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有即无----高旻寺德林
天津玉佛禅寺情况介绍
玉佛禅寺讲解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诸位贵客来玉佛禅寺参观,我是导游员XXX,非常荣幸和高兴,陪同您们参观目前我国供奉玉佛最多,面积最大的玉佛禅寺。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玉佛禅寺的由来和概况。
(一)、历史沿革玉佛禅寺前身坐落于辛口镇大沙窝村南与王家村交界处,古称‚法藏寺‛,当地百姓俗称‚大佛寺‛。
法藏寺始建于周隋之间(公元约557至581年),数百年来屡遭荒、旱、兵、火破坏。
明弘治十五年,有大沙窝村岳氏父子出资,与该寺庙两届住持佛宝、法翠一起,带领乡民重建该寺,先后建造起了大殿、两侧偏殿及南房殿宇,历时15年,至明正德十一年修造完成,重现往日巍峨。
寺院内塑法藏和尚佛像以供奉。
明正德末年、嘉靖初年(公元约1510至1532年),大沙窝村有信士提出对法藏寺进行扩建,并出资捐物,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建两廊,又分别在两侧加建钟、鼓二楼,旁边又跨建出三间禅室,后绘塑历次参加建寺之功臣像供于殿中。
扩建后的寺院内增设内亭榭、楼台,布局玲珑,错落相应。
期间又有奇花异草,怪石嶙峋。
扩建工程一直持续到明嘉靖三年春。
信士岳信、岳钺、岳佩、岳仲华等四人为此事请赐进士出身的云南道监察御史皋兰段绩撰文,赐进士第前给事中知楚雄府任丘与溱篆额,金城后学海陈养丹书,于明嘉靖三年孟夏立碑记志。
至此,古代文献及文物中再没有有关法藏寺的记载。
据九旬老大爷孙百瑞回忆,儿时在此遗址上见到的是一片瓦砾和石碑。
由此推断,法藏寺坍塌成为一堆废墟的时间约为清晚期民国初期这段时间内。
公元20世纪70年代初,大沙窝村在寺院遗址上建造大沙窝小学,发现残存的石碑2块。
其中较小的石碑疑为该寺始建时(即周隋)的碑记,填水塘时一起埋入坑中;而另一块较大的石碑幸被当时任某厂厂长的孙国民保护起来。
现此碑已断为3截,存放在今日重建的玉佛禅寺院中。
2003年8月,经过天津市人民政府宗教部门批准,法藏寺移址当城村重建,并更名为玉佛禅寺,成为世所罕见的一处先有佛、后有寺的传奇圣地。
2003年8月16日,寺院举行洒净仪式,寺院建筑工程正式开工。
少林武功的哲学基石
哲学禅武少林拳禅合一是少林寺武功的基本特征,也是少林寺武功的哲学基础。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中禅宗的祖庭。
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修行,将衣钵传授给道育、慧可、道副(一作“僧副”)、昙林诸人,是为禅宗之始,达摩因此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禅宗以“顿悟成佛”而著称。
禅宗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主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也就是说,只要指示人人本来具有的心性,彻见此心性,即可成佛。
六祖慧能说:世人性净,犹如青天,惠为日,智为月,知惠常明。
于外著境,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
故遇善知识开真法,吹却迷妄,内外明澈,于自性中,万法皆见。
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
他又进一步指出:汝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智慧)观照。
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至佛地。
按照慧能的观点,尽管你心中有无数妄念邪欲,而一旦起般若观照,内外明澈,刹那间即可成佛。
这种单刀直入式的禅法彻底摒弃了以苦行为方式的烦琐戒律,为世人指出了一条立地成佛的终南捷径。
少林寺妙兴大师(字文豪,登封人,1891~1927)有一幅墨宝,题为《人祖门少林派性功罗汉拳诀》,其全文如下:头如波浪,手似流星。
身如杨柳,脚似醉汉。
出于心灵,发于性能。
似刚非刚,似实而虚。
久练自化,熟极自神。
妙兴大师为一代武林高手,又颇通文墨,佛学造诣很深,曾任少林寺当家和尚,传有僧徒上千人,俗家弟子二百余人。
“出于心灵,发于性能。
似刚非刚,似实而虚”这十六个字道出了少林拳的精要。
一般人多认为少林拳以刚猛为上,其实这种理解未免有点片面。
武林前辈认为,凡练少林拳而“筋努骨突,任气用力”者,皆是因为后来“支分派衍,渐失其真”。
而真正的少林高手,则是“藏神在眉尖一线,运气在腰囊一条,发如美人之采花,收如文士之藏笔。
诸葛君之纶巾羽扇,羊叔子之缓带轻裘,差可仿佛,夫岂有圭角之可寻哉? ”其中,“藏神眉尖”四字,说明内功修炼已达到相当火候;“运气腰囊”四字,则道出了少林拳运气发劲之所在,这与其他内家拳并无二致。
入中论颂-北大未名BBS
