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诗研究2
“神韵”背后的秘密——从《秦淮杂诗》看王士禛诗歌的台阁体倾向
中图分类 号 : 0 . 2 I2 7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682 1)1 0 0 0 17 —2 1 (000 —09 — 4
宗 ” 但 以才 力 薄 来 评 价 他 , 示 了 他 独 领 风 骚 的力 , 揭
不从心 。理解 、 价王 士 稹神 韵 诗 的成 就 与 特色 , 评 可 以《 淮 杂 诗 》 为 窗 口 。 秦 作
涉 及 了秦 淮 水 、 叶 渡 、 总 宅 、 侯 家 、 上 楼 等 桃 江 段 水
一
代 诗 宗 王士 稹 以 “ 韵 ” 旗 帜 , 收 门徒 , 神 为 广
都 , 京 特 别 容 易 引 起 历 代 诗 人 的 兴 亡 之 感 , 况 南 何 王 士 稹 当 时 面 对 的 南 京 城 曾 经 是 垂 死 挣 扎 的 南 明 王 朝 的都 城 , 旧 明 王 朝 最 后 一 缕 繁 华 印 记 。无 情 是 的 江 山 依 旧 , 物 的 朱 颜 已 改 , 继 之 对 那 场 繁 华 人 丁
扬 州推官期 间 , 士 稹倡 导 红桥 修 禊 等 风雅 聚会 , 王
“ 杨 城 郭 是 扬 州 ” 更 是 令 他 名 闻 大 江 南 北 。但 这 绿 ,
时 的他 , 不 具 备 领 导 一 代 诗 风 的 诗 坛 领 袖 地 位 。 还
许 , 他 位 居 台 阁 。仕 途 的 顺 利 也 促 进 了 这 种 诗 风 使 的 流 传 , 是 王 士 旗成 功 地 扮 演 了风 流 诗 人 和 高 官 于
王传 明
( 山东 师 范 大学 文 学 院 ,山东 济 南 20 1) 504
拙著自讼——几种清诗研究著作订正
发 现有几处 错误 ,或 者存 疑 的地方 ,依类 叙述 如次
( 码 同 时 注 初 版 本 、 版 本 ) 页 再 。
一
是作 家生 卒年 。 四章第 四节 《 第 江左 三大 家》 ,
读 书 不 多 , 言著 述 , 轻 必误后 学 , 吾之 跋《 广
页 、 16—17页) 第 9 9 。原 诗依 据 《 沉吟楼 诗选 ・ 言 七
、
清 诗 史
此 书是笔 者博 士学 位论 文 ( 名《 原 清代 诗 歌史 》 , 最后 三 章 正 文 系毕 业 之后 续 写 ) ,江 苏 古籍 出版 社
收 稿 日期 :0 5一I —I 20 I I
绝 》上 海古籍 出版 社《 ( 清人别 集丛 刊 》 印 《沉吟 楼 影 (
七 日( 中华 书局 1 9 9 2年 1 月第 1版 , 3 9页 )如 1 第 6 ,
若 此 者往往 多有 。 凡在 徐 处旧作 , 可一 字不存 。
自量精 力 未衰 , 或未遽 死 , 迟 自有 定 本也 [。 迟 1 l 当代 则 如王利 器先 生 ,印象 中他 也一再 写过 自己纠 谬 的文 章 。而我 辈 , 论学 问 不及 顾炎 武 、 山 ( 主 傅 青 其字 ) 王 利器 先生 等人 之万一 , 错误 比例却 反 而 、 论
一
二是 引用 原始 资料 。 方 面最典 型 的 , 这 当数第 九 章第 三节《 王士祯 的神韵诗 》 内两次 引到的金人瑞 ( 圣 叹 ) 上 巳 日, 畅晴甚 , 兰亭天 朗气清句 为右军入 《 天 觉 化 之笔 , 明忽然 出手 , 昭 岂谓年 年有 印板 上 巳耶 ・ 诗 以纪之 } 首之 二所谓 “ 春写得 如清 秋” ( 2 0 - 暮 句 第 0
神韵诗研究演示文稿 (6)
神韵诗学相关理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二曰情境。
三曰意境。
物境一。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情境二。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意境三。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格》诗有三思一曰生思。
二曰感思。
三曰取思。
生思一。
久用精思,未契意象。
力疲智竭,放安神思。
心偶照境,率然而生。
感思二。
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
取思三。
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会於物,因心而得。
——《诗格》诗有五趣向一曰高格。
二曰古雅。
三曰闲逸。
四曰幽深。
五曰神仙。
高格一。
曹子建诗:“从军度函谷,驰马过西京”。
古雅二。
应德琏诗:“远行蒙霜雪,毛羽自摧颓”。
闲逸三。
陶渊明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幽深四。
谢灵运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
神仙五。
郭景纯诗:“放情凌霄外,嚼蘂挹飞泉”。
——《诗格》或曰: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
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
予曰:不然,无盐阙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
此亦不然。
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
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
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
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诗式》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
才性一作情性。
等字亦然,故各归功一字。
偏高、偏逸之例,直于诗体、篇目、风貌不妨。
一字之下,风律外彰,体德内蕴,如车之有毂,众辐归焉。
其一十九字,括文章德体,风味尽矣,如《易》之有彖辞焉。
今但注于前卷中,后卷不复备举。
其比兴等六义,本乎情思,亦蕴乎十九字中,无复别出矣。
——《诗式》高、风韵切畅曰高。
逸、体格闲放曰逸。
贞、放词正直曰贞。
忠、临危不变曰忠。
节、持节不改曰节。
志、立志不改曰志。
气、风情耿耿曰气。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神韵诗研究 A_3
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一、单选题1.杨维桢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元末极为流行,世称()。
A.白居易体(白体)B.诚斋体C.铁崖体(铁体)D.半山体2.被钟嵘评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建安诗人是()。
A.曹植B.曹操C.曹丕D.蔡琰3.《洛神赋》的作者是()。
