ 20)油酸顺式十八碳 -9- 烯酸C18H34O2亚油酸十八碳 -9 , 12- 二烯酸 C18H32O2草酸乙二酸C2H2O4·2H2O己二酸肥酸C6H10O4酒石酸 2 , 3- 二羟基丁二酸 C4H6O6柠檬酸2- 羟基丙烷 -1 , 2 , 3- 三羟酸、枸橼酸C6H8O7·H2O 单宁酸鞣酸C76H52O16醋酐乙酸酐、醋酸酐、乙酐C4H6O2醋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酯 C4H8O2马来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失水苹果酸酐C4H2O3醋酸正丙酯乙酸正丙酯C5H10O2醋酸异丙酯乙酸异丙酯C5H10O2醋酸丁酯乙酸丁酯、丁酯C7H14O2醋酸正戊酯乙酸正戊酯、戊酯C7H14O2醋酸钠乙酸钠C2H3O3Na醋酸锰乙酸锰C4H6O4Mn·4H2O醋酸钴乙酸钴C4H6O4Co·4H2O醋酸铅乙酸铅、铅糖C4H6O4Pb·3H2O抗氧剂 DLTP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C30H58O4S柔软剂 SG 硬脂酸聚氨乙烯酯C30H60O8硬脂酸钙十八酸钙C36H70O4Ca硬脂酸锌十八酸锌C36H70O4Zn硬脂酸铅十八酸铅C36H70O4Pb己二酸二 -2- 乙基乙酯己二酸二异辛酯C22H42O4癸二酸二 -2- 乙基己酯癸二酸二异辛酯C26H50O4N , 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替甲酰胺C3H7NO磷酸二苯基 -2- 乙基己基己酯磷酸二苯基异辛酯C20H27O4P六甲基磷酰三胺六磷胺 C6H18N3OP氯乙酸一氯醋酸C2H3CIO2氯乙酸乙酯一氯醋酸乙脂C4H7CIO2羟基乙酸乙醇酸、甘醇酸、羟基醋酸C2J4O3乳酸2- 羟基丙酸、丙醇酸C3H6O3乙酰丙酸左旋糖酸C5H8O3羟基酸醇酸RC3H5O3抗静电剂 TM 三羟乙基季胺甲基硫酸盐C8H21NO7S混合甲胺一、二、三甲胺混合物CH5N·C2H7N·C3H9N乙胺一乙胺C2H7N异丙胺2- 氨基丙烷C3H9N乙二胺 1 , 2- 二氨基乙烷 C2H8N2丙二胺 1 , 2- 二氨基丙烷 C3H10N2乌洛托品六亚甲基四胺C6H12N4乙醇胺一乙醇胺、氨基乙醇C2H7NO氮川三乙酸次氨基三乙酸、氮基三乙酸C6H9NO6谷氨酸麸氨酸、 2- 氨基戊二酸C5H9NO4乙二胺甲乙酸一乙底酸、 EDTA C10H16N2O8发泡剂 H N , N- 二亚硝基五次甲基甲胺C5H10N5O2水合肼水合联氨N2H4·H2O双氰胺氰基胍C2H4N4烷基磺酸钠表面活性剂 AS 、石油磺酸钠、石油皂RSO3Na宁烯 1 , 8- 萜二烯、双戊烯 C10H16里哪醇香樟醇、沉香醇、伽罗木醇、芫妥醇、 3 , 7- 二甲基 -1 , 6- 辛二烯 -3- 醇C10H18O甲苯苯基甲烷C7H8苯乙烯乙烯基苯C8H8二乙烯基苯乙烯基苯乙烯 C10H10氯苯一氯代苯C6H5CI苯酚石炭酸C6H6O邻甲酚邻甲苯酚C7H8O对甲酚对甲苯酚C7H8O邻苯二酚焦儿茶酚、儿茶酚C6H6O2间苯二酚雷锁辛C6H6O2对苯二酚氢醌、几奴尼C6H6O2焦性没食子酸连苯三酚、苯三酚[ 1 , 2 , 3 ]C6H6O3双酚 A 二酚基丙烷、 2 ,2‘- 双 (4- 羟基苯基 ) 丙烷 C15H16O2α- 萘酚 1- 萘酚、甲萘酚C10H8Oβ- 萘酚 2- 萘酚、乙萘酚C10H8O二苯醚联苯醚C12H10O苯甲醇苄醇C7H8O香草醛4- 羟基 -3- 甲氧基苯甲醛、香兰素、凡尼林香茅醛C8H8O3 苯甲酸安息香酸C7H6O2苯甲酸钠安息香酸钠C7H5O2Na苯乙酸苯基醋酸、苯醋酸C8H8O2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C7H6O3合成树脂塑料类产品名称别名低密度聚乙烯高压聚乙烯 LDPE高密度聚乙烯低压聚乙烯 HDPE聚丙烯PP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VHMWPE聚氯乙烯PVC聚乙烯 - 醋酸乙烯共聚树脂VC-VA聚苯乙烯PSABS 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AS SAN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尼龙PA 、聚酰胺聚碳酸酯 ( 双酚 A 型 ) PC 、 2 , 2- 双 (4- 羟基苯基 ) 丙烷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涤纶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酚氧树脂苯氧树脂、聚羟基醚聚甲醛POM聚全氟乙烯树脂PEP 、氟塑料 -46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四氟乙烯树脂塑料王、 PTEE 、聚四氟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 、可熔 4F聚三氟氯乙烯PCTFE 、氟塑料 -3酚醛压塑酚电木粉、胶木粉、酚醛模塑粉硝酸纤维塑料赛璐珞、棉胶塑料聚乙烯醇PVA二画二甘醇二乙二醇醚一缩二乙二醇 HOC2H49C2H4OH二茂铁二聚环戊二烯铁 Fe[(CH)5]2三画山梨酸己二烯-[2,4]-酸 