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南丹县中医医院1科胃脘痛病(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案2017年版一、定义:胃脘痛,又称为胃痛,是由于外感邪气、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症、胃癌,以及部分肝、胆、胰疾病,见有胃脘部位疼痛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二、诊断要点: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1、西医症状、体征:(1)主要症状:该病的症状无特异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腹痛与饱胀,疼痛无明显节律性,通常进食后较重,空腹时较轻,兼有嗳气、反酸、恶心、早饱、上腹部不适或烧灼感较为常见。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及头晕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见舌炎、恶性贫血等症状。
(2)体征:体征多不明显,少数患者可出现上腹轻压痛,此外无特殊体征。
2、实验室相关检查:(1)钡餐造影对胃器质性病变的性质可作出初步判断。
(2)电子胃镜一般可以判断病变性质,胃黏膜活检对诊断有决定意义。
(3)胃液分析、胃电图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三、鉴别诊断:1、胃痞: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但胃痞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的病证。
胃痛以痛为主,胃痞以满为患,且病及胸膈,不难区别。
2、真心痛: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病情较急。
中老年人既往无胃痛病史,而突发胃脘部位疼痛者,当注意真心痛的发生。
胃病部位在胃脘,病势不急,多为隐痛胀痛等,常有反复发作病史。
X线、胃镜、心电图及生化检查有助鉴别。
3、胁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应与胁痛鉴别。
胃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伴有食少、恶心、呕吐、泛酸、嘈杂等。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doc资料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胃脘痛西医病名: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以胃痛为主症者,辨病胃脘痛。
1.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2.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
3.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4.上消化道钡餐、胃镜等检查有助诊断。
(二)西医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
急性胃炎可有腹部胀痛、恶心、呕吐伴腹泻等。
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消化性溃疡可有慢性、节律性、周期性腹部疼痛的表现。
2. 体征:无特异性诊断体征,可有中上腹压痛。
3. 实验室检查:1)主要实验室检查为胃镜检查:内镜下表现可协助诊断。
2) HP 检查:14C 呼气试验可明确是否有 HP 感染。
【治疗方案】一. 中医综合治疗方法:(一)中医辨病论治 1. 寒邪犯胃证:主症:胃脘冷痛暴作,畏寒喜暖,遇寒则痛甚,呕吐清水痰涎,口不渴,大便俯,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止痛,温中和胃基本方:高良姜汤加减高良姜 10g 桂枝 15g 厚朴 10g 当归 10g 吴茱萸 15g 半夏12g 甘草 6g 加减:寒邪偏重者加炮姜、川椒; 兼见风寒表证者加苏叶、防风、荆芥; 兼食滞者加焦三仙、制大黄、积实、鸡内金以消食导滞。
2.胃中蕴热证: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若兼肝气郁滞,并见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基本方:清中汤加减黄连 3g 栀子 10g 半夏 10g 茯苓10g 白豆蔻 6g 陈皮 6g 甘草 5g 加减:热重加连翘、金银花、虎杖;若兼肝郁气滞,加柴胡、郁金、大贝等;兼食积加鸡内金、山楂、神曲等。
3.肝气犯胃证:主症: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撑走串,美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喜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舌苔薄白,脉滑。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原则: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引原则()》。
重要症状:不同限度和性质旳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原则: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上海)。
慢性胃炎常用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退。
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少特异性,诊断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成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旳部位、内镜检查成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旳组织学变化。