A.王粲B.曹丕C.曹植D.曹操4.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A.寻求诗律新变B.恢复风雅传统C.讲求彩丽竞繁D.倡导应制咏物5.诗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谁的笔墨()A.杜甫B.陶渊明C.李贺D.李白6.《悼亡诗》的作者是()。
A.左思B.刘琨C.陆机D.潘岳7.《文赋》的作者是()。
A.曹丕B.曹植C.陆机D.钟嵘二、多选题1.下列作家属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是()。
A.王维B.孟浩然C.韦应物D.高适2.下列关于谢朓的表述正确的是()A.死于狱中,时年36岁B.齐梁诗坛首屈一指C.西邸文人集团成员D.诗歌语言晦涩赘典3.以下属于王维的诗句的是:()。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4.以下篇目属于著名文论著作《文心雕龙》的有()A.《原道》B.《征圣》C.《惑经》D.《正纬》5.“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有()。
A.李贺B.韩愈C.孟郊D.贾岛6.下列属杜甫的作品有()。
A.《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B.“三吏”、“三别”C.《登高》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下列诗人属于建安诗人“三曹”的有()A.曹髦B.曹操C.曹丕D.曹植三、判断题1.古代诗歌截止到新中国成立。
()2.玄学是魏晋时期的道家哲学。
()3.到了陶渊明,田园诗还没有成熟。
()4.严羽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诗歌需要风骨、声律、兴象三者。
()5.沈佺期和宋之问最终并没有定格律诗的形式。
()6.“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语出阮籍。
()7.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神韵诗研究典故的运用 (中)
典故的使用(中)二、典故的用法典故的运用大概有这样几种方法,费经虞在《雅论》中说:“用事之法:有正用者,故事与题相同是也。
反用者,故事与题相反也。
借用者,故事与题绝不相类,以一端相近而借之也。
暗用者,用故事之语而不显其名迹,此善用者也。
泛用者,取稗官小说、俗语戏谈、异端鄙事为证也。
”下面我们举例一一加以说明。
(一)正用。
所谓正用,即是作家所运用的典故与其作品的题旨两相吻合,典故本身的意义与作者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一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说自己怀才不遇时就用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两个典故。
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冯唐以孝悌闻名,被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向上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又不徇私情,所以总被人排挤,一直到年纪很大了,还只是个郎官。
李广的事情来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是汉武帝时的一员大将,屡立战功,声名赫赫,敌人闻之丧胆,人称“飞将军”,但就这样一位一代名将却终生未能封侯,最后落得在公堂上自刎而死。
冯唐与李广是历史上两个著名的怀才不遇的事例,王勃在这儿用这两个典故来比况自己怀才不遇,典故内涵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完全一致,这是正用典故。
(二)反用。
所谓反用典故,就是反其意而用之,也有人把它叫做“翻案法”,指的是作家故意反用原来典故的意思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感受。
比如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这里使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
据《晋书·桓温传附孟嘉传》记载:东晋有一个名士叫孟嘉,在桓温举行的重阳节龙山宴会上,他的帽子被风吹落了,可是他一点不在意,依然神气自若,依然风度翩翩。
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很有风度,所以有“孟嘉落帽”的典故。
杜甫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头发少了,假如风把帽子吹落了,露出短发,多么让人害羞啊!所以还是请请别人帮他把帽子戴正戴好吧,防止被风吹下来。
孟嘉落帽本来是很有风度很风流的一件事,可是杜甫就反其意而用之,恰到好处而又幽默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神韵诗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古代诗歌截止到()。
A:辛亥革命B:清朝末年C:戊戌变法D:鸦片战争答案:A2.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A:《楚辞》B:《玉台新咏》C:《诗经》D:《春秋》答案:C3.辛弃疾以()形词。
A:气B:文C:心D:志答案:A4.简要说明中国的诗歌研究传统包括()、五四传统和前苏联文学理论传统。
A:古代传统B:明清传统C:唐宋传统D:上古传统答案:A5.()对“神韵”概念的使用早于诗歌理论。
A:音乐艺术B:围棋艺术C:书法艺术D:绘画艺术答案:D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
A:曹植B:李白C:曹操D:刘勰答案:C7.“诗之筋骨,犹木之根干也;肌肉,犹枝叶也;色泽神韵,犹花蕊也。
”出自明代()的《诗薮》。
A:胡应麟B:宋濂C:刘伯温D:高启答案:A8.()是魏晋时期新的道家哲学。
A:玄学B:佛学C:玄真教D:正一教答案:A9.狭义的神韵理解以()为代表。
A:刘勰B:严羽C:杜甫D:王士禛答案:D10.“神韵”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时期。
A:南北朝B:唐代C:两汉D:先秦答案:A第一章测试1.建安时期,曹操、()、曹植父子三人擅长文学,后世称其为“三曹”。
A:曹冲B:曹丕C:曹洪D:曹豹答案:B2.建安七子又号邺中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的七位文学家:()、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A:颜回B:曹植C:祢衡D:孔融答案:D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曹操的()。