CH3CH=CHCH=CHCOOH马来酐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顺丁烯二酸 HOOCCH=CHCOOH四画六氢吡啶氮杂环己烷 NH-(CH2)5火棉胶硝化纤维(11~12%N)天冬氨酸丁氨二酸 HOOCCH2CH(NH2)COOH天冬酰胺 HOOCCH2CH(NH2)CONH2木醇甲醇木醚二甲醚 CH3OCH3牙托水甲基丙烯酸甲酯 CH2=C(CH3)-COOCH3月桂酸十二酸 CH3(CH2)10COOH月桂醛十二醛月桂醇十二醇乌洛托品环六次甲基四胺六亚甲基四胺双酚A HO-苯-C(CH3)2-苯-OH巴豆酸丁烯-[2]-酸 CH3CH=CHCOOH巴豆醛丁烯-[2]-醛 CH3CH=CHCHO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五画半胱氨酸 beta-巯基丙氨酸 HSCH2CH(NH2)COOH平平加O 一种非离子表明活性剂,主要成分石聚氧化乙烯脂肪醇醚 RO(CH2CH2O)nCH2CH2OH,其中R为C12~C18的烷基,n为15~16.甘油丙三醇甘氨酸氨基乙酸 H2NCH2COOH甘醇乙二醇甘露醇己六醇可的松 11-脱氢-17羟基皮质菑酮,或称皮质酮石炭酸苯酚龙胆紫系含义模糊的商业名称,文献上各有其说,一般为甲紫和糊精的等量混和物卡必醇二甘醇单** HOCH2CH2OCH2CH2OCH2CH3尼古丁烟碱,即1-甲基-2-(3-吡啶基)吡咯烷丝氨酸 beta-羟基丙氨酸 HOCH2CH(NH2)COOH六画冰片莰醇-[2]衣康酸甲叉丁二酸 CH2=C(COOH)-CH2COOH冰醋酸一般指浓度在98%以上的乙酸,在13.3摄氏度结成冰块(纯乙酸熔点为16.7摄氏度)米吐尔硫酸对甲氨基苯酚 HO-苯-NHCH3·1/2H2SO4安息油苯安息香酸苯甲酸百里酚 5-甲基-2-异丙基苯酚过氧化苯甲酰苯-CO-O-O-CO-苯光气碳酰氯 COCl2肉豆蔻酸十四酸 CH3(CH2)12COOH肉桂酸苯基丙稀-[2]-酸苯-CH=CHCOOH肉桂醛苯-CH=CHCHO肉桂酸醇苯-CH=CHCH2OH色氨酸β-吲哚基丙氨酸异佛尔酮 3,5,5-三甲基环己烯-[2]-酮-[1]七画芥子气 2,2-二氯乙硫醚 ClCH2CH2SCH2CH2Cl苏氨酸 a-氨基-β-羟基丁酸谷氨酸 a-氨基戊二酸 HOOCCH2CH2CH(NH2)COOH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HOOC-苯-OCOCH3八画油酸顺式-十八烯-[9]-酸 CH3(CH2)7CH=CH(CH2)7COOH苹果酸羟基丁二酸 HOOCCH(OH)CH2COOH苦杏仁油苯甲醛苦味酸 2,4,6-三硝基苯酚苯酐邻苯二甲酸酐芪 1,2-二苯乙烯[通常指反式] C6H5CH=CHC6H5拉开粉一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成分是烷基萘磺酸钠乳酸 2-羟基丙酸 CH3CH(OH)COOH肥皂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的总称,日常一般指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或钾盐九画珂罗酊见火棉胶草酸乙二酸 HOOC-COOH柠檬酸 2-羟基丙(烷)三羧酸-[1,2,3] HO-C(CH2COOH)-COOH蚁酸甲酸 HCOOH氟利昂氟氯烷和氟溴烷秋兰姆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 (CH3)2-N-C(=S)-S-S-C(=S)-N(CH3)2香豆素氧杂萘邻酮香蕉水 (1) 用作涂料的溶剂或稀释剂,由酯,酮,醇,醚和芳烃等配合而成,(2)乙酸异戊酯CH3COOCH2CH2CH(CH3)2十画酒石酸 2,3-二羟丁二酸 HOOCCH(OH)CH(OH)COOH酒精乙醇桂酸十二酸 CH3(CH2)10COOH桐(油)酸十八碳三烯-[9,11,13]-酸 CH3(CH2)3(CH=CH)3(CH2)7COOH胶棉硝化纤维(10~12%N)胱氨酸双硫代氨基丙酸 HOOCCH(NH2)-CH2-S-S-CH2-CH(NH2)-COOH十一画蓖麻酸顺式-12-羟基十八碳烯-[9]-酸 CH3(CH2)5CH(OH)CH2CH=CH(CH2)7COOH梯恩梯[TNT] (2,4,6)三硝基甲苯脲尿素碳酰二氨 (H2N)2C=O十二画富马酸反丁烯二酸 HOOC-CH=CH-COOH琥珀酸丁二酸 HOOC-CH2CH2-COOH硬脂酸十八酸 CH3(CH2)16COOH硝化甘油甘油三硝酸酯硝棉硝化纤维(12.5~13.9% N)氯仿三氯甲烷 CHCl3十三画福尔马林 37~40%甲醛(HCHO)水溶液赖氨酸 2,6-二氨基己酸 H2N(CH2)3CH(NH2)COOH碘仿三碘甲烷十四画精氨酸 2-氨基-5-胍基戊酸 H2NC(=NH)CH2CH2CH2CH(NH2)COOH蜡酸二十六酸 CH3(CH2)24COOH缩苹果酸丙二酸 HOOCCH2COOH十五画糊精 (C6H10O5)x,由淀粉经酸或热处理或经a-淀粉酶作用而成的不完全水解的产物樟脑莰酮-[2]醋酐乙酐乙酸酐CH3C(=O)-O-C(=O)CH3醋酸乙酸 CH3COOH糖精邻磺酰苯(甲)酰亚胺磺胺酸对氨基苯磺酸鲸蜡烷十六烷 CH3(CH2)14CH3鲸蜡醇十六醇 CH3(CH2)14CH2OH糠醇呋喃甲醇糠醛呋喃甲醛糠酸呋喃甲酸。

