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需水量
水稻需水量及需水规律
水稻需水量及需水规律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水的需求量较大。
水稻需水量及其需水规律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水稻需水量和需水规律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稻需水量水稻作为水生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较高。
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差异,可以将水稻的生育期划分为萌芽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阶段。
1. 萌芽期:水稻在萌芽期主要依靠土壤中的水分满足生长需求。
在这个阶段,水稻对水分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一般为10-20毫米。
2. 分蘖期:随着水稻植株的逐渐生长,分蘖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一般为30-40毫米。
3. 拔节期:水稻在拔节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一般为40-60毫米。
4. 抽穗期:水稻在抽穗期开始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水分需求量较高,一般为60-80毫米。
5. 灌浆期:水稻在灌浆期是籽粒充实的关键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最大,一般为80-100毫米。
6. 成熟期:水稻在成熟期开始进入收获期,此时对水分的需求量逐渐减少。
一般为40-60毫米。
二、水稻需水规律水稻需水规律是指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规律。
根据水稻需水规律,合理调控灌溉水量,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水资源浪费。
1. 萌芽期:水稻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土壤中的水分满足需求,因此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
2. 分蘖期:水稻在这个阶段植株逐渐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滋养。
灌溉时要注意避免积水,以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通气。
3. 拔节期: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穗粒,对水分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灌溉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
4. 抽穗期: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进入生殖生长阶段,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
灌溉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
5. 灌浆期:水稻在这个阶段籽粒充实,对水分的需求最大。
灌溉时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以免影响籽粒的充实和产量的形成。
6. 成熟期: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进入收获期,对水分的需求逐渐减少。
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
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水量不足将会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以及最终的产量,不同时期对水稻的用水量要求不同,在进行灌溉之前可以先使用无线土壤墒情监测仪来进行监测,下面就来进行简单的了解一下水稻不同时期的需水量。
1、秧苗移栽。
技术要点是要做到施足底肥,耕翻整地,节水泡田,同时施用化学除草剂,待泥浆沉实后再移栽秧苗,做到薄水浅插。
2、返青期。
技术要点是要做到薄水促返青。
水稻返青期大约经历6~8天,控制灌溉标准:上限为25~30毫米,下限为5毫米。
控制灌溉要求水稻田面仅返青期保持薄水层,其它各生育期都不再建立水层,这是较常规淹灌法从表面形式上的根本区别。
但要注意返青期必须灌薄水,以满足水稻的生理生态需水,加速返青,提前分蘖。
这一时期又称水稻的第一需水临界期。
3、分蘖期。
分蘖期大约经历30天左右。
控制灌溉标准:上限控制在饱和,下限控制在饱和含水量的50~60%。
此期控制灌溉的灌水方法与淹灌法大不一样,淹灌法在分蘖末期才开始凉田,而控制灌溉在分蘖前期就进行干湿露田,主要做法概括为:前期轻晒促苗发,中期中晒促壮秧,后期重晒促转换。
4、拔节孕穗期。
这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第二个需水临界期,在这个时期,稻株生长迅速增大,水稻对气候条件和水肥的反映比较敏感,稻田不可缺水受旱。
该期控制灌溉技术要点:一是适时确定灌溉日期,一般在抽穗前15天左右。
二是控制灌水上限为饱和,下限为饱和含水量的80%,采取灌一遍水,露几天田,应注意逢雨不灌,大雨排干,调气促根保叶。
5、抽穗开花期。
水稻抽穗开花期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较多时期,此时缺水将会降低光合能力,影响有机物的合成运输,影响枝梗和颖花的发育,增加颖花的退化和不孕,稻株根系活力下降。
在控制灌水调控上,采取灌一次水,汪泥塌水(即饱和),凉一次田3~5天,高于八十为下限(占饱和含水量的80%),照此方法灌水10~15天。
6、灌浆期。
水稻生育后期管理措施不可忽视,否则易造成大幅度减产。
水稻 灌溉技术
水稻灌溉技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着中国的粮食安全。
而灌溉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稻灌溉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灌溉方式、灌溉管理等内容。
一、水稻灌溉方式1. 传统灌溉方式传统农业的水稻灌溉方式主要包括地面灌溉和漫灌。
地面灌溉是将水直接引入田间,通过土壤渗透来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但存在水分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漫灌是通过水渠将水引入田间,让水自然渗透到土壤中,虽然相比地面灌溉节省了水源,但仍存在水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缺点。
现代化农业不断探索创新,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水稻灌溉方式,主要包括滴灌、喷灌和微喷灌。
滴灌是在农田内设置微型喷头,通过管道输送水分,让水分通过微型喷头缓慢滴入土壤,实现水分的精准供给,优点是水资源利用率高、节水效果明显;喷灌是通过设置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农田中,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灌溉;微喷灌则是适用于小面积农田灌溉,通过微型喷头将水分均匀喷洒到土壤表面。
1. 水量管理水稻在不同生长期对水分需求不同,要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科学合理的确定灌溉水量。
一般来说,水稻生长初期需要的水分较少,结实期和灌浆期需要的水分较多,田间水分的供应要根据水稻生长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2. 灌溉周期水稻灌溉的周期要根据田间实际情况来确定,避免频繁的灌溉或者长时间的干旱。
一般来说,水稻生长初期每隔5-7天进行一次灌溉,结实期和灌浆期则需要更加频繁的灌溉,一般每隔2-3天进行一次灌溉。
3. 地形土质水稻的生长环境对灌溉的影响也很大,地形和土质的不同会影响到水分的渗透和土壤的保水能力。
在选择灌溉方式和灌溉水量时要考虑到田间的地形和土质状况,科学合理分配水源,避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
水质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选择清洁的水源进行灌溉,避免水源中含有有害物质,以免对水稻生长造成危害。
稻田水位计算公式
