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需水量及需水规律

合集下载

农田水利学—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农田水利学—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1 作物需水量一、作物田间水分的消耗(三种途径: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叶面蒸腾:作物植株内水分通过叶面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水面(水稻田)的水分蒸发;深层渗漏: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而向根系以下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解释:棵间蒸发能增加地面附近空气的湿度,对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但大部分是无益的消耗,因此在缺水地区或干旱季节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滴灌<局部灌溉>、水田不建立水层)和地面覆盖等措施。

深层渗漏对旱田是无益的,会浪费水源,流失养分,地下水含盐较多的地区,易形成次生盐碱化。

但对水稻来说,适当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可增加根部氧分,消除有毒物质,促进根系生长,常熟、沙河、涟水等灌溉试验站结果都表明:有渗漏的水稻产量比无渗漏的水稻产量高3.9% ~26.5%。

叶面蒸滕量+棵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田间需水量水田:田间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由于水田不同土壤渗漏量大小差别很大,为了使不同土质田块水稻需水具有可比性,因此水稻的田间需水量不包括渗漏量,如计入渗漏量,则称为田间耗水量。

二、作物需水规律(一)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1、气象条件主要因素,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低、风速大、气压低等使需水量增加;2、土壤条件含水量大,砂性大,则需水量大(棵间蒸发大)3、作物条件水稻需水量较大,麦类、棉花需水量中等,高粱、薯类需水量较少;4、农业技术措施地面覆盖、采用滴灌、水稻控灌等能减少作物需水量。

(二)作物需水特性1、中间多,两头少;开花结实期需水量最大2、存在需水临界期需水临界期:在作物全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影响产量最大的时期。

几种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水稻孕穗至开花期棉花开花至幼铃形成期小麦拨节至灌浆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的意义:1、合理安排作物布局,使用水不至过分集中;2、在干旱情况下,优先灌溉正处需水临界期的作物。

水稻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方法

水稻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方法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2期2.3 适当密度。

据当地地形的实际情况,采用单行拉线打塘条播。

行距60cm~75cm,株距35cm~65cm,以地块肥力高低进行调整,肥力高地块适当密植,肥力低地块适当稀植。

每塘留苗2株,每保苗4200~5000株为宜。

为避免核桃与玉米相互影响和争肥,每棵核桃四周当年必须空留不少于1m2生长空间(以后逐年扩大范围,留足树冠下正投影面积),使玉米与核桃能够正常生长。

播种时,为使苗齐苗壮,防止烧芽,种子与肥料应间隔6.7~10cm。

此外,每亩用30%克百威2~3kg与种子混拌后再播种,可防治地下害虫蛀芽以保证苗齐。

2.4 配方施肥。

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kg、复合肥25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15kg、硫酸锌2~2.5kg;苗期肥料:4~5叶期每亩施尿素9~10kg作断奶肥。

9~10叶期每亩施尿素7~8kg和钾肥8~9kg作攻秆肥;穗肥:抽穗前10d (即 大喇叭口期)重施攻苞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每亩施尿素15~17kg为宜。

2.5 中耕除草。

及时清除杂草,一季至少薅锄2~3次,定苗进行1次,浅中耕(3~4.5cm深);拔节进行一次1~2次,中耕苗旁宜浅,行间宜深(9~12cm)。

2.6 病虫害防治。

玉米叶主要病害是玉米大、小斑病,大、小斑病的预防和防治适期为花丝抽出前后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8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500~1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全株叶片,间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为宜。

虫害主要是玉米蚜虫、螟虫。

玉米蚜虫防治:一是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玉米蚜虫的孳生基地;二是在玉米心叶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可用50%抗蚜威3000倍液,或40%乐果15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上述药液灌心。

玉米螟虫防治:化学防治的最佳时间是心叶末期,此时是低龄幼虫最大限度地潜伏在心叶丛中为害的时刻。

水稻的需水量

水稻的需水量

水稻的需水量因气候、土壤、品种等多种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在1100mm~2000mm之间,蒸腾系数为280~400之间。

其中,营养生长期需水量较少,约占总需水量的30%左右;生殖生长期尤其是抽穗开花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约占总需水量的45%左右。

水稻需水量的多少也与地区、灌溉方式、种植方式等因素有关。

例如,北方稻田因降水量少,需水量相对较大;而南方稻田因降水量较多,需水量相对较小。

此外,灌溉方式也会影响水稻的需水量,如采用淹灌方式会使稻田长期保持浅水层,而采用喷灌或滴灌方式则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水稻的需水量。

