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诗研究笔记

合集下载

440#——神韵诗研究

440#——神韵诗研究

一、单选题1.最能反映陶渊明诗风中“金刚怒目”一面的诗歌作品是(a)。

A.《咏荆轲》B.《饮酒诗》C.《归园田居》D.《杂诗》2.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属诗篇是(c)A.《襄阳歌》B.《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C.《陪侍御叔华登楼歌》D.《梦游天姥吟留别》3.曹植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a)。

A.《赠白马王彪》B.《赠丁仪王粲》C.《白马篇》D.《美女篇》4.元朝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是(a)。

A.虞集B.赵孟頫C.姚燧D.揭傒斯5.诗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谁的笔墨(a)A.杜甫B.陶渊明C.李贺D.李白6.下列诗人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的是(c)。

A.王维B.裴迪C.张若虚D.张子容7.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是(c)。

A.陈子昂和“初唐四杰”B.李白、杜甫C.韩愈、柳宗元D.白居易、元稹8.晋代游仙诗的代表作是(c)。

A.左思B.刘琨C.郭璞D.孙绰9.《典论•论文》的作者是(b)。

A.刘勰B.曹丕C.陆机D.钟嵘10.自创“无题”诗的诗人是(c)。

A.杜甫B.白居易C.李商隐D.杜牧二、多选题1.庾信的代表作是(ac)。

A.《拟咏怀》27首B.《咏史》8首C.《哀江南赋》D.《芜城赋》2.下列作家属中唐的有(bcd)。

A.李商隐B.刘禹锡C.韩愈D.元稹3.下列作家属于唐宋派的有()。

A.张岱B.唐顺之C.茅坤D.归有光4.下列关于谢朓的表述正确的是(abc)A.死于狱中,时年36岁B.齐梁诗坛首屈一指C.西邸文人集团成员D.诗歌语言晦涩赘典5.杜甫的杰出乐府诗“三吏”、“三别”是描写安史之乱社会现实的一组叙事性史诗,其“三吏”的篇名是(bcd)。

A.《贼退示官吏》B.《新安吏》C.《石壕吏》D.《潼关吏》三、判断题1.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沉浮。

后面一句是: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神韵诗研究演示文稿 (6)

神韵诗研究演示文稿 (6)

神韵诗学相关理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二曰情境。

三曰意境。

物境一。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情境二。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意境三。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格》诗有三思一曰生思。

二曰感思。

三曰取思。

生思一。

久用精思,未契意象。

力疲智竭,放安神思。

心偶照境,率然而生。

感思二。

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

取思三。

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会於物,因心而得。

——《诗格》诗有五趣向一曰高格。

二曰古雅。

三曰闲逸。

四曰幽深。

五曰神仙。

高格一。

曹子建诗:“从军度函谷,驰马过西京”。

古雅二。

应德琏诗:“远行蒙霜雪,毛羽自摧颓”。

闲逸三。

陶渊明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幽深四。

谢灵运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

神仙五。

郭景纯诗:“放情凌霄外,嚼蘂挹飞泉”。

——《诗格》或曰: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

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

予曰:不然,无盐阙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

此亦不然。

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

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

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

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诗式》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

才性一作情性。

等字亦然,故各归功一字。

偏高、偏逸之例,直于诗体、篇目、风貌不妨。

一字之下,风律外彰,体德内蕴,如车之有毂,众辐归焉。

其一十九字,括文章德体,风味尽矣,如《易》之有彖辞焉。

今但注于前卷中,后卷不复备举。

其比兴等六义,本乎情思,亦蕴乎十九字中,无复别出矣。

——《诗式》高、风韵切畅曰高。

逸、体格闲放曰逸。

贞、放词正直曰贞。

忠、临危不变曰忠。

节、持节不改曰节。

志、立志不改曰志。

气、风情耿耿曰气。

《神韵诗研究》的学习总结

《神韵诗研究》的学习总结

《神韵诗研究》的学习总结我在慕课网上学习了《神韵诗研究》,这门课是由山东大学王小舒教授独创的课程。

课程特点是历史与理论相结合,做到了以论带史、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本课程学习结束,我顺利地拿到了优秀结业证书。

回想学习之旅,我感触颇深,更是受益匪浅。

现把一些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我要说一下什么是“神韵”,“神韵”概念最初是用来品评人物的,是指人物外在相貌、神情所表现出的人物的内在气质与品格。

后来,“神韵”一词是指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

通俗地说,神韵就是传神或有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神韵诗”,当然,也有了“神韵诗”的理论研究。

其实,在中国诗歌史上,神韵诗不仅作为一种风格存在,更重要的,它是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

