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诊疗方案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南丹县中医医院1科胃脘痛病(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案2017年版一、定义:胃脘痛,又称为胃痛,是由于外感邪气、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症、胃癌,以及部分肝、胆、胰疾病,见有胃脘部位疼痛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二、诊断要点: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1、西医症状、体征:(1)主要症状:该病的症状无特异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腹痛与饱胀,疼痛无明显节律性,通常进食后较重,空腹时较轻,兼有嗳气、反酸、恶心、早饱、上腹部不适或烧灼感较为常见。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及头晕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见舌炎、恶性贫血等症状。
(2)体征:体征多不明显,少数患者可出现上腹轻压痛,此外无特殊体征。
2、实验室相关检查:(1)钡餐造影对胃器质性病变的性质可作出初步判断。
(2)电子胃镜一般可以判断病变性质,胃黏膜活检对诊断有决定意义。
(3)胃液分析、胃电图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三、鉴别诊断:1、胃痞: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但胃痞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的病证。
胃痛以痛为主,胃痞以满为患,且病及胸膈,不难区别。
2、真心痛: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病情较急。
中老年人既往无胃痛病史,而突发胃脘部位疼痛者,当注意真心痛的发生。
胃病部位在胃脘,病势不急,多为隐痛胀痛等,常有反复发作病史。
X线、胃镜、心电图及生化检查有助鉴别。
3、胁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应与胁痛鉴别。
胃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伴有食少、恶心、呕吐、泛酸、嘈杂等。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汇报人:日期:•诊断•治疗方案•疗效评估目录•预后与转归•病例分享与讨论01诊断症状与体征胃脘部疼痛,轻则隐痛,重则绞痛、刺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胃脘部胀满不适,可伴有嗳气、反酸等症状。
胃脘部不适导致食欲减退,甚至厌食。
胃脘部不适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胃痛胃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患者是否有胃痛、胃胀、食欲不振等慢性胃炎症状,持续时间及程度等。
病史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等导致慢性胃炎的诱因。
诱因病史与诱因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其他检查辅助检查01020304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通过胃镜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
通过病理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如幽门螺杆菌检测、胃液分析等,以辅助诊断和治疗。
02治疗方案抗酸药中和胃酸,缓解疼痛。
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疼痛。
抗生素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杀死细菌,减轻炎症。
心理治疗药物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的患者,适当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改善患者情绪,减轻疼痛。
胃黏膜保护剂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减轻胃痛。
药物治疗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定时定量进食,细嚼慢咽。
饮食调整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生活方式改变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手段,调理身体,缓解疼痛。
中医中药治疗非药物治疗如辛辣、油腻、烟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鱼、肉、蛋、奶等,有助于修复胃黏膜,提高机体免疫力。
增加蛋白质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胃黏膜营养状况。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量的饮食摄入。
控制饮食量饮食调整03疗效评估疼痛程度评估轻度疼痛轻微,可以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
中度疼痛明显,有些影响日常生活,但尚能忍受。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评估慢性胃 炎预后的重要手段。通 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到 胃黏膜的情况,判断炎 症的严重程度和是否愈
合。
病理检查
对于疑似恶性的慢性胃 炎患者,需要进行病理 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 。如果病理检查显示为 良性病变,说明预后较 好;如果为恶性病变,
则需要进一步治疗。
随访观察
