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方法
大型设备管理制度及方法

大型设备管理制度及方法1.目的作用1.1为了科学地管理好公司的机械设备,使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原则、有标准、有规程地进行,以到达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综合效能高和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2.1公司资产部负责对全公司范围内机械设备维护的归口管理和统一计划安排,要建立机械设备维护方面的各项制度和章程,各分公司、项目经理部、机械队要强化职责意识,使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能按照公司规范要求得到贯彻执行。
2.2各设备使用单位要按照公司关于设备维护保养的方针、政策和本制度的规定要求,对本部门的设备管理进行细化,并在执行过程中从严要求,经常检查,加强考核。
3.设备维护基本原则3.1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应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其主要任务是防止连接件松动和不正常的磨损,监督操作者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设备,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生产带给最佳状态的生产设备。
3.2认真执行设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
单人使用的设备实行专责制。
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包使用、包维护、包检修)、机长负责制,设备使用实行定人、定机、定职责,凭证上岗操作。
3.3坚持使用和维护相结合原则,操作人员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三懂”(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
各种设备操作者(司机),务必经过培训,到达本设备操作的技术等级“应知”、“应会”要求,经考试合格后,取得操作证方能上岗。
3.4、要严格执行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保养(维修)制度。
日常保养:操作者每班照例进行保养,包括班前的检查;班中注意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班后清扫、维护,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3.5坚持合理规划、科学维护的原则,设备维护工作重点,体此刻提高维修工作质量、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作业率。
设备管理措施有哪些

设备管理措施有哪些
设备管理是任何组织内部重要的一项任务,它涉及对设备的有效使用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管理措施:
1. 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性能。
这包括清洁、润滑、调整、检查等工作,可以通过制定维护计划和日常巡检来进行管理。
2. 设备标识和分类:为了方便管理,设备应进行标识和分类,包括设备编号、名称、型号、所在位置等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追踪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记录和库存管理。
3. 设备存储和保管:设备应存放在安全、干燥、无尘、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以防止设备受到损坏或腐蚀。
如果设备长期不用,应采取防锈措施并定期进行保养。
4. 设备使用培训: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确使用,对使用设备的人员进行培训是必要的。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设备的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故障处理等。
5. 设备故障管理: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采取修复或更换措施,以减少生产或工作中断时间。
建立故障报修制度和备用设备库存可以帮助快速响应和处理故障。
6. 设备使用记录和统计: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和统计制度,可以帮助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情况,以便进行相关决策和规划。
7. 废弃设备处理:废弃设备应分类清理和处理,可选择出售、报废、捐赠或回收等方式,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以上是设备管理的一些常见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定更具体和细化的设备管理措施来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与安全管理办法范文(4篇)

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与安全管理办法范文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与安全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员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使用、维护保养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企业提供一份较为完整的办法指南。
一、使用办法1. 设备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在操作设备之前,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确保设备正常无损。
其次,检查设备的电源、仪表、传动装置等是否正常工作。
最后,将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准备齐全,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
2. 设备操作的流程设备操作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若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并及时汇报给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 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其次,操作人员应保持专注,不得在操作过程中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最后,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疲劳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二、维护保养办法1. 设备巡检设备巡检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检查设备的电器元件、传动部分、润滑系统等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巡检记录应做好,并及时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阅。
2. 设备保养设备保养是延长设备寿命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设备的保养工作。
保养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节等,需按照设备保养手册的要求进行,以保证保养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设备故障处理设备故障是不可避免的,但及时处理故障可以减少损失和提高生产效率。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机,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故障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不得随意拆卸设备或使用非专业工具进行修理。
设备维护品质管理方法

设备维护品质管理方法简介设备维护对于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设备维护的品质,需要实施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设备维护品质管理方法。
步骤1. 制定维护计划:- 对设备进行分类,根据设备的特性和重要程度制定维护计划。
- 设定维护频率,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制造商的建议确定维护频率。
- 制定维护任务清单,列出每个维护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 分配责任:- 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维护,确保有专人负责监督和执行维护计划。
- 建立维护团队,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能够有效地执行维护任务。
3. 实施维护:- 按照维护计划和任务清单进行设备维护。
- 注意安全措施,确保在维护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 记录维护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维护日期、维护人员、维护内容等。
4. 监督和评估:- 定期检查维护记录,确保维护任务按计划进行并达到要求。
- 进行设备维护质量评估,评估维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维护计划和任务清单。
5. 培训和提升:- 提供设备维护培训,确保维护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 定期组织维护经验分享会,促进团队间的和交流。
- 关注新技术和设备维护方法的发展,及时更新维护计划和任务清单。
结论通过执行以上设备维护品质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维护的品质和效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
同时,定期的监督和评估以及培训和提升将帮助团队不断改进维护工作,适应新的技术和方法。
设备管理办法