稻田水位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稻田水位是农田灌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稻田水位的合理控制直接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科学确定稻田水位,提高灌溉效率,农业专家们提出了一套稻田水位计算公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稻田水位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稻田水位计算公式是根据稻田地形、土壤类型、水稻品种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的一种水位控制规则。
通常情况下,稻田水位计算公式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灌溉水量的计算和水稻需水量的计算。
首先是灌溉水量的计算。
灌溉水量的计算是决定稻田水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灌溉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含水量、气候条件、水稻生长阶段等因素。
一般来说,灌溉水量的计算公式为:\[Q= A \times H \times K \times E\]Q为灌溉水量,单位为m³;A为灌溉面积,单位为m²;H为灌溉深度,单位为m;K为基础灌溉系数,反映土壤含水量和灌溉技术水平;E为蒸散发系数,反映了气候条件和水稻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
N为水稻需水量,单位为mm;K_c为作物系数,反映了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ET_p为作物蒸腾蒸发量,反映了气候条件对水分蒸发的影响。
根据上述灌溉水量和水稻需水量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确定稻田的合理水位。
一般来说,稻田的水位控制在20-30厘米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在不同生长阶段,稻田的水位会有所调整,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求。
稻田水位的合理控制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盐碱化问题。
农民在灌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确定稻田水位,并根据生长阶段及时调整水位,以达到最佳的灌溉效果。
第二篇示例:稻田水位是稻田灌溉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正确的水位调控能够有效提高稻谷产量。
稻田水位计算公式是确定稻田灌溉水位的基础,根据不同地区的水稻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灌溉方式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水位计算公式以达到最佳灌溉效果。
稻田水位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多个参数,其中最主要的参数是灌溉水量、地面积、灌溉周期和土壤水分容量等。
农田水利学—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1 作物需水量一、作物田间水分的消耗(三种途径: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叶面蒸腾:作物植株内水分通过叶面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水面(水稻田)的水分蒸发;深层渗漏: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而向根系以下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解释:棵间蒸发能增加地面附近空气的湿度,对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但大部分是无益的消耗,因此在缺水地区或干旱季节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滴灌<局部灌溉>、水田不建立水层)和地面覆盖等措施。
深层渗漏对旱田是无益的,会浪费水源,流失养分,地下水含盐较多的地区,易形成次生盐碱化。
但对水稻来说,适当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可增加根部氧分,消除有毒物质,促进根系生长,常熟、沙河、涟水等灌溉试验站结果都表明:有渗漏的水稻产量比无渗漏的水稻产量高3.9% ~26.5%。
叶面蒸滕量+棵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田间需水量水田:田间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由于水田不同土壤渗漏量大小差别很大,为了使不同土质田块水稻需水具有可比性,因此水稻的田间需水量不包括渗漏量,如计入渗漏量,则称为田间耗水量。
二、作物需水规律(一)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1、气象条件主要因素,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低、风速大、气压低等使需水量增加;2、土壤条件含水量大,砂性大,则需水量大(棵间蒸发大)3、作物条件水稻需水量较大,麦类、棉花需水量中等,高粱、薯类需水量较少;4、农业技术措施地面覆盖、采用滴灌、水稻控灌等能减少作物需水量。
(二)作物需水特性1、中间多,两头少;开花结实期需水量最大2、存在需水临界期需水临界期:在作物全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影响产量最大的时期。
几种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水稻孕穗至开花期棉花开花至幼铃形成期小麦拨节至灌浆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的意义:1、合理安排作物布局,使用水不至过分集中;2、在干旱情况下,优先灌溉正处需水临界期的作物。
农田水利学第二章 作物需水量及作物灌溉制度1
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 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3)土壤因素
①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土壤因素主要有质地、颜色、
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砂土持水力弱,
蒸发较快,因此,在砂土上的作物需水量就大。
②土壤颜色而言,黑褐色土壤吸热较多,其
蒸发较大,而颜色较浅的黄白色土壤反射较 强,相对蒸发较少。
一、灌溉制度的内涵及确定方法
(二)研究灌溉制度的意义 1)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 是已建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
水的重要依据。
2)灌溉制度关系到灌区内作物产量(效益)
和品质的提高,及灌区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
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三)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 积累了不少确定灌溉制度的经验与方法。 这些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应 成为制定灌溉制度最宝贵的资料。
③土壤含水量较高时,蒸发强烈,作物需水
量较大;相反,土壤含水量较低时,作物需 水量较少。
一、作物需水量与影响因素 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4)农业技术 农业栽培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水量消耗的速 度。粗放的农业栽培技术,可导致土壤水分的无 效消耗。灌水后适时耕耙保墒、中耕松土,将使 土壤表面形成一个疏松层,这样可减少水量的消 耗。
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需 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
潜在腾发量),而耗水量是一个实际值,又
称实际蒸散量。常以 m3 亩-1 或 mm 水层表
示。
生态需水量应该是指一个特定区域内 的生态系统的需水量,而并不是指单单的 生物体的需水量或者耗水量.