也就是说,它有自己发生、发展、成熟和衰落的过程,并拥有一批前后相承的作家和代表作品。

神韵诗最初的形态是以三国曹魏末年“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清远派”。

“清远派”最本质的特征是超越现实和回归自然。

其中的嵇康和阮籍最为著名。

魏晋时期,兰亭集团和陶渊明,对神韵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兰亭地处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居处。

在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四十二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大家饮酒赋诗。

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陶渊明辞官归隐,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这些诗古朴、恬淡,意境高远。

其中的《饮酒二十首》是神韵诗的代表作品。

另外,还有谢灵运和谢眺的山水诗,也是神韵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谢的山水诗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上虽相近,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陶诗朴素而谢诗华美。

到了南朝末期,随着士族的衰落,新的文学团体的产生,文人的创作题材只局限于宫廷,词藻靡丽“宫体诗”应运而生。

神韵诗走向了衰落。

到了唐朝,经济的繁荣,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出现了“盛唐气象”。

神韵诗研究3

神韵诗研究3

神韵诗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 神韵诗派的起源是(A)。

A. 清远诗派B. 格调诗派C. 浪漫主义诗派D. 现实主义诗派2. 《赠兄秀才入军》是哪位诗人的作品?(B)A. 阮籍B. 嵇康C. 左思D. 郭璞3. 下列诗人中属于清远诗派的寒士线索的是(B)。

A. 谢灵运B. 郭璞C. 陶渊明D. 张协4. 下列诗人中开创了古代山水画传统的是(B)。

A. 孟浩然B. 王维C. 储光羲D. 刘长卿5. 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王士禛诗歌观点的是()。

A. “韵外之致”B.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C.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D. “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6. 下列文人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C)。

A.孔融B. 王粲C. 曹植D. 阮瑀7. 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诗风是(C)。

A.建安诗风B. 正始诗风C. 太康诗风D. 盛唐诗风8. 东晋玄言诗的发展,与(B)的流行大有关系。

A.道教B. 佛教C. 儒学D. 经学9. 被称为陶渊明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的辞赋作品是(A)。

A.《归去来兮辞》B. 《五柳先生传》C. 《桃花源记》D. 《闲情赋》10.下列诗人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的是()。

A. 王维B. 裴迪C. 张若虚D. 张子容11.清初诗人中,能以诗描写兵荒马乱之际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惨状从而有“一代诗史”之誉的诗人是(C)A.钱谦益B. 屈大均C.吴伟业D.顾炎武12.韦应物后期诗歌的特点是(D)A.境界阔大B.清新流丽C.气势壮伟D.闲淡简远13.曹丕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B)A.《蒿里行》B.《燕歌行》C.《薤露行》D. 《野田黄雀行》14.嵇康的诗歌被评为(D)A.沉郁顿挫B.难以情测C.文典以怨D.清远峻切1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C)A.《豳风·东山》 B.《王风·君子于役》C.《邶风·击鼓》D.《小雅·采薇》16.“建安文学”主要指的是(A)。

神韵诗研究典故的运用 (中)

神韵诗研究典故的运用 (中)

典故的使用(中)二、典故的用法典故的运用大概有这样几种方法,费经虞在《雅论》中说:“用事之法:有正用者,故事与题相同是也。

反用者,故事与题相反也。

借用者,故事与题绝不相类,以一端相近而借之也。

暗用者,用故事之语而不显其名迹,此善用者也。

泛用者,取稗官小说、俗语戏谈、异端鄙事为证也。

”下面我们举例一一加以说明。

(一)正用。

所谓正用,即是作家所运用的典故与其作品的题旨两相吻合,典故本身的意义与作者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一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说自己怀才不遇时就用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两个典故。

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冯唐以孝悌闻名,被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向上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又不徇私情,所以总被人排挤,一直到年纪很大了,还只是个郎官。

李广的事情来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是汉武帝时的一员大将,屡立战功,声名赫赫,敌人闻之丧胆,人称“飞将军”,但就这样一位一代名将却终生未能封侯,最后落得在公堂上自刎而死。

冯唐与李广是历史上两个著名的怀才不遇的事例,王勃在这儿用这两个典故来比况自己怀才不遇,典故内涵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完全一致,这是正用典故。

(二)反用。

所谓反用典故,就是反其意而用之,也有人把它叫做“翻案法”,指的是作家故意反用原来典故的意思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感受。

比如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这里使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

据《晋书·桓温传附孟嘉传》记载:东晋有一个名士叫孟嘉,在桓温举行的重阳节龙山宴会上,他的帽子被风吹落了,可是他一点不在意,依然神气自若,依然风度翩翩。

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很有风度,所以有“孟嘉落帽”的典故。

杜甫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说自己年纪大了,头发少了,假如风把帽子吹落了,露出短发,多么让人害羞啊!所以还是请请别人帮他把帽子戴正戴好吧,防止被风吹下来。