设备管理办法一、管理范围本设备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网络设备等。
二、设备采购与报废1. 设备采购应根据需要提出申请,并提交给设备管理部门审批。
2. 设备管理部门根据需要进行评估,并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批,在审批通过后可以进行采购。
3. 设备报废应提前向设备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并经过审批后方可进行报废。
4. 报废的设备应进行合理的处置,包括数据清除和设备回收。
三、设备分配和借用1. 所有设备在进入公司后,应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和分配。
2. 分配的设备应由使用人员签收,并在设备清单上进行记录。
3. 设备分配后,使用人员应按照规定使用和保管设备,不得私自调整、更换设备配置。
4. 如有需要借用设备,应提前向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申请,并经过审批后方可借用。
5. 借用设备的使用人员应按时归还,并保证设备无损坏。
四、设备维护和保养1. 设备使用人员应按照设备使用手册和保养指南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 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清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修,并按照要求配合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五、设备安全与保护1. 设备使用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的设备使用安全规定。
2. 不得私自拆卸、修改设备,避免导致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
3. 如发现设备安全漏洞或风险,应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并协助解决问题。
4. 对于重要设备和数据,应进行定期备份和加密,确保设备和数据的安全性。
六、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设备管理办法的行为,设备管理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禁止使用设备、暂停设备使用权限等。
2. 对于严重违规的行为,设备管理部门有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报告公司管理层。
七、附则1. 本设备管理办法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设备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如有后续修订,将在公司内部进行通知和公示。
设备分级管理方法

仪表设备分级标准
仪表设备按以下几类设备类别进行分级: 1. CCS(透平机组控制系统)、SIS系统为A类设备,DCS、PLC等其它系
统随装置重要性等级评级; 2. 国控环保仪表、一级能源仪表(贸易交接计量)为A类设备; 3. 二级能源(装置间物料平衡、能耗核算)计量仪表、固定式可燃及有毒
气体报警仪为B级设备; 4. 其它设备按此分级办法定级:
成伤害。
置异常波动的大机组停机。
(2分)无环境污染,对人员造成伤 (3分)工艺系统或装置局部停工,大机组
害轻微。
急停。
(3分)存在一般环境因素/危险源, 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后遗症。
(4分)单套装置非计划停工。
(4分)有爆炸或火灾危险,存在重 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对人员造 (5分)2套及以上装置异常波动。 成生命威胁。
仪表设备故障裕度 25%
要素 说明
评价仪表设备故障导 致的介质泄漏造成环 境污染和人员伤害, 越严重分数越高。
参照设备故障强度等级分 参照《生产装置分
级,表示故障时对装置生 级原则》,装置重 考虑仪表设备的运
产造成的影响,等级越高 要 等级越 高, 评分 行故障裕度
评分越高。
越高。
评分 说明
(0分)无介质泄漏。 (1分)无影响。
(0分)测量仪表、 不参加联锁的气体 (3分)乙烯裂解、 报警仪、控制回路 炼油八大类装置 的测量仪表、有副 线的控制阀、非联 网环保仪表。
第9页
要素
权重 占比
安全环保因素
生产因素
装置重要性
仪表设备故障裕度
25%
40%
10%
25%
(1分)无环境污染,不会对人员造 (2分)单套生产装置异常波动或未引起装
设备管理办法

