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

合集下载

谈水稻高产与科学灌溉

谈水稻高产与科学灌溉
谈水稻高产与科学灌溉
王 海龙 ( 黑龙 江省 同江市金 川 乡农 业 畜牧 技 术综合服 务 中心 1 5 6 4 0 0 )
摘 要 :本文介 绍 了水稻 高产与合理灌溉的关 系。
关键 词 :水稻 ;高产;灌溉
合理灌 溉是夺取水稻 高产 的一项重 要措施 ,也是 资源 节约型农作 的必然趋 势。因而 ,因地制 宜 、合理运用灌 溉 技术 ,是保证水稻 高产 的重要措施 。
灌 区。 3 薄露灌溉方法
3 . 1 前期 前期 是指从插秧到拔节期止 。每次灌水都在 2 0 m m 以下 ,由于移栽 时秧苗根受损 ,吸水能 力弱 ,返青 期保 持薄水层 ,能减 少叶面蒸发 ,缓 和低温 、高温 和风的 不利影 响 ,促进早 生新根新 叶,田面不能断水 。但早 稻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秧 时如气温低于 l 5℃或高于 2 8℃,晚稻插秧 时气 温高于 3 2 ℃时 ,都要用深水保温 与降温 ,早稻可深 5 e m,晚稻可 深7 c m,插秧后第 6天就要落干露 田 ,这次落干程度 要轻 , 在 田面无水 、 “ 蜂泥 ”出现时 即可灌薄水 。但有 的地方在 插 秧后 的第 5天施用 除草剂 . 田面要 持 5 d左 右的水层 , 所 以就要推迟第 1 次落干露 田 5 d 。此后 ,每次灌水后 ,都
1 浅 湿 间歇 灌 溉 技 术
1 . 1 薄水栽秧 播秧 时节气温较低 ,秧苗耗水甚少 ,采 用l 3 e a 的薄水层栽插 ,可以提高地温 ,具有成 活快 、分 r 孽早的作用。 1 . 2浅水促蘖 水稻分蘖 的早 与迟 、多与少都和水分状 况有密切关系。 保持3 - 5 c m的浅水层对水稻分蘖最为有 利。 1 . 3晒 田控苗。水稻分蘖 高峰 时进行排水晒 田,可控制 无效分 蘖的发生 ,有 利于改善稻棵 间的光照和通 风条件 , 使植 株粗壮 、无病 ,而且能促进根 系生长和养分 吸收。晒 田必须适度 ,要根据土壤 、气候 、苗情条件灵活掌握。 1 . 4深水保穗 水稻的拔 节孕穗期是耗水强度最高 、对 缺 水最为敏感 的时期 。这一 时期 必须保障充 足供水 ,可将 水层升至 7 ~ 1 2 c m。 1 . 5浅水壮子 水稻扬花灌浆 以后 ,生理需求水逐渐减 弱 ,宜维持 5 c m以下浅水或湿润状态 。 1 . 6黄熟落千 水稻散子 以后可以及时排水 落干 ,为播 种秋冬作物提供条件 。需要 留再生稻 的田,应保持 5 c m左 右水层 ,以利再生稻萌芽生长。