需要注意的是,水稻的需水量会因不同生育阶段而有所变化。

例如,水稻在分蘖期和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较多,而在其他时期则需水量较少。

因此,在灌溉时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需水规律来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

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

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1)种子萌发期。

水稻种子在萌发期需水量较少,在适当的温度和氧气条件下,只要吸收种子本身重量30%的水分就可以萌发,40%的水分最为适宜。

种子吸水的快慢与水温关系最密切,水温高浸种时间短,水温低浸种时间长,所以浸种时间由浸种水温来确定。

把每天浸种的水温加起来达到100℃,就能满足种子吸水量。

如浸种的水温为15℃时,应浸6~7天,水温为20℃时浸种时间为5天。

浸种时间过长,胚乳养分外渗损失,时间过短,吸水量不足或不均匀,不仅发芽不整齐,而且往往有许多种子播后不能出苗而造成损失。

(2)播种至秧苗期。

播种后芽谷的出苗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出苗速率也加快,因此,为了保证旱育秧播后达到全苗齐苗的要求,必须在播前浇透底墒水,浇透土层10厘米以上,使土层的水与地下湿土相连。

播后采取地膜覆盖保湿,使苗床出苗期土壤含水量稳定在80%以上,以满足稻谷出苗时对水分的要求。

齐苗后要严格控制土壤水分,只要早上秧苗新叶尖能吐水珠,就表示不缺水,使秧苗尽可能接近旱地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氧气,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出苗株矮、叶片挺、分蘖多的标准壮秧。

一般在齐苗至2叶期前,适当减少土壤水分,促进种根下扎,提高抗旱能力。

2~3叶期前土壤水分保持在70%~80%,发现苗叶卷曲不展开时表明已缺水,则及时补给水分,4~5期可以充分发挥根系从深层土壤吸收水分的功能,无特殊情况下可以不补给水分,中午前后发现部分秧苗出现卷叶至傍晚前后不展开时,则可浇1次水,秧苗不卷叶,一般可不用浇水。

(3)插秧期。

插秧时田面水层控制在1厘米左右,就是说要有一层“2厘米左右的薄水层”。

这样可以掌握株行距一致,插得浅,插得直,不漂秧,不缺穴,缓苗快。

(4)分蘖期。

分蘖期稻株地上部、地下部均迅速生长,蒸发量与蒸腾量均较大,需要水分较多。

而地下部根的生长不仅需要足够的水分,还需要充足的氧气。

为了保证水分与氧气的供应,最好采用浅水与湿润灌溉相结合,浅水层有利于提高水温和地温,增加茎基部的光照强度,加强土壤养分的分解,促进根系生长。

水稻生育期及灌溉用水需求

水稻生育期及灌溉用水需求

水稻生育期及灌溉用水需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近20年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

截至2022年底,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7.74亿亩,其中,水稻、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分别为4.42亿亩、3.53亿亩和6.46亿亩。

我国的气候特点和基本水情决定了农业丰产丰收离不开灌溉保障。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耕地灌溉面积10.5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5%,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

灌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发挥了巨大作用。

根据灌区作物结构及其生长阶段,精准掌握灌溉用水需求,严格用水定额管理,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保障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是灌区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水稻生育期主要包括:秧苗期、插秧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较大,各生育阶段灌溉技术要点分别为: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回灌薄水、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熟湿润、黄熟期湿润勤落干。

1.一季稻一季稻(南方地区又称中稻)种植区域分布较广,东北一季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大部分地区及内蒙古东北部,华北一季稻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部分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部分地区,东南一季稻区主要包括福建、浙江和海南等部分地区,西南一季稻区主要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西北一季稻区包括新疆、宁夏部分地区。

东北地区及西北地区一季稻一般于4月15日前早播,9月下旬收获,全生育期约145天。

俗有“播种不过清明关,移栽不过立夏关”的说法。

灌溉定额一般为400~700立方米每亩,除分蘖后期及成熟期,其他生育期均需灌水。

清明育苗,谷雨插秧,插秧时宜留一层极薄的遮泥水,保持1~3厘米水层;小满分蘖,分蘖盛期前,水层控制在3~5厘米,分蘖后期排水晒田;芒种前后进入拔节期,保持3~5厘米水层至扬花期;处暑进入灌浆期,稻田处于水层与露田交替的状态。