设备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本企业所有设备的管理,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检测设备等。
二、设备的分类和编号(一)设备分类根据设备的用途和性质,将设备分为以下几类:1、生产设备: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设备,如机床、生产线等。
2、办公设备:用于办公的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
3、检测设备:用于检测产品质量的设备,如量具、仪器仪表等。
(二)设备编号对每台设备进行编号,编号规则如下:1、设备编号由设备类别代码、设备流水号组成。
2、设备类别代码用大写字母表示,如生产设备用“P”表示,办公设备用“B”表示,检测设备用“J”表示。
3、设备流水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从 001 开始依次递增。
三、设备的购置(一)设备购置计划各部门根据生产、工作需要,提出设备购置申请,填写《设备购置申请表》,报设备管理部门审核。
设备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市场情况,制定设备购置计划,报企业领导批准。
(二)设备选型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购置计划,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应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适用、安全可靠的原则,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设备。
(三)设备采购设备管理部门按照企业的采购管理制度,组织设备采购。
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采购合同的要求,对设备的质量、价格、交货期等进行控制,确保采购的设备符合要求。
四、设备的验收(一)设备到货验收设备到货后,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到货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包装、外观、数量、规格型号、随机附件、随机技术资料等。
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到货验收单》。
(二)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装调试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的安装质量、运行情况、技术性能、安全保护装置等。
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单》。
设备管理办法(提高施工效率,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降低成本)

设备管理办法为规范公司设备管理,提高施工效率,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成本,提高设备资产收益,实现设备资产保值增值,逐步增强公司技术装备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公司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设备管理部门的设置和职责1.1 公司设备由设备部统一协调,各下级单位配备相应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设备的管理工作。
1.2 设备部主要职责:(一)贯彻上级有关方针、条例和公司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公司设备管理制度。
(二)掌握公司施工固定资产设备数量、分布使用情况和技术状况。
(三)监督检查各下级单位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工作。
(四)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工作,抓好典型,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奖励设备管理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协调各种设备专业人员的培训。
(六)按期汇总、上报设备管理工作有关报表。
(七)负责设备的事故处理及上报工作。
1.3 各下级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一)贯彻执行公司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设备管理制度。
(二)负责本单位设备日常保养维护工作,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三)按期汇总、上报本单位设备管理有关各种业务报表。
(四)建立健全设备台帐,技术档案。
(五)制订本单位设备管理的职责和各类操作人员岗位工作职责。
(六)负责本单位新采购的设备验收工作。
(七)负责本单位各种设备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第二章设备的购置2.1 工程需要购置新设备时,各下级单位应当充分考虑适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应选择有生产能力并有经营该类设备业务的单位,同时对该单位的售后服务、运输能力、价格等进行对比,择优选用国家定型优质产品。
单项合同价值达到15 万元以上的施工设备,向公司设备部提交申请报告,并写清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预计价格,经公司设备部审核确定,报请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采购。
2.2 公司各下级单位购置施工设备达不到15 万元的价款,由各单位择优选厂进行采购。
2.3 施工设备到达后,由设备所在下级单位按照职责规定及时组织验收,设备价款达到 2 千元以上,应及时填写“设备验收单”,并建立设备固定资产台帐。
设备完好状况管理办法

设备完好状况管理办法设备完好状况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内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
第三条设备完好状况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功能及机构完好无损,能够按照规定的工作要求正常运行。
第四条设备完好状况管理是指对企事业单位内部设备进行计划性维护、预防性保养和原因分析,以确保设备的完好状况和正常使用。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设备完好状况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第六条企业应建立设备资料档案,记录设备的规格、型号、技术参数、购置日期、保养维修记录等内容,并进行分类归档,以便日后查询和汇总分析。
第二章设备维护第七条设备维护是指对设备的定期检查、故障诊断和维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明确维护的时间、频次和内容,以保证设备按时进行维护。
第九条维护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资质和经验,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第十条维护人员应按照维护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维护,必要时可以进行设备的清洗、润滑、调整等工作。
第十一条维护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设备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进行处理。
第三章设备保养第十二条设备保养是指对设备进行定期和预防性的保养,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制定严格的设备保养计划,明确保养的时间、频次和内容。
第十四条保养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资质和经验,能够熟练操作设备,进行设备保养。
第十五条保养人员应按照保养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设备保养,必要时可以进行设备的清洗、更换磨损部件、调整传动装置等操作。
第十六条保养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磨损、损坏或需要更换的部件,应及时通知设备负责人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进行处理。
设备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

