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宋明理学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十年高考真题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23..(2013·广东高考·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
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
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
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
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6.(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
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神”的地位
12.(2015·海南高考·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
B.儒 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29.(2012·海南高考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 成万物。生,
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2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的1 程颢 、程颐与2 南宋 的朱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内容
(2)主要内容:①“3 理 ”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 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4 格物致知 ”的方法。③“存天理,灭人欲”
(3)地位: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明初确立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的5陆九渊 与明朝的王守仁。 内容 (2)主要内容:①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6 发明本心 ”以求理。
2. [2020年山东省模拟]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 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D )
A. 推广儒家礼仪 B. 实现儒学生活化
C. 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 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解析]朱熹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便于儒学的传播与推广,从而巩固儒学的 主导地位,D项正确;推广儒家礼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A项错误;“六礼”与“三礼”都属于儒学的生活化, 这是二者的共性,B项错误;理学的形成重塑了儒家伦理规范,C项错误。
A. “经世致用” B. “人心一点灵明”
C. “循天下之公”
D.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解法指导:
获取信息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调动知识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分析研判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即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符合材料“我愿平东海,身沉心 不改”,A项正确;“人心一点灵明”体现的是心为天地万物之主,是王阳明的思想,B项错误;“循天下之公” 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C项错误;“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现的是对君权的限制,D项错误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习:宋明理学(含解析新人教版)
宋明理学1.《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
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
这表明(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答案: D解析: 三教合归儒的实现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道家的衰微,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三教合流的目的是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D项正确。
2.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
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 )A.思辨化的趋向B.信仰重建的完成C.普及化的实现D.伦理纲常的弱化答案: A解析: 题干反映了孔子罕言“性与天道”发展为朱熹常提“理”“气”“性”“太极”,这说明了儒学的发展出现了思辨化趋向,故A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出信仰的重建,故B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到儒学实现普及化,故C项错误;朱熹理学强化了伦理纲常,故D项错误。
3.周太王(周王朝的奠基人)长子泰伯为让位给弟弟季历而出走,《论语》称赞泰伯品德高尚,而朱熹却称泰伯出走是因为不赞成太王灭商的意图。
由此可见,朱熹( )A.重视君臣之义B.重视心性修养C.强调知先行后D.认同宗法秩序答案: A解析: 朱熹认为“泰伯出走是因为不赞成太王灭商的意图”,即认为周灭商有违君臣之道,这体现了朱熹重视君臣之义,故A项正确;重视心性是心学的主张,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故B项错误;朱熹强调“格物致知”,强调知先行后不是朱熹的主张,故C项错误;朱熹认为“泰伯出走是因为不赞成太王灭商的意图”,体现了他重视君臣之义,与宗法秩序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4.《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 A解析: “《红楼梦》”“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反映了《四书》的地位很重要,这是南宋以后理学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结果,故A项正确。
高三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测试题(含答案)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历史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三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某校高一学生准备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他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解析:本题考查对陆九渊思想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
A项是孟子的主张;B项是荀子的主张;D项是黄宗羲的主张。
答案:C
2.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
A项强调个人修养的仁及发奋立志;B项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格尊严;C项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
D项则是关于社会治理方面的。
答案:D
1。
《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3课宋明理学》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种新发展,强调“格物致知”B、程朱理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心”C、陆王心学强调“知行合一”,认为道德行为是从内心发出的D、宋明理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2、下列关于宋明理学发展阶段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北宋时期,理学最初是由程颢、程颐提出的,强调“理”的客观性B、南宋时期,朱熹发展了理学,进一步强调“理”的权威性和实用性C、明代中期,心学成为主流,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D、清代,理学式微,儒家思想逐渐向经世致用转变3、下列关于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错误的是()A.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B. “格物致知”主张通过观察事物来认识“天理”C. “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 “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4、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宋明理学只重视道德修养,忽视知识学习B.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的传入无关C.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程颐、程颢、朱熹等D. 宋明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完全得益于儒家思想自身的内在发展5、以下哪位思想家是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并提出了“理”作为宇宙本体的理论?A、王安石B、朱熹C、王守仁D、李贽6、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程颐B、程颢C、张载D、邵雍7、题干:以下关于“宋明理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对事物的认识来达到对理的追求。