辽河下游平原区淹灌条件下水稻的需水规律

辽河下游平原区淹灌条件下水稻的需水规律

需水规律可知 , 一般水稻在返青期 、 分蘖前期叶面
积 小 , 面 的阴 遮度 小 , 田对 太 阳辐 射 能 力反 射 水 稻
乳 熟期 。模 比系数 反 映 了水稻 需 水 量 在 各 生育 期
内的分配情况。从水稻蒸发强度来看 , 抽穗开花期 的平均蒸发强度为 7 m/ 和 1. m/ , 生 .m d 2 O 4m d全 7
创 造一 个 良好 的 生态 环 境 所 需 的 水分 ,这 部 分 水 量 主要 包 括株 间蒸 发和 稻 田渗 漏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 据 台 安 径流 实验 站 20 - 04年 、06 03 20 20 -
20 07年 的灌 溉试 验 结 果可 知 :辽 河 平 原地 区从 插
秧到收割 的水稻需水量。 20~ 04年 、06 20 03 20 20  ̄ 07插秧 水 稻 的 生 育 期
( 即腾发量) ,而叶面蒸发是随 着水稻的生长而增 大, 到乳熟期逐渐减小 , 田内的水面蒸发 ( 稻 即株
间 蒸发 ) 随 着水 稻 的生 长 而 减小 。 是
东 北水利 水 电 发强 度 主要 受 叶面 蒸 腾 的 影 响。
农 田水 利
腾 量 也 最大 , 时 的腾 发 量 以 叶 面蒸 腾 为 主 , 面 此 水
蒸 发 较小 。
水 稻 的需 水 量 是 指 叶 面 蒸发 和 水 面蒸 发 之 和
总 的来 说 ,水 稻蒸 发 强 度 的 变化 与 水 稻 叶面 积 指 数 的 消长 过 程 是 一致 的 , 大体 随 着 生育 进 程
增大 , 田对太阳辐射能力反射 率小 , 稻 吸收率大 ,
所 以 此时 的腾 发 强 度较 大 :到 水 稻 完全 封 垄后 的 孕 穗 和抽 穗 开花 期 , 面 吸 收热 能 率最 大 , 叶 因此 蒸

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

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

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水分的需求非常高。

科学合理地管理水稻的水分,能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有效防治病虫害。

本文将介绍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以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种植水稻。

一、水稻生育期的水分需求水稻的生育期分为播种期、幼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

在不同的生育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1. 播种期和幼苗期:播种期是水稻生育的最初阶段,水分是确保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在播种和幼苗期,保证土壤湿润是关键,但不要出现积水,以免影响幼苗生长。

2. 分蘖期和孕穗期:水稻的分蘖期是光合能力增强、生长旺盛的时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此时应保持土壤湿润,注意补水,避免土壤干旱。

3. 抽穗期和灌浆期:抽穗期是开花、结实的关键阶段,水分管理至关重要。

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避免大量淹水,以免影响花粉传播和籽粒灌浆。

4. 成熟期:水稻进入成熟期后,需求水分相对较少。

此时,应逐渐减少灌溉水量,帮助稻谷逐渐达到干燥的状态,以便进行收割和加工。

二、合理的灌溉技巧合理的灌溉技巧对水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稻灌溉技巧:1. 适时灌溉:水稻的灌溉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控。

在干旱季节,应增加灌溉次数和水量,保持土壤湿润;而在雨季,灌溉水量可以适度减少。

2. 灌溉方式选择:水稻的灌溉方式有淋灌、旱播、秧田灌溉等。

在选择灌溉方式时,要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源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水分能够充分渗透到根系区。

3. 控制灌水量:每次灌溉的水量应根据土壤水分亏缺情况来确定,避免过量灌水造成积水和根系窒息。

可以通过设立水位标志、控制灌溉水流速度等方式来控制灌水量。

4. 注意灌溉时机:水稻的灌溉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在中午或夜间进行灌溉,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耗。

5. 灌溉排水结合:合理排水也是水稻灌溉的重要环节。

保持一定程度的排水能够有效排除积水,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病虫害发生。

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

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

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水量不足将会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以及最终的产量,不同时期对水稻的用水量要求不同,在进行灌溉之前可以先使用无线土壤墒情监测仪来进行监测,下面就来进行简单的了解一下水稻不同时期的需水量。