孟嘉落帽本来是很有风度很风流的一件事,可是杜甫就反其意而用之,恰到好处而又幽默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神韵诗研究山大网络继续教育专升本期末模拟试题答案山东大学本科汉语言

神韵诗研究山大网络继续教育专升本期末模拟试题答案山东大学本科汉语言
A、 《襄阳歌》 B、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C、《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D、《梦游天姥吟留别》 A.《归去来兮辞》 B、《五柳先生传》 C、 《桃花源记》 D. 《闲情赋》
A、严羽 B、司空图 C、方回 D、刘克庄
A、陈子昂和“初唐四杰 B、李白、杜甫 C、韩愈、柳宗 元 D、白居易、元稹学 A.早年尚末出仕之时 B.第一次出仕之时 C.彭泽挂冠之时 D.晚年贫困潦倒之时 A、杜甫 B、白居易 C、李商隐 D、杜牧 A、杜甫 B、陶渊明 C、李贺 D、李白
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
“神韵”概念最初是用来品评人物的,是指人物外在相 貌、神情所表现出的人物的内在气质与品格。后来,“ 神韵”一词是指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 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痕迹,体现 出清空淡远的意境。通俗地说,神韵就是传神或有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神韵诗”,当然,也有
ACD
AB
ACD
ABC
ABCD BCD ABCD BCD ABC ABD ABCD ABCD
AC BCD BCD ABCD ABCD ABD AC
C A
A C
C C C C A D
B
C
C
D
C
A
A
A
B
× √ √ × × √ √ √ √
×
×

×
答案为自己总结/网上搜索,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 禅学和庄学作为神韵诗学的精神源头赋予了此派理论更 多的美学和暂学的深度,并且令这种理论的民族特色显
多选题
题目
下列说法中属于评述阮籍《咏怀》诗的有()
下列关于谢朓的表述正确的是()

本科汉语言第三学期《神韵诗研究》A-C

本科汉语言第三学期《神韵诗研究》A-C

神韵诗研究模拟卷一、名词解释1.左思风力:左思《咏史》八首无论是抒写志向怀抱、愤懑反抗,还是写自己的遗世高蹈、大彻大悟,均能古今融合,气势雄健;直抒胸臆,慷慨淋漓,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与以潘、陆为代表的繁缛雕饰之风迥异,表现了鲜明的创作个性。

不但对咏史诗的题材有极大的开拓,而且他这种“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独创表达方式,对后世咏史诗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左思风力”。

2、大小谢:宋时的谢灵运、齐时的谢朓,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世称“大小谢”。

二、简答题1、历史上关于神韵的两种认识三、一种认为神韵是诗歌中普遍具有的一种素质。

代表人物如明代的胡应麟,清代的翁方纲,当代的钱钟书等,他们看法的共同点是认为神韵不是某种风格的代表,更不是某一流派的特称,而是诗歌皆应有具有的一种美感。

四、一种理解是狭义的,以王士真为代表,认为神韵仅仅是传统诗学中的一支,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内涵。

五、默写作品1、孟浩然的一首神韵风格的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论述题1、谈谈你对盛唐气象的理解。

2、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

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浅谈王维诗中之神韵

浅谈王维诗中之神韵

浅谈王维诗中之神韵作者:李振茜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7期摘要:王维是盛唐时期神韵派的大家,在诗歌史上是里程碑式的人物。

神韵诗派作家范围的划定一直是学界争论的问题,因为“何为神韵”的问题,是中国文学史上文论家们广泛引用而又纠缠不清的问题。

“神韵”的广义和狭义问题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神韵观”的广狭,因为当我们在独独谈及王维的诗时,已经不自觉地融入到狭义的神韵观中了。

关键词:王维;神韵谈及王维的诗,似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字字入禅”、“乐理入诗”等等这些评价,似乎已变成王维诗歌的独有标志。

但是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精通书画、擅长乐理、以禅入诗的作家并不在少数,而且王维的诗歌兼有画、乐、禅,听起来似乎也很难融合成为一派。

如此看来,一定是有什么精妙的“介质”,让王维的诗能够不散神的自成一派。

那种“介质”,就是神韵,融于字句的冲淡清奇的神韵。

王士祯为代表的狭义神韵说不光要求“生动而有余”,而且要兼备“冲和淡远”、“空音镜像”等特征,同时又排斥“雄鸷奥博”等风格。

王维在吟咏山水时,由于他自身的经历以及他在诗、画、乐、禅等方面的造诣,自然就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感悟。

王维又能够发挥自己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境界。

这种境界恰与王士祯的要求相合,故被其奉为圭臬。

王维的山水诗最是能体现他不俗的神韵。

王维的山水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并非激越、迅疾、刚猛的形态,而是一种以佛禅为趣旨的沉静空寂的无人之境。

