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范本

合集下载

水稻灌溉计划策划方案

水稻灌溉计划策划方案

水稻灌溉计划策划方案1. 引言灌溉是农田水利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水稻灌溉计划的策划方案,包括灌溉时机、水量控制、灌溉方式等内容,以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2. 灌溉时机水稻的灌溉时机非常重要,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也有所差异。

在苗期,适当保持土壤湿润是必要的,可以提高幼苗的生存率。

在生育期间,灌溉应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和蒸发量进行足够的补给,以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求。

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应适当减少灌溉次数,以促进籽粒充实和产量增加。

3. 水量控制灌溉的水量控制不仅关系到水稻产量,还关系到节约用水和减少能源消耗。

根据水稻生育阶段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十分关键。

在萌芽和拔节期,水稻的蒸腾作用较低,土壤湿度较高,可以适度减少灌溉水量;而在抽穗期和灌浆期,水稻的需水量较大,应增加灌溉水量以满足需求。

4. 灌溉方式灌溉方式直接影响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利用效率。

常见的灌溉方式包括大田灌溉、井田灌溉等。

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此外,还可以采用滴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的流失。

5. 节水措施为了节约用水,降低灌溉的水量,还需采取一些节水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合理排水,减少土壤中的积水,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减少蒸发和灌溉水量的损失。

其次,可以采用控制灌溉技术,如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和气象站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和气象条件,以精确控制灌溉的时机和水量。

最后,可以利用农田间作物互作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如与豆类、玉米等作物轮作,减少水分的需求。

6. 灌溉管理良好的灌溉管理是水稻灌溉成功的关键。

管理者应定期检查灌溉设施的运行情况,确保灌溉的顺利进行。

同时,应做好记录工作,包括灌溉的时间、水量、灌溉方式、灌溉设施的维护情况等。

这些记录可以为后续的灌溉计划提供参考和改进。

7. 结论水稻灌溉计划的策划方案直接关系到水稻的生产和产量。

水稻灌水的要求

水稻灌水的要求

水稻灌水的要求《水稻灌水的要求》篇一水稻灌水的要求引言:水稻啊,那可是咱老百姓饭桌上的常客,要想让水稻长得好,这灌水可是门大学问呢!为啥要有这些灌水要求呢?你想啊,水稻生长在水田里,水就像它的生命源泉。

如果水太多或者太少,水稻就会像人一样生病,要么被淹死,要么渴死。

而且不同的生长阶段,水稻对水的需求也不一样,就像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吃的东西不一样。

所以,为了保证水稻高产、优质,咱们就得好好讲讲这水稻灌水的要求。

主体要求:一、秧田期的灌水要求1. 播种到出苗阶段- 这个时候呀,稻田里的水层要薄一些,一般保持在0.5 - 1厘米就够了。

就像给小秧苗盖了一层薄薄的被子,既能保持湿度,又不会把它们闷坏。

如果水层太厚,种子可能会因为缺氧而发不了芽,那就像你把种子闷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罐子里,肯定不行啊!2. 出苗到三叶期- 水层可以稍微加深一点,大概1 - 2厘米。

这时候小秧苗开始长大了,需要多一点水,但也不能太多。

就像小朋友开始长个子了,要多吃一点饭,但也不能撑着。

3. 三叶期到移栽- 要进行适当的晒田。

把水放干,让土壤表面有点干裂的感觉,这就像给秧苗做个健身操,让它们的根系更发达。

晒田的时间呢,大概2 - 3天就可以了,可不能晒过头了,不然秧苗会受不了的。

二、本田期的灌水要求1. 返青期- 刚移栽后的水稻比较脆弱,就像刚搬家的人需要适应新环境一样。

这时候水层要深一些,3 - 5厘米左右。

这样可以保护秧苗的根系,减少风吹对秧苗的影响。

要是水层太浅,秧苗可能就站不稳,东倒西歪的。

2. 分蘖期- 这个时期水稻开始分蘖,也就是长新的枝丫了。

水层保持在2 - 3厘米比较合适。

如果水太深,分蘖就会受到抑制,就像你想伸手拿东西,但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一样。

3. 孕穗期- 这可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就像孕妇需要特别的照顾一样。

水层要加深到4 - 6厘米,确保水稻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这个时候缺水,那可不得了,会影响水稻的穗子发育,就像孕妇营养不够会影响胎儿一样。

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

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

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水量不足将会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以及最终的产量,不同时期对水稻的用水量要求不同,在进行灌溉之前可以先使用无线土壤墒情监测仪来进行监测,下面就来进行简单的了解一下水稻不同时期的需水量。

