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诗研究3

合集下载

神韵诗研究演示文稿 (6)

神韵诗研究演示文稿 (6)

神韵诗学相关理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二曰情境。

三曰意境。

物境一。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情境二。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意境三。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格》诗有三思一曰生思。

二曰感思。

三曰取思。

生思一。

久用精思,未契意象。

力疲智竭,放安神思。

心偶照境,率然而生。

感思二。

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

取思三。

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会於物,因心而得。

——《诗格》诗有五趣向一曰高格。

二曰古雅。

三曰闲逸。

四曰幽深。

五曰神仙。

高格一。

曹子建诗:“从军度函谷,驰马过西京”。

古雅二。

应德琏诗:“远行蒙霜雪,毛羽自摧颓”。

闲逸三。

陶渊明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幽深四。

谢灵运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

神仙五。

郭景纯诗:“放情凌霄外,嚼蘂挹飞泉”。

——《诗格》或曰: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

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

予曰:不然,无盐阙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

此亦不然。

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

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

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

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诗式》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

才性一作情性。

等字亦然,故各归功一字。

偏高、偏逸之例,直于诗体、篇目、风貌不妨。

一字之下,风律外彰,体德内蕴,如车之有毂,众辐归焉。

其一十九字,括文章德体,风味尽矣,如《易》之有彖辞焉。

今但注于前卷中,后卷不复备举。

其比兴等六义,本乎情思,亦蕴乎十九字中,无复别出矣。

——《诗式》高、风韵切畅曰高。

逸、体格闲放曰逸。

贞、放词正直曰贞。

忠、临危不变曰忠。

节、持节不改曰节。

志、立志不改曰志。

气、风情耿耿曰气。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神韵诗研究 A_3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神韵诗研究 A_3

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一、单选题1.杨维桢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元末极为流行,世称()。

A.白居易体(白体)B.诚斋体C.铁崖体(铁体)D.半山体2.被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建安诗人是()。

A.曹植B.曹操C.曹丕D.蔡琰3.《洛神赋》的作者是()。

A.王粲B.曹丕C.曹植D.曹操4.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A.寻求诗律新变B.恢复风雅传统C.讲求彩丽竞繁D.倡导应制咏物5.诗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谁的笔墨()A.杜甫B.陶渊明C.李贺D.李白6.《悼亡诗》的作者是()。

A.左思B.刘琨C.陆机D.潘岳7.《文赋》的作者是()。

A.曹丕B.曹植C.陆机D.钟嵘二、多选题1.下列作家属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是()。

A.王维B.孟浩然C.韦应物D.高适2.下列关于谢朓的表述正确的是()A.死于狱中,时年36岁B.齐梁诗坛首屈一指C.西邸文人集团成员D.诗歌语言晦涩赘典3.以下属于王维的诗句的是:()。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4.以下篇目属于著名文论著作《文心雕龙》的有()A.《原道》B.《征圣》C.《惑经》D.《正纬》5.“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有()。

A.李贺B.韩愈C.孟郊D.贾岛6.下列属杜甫的作品有()。

A.《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B.“三吏”、“三别”C.《登高》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下列诗人属于建安诗人“三曹”的有()A.曹髦B.曹操C.曹丕D.曹植三、判断题1.古代诗歌截止到新中国成立。

()2.玄学是魏晋时期的道家哲学。

()3.到了陶渊明,田园诗还没有成熟。

()4.严羽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诗歌需要风骨、声律、兴象三者。

()5.沈佺期和宋之问最终并没有定格律诗的形式。

()6.“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语出阮籍。

()7.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王渔洋“神韵说”理论的创建,跟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人生经历以及对

王渔洋“神韵说”理论的创建,跟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人生经历以及对

王渔洋“神韵说”理论的创建,跟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人生经历以及对古代诗歌史的研究是紧密连系在一起的,它是一个不断深化、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集历代之大成的过程,贯穿了作者的一生。

从总体上说,王渔洋神韵说的创建大体可以分为萌发、扩展阶和成熟三个阶段。

王渔洋神韵说的萌发阶段,是指顺治十四年,也就是创作《秋柳四章》的那一年,当时作者二十四岁。

那一年,渔洋把自己一年前创作的诗编成一集,名为《丙申诗集》,并写有一篇序。

在这篇序言中,他第一次正面表述了自己的诗学观。

当时,作者还没有将“神韵”作为一个中心概念予以推出,但是他提出了“典、远、谐、则”的四字纲领,作为指导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

这个四字纲领当中已经具有了神韵说的萌芽。

那段话语现引于下:六经、廿一史,其言有近于诗者,有远于诗者,然皆诗之渊海也;节而取之,十之四五,椎结漫谐之习,吾知免矣;一曰典。

画潇湘、洞庭,不必蹙山结水;李龙眠作阳关图,意不在渭城车马,而设钓者于水滨,忘形块坐,哀乐嗒然,此诗旨也;次曰远。

《诗》三百五篇,吾夫子皆尝弦而歌之,故古无《乐经》、,而《由庚》《华黍》皆有声无词;土鼓鼙铎,非所以被管弦《楚辞》《世说》叶丝肉也;次曰谐音律。

昔人云:、,诗中佳料,为其风藻神韵,去风雅未遥;学者由此意而通之,摇荡性情,晖丽万有,皆是物也;次曰丽以则。

这段话对“典、远、谐、则”的每个字都作了说明。

“典”是指广泛地向历代作家学习,同时还要避免俚俗的倾向;“谐”是强调诗歌创作的音乐性,也即;“谐音律”“则”乃是提倡华美的词藻,同时又要把握分寸,不能过于侈靡。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渔洋对明代以来诗学理论的提炼和继承,其中包括钱谦益的嘱托在内。