水稻灌溉控制技术

水稻灌溉控制技术

熟期 不保 留水层 ;而控制灌溉长 时间不保 留水层 。 2控制灌溉技术优点 2 . 1 增产效果明显 控制灌溉技术对水稻的根系生长 ,株型及 群体 结构形成 , 具有 良好的促控作用 ,实现了水稻高产基础上的再增产 。控灌 比常规灌平均增产 5 % 1 0 %。 2 . 2节水效果显著 全生 育期平 均节水 3 0 % 以上。 由于 长时 间不 保 留水 层 。 蒸发少 、渗漏少 、 排水少 ,自 然省水 。 全生 育期少灌 2 — 5 茬水 。 2 - 3 减少 了面源污染和温室气 体排放 控制灌溉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试验研究 表明 , 深 水 会 影 响生 长 发 育 。 7 . 6 k g ,控灌 8 . 0 k g( 尿素 ) / } a m 。 。控灌排水少 、渗 这项 技术 是专家们经过 3年 的试 验研究和 4年的示范推广 灌氨挥发是 2 得出 的。研究 表明 ,采用水稻控 制灌溉技术可增产 5 %~ 1 0 %, 漏少 ,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地下水 和河 流的污染。稻 田还是 C O : 节水 3 0 %一 4 0 %,省油省 电 3 0 % 以上 ,减 少灌水次 数 3 ~ 5次 。 ( 二氧化碳 )、C H ( 甲烷 ) 和N : 。 ( 氧化亚氮 )等温室气体 而且 ,与 常规灌 溉方式相 比,肥效提 高 ,药肥损失少 ,药肥对 的主要排放源。通 过适 时的水份 调控 , 控 晒结合 , 使稻 田士壤 地下水和河流污染减少 ,水稻抗倒伏能力 和抗 稻瘟 病能力大大 E H 值迅速上升 , 促进毒 害物质 的分解 , 降低 了甲烷细菌的活性 , 最终 降低稻 田甲烷排放速率和 甲烷排放量。 提高 ,综合 6 6 7 m 增收达 1 0 0元 以上 。 1水稻控制灌溉 技术的概念 2 . 4抗倒伏能力增强 水稻控制灌 溉又称水稻调亏灌溉 ,指秧 苗本 田移栽后 ,田 控制灌溉水稻根深 、节短 、杆粗 、壁厚 ,底部节间壁厚 比 面保 留 0 . 5 ~ 2 . 5 e a薄水层 返青 ,返青 以后 的各 个生育 阶段 田面 常灌水 稻提高 了 3 r 0 %,基部节 间距 比常灌 缩短 2 1 %,所 以抗 不再长时 间建立灌 溉水层 ,而是 以根层 土壤水分为控制指标 , 倒伏 能力 大大提高 。 确定 灌水 时间 和灌水定 额。 2 . 5抗病能力大大提高 控制灌溉 技术既不属于充分灌溉 , 也 不属于非充分灌溉范 控制灌溉水稻 由于缩短 了水稻倒 三叶的叶片 ,增加 了透光 畴 ,认为在水稻生 长发育过程 中,适度进行水 份胁迫 ,会使水 性能 ,形成 了上挺下批 的理想株型 ,使各层 叶片都能接受到 阳 稻产生一定 的耐旱性 ,而且不会导致减产 。其 基本原理是 :基 光照射 ,降低 了水稻底部湿度 ,从而形成不利于病菌存活发展 于作 物的生理生化作用受 到遗传特性和生长激 素的影 响 , 认 为 的条件 ,有效抑制 了水稻的发病 率。 如果 在其生长发育某些 阶段 主动施加一定程度 的水 分胁 迫 ,可 2 . 6 控 制了无效分蘖 ,巩 固了有效分蘖 ,提高了成穗率。 以发 挥水稻 自 身调节机 能和适应能力 ,同时能够 引起 同化物在 由于水分 亏缺造成幼小分蘖 ( 根 系不健全 ) ,易脱水 而死 。 不 同器 官间的重新分 配 ,降低营养器官 的生长冗余 ,提高作物 这些分蘖在死亡的过程 中尚有部分养分 回流而转入主茎 , 被 主 的经 济系数 ,并可通过对其 内部生化作用 的影 响 ,改善作物的 茎的大部分蘖所吸收利用 ,因而巩 固了有效分蘖 ,提高 了成穗 品质 ,起 到节水 、优质 、高效 的作用 。 率 ,由于无效分蘖 的减少与叶片 的缩短 ,增加 了田间的通风通 水稻控制灌溉 技术 是一项投入少 、效益高 、操 作简单的一 光性能 ,并建立 了良好 的大 田群体结构 ,群体协调生长形成 高 种灌溉技 术 ,与常规灌溉技术相 比,控制灌溉技术在操作 上有 产株型 ,为水稻生殖生长孕大穗 ,积累碳 水化合物打下坚实基 几点不 同 : 础 ,充分发挥水稻高产潜力 的优势 。 1 . 1 灌溉依据 不同 3水稻控制灌溉技术耍点 常规灌溉依据水层 多少判断是否需要灌溉 , 控 制灌 溉依据 薄水插秧 ,浅水返青 ,分蘖前期湿润 ,分蘖后 期晒 田,拔 土壤含水 量大小是否达到控制标准判 断是 否需 要灌 溉。 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保 持薄水 , 乳熟期湿润 , 黄熟期湿润落干 。 1 . 2灌水方法不 同 即 “ 灌一茬水 ,露几天 田,前水不见后水 ” ,技术 核心是按 照 常规 灌溉 采取 “ 深 、浅 ”或 “ 浅 、湿 ” 循 环交 替 ,而 控 “ 浅 、湿 、干”循 环交 替的方式进行灌溉 。 “ 浅”指灌溉水层 . 0 e m; “ 湿”指水层 为零 ,土壤含水量 1 0 0 %; “ 干” 制灌溉采取 “ 浅 、湿 、干”循环交替法 。 “ 浅 ”为 3 0 m m, “ 湿” 上限为 3 为0 m m, “ 干 ”为 土壤 含水量控制下限值 。 指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要求的下限值 。水 稻不 同生育阶段 ,土 1 . 3灌水程度不 同 壤水分控制下限为土壤饱和含水率的 6 0 % ~ 8 0 %,上限为饱和 常规 灌溉属于充分灌溉 , 适 时保 证充足供水 ,不允许水稻 含水率 。 . 1 旱整地 ,过水插秧 受旱 ;控制灌 溉则 实行人为调 亏 , 根 据水 稻不 同生育期 的生理 3 特性 ,在分蘖 等需 水非敏感期实施人 为胁 迫 ,造成适度干旱 , 旱整 地 :是施 足底 肥 ,灌 水前 早旋耕 ,旱 整平 ;过水 插