1、秧苗移栽。

技术要点是要做到施足底肥,耕翻整地,节水泡田,同时施用化学除草剂,待泥浆沉实后再移栽秧苗,做到薄水浅插。

2、返青期。

技术要点是要做到薄水促返青。

水稻返青期大约经历6~8天,控制灌溉标准:上限为25~30毫米,下限为5毫米。

控制灌溉要求水稻田面仅返青期保持薄水层,其它各生育期都不再建立水层,这是较常规淹灌法从表面形式上的根本区别。

但要注意返青期必须灌薄水,以满足水稻的生理生态需水,加速返青,提前分蘖。

这一时期又称水稻的第一需水临界期。

3、分蘖期。

分蘖期大约经历30天左右。

控制灌溉标准:上限控制在饱和,下限控制在饱和含水量的50~60%。

此期控制灌溉的灌水方法与淹灌法大不一样,淹灌法在分蘖末期才开始凉田,而控制灌溉在分蘖前期就进行干湿露田,主要做法概括为:前期轻晒促苗发,中期中晒促壮秧,后期重晒促转换。

4、拔节孕穗期。

这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第二个需水临界期,在这个时期,稻株生长迅速增大,水稻对气候条件和水肥的反映比较敏感,稻田不可缺水受旱。

该期控制灌溉技术要点:一是适时确定灌溉日期,一般在抽穗前15天左右。

二是控制灌水上限为饱和,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80%,采取灌一遍水,露几天田,应注意逢雨不灌,大雨排干,调气促根保叶。

5、抽穗开花期。

水稻抽穗开花期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较多时期,此时缺水将会降低光合能力,影响有机物的合成运输,影响枝梗和颖花的发育,增加颖花的退化和不孕,稻株根系活力下降。

在控制灌水调控上,采取灌一次水,汪泥塌水(即饱和),凉一次田3~5天,高于八十为下限(占饱和含水量的80%),照此方法灌水10~15天。

6、灌浆期。

水稻生育后期管理措施不可忽视,否则易造成大幅度减产。

水稻“三排三灌”管水法

水稻“三排三灌”管水法

水稻“三排三灌”管水法
一、三排
一排:在水稻分蘖临界期到倒二叶露尖期(抽穗前20天),应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生长。

禾苗长势旺,叶色深绿的田块以及肥田、冷浸田要重晒,促其叶色褪淡;禾苗生长较差的田块以及瘦田,地下水位低的田块应进行多次轻晒,晒露结合,程度以田间不陷脚为好。

二排:在水稻抽穗前5~7天到抽穗期,进行第二次排水,以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增强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三排:水稻进入黄熟期后,立即排水晒田有利于降低谷粒的含水量,促进水稻谷粒早熟,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便于水稻收割脱粒。

二、三灌
一灌:在水稻移栽到有效分蘖临界期。

应浅水勤灌,保持田间有2~3.3厘米水层。

对于有机肥(绿肥、秸秆肥等)施用过多的田块或湖田、冷浸田,为了防止僵苗,可在移栽后自然落干,露田3~4天后再灌浅水,以减轻有毒物质对水稻根系的危害,防止水稻贪青晚熟。

二灌:在水稻二叶露尖期到水稻颖花数确定期(抽穗前5~7天),缺水会造成水稻每穗粒数降低。

所以,水稻二叶露尖期至水稻颖花期应立即复水,并保持田间浅水层至颖花数确定期。

三灌:在水稻抽穗至黄熟期,应保持水稻田间有浅水,以降低温度,减轻高温对水稻的危害,减轻寒露风的危害。

水稻进入灌浆期后,为了防止早衰,可采用间隙灌水法,即灌浅水让其自然落干后,露1-2天再灌浅水,使其干湿交替,以期达到养根保叶的目的。

水稻的科学灌溉管理要点

水稻的科学灌溉管理要点

水稻的科学灌溉管理要点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灌溉是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

科学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吸收效率和产量稳定性,减少浪费和污染。

本文将介绍水稻的科学灌溉管理要点,以帮助农民高效地管理水稻田。

一、土壤水分管理水稻对水分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不同生育期需要的水分量也有所不同。

因此,科学的土壤水分管理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关键。

1. 灌溉定时定量水稻生育期不同,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在早期生育阶段,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小,可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而在抽穗至灌浆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应增加灌溉的频次和量。

灌溉的定时定量可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和水稻的生育期进行合理调整,以满足水稻的需水量。

2. 灌溉方式选择水稻的灌溉方式可以选择喷灌、滴灌或渗灌等,根据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选择。

其中,滴灌和渗灌是比较科学、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并使水分均匀渗透到根系区域。