1、秧苗移栽。

技术要点是要做到施足底肥,耕翻整地,节水泡田,同时施用化学除草剂,待泥浆沉实后再移栽秧苗,做到薄水浅插。

2、返青期。

技术要点是要做到薄水促返青。

水稻返青期大约经历6~8天,控制灌溉标准:上限为25~30毫米,下限为5毫米。

控制灌溉要求水稻田面仅返青期保持薄水层,其它各生育期都不再建立水层,这是较常规淹灌法从表面形式上的根本区别。

但要注意返青期必须灌薄水,以满足水稻的生理生态需水,加速返青,提前分蘖。

这一时期又称水稻的第一需水临界期。

3、分蘖期。

分蘖期大约经历30天左右。

控制灌溉标准:上限控制在饱和,下限控制在饱和含水量的50~60%。

此期控制灌溉的灌水方法与淹灌法大不一样,淹灌法在分蘖末期才开始凉田,而控制灌溉在分蘖前期就进行干湿露田,主要做法概括为:前期轻晒促苗发,中期中晒促壮秧,后期重晒促转换。

4、拔节孕穗期。

这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第二个需水临界期,在这个时期,稻株生长迅速增大,水稻对气候条件和水肥的反映比较敏感,稻田不可缺水受旱。

该期控制灌溉技术要点:一是适时确定灌溉日期,一般在抽穗前15天左右。

二是控制灌水上限为饱和,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80%,采取灌一遍水,露几天田,应注意逢雨不灌,大雨排干,调气促根保叶。

5、抽穗开花期。

水稻抽穗开花期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较多时期,此时缺水将会降低光合能力,影响有机物的合成运输,影响枝梗和颖花的发育,增加颖花的退化和不孕,稻株根系活力下降。

在控制灌水调控上,采取灌一次水,汪泥塌水(即饱和),凉一次田3~5天,高于八十为下限(占饱和含水量的80%),照此方法灌水10~15天。

6、灌浆期。

水稻生育后期管理措施不可忽视,否则易造成大幅度减产。

水稻肥水管理

水稻肥水管理

(一)水稻的需水规律水稻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

生理需水是指供给水稻本身生长发育、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包括水稻植株蒸腾和构成水稻植株体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为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的水分。

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双季早稻,移栽返青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4.0-8.2%,分蘖前期占6.4-23.6%,分蘖后期占7.4-23.8%,拔节孕穗期占15.3-32.9%,抽穗开花期占10.2-17.7%,乳熟期占7.7-15.9%,黄熟期占8.6-31.8%。

双季晚稻,移栽返青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3.6-11.4%,分蘖前期占7.0-26.9%,分蘖后期占8.7-25.5%,拔节孕穗期占14.1-31.0%,抽穗开花期占7.2-20.4%,乳熟期占8.4-18.9%,黄熟期占3.1-20.0%。

单季中、晚稻,移栽返青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5.7-12.9%,分蘖期占25.1-26.3%,拔节孕穗期占24.3-35.1%,抽穗开花期占9.4-17.9%,乳熟期占9.5-13.5%,黄熟期占6.1-9.9%。

双季早稻插秧后气温较低,蒸腾强度增加比较缓慢,需水高峰多出现在抽穗开花期至乳熟期;双季晚稻由于插秧后气温较高,蒸腾强度增加较快,需水高峰出现较早,一般在拔节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单季中、晚稻植株较高,叶面积大,其需水强度高于双季早、晚稻,前期气温较高,需水量上升较快,高峰期出现较早,多在拔节孕穗期。

水稻需水临界期在孕穗期,此期若水分亏缺,容易造成穗小粒少,甚至会导致不抽穗或造成空壳秕粒。

所以保证孕穗期水分供应是关键,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产量。

(二)水稻生育前期水分管理在插秧后2-3天内,除抛秧田一般不灌水,保持田面湿润,以利提早立苗外,插秧稻田都要灌相当苗高1/3-1/2的稍大水层扶秧护苗,以减少叶面蒸腾,防止秧苗凋萎,加速返青成活。