A:《步出夏门行》B:《短歌行》C:《观沧海》D:《蒿里行》答案:A4.魏晋之际,活跃着一个著名的文人集团,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
A:左思B:张衡C:王戎D:曹操答案:C5.正始清远派的代表是嵇康和(),他们是玄学家兼诗人。
A:刘伶B:阮籍C:应玚D:刘祯答案:B6.“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语出()。
A:阮籍B:曹植C:嵇康D:陈琳答案:C7.清远派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
山大神韵诗研究试题
神韵诗研究、单项选择题1.神韵诗派的起源是()。
A. 清远诗派B. 格调诗派C. 浪漫主义诗派D. 现实主义诗派2.《赠兄秀才入军》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阮籍B. 嵇康C. 左思D. 郭璞3.下列诗人中属于清远诗派的寒士线索的是()。
A. 谢灵运B. 郭璞C. 陶渊明D. 张协4.下列诗人中开创了古代山水画传统的是()。
A. 孟浩然B. 王维C. 储光羲D. 刘长卿5.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王士禛诗歌观点的是()。
A. “韵外之致”B.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C.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D. “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6.下列文人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A. 孔融B. 王粲C. 曹植D. 阮瑀7.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诗风是()。
A. 建安诗风B. 正始诗风C. 太康诗风D. 盛唐诗风8.东晋玄言诗的发展,与()的流行大有关系。
A. 道教B. 佛教C. 儒学D. 经学9.被称为陶渊明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的辞赋作品是()。
A. 《归去来兮辞》B. 《五柳先生传》C. 《桃花源记》D. 《闲情赋》10.下列诗人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的是()。
A. 王维B. 裴迪C. 张若虚D. 张子容11.清初诗人中,能以诗描写兵荒马乱之际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惨状从而有“一代诗史”之誉的诗人是()A. 钱谦益B. 屈大均C. 吴伟业D. 顾炎武12.韦应物后期诗歌的特点是()A.境界阔大B.清新流丽C.气势壮伟D.闲淡简远13.曹丕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A.《蒿里行》B.《燕歌行》C.《薤露行》D .《野田黄雀行》14.嵇康的诗歌被评为()A.沉郁顿挫B.难以情测C.文典以怨D.清远峻切1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A.《豳风•东山》B.《王风•君子于役》C.《邶风•击鼓》D.《小雅•采薇》16.“建安文学”主要指的是()。
A.汉献帝建安年代的文学 B .汉代末年的文学C.汉末到魏初的文学 D .魏晋时期的文学17.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先开创以乐府古题作诗的诗人是()A.曹操 B .曹植 C .杜甫 D .白居易18.《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研究现状及评价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研究现状及评价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国内狄金森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对其诗歌创作主题的研究、对其诗歌艺术风格的研究及对其诗歌创作影响源的研究,并对国外狄金森研究现状进行几个方面论述。
最后,通过对国内外狄金森研究现状的评价,指出了目前已取得的学术成果和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和领域关键词:诗人狄金森研究现状评价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作为19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以其不朽的诗文征服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热爱她的读者们。
她一生潜心创作,留下了数量可观、自成一格、独放异彩的篇什。
其中包括一千七百多首表现其孤独、自然、爱情、死亡、宗教等观点的诗歌和近一千一百件即诗即信的书简。
这位孤独低调的“艾默斯特修女”,生前默默无闻,仅有几首诗歌见诸于众,死后却声振美国诗坛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学者从多个视角对狄金森进行了研究,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狄金森诗歌主题、创作形式、艺术风格、作品译介、评价等方面一国内学者对狄金森的研究从1890年托德夫人和希金森编辑出版的《狄金森诗集》第一版在美国问世,到1979年我国学者江枫的译著《狄金森名诗精选》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国内对狄金森的关注和研究比美国滞后近90年。
关于国内狄金森研究滞后的原因,刘保安在《近五年来国内的狄金森研究综述》一文中指出:“国内对于狄金森研究起步较晚,直到XX年代,国内的学者才开始对这位伟大诗人的译介和研究工作。
”近年来,一些研究狄金森的学术论文也相继发表。
这些论文有的以狄金森的诗学思想以及诗学艺术为切人点,深入探讨其现代主义精神国内学者对狄金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其诗歌主题的研究。
有的研究者侧重探讨狄金森诗歌主题的分类问题,王誉公在《埃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分类和神韵研究》一书中,把狄金森诗歌的主题分为自然、死亡与永生、爱情与友谊、苦难与成长、诗歌艺术与想象等五类,并通过实例对每一个类别进行了细致分析。
何良俊角度论诗探讨
关键词 : 格调论诗 实用论诗 神韵论诗 诗 学思想 哲 学思想