它们属于前代古典主义的理论成果,并非渔洋所独创。

惟有“远”字表达了一种新的美学倾向,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关于“远”字,借用绘画方面的例证来进行阐述的话,作者在里面实际上表达了两层意思。

第一,有关作品的题旨。

渔洋在这里提倡一种意在言外的表现手法,即通过烘托和暗示来表达要说的意思,不要正面直言。

神韵诗研究典故的运用 (中)

神韵诗研究典故的运用 (中)

典故的使用(中)二、典故的用法典故的运用大概有这样几种方法,费经虞在《雅论》中说:“用事之法:有正用者,故事与题相同是也。

反用者,故事与题相反也。

借用者,故事与题绝不相类,以一端相近而借之也。

暗用者,用故事之语而不显其名迹,此善用者也。

泛用者,取稗官小说、俗语戏谈、异端鄙事为证也。

”下面我们举例一一加以说明。

(一)正用。

所谓正用,即是作家所运用的典故与其作品的题旨两相吻合,典故本身的意义与作者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一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说自己怀才不遇时就用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两个典故。

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冯唐以孝悌闻名,被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向上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又不徇私情,所以总被人排挤,一直到年纪很大了,还只是个郎官。

李广的事情来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是汉武帝时的一员大将,屡立战功,声名赫赫,敌人闻之丧胆,人称“飞将军”,但就这样一位一代名将却终生未能封侯,最后落得在公堂上自刎而死。

冯唐与李广是历史上两个著名的怀才不遇的事例,王勃在这儿用这两个典故来比况自己怀才不遇,典故内涵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完全一致,这是正用典故。

(二)反用。

所谓反用典故,就是反其意而用之,也有人把它叫做“翻案法”,指的是作家故意反用原来典故的意思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感受。

比如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这里使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

据《晋书·桓温传附孟嘉传》记载:东晋有一个名士叫孟嘉,在桓温举行的重阳节龙山宴会上,他的帽子被风吹落了,可是他一点不在意,依然神气自若,依然风度翩翩。

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很有风度,所以有“孟嘉落帽”的典故。

杜甫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头发少了,假如风把帽子吹落了,露出短发,多么让人害羞啊!所以还是请请别人帮他把帽子戴正戴好吧,防止被风吹下来。

孟嘉落帽本来是很有风度很风流的一件事,可是杜甫就反其意而用之,恰到好处而又幽默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神韵课心得体会

神韵课心得体会

神韵课心得体会我在慕课网上学习了《神韵诗研究》,这门课是由山东大学王小舒教授独创的课程。

课程特点是历史与理论相结合,做到了以论带史、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本课程学习结束,我顺利地拿到了优秀结业证书。

回想学习之旅,我感触颇深,更是受益匪浅。

现把一些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我要说一下什么是“神韵”,“神韵”概念最初是用来品评人物的,是指人物外在相貌、神情所表现出的人物的内在气质与品格。

后来,“神韵”一词是指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

通俗地说,神韵就是传神或有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神韵诗”,当然,也有了“神韵诗”的理论研究。

其实,在中国诗歌史上,神韵诗不仅作为一种风格存在,更重要的,它是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

也就是说,它有自己发生、发展、成熟和衰落的过程,并拥有一批前后相承的作家和代表作品。

神韵诗最初的形态是以三国曹魏末年“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清远派”。

“清远派”最本质的特征是超越现实和回归自然。

其中的嵇康和阮籍最为著名。

魏晋时期,兰亭集团和陶渊明,对神韵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兰亭地处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居处。

在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四十二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大家饮酒赋诗。

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陶渊明辞官归隐,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这些诗古朴、恬淡,意境高远。

其中的《饮酒二十首》是神韵诗的代表作品。

另外,还有谢灵运和谢眺的山水诗,也是神韵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谢的山水诗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上虽相近,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陶诗朴素而谢诗华美。

到了南朝末期,随着士族的衰落,新的文学团体的产生,文人的创作题材只局限于宫廷,词藻靡丽“宫体诗”应运而生。

神韵诗走向了衰落。

到了唐朝,经济的繁荣,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出现了“盛唐气象”。

山大神韵诗研究试题

山大神韵诗研究试题

神韵诗研究、单项选择题1.神韵诗派的起源是()。

A. 清远诗派B. 格调诗派C. 浪漫主义诗派D. 现实主义诗派2.《赠兄秀才入军》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阮籍B. 嵇康C. 左思D. 郭璞3.下列诗人中属于清远诗派的寒士线索的是()。

A. 谢灵运B. 郭璞C. 陶渊明D. 张协4.下列诗人中开创了古代山水画传统的是()。

A. 孟浩然B. 王维C. 储光羲D. 刘长卿5.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王士禛诗歌观点的是()。

A. “韵外之致”B.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C.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D. “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6.下列文人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A. 孔融B. 王粲C. 曹植D. 阮瑀7.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诗风是()。