3. 防止水库冲击在灌溉过程中,应注意减少或避免水库的冲击,避免水流对土壤和植株的冲刷。

可以采用逆渗透的方式,将水流由上至下渗透,避免水流对土壤和根系造成伤害。

二、养分管理养分是水稻生长的重要保障,科学的养分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吸收效率,增加产量和品质。

1. 确定适宜施肥时期水稻的施肥时期应根据生育期分为追肥和基肥。

基肥施用在播种前或插秧前,追肥则根据水稻的生育期和养分状态进行,针对性地进行追肥补充。

2. 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用量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宜的氮、磷、钾等肥料进行施用。

同时,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和养分状态进行调控,可适量增减施肥量,以达到最佳的养分利用效率。

3. 配合有机肥的使用有机肥是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重要手段。

适量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

三、田间水分管理科学的田间水分管理可以防止水稻受旱或积水,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水稻不同生育期水量管理

水稻不同生育期水量管理

土壤质量
合理的水量管理可以改善 土壤质量,增加有机物含 量,提高土壤肥力。
02
播种期至分蘖前期
水量管理
播种期至分蘖前期水稻生长特点
根系发育
水稻在播种期至分蘖前期 ,根系逐渐发育,吸收养 分和水分的能力逐渐增强 。
叶片生长
播种期至分蘖前期,水稻 逐渐长出新叶,叶片数量 和大小逐渐增加。
分蘖形成
在这个阶段,水稻开始分 蘖,形成分蘖苗。
播种期至分蘖前期水量管理要点
01 02
适宜的灌溉深度
在播种期至分蘖前期,适宜的灌溉深度应该根据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来 确定。一般来说,适宜的灌溉深度应该能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根系 发育和叶片生长。
控制水位
在水稻分蘖前期,应该控制水位,避免水位过高影响分蘖。一般来说, 应该保持浅水层,促进分蘖的发生。
水稻灌溉设备与选择
灌溉渠道
根据地形和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灌溉渠道,如明渠、暗渠等。
喷头和滴头
根据灌溉需求和作物类型,选择合适的喷头和滴头。
泵站和水源
根据灌溉面积和水源条件,设计合适的泵站和水源系统。
水稻水量管理的未
06
来趋势
水稻节水灌溉的进一步发展
节水灌溉技术的持续优化
在现有的节水灌溉技术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 提高灌溉效率,减少灌溉用水量。
乳熟期
水稻乳熟,籽粒开始形成并逐 渐成熟。此时,对水分的需求 逐渐增加。
蜡熟期至成熟期
籽粒逐渐变硬并成熟,对水分 的需求逐渐减少。
抽穗期至成熟期水量管理要点
抽穗期
开花期
保持浅水层,促进抽穗和开花。此时,田 间的水层应保持在5-10厘米。
保持田间湿润,防止干旱。在开花期间, 应保持田间的水层,并确保花粉能够飘散 到各个角落。

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

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

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1)种子萌发期。

水稻种子在萌发期需水量较少,在适当的温度和氧气条件下,只要吸收种子本身重量30%的水分就可以萌发,40%的水分最为适宜。

种子吸水的快慢与水温关系最密切,水温高浸种时间短,水温低浸种时间长,所以浸种时间由浸种水温来确定。

把每天浸种的水温加起来达到100℃,就能满足种子吸水量。

如浸种的水温为15℃时,应浸6~7天,水温为20℃时浸种时间为5天。

浸种时间过长,胚乳养分外渗损失,时间过短,吸水量不足或不均匀,不仅发芽不整齐,而且往往有许多种子播后不能出苗而造成损失。

(2)播种至秧苗期。

播种后芽谷的出苗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出苗速率也加快,因此,为了保证旱育秧播后达到全苗齐苗的要求,必须在播前浇透底墒水,浇透土层10厘米以上,使土层的水与地下湿土相连。

播后采取地膜覆盖保湿,使苗床出苗期土壤含水量稳定在80%以上,以满足稻谷出苗时对水分的要求。

齐苗后要严格控制土壤水分,只要早上秧苗新叶尖能吐水珠,就表示不缺水,使秧苗尽可能接近旱地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氧气,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出苗株矮、叶片挺、分蘖多的标准壮秧。

一般在齐苗至2叶期前,适当减少土壤水分,促进种根下扎,提高抗旱能力。

2~3叶期前土壤水分保持在70%~80%,发现苗叶卷曲不展开时表明已缺水,则及时补给水分,4~5期可以充分发挥根系从深层土壤吸收水分的功能,无特殊情况下可以不补给水分,中午前后发现部分秧苗出现卷叶至傍晚前后不展开时,则可浇1次水,秧苗不卷叶,一般可不用浇水。