中 国分 类 号 :5 3 A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1 (00)4— 10— 2 17 2 ¨ 2 1 0 0 9 0
宇 , 服蛮戎 , 其 诗有 日“ 耻酬 百王 , 凶报千 古” 又 何壮 袭 故 雪 除 ,
然明著者也 , 则锺参军《 品》, 自具 眼。诗 自左思潘 陆之后至 诗 亦
义熙永 明间 , 有一变矣 , 当以三谢 为正宗 。盖所谓芙蓉 出水者 , 然
不但康乐为然 , 如惠连《 秋怀》 玄晖 “ , 澄江净如练 ” 等句 , 皆有 天 然妙丽处。・ 颜光 禄诗虽佳 , ・ …・ 然雕 刻太过 , 至如 《 君咏》, 五 话 兴既高 , 而风力尤劲 , 便可与左太 冲抗衡 。永明以后 , 当推徐 、 、 庾
情感真挚 , 音调雄宏 高亢 , 具有积极 的社会作用 。所 以对 于只事
雕 琢无 实 际 内容 和 情 感 的 诗 歌 , 氏认 为 是 不 佳 的 。另 一 方 面 , 何
何氏从诗歌风格人手对诗人进 行分类溯 流, 也涉及 到格 调论诗 。 对于诗人的分类 中 , 何氏并不是简单地就人论事 , 而是就诗论事 ,
以上 是 何 氏从 风 力 、 格 、 骨 、 调 的角 度 去 评 价 诗 文 , 风 风 风 一 方 面他强调诗歌具有风力者为优 , 这里 的风力等是指 内容充实 ,
耶?至于所谓“ 庶几保 贞 固, 己厉 求贤 ” 则 禹、 虚 , 汤之 规也 ; 灭 “ 身资 累恶 , 成名有积善” 则风衍之 戒也。……且一时之 臣, , 如魏
古典舞身韵教学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古典舞身韵教学研究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
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古典舞身韵及其审美“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 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
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
“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
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
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
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
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
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
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1:形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
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
山大网络学院成考《神韵诗研究》附答案知识讲解
神韵诗研究模拟题(一)一、选择题1、神韵诗派的起源是()。
A. 清远诗派B. 格调诗派C. 浪漫主义诗派D. 现实主义诗派2、《赠兄秀才入军》是哪位诗人的作品?(B)A. 阮籍B. 嵇康C. 左思D. 郭璞3、下列诗人中属于清远诗派的寒士线索的是()。
A. 谢灵运B. 郭璞C. 陶渊明D. 张协4、下列诗人中开创了古代山水画传统的是(B )。
A. 孟浩然B. 王维C. 储光羲D. 刘长卿5、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王士禛诗歌观点的是()。
A. “韵外之致”B.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C.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D. “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二、填空题1、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钟嵘在《诗品》中评为“言在耳目之内,_情寄八荒之表_”,“厥旨渊放,_归趣难求_”。
2、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的是左思的《_咏史_》八首。
3、元嘉三大家是指_谢灵运、颜延之、鲍照__三位诗人。
4、填写下列诗句:_钟鼓馔玉不足贵_,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__惟有饮者留其名_。
5、填写下列诗句:年来肠断秣陵舟,_梦绕秦淮水上楼_。
_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三、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2、左思风力:3、《诗品》四、简答1、阮籍的《咏怀诗》有什么特点?2、李白乐府诗的特点是什么?五、论述1、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哪里?参考答案:三、1、指汉魏之际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和面貌。
他们在诗歌中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热情和对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追求,同时也有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他们的诗歌呈现出“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
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2、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
钟嵘《诗品》中写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
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__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莩阝英彳文学是人类借助于语言文字以艺术地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借以丰富知识、提升智慧、陶冶情感、塑造灵魂的文化资源。