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医 生会建议定期随访观察 ,以了解病情的长期变 化和预后情况。通过随 访观察,可以及时发现 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
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胃肠 蠕动,缓解胃胀、嗳气等症状 。
心理治疗
对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心 理因素导致的胃脘痛,可采用
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措施
饮食调整
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 良习惯,减少对胃黏膜的 刺激。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 胃部疾病。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01
02
03
长期上腹痛
疼痛性质可为钝痛、灼痛 、胀痛等,疼痛多与饮食 有关,常因进食不当而诱 发或加重。
消பைடு நூலகம்不良症状
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嗳气、反酸等。
胃肠道外症状
如乏力、消瘦、头晕、失 眠等。
诊断依据
• 病史:有长期上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且与饮食有关。 • 体征:上腹部轻压痛,或无阳性体征。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查无异常,胃液分析显示胃酸分泌正常或偏低。 • 影像学检查:钡餐造影显示胃黏膜皱襞粗乱,胃壁僵硬,部分患者可见龛影。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doc资料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胃脘痛西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以胃痛为主症者,辨病胃脘痛。
1.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2.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
3.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4.上消化道钡餐、胃镜等检查有助诊断。
(二)西医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
急性胃炎可有腹部胀痛、恶心、呕吐伴腹泻等。
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消化性溃疡可有慢性、节律性、周期性腹部疼痛的表现。
2. 体征:无特异性诊断体征,可有中上腹压痛。
3. 实验室检查:1)主要实验室检查为胃镜检查:内镜下表现可协助诊断。
2) HP 检查:14C 呼气试验可明确是否有 HP 感染。
【治疗方案】一. 中医综合治疗方法:(一)中医辨病论治 1. 寒邪犯胃证:主症:胃脘冷痛暴作,畏寒喜暖,遇寒则痛甚,呕吐清水痰涎,口不渴,大便俯,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止痛,温中和胃基本方:高良姜汤加减高良姜 10g 桂枝 15g 厚朴 10g 当归 10g 吴茱萸 15g 半夏12g 甘草 6g 加减:寒邪偏重者加炮姜、川椒; 兼见风寒表证者加苏叶、防风、荆芥; 兼食滞者加焦三仙、制大黄、积实、鸡内金以消食导滞。
2.胃中蕴热证: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若兼肝气郁滞,并见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基本方:清中汤加减黄连 3g 栀子 10g 半夏 10g 茯苓10g 白豆蔻 6g 陈皮 6g 甘草 5g 加减:热重加连翘、金银花、虎杖;若兼肝郁气滞,加柴胡、郁金、大贝等;兼食积加鸡内金、山楂、神曲等。
3.肝气犯胃证:主症: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撑走串,美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喜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舌苔薄白,脉滑。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如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等,可用于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党参、 白术、茯苓等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等作用。
中医外治法
穴位贴敷
将中药制成药膏或药糊,贴敷于相应的穴位,如中脘、足三 里等,以缓解胃痛症状。
艾灸
通过艾灸刺激特定的穴位,以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改善胃 脘痛的症状。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原则
03
理中丸加减。
胃阴不足型
症状
胃脘隐隐灼痛,口干咽燥,烦渴思饮,纳少嘈杂,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疗原则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
益胃汤加减。
03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抗酸药
如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用于中和胃酸 ,缓解疼痛。
抗菌药
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用于消除幽门 螺杆菌感染。
注意症状变化
注意观察病情症状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在诊断胃脘痛时,医生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 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的结果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医生可以确定胃脘痛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2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分类与治疗 原则