他的诗简单纯粹,诗意丰富底蕴深厚,但不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华美,始终呈现出的是和谐至极的感性生命和艺术生命交融为一的境界。

例如《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右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末二句就是指禅性安定,能制妄心,正与空潭相印。

由于性空,全诗展示的境界也是一片空寂:云峰之中,人迹罕至,钟声不知从何传来,泉声咽没在危石之中,日色冷却在青松之上。

论王渔洋的神韵诗

论王渔洋的神韵诗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王渔洋的神韵诗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40420内容摘要王渔洋为清初康熙年间诗坛盟主,所创神韵说是清初四大诗学主张之一,在清代诗坛及中国古典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服官四十余年,好汲引士类,门生遍天下,曾作官扬州,又尝奉使西岳、南海、遍游秦、晋、洛、蜀、闽、越、江、楚之乡,阅历丰富。

所以他的诗作,内容繁复,有记游、怀古、咏史、竹枝、怀人等等。

这些作品以王渔洋提出的神韵说为支点,畅游于山水、亲情、民风土俗之中,清词丽句,贯穿始终。

就其诗歌风格而言,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类,含蓄蕴籍,得言外之意,这一类属于一般意义上的神韵诗。

清新远逸,风神独绝是其主导风格。

第二类,雄阔豪迈,沉郁苍茫,内容多为咏史怀古,从中可见渔洋绝非才力薄弱之流。

第三类:旖旎柔媚,缠绵凄恻,如其悼亡诗作和生活小品,风格靡丽,近乎于词。

渔洋神韵诗强调勃勃生气贯穿于作品,同时具有俊朗清逸的品貌,强化了文学的美感,使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王渔洋,神韵诗,展现,价值ABSTRACTWangYuyangwastheleaderinthefieldofpoetryintheearlyofQingDynasty.Thetheoryofvervethatheoriginated,astheoneoffourpoetrytheories,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fieldofpoetryandinthehistoryofChineseclassicalpoetrytheories.Hehadbeenanofficalformorethanfortyyears.Beingfondoffosteringtheyoung,Hehadmanystudents.Hehadbeentomanyplacesinhislife,HewasinYangzhousevenyears,hevisitedXiyue,Nanhai,Qin,Jin,Luo,Shu,Min,Yue’Jiang,Chuect.Withhisrichexperiences,he’Spoetrywasfullofabundantcontentsincludingvisitingbeautyspots,creatingfolkballads,praisinghistory,cherishingthememoryofhisfriendsandhisfamilies,recallinghiswife.TheseworksbeginwithWangYuyang’Stheoryofverve.Usingbeautifulandspecialpoetrysentencesbasedonhills,friendshipandfolkcustoms.hedescribedhiswholelife.Hispoetrystylesareasfollows:Thefirstoneisimplication.Specialspiritsishisdistinctivestyle.Thesecondoneisgenerosityandboundlessness.Thecontentisfullofpraisinghistory.Fromthispoint,histalentisnotshallow。

《诗歌的神韵》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

《诗歌的神韵》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

《诗歌的神韵》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①神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为清初王士祯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

②王士祯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神韵的概念并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说法,只是大体上用来指和形似相对立的神似、气韵、风神等一类的内容。

到王士祯时,他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了出来。

王士祯所提出的神韵说的根本特点是,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③神韵为诗中最高境界,王士祯提倡神韵,自无可厚非,但并非只有空寂超逸,才有神韵。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

可见神韵并非诗之逸品所独有,而为各品之好诗所共有。

王士祯将神韵视为逸品所独具,恰是其偏失之处。

④王士祯对严羽的以禅喻诗或借禅喻诗深表赞许,同时更进一步提倡诗要入禅,达到禅家所说的色相俱空的境界。

他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

还说:诗禅一致,等无差别。

他认为根植于现实的诗的化境和以空空为旨归的禅的悟境,是毫无区别的,而最好的诗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逸品。

从诗歌反映现实不应太执著于实写这一点讲,他的诗论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以远离现实为旨归的。

⑤关于诗歌风格,王士祯推许冲淡自然清奇三品,而不提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

他反对诗歌以沈著痛快为极致,一再强调严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并认为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

最明显的是他对几首咏息夫人的诗的评论,有评论认为杜牧的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是正言以大义责之,他颇不赞成;他认为只有王维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才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

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士祯撰《唐贤三昧集》时,竟不选李白、杜甫的诗。

⑥在王士祯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运动,言必汉、魏、盛唐,造成了诗走向肤廓、貌袭的流弊,而公安派矫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浅率。