(3)插秧期。

插秧时田面水层控制在1厘米左右,就是说要有一层“2厘米左右的薄水层”。

这样可以掌握株行距一致,插得浅,插得直,不漂秧,不缺穴,缓苗快。

(4)分蘖期。

分蘖期稻株地上部、地下部均迅速生长,蒸发量与蒸腾量均较大,需要水分较多。

而地下部根的生长不仅需要足够的水分,还需要充足的氧气。

为了保证水分与氧气的供应,最好采用浅水与湿润灌溉相结合,浅水层有利于提高水温和地温,增加茎基部的光照强度,加强土壤养分的分解,促进根系生长。

水稻灌溉技术

水稻灌溉技术

水稻灌溉技术
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是一项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其灌溉技术要领是:浅水栽秧,湿润定苗。

栽秧水要浅,栽时不浮苗,栽后适当落水保持田面湿润,利于快速定苗。

寸水返清,薄水分蘖。

定苗后稻田应保持0.5~1寸浅水层返清促蘖。

水层过深会抑制分蘖和推迟分蘖时间,并造成高位分蘖;水层过浅会导致过多分蘖,消耗植株养份,形成大量无效分蘖。

够苗晒田,控苗搭架。

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要适度排水晒田,以控制后期无效分蘖。

晒田时,放水落干3~5天,再上新水,保水2~3天,再放水落干,如此往复2~3天个回合。

足水孕穗,干湿壮籽。

水稻孕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稻田应保持1~2寸水层,确保穗大粒多。

抽穗期间稻田水层应是0.5~1寸。

若此时田中无水受旱,不仅抽穗不齐,甚至造成抽不出穗来。

灌浆结实期后应进行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促进植株内有机物质向籽粒转运,减少空壳秕粒,增加干粒重。

进入黄熟阶段后,稻田应排水落干,这样不仅有利籽粒充实饱满,而且有利于田间收获。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水分管理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水分管理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水分管理稻田水分管理技术在几十年的讨论和实践中不断进展和完善起来。

详细策略依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规律、水稻对水分敏感程度来调整田间水分,实行掌握浇灌;通过水分调整,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促控,实现节水、保肥、改土、抗倒伏、抗逆境和减轻病虫害,达到水稻达到高产优质,低耗。

详细水分管理技术如下。

1.栽秧期。

不论实行哪种栽培方式,人工栽插、机插,还是抛秧,救插时田面均应保持薄水层,以使株行距全都,插得深浅全都,不漂秧,不缺穴,返青快。

插秧和气温关系极大。

气温较低的,水层可浅些;气温较高的,为避开搁伤秧苗,应适当加深水层,一般3-5 厘米为宜。

2.返青期。

水稻秧苗移栽后,应马上灌深水,有利于返青。

移栽时受伤的根系还未恢复,新根又没长出,根系的吸水力量较弱,叶面蒸腾作用在进行,会造成水分支出大于收人,较难保持稻株体内的水分平衡,叶片变黄,严峻时消失凋萎现象,所以在返青期内,要保持肯定的水层,满意稻株生理需水和削减叶面蒸腾,促进秧苗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对于移栽时秧龄较长、较大秧苗,深水返青更为重要,尤其在气温高、湿度低条件下栽插的秧苗,栽后要留意深水护苗,最好白天灌深水护苗,晚上排水,以促返青发根。

栽秧后5~7天,一般秧苗都以扎根立起,也是田间杂草集中萌发时期,此时应选相宜的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3.分蘖期。

此期以浅水浇灌为主,浅灌勤灌,只保持1~2厘米水层。

或是实行间歇浇灌,方法是田间灌1次水,保持3~5天浅水层,以后让其自然落干,待田间无明水、土壤潮湿时,再灌1次水。

水稻分蘖期浅水浇灌或间歇浇灌,可使田间水、肥、气、热比较协调,稻株基部受光充分,分蘖发生早,根系发达。

分蘖期若田间灌水过深,将阻碍田间土温的上升或使水稻分蘖节部位昼夜温差过小,影响分蘖的早生快发;此时若水层过深使土壤通气不良,可加剧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影响根系生长和汲取力量,严峻时消失黑根、烂根。

对于土质黏重田块,或高肥田块,秧苗返青早的宜潮湿浇灌;对于土质差的稻田,或中低肥力的稻田,要保持较长时间的浅水层。

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

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

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水分的需求非常高。

科学合理地管理水稻的水分,能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有效防治病虫害。

本文将介绍水稻的水分管理与灌溉技巧,以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种植水稻。

一、水稻生育期的水分需求水稻的生育期分为播种期、幼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

在不同的生育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1. 播种期和幼苗期:播种期是水稻生育的最初阶段,水分是确保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在播种和幼苗期,保证土壤湿润是关键,但不要出现积水,以免影响幼苗生长。