肝胃不和型
症状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大 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
治疗原则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
脾胃湿热型
症状
胃脘疼痛,胀满,恶心呕吐,反酸,纳呆,大便溏泄,舌质红苔 黄腻,脉滑或濡数。
治疗原则
清热燥湿,健脾和胃。
最新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胃脘痛西医病名: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2006年上海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建议将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
【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以胃痛为主症者,辨病胃脘痛。
1.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2.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
3.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4.上消化道钡餐、胃镜等检查有助诊断。
(二)西医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
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2.体征:无特异性诊断体征,可有中上腹压痛。
3.实验室检查:1)主要实验室检查为胃镜检查: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表现为红斑点状、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渗出等;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褶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以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等,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黏膜固有腺体减少。
2)HP检查:14C呼气试验可明确是否有HP感染。
【治疗方案】(一)中医辨病论治1.脾胃虚寒证: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不温,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基本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10g 党参10g 桂枝5g 白芍10g甘草5g 白及10g 大贝10g2.胃阴亏虚证:主症:胃脘隐隐作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胃,和中止痛。
基本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沙参10g 麦冬10g 生地6g 枸杞子10g当归10g 川楝子6g 芍药10g 甘草5g加减:气滞者,加佛手、代代花、香椽皮;胃痛较盛加延胡索,大便干结,加火麻仁、郁李仁。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经长时间的炎症反复发作,导致胃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一种慢性疾病。
常见症状为胃脘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下面是一种针对慢性胃炎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中医诊断:1.问诊:询问患者的具体症状、发作时间和程度,饮食习惯,精神状况等,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
2.望诊:观察患者面色是否苍白、消瘦,舌苔是否厚腻等。
3.切诊:手法按胃经腧穴,观察腧穴反应,如胃腧穴压痛明显,为胃炎证候之一中医治疗原则:1.调和胃气:中医认为胃炎的发生与营养失衡有关,因此需要调理胃气,恢复胃黏膜的功能。
2.理气和胃:胃脘痛是胃气不畅所致,通过理气和胃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3.津液调补:胃脘痛患者常常会伴随消化不良、口干、口渴等症状,需要调补津液,改善口干、口渴等不适感。
中医治疗方案:1.中药煎剂:-首乌藤10g,炒白朮10g,黄连10g,黄芩10g,甘草6g,泽泻10g,五味子10g,生姜6g,熟地黄10g,当归10g。
水煎服用,每日2次。
-逍遥散:酸枣仁10g,陈皮6g,白朮10g,木瓜1个,研磨成粉末,每日3次,每次10g,水送服。
2.饮食调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少吃油腻食物。
-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蒸煮的蔬菜等。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过度饥饿或饱食。
中医疗效评估:1.观察主诉:症状缓解程度、发作频率等是否改善。
2.望诊:观察面色是否有改善,舌苔是否有变化。
3.切诊:胃腧穴是否压痛明显程度是否减轻。
4.问诊:询问患者的感受和反馈。
注意事项:1.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长期调理:慢性胃炎需要长期调理,不能一蹴而就,患者需要有耐心和恒心。
3.饮食注意:除了药物治疗,合理的饮食习惯也十分重要,患者需要根据中医的建议进行饮食调理。
4.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胃脘部冷痛,不欲饮食,呕吐清水,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沉迟。