中国古代文学正是这样一份极其丰厚的人类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仔细地品读、深人地体验和充分地阐释,从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宝藏,为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独具一格的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
汲取传统而面向现实,立足本土而心怀天下,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理所当然、势在必行的文化担当。
在人类心理层面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无疑具有贯通古今、打通中外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
正如钱锺书所说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无论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强调“心理攸同"、“道术未裂"原本就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贯主张。
《孟子·告子下》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
"剥离孟子所谓“理"、“义"特指的“仁义礼智"之类涵义,将“理'、“义"抽象为人类文化积累、文明发展所共有的行为准则、观念准则、精神准则,这不就是东西南北“心之所同然者"吗?《易·系辞下》从反面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能否超越“殊途"而求得“同归",融会“百虑"而达臻“一致",这应该是我们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当今置身世界文化格局中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终极追求。
首先,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人对文学文本、文学现象、文学历史的研究成果中,撷取价值丰厚、意义深远的概念和命题,在贯通古今、打通中外的文化语境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概念和命题,借以建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王渔洋的诗歌美学观
第33卷第3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3 2012年3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r.2012论王渔洋的诗歌美学观肖义成(宁乡玉潭中学,湖南 长沙 410600)摘 要:作为一大诗歌理论,王士祯(王渔洋)的神韵说历来众说纷纭。
论文从神韵说的产生、含义、在诗中的体现及对此说的评价等四方面重新解读神韵说。
与成说相反,认为将《秋柳》四首作为王士祯神韵诗的代表作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王士祯;王渔洋;诗歌美学;神韵;意境中图分类号:I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3-0051-04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
山东新城人,官至刑部尚书。
他少年即负诗名,长大后因其创作丰富、理论新颖,又因官高位显而领袖诗坛,“主持风雅数十年”[1]P1121。
王士祯有生之年,论诗力倡“神韵说”。
早年在扬州任推官时,就曾编纂唐诗若干卷,命为《神韵集》。
晚年,又潜心编选了一部以盛唐王孟韦柳等四十二人诗作为代表的《唐贤三昧集》,“集中所载,直取性情,归之神韵”[2]P223。
此外,王渔洋在各种论诗著作中还多次谈到神韵。
如:“昔人云楚词、《世说》,诗中佳料,为其风藻神韵,去风雅未远。
”[9]42“自昔称诗者尚雄浑则鲜风调,擅神韵则乏豪健,二者交讥。
”[9]42并自诩道:“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为学人拈出。
”[4]P363同时,他在诗歌创作中也努力贯彻“神韵”宗旨,他所留下的大量诗作,虽然艺术上“兼总众有,不名一家”[3]P21,但其主要心力,则在神韵上面。
那么,渔洋本人及世人如此推重的神韵说是怎样产生的呢?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呢?渔洋如此呵护的神韵说在其诗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呢?风靡数代乃至到今天仍有影响的神韵说,是否完美无缺呢?这几个问题,正是笔者所要探讨的。
一神韵说产生的原因(一)神韵说的产生,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神韵一语,据谌兆麟先生说,很早就见于唐人张彦远《论画六法》里:原文云:“至于鬼神人物,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
谢朓诗话神韵诗研究
谢朓诗话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
——《南齐书·谢朓传》其源出於谢混,微伤细密,颇在不伦。
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足使叔源失步,明远变色。
善自发诗端,而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至为后进士子之所嗟慕。
朓极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
——钟嵘《诗品》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
——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惟有郡斋窗里岫,朝朝空对谢玄晖。
——刘长卿《送柳使君赴袁州》正是澄江如练处,玄晖应喜见诗人。
——李商隐《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李使君》象外语体:谢玄晖诗:“孤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
”——王昌龄《诗格》景入理体:谢玄晖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王昌龄《诗格》玄晖灵心秀口,每诵名句,渊然泠然,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
——沈德潜《说诗晬语》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严羽《沧浪诗话》齐有元晖,独步一代。