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旳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旳萎缩块数与限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成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畴与限度旳判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引原则()》。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 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脉数。
南部县中医医院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胃脘痛 TCD编码:BNP010西医病名:慢性胃炎 ICD-10编码:K29.5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胃脘痛(TCD编码:BNP010)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脘胀、嗳气、呕恶、纳呆、吐酸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
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慢性胃炎(ICD编码:K29.50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赖内镜检查及病理。
(1)内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粘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粘膜水肿或渗出。
慢性萎缩性胃炎:粘膜下可见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粘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粘膜血管显露、粘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病理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分级。
慢性胃炎根据活检显示有固有腺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侯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结合我科临床实践拟定。
主证型:1.脾胃虚弱证:(1)脾胃气虚:胃痛隐隐,绵绵不休,或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后发作或加重,脘胀,神疲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胃脘部冷痛,不欲饮食,呕吐清水,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沉迟。
治宜温中散寒,方用理中汤加减。
湿邪困脾证:胃脘部胀满,不欲饮食,口腔粘腻,舌苔白腻,脉滑。
治宜健脾化湿,方用四君子汤加减。
气滞痰阻证:胃脘部胀痛,口中黏腻,嗳气频频,痰多易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行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减。
血瘀胃痛证:胃脘部刺痛难忍,疼痛不适,口干口苦,舌质暗紫,苔薄黄,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五、中药治疗:1、理中汤加减: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陈皮、半夏、苍术、山楂、草果、厚朴、木香。
2、四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山药、薏苡仁、泽泻、草果。
3、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泽泻、枳实、厚朴、生姜、甘草。
4、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五、中医调理:1、饮食调养:忌烟酒、辛辣、油腻、生冷、过饱、过饥。
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粥、面条、蒸蛋等。
2、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
3、生活调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食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本文介绍了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文章提到了诊断要点,如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文章还介绍了鉴别诊断和分型论治等内容。
治疗方面,文章提到了几种中药治疗和中医调理方法,如饮食调养、情志调理、生活调理等。
胃脘痛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属中医“胃痞病”(BNP020)、“胃脘痛病(BNP010)”的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二)证候诊断胃脘痛证候中以湿浊中阻证最多,其次为胃气壅滞证。
各证型排列顺序从高到低为:湿浊中阻证、胃气壅滞证、浊毒内蕴证、胃阴亏虚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证。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胃气壅滞症状:胃脘胀闷不适或伴有隐痛,或疼痛较甚,走窜不定,嗳气频作,嗳气后胀痛减轻,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治法:理气和胃方药:调胃1号方香附20g 木香6g 枳实15g 川朴12g柴胡12g 黄芩6g临证加减运用:胃脘胀闷较甚者加槟榔、炒莱菔子;疼痛明显者加元胡、川楝子理气止痛;嗳气明显者加石菖蒲、郁金使胃气得降,清阳乃升;恶心欲吐者加苏叶、黄连辛开苦降,宽中和胃;兼有食积者加鸡内金、焦三仙消积化滞。