B.理学认为儒家思想是最高道德准则,是人心向善的根源。
C.理学认为宇宙本原是理,道德伦理也是由理构成的,所以道德伦理具有永恒性。
D.宋明理学形成于北宋,发展于南宋,兴盛于明代。
8、题干:以下哪位思想家对宋明理学的形成影响较大?()A.韩愈B.朱熹C.程颐D.范仲淹9、题干: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进行了注解和阐述,这一行为在宋代哲学史上具有什么重要意义?A. 丰富了宋明理学的内涵B. 促进了儒学的复兴C. 开创了宋明理学的新阶段D. 为后世儒家学者提供了学习典范 10、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A. 天理与人欲的关系B. 理气二元论C. 性命论D. 格物致知11、宋明理学中,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A、程颢B、程颐C、朱熹D、陆九渊12、宋明理学中的“心学”代表人物是?A、程颢B、程颐C、陆九渊D、朱熹13、《宋明理学》一书中,关于朱熹的理气论,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理为实体,气为理的显现B. 气为实体,理为气的表现C. 理和气都是实体,彼此平等D. 理为气之本体,气因理而存在14、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以下哪项不是其核心观点?A. 知行合一是心学的核心B. 反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C. 认为心是万物本源D. 提倡“即心即物”15、【题干】宋明理学中,提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朱熹B. 陆九渊C. 张载D. 王阳明16、【题干】宋明理学中,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知”与“行”不可分割的学者是:A. 朱熹B. 陆九渊C. 王阳明D. 张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盛行的一种思想体系。
高二历史试卷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2.电视剧《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
”历史上的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铁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3.“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 A.老庄思想B.程朱理学C.王阳明“心”学D.孔孟之道4.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文中的“良知”是指( ) 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5.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 )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6.右图是僧人、道士和儒者在少林寺同台打坐,在别处实为少见,意味深长。
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A.最早出现在西汉早期B.这体现了“三教并立”C.这体现了“三教合归儒”D.这体现了佛教的独尊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
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能载舟也能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思想主张吻合()A.孔孟之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格物致知9、周敦颐是湖南道州濂溪人,后人称之为濂溪先生,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势力,其根源是
A 封建国家的分裂
B 统治者发展佛教用来麻醉人民
C 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众生平等的主张便于人民接受B
2.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三教合一”这三教中不包含
A佛教B道教C儒教D景教D
3.隋唐时期知识分子对宗教的观点是
A崇佛压儒和道教B以儒为本,吸纳佛道思想
C以佛为本,吸纳儒道思想D崇儒压道和佛教B
4.“理学”思想确立于
A隋B唐C宋D明C
5.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确立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C
6.有关新儒学——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D
二.问答题
7.什么是理学?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是什么?
7.理学是在宋朝时,为了回应佛、道挑战,新兴儒学思潮建立的
学说,它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
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2)隋唐时期的学者提出佛、儒、道三教合一的主张;(3)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在吸取佛、道哲学的某些思想的基础上,对儒学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索;(4)宋代“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5)“二程”和“朱熹”对儒学经典的多年钻研。
高中历史专题13宋明理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基础稳固1. 魏晋期间 , 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的直接原由是()A.佛教和道教的宽泛流传B.人们难以接受理学看法C.察举制度渐渐走向衰落D.陆王心学离开社会实质分析 : 魏晋期间新思潮流行 , 特别是道教和佛教的宽泛流传 , 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中心价值看法的地位 , 故 A 项切合题意。
答案:A2. 南宋期间 , 我国古代有名理学家程颢和程颐的思想主张之一是()A. 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来源合而为一B. 正确表达理学的基本主旨和精神C.领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D.认为“仁”是涵养的最高境地分析 : 程颢和程颐认为公理的中心和涵养的最高境地都是“仁” , 故 D 项切合题意 ;A 项是周敦颐的基本看法 ,B 项是张载的思想主张 ,C 项是唐朝韩愈的主要看法。
答案:D3. 宋朝 , 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虑人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A. 从矛盾对峙变换出发B. 从“天人感觉”出发C.从万事万物来源出发D.从人的天性出发分析 : 理学议论的主要问题是本体论、心性论和认识论。
所谓本体论, 就是世界万物的来源问题。
只管理学家们的认识各有不一样, 但他们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来源, 这是理学认识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C4.他生活在南宋期间 , 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 将《大学》等儒家经典集为《四书》( 《四书章句集注》)。
他是 ()A. 朱熹B. 陆游C.杜牧D. 韩愈答案:A5.“身似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 不时勤拂拭 , 勿使惹灰尘。
”与这一佛家偈语倡议的修炼方式近似的是()A. 无为寡欲B. 格物致知C.发明本心D. 经世致用分析 : “心如明镜台”重申经过心里修行抵抗凡间迷惑, 与陆王心学“发明本心”以求理近似, 故 C 项切合题意 ;A 、 B、D 三项均与题干资猜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答案:C6. 程朱理学是南宋此后长久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其思想主张包含()A. 无为而治B. 中体西用C.经世致用D. 格物致知答案:D7.自汉至唐 , 儒学被奉为“周 ( 公 ) 孔之道” , 宋朝此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渐渐崩溃B.德政理念人心所向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趋盛行分析 : 南宋朱熹将《孟子》一书列为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之一 , 孟子被尊为“亚圣” , 地位仅次于孔子。
高中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D.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是指 ( )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的理论3,读下图,在孔子庙堂设立国学,尊孔子为“先圣”“宣公”的是( )A.汉武帝B.宋太祖C.唐太宗D.康熙帝4,朱熹的理学内容主要有()①“理气论”②“心即理”③“致良知”④“心性论”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③5,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6,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儒学放弃自己的主张C.统治者大都是佛教教徒 D.佛教和道教的传播7,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8,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9,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10,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11,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称“二程”。