第五章 神韵诗的余脉

第五章 神韵诗的余脉

第五章神韵诗的余脉
第一节宋代的晚唐派
宋代的现实情况使的诗歌总体上现实性比较强,所以说神韵诗创作不是很繁盛,主要体现在晚唐一派的诗歌创作上。

宋初
潘阆魏野寇准林逋
梅尧臣诗风前后有所变化
南宋后期晚唐派的复兴
代表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第二节严羽与妙悟说
生平
创作内容饱满比较贴近生活诗歌风格比较多
诗学理论《沧浪诗话》妙悟以禅喻诗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第三节无声诗与有声画
元代诗歌衰微神韵诗更是衰微
元代山水画题画诗为神韵诗带来了生机
山水画发展历程
山水画与神韵诗有内在关系
题画诗发展历程最开始比较杂诗与画比较分离宋代题画诗喜发议论文学家的题画诗
元好问
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画家的题画诗
赵孟頫倪瓒黄公望吴镇
第四节明代的古澹派
明代古澹派就是明代的神韵派
徐祯卿
边贡
薛蕙。

第六周 神韵诗评论

第六周 神韵诗评论

《奉和山夜临秋》上官仪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

滴沥露枝响,空蒙烟壑深。

《春日》上官仪花轻蝶乱仙人杏,叶密莺啼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旧唐书》:•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隋唐嘉话》卷中: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上官侍郎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咏诗曰:“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音韵清亮,群众望之,犹神仙焉。

《隋唐嘉话》卷中:•高宗初年,天下承平。

西台侍郎上官仪独秉国政。

曾经于凌晨的时候驱马入朝,沿着洛水堤岸,在月光下缓辔而行,吟诗曰:“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晓,蝉噪野风秋。

”其声音韵清亮,其人风采无双。

群公望之,上官仪犹如神仙中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长安古意》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神韵”的诗意还原

“神韵”的诗意还原

“神韵”的诗意还原发表时间:2018-11-06T13:51:39.550Z 来源:《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作者:尹丹[导读] 王士禛的诗学思想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神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750021摘要:王士禛的诗学思想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神韵”。

“神韵”即一种清澄淡远、幽深静谧、虚无缥缈的审美境界,更是一种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不可企及的最高审美境界。

自然、冲淡、清奇又是“神韵”的深层内涵和最好表现形式。

王士禛的诗学思想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神韵”。

历来学者对“神韵”的阐释可谓多彩纷呈,学者们的阐说都有其合理性,但一种学说的生存空间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局限性。

所以本文立足于前人而有所推进,欲从王士禛的品诗精语中,力求对“神韵”进行最接近历史的诗意还原。

“神韵”即一种清澄淡远、幽深静谧、虚无缥缈的审美境界,更是一种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不可企及的最高审美境界。

自然、冲淡、清奇又是“神韵”的深层内涵和最好表现形式。

《花草蒙拾》中云:“宋南渡后,梅溪、白石、竹屋、梦窗诸子,极妍尽态,反有秦、李未到者。

随神韵天然处或减,要自令人有观止之叹,正如晚唐刘宾客、杜京兆,妙处反进青莲、龙标一尘。

”《梅氏诗略序》中云:“予尝观唐末五代诗人之作,卑下嵬琐,不复白振,非惟无开元、元和作者豪放之格,至神韵兴象之妙,以视陈、隋之季,盖百不及一焉。

”《分甘余话》中云:“许彦周谓张籍、王建乐府宫词皆杰出,所不能追踪李、杜者,气不胜耳。

余以为非也,正坐格不高耳。

不但李杜,盛唐诸诗人所以超出初唐、中、晚唐者,只是格高高妙。

”以上是王士禛用“神韵”来品评唐诗宋词的一部分评论。

何谓“神韵”?他在评说某某的诗歌或词作有神韵时,总是用“妙”、“高妙”等词语来评价。

所以,“妙”、“高妙”与“神韵”的涵义是有相通之处的。

“神韵”是指字句之中的表层含义及字句之外的某种东西,即言外之意;这种言外之意必须达到“妙”、“高妙”的状态等。

神韵诗研究拓展资料

神韵诗研究拓展资料

1. 开头段(同(Thesis-led)一边倒结构的开头段)2. 立论段(理由段)(同(thesis-led)一边倒结构的理由段)3. 让步段1) However, it is undeniable that … in the short term. But in the long run,…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短期内… 但是从长远来看….e.g. However,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is decision will increase the local fiscal revenues in the short term. But in the longrun, charging foreign visitors more may imped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rism.2) Indeed, A is superior to B in…, but it proves inferior as compared with B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____. Secondly, _____. Thirdly, ____. 确实,A在___ 方面比B优越,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与B相比,它比较逊色。

e.g. Indeed, television is superior to newspapers in vividness and quickness, but it proves inferior as compared withnewspapers in many other aspects. Firstly,____. Secondly, _____. Thirdly, ____.3) Indeed, A enjoys a distinct advantage over B in __________; however, it pales beside B in many aspects.确实,A在___ 方面比B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在许多其他方面比B逊色。