设备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设备分类管理标准及办法目的:本标准旨在通过有效的分类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XXX烟台工厂现场所有设备。
职责:1.保全车间班组长负责根据本标准对不同类别的设备进行相应的巡检、维护、维修和管理办法,并参与设备的分类评估。
2.保全车间技术支持负责对新上设备和变更设备进行重新分类评估,并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重新分类评估(暂定一年),并对设备分类清单进行更新。
同时,负责制定不同分类设备的巡检、维护、维修和管理办法。
3.保全车间主任负责监督考核现场设备的分类管理执行情况。
4.工艺运行支持负责参与设备的分类讨论,并及时提供本工序的设备变更情况。
程序:1.设备分级方法:根据设备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和环保等方面影响的重要程度,将烟台工厂的设备分为四个等级:AA、A、B、C。
其中,AA级设备占比重为5-7%,A级设备占25%,B级设备占60%,其余为C级。
AA级、A级设备均作为关键设备进行管理,但对AA级作为关键设备中的重点设备进行管理。
2.设备分类方法:2.1 AA类设备:指一旦故障或停机,会导致重大安全和环境影响,以及对生产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
必须建立详细完整的设备档案管理,以时间为基准的计划维修和状态基准的预知预防性维护为主。
2.2 A类设备:指一旦故障或停机,会对生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的设备。
必须有详细完整的设备档案管理,以时间为基准的计划维修和状态基准的预知预防性维护为主。
2.3 B类设备:指该类设备故障或停机一般不会对生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需要有较详细的设备档案。
该类设备以预知性维修为主,以现场检查为主要维护、维修依据。
2.4 C类设备:指该类设备故障或停机不会对生产、安全产生影响,可以采用事后维修。
3.评价方法:3.1 是非判断法:3.1.1 对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要求的设备进行评价:1)对于属压力且所含介质为极度危害介质的设备,列为关键设备。
设备功能精度管理办法

设备功能精度管理办法一、概述设备是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的核心工具,并且在许多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质量的稳定性,设备功能精度管理办法应被制定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设备功能精度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方法以及应用案例。
二、设备功能精度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生产质量:设备功能精度的管理能够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精确度和质量稳定性,从而减少次品率,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降低生产成本:设备功能精度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避免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降低维修和更换设备的成本,并且减少因设备失效而导致的生产延误。
3. 提升工作效率:设备的功能精度管理能够使设备运行更加稳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中的时间浪费。
4. 增强客户信心:通过设备功能精度的管理,企业可以提供更加稳定和高质量的产品,增加客户对企业的信心。
三、设备功能精度管理的方法1. 设立测量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应根据其功能特点设立相应的测量标准。
标准应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和调整。
2. 定期维护保养:根据设备制造商的建议,制定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并确保计划能够得到完全执行。
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润滑、校准等,以保证设备运行的正常和精确。
3. 定期检测校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以确保其功能精度。
校准过程应被记录并保存,以备将来参考和追溯。
4. 培训和意识提升: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设备功能精度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定期组织意识提升活动,以保持员工对设备功能精度管理的重视程度。
四、设备功能精度管理的应用案例某某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精密零件的企业,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符合客户的需求,该公司实施了严格的设备功能精度管理办法。
具体措施如下:1. 设立测量标准:公司根据不同设备的特点和作用,制定了相应的测量标准,并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定期维护保养:公司设立了定期维护保养计划,由专人负责执行。
做好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4个主要方法

做好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4个主要方法设备管理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产品质量、经济效益都密切相关,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运行状况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成本费用,而且危及到重大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等恶性事故的发生,因此,认真搞好企业的设备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管理网络、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
一、设备管理流程设备一生的管理,指设备从规划(方案讨论)、采购、安装调试、验收、登记造册到使用、修理、改造的全过程管理。
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必须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为目标,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目的,这是有别于单一管理维修传统设备管理的主要标志。
二、设备管理方法1、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具体的设备管理网络(1)成立设备管理委员会,强化设备管理。
设立多级设备管理机构,从厂、车间到班组,都应设立设备管理组织,明确规定各管理层具体的设备管理工作内容。
(2)形成覆盖全厂专人负责的设备管理模式。
将全厂设备按照隶属关系和职责划分,划归部门管理,指定人员专管,具体负责设备的日常巡视检查和维护维修任务,并承担设备管理目标考核奖惩和事故处罚,保证台台设备有人管、每个故障责任有人承担,构成基本的设备管理模式。
(3)建立运行操作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双重负责的设备管理体制。
建立运行操作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双重负责的设备管理体制,明确规定双方设备管理工作职责。
(4)明确现场监督检查专职机构和人员。
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工作考核制度,进行事后奖惩很重要,但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事中控制,随时现场监督检查就显得更为必要,能够及时发现违章违纪行为和设备运行缺陷,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2、认真落实行之有效严格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企业为了保证生产设备正常安全运行,保持其技术状况完好并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而编制的一些规定和章程,主要包括如下管理制度:(1)设备档案管理。
matter 设备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各种设备的管理和控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生产、生活和安全。
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设备,其管理和控制方法更是需要精细和科学的设计和执行。
在企业生产中,设备的管理和控制方法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设备管理方法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主要是依靠人工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这种方法存在人为因素影响大、效率低下、难以实现智能化等问题。
另外,由于人为因素的引入,设备管理容易出现疏漏,增加设备故障率,不利于生产的稳定性。
三、现代设备管理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设备管理方法逐渐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技术,它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各种设备连接到互联全球信息站,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这样一来,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了设备的维护效率和管理水平。
2. 数据分析与预测维护现代设备管理方法还包括数据分析与预测维护。
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预测,提前发现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以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和生产效率。
3. 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代设备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调节,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另外,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设备的自诊断和自修复,降低了对人员的依赖,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设备管理和控制中。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提高了设备的自主性和智能性。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现代设备管理方法的实施效果,以下以某大型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分析。
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办法(3篇)