治宜温中散寒,方用理中汤加减。
湿邪困脾证:胃脘部胀满,不欲饮食,口腔粘腻,舌苔白腻,脉滑。
治宜健脾化湿,方用四君子汤加减。
气滞痰阻证:胃脘部胀痛,口中黏腻,嗳气频频,痰多易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行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减。
血瘀胃痛证:胃脘部刺痛难忍,疼痛不适,口干口苦,舌质暗紫,苔薄黄,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五、中药治疗:1、理中汤加减: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陈皮、半夏、苍术、山楂、草果、厚朴、木香。
2、四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山药、薏苡仁、泽泻、草果。
3、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泽泻、枳实、厚朴、生姜、甘草。
4、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五、中医调理:1、饮食调养:忌烟酒、辛辣、油腻、生冷、过饱、过饥。
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粥、面条、蒸蛋等。
2、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
3、生活调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食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本文介绍了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文章提到了诊断要点,如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文章还介绍了鉴别诊断和分型论治等内容。
治疗方面,文章提到了几种中药治疗和中医调理方法,如饮食调养、情志调理、生活调理等。
胃脘痛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属中医“胃痞病”(BNP020)、“胃脘痛病(BNP010)”的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二)证候诊断胃脘痛证候中以湿浊中阻证最多,其次为胃气壅滞证。
各证型排列顺序从高到低为:湿浊中阻证、胃气壅滞证、浊毒内蕴证、胃阴亏虚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证。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胃气壅滞症状:胃脘胀闷不适或伴有隐痛,或疼痛较甚,走窜不定,嗳气频作,嗳气后胀痛减轻,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治法:理气和胃方药:调胃1号方香附20g 木香6g 枳实15g 川朴12g柴胡12g 黄芩6g临证加减运用:胃脘胀闷较甚者加槟榔、炒莱菔子;疼痛明显者加元胡、川楝子理气止痛;嗳气明显者加石菖蒲、郁金使胃气得降,清阳乃升;恶心欲吐者加苏叶、黄连辛开苦降,宽中和胃;兼有食积者加鸡内金、焦三仙消积化滞。
胃黏膜充血水肿加地榆、仙鹤草;有出血点者加三七粉冲服。
中成药:芍地和胃颗粒(本院制剂)或气滞胃痛冲剂中药注射液:2、湿浊中阻症状:胃脘堵闷,胸满,口中粘腻无味,恶心,纳呆,大便溏或粘腻不爽,肢体困重,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祛湿化浊方药:调胃2号方茯苓15g 白术12g 石菖蒲20g 郁金12g茵陈15g 白蔻仁6g临证加减运用:湿邪有化热之势者加蒲公英、黄连清热解毒;气逆不降,嗳气频者加苏梗、枳实理气降逆;纳呆者加佩兰、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化湿开胃;恶心欲吐者加半夏、苏叶化浊降逆止呕;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砂仁健脾和中。
胃脘痛诊疗与方案
4.3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K29.502)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属中医“胃痞病”(BNP020)、“胃脘痛病(BNP010)”的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二)证候诊断胃脘痛证候中以湿浊中阻证最多,其次为胃气壅滞证。
各证型排列顺序从高到低为:湿浊中阻证、胃气壅滞证、浊毒内蕴证、胃阴亏虚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证。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胃气壅滞症状:胃脘胀闷不适或伴有隐痛,或疼痛较甚,走窜不定,嗳气频作,嗳气后胀痛减轻,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治法:理气和胃方药:调胃1号方香附20g 木香6g 枳实15g 川朴12g柴胡12g 黄芩6g临证加减运用:胃脘胀闷较甚者加槟榔、炒莱菔子;疼痛明显者加元胡、川楝子理气止痛;嗳气明显者加石菖蒲、郁金使胃气得降,清阳乃升;恶心欲吐者加苏叶、黄连辛开苦降,宽中和胃;兼有食积者加鸡内金、焦三仙消积化滞。
胃黏膜充血水肿加地榆、仙鹤草;有出血点者加三七粉冲服。
中成药:芍地和胃颗粒(本院制剂)或气滞胃痛冲剂中药注射液:2、湿浊中阻症状:胃脘堵闷,胸满,口中粘腻无味,恶心,纳呆,大便溏或粘腻不爽,肢体困重,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祛湿化浊方药:调胃2号方茯苓15g 白术12g 石菖蒲20g 郁金12g茵陈15g 白蔻仁6g临证加减运用:湿邪有化热之势者加蒲公英、黄连清热解毒;气逆不降,嗳气频者加苏梗、枳实理气降逆;纳呆者加佩兰、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化湿开胃;恶心欲吐者加半夏、苏叶化浊降逆止呕;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砂仁健脾和中。
医院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优化诊疗方案