乡愁一神韵诗研究

乡愁一神韵诗研究

乡愁的无望哭泣:汉乐府《悲歌》与《诗经》许多背景鲜明的思乡诗不同的是,汉乐府《悲歌》并无明显的时代和背景,但因其巨大充沛的情感力量成为了文学史上的著名篇章。

汉乐府《悲歌》就是其中特别著名的篇章:汉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悲歌一曲,可以当着痛快淋漓的哭泣,登高望远可以当着回到了家乡,聊以安慰漂泊的心灵。

“悲歌可以当泣”,说明游子对故乡魂牵梦绕,日思夜想,大概早已哭干了眼泪,只好悲哀高歌,代替哭泣。

“远望可以当归”,但远望毕竟不是归去,只是聊胜于无的对着故乡的方向远远一瞥,安慰自己。

这个游子孤身在外,归心似箭,满怀乡愁,却又无可奈何!早在《诗经》的时代,人们就已经在诗歌中抒发远望当归的情感。

如《河广》诗:“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qi予望之。

”这是春秋时代侨居卫国的宋人思乡心切的诗歌,卫国和宋国虽只是一条黄河之隔,但在上古时代,如同天堑般不可逾越。

但在作者看来,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渡过!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望见!诗歌语言虽然朴素,但情感却非常浓烈。

《河广》诗以突兀而来的发问,奇特夸张的答语,抒写客旅之人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

在这首《悲歌》诗中,作者思乡情切,欲哭无泪,只能靠远望可以当归来安慰自己了。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如同白话,简明通俗。

“郁郁累累”是指思乡的情感堆结在心中,日复一日,都垒结成块了,郁结在一起了,长久郁结于心,结果就成了块垒一般,心里就像压着大石头。

乡愁或忧伤等心理活动本来是无形的,但作者以“郁郁累累”四字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触的了,类似的表达方式在《诗经》中也有很多,如“忧心如焚”、“忧心如捣”,说忧伤好似燃烧、好似捣鼓;又如“心之忧矣,如匪瀚衣”,说心里好忧伤啊,好像有人有洗衣服一样洗着我的心。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两句表面上是说思乡而未还乡的原因,恐怕更是“悲歌当泣”、“远望当归”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勒其要旨:滋味体验情感交流终极关怀音乐2 •中国诗歌研究的传统屮国诗歌研究的传统:???屮国诗歌理论的几个特点:(1)与诗歌创作紧密相关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同时也是诗人或者散文家,本身便是理论与创作的结合体。

高校教学中,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的课程是分设的,这是从西方来的,与中国古代诗学融合的概念是不同的。

(2)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通感以“味”说诗是屮国的特色,“味”是中国审美的基点,同时也是中国审美的顶峰。

滋味说是从读者角度出发的。

(3)与读者的欣赏习惯相通(4)与其他艺术门类相通:画,书法,哲学10•清远派的诞生(三)汉代,儒学高度发达,不但挤掉了其他学术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造成了学术的功利性,糅入法家色彩,是为帝王术。

两支传统:一,建安传统:建安文学表现了建功立业的豪迈进取精神。

与儒家思想屮的“以天下为己任”是有关联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这四句窝藏着魏晋精神的源头。

什么东西如朝露?只有个体生命才如朝露呢。

一个家族是绵绵不断的,一个民族更加是。

但是个体是极其短暂的。

所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个人生是为一个个人,那正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后两句是对前两句的回答。

这种觉得生命短暂,生命的价值无所依附,,在这里,生命的价值无所依附什么意思?生命的价值首先依附在家族,其次依附在国家。

怎么叫无所依附?我想,这批作家开始意识到所谓家族和国家对生命来讲都是局部的。

生命的价值应该高于家族,高于国家。

生命应该大得多,虽然它短暂。

清远派的诞生(四)越名教而任自然儒学,即名教,是司马氏的官方哲学,他把它在整个国家进行推广。

但是当时的文人阶层都很鄙视这个东西。

你司马氏怎么上台的?嵇康其实是深受儒学影响的,只不过他不接受那套表面上的礼法。

另外讲到鲁迅跟魏晋。

魏连殳从外国留学回来,母亲死了,他不按乡下人那套规矩办,因此人们说他不孝。

但到了夜里,人们听到有一头狼在叫,这不跟阮籍哭母非常相似吗?鲁迅是深受魏晋精神影响的。

《嵇康集》是鲁迅整理的,到今天还是。

二,正始传统:老庄诗体,即诗歌的题材。

两种:游仙玄言(1)游仙:嵇康的游仙诗与汉乐府及曹操的游仙诗不同,在于嵇康并未求长生不老,而是“聊以解忧”,即解除精神上的苦闷,成为新型的游仙诗。

(2)玄言:追问人与自然的本质,追求一种解脱。

正始诗歌超越现实和归向自然的理想,直接指向人的终极价值,对个人审美意识的深化和升华进行了有力开拓,代表着清远派诗歌最本质的特征。

嵇康:兴高而采烈阮籍:语言层面非常通俗,精神层面非常遥远。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忧生之嗟■生命价值在哪里的追寻。