作物需水量就等于植株蒸腾量和棵间 蒸发量之和,即所谓的“蒸发蒸腾量” , 气象学、水文学和地理学中称为“蒸散量” 或“农田总蒸发量”,国内也有人称之为 “腾发量”。
水稻生长对环境的要求有哪些
水稻生长对环境的要求有哪些在水稻上通常把种子萌发到水稻新的种子产生为水稻的一个生育周期,即生育期。
生育期可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穗分化期),结实期。
每个时期对于环境的要求都不一样,下面由小编来一一介绍!水稻返青期与分蘖对环境的要求返青期是移栽后,从秧田到本田成活的缓冲阶段太约在4天左右,要求即是浅水,因水太深,淹没了生长点(心叶),透气性不好,也会烂秧,或成活缓慢,返青后接着以分蘖为中心,生长根和叶片的营养生长期。
1、温度的要求。
水稻分蘖最高适温为30~32℃,最适水温为32℃~34℃。
最高气温38℃~40℃,最高水温为40℃~42℃,最低气温为15℃~16℃,最低水温16℃~17℃。
水温在22℃以下分蘖就较缓慢。
低温使分蘖延迟,且影响总分蘖的有效穗数,因此要求在15℃以上时开始插秧。
2、光照的要求。
在分蘖期需要充足的阳光,以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制造有机物,促进增加分蘖数。
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就开始分蘖,若只50%自然光照时,返青13天才开始分蘖,若只有5%的自然光照,不但不产生分蘖,连秧苗也会死去。
3、水份的要求。
分蘖期是对水最敏感的时期,但是只要求水田水饱和状态,或浅水最有利于分蘖,在高温条件下(26℃~36℃),土壤持水量在80%时会产生分蘖最多。
如深水灌溉,水层超过田8厘米时,使分蘖节光照弱,氧气不足,温度又低的情况下,抑制分蘖。
但是田过份干,持水量在70%以下时,也会停止分蘖。
4、营养要求。
在分蘖需要营养多,有效分蘖也多。
营养多可促分蘖和生长快而多。
如果营养少、分蘖也少或停止。
所需的营养中是以氮、磷、钾为主,特别是氮肥最需要。
最好氮、磷、钾配合追肥最有利。
水稻拔节孕穗期对外界条件的要求拔节孕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水稻生长发育迅速增大,根群最大、稻株叶面积达到最大,同时稻穗开始分化,拔节孕穗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每亩有效穗数的巩固时期,及粒重的决定时期,主要因素在于外界条件影响。
水稻不同生育期水量管理
土壤质量
合理的水量管理可以改善 土壤质量,增加有机物含 量,提高土壤肥力。
02
播种期至分蘖前期
水量管理
播种期至分蘖前期水稻生长特点
根系发育
水稻在播种期至分蘖前期 ,根系逐渐发育,吸收养 分和水分的能力逐渐增强 。
叶片生长
播种期至分蘖前期,水稻 逐渐长出新叶,叶片数量 和大小逐渐增加。
分蘖形成
在这个阶段,水稻开始分 蘖,形成分蘖苗。
播种期至分蘖前期水量管理要点
01 02
适宜的灌溉深度
在播种期至分蘖前期,适宜的灌溉深度应该根据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来 确定。一般来说,适宜的灌溉深度应该能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根系 发育和叶片生长。
控制水位
在水稻分蘖前期,应该控制水位,避免水位过高影响分蘖。一般来说, 应该保持浅水层,促进分蘖的发生。
水稻灌溉设备与选择
灌溉渠道
根据地形和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灌溉渠道,如明渠、暗渠等。
喷头和滴头
根据灌溉需求和作物类型,选择合适的喷头和滴头。
泵站和水源
根据灌溉面积和水源条件,设计合适的泵站和水源系统。
水稻水量管理的未
06
来趋势
水稻节水灌溉的进一步发展
节水灌溉技术的持续优化
在现有的节水灌溉技术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 提高灌溉效率,减少灌溉用水量。
乳熟期
水稻乳熟,籽粒开始形成并逐 渐成熟。此时,对水分的需求 逐渐增加。
蜡熟期至成熟期
籽粒逐渐变硬并成熟,对水分 的需求逐渐减少。
抽穗期至成熟期水量管理要点
抽穗期
开花期
保持浅水层,促进抽穗和开花。此时,田 间的水层应保持在5-10厘米。
保持田间湿润,防止干旱。在开花期间, 应保持田间的水层,并确保花粉能够飘散 到各个角落。
生物节水—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第八章 生物节水
第一节 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6.花生 花生适宜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一般在5000~7000m3/hm2,
花生种子吸水达自身的50%左右才能萌芽。土壤水分低于田间 持水量的40%,则幼苗出土缓慢,水分过多,易引起烂种。苗 期需水量占全生长期总需水量为16%~31%(北方普通型大花 生)或19%~20%(南方珍珠型小花生),水分过多可造成主 茎徒长,推迟开花结荚。营养生长前期缺水,对花生的生长影 响较小,豆荚开始形成(出现第一个果)到豆荚出全,这一阶 段包括开花、下针和果仁生长的大部分时间内,是花生需水的 关键期。
第八章 生物节水