A. 建安诗风B. 正始诗风C. 太康诗风D. 盛唐诗风8.东晋玄言诗的发展,与()的流行大有关系。

A. 道教B. 佛教C. 儒学D. 经学9.被称为陶渊明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的辞赋作品是()。

A. 《归去来兮辞》B. 《五柳先生传》C. 《桃花源记》D. 《闲情赋》10.下列诗人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的是()。

A. 王维B. 裴迪C. 张若虚D. 张子容11.清初诗人中,能以诗描写兵荒马乱之际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惨状从而有“一代诗史”之誉的诗人是()A. 钱谦益B. 屈大均C. 吴伟业D. 顾炎武12.韦应物后期诗歌的特点是()A.境界阔大B.清新流丽C.气势壮伟D.闲淡简远13.曹丕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A.《蒿里行》B.《燕歌行》C.《薤露行》D .《野田黄雀行》14.嵇康的诗歌被评为()A.沉郁顿挫B.难以情测C.文典以怨D.清远峻切1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A.《豳风•东山》B.《王风•君子于役》C.《邶风•击鼓》D.《小雅•采薇》16.“建安文学”主要指的是()。

A.汉献帝建安年代的文学 B .汉代末年的文学C.汉末到魏初的文学 D .魏晋时期的文学17.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先开创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A.曹操 B .曹植 C .杜甫 D .白居易18.《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研究现状及评价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研究现状及评价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研究现状及评价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国内狄金森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对其诗歌创作主题的研究、对其诗歌艺术风格的研究及对其诗歌创作影响源的研究,并对国外狄金森研究现状进行几个方面论述。

最后,通过对国内外狄金森研究现状的评价,指出了目前已取得的学术成果和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和领域关键词:诗人狄金森研究现状评价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作为19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以其不朽的诗文征服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热爱她的读者们。

她一生潜心创作,留下了数量可观、自成一格、独放异彩的篇什。

其中包括一千七百多首表现其孤独、自然、爱情、死亡、宗教等观点的诗歌和近一千一百件即诗即信的书简。

这位孤独低调的“艾默斯特修女”,生前默默无闻,仅有几首诗歌见诸于众,死后却声振美国诗坛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学者从多个视角对狄金森进行了研究,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狄金森诗歌主题、创作形式、艺术风格、作品译介、评价等方面一国内学者对狄金森的研究从1890年托德夫人和希金森编辑出版的《狄金森诗集》第一版在美国问世,到1979年我国学者江枫的译著《狄金森名诗精选》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国内对狄金森的关注和研究比美国滞后近90年。

关于国内狄金森研究滞后的原因,刘保安在《近五年来国内的狄金森研究综述》一文中指出:“国内对于狄金森研究起步较晚,直到XX年代,国内的学者才开始对这位伟大诗人的译介和研究工作。

”近年来,一些研究狄金森的学术论文也相继发表。

这些论文有的以狄金森的诗学思想以及诗学艺术为切人点,深入探讨其现代主义精神国内学者对狄金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其诗歌主题的研究。

有的研究者侧重探讨狄金森诗歌主题的分类问题,王誉公在《埃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分类和神韵研究》一书中,把狄金森诗歌的主题分为自然、死亡与永生、爱情与友谊、苦难与成长、诗歌艺术与想象等五类,并通过实例对每一个类别进行了细致分析。

山大网络学院成考《神韵诗研究》附答案知识讲解

山大网络学院成考《神韵诗研究》附答案知识讲解

神韵诗研究模拟题(一)一、选择题1、神韵诗派的起源是()。

A. 清远诗派B. 格调诗派C. 浪漫主义诗派D. 现实主义诗派2、《赠兄秀才入军》是哪位诗人的作品?(B)A. 阮籍B. 嵇康C. 左思D. 郭璞3、下列诗人中属于清远诗派的寒士线索的是()。

A. 谢灵运B. 郭璞C. 陶渊明D. 张协4、下列诗人中开创了古代山水画传统的是(B )。

A. 孟浩然B. 王维C. 储光羲D. 刘长卿5、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王士禛诗歌观点的是()。

A. “韵外之致”B.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C.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D. “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二、填空题1、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钟嵘在《诗品》中评为“言在耳目之内,_情寄八荒之表_”,“厥旨渊放,_归趣难求_”。

2、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的是左思的《_咏史_》八首。

3、元嘉三大家是指_谢灵运、颜延之、鲍照__三位诗人。

4、填写下列诗句:_钟鼓馔玉不足贵_,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__惟有饮者留其名_。

5、填写下列诗句:年来肠断秣陵舟,_梦绕秦淮水上楼_。

_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三、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2、左思风力:3、《诗品》四、简答1、阮籍的《咏怀诗》有什么特点?2、李白乐府诗的特点是什么?五、论述1、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哪里?参考答案:三、1、指汉魏之际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和面貌。

他们在诗歌中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热情和对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追求,同时也有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他们的诗歌呈现出“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

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2、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

钟嵘《诗品》中写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

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抓住时代的节奏绽放自己的神韵--徐迟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诗歌创作研究