胃黏膜充血水肿加地榆、仙鹤草;有出血点者加三七粉冲服。
中成药:芍地和胃颗粒(本院制剂)或气滞胃痛冲剂中药注射液:2、湿浊中阻症状:胃脘堵闷,胸满,口中粘腻无味,恶心,纳呆,大便溏或粘腻不爽,肢体困重,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祛湿化浊方药:调胃2号方茯苓15g 白术12g 石菖蒲20g 郁金12g茵陈15g 白蔻仁6g临证加减运用:湿邪有化热之势者加蒲公英、黄连清热解毒;气逆不降,嗳气频者加苏梗、枳实理气降逆;纳呆者加佩兰、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化湿开胃;恶心欲吐者加半夏、苏叶化浊降逆止呕;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砂仁健脾和中。
胃脘痛诊疗与方案
4.3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K29.502)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属中医“胃痞病”(BNP020)、“胃脘痛病(BNP010)”的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二)证候诊断胃脘痛证候中以湿浊中阻证最多,其次为胃气壅滞证。
各证型排列顺序从高到低为:湿浊中阻证、胃气壅滞证、浊毒内蕴证、胃阴亏虚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证。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胃气壅滞症状:胃脘胀闷不适或伴有隐痛,或疼痛较甚,走窜不定,嗳气频作,嗳气后胀痛减轻,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治法:理气和胃方药:调胃1号方香附20g 木香6g 枳实15g 川朴12g柴胡12g 黄芩6g临证加减运用:胃脘胀闷较甚者加槟榔、炒莱菔子;疼痛明显者加元胡、川楝子理气止痛;嗳气明显者加石菖蒲、郁金使胃气得降,清阳乃升;恶心欲吐者加苏叶、黄连辛开苦降,宽中和胃;兼有食积者加鸡内金、焦三仙消积化滞。
胃黏膜充血水肿加地榆、仙鹤草;有出血点者加三七粉冲服。
中成药:芍地和胃颗粒(本院制剂)或气滞胃痛冲剂中药注射液:2、湿浊中阻症状:胃脘堵闷,胸满,口中粘腻无味,恶心,纳呆,大便溏或粘腻不爽,肢体困重,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祛湿化浊方药:调胃2号方茯苓15g 白术12g 石菖蒲20g 郁金12g茵陈15g 白蔻仁6g临证加减运用:湿邪有化热之势者加蒲公英、黄连清热解毒;气逆不降,嗳气频者加苏梗、枳实理气降逆;纳呆者加佩兰、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化湿开胃;恶心欲吐者加半夏、苏叶化浊降逆止呕;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砂仁健脾和中。
医院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优化诊疗方案
外邪犯胃
寒邪
感受寒凉、过度饮用冷饮等,导致寒凝气滞,引 发胃痛。
湿邪
环境潮湿、脾虚湿盛等,导致湿邪内蕴,阻碍气 机,胃脘疼痛。
热邪
感受热邪、胃热炽盛等,导致胃火疼痛,灼热不 适。
情志失调
抑郁
01
长期精神抑郁、焦虑等,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胃酸分泌增加
,导致胃痛。
愤怒
02
过度愤怒、情志失调等,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胃酸分泌增加
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疗法研究
总结词
除中药和针灸外,其他疗法如拔罐、艾灸、推拿等也在 胃脘痛领域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详细描述
拔罐是通过负压原理吸附在皮肤表面,以达到疏通经络 、促进气血循环的目的。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 热力刺激皮肤表面穴位,以温暖脏腑、调和气血。推拿 则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按摩局部疼痛部位或全身 穴位,以达到缓解肌肉紧张、舒通筋络的效果。研究表 明,这些疗法对于胃脘痛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以证实其长期疗效和 安全性。
推广应用
积极推广应用中医优化诊疗方案,尤其是在基层 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更多的患者受 益。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胃脘痛( 慢性胃炎)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THANK YOU.
推拿疗法
总结词:按摩 总结词:穴位按摩
详细描述:运用推、拿、按、摩等手法,舒缓肌肉紧 张,缓解胃脘疼痛及腹胀等不适感。
详细描述:结合中医穴位理论,对相关穴位进行按摩 ,以达到调和气血、舒缓经络的目的。
饮食疗法
总结词:规律饮食
详细描述: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以 减轻胃部负担,促进胃黏膜修复。
医院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优化诊疗方案
医院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优化诊 疗方案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中医诊断与评估 • 中医治疗方法 • 西医辅助治疗 • 优化诊疗方案的设计 • 典型病例分享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概述
定义与背景
• 胃脘痛,也被称为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 据中医理论,胃脘痛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劳逸失度等因 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引起胃脘疼痛。优化诊疗方案的目 的在于通过中医的独特理论和方法,为胃脘痛患者提供更加有 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01