江西水稻需水规律和灌溉用水变化规律分析

江西水稻需水规律和灌溉用水变化规律分析
6 :6~1 0 12 ( ) 1 8
A t rc h reJa g i caAgiu ua in x
江 西水 稻 需水规律 和 灌溉 用水 变化 规律 分析
刘方平, 举, 梁 熊晓光
( 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 , 江西 南昌 30 0 ) 32 1

要: 分析 了近 3 0年来江西水稻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和蒸发蒸腾 量的资料 , 总结 了近 3 来江西水稻 需水量 变化规 0年
曾在南昌、 赣州连续进行过早 、 晚稻的灌溉试验, 中、 但在 16 年 以后 , 96 江西省基本停止 了灌溉试验 的研究工作。 后在 17 97年, 又建立 了赣抚平原灌溉试验站和遂川县灌 溉试验站等站点 , 不久之后 , 各站点相继停止了灌溉试验 的研究工作 , 仅保留了赣抚平原灌溉试验站 , 后升为江西
低气温 、 平均气温 、 照时数、 日 风速 、 平均相对湿度等常规 气象资料即可。 依据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 18 20 90~ 09年 的逐 日
Ke r sJa g i ie y wo d :in x ;R c ;Wae e urme t riainwae ;Vait nrl trrq i e n ;I gt tr r o rai ue o
江西省灌溉试验工作起步较早 , 自解放前 的 14 95~ 14 年和解放初期的 15 15 97 90~ 92年, 江西省农业试验所
W ae iz t n Va ai n i in x tr Ut ia i r t Ja g i l o i o n
LU Fn I a g—pn ,HANG J ,XI ig u ONG Xio—g a g a un
(i girgt nE pr na C ne, acag 32 1 C ia J nx I i i xei t etr N nh n 00 , hn ) a rao me l 3

水稻对农田水分的要求

水稻对农田水分的要求

水稻对农田水分的要求
水稻作为国家和地区粮食基础,其对水分要求较高。

水稻对农田
水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早期发芽需水量大,从种子发芽到根系完全发芽,幼苗生长
期间,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量是最大的,根系很快发芽,发芽3-5天后
就能抓住山上的土壤水分。

除此之外,还需要水分的快速积累和转移,以便支撑植株茎、叶片和耳穗的生长。

二是中期对水分的要求也相当高,花芽期后,水稻植株开始急剧
生长,特别是芽口到顶端,穗口进一步向上伸展,此时需要更多的水分,穗口伸展期迅速通过茎部,向上部分转移营养物质,如果缺乏水分,会影响生长状况。

三是晚期水分需求将渐渐减少,成熟期至衰老期,水稻植株对水
分的需求渐少,此时植株的营养物质和水分要被积累在籽实里,丰收
好不好要取决于这一阶段的水分状况。

如果水分存量恰当,籽粒充分
成熟,收获效果才不会太差。

因此,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求农田水分充沛。

若想获得较好的
丰收,在水稻发芽初期就应该保证足够的水分,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从而满足水稻对水分的要求。

单季稻需水规律

单季稻需水规律

单季稻需水规律单季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水分是稻谷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在不同生育期,单季稻的需水量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就单季稻需水规律进行探讨。

单季稻的需水量与生育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不同的生育期,稻谷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稻苗期对水分需求较小,此时土壤湿度较高即可满足稻谷的需水量。

但是进入拔节期和孕穗期,稻谷对水分的需求急剧增加。

这个时期是稻谷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水分不足会导致稻谷生长不良,影响产量。

在这个时期,要及时补充水分,保证稻谷的正常生长。

单季稻需水量还与土壤类型和土壤水分保持能力有关。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水分的保持能力不同,因此需水量也会有所差异。

沙质土壤的排水能力较强,透水性好,需要增加灌溉次数和水量,才能满足稻谷的需水量。

而黏土质地的土壤保水能力较强,排水能力较差,因此需水量相对较少。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单季稻需水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温、湿度、降水等气候因素都会对单季稻的需水量产生影响。

气温高、湿度低的干燥环境会加大稻谷的蒸散作用,使需水量增加。

而湿度较高的环境会减少蒸散作用,稻谷需水量相对减少。

降水量的多少也会对单季稻的需水量产生直接影响。

降水量充足时,可以减少灌溉次数和用水量,保证稻谷的正常生长。

合理的灌溉管理对单季稻需水规律的掌握至关重要。

合理的灌溉管理不仅可以满足稻谷的需水量,还可以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分浪费。

农民可以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特点,科学制定灌溉计划。

在稻谷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灌溉,保证稻谷充足的水分供应。

而在其他时期,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灌溉频率和用水量,避免水分浪费。

单季稻的需水规律与生育期、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灌溉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只有科学合理地掌握和应用这些规律,才能满足稻谷的需水量,保证稻谷的正常生长,提高产量。