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是指为保障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规范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办法的内容:1. 设备保养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清理和更换磨损部件,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禁止未经培训的人员擅自操作设备。
3. 设备安装和调试:设备安装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确保各个部件的正常运行,确保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4. 个人防护措施: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等。
5. 操作区域标识:在设备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示操作人员注意安全。
对于危险区域,应设置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6. 紧急停机装置:设备必须装备紧急停机装置,以便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停止设备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
7. 定期检测和维修: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测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8. 废弃设备处理:废弃设备必须经过专门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安全隐患。
以上几点是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办法的基本内容,具体的办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办法(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规范机械设备的使用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使用机械设备的人员,并适用于外来单位、个人在本单位内使用机械设备的情况。
第三条机械设备管理负责人应当制定并落实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明确机械设备的使用权限、使用规范,制定机械设备的事故应急预案,指导、监督和检查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四条机械设备使用人员应当按照机械设备管理负责人的要求,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规范,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设备管理思路及方案

设备管理思路及方案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的各种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一系列操作,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设备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支出,并保证设备安全可靠。
本文将从设备管理的思路和方案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设备管理的思路良好的设备管理思路是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了解设备:设备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设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设备的种类、功能、技术参数、维护周期等。
只有对设备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方案。
2.建立设备档案:建立设备档案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购买时间、维修记录等。
通过建立设备档案,可以对设备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管理,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制定设备维护计划:设备维护计划是设备管理的关键,它包括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
设备维护计划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维护周期可以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工作环境来确定,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延长。
4.开展设备培训和技能提升:设备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在企业内部应注重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其具备丰富的设备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设备,并能有效解决设备故障。
5.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是设备管理的保障。
制度应包括设备的使用规定、维护流程、故障处理流程等,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设备管理的方案设备管理方案是设备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类型和用途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设备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例如,将设备按照功能划分为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和维护设备,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2.定期巡检和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巡检和维护可以按照设备维护计划进行,也可以根据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灵活安排。
设备管理常用手法