水稻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方法

水稻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方法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2期2.3 适当密度。

据当地地形的实际情况,采用单行拉线打塘条播。

行距60cm~75cm,株距35cm~65cm,以地块肥力高低进行调整,肥力高地块适当密植,肥力低地块适当稀植。

每塘留苗2株,每保苗4200~5000株为宜。

为避免核桃与玉米相互影响和争肥,每棵核桃四周当年必须空留不少于1m2生长空间(以后逐年扩大范围,留足树冠下正投影面积),使玉米与核桃能够正常生长。

播种时,为使苗齐苗壮,防止烧芽,种子与肥料应间隔6.7~10cm。

此外,每亩用30%克百威2~3kg与种子混拌后再播种,可防治地下害虫蛀芽以保证苗齐。

2.4 配方施肥。

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kg、复合肥25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15kg、硫酸锌2~2.5kg;苗期肥料:4~5叶期每亩施尿素9~10kg作断奶肥。

9~10叶期每亩施尿素7~8kg和钾肥8~9kg作攻秆肥;穗肥:抽穗前10d (即 大喇叭口期)重施攻苞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每亩施尿素15~17kg为宜。

2.5 中耕除草。

及时清除杂草,一季至少薅锄2~3次,定苗进行1次,浅中耕(3~4.5cm深);拔节进行一次1~2次,中耕苗旁宜浅,行间宜深(9~12cm)。

2.6 病虫害防治。

玉米叶主要病害是玉米大、小斑病,大、小斑病的预防和防治适期为花丝抽出前后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8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500~1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全株叶片,间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为宜。

虫害主要是玉米蚜虫、螟虫。

玉米蚜虫防治:一是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玉米蚜虫的孳生基地;二是在玉米心叶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可用50%抗蚜威3000倍液,或40%乐果15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上述药液灌心。