宋明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宋明理学练习题附答案宋明理学练习题一、选择题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孟子的“民贵君轻”体现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意思是:百姓要屈从君主的意志,君主要屈从天的意志。
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中的“仁爱”、D项中的“德治”材料均没有涉及,故排除。
3.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C解析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从材料信息可知,唐高祖时尊道、武则天时礼佛、唐武宗时“灭佛”,但儒学的地位并未动摇,这说明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选C项。
皇帝的好恶会影响宗教发展,但A项中“决定宗教兴亡”的表述过于绝对;从“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可知B项表述不当;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从反面说明佛教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排除D项。
4.《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B项孔子权威地位动摇,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故排除;题干中并没有涉及经商,C项与题意没有关系;《红楼梦》反映的是清朝时期的生活,所以D 项也不正确。
理学大师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历史专题专卷2020年高考历史: 14.25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稳达标【高考真题】1.(2016·海南单科·T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解析】选C。
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不会是决定性的,故B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民众需求以及政府迎合巩固统治需要不断加封的共同结果,所以本题答案为C,排除D。
2.(2016·江苏单科·T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解析】选C。
材料中的李贽“剃光头发留着长须”“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收女弟子”等行为,只能说明他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因此C正确。
A、B、D都是对材料的过度解读。
3.(2016·海南单科·T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解析】选C。
A、B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女诗人认为德才兼备才是善,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论调,所以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身权益的诉求,只是表达一种思想,D不符合。
高二历史下册《宋明理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下册《宋明理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
”又说:“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
”这表明在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A.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B.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C.从天人感应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选A。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朱熹认为理是一切事物的本原,所以朱熹的理学开始从世界的本源出发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2.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A.穷理的方法问题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解析:选A。
朱熹为理学大师,陆九渊为心学的开山祖师,双方辩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双方对探究理的方法的异同,理学强调向外探求,心学强调向内探究,认为“心就是理”。
所以答案为A项。
3.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特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在灾害面前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一次次彰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大爱无疆”、“有难同当、自强不息”,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地考验,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方面的影响表现在()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D。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理学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但理学中很多思想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有借鉴意义,如注重人的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都是理学对人格塑造的积极影响。
故②③④是正确的。
4.“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A.老庄思想B.程朱理学C.王阳明心学D.孔孟之道解析:选C。
本题以世人熟知的禅宗理论考查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习题及答案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宋明理学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习题1.下列叙述不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教、道教发展情况的是A.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B.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即:“三教合一”C.道教受儒学影响,提出既“贵儒”,又“尊道”D.佛教也吸收了儒学的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2. 下列哪位人物不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的理论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5.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6.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7.在继承的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程颢、程颐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有了仁,就有了礼、义、智、信”B.朱熹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标准也是天理的反映、C.王阳明主张要“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D.“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8.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主要原因是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③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④人们不能接受“理学”观念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挑战,但最终保留传统主流思想的地位,主要是因为A. 历代统治者“独尊儒术”B. 儒家思想内含有的“兼容”精神C. 南北朝时期强调“贵儒”D. 唐朝皇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10.唐代儒家经典标准的读本是A.《六经》B.《春秋繁露》C.《五经正义》D.《四书章句集注》11.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称“二程”。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44宋明理学(含解析)
课时作业(四十四) 宋明理学作业时间:月日1.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根据题目中“《老子》《庄子》"“《大学》《中庸》《孟子》"得出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从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学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出现佛教、道教的信息,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发展演变,并未走向封闭和停滞,故D项错误.2.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般若经》)《法华经》"。
这主要反映了( )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B.该道士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C.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和之势D.佛教已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南朝时期三教合流趋势。