抓住时代的节奏绽放自己的神韵--徐迟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诗歌创作研究
a nd ’ ’ s e n t i me n t a l a t t a c hme nt t o t he h o me l a nd wi t h a p o e t i c
三十年代早期 , 徐迟 的诗歌溢满了爱 的情愫 , 情窦初 开 的青 年勾 画着 青涩的爱恋 ,因而追求诸 多意象的组合和 自
Ab s t r a c t Af t e r a c a r e f u l r e a d i n g o f Xu C h i ’ S p o e t r y f r o m 1 9 3 0 s t o 1 9 5 0 s , t h e wr i t e r r e v i e w e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h i s p o e t r y a t
Gr a s p i n g t h e Rh y t h m o f t h e T i me s ,Ex p r e s s i n g Pe r s o n a l
场, 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 , 为社会主义革命 和社 会主义建设
事业摇旗呐喊。从根本上说 , 诗歌是时代的聚焦。徐迟诗学
学到了西方现代派诗歌 。” [ 2 1
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mo d e r n i s t p o e t r y ; i n 1 9 4 0 s , t h e e x i l e d l y r i c p o e t y r b e c a me t h e h o n r o f t h e t i me s ; i n 1 9 5 0 s , t h e p o e t y r wi t h o d e s b e c a me a p o l i t i c a l t o o 1 . Me a n w h i l e , t h e r e a r e c o mmo n n e s s ma i n t a i n e d i n h i s p o e t r y o f d i f e r e n t p e i r o d s , t h a t i s , ” f a n t a s y ” ,

滋味二神韵诗研究

滋味二神韵诗研究

钟嵘《诗品》与“滋味说(二)”
·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传统:
味之者无极——读之不厌
长久的感动体验——滋味
·以“滋味”说诗
中国的烹调文化——《舌尖上的中国》“滋味”
伊尹扶汤,以滋味说汤
治大国如烹小鲜
·滋味是一种美感
滋味是由身而心——色香味,胃是人的情绪的晴雨表
诗歌也是由身而心的——目击声感,感官而入耳,“神与物游”,所以诗是形象的。

·滋味说用美学的说法就是体验说
体验美学,诗是靠体验的,滋味其实讲的是直觉说和体验说
·滋味是人见人异的
人见人异才是诗歌。

王士禛神韵诗与盛唐山水田园诗之异[论文]

王士禛神韵诗与盛唐山水田园诗之异[论文]

王士禛神韵诗与盛唐山水田园诗之异试析摘要:王士禛“继承王维、孟浩然一派的家数”,于清初诗坛标举“神韵”,卓然一家。

然“若无新变,无以代雄”,王士禛神韵诗作在神貌方面均与王孟派山水田园诗有着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典故运用、语言风格、时空处理等方面。

关键词:神韵诗山水田园诗典故语言风格时空清初诗坛,王士禛标举“神韵”,崇尚“有景无人、闻声无形、拉开视线、拓远空间的诗什”,追求冲和淡远的诗格,俨然王孟山水田园诗的家数。

然两者相异之处甚为明显,本文试从“文人之诗与学人之诗相结合”的神韵诗的用典角度、语言风格和王士禛诗歌的时空处理几个细微角度予以抉微,探究二者之异,以求一得。

一、避典与用典王士禛神韵诗与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作均注重通过对山水田园景物的描写创造一种恬然幽静、余韵悠长的诗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但二者相比,又有显著不同:王、孟山水田园诗单纯借眼前景营造一种清净典雅、余味悠长的境界,表现恬淡心境。

而王士禛的神韵诗则多用典,知识意味浓厚。

如王维名作《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该诗中王维描写的多是眼前之景,如雨过之后清新的山川,夜间高悬的明月映照下的松林,等等,诗人用写实的手法为我们呈现观察到的景物。

“诗中有画”的作诗范式,指引我们于想象中还原诗人所处的场景,使读者从中体悟到那种秋天黄昏雨后所独有的空灵意境及诗人淡然的心境。

然王士禛的神韵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多借用典故,貌似单纯写眼前景的诗句,实则各有来历。

用典意在使诗歌言约意丰、富有张力,具含蓄蕴藉之风。

典故的运用包括多个方面,如对前人诗歌作品中语言文字的借用、对前人轶事的采择、对古迹古物的援引。

用典现象在王士禛的诗歌创作中有多维度呈现。

如《江上看晚霞(二)》:“白浪空江断去人,连朝风色起青苹。

小孤山外红霞影,定子当筵别是春。

”[2]诗中“白浪”、“起青苹”、“定子当筵”均为用典,白浪、小孤山等景既可单纯理解为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无蕴藉意义,也可以将它看作借用前人语句寄托心绪的感怀之作。

高密派诗学所关的一代诗运_清代高密派诗学理论成因探析_宫泉久

高密派诗学所关的一代诗运_清代高密派诗学理论成因探析_宫泉久

东方论坛2012年第4期高密诗派是清代乾嘉时期以“高密三李”为代表的落魄寒士诗群,它有诗学理论、有诗人群体、有领袖、有骨干,是中国诗歌史上较为少见的真正的诗歌流派。

它虽崛起于偏僻的高密一邑,但在李怀民、李宪乔的推波助澜下,克服了孔尚任所说的“地僻则群贤不至”的地域局限,顽强而有效地将自己的影响施展至全国各地,在缙绅官僚诗人牢牢掌控诗坛话语权之时,“独能奋袂其间”,以寒瘦清硬对抗浮靡空洞诗风,成为振聋发聩的盛世异响。

李怀民曾云:“洛阳令单野甫过访,野甫宦二十余年,无宦气。

……好作诗,诗亦未能入格。

然尝语单廉夫曰:‘《二客吟》非止为乡邑后进程式,乃一代诗运所关也。

’廉夫方食,悚然吐哺曰:‘不图君能作如是语’。

”[1]“高密三李”同乡单野甫属于科举中式转而学诗以附庸风雅的文人,诗学造诣虽浅薄,他以政治思维审视高密派的诗学活动,认为它的产生“乃一代诗运所关”,则确为真知灼见。