玉米螟虫防治:化学防治的最佳时间是心叶末期,此时是低龄幼虫最大限度地潜伏在心叶丛中为害的时刻。

水稻栽培技术(下—田间肥水管理)

水稻栽培技术(下—田间肥水管理)

过计划穗数的85%时进行晒田;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总叶片数-伸
长节间数)开始晒田,考虑到晒田效应滞后,实际晒田时间应提早一个叶
龄期。若生长过旺,还可再提前一个叶位,称“晒田够苗”。 晒田程度 要根据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
高的田应早晒、其标准为:田边开大裂口,中间开“鸡爪裂”,叶片明显 落黄;反之,应迟晒、轻晒或露田(晾田),轻晒标准为:田边开“鸡爪
2
(2)水稻的生态需水
用于调节温度、湿度、抑制杂草等生态平衡,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
环境所需要的水分为生态需水。
①水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水层条件下,造成土壤还原状态,有机质 分解慢、积累多。稻田灌水期间土壤氨化细菌增高,铵化作用旺盛,增加氮 的供给。保持水层有利于土壤中保持其铵态氮不易流失,利于根系吸收。水 层还使磷、钾、硅等养分易于释放出来,有利于水稻吸收利用。 ②水分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③水分对杂草病虫发生的影响。
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
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水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的以水调气, 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1.3.2 晒田的作用及技术
晒田的生理生态作用是:
增加土壤的含氧量,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促进生长中
• 采用双幅开闭式覆盖或无纺布育苗,便于通风炼苗、炼小苗;地膜覆盖床面增强保温、保 湿,有利于培育壮苗。
• 床面要少施氮肥控制旺长,增加秧苗的碳氮比值,增强抗旱能力。
• 进行全纯旱育苗和节水育苗,实行旱做床、旱找平,浇足底水,旱播种。出苗后尽量少 浇水,培育旱根,控制叶鞘的生长。
1.5 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方法

水稻种植合理灌溉技术

水稻种植合理灌溉技术

水稻种植合理灌溉技术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添加时间:2006年08月18日 08:53:56水稻是喜水作物,它的需水可分为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

稻田合理灌溉不仅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且可通过合理的灌排技术,调节水稻生育期间所需要的氧气、温度、养料,使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处于最合适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发育协调良好。

进行稻田合理灌排,一要有水源,二要有排灌设施。

传统的方法是明渠明沟,由地面灌排水。

目前国外已在应用喷灌,滴灌;暗渠,暗管灌排的先进技术。

这些先进技术,因投资较大,在国内除部分地区开始应用外,尚未广泛推广。

现仅介绍传统的灌溉方式在水稻上的应用。

(一)水稻的需水规律1.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

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

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

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

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

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

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

水稻生育期及灌溉用水需求

水稻生育期及灌溉用水需求

水稻生育期及灌溉用水需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近20年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

截至2022年底,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7.74亿亩,其中,水稻、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分别为4.42亿亩、3.53亿亩和6.46亿亩。

我国的气候特点和基本水情决定了农业丰产丰收离不开灌溉保障。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耕地灌溉面积10.5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5%,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

灌区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发挥了巨大作用。

根据灌区作物结构及其生长阶段,精准掌握灌溉用水需求,严格用水定额管理,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保障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是灌区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水稻生育期主要包括:秧苗期、插秧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较大,各生育阶段灌溉技术要点分别为: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回灌薄水、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熟湿润、黄熟期湿润勤落干。

1.一季稻一季稻(南方地区又称中稻)种植区域分布较广,东北一季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大部分地区及内蒙古东北部,华北一季稻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部分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部分地区,东南一季稻区主要包括福建、浙江和海南等部分地区,西南一季稻区主要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西北一季稻区包括新疆、宁夏部分地区。