材料中说的是个例,故A项错误;道士张融只是对儒、释文化有所认同,而非集三教于一身,故B项错误;《孝经》是儒家的经典,《老子》是道家的经典,《小品》《法华经》是佛教的著作,故材料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和之势,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释、道三教并存、三教调和的内容,没有突出佛教的地位变化,故D项错误。
3.朱熹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这反映了朱熹继承并发展了()A.孟子的性善论B.孔子礼的思想C.荀子的性恶论D.佛教的天命观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渊源。
高考宋明理学专题训练及答案
高考宋明理学专题训练及答案高考宋明理学专题训练:选择题1.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
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唐宋时期中国人对待外来文明,一向可谓兼容并蓄。
当儒家思想受到佛道两教冲击时,当时儒学大师的态度是()A.放弃儒学B.创造一种新思潮C.平等对待儒、佛、道三教D.以儒为本,吸收道、佛思想加以完善解析结合唐宋时期儒学复兴运动的有关知识可知D项最佳。
答案D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解析高考要求学生根据试题要求,自主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及基本技能解决问题,适当体现学科渗透,即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本题以对联中双关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理解。
朱熹是南宋儒学大师,正是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系统地阐释了“理学”思想,是对儒学思想的极大发展。
答案B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学”的代表。
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民为贵hellip;hellip;君为轻”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解析A、B、C、D四项分别为董仲舒、荀子、孟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
朱熹将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答案D4.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
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
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解析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练习题:第34讲 宋明理学+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迅速传播,佛教和道教之间也不断相互斗争,崇尚自然和张扬个性的玄学在士族阶层也非常流行。
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A.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最大B.包容和开放的社会心态C.道教受各个统治者推崇D.儒学不再居于正统地位解析:选B。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佛道两家不断争论,玄学盛行,反映出社会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故B项正确。
各家学说竞相发展,虽然冲击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但是儒学本质上是服务于政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最受统治者推崇,仍处于社会统治思想的正统地位,儒学的社会影响力还是最大的,排除A、C、D项。
2.(2019·石家庄二中期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到“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3.(2019·林州一中调研)程颐认为,君子并不是不追求个人的私利,但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
这一思想()A.主张人应该去尽力追求私利B.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C.有利于妥善处理公私的关系D.为封建统治奠定了理论依据解析:选C。
程颐主张“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与个人私利对应的是社会集体的利益,即追求个人私利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或集体的利益,故C项正确。
4.(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有人问学于程颐:“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程颐的回答应该是()A.“求之性情”B.“发明本心”C.“内积忠信”D.“只是致知”解析: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宋明理学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冯天瑜教授认为:“唐代的三教(儒学、道教、佛教)并行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人们不以一教为尊,亦不必以自己的信仰去屈从于一尊意志。
”这种“三教并行”政策( ) A.导致唐朝统治思想混乱 B.导致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使佛教成为统治思想 D.使道教取代了儒学
2.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
”这说明( )
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 B.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
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 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B.融合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4.程颐说:“克己则私心去,自然能复礼,虽不学文,而理意已得。
”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是( )
A.理是世界本原 B.存天理,灭人欲
C.心外无理 D.吾心即是真理
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影响,作者认为其( )
A.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 B.促进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6.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
“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
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
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
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
由此可知( )
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 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
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 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
7.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 ( )
A.韩非子 B.陆九渊
C.朱熹 D.王阳明
8.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
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 )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理先气后
C.三纲五常即是天理 D.格物致知
9.朱熹在《白鹿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 )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C.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D.为学的目标是写出华丽的词章
10.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
A. 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 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 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 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11.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
这反映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D.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12.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
”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
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
A. 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 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