咏怀诗:直接抒发内心情感。

离开了缘事而发的汉乐府,向人的更深的情感世界掘进。

3•清远派的诞生(五)玄学主题由帝王术转向自然。

自然是当时的时代精神。

自然这个概念是一个精神化的东西,他把它打造成一个特殊的时代观念。

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在精神上可以归属的东西。

是为安身立命之所。

玄学是寻找快乐的。

超越现实回归自然,是玄学的主题,也是文学的主题。

自然•人生态度乃至信仰。

人的生存质量是与信仰有关的。

文学,是终极关怀,它探究的是人的意义和归宿。

养神■养心。

精神乃相当于国之有君。

有的人活得高尚,是因为他有一种意念来统摄他的生存。

声无哀乐■关系到主客体的关系,怎么来认识世界,这要从哲学上来讲。

言尽意•言意之辨,后来成为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认为这和味外味说是有关系的。

到唐代出现言意象三者,这个象就是我们说的文学形象。

(哲学一文学,他们的玄学思想导致文学出现了新的流派一一玄言诗)4•兰子集团(一)超越现实而不是回避现实,阮籍对当时的现实是鄙视的。

5•兰亭集团(二)魏晋士族一方面把持着政权,控制着资源,享受着欢乐,一方面心存危机,感到空虚。

面对着无常的生活现实,他要寻找精神依托。

王谢这两家都有艺术传统。

《兰亭集序》:这个文字,从快乐到痛苦,就这么快这么短!在自然里面探讨快乐和死亡。

兰亭集团把玄学从屋子里搬到了大自然。

在玄学的思考里有了山水的对话。

6•兰亭集团(三)司马氏政权的确立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撑。

社会的稳定依靠贵族。

自然玄理的探讨走向山水的享受是兰亭集团的一个标志。

玄对山水,与自然进行对话,在这种交流中人会获得一些东西。

玄对山水就是要在山水中寻找某种东西,带着某种期待去交流。

第二层意思是艺术的感受。

体验,不是理性的思考。

玄言诗无体验。

艺术一定要进入体验才能成为审美。

中国诗学的根本就在体验,没有体验何来抒情?体验的传达:作者?读者这时自然慢慢由抽彖的理念向实体的自然进行过渡。

目送归鸿。

飞鸿有所归啊。

青山和流水。

中国式的自然,我们从屮领悟到很多。

7•陶渊明(一)静穆。

阮籍乃分裂之人格,陶潜乃统一之人格。

快乐要从与痛苦的搏斗中来。

只有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的当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人。

人的历史就只有这么一点,很多东西它都是相通的。

陶的安居是他深刻灵魂的安居。

超越时代■仅仅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作家,时代结朿,他就结束了。

之所以它还是经典,是因为它和我们所有人还可以对话的。

8•陶渊明(二)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百年,终生。

百年树人,学习是终生之事。

游仙■玄言•田园:自然•人生哲理的探求。

他思考的命题本身和诗歌本身怎么能有一个很好的结合呢?田园诗做到了,它找到了物质的现实的自然。

陶找到的这个自然和都市是相对的。

陶的回归是回归自然的理想和生存的方式,和农民的和出于生计回家种地的自然是不一样的。

田园:和自然比较亲近的生活方式一一人化的自然山水+小动物即使是田园题材,陶思考的仍然是“鼎鼎百年内” 。

这就比较厚了。

有时我常常在想,这是专门为青年人说的。

物我对应、境与意会:凡是在景物中对人生和生命有所体悟,而且以超越现实为旨归的都可归入神韵诗的范畴。

所以说神韵诗是一种终极关怀。

在与对象的交流中诗化自己,由现实走向理想,又由理想回到现实,正是神韵诗得以产生的途径。

9.山水诗的成熟-谢灵运(一)陶谢只差二十岁。

陶是一个时代的结朿,谢象征一个时代的开始。

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刘宋•平民政权这个时期的山水诗蕴含着对玄理的感悟,它也是探讨自然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交流。

10.山水诗的成熟■谢灵运(二)人们精神生活方式的转变■从哲理到审美我们在与山水自然的交流当中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的,最早的与自然交流的诗歌,自然不是吟咏的主体,人们和自然的交流限于自己的眼前利益(或者是谈恋爱,或者是因为衣食之忧),带有某种功利性。