东北地区及西北地区一季稻一般于4月15日前早播,9月下旬收获,全生育期约145天。

俗有“播种不过清明关,移栽不过立夏关”的说法。

灌溉定额一般为400~700立方米每亩,除分蘖后期及成熟期,其他生育期均需灌水。

清明育苗,谷雨插秧,插秧时宜留一层极薄的遮泥水,保持1~3厘米水层;小满分蘖,分蘖盛期前,水层控制在3~5厘米,分蘖后期排水晒田;芒种前后进入拔节期,保持3~5厘米水层至扬花期;处暑进入灌浆期,稻田处于水层与露田交替的状态。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DB32T 2950-2016)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DB32T 2950-2016)

ICS 93.160P57备案号:49560-2016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2950-2016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of rice2016-05-20发布2016-06-20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水稻灌溉分区与节水灌溉模式 (2)5 水稻节水灌溉实施一般要求 (2)6 节水灌溉技术操作要点 (3)附录A(规范性附录)江苏省水稻灌溉分区 (5)附录B(资料性附录)江苏省水稻灌溉分区特征 (6)附录C(规范性附录)本田期不同节水灌溉模式水分控制指标 (7)前言本规范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排。

本规范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节水与农村供水技术协会、江苏省水利厅农水处、江苏省农村水利科技发展中心、河海大学。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小马,蔡勇,樊峻江,任瑞英,刘敏昊,吉玉高,冯宝平,郭相平,姚俊琪,胡乐,高见,孙浩,周纲,王洁。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水稻灌溉分区和适宜节水灌溉模式、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操作要点。

本规范适用于农田灌排工程体系较为完备的移栽水稻灌溉,不适用于直播稻育苗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水稻不同时期的水层管理技术

水稻不同时期的水层管理技术

水稻不同时期的水层管理技术回答水稻插秧时保持1厘米水层,插秧后灌3-4厘米水层,水稻返青期不能出现缺水情况,否则返青延迟;水稻分蘖期灌水保持水层3厘米左右,低温天气需适当加深水层保护秧苗;水稻穗发育期保持6-7厘米的水层满足水稻生育中期的需水要求;抽穗后15-20天保持3-4厘米的水层,然后根据水稻成熟情况决定停灌水时间。

一、水稻插秧至返青期水层管理1、水稻插秧时水层保持在1厘米左右为宜,地面无水会增加插秧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机械阻力增大,水层过深会增加漂秧率,都不利于提高插秧质量。

插秧后灌3-4厘米水层,护苗3-4天,待秧苗产生新根立即保持浅水层。

2、水稻返青期对水分非常敏感,如果缺水,则返青延迟,甚至会死苗,水稻植株干物重和茎叶相对生长率随着温度上升而明显增加,而温度又全靠灌水措施来调节,所以保持适当水层十分重要。

二、水稻分蘖期水层管理水稻分蘖早生快发主要取决于水温,水稻分蘖期提高水温的有效措施是浅水灌溉,一般灌水3厘米左右为宜,有利于水稻分蘖,如出现连续低温天气,日平均水温低于17℃时,应加深水层保护秧苗。

浅水灌溉不仅可提高水温和地温,还能增加土壤氧气和有效成分,并使植水稻株茎部得到充足的光照,为分蘖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水稻穗发育期水层管理此时水稻叶面积迅速增大,光合作用增强、物质代谢旺盛,对水分的需要量增大,需要保持6-7厘米的水层满足水稻生育中期的需水要求。

在减数分裂期出现温度低于18℃的情况时,可以适当加深水层,通过深水来保护发育中的幼穗,预防冷害,深度15-20厘米为宜。

四、水稻抽穗到成熟期水层管理1、抽穗后15-20天内采取浅水灌水方法,保持3-4厘米的水层,抽穗后20-35天采取间断灌水的方法,使土壤保持饱和水状态。

2、根据水稻成熟情况决定停灌水时间,一般排水不良的黏质土稻田在抽穗后的25天左右停灌晒田,排水较好的稻田在抽穗后的35天左右停灌晒田。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措施,降低灌溉水量的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包括:
1. 种植适应性强的抗旱水稻品种,提高水稻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2. 合理确定灌溉时机和灌溉量,根据水稻生育期的不同阶段,进行精确的灌溉管理,避免水分的浪费;
3. 采用滴灌、喷灌等局部灌溉技术,将灌水量精确控制在作物需水量范围内,避免水分流失;
4. 采用覆膜、秸秆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5. 合理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灌溉水量;
6. 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肥料与灌溉水进行混合施肥,减少水分的浪费;
7. 进行土壤水分监测,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灌溉调控,精确灌水。