农民在种植单季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灌溉,保证稻谷的水分供应,实现丰收的目标。

水稻水分管理

水稻水分管理

水稻水分管理水稻水分管理是农田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水稻生长的需水量、水分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见的水稻灌溉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稻生长的需水量水稻是一种水生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大。

在不同生育阶段,水稻的需水量也会有所差异。

在水稻的分蘖期和孕穗期,水分需求较大;而在灌浆期和成熟期,水分需求相对较小。

因此,合理掌握水稻的生育期和需水量的关系,对水稻的水分管理至关重要。

二、水分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水分过度或不足。

一般来说,早晚时段是较适合进行灌溉的时间段,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

2. 控制灌溉量和灌溉频次: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的水分状况,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频次。

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分积渍,也避免水分不足造成水稻生长受限。

3. 提供足够的水分:在水稻的关键生长阶段,要保证提供足够的水分供给,以满足水稻的需求。

特别是在孕穗期和灌浆期,水分供给要充足,以保证水稻的充实和籽粒的灌浆。

4. 注意排水和排泄: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排水和排泄,避免土壤水分过多,导致水稻根系缺氧和病害发生。

三、常见的水稻灌溉方式1. 土壤灌溉:土壤灌溉是指将水直接灌溉到土壤中,通过土壤的渗透和吸水作用,供给水稻所需的水分。

土壤灌溉是最常见和常用的灌溉方式,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灌溉方式,如浸水灌溉、滴灌和喷灌等。

2. 雨水收集灌溉:在一些地区,可以利用雨水进行灌溉,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供给水稻所需的水分。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水资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

3. 水稻田间灌溉:水稻田间灌溉是指利用田间渠道和水泵等设备,将水分灌溉到水稻田中。

这种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量和定时的灌溉,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水稻水分管理是农田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需要的水量和无机盐

水稻需要的水量和无机盐

水稻的需水特点
水稻是喜水并对缺水敏感的作物,水是其正常生理活动和有机体形成的基础。

水稻植株含水量在70%以上,叶片含水量为85%~96%,根系含水量为90%~95%,成熟种子含水量为13%~16%.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的需要量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生育期由于品种、栽培季节、栽植密度、施肥、土壤或成熟期等不同也有很大差异。

研究表明,水稻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比例为:移栽返青期双季早稻4%~8.2%,双季晚稻3.6%~11.4%;分蘖前期双季早稻6.4%~23.6%,双季晚稻7%~26.9%;分蘖后期双季早稻7.4%~23.8%,双季晚稻8.7%~25.5%;拔节孕穗期双季早稻15.3%~32.9%,双季晚稻14.1%~31%;抽穗开花期双季早稻10.2%~17.7%,双季晚稻7.2%~20.4%;乳熟期双季早稻7.7%~15.9%,双季晚稻7.4%~18.9%;黄熟期双季早稻7%~31.3%,双季晚稻3.1%~20%.
分蘖期保持浅水层(水层超过7厘米将抑制分蘖)或土壤湿润有利于分蘖并提高有效分蘖率,土壤持水量低于70%就会影响水稻分蘖。

稻穗分化和抽穗期需水多,特别是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对水尤为敏感。

稻田土壤持水量低于50%时,稻穗分化等正常生理活动将受明显影响。

此期应保持中水层,以利稻穗分化、抽穗和吸收肥水。

抽穗扬花期对水很敏感。

如缺水,一是抽穗会受影响;二是花粉和雌蕊柱头枯萎,不能开花授粉,造成大量空粒。

此期田间以保持5厘米水层为宜。

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土壤干干湿湿即可,这样有利于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养根、以根健叶。

水稻需水规律内容

水稻需水规律内容

水稻需水规律内容
水稻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生长需要水分的供应,因此水稻的灌溉管理是农民们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水稻的需水量分为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浇水方法。