——王世禛《五言诗凡例》玄晖去晋渐远,启唐欲近,天才既隽,宏响斯臻,斐然之姿,宣诸逸韵,轻倩和婉。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玄晖含英咀华,一字百炼乃出。
如秋山清晓,霏蓝翕黛之中,时有爽气。
——田雯《古欢堂杂著》谢玄晖如月出轩开,琴僧卷袂。
——牟愿相《小澥草堂杂论诗·诗小评》玄晖诗,如花之初放,月之初盈,骀荡之清,圆满之辉,令人魂晬。
——方东树《昭昧詹言》诗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心自为政,不恃外物故也。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
从此写景,乃为活景。
——王夫之《古诗评选》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整理
一、名词解释1.台阁体P60:自明永乐至成化年间,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2.茶陵派P60:从成化到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主,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更多地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等有细致的研究。
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
3.前七子P67:前七子是在弘治、正德年间,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等的文学群体。
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一方面反对台阁体空洞冗踏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4、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
他们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
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5.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师法秦汉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他们的创作中较多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
(前后七子:15C末以后,以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他们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拟古。
他们重构文学的主情理论,注意文学艺术体制的建设,并给民间文学以应有的重视,反映出对文学本身的一种新的理解。
但过分注重法度格调等创作规则,造成了创所理论与现实脱节的弊病。
)6.《四声猿》P86::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
“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属断肠之歌。
王士禛神韵诗与盛唐山水田园诗之异[论文]
王士禛神韵诗与盛唐山水田园诗之异试析摘要:王士禛“继承王维、孟浩然一派的家数”,于清初诗坛标举“神韵”,卓然一家。
然“若无新变,无以代雄”,王士禛神韵诗作在神貌方面均与王孟派山水田园诗有着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典故运用、语言风格、时空处理等方面。
关键词:神韵诗山水田园诗典故语言风格时空清初诗坛,王士禛标举“神韵”,崇尚“有景无人、闻声无形、拉开视线、拓远空间的诗什”,追求冲和淡远的诗格,俨然王孟山水田园诗的家数。
然两者相异之处甚为明显,本文试从“文人之诗与学人之诗相结合”的神韵诗的用典角度、语言风格和王士禛诗歌的时空处理几个细微角度予以抉微,探究二者之异,以求一得。
一、避典与用典王士禛神韵诗与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作均注重通过对山水田园景物的描写创造一种恬然幽静、余韵悠长的诗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但二者相比,又有显著不同:王、孟山水田园诗单纯借眼前景营造一种清净典雅、余味悠长的境界,表现恬淡心境。
而王士禛的神韵诗则多用典,知识意味浓厚。
如王维名作《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该诗中王维描写的多是眼前之景,如雨过之后清新的山川,夜间高悬的明月映照下的松林,等等,诗人用写实的手法为我们呈现观察到的景物。
“诗中有画”的作诗范式,指引我们于想象中还原诗人所处的场景,使读者从中体悟到那种秋天黄昏雨后所独有的空灵意境及诗人淡然的心境。
然王士禛的神韵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多借用典故,貌似单纯写眼前景的诗句,实则各有来历。
用典意在使诗歌言约意丰、富有张力,具含蓄蕴藉之风。
典故的运用包括多个方面,如对前人诗歌作品中语言文字的借用、对前人轶事的采择、对古迹古物的援引。
用典现象在王士禛的诗歌创作中有多维度呈现。
如《江上看晚霞(二)》:“白浪空江断去人,连朝风色起青苹。
小孤山外红霞影,定子当筵别是春。
”[2]诗中“白浪”、“起青苹”、“定子当筵”均为用典,白浪、小孤山等景既可单纯理解为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无蕴藉意义,也可以将它看作借用前人语句寄托心绪的感怀之作。
品画先神韵 论诗重性情——袁枚题画诗研究
粗 略 统计 , 的千余 首 诗 歌 中约 有 1 0多首 与 他 5
自己对 画 境 意 蕴 的 领 悟 的特 殊 形 式 。“ 中菊 诗
画” 诗写 的还是 画 景画意 。当然 其 中在再 现 画境 ,
画有关 的诗 。在 其诗话 中录有 的多种题 画诗 并未
收稿 日期 : 0 5 1 —1 20 - 2 3 作者 简 介 : 沈  ̄(95 , , 17一)女 江苏省扬州人 ,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讲师, 文学博 士。
文 献标识 码 : 文 章编号 :17-93(060 -06-0 A 62 8820)1 03 5
题 画诗 , 顾名 思义 , 题在 画上 的诗 。但 是广 义 地说 , 凡是 以诗或 词 、 曲的形 式 , 内容与 画有关 的 , 无论 题在 画上还 是 画 外 , 无论 是 画 家 本人 自题 还
甚难 。然所 存 者 , 十分 中 之 一 二 。 这 里 袁 枚 亦 邶