治则
清热祛湿,和中止痛。
02 03
方药
三仁汤加减(杏仁、蔻仁、薏苡仁、 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
饮食调理
宜清热祛湿食物,如绿豆、冬瓜、丝 瓜等,忌油腻、辛辣食物。
05
04
针灸治疗
取脾俞、胃俞穴,平补平泻,留针20 分钟。
病例三: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症状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尤甚,得食则 缓,伴有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苔淡白 ,脉沉细。
中医外治法
01
02
03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 ,达到治疗胃脘痛的目的 。
推拿按摩
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胃部 肌肉紧张,缓解疼痛。
穴位贴敷
将中药贴敷于相关穴位, 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达 到治疗胃脘痛的目的。
04 西医辅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PPI)
通过抑制胃粘膜细胞上的质子泵,阻止胃酸的生成,降低胃酸水 平。
症状
胃脘胀痛,痛连胸胁,以胀为 主,伴有嗳气、太息,舌苔薄 白或薄黄,脉弦或细。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香附 、陈皮、川芎、白芍、甘草) 。
胃脘痛诊疗方案
4.3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K29.502)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属中医“胃痞病”(BNP020)、“胃脘痛病(BNP010)”的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二)证候诊断胃脘痛证候中以湿浊中阻证最多,其次为胃气壅滞证。
各证型排列顺序从高到低为:湿浊中阻证、胃气壅滞证、浊毒内蕴证、胃阴亏虚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证。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胃气壅滞症状:胃脘胀闷不适或伴有隐痛,或疼痛较甚,走窜不定,嗳气频作,嗳气后胀痛减轻,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治法:理气和胃方药:调胃1号方香附20g 木香6g 枳实15g 川朴12g柴胡12g 黄芩6g临证加减运用:胃脘胀闷较甚者加槟榔、炒莱菔子;疼痛明显者加元胡、川楝子理气止痛;嗳气明显者加石菖蒲、郁金使胃气得降,清阳乃升;恶心欲吐者加苏叶、黄连辛开苦降,宽中和胃;兼有食积者加鸡内金、焦三仙消积化滞。
胃黏膜充血水肿加地榆、仙鹤草;有出血点者加三七粉冲服。
中成药:芍地和胃颗粒(本院制剂)或气滞胃痛冲剂中药注射液:2、湿浊中阻症状:胃脘堵闷,胸满,口中粘腻无味,恶心,纳呆,大便溏或粘腻不爽,肢体困重,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祛湿化浊方药:调胃2号方茯苓15g 白术12g 石菖蒲20g 郁金12g茵陈15g 白蔻仁6g临证加减运用:湿邪有化热之势者加蒲公英、黄连清热解毒;气逆不降,嗳气频者加苏梗、枳实理气降逆;纳呆者加佩兰、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化湿开胃;恶心欲吐者加半夏、苏叶化浊降逆止呕;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砂仁健脾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XXX内1科
胃脘痛病(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定义:
胃脘痛,又称为胃痛,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症、胃癌,以及部分肝、胆、胰疾病,见有胃脘部位疼痛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二、诊断要点:
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1、西医症状、体征:
(1)主要症状:该病的症状无特异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腹痛与饱胀,疼痛无明显节律性,通常进食后较重,空
腹时较轻,兼有嗳气、反酸、恶心、早饱、上腹部不适或烧灼感较为常见。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及头晕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见舌炎、恶性贫血等症状。
(2)体征:体征多不明显,少数患者可出现上腹轻压痛,此外无特殊体征。
2、实验室相关检查:
(1)钡餐造影对胃内器质性病变的性质可作出开端判断。
(2)电子胃镜普通可以判断病变性质,胃黏膜活检对诊断有决定意义。
(3)胃液分析、胃电图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3、辨别诊断:
1、胃痞: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但胃痞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的病证。
胃痛以痛为主,胃痞以满为患,且病及胸膈,不难辨别。
2、真肉痛: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出现胃痛的施展阐发,典范真肉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病情较急。
中老年人既往无胃痛病史,而突发胃脘部位痛苦悲伤者,当注意真肉痛的产生。
胃病部位在胃脘,病势不急,多为隐痛胀痛等,常有反复产生发火病史。