第一节 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1.小麦 冬小麦每公顷生产5250~7500 kg的需水量为3000~5250
m3。冬小麦需水量是由叶面蒸腾量与棵间土壤蒸发量组成。前 者为生理需水,而后者为生态需水。从节水角度讲,棵间蒸发 所占的比例越小越好,关键是如何提高栽培技术水平,降低棵 间蒸发量,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据农田灌溉研究所测定,不 同产量水平棵间蒸发比例不同。667 m2产193.3 kg麦田棵间蒸 发量占总需水量的 32.8%;产365.7 kg占总需水量的21.27%; 产 463.7 kg占总需水量的19.3%。棵间蒸发量所占比例随着产 量水平的提高在逐渐降低。当产量水平达到 667 m2产400kg时, 棵间蒸发量所占比例基本上稳定在20%左右,如产量再增加棵 间蒸发量所占比例基本上不变。从全生育期来看,初期所占比 例在60%~90%,而后期逐渐降低,一般在10%以下。
第八章 生物节水
第一节 农作物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4.水稻 水稻田需水量包括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量。水
稻的需水量随地区、品种和水文年份而异。水稻在返青、拔节、 抽穗到乳熟前期,对水分反应敏感,其中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 稻一生中需水的高峰期,是需水的关键期。因此,在水稻生长 的各个时期采用不同的灌溉技术或排水技术,以调动水稻自身 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可以达到节水高产的目标。
水稻需水量研究水稻一生需要多少水
水稻需水量研究水稻一生需要多少水水稻一生要消耗大量水分,因此只有水量充分的地区才能种植水稻。
水稻的一生需要多少水,这个问题你想过吗?一、水稻本身的需水量水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由蒸腾作用散失,真正用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水分只有0.2%左右。
据估计水稻每生产1斤干物质,大约需水400mdash;700斤,平均为500斤。
这样,如果一亩稻田生产干谷800斤,加上稻草700斤左右,共有1500斤干物质,则需吸收水分375立方米左右。
二、稻田的需水量稻田需水量,除了供给水稻本身耗水外,还应该包括田间蒸发量和土壤渗漏量。
稻田需水量随地区、栽培季节、品种、土壤情况等而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是北方多于南方,双季晚稻多于双季早稻,一季中稻多于双季早稻或晚稻,一季晚稻多于一季中稻,矮秆品种多于高秆品种,密植多于稀植。
稻田需水有60mdash;80%是用于田面蒸发。
稻田渗漏量的大小随地形,土质、耕作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而言,稻田渗漏量每季水稻约漏水100mdash;300毫米。
三、水稻的需水规律水稻一生中以孕穗到抽穗期蒸腾作用最强,耗水也最多。
插秧初期,植株矮小,叶面积小,蒸发大于叶面蒸腾,到了中期田间逐步荫蔽,蒸腾就大于蒸发了。
后期随着植株成熟,叶片枯黄蒸腾需水逐步递减。
四、稻田所需的灌水量稻田灌水量是稻田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之差。
南方降水量多,双季稻每亩灌溉用水约为350mdash;670立方米,一季中稻为200mdash;460立方米,一季晚稻为500mdash;600立方米。
北方稻田由于需水多而降水少,每亩需灌溉用水266mdash;1000立方米不等。
有的地方由于实行合理灌溉,实际用水可大大低于这些数值。
水稻高效种植管理技术作业指导书
水稻高效种植管理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水稻种植概述 (3)1.1 水稻种植的意义与特点 (3)1.2 水稻生长周期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第2章育秧技术 (5)2.1 秧田选择与准备 (5)2.1.1 地块选择 (5)2.1.2 土壤处理 (5)2.1.3 秧田准备 (5)2.2 育秧方式及选择 (5)2.2.1 播种方式 (5)2.2.2 育秧材料选择 (5)2.2.3 播种量与播种期 (5)2.3 秧苗管理 (5)2.3.1 水分管理 (5)2.3.2 肥料管理 (5)2.3.3 病虫害防治 (6)2.3.4 秧苗锻炼 (6)2.3.5 秧苗移栽 (6)第3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6)3.1 土壤类型与水稻生长的关系 (6)3.1.1 黏土 (6)3.1.2 沙土 (6)3.1.3壤土 (6)3.2 土壤改良措施 (6)3.2.1 物理改良 (6)3.2.2 化学改良 (7)3.2.3 生物改良 (7)3.3 土壤肥力监测与调控 (7)3.3.1 土壤肥力监测 (7)3.3.2 土壤肥力调控 (7)第4章水稻品种选择与布局 (7)4.1 水稻品种的分类与特点 (8)4.1.1 常规稻品种 (8)4.1.2 杂交稻品种 (8)4.1.3 特种稻品种 (8)4.2 品种选择原则 (8)4.2.1 适应性原则 (8)4.2.2 产量原则 (8)4.2.3 品质原则 (8)4.2.4 抗逆性原则 (8)4.2.5 经济性原则 (9)4.3 品种布局与轮作 (9)4.3.1 品种布局 (9)4.3.2 品种轮作 (9)第5章水稻播种技术 (9)5.1 播种时间与播种量 (9)5.1.1 确定播种时间 (9)5.1.2 播种量 (9)5.2 播种方法与播种质量 (9)5.2.1 播种方法 (9)5.2.2 播种质量 (10)5.3 播种后的管理 (10)5.3.1 水稻出苗期管理 (10)5.3.2 水稻分蘖期管理 (10)5.3.3 水稻拔节孕穗期管理 (10)5.3.4 水稻抽穗至成熟期管理 (10)第6章水稻灌溉与水分管理 (10)6.1 水稻需水量与灌溉原则 (10)6.1.1 水稻需水量 (10)6.1.2 灌溉原则 (10)6.2 灌溉方式与灌溉技术 (11)6.2.1 灌溉方式 (11)6.2.2 灌溉技术 (11)6.3 水分管理策略 (11)6.3.1 分阶段水分管理 (11)6.3.2 土壤湿度监测 (11)6.3.3 水稻生长状况监测 (11)6.3.4 节水技术应用 (11)6.3.5 灌溉制度优化 (12)第7章水稻施肥技术 (12)7.1 水稻营养需求与施肥原则 (12)7.1.1 水稻营养需求 (12)7.1.2 施肥原则 (12)7.2 施肥方法与施肥时期 (12)7.2.1 施肥方法 (12)7.2.2 施肥时期 (12)7.3 水稻专用肥的选用 (12)第8章水稻病虫害防治 (13)8.1 水稻主要病虫害识别与监测 (13)8.1.1 病害识别 (13)8.1.2 虫害识别 (13)8.1.3 病虫害监测 (13)8.2 病虫害防治策略与防治方法 (13)8.2.1 防治策略 (13)8.2.2 防治方法 (13)8.3 农药安全使用与环境保护 (14)8.3.1 农药安全使用 (14)8.3.2 环境保护 (14)第9章水稻收获与储藏 (14)9.1 水稻成熟度判断与收获时机 (14)9.1.1 成熟度判断 (14)9.1.2 收获时机 (14)9.2 收获方法与收获后处理 (15)9.2.1 收获方法 (15)9.2.2 收获后处理 (15)9.3 水稻储藏技术与管理 (15)9.3.1 储藏技术 (15)9.3.2 储藏管理 (15)第10章水稻种植效益分析 (15)10.1 水稻种植成本分析 (15)10.1.1 物质成本 (15)10.1.2 人力成本 (15)10.1.3 机械成本 (16)10.1.4 土地成本 (16)10.2 水稻产量与产值估算 (16)10.2.1 产量估算 (16)10.2.2 产值估算 (16)10.3 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途径与措施 (16)10.3.1 选用优良品种 (16)10.3.2 科学施肥 (16)10.3.3 病虫害防治 (16)10.3.4 优化灌溉管理 (16)10.3.5 推广高效种植技术 (16)10.3.6 节本增效 (16)10.3.7 政策扶持 (17)第1章水稻种植概述1.1 水稻种植的意义与特点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土地整理中的水稻需水量与灌溉定额的确定——以湖北省红安县为例
(2)湿润灌条件下的计算公式:
式中: ω2— — —时段末 H深度土层内含水率(占干土重百分数); ω1— — —时段初 H深度土层内含水率(占干土重百分数); P0 — — —时段内有效降雨量(m3/ hm2); WK— — —时段内地下水补给量(m3/ hm2);
γ— — —H深度内土壤平均容重(t / m3);
土地整理中的水稻需水量与灌溉定额的确定
— — —以湖北省红安县为例
尤瑞玲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 水稻灌溉定 额是一个地 区合理开发 利用水资 源,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 据,也是农田水 利规划、灌溉系 统规划的重要参数 。在彭曼法推 算作物需水 量的基础上 ,结 合当地的气象、地形条件,用“浅、蓄、湿 、晒”灌溉 技术计算一 定设计 保证率 的水稻灌 溉定额 ,精度较 高,具有 较高的 实用 价值。
(mm);Kc — — —作物系 数。 (1)ET0 计算 根据理论分 析和试验成果 ,在 土壤水分充
分 的条件 下,大气因素 是影响 需水量的 主要因 素,其余 因素 的 影 响 不 显 著 。 采 用 联 合 国 粮 农 组 织 (FAO) 推 荐 的 Penma n- Mont e i t h 方程进行 参考作物 需水量 ET0 计 算,并依 次进行灌溉制度分析。彭曼公式考虑了能量平衡、水汽扩散、 空气导热等原理,对某一地区计算某时段 的 ET,仅 需气温、水 汽 压、日照时 数和风速 等资料 ,理 论依据 完备,计算 误差小 , 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普遍的公式。彭曼法公式如下:
1 设计典型年的选取
衡量农 业灌溉 用水 的保证 程度 一般采 用灌溉 设计 保证 率,根据历 年降雨量资料,可以用频 率方法进行 分析,常用的 有 50%(中等年)、75%(中等干 旱年)、90%(干旱年)。 它是指灌 溉用水在多年期间能 够充分满足 的概率,综合反映 了灌溉用 水和水源供水两方面的情况。对于湖北省中稻一般使用水稻 生育期(一般 4~10 月份)结合 干旱期(一般 7~9 月份)的降 雨量进 行排频 分析,使用配 线法进 行频 率计算 ,然后进 行组 合频率分析,必须满足水稻 生长期和 干旱期的降雨 频率的年 份才能作为设计典型年。