题 画诗 尽管它 的对 象是 画 , 但从 形式 上看 , 它 还 是属 于诗 ( 、 。它 首先 必 须 满 足使 诗 ( 、 词 曲) 词 曲) 为诗 ( 、 的条 件 。一 般来说 它是 以画 为 成 词 曲) 审美对 象 , 就画论 画 , 写诗 是 表达画 家本人 的创作 心态 、 作经 历 、 画 主张或表 达鉴赏 者对 画家 的 创 绘
似郑 板桥 画竹 三重境 , 正如王 若虚 口中的“ 也 论妙
袁枚《 画》 品 一诗 云 : 品 画先 神 韵 , “ 论诗 重 性 在形 似之 外 , 非遗其 形似 ”8 石涛《 画山水 》 而 【和 _ 题 中所 谓 的“ 不似 之似似 之” 【 。 9 不过 由于人物 画与山水 画表现对 象的差异 , 所 谓的“ 神韵” 也应分 开来 看 。总 的来说 , 物 画还是 人 没有完全如 山水 画那 样超越 实 形 。它 也 表现 画家 主体对客体 的体认 , 但重 点还 是 放在 客体 的形上 。 不似 山水画 , 家浓 缩千 岩万 壑 于胸 中, 现 之于 画 再 咫 尺方寸之 间的 山山水水 更 多 的是 画家 自己认 识 的山水 了 。这是经过“ 山不是 山, 水不是水 ” 看 看 之 后 的“ 山还是 山, 看 看水还是水 ” 的那 个 山水 。也正 是从 神似— —形 似—— 神似 的一个循环 。 袁枚 这里 重 提“ 神韵 ” 但 他 不是 从 画家 即创 ,
从“神韵”、“气韵”和“神似”三方面探讨钱钟书的 “化境”论——以《谈艺录》为例
2272019年14期总第454期ENGLISH ON CAMPUS从“神韵”、“气韵”和“神似”三方面探讨钱钟书的“化境”论——以《谈艺录》为例文/李雨欢 费 红样一方面,任何一个有情感的人都可能与美学相关。
所以,本文旨在把“神韵”、“气韵”和“神似”放在翻译美学的角度来与探讨钱钟书“化境”说中的美学体现与联系,并与翻译美学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把“化境”说指导于文学翻译中。
三、《谈艺录》中“化境”的美学具体体现从美学渊源上来看,“神韵”、“气韵”、“神似”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人化”的特征。
用钱钟书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把文章看成我们同类的活人”。
原文有形貌,有神韵和气韵,这些共同构成了原文的风格。
1.“神韵”在《谈艺录》中的体现。
《谈艺录》第六章则写道,“余尝作文论中国文凭特色,谓其能进取诸身,以文拟人;以文拟人,斯形神一贯,文质相宣矣”,这正说明了钱钟书先生对于“神韵”二字的见解。
而且大赞“神韵为诗中最高境界”。
在文中,他以《新约全书》中的“Not of the letter, but of the spirit; for the letter killeth, but the spirit given life”为例,指出了“神”有二义,第一是“养神”之神,而第二即谈艺者所谓“神韵”、“诗成有神”、“神来之笔”,皆指上学之“神”。
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1970在《翻译原理简论》一文中说:“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优点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区,使得译文的语言所属国家的人们能够清新地领悟,强烈地感受,正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们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笔者认为把“神韵”二字融入进翻译实践中,让美学“神韵”与翻译相结合,可以让译文更加自然流畅,能让读者更好的体验和感觉原文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就现代翻译而言,笔者认为“神韵”二字在现代翻译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由于文化背景、思想意识的不同,国内的译者很难表达出国外作品原文的风格,而外国译者也很难表达出中国诗歌等各种形式的作品的风格和意味。
浅谈神韵诗的三重美学要求
从 表层 意义 来看 ,这 是 诗 人 在 想 象 嵇 喜 行 军 之 暇 领 略 山 水 乐
神韵 和风 骨 一 样 ,起 初 都 用 于 论 人 。 由人 到 文 ,文 论 中 的
趣的情景,然而 ,在这种征人生活的背景下 ,嵇康营造出的是一 “ 风 骨” 与 作家 气 质 息 息 相关 。 “ 神韵”也是如此, “ 神 韵 冲简 , 种 与万 物合 一 的心灵 体 验 ,和 自己对 自然之 道 的微 妙 领悟 。 “ 目送 识 字标 峻” 不 单指 人 物 的 神 态 ,还 指人 物 的外 在 相 貌 和 神 情所 表 归鸿 。手挥 五弦 ” 两 句 历来 最 为人 称 道 ,就在 于其 以凝练 的语言 传 现 出 的内在 气韵 和 品格 。 写 出高 人 飘然 出世 、心游 物外 的风神 , 这 种超悟 的审美 境界 出离 了汉 风 骨面 向 的是人 世理 想 ,因此 强调 主体 积 极进 取 的 精 神气 质 , 大赋对景 物干 涩 的雕刻 , 也 摆 脱 了一般 玄 言诗 “ 抽象 说 理如 ‘ 道 德 而神 韵追 求 的是 超越 现实 和 归 化 自然 ,因此 需要 一种 淡 泊 宁 静 的 论 … 的窠 臼 ,旷远 悠然的 旨趣勾勒 出一幅涵韵无穷 的画面,借着想 象 高 雅志 趣 。这一 区别 可从 陶 渊 明 处 得 知 。 陶 渊 明纵 然 有 “ 猛 志 固
人 与 自然的 审美 关 系是 神 韵 说 的基 石 。这 里 的 “自然 ” 包含 两层 寓意 ,一是指 山水 田 园 ,二 是 指 带 有 哲 学 意 味 的 对 人 生 终极 目标 的思 考 和追 求 。 “ 神” “ 韵 ” 看 似 是 浑 然一 体 ,但 细 细 品 味 , 终还 有一 个 由 “ 神”生 “ 韵 ” 的过 程 。 “ 神 ” 就 是诗 歌 对 景 物 的 描 写要传 神 ,要 做 到 传 神 ,就 需 要 融 入 作 者 自己 的 感 情 和 体 悟 , 使得 山水 田园并 非只 是简 单 的景 致 描 摹 ,而 是 在 与 情 交 融 中 摇 曳 生姿 。感 染 动人 ,吸 引 着读 者 不期 而 然 地 进 入 到 诗 人 借 助 自然 所 显露 出来 的 心理 状态 中 ,“ 言外 有无 穷之 意 ” ,这就 是 “ 韵” 。 被称 为 神韵 诗起 源 的嵇 康 诗 《 赠 兄 秀 才 人 军》 十 四 就将 “ 自 然 ” 的双 重寓 意 表现 得恰 到好 处 :
神韵的意思解释
神韵的意思解释神韵是一个汉语词汇。
读音为shén yùn。
指风度韵致,也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语出《宋书·王敬弘传》:“﹝敬弘﹞神韵冲简,识宇标峻。
”基本含义神韵二字乃上古篆书,代表了虞舜时代的整个中华精神图腾文化,孔子所书,刻于孔子随身所配玉圭之上,字体形神俱美,布局飘逸,齐白石,钱钟书等很多名流书法家等,都将之拓下,刻于金石印章之上,用以辟邪明志,把玩观赏。
①风情韵致:仁兄之字颇得神韵|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