通过采用上述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灌溉成本,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1、返青期。

稻田保持一定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但水层过深,超过最上面全出叶的叶耳,会影响叶片功能,造成叶片死亡,影响生长的恢复。

早稻因气温较低,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可提高泥温和水温,对发根成活有利;晚稻或迟茬田移栽正是高温季节,为防止高温伤害秧苗,白天宜加深水层或流水灌溉,以降温保苗,晚上应排水,促进发根返青。

2、分蘖期。

水稻分蘖的适宜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饱和到浅水层之间。

这种水分状况下,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光照好,促进分蘖早发、快发,单株分蘖数多,分蘖成穗率也较高;随着水层的加深,分蘖会受到抑制。

分蘖达到相当数量后,生产上多采用排水晒田以抑制无效分蘖。

3、幼穗发育期。

稻穗发育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

加之晒田复水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此时稻田总需水量最多,一般占到全生长期需水量的30%~40%,所以,在稻穗发育期中,从生理或生态需水来讲,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

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厘米,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4、出穗开花期。

此期对稻田缺水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

受旱时,重则抽穗开花困难,轻则影响花粉和柱头的生活力,空秕率增加。

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

5、灌浆结实期。

为了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保持稻株较强的光合作用,并使茎叶中贮存的有机物能顺利运到籽粒中去,以减少空秕粒和增加粒重,此期宜采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后期断水早,对产量有影响,尤其是对杂交稻影响更严重。

此期稻田最适的水分状况是,使稻田处于水层与露田相交替的状态,做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

作物生产技术基础—水稻水分管理技术

作物生产技术基础—水稻水分管理技术

X 水稻不同时期水分管理
(2)晒田控苗
当水稻分蘖到了一定的数量后就要排水,适度的晒田。晒田对土壤里 的养分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控制过度的分蘖。促进水稻的生长从营养 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培育大穗。 抛秧水稻根系入土浅,采取这个措施能促进根系的下扎,防止倒伏,增 加抗倒和病虫害的能力。
X 水稻不同时期水分管理
生态需水——以水营造水稻良好生育环境所需水分。
(1) 调节温度和湿度,稳定环境;
(2)提高N、P元素有效性。在水层作用下,P、K有效性提高。
(3)足水孕穗
水稻在孕穗的时候需要充足的水分,这个阶段稻田要保持1、2寸的水, 以确保穗大粒多高产。
这个时候植株生长的旺盛时期,光合作用强,叶面蒸腾大,是水稻一生 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需要水量是整个生长期的40%左右,因此不能缺 水,如果缺水就造成花败育和子粒不饱满。但也不宜灌深水,因为深水影 响到根的呼吸,形成烂根,导致早衰。
X 水稻不同时期水分管理
(6)落干黄熟
水稻进入成熟阶段,稻田就应排水落干,这样不仅有利于子粒饱满提 高产量,而且有利于后期的收割,提高下茬作物的耕地质量。
水稻需水规律
X 水稻需水
水稻需水
水稻需水分为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
生理需水——用于正常生 水稻不同时期水分管理
(5)湿润灌浆
水稻在灌浆期要进行间歇灌溉。确保稻田处于湿润状态,以促进植株 体有机物向子粒转移,减少空壳,增加粒重。 水稻生长后期,田间通风透光差,组织也开始衰退,由叶向根传输氧气 减少。这个时候就要靠根部从土壤中吸氧,如果土壤水多缺氧,根系很容 易产生早衰。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湿润灌溉,就能解决根部缺氧的问 题,达到增气保根,以根养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水稻 灌溉技术