高密诗派的诗学崇尚和诗歌实践也显示出,它的崛起一隅与一代诗运有关,也与一代国运有关。

一、一洗神韵藻绘甜熟之习张昭潜说:“山左自渔洋先生以明丽博雅为诗坛圭臬者百年,其后流弊所至,以獭祭为工,以声调为谐。

高密李石桐怀民以张、贾之律救之,一时学者奉为宪令,遂成风气。

”[2](卷一四五)他认为高密诗派是为纠正神韵诗派流弊而产生的。

杨钟羲对高密诗派也特别关注,他说:“当虞山、渔洋主盟之后,(高密诗派)独能奋袂其间,声气门户之说一举而空之。

”[3](卷六)杨钟羲认为高密诗派不只是针对渔洋,而是荡尽了虞山、渔洋两家的门户声气之说。

汪辟疆将高密诗派的缘起亦归于不满虞山、渔洋诗风的饾饤肤廓、婉弱空洞:“清初诗学,以虞山、渔洋为主盟,天下承风,百年未替。

然末流之弊,宗虞山者,则入于饾饤肤廓;宗渔洋者,则流于婉弱空洞。

李怀民生于乾隆国势隆盛之时,亲见举世皆阿谀取容,庸音日广,慨然有忧之。

乃与少鹤精研中晚唐人格律,而救以寒瘦清真,一洗百年以来藻绘甜熟之习,虽当时排斥者实繁有徒,然数十年中清才拔俗之士,多有闻而信之者。

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共3篇

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共3篇

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共3篇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1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在苏轼的作品中,佛禅思想不仅是他的个人信仰,也是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本文将从苏轼诗歌中展开探索,探究苏轼与佛禅的关系。

苏轼生于北宋太原,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小接受文化熏陶。

在成年之后,苏轼接触到了佛教,成为了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苏轼在其诗歌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佛禅思想的感悟。

例如,他的《赤壁赋》中就有“幻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盪漾清神镜湖月,微霜散落瑶台雪”等描绘自然景观的句子,其中隐藏着禅宗“物我两忘”的思想。

在苏轼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禅宗的多重表达。

苏轼的诗歌风格独具匠心,其创作方式的特点也与佛禅思想相似,追求的是一种心境的超然和解脱。

苏轼在他的诗歌中多次提到了空灵、超然、静坐、缘生缘灭等禅宗思想。

在《题西林壁》中,苏轼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淡然中却有凝聚的神韵。

这句诗表现了禅宗中“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即在“无中生有”的空灵境界中,人们将心志超然,达到了禅宗所倡导的“无我”境界。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也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等写景诗句,运用了禅境中的“物我两忘”思想,以句中的自然景观来陈述自己的观念。

在苏轼的一些诗歌作品中,他还提到了禅修的重要性及方法。

在他的《赤壁赋》中就有关于禅修的描述:“坐觉形离虚空断,音律喧闹中自闲。

天籁披来梦不断,秋风吹散缕衣寒。

”这一句描绘出的是禅修后所产生的内心平静与空灵感觉。

苏轼认为,只有通过禅修,我们才能真正地超脱世俗的束缚,进入无边无际的精神领域,得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在苏轼身上,我们不难发现禅宗式的情怀和文学创作方式。

苏轼作品中强调的居然是内心平淡的心境,即在我们充满琐事烦扰的时刻,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这是道佛禅思想最基层的信念。

苏轼通过自己的诗歌,促进人们认识到佛禅思想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品画先神韵 论诗重性情——袁枚题画诗研究

品画先神韵 论诗重性情——袁枚题画诗研究

粗 略 统计 , 的千余 首 诗 歌 中约 有 1 0多首 与 他 5
自己对 画 境 意 蕴 的 领 悟 的特 殊 形 式 。“ 中菊 诗
画” 诗写 的还是 画 景画意 。当然 其 中在再 现 画境 ,
画有关 的诗 。在 其诗话 中录有 的多种题 画诗 并未
收稿 日期 : 0 5 1 —1 20 - 2 3 作者 简 介 : 沈  ̄(95 , , 17一)女 江苏省扬州人 ,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讲师, 文学博 士。
文 献标识 码 : 文 章编号 :17-93(060 -06-0 A 62 8820)1 03 5
题 画诗 , 顾名 思义 , 题在 画上 的诗 。但 是广 义 地说 , 凡是 以诗或 词 、 曲的形 式 , 内容与 画有关 的 , 无论 题在 画上还 是 画 外 , 无论 是 画 家 本人 自题 还
甚难 。然所 存 者 , 十分 中 之 一 二 。 这 里 袁 枚 亦 邶
题 画诗 尽管它 的对 象是 画 , 但从 形式 上看 , 它 还 是属 于诗 ( 、 。它 首先 必 须 满 足使 诗 ( 、 词 曲) 词 曲) 为诗 ( 、 的条 件 。一 般来说 它是 以画 为 成 词 曲) 审美对 象 , 就画论 画 , 写诗 是 表达画 家本人 的创作 心态 、 作经 历 、 画 主张或表 达鉴赏 者对 画家 的 创 绘
似郑 板桥 画竹 三重境 , 正如王 若虚 口中的“ 也 论妙
袁枚《 画》 品 一诗 云 : 品 画先 神 韵 , “ 论诗 重 性 在形 似之 外 , 非遗其 形似 ”8 石涛《 画山水 》 而 【和 _ 题 中所 谓 的“ 不似 之似似 之” 【 。 9 不过 由于人物 画与山水 画表现对 象的差异 , 所 谓的“ 神韵” 也应分 开来 看 。总 的来说 , 物 画还是 人 没有完全如 山水 画那 样超越 实 形 。它 也 表现 画家 主体对客体 的体认 , 但重 点还 是 放在 客体 的形上 。 不似 山水画 , 家浓 缩千 岩万 壑 于胸 中, 现 之于 画 再 咫 尺方寸之 间的 山山水水 更 多 的是 画家 自己认 识 的山水 了 。这是经过“ 山不是 山, 水不是水 ” 看 看 之 后 的“ 山还是 山, 看 看水还是水 ” 的那 个 山水 。也正 是从 神似— —形 似—— 神似 的一个循环 。 袁枚 这里 重 提“ 神韵 ” 但 他 不是 从 画家 即创 ,