②也称“韵”。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指含蓄蕴藉、冲淡清远的艺术风格和境界。
它以抒写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使人能从所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
"神韵”指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通俗地说,神韵也可以说,就是传神或有味。
神韵:风度韵致,也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神韵也指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意境。
诗史实际上就是神韵诗派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过去,神韵诗作为古典诗歌中重要的一支已多有人论及,但是,作为一个流派,却末见专门研究。
其实,在中国诗歌史上,神韵诗不仅作为一种风格存在,更重要的,它是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
也就是说,它有自己发生、发展、成熟和衰落的过程,并拥有一批前后相承的作家和代表作品。
从这个意义上说,神韵诗的意义和价值尚末被人们完整地揭示过。
众所周知,正式在诗界标举神韵、并且诉诸实践的是清代的诗人兼评论家王士禛,然而,王士禛在神韵派中已属殿军和尾声,远非首创者。
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对神韵派的创作和理论进行了总结,这给我们研究神韵诗派提供了重要依据。
迄今的研究事实表明,只有对神韵诗派作一番探木溯源的工作,才可能准确地把握神韵诗的艺术底蕴及其不朽的美学价值,以避免一鳞半爪和浅尝辄止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著名诗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的作者是(A)。
A.高适
B.岑参
C.王昌龄
D.王之涣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杜枚的(A)
A.咏史诗
B.伤别诗
C.纪行诗
D.写景诗
3.被称为陶渊明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的辞赋作品是(A)。
A.《归去来兮辞》
B.《五柳先生传》
C.《桃花源记》
D.《闲情赋》
4.开创我国田园诗新领域的诗人是(A)。
A.陶渊明
B.谢灵运
C.王维
D.孟浩然
5.《长安古意》的作者是(B)。
A.王勃
B.卢照邻
C.骆宾王
D.杨炯
6.下列作家中属于“永嘉四灵”的是(A)。
A.徐照
B.刘克庄
C.严羽
D.戴复古
7.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属诗篇是(C)。
A.《长安古意》
B.《帝京篇》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从军行》
8.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D)。
A.范仲淹
B.欧阳修
C.王安石
D.晏殊
9.王绩是(A)。
A.初唐诗人
B.盛唐诗人
C.中唐诗人
D.晚唐诗人
10.下列诗人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的是()。
A.王维
B.裴迪
C.张若虚
D.张子容
11.《从军行》(烽火照西京)的作者是(A)。
A.杨炯
B.王勃
C.卢照邻
D.骆宾王
12.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是()。
A.左思
B.刘琨
C.郭璞
D.孙绰
13.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C)。
A.袁宗道
B.张岱
C.袁宏道
D.归有光
14.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C)。
A.《咏史》
B.《拟咏怀》
C.《咏怀》82首
D.《咏怀》8首
15.《典论•论文》的作者是(B)。
A.刘勰
B.曹丕
C.陆机
D.钟嵘
二、多选题
1.晚唐继承新乐府写实批判精神的诗人有(BC)。
A.韦庄
B.聂夷中
C.杜荀鹤
D.温庭筠
2.下列诗歌中属于高适的作品有(ABC)
A.《塞下曲》
B.《燕歌行》
C.《别董大》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3.下列诗篇中属于白居易的作品有(ABC)
A.《卖炭翁》
B.《长恨歌》
C.《琵琶行》
D.《舞腰》
4.以下属于王维的诗句的是:(ABCD)。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下列文章属柳宗元有(ACD)。
A.《小石潭记》
B.《祭十二郎文》
C.《始得西山宴游记》
D.《种树郭橐驼传》
三、判断题
1.中唐是神韵诗风的衰颓和变异时期,其中有一些创作特点影响了宋代的诗风。
(错)
2.王维山水诗最有特色的贡献在于禅意的创造。
(对)
3.“神韵”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对)
4.韦应物虽然处于大历、贞元时期,其诗歌创作却未染大历诗人的衰飒、巧丽之风,在作品的深度和旷逸方面与盛唐作家相埒,所以王渔洋定其为盛唐的殿军。
(对)
5.正始清远派的代表是嵇康和阮籍,他们是跟玄学毫无关系。
(错)
四、简答题
1.王士禛在入京之后诗风发生了变化,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青春时代的悲剧感在无形中消失
②离开了大自然的陶冶,长期的京城生活
③在创作上,早就有全面继承传统、反对偏重唐诗的意向
④为了确定自己诗坛领袖的地位。
2.简要回答“神韵”的含义。
参考答案:
①广义上指的是诗歌中普遍具有的一种素质
②狭义上讲指的是“以清远为尚”
3.“神韵”一词含义的发展情况。
参考答案:
①最早是作为人物评论来使用的,专指人的精神气质
②随后被引入画界,借作对人物画的品评
③艺术创作的一种品质。
五、论述题
1.谈谈你对王士禛《秋柳四章》的理解和体会。
参考答案:
①最大的艺术特点在于它的联想性与组合性,构造了一个迷惘感伤的柳树意象群。
②通过与自然景物的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作者与生活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③风格上面像一首忧伤的乐曲,读者能够感受到,但是却又抓不住。
2.谈谈你对嵇康及其诗歌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嵇康面对时代的强硬态度
②嵇康的诗歌创作,列举相应的诗歌创作,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