(常考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烃的衍生物》检测题(答案解析)(2)

(常考题)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烃的衍生物》检测题(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0分)[ID :140793]乙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在550~600℃时脱氢生成苯乙烯:23223550600C Fe O K O Cr 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苯和苯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B .恒压下在进料中掺入大量高温水蒸气有利于提高苯乙烯的产量C .乙苯可由苯和乙烯反应得到,且该反应原子利用率能达到100%D .等质量的苯乙烯与苯燃烧时耗氧量相同 2.(0分)[ID :140784]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蒸馏石油 除去甲烷中少量乙烯 分离 CCl 4萃取碘水后己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制取乙酸乙酯A .AB .BC .CD .D3.(0分)[ID :140779]糠叉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可由糠醛( )和丙酮(CH 3COCH 3)反应制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糠醛的全部原子可共平面B .1mol 糠醛最多可与 3 mol H 2 发生加成反应C .糠叉丙酮的分子式为 C 8H 8O 2,可发生还原反应D .含苯环和羧基的糠叉丙酮的同分异构体有 3 种4.(0分)[ID :140777]乙醇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不正确的是A .乙醇与钠的反应是①键断裂B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②③键断裂C .乙醇的完全燃烧是①②③④⑤键断裂D .乙醇与HBr 反应是②键断裂5.(0分)[ID :140768]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13H 14O 3B .不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C .该物质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 .该物质含有的含氧官能团为醚键、醛基、羟基、碳碳双键6.(0分)[ID :14075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ClCH 2-CH 2Cl ()NaOH aq Δ−−−−→HOCH 2-CH 2OH ()2Cu OHΔ−−−−→HOOC -COOH B .(C 6H 10O 5)n (淀粉)24浓H SO Δ−−−−−→C 6H 12O 6(葡萄糖)−−−−→酒化酶ΔC 2H 5OH C .CH 3CH 2OH 25P O Δ−−−→CH 2=CH 2催化剂−−−−−→[22CH CH ]n D .CH 3CH 2OH HBr 溶液Δ−−−→CH 3CH 2Br 24浓H SOΔ−−−−−→CH 2=CH 2 7.(0分)[ID :14074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的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 4溶液,气体生成速率加快CuSO 4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催化剂 B 向5 mL 0.1 mol·L -1 KI 溶液中滴加2 mL 0.1 mol·L -1 FeCl 3,充分反应中向其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红反应2Fe 3++2I -=2Fe 2++I 2具有限度 C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 2CO 3溶液,振荡,浊液变澄清酸性:苯酚>碳酸 D 向溴乙烷中加入NaOH 乙醇溶液,加热,产生气体通入酸性KMnO 4溶液,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反应生成了乙烯 8.(0分)[ID :140745]能用来鉴别甲苯、己烯、四氯化碳、乙醇、乙醛五种无色溶液的一种试剂A .金属钠B .溴水C .银氨溶液D .高锰酸钾溶液9.(0分)[ID:140740]氟比洛芬()用于骨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等的镇痛、消炎,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C.属于芳香烃D.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3molNaOH反应10.(0分)[ID:14072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该物质1mol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A.5mol B.6molC.5nmol D.6nmol11.(0分)[ID:140719]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错误的是A.密度:溴苯>乙酸乙酯>水B.沸点:乙醇>丙烷>乙烷C.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D.酸性:CH3COOH>H2CO3>苯酚12.(0分)[ID:140714]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合理的是()A.用图①装置配制银氨溶液B.装置②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C.装置③用于石油的分馏D.利用图④所示装置证明H2CO3酸性强于苯酚二、填空题13.(0分)[ID:14099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相对分子质量为72且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烷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2)苯分子中有_______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内;(3)键线式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4)1mol结构简式为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和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5)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乙醇(CH3CH2OH)、甲醚(CH3OCH3),则通过下列方法,不可能将二者区别开来的是_______;A.红外光谱 B.核磁共振氢谱 C.与NaOH溶液反应 D.与钠反应(6)证明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有下列几步,①加入硝酸银溶液;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③加热;④加入蒸馏水;⑤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⑥加入氢氧化钠醇溶液。