灌溉定额
水稻需水量、田间耗水量、灌溉定额等术语的解释水稻需水量又称腾发量。
即水稻生长期内(自移栽算起),消耗于叶面的蒸腾量和棵间水面(或土面)蒸发量及构成水稻机体组织的水量(这部分水量较小,仅占5%左右,一般忽略不计)。
故前两部分即通常称为水稻需水量。
水稻需水量因气候、品种、栽培方式不同而异。
干旱多风的条件下腾发量大,而湿润多雨的年份则腾发量小;生育期较长的晚熟品种腾发量较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达;插秧水稻比直播水稻腾发量小。
而大秧迟栽、地膜覆盖、旱直播等栽培,比常规插秧稻的腾发量小。
水稻田间耗水量。
水稻田间需水量、土壤渗漏量和耕作需水量三者的总和称作水稻田间耗水量。
计量一般从水稻移栽时算起,故不包括移栽前的育苗用水和泡田、洗盐水量。
腾发量是水稻生长发育直接消耗的水量,土壤渗漏是稻田土壤和水文地质条件造成的水量消耗,与水稻本身无直接关系。
土壤粘中,地下水位高,则渗漏小;反之,轻质砂壤土、地下水位低,则渗漏就大;淹水灌间越长,土壤渗漏量越大。
耕作需水与土壤条件有关,取决于农业技术措施。
与水稻本身消耗也无直接关系。
显然水稻田间耗水量大于水稻的需水量。
稻田灌溉用水量是人工补给天然降水不足以保证水稻需水的措施,所以灌溉用水量不是全部的水稻耗水量,而是减去有效利用雨量的那一部分。
净水量和毛水量水稻生育期田间耗水量,一部分由水稻生长期间天然降雨供给,其余部分则由人工灌溉补给。
水稻生育期人工灌溉补给水量(即灌溉定额),与泡田用水量及洗盐用水量之和称水稻灌溉用水量。
水稻生育期灌溉定额可表示为:M=稻田耗水量-有效利用雨量灌溉定额是指单位面积上水稻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2.1作物需水量2.1.1农田水分消耗途径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一)植株蒸腾植株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试验证明,植株蒸腾要消耗大量水分,作物根系吸入体内的水分有99%以上消耗于蒸腾,只有不足1%的水量留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三章: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及用水量、灌水率
C :取决于平均相对湿度与白天风速的修正系数。
ET0 的计算只考虑了气象因素对需水量的影响,实际作物 需水量ET 还应考虑作物与土壤因素进行修正。
第二步:实际作物需水量ET 的计算 1)土壤水分充足:
ET Kc ET0
Kc : 作物系数,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作物群体叶 面积有关。实测结果表明,Kc 在作物全生育期的变化规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物 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定性分析: 1)Y-W 线的拐点A0左边(阶段1), d y /d w逐步增大:表明产量的增 加幅度大于投入量增加幅度;
2)Y-W 线的拐点A0右边(阶段2), d y /d w逐步减小:表明产量的增 加幅度小于水投入量增加幅度,即 “报酬递减”。 结论: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从 优化用水的角度看,应该首先考虑 水的利用效率。
充分灌溉制度: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
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
充分灌溉制度的3种确定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来确定; (2)根据灌溉实验资料来确定(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
灌水技术); (3)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确定。 生产实践中,第3种方法结合第1、2种方法的实际资料, 得出的制度比较完善。水生作物和旱作物的灌溉制度的 制定方法截然不同。
P1 : t1时期内的降雨量(mm);
(2)水稻生育期内灌溉制度:水量平衡方程
h2 h1 P m E C
h1: 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
P :时段内降雨量;m:时段内的灌水量; E :时段内
田间耗水量;C:时段内排水量,式中各式均以mm计。
如果时段初的农田水分处于适宜水层上限(hmax),经过一 个时段的消耗,田面水层降到适宜水层的下限(hmin),这时 如果没有降雨,则需进行灌溉,灌水定额即为:
水稻需要的水量和无机盐
水稻的需水特点
水稻是喜水并对缺水敏感的作物,水是其正常生理活动和有机体形成的基础。