水稻 灌溉技术

水稻灌溉技术
水稻的灌溉技术主要涉及到对稻田的水分管理,这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水稻灌溉技术的一些关键要点:
返青期的灌溉:在移栽后的返青期,稻田应保持一定的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分蘖期的灌溉:水稻分蘖的适宜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饱和到浅水层之间。

因此,在返青分蘖期,稻田应保持3cm以内的水层。

晒田促根:分蘖末期应进行晒田,以控制氮素吸收,防止无效分蘖过多。

晒田后,禾苗应生长健壮,出现“风吹稻叶响,叶尖刺巴掌,下田不缠脚,叶挺茎杆状”的长相。

幼穗发育期的灌溉:幼穗发育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稻田需水量最多,一般占到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0-40%。

因此,一般采用水层灌溉,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cm,最好在3-5cm之间,同时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出穗开花期的灌溉:此期对稻田缺水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

在出穗开花期,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这样能显著提高结实率。

深水护胎、浅水灌浆:在天气预报的温度低于17°C时,应倒入15至20厘米深的水,以保护幼苗。

其余时间应保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每次灌溉水为4至5
厘米时,将其自然干燥然后浇水。

在黄色成熟期应停止灌溉。

总的来说,合理的灌溉技术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的发育,提高产量,还能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

因此,种植户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天气、土壤和水稻生长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述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述

候, 使水稻对水分 和养 分的 吸收 更趋 合理有 效 , 促进 和控 制
水稻 生长。合 理的土壤水分控制 , 不仅 减少 了灌水 次数 和灌 溉水 量 , 幅度地 节约 了水量 , 大 而且 能促进 水 稻根 系生 长发 达, 控制水稻地上 部株 型的无 效生 长 , 高水肥 利用 的有 效 提
性 。适 时适 量的灌 溉供 水 , 能较充 分地 发挥水稻 生长 的补偿 效应 , 从而形成较合 理 的群体 结构 和较 理想 的株 型 , 到节 达
水 高 产 的 目的 。
2 水稻 控 制灌溉 技术
水稻是喜水作 物 , 从播 种到 收获 需要 大量 的水 份 , 但是 水 稻的各个生育 阶段对水 的需要是 不 同的 , 因此掌握水 稻各
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 , 进行适 时适量科学供水的灌水新技术 。
关键词 :水规律 中 图 分 类 号 :2 7 ¥ 7 文献标识码 : A
1 概 述 水稻从种子发芽 到谷 粒成熟 全生 育期 中, 过生 根 、 经 长 叶、 分蘖 、 穗分化 、 穗 、 花 、 浆 到成熟 , 孕 开 灌 每一个 生育 期 对 外界条件即温度 、 水分 、 空气 、 照 、 分等都 有不 同的要求 。 光 养 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 律 , 不断 提高水 稻 的栽 培技 术 , 才能 达 到高产 、 稳产 的 目的。 水稻的一生 , 大体 分为 两个 阶段 , 种子 萌发 到幼 穗 分 从 化前 , 营养生长 阶段 , 为 主要是 建成 营养 生长器 官 , 为生殖生 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 件。从幼穗 开始分 化到稻 谷形成 , 为生 殖生长阶段 , 此期主要是长穗 、 开花 、 灌浆 、 结实 , 成产量器 构 官。同时 , 根据水稻外 部生 态显 著变 化 的情况 , 将其 划分 又 为若干个 生育 时期 , 这些 时期 通 常 包括 : 秧苗 期 , 植 返青 移 期, 分蘖期 、 孕穗拔节期 , 抽穗 开花期 , 浆期 , 灌 黄熟 期等 。这

高产水稻栽培水分管理“二十四字诀”

高产水稻栽培水分管理“二十四字诀”

高产水稻栽培水分管理“二十四字诀”
“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寸水促穗、湿润壮籽”的水分管理技巧,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环节。