2. 分蘖期和孕穗期:水稻的分蘖期是光合能力增强、生长旺盛的时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此时应保持土壤湿润,注意补水,避免土壤干旱。

3. 抽穗期和灌浆期:抽穗期是开花、结实的关键阶段,水分管理至关重要。

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避免大量淹水,以免影响花粉传播和籽粒灌浆。

4. 成熟期:水稻进入成熟期后,需求水分相对较少。

此时,应逐渐减少灌溉水量,帮助稻谷逐渐达到干燥的状态,以便进行收割和加工。

二、合理的灌溉技巧合理的灌溉技巧对水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稻灌溉技巧:1. 适时灌溉:水稻的灌溉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控。

在干旱季节,应增加灌溉次数和水量,保持土壤湿润;而在雨季,灌溉水量可以适度减少。

2. 灌溉方式选择:水稻的灌溉方式有淋灌、旱播、秧田灌溉等。

在选择灌溉方式时,要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源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水分能够充分渗透到根系区。

3. 控制灌水量:每次灌溉的水量应根据土壤水分亏缺情况来确定,避免过量灌水造成积水和根系窒息。

可以通过设立水位标志、控制灌溉水流速度等方式来控制灌水量。

4. 注意灌溉时机:水稻的灌溉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在中午或夜间进行灌溉,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耗。

5. 灌溉排水结合:合理排水也是水稻灌溉的重要环节。

保持一定程度的排水能够有效排除积水,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病虫害发生。

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湿润灌溉模式与方法

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湿润灌溉模式与方法

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湿润灌溉模式与方法引言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湿润灌溉是水稻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对水分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湿润灌溉模式和方法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湿润灌溉模式与方法进行讨论。

生长阶段一:萌芽期萌芽期是水稻生长的起始阶段,此时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小。

因此,在萌芽期采用节水灌溉模式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具体的方法包括:•定量灌溉:在萌芽期每次灌溉的水量要适量,避免过度灌溉造成积水。

•避免频繁灌溉:萌芽期水稻的根系尚未完全发育,频繁灌溉容易导致根系受损。

•细水管灌溉:采用细水管进行灌溉,可以将水分均匀地输送到根系周围,提高灌溉的效果。

生长阶段二:分蘖期分蘖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保持适度湿润的灌溉模式。

以下是具体方法:•定期灌溉:根据分蘖期水稻的生长情况,定期进行灌溉。

通常可以每隔3-4天进行一次灌溉。

•控制灌溉水量:分蘖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也不能过度灌溉,以免造成积水问题。

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水稻的需水量,灌溉水量应适中。

•喷灌方式:采用喷灌方式进行灌溉,能够充分覆盖整个田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生长阶段三:拔节期拔节期是水稻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阶段,水分的需求较大。

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湿润适度的灌溉模式。

以下是具体方法:•定期淋灌:每隔2-3天进行一次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特别是在旱热季节,应适当增加灌溉频率。

•淋溉水量控制:水稻拔节期水分需求较高,但过度灌溉也要避免。

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水稻的需水量,合理控制灌溉水量。

•覆膜灌溉:在拔节期采用覆膜灌溉,可以有效减少蒸发损失,提高灌溉水分的利用效率。

生长阶段四:抽穗期抽穗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仍然较大。

在这个阶段,应采用保持适度湿润的灌溉模式。

以下是具体方法:•定期滴灌:每隔2-3天进行一次滴灌,保证土壤湿润。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1、返青期。

稻田保持一定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但水层过深,超过最上面全出叶的叶耳,会影响叶片功能,造成叶片死亡,影响生长的恢复。

早稻因气温较低,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可提高泥温和水温,对发根成活有利;晚稻或迟茬田移栽正是高温季节,为防止高温伤害秧苗,白天宜加深水层或流水灌溉,以降温保苗,晚上应排水,促进发根返青。

2、分蘖期。

水稻分蘖的适宜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饱和到浅水层之间。

这种水分状况下,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光照好,促进分蘖早发、快发,单株分蘖数多,分蘖成穗率也较高;随着水层的加深,分蘖会受到抑制。

分蘖达到相当数量后,生产上多采用排水晒田以抑制无效分蘖。

3、幼穗发育期。

稻穗发育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

加之晒田复水后稻田渗漏量有所增大,此时稻田总需水量最多,一般占到全生长期需水量的30%~40%,所以,在稻穗发育期中,从生理或生态需水来讲,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

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厘米,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4、出穗开花期。