水稻植株含水量在70%以上,叶片含水量为85%~96%,根系含水量为90%~95%,成熟种子含水量为13%~16%.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的需要量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生育期由于品种、栽培季节、栽植密度、施肥、土壤或成熟期等不同也有很大差异。
研究表明,水稻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比例为:移栽返青期双季早稻4%~8.2%,双季晚稻3.6%~11.4%;分蘖前期双季早稻6.4%~23.6%,双季晚稻7%~26.9%;分蘖后期双季早稻7.4%~23.8%,双季晚稻8.7%~25.5%;拔节孕穗期双季早稻15.3%~32.9%,双季晚稻14.1%~31%;抽穗开花期双季早稻10.2%~17.7%,双季晚稻7.2%~20.4%;乳熟期双季早稻7.7%~15.9%,双季晚稻7.4%~18.9%;黄熟期双季早稻7%~31.3%,双季晚稻3.1%~20%.
分蘖期保持浅水层(水层超过7厘米将抑制分蘖)或土壤湿润有利于分蘖并提高有效分蘖率,土壤持水量低于70%就会影响水稻分蘖。
稻穗分化和抽穗期需水多,特别是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对水尤为敏感。
稻田土壤持水量低于50%时,稻穗分化等正常生理活动将受明显影响。
此期应保持中水层,以利稻穗分化、抽穗和吸收肥水。
抽穗扬花期对水很敏感。
如缺水,一是抽穗会受影响;二是花粉和雌蕊柱头枯萎,不能开花授粉,造成大量空粒。
此期田间以保持5厘米水层为宜。
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土壤干干湿湿即可,这样有利于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养根、以根健叶。
水稻需水规律内容
水稻需水规律内容
水稻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生长需要水分的供应,因此水稻的灌溉管理是农民们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水稻的需水量分为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浇水方法。
1. 生长初期:在水稻生长初期,需要给予足够的水分,以促进幼苗生长。
一般来说,每亩地需要灌溉水量在50-75mm之间。
2. 抽穗期:在水稻抽穗期,需要适当减少浇水量,以避免稻穗的生长受到过度渗透的影响。
一般来说,每亩地需要灌溉水量在
40-50mm之间。
3. 开花期:在水稻开花期,需要适当增加浇水量,以保证稻谷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每亩地需要灌溉水量在60-75mm之间。
4. 结实期:在水稻结实期,需要适当减少浇水量,以避免稻谷发生过度吸水而导致的破裂。
一般来说,每亩地需要灌溉水量在
40-50mm之间。
总的来说,水稻的需水规律是在生长初期和开花期需要多浇水,而在抽穗期和结实期需要适当减少浇水量。
农民们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灵活调整浇水量,以确保水稻能够健康生长,最终获得丰收。
- 1 -。
水稻标准含水量
水稻标准含水量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含水量是衡量其品质和保存时间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水稻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其品质和保存时间。
水稻的含水量标准通常根据其品种、生长环境、收获时间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水稻的含水量应该在14.5%至15.5%之间。
如果含水量过高,容易导致水稻发霉变质,影响品质和保存时间;如果含水量过低,则容易导致水稻过度干燥,同样会影响品质和保存时间。
为了控制水稻的含水量,需要在收获、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在收获时,应该选择在晴天进行,避免雨水淋湿;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该注意通风和防潮,避免水稻发霉变质。
总之,控制水稻的含水量是保证其品质和保存时间的重要措施。
在生产实践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水稻的含水量符合标准。
水稻需水量试验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水稻需水量试验中几个问题的讨论简滴汉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法,以及许水量计算问题的讨论和雨天产生负值的原因与消除方法,观测时制与停止观测时间。
标签:简测负值原因及消除办法观测时制一、筒测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我省目前的15个试验点均采用筒测法与田测法相结合的办法,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制作简单,成本低,也能分别测得田间渗漏量、作物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