医院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优化诊 疗方案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中医诊断与评估 • 中医治疗方法 • 西医辅助治疗 • 优化诊疗方案的设计 • 典型病例分享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概述
定义与背景
• 胃脘痛,也被称为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 据中医理论,胃脘痛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劳逸失度等因 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引起胃脘疼痛。优化诊疗方案的目 的在于通过中医的独特理论和方法,为胃脘痛患者提供更加有 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01
治则
清热祛湿,和中止痛。
02 03
方药
三仁汤加减(杏仁、蔻仁、薏苡仁、 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
饮食调理
宜清热祛湿食物,如绿豆、冬瓜、丝 瓜等,忌油腻、辛辣食物。
05
04
针灸治疗
取脾俞、胃俞穴,平补平泻,留针20 分钟。
病例三: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症状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尤甚,得食则 缓,伴有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苔淡白 ,脉沉细。
中医外治法
01
02
03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 ,达到治疗胃脘痛的目的 。
推拿按摩
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胃部 肌肉紧张,缓解疼痛。
穴位贴敷
将中药贴敷于相关穴位, 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达 到治疗胃脘痛的目的。
04 西医辅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PPI)
通过抑制胃粘膜细胞上的质子泵,阻止胃酸的生成,降低胃酸水 平。
症状
胃脘胀痛,痛连胸胁,以胀为 主,伴有嗳气、太息,舌苔薄 白或薄黄,脉弦或细。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香附 、陈皮、川芎、白芍、甘草) 。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一、定义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头痛为主症。
多因寒热,饮食失调,阴阳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胃失与降所致、本病相当于西医得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本诊疗方案适用于慢性胃炎。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主要症状:不同程度与性质得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得部位、内镜检查结果与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得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得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得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与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得判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最终定稿)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最终定稿)第一篇: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一、定义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头痛为主症。
多因寒热,饮食失调,阴阳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胃失和降所致。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
本诊疗方案适用于慢性胃炎。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胃脘痛中医诊疗规范.docx
胃院痛•、基本概念:乂称胃痛,是指以胃脱近心窝处痛痛为主症的病证。
多由忧思郁怒、饮食不节、劳能过度、感受外邪等导致胃之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亦有因脾胃虚弱,脉络失养,不荣则痛。
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
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冏炎、有并挛、消化性演疡等多种疾病。
二、相关检查L常规检查:血、尿、便、生化检查,心电图.2.消化系统检杳:电子纤维百镜,上消化道钞!餐造影,13C呼气试5第肝胆腴脾B超。
三、诊断标准:1 .上腹近心窝处胃腕部发生球痛为特征,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噌杂反酸等消化道症状.2 .多有反史发作病史,常常突然发病•男女老幼均可患病,但以冬春季为离.3 .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情志不畅、起居失常、劳累过度、暴饮暴食、饥饿、饮食生冷干硬、辛辣烟酒及药物等。
四、鉴别诊断:L真心痛:真心痛部位常在左恻脚痛,痛彻胸背或向左伸内侧放射,疼痛如绞,或如割如剌,突然发病,其痛剧烈雄忍,常伴胸憋汗出、心悸气短,甚则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甲手足青紫、大汗淋漓、脉细或结代等危急的证:多见于老年人,一般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目脱痛始终在上腹胃脱部,疼痛不如真心痛之剧烈,同时伴有同胀、纳差、噌杂、暧气、呃逆、泛酸、或呕吐清涎等睥用证候,多见中青年,一般病情较缓,预后良好。