此期对稻田缺水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

受旱时,重则抽穗开花困难,轻则影响花粉和柱头的生活力,空秕率增加。

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

5、灌浆结实期。

为了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保持稻株较强的光合作用,并使茎叶中贮存的有机物能顺利运到籽粒中去,以减少空秕粒和增加粒重,此期宜采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后期断水早,对产量有影响,尤其是对杂交稻影响更严重。

此期稻田最适的水分状况是,使稻田处于水层与露田相交替的状态,做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

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

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

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源供给,而灌溉作为水稻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科学合理地制定水稻的灌溉时间与方式,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的灌溉时间1. 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水分量不同,因此灌溉时间也应该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水稻的灌溉时间可分为苗期、壮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等不同阶段。

在苗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并不是很大,此时可以采取少量、频繁的浇水方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到了壮苗期,水稻的水分需求开始增加,此时可适量增加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拔节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需求水分最为旺盛,此时应及时增加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

孕穗期和抽穗期水稻对水分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需要保持土壤湿润的状态。

2. 灌溉时间的选择也应考虑到气候和天气等因素。

一般来说,水稻的灌溉时间宜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免日照强烈时期进行灌溉,以免水分被蒸发。

在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避免水稻因积水而滞留生长。

在干旱季节要加大浇水量,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1. 灌溉方式可以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常见的灌溉方式主要有浸灌、滴灌、喷灌和滚灌等。

2. 浸灌是将水源引入田间,水稻生长周期内保持一定的水位,使水稻根系在水中生长。

浸灌方式适合于稻作主产区,可有效利用水资源,但也容易造成土壤中盐碱化。

3. 滴灌是通过管道将水滴在植株根部,经过土壤的渗透性,让水分均匀分布到根系周围。

滴灌节水省力,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

这种方式配合肥料滴灌还可促进水稻的吸收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

4. 喷灌是通过管道将水喷洒在植株周围的一种灌溉方式,水分均匀且容易控制水量,适用于平地地块。

喷灌方式也常结合添加肥料,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水稻合理灌溉技巧

水稻合理灌溉技巧

水稻合理灌溉技巧水稻是吉林省主要高产食粮作物,在食粮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随着农户种植高产食粮作物热诚高涨,水田种植面积也在逐步扩展,农户对经过选择优质品种提高水稻产量有了很大的认识,但对经过合理的水田灌溉技巧提高水稻产量节俭灌溉成本认识不足。

熟话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

可见,合理的灌溉技巧对提高水稻产量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这点,提出水稻不同生育期水田灌溉技巧三点:一、插秧至返青、分蘖期水层管理在吉林省气候条件下晚熟区或平原区5月15日—20日插秧;早熟区、山区和半山区5月25—30日插秧为宜。

耙地时应边灌水边耙地尽量减少灌溉水浪费,插秧前整平田面有利于对水层管理,插秧期水层的深浅对插秧品质有直接影响。

田面水层无水或过深都对水稻不利。

水层过深,就会增长漂秧率;灌浅水层(寸水不露泥)利于插秧进行,保证插秧品质。

插秧后立刻灌水5—7厘米,以沉没苗高的一半左右为好,此举可减轻叶面蒸发,增进返青,为秧苗发明温、湿度比较巩固的环境,以利快捷长出新生根。

返青期的水层应维持水田水层一定水位,其深度看稻苗强弱、大小。

通常节制在2—3厘米浅水层为宜,如涌现苗弱或延续低温寡照气象,需灌水层4—5厘米深水护苗、保温。

当苗发出新生根、叶无凋萎景象时,可排水,提高水温。

促使苗进行分蘖(稞叉)返青时,应留意察看稻苗及气象变革机动节制水层灌溉深度。

水稻分蘖发生在返青后3—5天,吉林省水稻分蘖盛期通常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当稻苗达4片叶时开端发生分蘖,分蘖时水稻的特点与产量有亲密的关系,在这一时期水层管理上、应维持浅水灌溉2—4厘米为宜。

如是山间冷凉地还要设置晒水池,维持水路。

水稻灌溉技术标准

水稻灌溉技术标准

水稻灌溉技术标准1、灌溉定额灌溉定额井灌区400立方米/亩,自流灌区500立方米/亩。

做到早春截留桃花水、充分利用天降水、科学利用循环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井水综合增温保证6月份水稻分蘖期井水入田水温15℃以上,7月份水稻长穗期入田水温17℃以上,减数分裂期入田水温18℃以上,8月份水稻结实期入田水温20℃以上。