从“神韵”、“气韵”和“神似”三方面探讨钱钟书的 “化境”论——以《谈艺录》为例

从“神韵”、“气韵”和“神似”三方面探讨钱钟书的 “化境”论——以《谈艺录》为例

2272019年14期总第454期ENGLISH ON CAMPUS从“神韵”、“气韵”和“神似”三方面探讨钱钟书的“化境”论——以《谈艺录》为例文/李雨欢 费 红样一方面,任何一个有情感的人都可能与美学相关。

所以,本文旨在把“神韵”、“气韵”和“神似”放在翻译美学的角度来与探讨钱钟书“化境”说中的美学体现与联系,并与翻译美学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把“化境”说指导于文学翻译中。

三、《谈艺录》中“化境”的美学具体体现从美学渊源上来看,“神韵”、“气韵”、“神似”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人化”的特征。

用钱钟书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把文章看成我们同类的活人”。

原文有形貌,有神韵和气韵,这些共同构成了原文的风格。

1.“神韵”在《谈艺录》中的体现。

《谈艺录》第六章则写道,“余尝作文论中国文凭特色,谓其能进取诸身,以文拟人;以文拟人,斯形神一贯,文质相宣矣”,这正说明了钱钟书先生对于“神韵”二字的见解。

而且大赞“神韵为诗中最高境界”。

在文中,他以《新约全书》中的“Not of the letter, but of the spirit; for the letter killeth, but the spirit given life”为例,指出了“神”有二义,第一是“养神”之神,而第二即谈艺者所谓“神韵”、“诗成有神”、“神来之笔”,皆指上学之“神”。

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1970在《翻译原理简论》一文中说:“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优点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区,使得译文的语言所属国家的人们能够清新地领悟,强烈地感受,正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们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笔者认为把“神韵”二字融入进翻译实践中,让美学“神韵”与翻译相结合,可以让译文更加自然流畅,能让读者更好的体验和感觉原文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就现代翻译而言,笔者认为“神韵”二字在现代翻译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由于文化背景、思想意识的不同,国内的译者很难表达出国外作品原文的风格,而外国译者也很难表达出中国诗歌等各种形式的作品的风格和意味。

浅谈神韵诗的三重美学要求

浅谈神韵诗的三重美学要求
以朦胧疏淡的意境渗入读者 内心 ,不浓 ,却持 久而耐人 回昧。 3 宁静 致远 的人 格美
从 表层 意义 来看 ,这 是 诗 人 在 想 象 嵇 喜 行 军 之 暇 领 略 山 水 乐
神韵 和风 骨 一 样 ,起 初 都 用 于 论 人 。 由人 到 文 ,文 论 中 的
趣的情景,然而 ,在这种征人生活的背景下 ,嵇康营造出的是一 “ 风 骨” 与 作家 气 质 息 息 相关 。 “ 神韵”也是如此, “ 神 韵 冲简 , 种 与万 物合 一 的心灵 体 验 ,和 自己对 自然之 道 的微 妙 领悟 。 “ 目送 识 字标 峻” 不 单指 人 物 的 神 态 ,还 指人 物 的外 在 相 貌 和 神 情所 表 归鸿 。手挥 五弦 ” 两 句 历来 最 为人 称 道 ,就在 于其 以凝练 的语言 传 现 出 的内在 气韵 和 品格 。 写 出高 人 飘然 出世 、心游 物外 的风神 , 这 种超悟 的审美 境界 出离 了汉 风 骨面 向 的是人 世理 想 ,因此 强调 主体 积 极进 取 的 精 神气 质 , 大赋对景 物干 涩 的雕刻 , 也 摆 脱 了一般 玄 言诗 “ 抽象 说 理如 ‘ 道 德 而神 韵追 求 的是 超越 现实 和 归 化 自然 ,因此 需要 一种 淡 泊 宁 静 的 论 … 的窠 臼 ,旷远 悠然的 旨趣勾勒 出一幅涵韵无穷 的画面,借着想 象 高 雅志 趣 。这一 区别 可从 陶 渊 明 处 得 知 。 陶 渊 明纵 然 有 “ 猛 志 固
人 与 自然的 审美 关 系是 神 韵 说 的基 石 。这 里 的 “自然 ” 包含 两层 寓意 ,一是指 山水 田 园 ,二 是 指 带 有 哲 学 意 味 的 对 人 生 终极 目标 的思 考 和追 求 。 “ 神” “ 韵 ” 看 似 是 浑 然一 体 ,但 细 细 品 味 , 终还 有一 个 由 “ 神”生 “ 韵 ” 的过 程 。 “ 神 ” 就 是诗 歌 对 景 物 的 描 写要传 神 ,要 做 到 传 神 ,就 需 要 融 入 作 者 自己 的 感 情 和 体 悟 , 使得 山水 田园并 非只 是简 单 的景 致 描 摹 ,而 是 在 与 情 交 融 中 摇 曳 生姿 。感 染 动人 ,吸 引 着读 者 不期 而 然 地 进 入 到 诗 人 借 助 自然 所 显露 出来 的 心理 状态 中 ,“ 言外 有无 穷之 意 ” ,这就 是 “ 韵” 。 被称 为 神韵 诗起 源 的嵇 康 诗 《 赠 兄 秀 才 人 军》 十 四 就将 “ 自 然 ” 的双 重寓 意 表现 得恰 到好 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韵诗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 神韵诗派的起源是(A)。