而到了魏晋,人们抛开功利,探讨人生的终极价值,一种更远的关怀。

自然:媒介一主体赋有的只有工笔画的精细,但没有人与自然的交流,没有体验。

谢灵运自谢起,山水诗大量出现。

11 •玄言尾巴。

12•写一个旅游的全过程,比较长,带有叙事的性质。

13•对自然景物的刻画■极其精细入微声色大开•色彩,表现力增强用对句表现景物。

开风气: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警句。

从清远派的角度来说,从谢开始,就是把你欣赏的那个对象(审美对象)仔细地观察,精微地刻画,导致了一种新的审美风气。

之前的诗人是不求甚解的,陶满足于感受的获得。

陶谢有可比性:都关注自然,都有情感。

不同:12•陶是把自己的整个人生融入作品,谢是由景生情,部分投入,解决自己的一些苦闷,其他的东西是不摆进去的。

13 •谢对自然有个性化描写可爱: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媚”:柳枝和水面之间的交流。

拟人:感受,他把自然山水变成有生命的,和我一样有情感的。

这种炼字是写自己的感受。

自然:池塘生春草•久病,枯草了一个冬季,寒冷■起来一拉开幕布,看到池塘里冒出的春草。

那是谢诗中自然的极致一一谢写的是感受谢的那种情是脱掉功利了,想得很远的,他未必想到痛想到冷想到肚子饿,他是在审美,他有一种远远的和自然的感应,不那么强烈。

陶有时很痛苦,谢是把自己的烦恼扔掉。

谢的苦恼是什么呢?就是没当官。

他就在诗的最后把自己的苦恼说一说。

还是贵族。

20•谢眺(-)山水诗在神韵诗历史上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自然的含义:玄言•哲理田园山水24•谢眺(二)小谢:南朝,文学侍从晋林八友属于宫廷文学,政治地位比贵族文学更高,为宫体诗先导。

离开宫廷:宣城太守佳山水(李白)心态: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一王维谢眺诗中自然山水意象、人文生活意彖并存,不同于大谢,二者交融,开唐诗之先。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一柳永小谢向往高远的境界,这是清远派的态度,其脉络在这里。

一个作家对自然在多大的空间中进行观照,他也将会在多大的空间中观照这个社会和人生。

e.g.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

沈德潜说谢诗别有一段深情妙理,有理有情,这与清远派基本审美态度有关。

玄言诗缺的就是一个情字(情感体验)。

味和情感有关。

永明体讲究声韵,押韵、平仄声调。

四声八病,一句之中四声交替,上下句间四声相对,这是一种声律的尝试。

永明体是唐代格律诗的先声。

谢眺实践这一学说。

格律、情采、警句,诗歌艺术在此时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由此联系到神韵,一个人的外在情态,可以用于表现其内在。

小谢在大谢的基础上对诗歌艺术进行了提升。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丝绸进入诗歌了。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这两句声音色彩,梦境一样。

这是我的家,而且我就要离开了,这四句其实是舍不得自己的家乡。

整体地表达情感。

李白知道的,他喜欢小谢这种情感表达。

能这样写,这真是唐人表达的态度。

这首诗其实属于具体的人间情感,它好就好在把自己的情感跟自然水乳交融了。

王夫之说小谢每一句都是写景,每一句都是写情。

他说有一些人智力很低,写景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这一点是被唐人很好地继承的。

14.谢眺(三)舞蹈•音乐■形象音乐首先是情感的。

诗的音乐性诗即是歌诗乐舞不分。

押韵是文字的音乐一抒情性音律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南北朝仄声韵占多,到唐诗就平声韵多了,为什么?平声韵高昂。

神韵诗的四个要素14 •神韵诗是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一种诗体。

这里人与自然关系首先表现为天地宇宙与人的状态的关系。

其次,它具体指山水田园(人化的自然)与人的关系。

一感悟宇宙和生命15■神韵诗是一种表现抒写个人性情的诗体。

神韵诗首先是抒情诗,其次,它抒发的是个人化(个体)的情感。

46■神韵诗是一•种带有审美距离的诗体。

正是由于有审美距离,因此它就更具有美感。

17•神韵诗是追求审美超越的诗体。

神韵诗是归向理想而不是归向现实的诗,它超越现实,而直指更高远的理想。

22•谢眺(四)小谢开句特佳。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锦心绣口。

不善结尾是由于自然意象重于人事意象,二者还不能完全融合。

后面不知为何打不开。

23•清澹派与神韵诗的高峰期(一):背景南朝■神韵诗的第一次危机:贵族彻底衰落,一个新的文学集团一一世俗权贵(刘宋开始)兴起。

仿效民歌一目光转移到宫女一一宫体诗唐:科举平民进入政治,人才进入管理阶层。

一社会风向(努力)陈子昂■行为艺术一公共空间回头去看,唐代的大诗人都是平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