X线、胃镜、心电图及生化检查有助辨别。
3、胁痛: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撑连胁,应与胁痛鉴别。
胃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伴有食少、恶心、呕吐、泛酸、嘈杂等。
胁痛以胁肋疼痛为主,伴胸闷、喜长叹息等。
在病位和兼症上有明显差别。
4、腹痛:与胃痛均为腹部疼痛,但腹痛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
其疼痛部位不难区别。
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有时腹痛可以伴有胃痛症状,胃痛又常兼有腹痛表现,这时应从起病及主要病位加以区分。
4、分型论治:
寒邪客胃证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高良姜香附)
加减:寒重加吴茱萸、干姜;气滞重加木香、陈皮;兼表寒加紫苏、生姜;兼食滞加枳壳、、鸡内金、半夏
饮食窒碍证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山楂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加减:脘腹胀甚者加枳壳、厚朴、槟榔;食积化热者加黄芩、黄连;大便秘结者,合小承气汤。
肝气犯胃证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太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枳壳甘草)加减:胀重加青皮、郁金、木香;痛甚加川楝子、延胡索;嗳气频作者加半夏、旋覆花。
肝胃郁热证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切,心烦易怒,泛酸喧闹,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
方药:丹栀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丹皮栀子白术茯苓甘草)加减:火热内盛,迫血妄行者,合泻心汤。
瘀血停滞证
症状: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胃止痛。
方药:发笑散合丹参饮(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砂仁)加减:痛甚者加延胡索、三棱、莪术、枳壳、木香、郁金。
湿热衷阻证
症状:胃脘痛苦悲伤,喧闹灼热,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小溲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痛。
方药:清中汤
加减:热盛便秘者加大黄、指示;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寒热互结者合半夏泻心汤。
胃阴亏虚证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
加减:痛甚者加香橼、佛手;脘腹灼痛、喧闹反酸者合左金丸;胃热偏盛加生石膏、知母、玉竹、芦根;肝肾阴虚加山萸肉、玄参、丹皮。
脾胃虚寒证
症状:胃痛隐约,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肚痛甚,得食则缓,劳顿或受凉后产生发火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健壮。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黄芪白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加减:泛吐清水较重者加干姜、吴茱萸、半夏;寒盛者合大建中汤或附子理中丸;脾虚湿盛者合二陈汤;肾阳虚者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
五、其他疗法:
1、中成药:
寒邪客胃:附子理中丸、姜枣颗粒、藿香正气水
饮食停滞:保和丸
肝气犯胃: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
肝胃郁热:龙胆泻肝丸、左金胶囊、
瘀血窒碍:六味安消胶囊、元胡止痛片、胃利康
湿热中阻:XXX
胃阴亏虚:养胃舒颗粒
脾胃虚寒:附子理中丸、胃疡灵颗粒、胃复春片、仲景胃灵片、香砂养胃丸、丹桂香颗粒、摩罗丹、胃气止痛丸
2、特征治疗:
寒邪客胃:针刺或埋线治疗(中脘足三里内XXXXXX)泻法为主
饮食停滞:针刺或埋线治疗(中脘内庭足三里内XXXXXX)泻法为主
肝气犯胃:针刺或埋线治疗(中脘足三里内XXXXXX)泻法为主
肝胃郁热:针刺或埋线治疗(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内庭阴陵泉)泻法为主;拔罐疗法:背部膀胱经
瘀血停滞:针刺或埋线治疗(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三阴交膈俞);放血疗法:脾俞、胃俞
湿热中阻:针刺或埋线治疗(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公孙内庭阴陵泉阳陵泉)泻法为主
胃阴亏虚:针刺或埋线治疗(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胃俞阴陵泉);穴位贴敷:天枢、三阴交、阴陵泉、水道
脾胃虚寒:埋线或针刺(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脾俞关元);灸法:神阙、XXX
3、验方:
寒邪客胃:香附60g、炮姜30g,共研为末,每服9g,每天三次,XXX送下。
饮食窒碍:山楂15g、鲜橘子皮10g,捣烂熬膏,逐日三次口服。
肝气犯胃:大蒜、米醋适当,以醋煮大蒜,食大蒜,每天三枚。
肝胃郁热:车前草10g、黄连10g、杜仲7g,水煎服,每天三次。
瘀血窒碍:三七粉10g,每天三次,XXX送下。
湿热中阻:山栀子、草豆蔻各30g,上药研磨,姜汁为丸,每服5g,每天两次,XXX送下。
胃阴亏虚:土豆100g、蜂蜜适量,土豆捣烂,煎至浓缩,加蜂蜜共煎至粘稠,至冷可食,每天三次。
脾胃虚寒:生姜、陈皮各12克,水煎服,逐日三次。
六、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主症、兼次症均消失,舌脉正常,随访三月无复发。
2、好转:主症好转,兼次症好转或消失,舌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