但由于大测筒面积较小(1.00米X0.4米,深度0.8米),代表性较差。
而多数地方估用的大测筒无渗漏装置,筒内土体经分层回填,已经人为扰动,土体结构也与大田不一样,耕作层较深。
由于长期淹灌,积水无法排除,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
氧化还原电位较低,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走,积累过多会产生危害。
所以筒内与田间作物生长速度不一。
一般情况是:筒内水稻初期不发,中期猛长,无法控制筒内水稻的无效分。
筒内水稻的无效分率较高,因此中期叶面积指数远大于田间水稻的叶面积指数,所以把筒内测的得的叶面腾发量代替田间的叶面腾发量显然是偏大的,不合理的。
而且后期筒内水稻极易倒伏,空秕率一般均在28-35%之间,少数在55%以上。
这种无渗漏条件下得到的蒸发量与田间实际蒸发量有何关系,它的代表性如何,拟在第二个问题中再讨论。
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改进。
除适当增加尺寸外,主要的是在底部开排水洞,用滤管按出,田梗旁设一四周及底部封闭的集水井,滤管伸到井内,滤管末端用小闸控制筒内渗透量,搁田期也能及时排走筒内土壤中的水分。
筒内加设反滤层。
为控制筒内沿壁渗漏,可在筒内随机涂上一层高低不一,厚薄不均的水泥砂浆,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分层回填时,原犁底层要基本保持一样,回填该层时要事先将整块土体结构不致破坏,作物在筒内及田间生长的土壤环境等基本一致。
二、需水量计算问题的讨论目前多数地方采用的需水量计算公式如下:叶面蒸发量=大测筒耗水量-小测筒耗水量棵间蒸发量=小测筒平均耗水量地下渗漏量=试验田耗水量-大测筒耗水量(田间四周有侧向防渗设施,此指垂向渗漏)用上式计算需水量的前提是筒内、田间水稻生长必须一致,观测中无人为影响。
滁州地区水稻需水量试验成果分析
测试结 果 , 本 田期 一般 自 6 上旬 至 9 中旬 , 均 为 水稻 月 月 平
10d需水 量在 48~74rn多 年 平均 需水 量 56 3ml E 1 ; 2 7 i, a 4 . i, t l 均 5 0m 渗漏 量在 5 ~17m 多年平均 渗漏量 16 3n l . m; 5 4 m, 0 . IT l, 日均 10ll 其 中有水层 的 日均渗漏量 为 12m 耗水 量在 . i, nq . m; 40 7 m, 8 ~86m 多年平 均耗 水量 6 2 6m f 日均 59IT 降 雨 5 . r, l . aI l, l 量在 2 3 3 一, 年平 均 57 5nT 降 雨 利用 率4 7 0 ~72n 多 3 . l , l l 8.%。
漏量 。水 稻需水量 是 确定 灌溉 用水 量 、 资源 平衡 研 究 、 水 农 田规划设计 及灌 区用水 管 理 中所需 的基 本 资料 。笔者 根 1 J 据天长 市二峰灌溉试 验站 ( 8 ~ 07和全 椒县 下封灌 溉试 1 1 2C) 9 r 验站 (91 96 多点 多 年水 稻需 水量 试 验资 料k , 出 了 1 ~18) 8 2提 』 滁州地 区水稻本 田期 6 9 ~ 月作 物泡 田用水量 和需水 量计 算
为 水稻 , 由于气候 因素 又以单季 中稻为主 , 长期间 , 在生 气温 高 , 大, 需水 正是灌溉用 水关键 时期 , 因此准 确确定水 稻需水 量 , 区灌溉用 水量 的确定 、 对该 水资源 平衡研究 、 田规划设 农 计及 灌区用水 管理等具有现 实和深远 的意义 。
泡 田用水 量指栽秧 前 为 了整地 栽秧 单 位 面积上 所 灌溉 的水量 , 大小 随泡 田前 的土壤含 水量 的大小 、 时间长短 、 水层 深浅、 土壤性 质和地下水 位高低 等 因素而变 _ 。 由于 江淮丘 l J 陵 区作 物基 本上 是一 年两 熟 , 小麦 和油 菜午 收后 , 急需 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的需水量因气候、土壤、品种等多种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在1100mm~2000mm之间,蒸腾系数为280~400之间。
其中,营养生长期需水量较少,约占总需水量的30%左右;生殖生长期尤其是抽穗开花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约占总需水量的45%左右。
水稻需水量的多少也与地区、灌溉方式、种植方式等因素有关。
例如,北方稻田因降水量少,需水量相对较大;而南方稻田因降水量较多,需水量相对较小。
此外,灌溉方式也会影响水稻的需水量,如采用淹灌方式会使稻田长期保持浅水层,而采用喷灌或滴灌方式则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水稻的需水量。
需要注意的是,水稻的需水量会因不同生育阶段而有所变化。
例如,水稻在分蘖期和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较多,而在其他时期则需水量较少。
因此,在灌溉时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需水规律来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