苯酚及其同系物基本性质

苯酚及其同系物基本性质

一、甲酚车间物料一览表:二、甲酚类物料其他物化性质1、间(对)甲酚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氢氧化钠溶液;外观与形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中毒:引起肌肉无力、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抑制、虚脱、体温下降和昏迷,并可引起肺水肿和肝、肾、胰等脏器损坏,最终发生呼吸衰竭;慢性影响:可以起消化道功能障碍,肝、肾损坏和皮疹;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可造成水体污染;燃爆危险:遇明火、高热可燃。

2、邻甲酚溶解性:溶于约40倍的水,溶于苛性碱液及几乎全部常用有机溶剂;外观与形状:无色或略带淡红色结晶,有苯酚气味;主要用途:主要用作合成树脂,还可用于制作农药二甲四氯除草剂、医药上的消毒剂、香料和化学试剂及抗氧剂等;健康危害:有毒,有腐蚀性;急性中毒:引起肌肉无力、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抑制、虚脱、体温下降和昏迷,并可引起肺水肿和肝、肾、胰等脏器损坏,最终发生呼吸衰竭;慢性影响:可以起消化道功能障碍,肝、肾损坏和皮疹;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可造成水体污染;燃爆危险:遇明火、高热可燃。

3、苯酚溶解性: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液;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外观与形状: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主要用途:苯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健康危害: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急性影响: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

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

眼接触可致灼伤。

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影响: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

可致皮炎;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遇明火、高热可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