部分我心痛患者,以目脱痛为主诉而到医院就诊,对中老年的剧烈百脱痛患者应作心电图、肌钙蛋白及心肌酸谱检测以排除心痛证.4 .胁痛:胁疝是指-•侧或两侧胁部发生性痛为主的病证.有时也可出现和目脱痛相似的症状,但两胁是足厥明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循经所过,故胁痛多T肝胆胰腺疾也有关。
•般瘩痛较剧,多因油腻饮食诱发或加重,临床常伴有寒热往来、口苦心烦、胸闷纳呆、目黄肤黄等症。
胃脱痛病变在胃,虽肝气胃痛可病及两胁,但仍以胃腕部疼痛为主。
5 .腹痛:目脱痛的病位在上腹目脱近心窝处,疼痛部位较局限,病变在胃,常伴有暖气、泛酸、纳差、呕吐等症状“腹痛的病位则在胃院以下、耻骨毛迹以上,整个腹部发生球痛,球痛范围较广,可见于•多种疾病,除腹部痛痛外,可伴有腹部痞硬胀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K29.502)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属中医“胃痞病”(BNP020)、“胃脘痛病(BNP010)”的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二)证候诊断胃脘痛证候中以湿浊中阻证最多,其次为胃气壅滞证。
各证型排列顺序从高到低为:湿浊中阻证、胃气壅滞证、浊毒内蕴证、胃阴亏虚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证。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胃气壅滞症状:胃脘胀闷不适或伴有隐痛,或疼痛较甚,走窜不定,嗳气频作,嗳气后胀痛减轻,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治法:理气和胃方药:调胃1号方香附20g 木香6g 枳实15g 川朴12g柴胡12g 黄芩6g临证加减运用:胃脘胀闷较甚者加槟榔、炒莱菔子;疼痛明显者加元胡、川楝子理气止痛;嗳气明显者加石菖蒲、郁金使胃气得降,清阳乃升;恶心欲吐者加苏叶、黄连辛开苦降,宽中和胃;兼有食积者加鸡内金、焦三仙消积化滞。
胃黏膜充血水肿加地榆、仙鹤草;有出血点者加三七粉冲服。
中成药:芍地和胃颗粒(本院制剂)或气滞胃痛冲剂中药注射液:2、湿浊中阻症状:胃脘堵闷,胸满,口中粘腻无味,恶心,纳呆,大便溏或粘腻不爽,肢体困重,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祛湿化浊方药:调胃2号方茯苓15g 白术12g 石菖蒲20g 郁金12g茵陈15g 白蔻仁6g临证加减运用:湿邪有化热之势者加蒲公英、黄连清热解毒;气逆不降,嗳气频者加苏梗、枳实理气降逆;纳呆者加佩兰、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化湿开胃;恶心欲吐者加半夏、苏叶化浊降逆止呕;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砂仁健脾和中。
内镜下粘液湖混浊不清加蒲公英、败酱草;伴有胆汁反流加冬凌草、白花蛇舌草。
中成药:茵连和胃颗粒(本院制剂)砂连和胃胶囊中药注射剂:本证型为慢性胃炎最常见的证型,除独立存在外,还往往与其他证型兼夹出现,治疗中往往根据实际情况随证加减,不可拘泥。
临床上气滞与湿阻常同时并见,故本方多与调胃1号方加减运用,治疗湿浊的同时加用理气药,使气行湿运。
3、浊毒内蕴症状:胃脘灼热痞闷,或伴隐痛、嘈杂,或口干喜冷饮,口臭,或牙龈肿痛,口舌生疮,或心烦不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暗红苔黄厚腻,脉滑或滑数。
治法:化浊解毒方药:调胃3号方佩兰12g 白蔻仁6g 黄芩6g 黄连6g白花蛇舌草20g 蒲公英20g临证加减运用:口苦、纳呆者加茵陈,佩兰,鸡内金清热化湿和胃;心烦者加栀子、淡豆豉清心除烦;大便秘结者加瓜蒌、生地、大黄清热润燥通便;胃痛明显者加元胡、川楝子、白芍活血定痛;热盛阴伤者加天花粉、百合、沙参、生地清热养阴。
对毒重浊轻者应以解毒为主,但对热毒治疗又常依据毒之轻重而用药不同:毒轻者用绞股蓝、黄芩、黄连、黄柏、蒲公英、连翘;毒中者用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冬凌草;毒重者用白英、全蝎、栀子之属。
胃黏膜充血明显、伴糜烂者加地榆、仙鹤草、旱莲草;伴肠化者加白英、败酱草、莪术、冬凌草;伴不典型增生者加水红花子、山甲珠、全蝎、蜈蚣、水蛭、藤梨根、半边莲、白花蛇舌草。
中成药:口服茵连和胃颗粒(本院制剂)、六味能消胶囊。
中药注射液:蟾酥注射液、喜炎平、炎琥宁等清热解毒之品。
4、胃络瘀阻症状:胃脘满闷或疼痛,痛有定处,拒按,或低热,或胃脘部有抽缩感、针刺感、刀割感,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
治法:活血通络方药:调胃4号方当归12g 川芎9g 蒲黄6g(包)五灵脂15g三七粉2g(冲)元胡20g临证加减运用:瘀血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瘀血兼血虚者加鸡血藤、女贞子、熟地、山萸肉养血活血;疼痛较甚者加九香虫、徐长卿、仙鹤草通络定痛。
伴肠上皮化生者加败酱草、木香、白英、蒲公英;伴异型增生者加莪术、薏苡仁、白花蛇舌草、水红花子、全蝎、蜈蚣。
中成药:口服茵连和胃颗粒(本院制剂),血府逐瘀胶囊。
中药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川芎注射液、血栓通等活血化瘀之品。
5、胃阴亏虚症状:胃脘满闷不舒或伴隐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花剥,脉细或数。
治法:养阴和胃方药:调胃5号方百合20g 乌药12g 沙参15g 麦冬20g女贞子20g 旱莲草20g临证加减运用:兼气滞者加香橼、佛手、八月札理气消痞;兼郁热者加蒲公英、芦根清热生津;大便干结者加瓜蒌、玄参、生地养阴润燥通便。
胃酸缺乏者加石斛、山萸肉、乌梅酸甘化阴;肠上皮化生者加败酱草、木香、白英、蒲公英;伴不典型增生者加莪术、薏苡仁、白花蛇舌草、水红花子、全蝎、蜈蚣。
中成药:胃炎康颗粒中药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6、脾胃虚弱症状:胃脘胀满,餐后明显,或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疲倦乏力,寐差,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