①延长水路、清楚杂草延长输水渠道的长度,多接受太阳辐射,可提高水温。

如当气温30℃时,每延长100米水温可提高1~1.5℃。

但是渠道越长,蒸发、渗漏损失越大。

如果井灌面积75~150亩,可设渠道长500~600米。

同时,要清除渠道两侧的杂草,以免遮光,影响太阳对渠道的辐射,从而降低增温效果。

②改进渠道结构在井水灌溉的条件下,为了在输水过程中利用太阳辐射能增温,加大受热面积,延长接受辐射时间,进而可以提高增温效果。

井水灌溉的输水渠道要采用宽浅式渠道,并将渠道坡降改缓,降低流速,增加水在渠道中的流动时间,提高灌溉水温度。

③晒水池增温晒水池一昼夜可使井水水温由5℃升至14℃,升温9℃,晒水池面积为本田面积的2~3%,利用散水槽、长渠道、隔墙式晒水池、叠水板、渠道复膜、回水灌溉等综合增温措施,形状以长方形为宜,最好采用地上池,池内水深0.6米,太深了增温效果不好,太浅了蓄水量又太少。

当气温为18℃,井水温度为5℃时,晒水池表层15cm水温可达13℃,50cm平均水温9℃。

3、灌溉技术在井水灌溉的在灌水方法上,要防止大水猛灌,以小水缓灌进地为好,不要灌过塘水、长流水,要充分利用水的比热大、热容量高的物理特性,令其发挥蓄能作用。

田间工程要完善,每个格田都有独立门户,实现单排单灌。

池埂要坚实,防止跑水漏水。

在渗漏大的田块,应在插前用机械多次进行水耙,或放水前先用机械旱整,这样可以减少漏水。

在灌水时间上,应当根据水稻生物学特性和田间热交换规律,对距水源远近不同的田块在不同时间上进行灌溉。

水稻 灌溉技术

水稻 灌溉技术

水稻灌溉技术
水稻的灌溉技术主要涉及到对稻田的水分管理,这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水稻灌溉技术的一些关键要点:
返青期的灌溉:在移栽后的返青期,稻田应保持一定的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分蘖期的灌溉:水稻分蘖的适宜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饱和到浅水层之间。

因此,在返青分蘖期,稻田应保持3cm以内的水层。

晒田促根:分蘖末期应进行晒田,以控制氮素吸收,防止无效分蘖过多。

晒田后,禾苗应生长健壮,出现“风吹稻叶响,叶尖刺巴掌,下田不缠脚,叶挺茎杆状”的长相。

幼穗发育期的灌溉:幼穗发育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稻田需水量最多,一般占到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0-40%。

因此,一般采用水层灌溉,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cm,最好在3-5cm之间,同时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出穗开花期的灌溉:此期对稻田缺水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

在出穗开花期,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这样能显著提高结实率。

深水护胎、浅水灌浆:在天气预报的温度低于17°C时,应倒入15至20厘米深的水,以保护幼苗。

其余时间应保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每次灌溉水为4至5
厘米时,将其自然干燥然后浇水。

在黄色成熟期应停止灌溉。

总的来说,合理的灌溉技术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的发育,提高产量,还能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

因此,种植户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天气、土壤和水稻生长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

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湿润灌溉模式与方法

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湿润灌溉模式与方法

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湿润灌溉模式与方法水稻湿润灌溉是一种节水灌溉模式。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恳求各不相同,湿润灌溉应节制好技巧关键。

本文介绍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湿润灌溉模式与方法,供参考。

1、插秧到拔节期
移栽时秧苗根部受损,吸水能力弱,栽插后维持2公分薄水层,增进早生新根、新叶。

插秧3天后落干露田,落干程度要轻。

田面无水时联结第一次追肥和化除灌薄水,并维持水层5天,提高除草效果。

每次灌水后天然落干露田,田面表土开裂时灌薄水。

分蘖末期搁田,分蘖早、苗数足、长势旺的田块早搁、重搁,反之迟搁、轻搁。

重搁的标准是田中有小裂痕,田面不过白,白根浮现,叶片挺直,叶色褪淡,搁7天。

轻搁的标准是田土紧皮,田边开细缝,田中不陷脚,搁4天。

孕穗前搁田停滞。

2、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薄水灌溉,露田程度比前期轻。

田面将断水时薄水灌溉,使稻田泥土水分饱和度维持在100%。

遇高温或低温时(中稻高于40℃,晚稻低于15℃),深水灌溉保温或降温。

地下水位高、保水力强、生长过旺的稻田,在抽穗前3-5天(穗各部分发育完成时),露田轻晒1-2天,以改良泥土通透性,避免根系早衰。

3、乳熟期和黄熟期
乳熟期露田程度可加重,在田面表土开裂1-2毫米时灌薄水。

黄熟期水稻已渐趋苍老,露田程度要加重,避免根系木质化。

田面表土开裂4-5毫米时灌水,早稻收割前5天断水,晚稻收
割前10天断水。

水稻生育期如何灌溉 水稻生育期的灌溉方法.doc

水稻生育期如何灌溉 水稻生育期的灌溉方法.doc

水稻生育期如何灌溉水稻生育期的灌溉方法我国每年都有一些稻区受干旱缺水威胁,受害轻的,影响水稻生长发育,造成减产或大幅减产;受害重的,稻田干裂,稻株枯死,颗粒无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水稻生育期的灌溉方法。