它能达到水稻早成活、早分蘖、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综合抗性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1、浅水栽秧:水稻移栽时田面要保持一定的水层深度,可防止移栽时的倒苗和植株失水过多而发生萎蔫现象。

水层的深度应根据秧苗大小灵活掌握,水的深度以栽秧后淹过植株三分之一左右为宜。

2、寸水返青:水稻移栽后7-8天内正处于返青阶段,此期稻田不能缺水,以防发生萎蔫,不利于成活。

此期田面水层应保持有3-3.5厘米左右为宜。

3、薄水分蘖:水稻返青过后就进入了分蘖阶段,为了促进早生快发,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田间水层以保持1.5-2.0厘米左右为好,这样能提高水温和泥温,增大昼夜温差,并使植株基部光照充足,为水稻早生快发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苗够晒田:当分蘖达到预计目标有效穗的80%左右时就应撤水凉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提高成穗率。

5、寸水促穗:水稻拔节后(有的品种拔节时)就进入了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应避免缺水。

此期以保持田面水层有2-3厘米左右为好。

6、湿润壮籽:水稻进入灌浆期后,同样需要供给水分,但水分过多会使土壤氧气供应不足,降低根系活力,导致叶
片早衰,影响千粒重的提高和稻米品质。

此期的水分管理应采用间歇的灌溉方法,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

湖南水稻灌溉制度

湖南水稻灌溉制度

湖南水稻灌溉制度因地势、气候、土壤等因素而异,以下是一种可能的灌溉制度:
1. 浸种: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保持湿润,直到种子吸水膨胀。

2. 湿润灌溉:水稻移栽后,采用湿润灌溉法。

在插秧后,让稻田保持湿润状态,以利于返青和分蘖。

3. 晒田: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需要进行一次晒田,即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生长,控制无效分蘖。

4. 浅水灌溉:当水稻进入孕穗期和抽穗期后,需要采用浅水灌溉法。

保持田面有薄薄的一层水层,以利于植株生长和灌浆结实。

5. 湿润灌溉:在收获前一周左右,停止灌水,让稻田逐渐干燥,以利于收割。

这种灌溉制度旨在确保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水分,同时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天气、土壤湿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此外,湖南地区的水稻种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确保其适应性强、抗病抗倒伏能力强。

2. 合理施肥,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肥等,以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

3. 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水稻健康生长。

总之,湖南水稻灌溉制度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品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以确保水稻的优质高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
1、返青期。

稻田保持一定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但水层过深,超过最上面全出叶的叶耳,会影响叶片功能,造成叶片死亡,影响生长的恢复。

早稻因气温较低,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可提高泥温和水温,对发根成活有利;晚稻或迟茬田移栽正是高温季节,为防止高温伤害秧苗,白天宜加深水层或流水灌溉,以降温保苗,晚上应排水,促进发根返青。

2、分蘖期。

水稻分蘖的适宜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饱和到浅水层之间。

这种水分状况下,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光照好,促进分蘖早发、快发,单株分蘖数多,分蘖成穗率也较高;随着水层的加深,分蘖会受到抑制。

分蘖达到相当数量后,生产上多采用排水晒田以抑制无效分蘖。

3、幼穗发育期。

稻穗发育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

加之晒田复水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此时稻田总需水量最多,一般占到全生长期需水量的30%~40%,所以,在稻穗发育期中,从生理或生态需水来讲,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

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厘米,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4、出穗开花期。

此期对稻田缺水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

受旱时,重则
抽穗开花困难,轻则影响花粉和柱头的生活力,空秕率增加。

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

5、灌浆结实期。

为了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保持稻株较强的光合作用,并使茎叶中贮存的有机物能顺利运到籽粒中去,以减少空秕粒和增加粒重,此期宜采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后期断水早,对产量有影响,尤其是对杂交稻影响更严重。

此期稻田最适的水分状况是,使稻田处于水层与露田相交替的状态,做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