治法:健脾益胃方药:调胃6号方党参20g 白术12g 山药20g 茯苓12g陈皮9g 炙甘草6g临证加减运用:脾阳不振、手足不温者加高良姜、桂枝以温阳通络;满闷较重者加木香、枳实、川朴行气除满;气血两亏、心悸气短者加太子参、五味子、红景天益气养血;大便不成形,1日多次,舌苔腻者为兼湿,加苍术、炒薏苡仁,若口苦,舌苔转黄,属湿邪化热,寒热夹杂,宜佐黄连、凤尾草。
中成药:参苓白术胶囊中药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益气复脉粉针。
(二)中医特色疗法1、穴位敷贴[取穴] 脾俞、胃俞、中脘、天枢、气海[药物] 大黄、丁香各1份[功能] 化浊解毒和胃[主治] 浊毒犯胃所致的痞满、胃痛、腹痛、呕吐、嗳气等。
[用法] 研末醋调,敷于上述穴位,12小时后去除,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禁忌] 孕妇及对本药过敏者2、水针疗法[取穴] 足三里内关[药物] 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功能] 降逆止呕,调畅气机[主治] 慢性胃炎症见痞满、嗳气、恶心、呕吐等[用法] 甲氧氯普胺10mg或维生素B6 0.1单侧足三里或内关封闭,每日1-2次。
[禁忌] 孕妇、对本药过敏及肝性脑病等危重患者禁用。
三、难点分析胃脘痛伴见顽固性不寐是治疗的难点。
胃脘痛伴见顽固性不寐病机可以从两方面考虑。
1、心藏神,睡眠主要与心神相关。
心脾有母子关系,且心的功能活动亦赖气血濡养,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化源不足,心神失养,故失眠不寐。
《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
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不守舍。
胃脘痛日久,脾胃失调,气血生化不足,导致气血两虚,心神失养而不寐。
2、《黄帝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就是说如果饮食不当,起居失常、忧思郁怒,致脾胃健运失职,致食积、气滞、寒凝、血瘀壅滞中焦,邪郁日久化热,热扰心神,故造成心神不安而失眠。
胃脘痛伴见顽固性不寐,治疗应从脾胃着手。
对于气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致不寐者,治疗以健脾益胃,养血安神为主,可以健脾方中,加入养血安神药物,如酸枣仁,龙眼肉等。
对于邪滞日久,热扰心神而致不寐者,需区别邪气性质,以理气、活血、消食、解毒方药中,加入适量镇潜安神类药物,如牡蛎、龙骨。
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
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
(1)痊愈:症状消失。
(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
(3)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
(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
(5)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
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
(3)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
(4)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3、内镜下胃粘膜疗效评定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黏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1)痊愈:胃粘膜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
(3)有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1级。
(4)无效:胃粘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
4、胃粘膜组织学疗效评定分别对病理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1)痊愈:胃粘膜病理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2级。
(3)有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1级。
(4)无效: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改变或加重。
5、量表评价标准以所采用量表(如SF-36、PRO量表)的总积分及各领域积分前后变化进行直接比较判定。
(二)评价方法1、入院时的诊断与评价:在入院1~7天内完成。
内容包括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
2、治疗过程中的评价:对中医证候学内容进行定期评价,每周进行一次。
3、出院时的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价标准”中“中医证候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胃镜、病理组织学”评价。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1年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K29.502)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属中医“胃痞病”(BNP020)、“胃脘痛病(BNP010)”的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二)证候诊断胃脘痛证候中以浊毒内蕴证最多,其次为肝胃不和证。
各证型排列顺序从高到低为:浊毒内蕴证、肝胃不和证、胃气壅滞证、胃阴亏虚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证。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浊毒内蕴症状:胃脘灼热痞闷,或伴隐痛、嘈杂,或口干喜冷饮,口臭,或牙龈肿痛,口舌生疮,或心烦不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暗红苔黄厚腻,脉滑或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