水稻的需水特点水稻是喜水并对缺水敏感的作物,水是其正常生理活动和有机体形成的基础。

水稻植株含水量在70%以上,叶片含水量为85%~96%,根系含水量为90%~95%,成熟种子含水量为13%~16%。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的需要量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生育期由于品种、栽培季节、栽植密度、施肥、土壤或成熟期等不同也有很大差异。

研究表明,水稻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比例为:移栽返青期双季早稻4%~8.2%,双季晚稻3.6%~11.4%;分蘖前期双季早稻 6.4%~23.6%,双季晚稻7%~26.9%;分蘖后期双季早稻7.4%~23.8%,双季晚稻8.7%~25.5%;拔节孕穗期双季早稻15.3%~32.9%,双季晚稻14.1%~31%;抽穗开花期双季早稻10.2%~17.7%,双季晚稻7.2%~20.4%;乳熟期双季早稻7.7%~15.9%,双季晚稻7.4%~18.9%;黄熟期双季早稻7%~31.3%,双季晚稻3.1%~20%。

分蘖期保持浅水层(水层超过7厘米将抑制分蘖)或土壤湿润有利于分蘖并提高有效分蘖率,土壤持水量低于70%就会影响水稻分蘖。

稻穗分化和抽穗期需水最多,特别是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对水尤为敏感。

稻田土壤持水量低于50%时,稻穗分化等正常生理活动将受明显影响。

此期应保持中水层,以利稻穗分化、抽穗和吸收肥水。

抽穗扬花期对水很敏感。

如缺水,一是抽穗会受影响;二是花粉和雌蕊柱头枯萎,不能开花授粉,造成大量空粒。

此期田间以保持5厘米水层为宜。

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土壤干干湿湿即可,这样有利于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养根、以根健叶。

水稻生育期的灌溉方法水稻生育期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灌溉技术的要求
前言
稻田灌溉是水稻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水稻生长期间,
需要不断地吸收水分,稳定的灌溉系统能够保证水稻生长的均衡发展,并且有效提高产量。

本文将重点讨论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灌溉技术的要求。

生育期划分
水稻的生育期通常分为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不同的生育期对灌溉技术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将在以下几个部分中详细介绍。

幼苗期
幼苗期是水稻生长阶段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
灌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避免水分过多,以免病虫害的滋生。

2.灌水的同时要注意排水,以避免积水导致根部缺氧
从而影响生长。

3.灌溉的间隔时间应该不要过长,以避免土壤中的水
分流失过多。

分蘖期
分蘖期是水稻生长中一个生长迅速的时期,水分是保证生
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灌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蘖期需要保证土壤湿度,以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

2.灌溉要均匀,可采用喷水式灌溉进行喷雾式灌溉,
以提高土壤湿度并避免土壤掉渣。

3.分蘖期灌溉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宜过长。

拔节期
拔节期是水稻生长中重要的生长期,也是生长最迅速的时
期之一。

在灌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拔节期需要充足的湿度,但不要过多,以免腐烂。

2.拔节期适合采用稻田膜覆盖灌溉,以便提高土壤湿
度,避免水分蒸发。

3.拔节期间隔时间宜适当延长,不要过于频繁。

抽穗期
抽穗是水稻生长的急速期,灌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抽穗期的水需求相对较低,但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度,
以免影响生长。

2.抽穗期间可采用早上灌水晚上排水的方式,以便提
高花药的美好程度。

3.灌溉的间隔时间应该不要过长,以避免影响后期的
生长。

灌浆期
灌浆期是水分需求大的生长期,也是提高稻谷吸收力的最
佳时期之一。

灌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灌浆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以保证稻谷的飞米充实度。

2.灌浆期可采用稻田膜覆盖式灌溉,以提高土壤水分
含量。

3.灌溉的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避免出现水分过于
饱和的情况。

成熟期
成熟期是水稻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生长阶段的灌溉
技术需求相相对而言较低,灌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成熟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休眠后的冬化管理
导致笋芽干枯。

2.次数需要适当减少,避免多余水分积水影响营养的
败坏。

结语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灌溉技术的要求是不同的,每个生长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灌溉措施,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同时也需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避免造成浪费。

希望本文能对您了解水稻生长中的灌溉技术要求方面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