设备管理常用手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内的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利用。
设备管理手法是指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备管理手法:一、设备信息化管理手法1. 资产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设备资产管理系统,记录设备的编号、型号、生产日期、购入时间、维护周期等信息,方便跟踪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
2. 维护保养计划: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维护周期,制定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能够按时进行维护,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 设备台账管理: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维修记录、耗材使用情况等信息,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依据。
4. 设备巡检管理: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预防设备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 设备故障分析: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避免同类故障的再次发生。
6. 数据分析与决策:通过对设备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和瓶颈,为设备的运行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做出合理决策。
1. 预防性维护:采取定期检查、更换易损件、清洁保养等措施,提前预防设备故障,降低维修成本和停工损失。
2. 故障检修管理:建立设备故障检修流程,制定故障处理方案,保证故障及时修复,减少生产中断时间。
4. 在线监测管理:建立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降低设备故障率。
5. 备件管理:建立备件库房,存放常用备件,提高备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6. 外包维修管理:根据设备维修需求,选择合适的外包维修公司或技术人员,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设备,保持设备表面和内部的清洁,减少灰尘和杂质对设备的影响。
2. 润滑维护:定期对设备的润滑部位进行润滑保养,减少摩擦和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制订、修改与执行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用来指导正确操作使用和维护设备的法规。
各大公司所属厂矿、公司都必须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规程和维护规程。
规程制定与修改的要求
1.厂(矿)首先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
2.凡是安装在用的设备,必须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维护规程。
3.对新投产的设备,厂(矿)要负责在设备投产前30天制订出使用、维护规程,并下发执行。
4.当生产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在改变工艺前10天,生产厂(矿)要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以保证规程的有效性。
5.岗位在执行规程中,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要逐级及时反映,规程管理专业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对规程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
6.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都要按专业管理承包制的有关规定分别进行审批。
7.对使用多年,内容修改较多的规程,第三年要通过群众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由厂(矿)组织重新修订、印发,并同时通知原有规程作废。
8.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由厂(矿)批准执行。
缺陷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一)设备使用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如最大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
2.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3.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顺序;
4.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
5.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
6.设备运行中故障的排除。
(二)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的内容:
1.设备传动示意图和电气原理图;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
3.定时清扫的规定;
4.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检查人等;
5.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6.设备主要易损件的报废标准;
7.安全注意事项。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贯彻执行
1.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要由厂(矿)专业主管领导布置贯彻执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规程要发放到有关专业、岗位操作人员以及维修巡检人员人手一册,并做到堆积不离岗。
2.生产单位要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规程,设备专业人员要向操作人员进行规程内容的讲解和学习辅导。
3.设备操作人员须经厂级组织的规程考试及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4.生产单位每周都要组织班组学习规程,车间领导及设备管理人员,每月要对生产班组规程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抽查情况纳入考核。
编辑本段二、设备管理内容
设备技术状况的管理
对所有设备按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分为完好设备和非完好设备,并分别制订具体考核标准。
各单位的生产设备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技术状况指标,即考核设备的综合完好率。
专业部门,要分别制订出年、季、月度设备综合完好率指标,并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岗位。
设备润滑管理
(一)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1.各单位机动部门设润滑专业员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厂矿或车间机动科(组)设专职或兼职润滑专业员负责本单位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修理车间(工段)设润滑班或润滑工负责设备润滑工作。
2.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并认真执行。
3.各厂矿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油桶、油具、加油点),保证润滑油(脂)的清洁和油路畅通,防止堵塞。
4.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5.润滑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润滑新技术推广和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6.认真做到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二)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
1.厂矿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是: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3.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并做好运行记录。
4.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三)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管理。
设备运转过程中,由于受到机件本身及外界灰尘、水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润滑油脂变质,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需定期进行过滤分析和化验工作,对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取样化验时间。
经化验后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时要及时更换润滑油脂。
各厂矿对设备润滑油必须做到油具清洁,油路畅通。
(四)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与油品更新管理。
1.厂矿对生产设备润滑油跑、冒、滴、漏情况,要组织研究攻关,逐步解决。
2.油品的更新换代要列入厂矿的年度设备工作计划中,并经过试验,保证安全方可加以实施,油品更新前必须对油具、油箱、管路进行清洗。
设备缺陷的处理
1.设备发生缺陷,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日志中详细记录。
2.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注意缺陷发展。
3.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缺陷,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如何处理。
4.在安排处理每项缺陷前,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明确专人负责,防止缺陷扩大。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级维护与管理人员能牢牢掌握住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订相应措施。
(一)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
各厂矿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巡检点)、内容(检查什么)、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允许的值),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周、旬、月检查点。
(二)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
各厂矿都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确定设置专职巡检工的人数和人选,专职巡检工除负责承包重要的巡检点之外,要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三)信息传递与反馈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当班调度,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
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后登入检查表,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
检工。
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的设备点检,要做好记录,除安排本组处理外,要将信息向专职巡检工传递,以便统一汇总。
专职巡检工除完成承包的巡检点任务外,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按日汇总整理,并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向厂矿机动科传递。
机动科列出主要问题,除登记台帐之外,还应及时输入计算机,便于上级大公司机动部门的综合管理。
(四)动态资料的应用
巡检工针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提出应安排检修的项目,纳入检修计划。
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必须立即处理的,由当班的生产指挥者即刻组织处理;本班无能力处理的,由厂矿领导确定解决方案。
重要设备的重大缺陷,由厂级领导组织研究,确定控制方案和处理方案。
(五)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处理。
凡属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 1.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 2.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 3.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部位(或设备); 4.存在不安全隐患(人身及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
(六)对薄弱环节的管理
各大公司机动处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项目,做好解决设备问题的预案或者提出改进方案;厂矿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