A. 清远诗派B. 格调诗派C. 浪漫主义诗派D. 现实主义诗派2. 《赠兄秀才入军》是哪位诗人的作品?(B)A. 阮籍B. 嵇康C. 左思D. 郭璞3. 下列诗人中属于清远诗派的寒士线索的是(B)。

A. 谢灵运B. 郭璞C. 陶渊明D. 张协4. 下列诗人中开创了古代山水画传统的是(B)。

A. 孟浩然B. 王维C. 储光羲D. 刘长卿5. 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王士禛诗歌观点的是()。

A. “韵外之致”B.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C.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D. “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6. 下列文人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C)。

A.孔融B. 王粲C. 曹植D. 阮瑀7. 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诗风是(C)。

A.建安诗风B. 正始诗风C. 太康诗风D. 盛唐诗风8. 东晋玄言诗的发展,与(B)的流行大有关系。

A.道教B. 佛教C. 儒学D. 经学9. 被称为陶渊明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的辞赋作品是(A)。

A.《归去来兮辞》B. 《五柳先生传》C. 《桃花源记》D. 《闲情赋》10.下列诗人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的是()。

A. 王维B. 裴迪C. 张若虚D. 张子容11.清初诗人中,能以诗描写兵荒马乱之际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惨状从而有“一代诗史”之誉的诗人是(C)A.钱谦益B. 屈大均C.吴伟业D.顾炎武12.韦应物后期诗歌的特点是(D)A.境界阔大B.清新流丽C.气势壮伟D.闲淡简远13.曹丕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B)A.《蒿里行》B.《燕歌行》C.《薤露行》D. 《野田黄雀行》14.嵇康的诗歌被评为(D)A.沉郁顿挫B.难以情测C.文典以怨D.清远峻切1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C)A.《豳风·东山》 B.《王风·君子于役》C.《邶风·击鼓》D.《小雅·采薇》16.“建安文学”主要指的是(A)。

A.汉献帝建安年代的文学 B .汉代末年的文学C.汉末到魏初的文学 D .魏晋时期的文学17.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先开创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A)。

A.曹操 B .曹植 C .杜甫 D .白居易18.《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A)。

A.曹操 B .曹植 C .鲍照 D .李白19.“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B)。

A.曹植B.王粲 C .孔融 D .徐干20.在“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有“建安之杰”之誉的诗人是(C)。

A.曹操 B .曹丕C.曹植 D .王粲21.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较为完整的七言诗是(D)。

A.曹操的《观沧海》 B .王粲的《七哀诗》C.张衡的《四愁诗》D.曹丕的《燕歌行》22.被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建安诗人是(A)。

A.曹植 B .曹操 C .曹丕 D .蔡琰23.建安著名诗人曹丕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B)。

A.《短歌行》B.《燕歌行》C.《白马篇》D.《将进酒》24.建安著名诗人曹植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C)。

A.《短歌行》B.《燕歌行》C.《白马篇》D.《将进酒》25.《登楼赋》的作者是(A)。

A王粲 B .曹植 C .鲍照 D .左思26.《洛神赋》的作者是(C)。

A.王粲 B .曹丕C.曹植 D .曹操27.曹植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A)。

A.《赠白马王彪》 B .《赠丁仪王粲》C.《白马篇》 D .《美女篇》28.被评为嵇志清峻,阮旨遥深的诗风是指(B)。

A.建安诗风B.正始诗风C.西晋诗风 D .东晋诗风29.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C)。

A.《咏史》 B .《拟咏怀》C.《咏怀》82 首 D .《咏怀》8 首30.嵇康文学成就主要在于(C)。

A.小说 B .赋C.散文 D .诗歌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作家属“建安七子”的有(ABCE)。

A.王粲B.刘桢C.徐干D.曹植E.陈琳2.下列作品属曹操的有(BCDE)。

A.《燕歌行》B.《蒿里行》C.《短歌行》D.《步出夏门行》E.《让县自明本志令》3.下列作品属曹植的有(BCE)。

A.《登楼赋》B.《赠白马王彪》C.《白马篇》D.《短歌行》E.《洛神赋》4.下列作品属陶渊明辞赋的有(ACDE)。

A.《归去来兮辞》B.《登楼赋》C.《闲情赋》D.《归园田居》E.《感士不遇赋》5.下列作家中,以创作山水诗而闻名的是(BC)A.陶渊明B.谢灵运C.谢朓 D .鲍照 E .庾信6.下列作家属“元嘉三大家”的有(CDE)。