1. 生长初期:在水稻生长初期,需要给予足够的水分,以促进幼苗生长。

一般来说,每亩地需要灌溉水量在50-75mm之间。

2. 抽穗期:在水稻抽穗期,需要适当减少浇水量,以避免稻穗的生长受到过度渗透的影响。

一般来说,每亩地需要灌溉水量在
40-50mm之间。

3. 开花期:在水稻开花期,需要适当增加浇水量,以保证稻谷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每亩地需要灌溉水量在60-75mm之间。

4. 结实期:在水稻结实期,需要适当减少浇水量,以避免稻谷发生过度吸水而导致的破裂。

一般来说,每亩地需要灌溉水量在
40-50mm之间。

总的来说,水稻的需水规律是在生长初期和开花期需要多浇水,而在抽穗期和结实期需要适当减少浇水量。

农民们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灵活调整浇水量,以确保水稻能够健康生长,最终获得丰收。

- 1 -。

杂交水稻对水分的要求与反应

杂交水稻对水分的要求与反应

杂交水稻对水分的要求与反应科学知识讲座杂交水稻对水分的要求与反应·彭福川·一、杂交水稻需水量稻田需水量即田间耗水量。

需水量多少因品种特性、栽培地区、种植季节以及栽培密度等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幅。

杂交水稻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功能旺盛,吸水比常规水稻要高。

据广西农学院测定,杂交水稻主动吸水比常规品种约大3—5倍;被动吸水在抽穗前比常规品种要多14%—23%,抽穗后要多59%。

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生理需水较多。

因此,在杂交水稻生育过程中必须注意水分供应,特别是在成熟阶段不可断水过早。

二、杂交水稻需水规律据有关单位测定,水稻不论什么品种从移栽到成熟的整个本田生育期,田间耗水量、耗水强度均以拔节孕穗期最多,这是因为此期稻株生长迅速,生理代谢旺盛。

此后,稻株生长缓慢,需水量逐渐下降。

而杂交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生理需水强度均比常规水稻品种高,尤其在齐穗开花至乳熟期,杂交水稻的生理需水强度和田间耗水量更明显的高于常规水稻品种,这是因为杂交水稻具有较大的单株叶面积,蒸腾失水较多,以及成熟过程中根系吸水和叶面蒸腾仍保持较强的能力。

据此,保证杂交水稻齐穗至乳熟期的水分供应,比常规水稻品种更为重要。

三、杂交水稻对干旱反应的敏感时期据四川农学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杂交水稻对水分反应远较常规水稻品种敏感,除乳熟期外,其它各生育阶段在相同受旱程度下,空秕率增加的幅度远较常规水稻品种为高,不但土壤干旱时空秕率显著增加,而且在抽穗扬花期和幼穗分化始期连续9天处于湿润状态时,也将对结实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高温季节,杂交水稻的抽穗开花期切忌排水,幼穗分化期晒田也不宜过重,延续时间更不宜过长。

旱害程度以孕穗期最为严重,再依次为抽穗开花期、乳熟期、幼穗分化始期。

其受害特点是:孕穗期受旱,不仅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当受旱严重时还将导致颖花大量退化,严重降低产量;抽穗开花期受旱,主要影响结实率;乳熟期受旱,对结实率影响较小,但因灌浆受阻,半实粒增多,千粒重明显下降;幼穗分化始期受旱,也将对后期结实带来明显影响。

水稻需水量研究水稻一生需要多少水

水稻需水量研究水稻一生需要多少水

水稻需水量研究水稻一生需要多少水水稻一生要消耗大量水分,因此只有水量充分的地区才能种植水稻。

水稻的一生需要多少水,这个问题你想过吗?一、水稻本身的需水量水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由蒸腾作用散失,真正用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水分只有0.2%左右。

据估计水稻每生产1斤干物质,大约需水400mdash;700斤,平均为500斤。

这样,如果一亩稻田生产干谷800斤,加上稻草700斤左右,共有1500斤干物质,则需吸收水分375立方米左右。

二、稻田的需水量稻田需水量,除了供给水稻本身耗水外,还应该包括田间蒸发量和土壤渗漏量。

稻田需水量随地区、栽培季节、品种、土壤情况等而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是北方多于南方,双季晚稻多于双季早稻,一季中稻多于双季早稻或晚稻,一季晚稻多于一季中稻,矮秆品种多于高秆品种,密植多于稀植。

稻田需水有60mdash;80%是用于田面蒸发。

稻田渗漏量的大小随地形,土质、耕作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而言,稻田渗漏量每季水稻约漏水100mdash;300毫米。