A.沈约 B .魏收C.谢灵运 D .颜延之E.鲍照7.“北地三才”指的是(BDE)。

A.郦道元B.魏收 C .杨之D.邢劭E.温子升8.庾信的代表作是(AC)。

A.《拟咏怀》27 首 B .《咏史》8 首C.《哀江南赋》D.《芜城赋》E.《咏怀》82 首9.陈子昂主要的诗歌主张是()。

A.文以明道 B .陈言务去C.汉魏风骨D.风雅兴寄 E .不平则鸣10.下列作家属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是(ABE)。

A.王维 B .孟浩然C.韦应物D.高适E.常建11.下列作家属盛唐边塞诗人的是(BCDE)。

A.孟浩然B.高适C.岑参 D .王之涣E.陶翰12.下列作品属岑参的有(ABDE)。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C.《燕歌行》(汉家烟尘) D .《逢入京使》 E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3.下列属李白的作品有(ABCD)。

A.《蜀道难》 B .《梦游天姥吟留别》C.《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D .《将进酒》(君不见) E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4.下列属杜甫的作品有(ABCD)E。

A.《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B .“三吏”、“三别”C.《登高》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E.《登岳阳楼》15.下列作品属李白的诗篇是(ABDE)。

A.《望庐山瀑布》B.《望天门山》C.《江畔独步寻花》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E.《早发自帝城》16.杜甫的杰出乐府诗“三吏”、“三别”是描写安史之乱社会现实的一组叙事性史诗,其“三吏”的篇名是(BCD)。

A.《贼退示官吏》B.《新安吏》C.《石壕吏》D.《潼关吏》E.《临潼吏》17.下列诗歌属于岑参作品的是(ABC)。

A.《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B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逢入京使》D.《燕歌行》E.《别董大》18.下列作家属中唐的有(BCDE)。

A.李商隐 B.刘禹锡C.韩愈 D. 元稹E.白居易19.下列属“元白诗派”的有(ABD)。

A.元稹 B .白居易C.姚合D.王建E.罗隐20.“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有(ABCD)。

A.李贺B.韩愈C.孟郊D.贾岛E.姚合三、判断题1、古代诗歌截止到新中国成立。

(错)2、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对)3、辛弃疾以气形词。

(对)4、中国的诗歌研究传统包括古代传统、五四传统。

(错)5、绘画艺术对“神韵”概念的使用早于诗歌理论。

(对)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曹植。

(错)7、“诗之筋骨,犹木之根也;肌肉,犹枝叶也;色泽神韵,犹花蕊也。

”出自司空图的《诗薮》。

(错)8、玄学是魏晋时期的道家哲学。

(对)9、狭义的神韵理解以胡应麟为代表。

(错)10、“神韵”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对)11、太康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擅长文学,后世称其为“三曹”。

(错)12、建安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玚、曹丕。

(错)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对)14、魏晋之际,活跃着一个著名的文人集团,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对)15、正始清远派的代表是嵇康和阮籍,他们是跟玄学毫无关系。

(错)16、“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语出阮籍。

(对)17、清远派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描写真实的现实。

(错)18、清远派的诞生与玄学没有密切的关系。

(错)19、《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嵇康。

(错)20、《与山居源绝交书》的作者是阮籍。

(错)四、简答题1、简要回答“神韵”的含义。

以“神韵天然”作为评诗的价值尺度的。

并且以之为“神韵”在创作上的典范,并非主观虚拟,并非凭空比附,而是从这派诗人的身世与创作中总结出来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艺术风貌上,都与佛禅有客观的渊源关系,揭示其间的内在因缘。

2、神韵诗派与其他诗派之间的关系有哪些?起源于清远诗派3、谈谈你对建安诗歌的理解。

建安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加以发展、改造。

就继承方面来说,从汉乐府民歌中兴起的五言诗形式,被建安诗人普遍使用,加以发展,并成为整个魏晋南北朝诗歌最基本的形式。

乐府民歌的语言风格,对文人诗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而且,采用乐府诗题,沿袭乐府民歌中常见题材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的文人诗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4、简要回答“清远”的含义。

5、竹林七子指的是哪些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五、论述题1、论述“神韵”的含义,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人物。

①广义上指的是诗歌中普遍具有的一种素质,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胡应麟、翁方纲、钱钟书。

②狭义上讲指的是“以清远为尚”,主要是以王士禛、郭绍虞为代表2、谈谈你对阮籍及其诗歌的理解。

3、谈谈你对嵇康及其诗歌的理解。

嵇康的诗歌创作,现存诗歌五十余首。

形式有四言、五言、六言、杂言等等.诗体多样,取材广泛.其中以四言诗成就最高;其五言诗,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有好的作品。

4、西晋诗歌与太康诗歌相比有了哪些不同?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②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5、谈谈你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理解。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陶渊明诗歌和其为人一样,自然率真,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想法,想当官就当,想归隐就归隐,贫困的时候可以上门去乞讨,富足的时候会准备丰盛去迎客,古往今来的名人贤士之中,他的率真最让我钦佩赞赏。

这个是苏轼的评论。

其实,苏轼的评论也体现了苏轼自身率真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