三、水稻的需水规律水稻一生中以孕穗到抽穗期蒸腾作用最强,耗水也最多。

插秧初期,植株矮小,叶面积小,蒸发大于叶面蒸腾,到了中期田间逐步荫蔽,蒸腾就大于蒸发了。

后期随着植株成熟,叶片枯黄蒸腾需水逐步递减。

四、稻田所需的灌水量稻田灌水量是稻田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之差。

南方降水量多,双季稻每亩灌溉用水约为350mdash;670立方米,一季中稻为200mdash;460立方米,一季晚稻为500mdash;600立方米。

北方稻田由于需水多而降水少,每亩需灌溉用水266mdash;1000立方米不等。

有的地方由于实行合理灌溉,实际用水可大大低于这些数值。

水稻的需水特征是什么

水稻的需水特征是什么

水稻的需水特征是什么
水稻的需水量由水稻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组成。

生理需水是指稻株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以满足个体生长发育和不断进行生理代谢所消耗的水量。

其中较大的消耗是水稻的蒸腾作用。

水稻生理需水上限,在分蘖期田间水层深度不超过叶耳为界,下限以土壤水分接近饱和为界。

生态需水是指水稻以外的群体间和生活的土壤环境的用水,把水作为生态因子调节稻田湿度、温度、肥力和水质以及通气作用等所消耗的水量。

从水分消耗的途径来分,除蒸腾外,主要有棵间蒸发、土壤渗漏和稻田水分状况调节三部分。

其中棵间蒸发指水稻棵间水面或土壤蒸发到大气中的水分;土壤渗漏包括垂直渗漏和侧向渗漏,是稻田耗水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渗漏起着更新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的作用。

适宜的渗漏量是丰产土壤的一项主要特征。

稻田水分状况调节是指稻田水层的有无、深浅、干湿等,属灌溉技术范畴。

稻田需水量是指整个水稻生长期内,消耗在土壤、作物、大气中的水量,实际上是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之和,包括叶面蒸腾、棵间蒸腾和稻田渗漏三部分。

水稻各个生育期需水的状况不同。

在稻穗发育过程中,因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群体蒸腾量大,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高峰期。

如果因晒田覆水而增加渗漏量,此期稻田总需水量更多,可占全生育的30%—50%,这个时期缺水受旱将严重影响稻穗籽粒的发育,导致减产。

除此之外,水稻抽穗扬花期对缺水的反应也是很敏感的。

其他各个时期水稻的需水状况各不相同,须掌握不同时期稻田水分的适宜范围,制定其灌排文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需水量及需水规律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水的需求量较大。

水稻需水量及其需水规律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水稻需水量和需水规律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稻需水量
水稻作为水生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较高。

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差异,可以将水稻的生育期划分为萌芽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阶段。

1. 萌芽期:水稻在萌芽期主要依靠土壤中的水分满足生长需求。

在这个阶段,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一般为10-20毫米。

2. 分蘖期:随着水稻植株的逐渐生长,分蘖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一般为30-40毫米。

3. 拔节期:水稻在拔节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一般为40-60毫米。

4. 抽穗期:水稻在抽穗期开始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水分需求量较高,一般为60-80毫米。

5. 灌浆期:水稻在灌浆期是籽粒充实的关键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最大,一般为80-100毫米。

6. 成熟期:水稻在成熟期开始进入收获期,此时对水分的需求量逐渐减少。

一般为40-60毫米。

二、水稻需水规律
水稻需水规律是指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规律。

根据水稻需水规律,合理调控灌溉水量,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水资源浪费。

1. 萌芽期:水稻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土壤中的水分满足需求,因此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

2. 分蘖期:水稻在这个阶段植株逐渐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滋养。

灌溉时要注意避免积水,以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通气。

3. 拔节期: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穗粒,对水分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灌溉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

4. 抽穗期: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进入生殖生长阶段,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

灌溉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

5. 灌浆期:水稻在这个阶段籽粒充实,对水分的需求最大。

灌溉时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以免影响籽粒的充实和产量的形成。

6. 成熟期: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进入收获期,对水分的需求逐渐减少。

灌溉时要适量减少水量,避免过度浇水。

总结起来,水稻需水量及其需水规律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调控灌溉水量,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规律进行科学浇水,可以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增加产量。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

通过科学管理水稻的水分,可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