入中论印度月称论师造颂西藏不败尊者科判法尊法师译颂比丘明贤校订梵语云:摩陀耶摩迦阿波达囉拿摩藏语云:喔妈拉久吧意夏哇汉语云:入中论顶礼曼殊师利童子皈敬颂总赞菩提三因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总赞大悲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
缘有情大悲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如水车转无自在,缘生兴悲我敬礼。
缘法和无缘而赞众生犹如动水月,见其摇动与性空。
十地诸颂第一菩提心欢喜地略说本地佛子此心于众生,为度彼故随悲转,由普贤愿善回向,安住极喜此名初。
得具名义功德从此由得彼心故,唯以菩萨名称说。
种姓功德所断功德生于如来家族中,断除一切三种结,所证功德能力功德此菩萨持胜欢喜,亦能震动百世界。
增上功德真实从地登地善上进,灭彼一切恶趣道。
比喻说明此异生地悉永尽。
如第八圣此亦尔。
真实即住最初菩提心,较佛语生及独觉,由福力胜极增长。
别义彼至远行慧亦胜。
此地胜施度尔时施性增最胜,为彼菩提第一因。
虽施身肉仍殷重,此因能比不现见。
真实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
布施能得轮回乐悲心下劣心粗犷,专求自利为胜者。
彼等所求诸受用,灭苦之因皆施生。
行施能得涅槃乐此复由行布施时,速得值遇真圣者,于是永断三有流,当趣证于寂灭果。
赞菩萨布施发誓利益众生者,由施不久得欢喜。
如是结赞由前悲性非悲性。
故唯布施为要行。
行施如何生喜且如佛子闻求施,思惟彼声所生乐,圣者入灭无彼乐,何况菩萨施一切。
如是身施由割自身布施苦,观他地狱等重苦,了知自苦极轻微,为断他苦勤精进。
布施分类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密;由于三轮生执著,名世间波罗密多。
结尾极喜犹如水晶月,安住佛子意空中,所依光明获端严,破诸重暗得尊胜。
结尾本品:入中论第一菩提心竟第二菩提心离垢地差别体地之释词彼戒圆满德净故,梦中亦离犯戒垢,身语意行咸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
真实如是十种善业道,此地增胜最清净,彼如秋月恒清洁,寂静光饰极端严。
无中生有天人合一--解读《授秘歌》
所以,“西山悬磬”指的就是太极拳修炼达到高 度入静的某个层次时,胸中就会有无比空旷舒畅的感 觉。
磬,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少 女击之而鸣,声音清澈悠远如飞瀑鸣溅,在空谷回荡 而声传六合。磬为实物而中空,恰如人身,悬磬喻我 周身轻灵,精气充盈,胸虚腹实,而心意弥散太虚. 一片神行。”西山悬磬”这四个字,就是指己身中气充 沛,精神健旺,“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 秽”,通透得宛如透明了一般。是形容一种心神愉,悦 和一切放松放空的极致美好的身心状态,就如庄子在 《齐物论》中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 _ ,,
所以对于真正喜欢太极拳的爱好者们而言,如要 追求对太极拳高层次的了解,就一定要努力学习中国 的传统文化,不是如何练好骨肉形体为目的,而是追 求汲取宇宙、自然的能量,并进一步练出对自然界的 感知、感觉和自身的觉性。
那么 该如何理解“自然” ? 其实我们平时经常讲到顺其自然,但真正对“自 然”二个字我彳i庭日常生活中都理解不深。 譬如:呼彼名字,彼不经思量应之,此非经思维 之心,即应物自然。若闻名字,思维分别,则心为尘 所动,就没有做到应物自然。 再举例:平时走路突然一滑或在溜冰、滑雪、荡 秋千过程中突然身体失去平衡,这时我们就是靠自身 的潜意识来平衡自己,不让身体倒地摔倒。你如果有 思想去预备摔倒,反而是成为摔倒的缘由。正如上海
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 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正是对”应物自然”的精确 描述。
西山悬磬: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老祖宗在东、南、 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要选用 西?
易经里西为舐 为阴金、为少女。 “西山”中的“山”在太极拳中即指人的胸部
肺,属金,在前胸,为虚,山在易经中属艮卦,为高 地,五行属阳土,土生金。胸部正为躯体之上部。
王正龙先生疑难杂症
王正龙先生简介王正龙,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简介:王迪,字正龙,号文博山人;著名民间医生。
1983.10 于北京海淀区铁道附中高中毕业,在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计算机室做临时工,生产孵化器电路板1984.10在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九室当工人,从事耐火陶瓷研究辅助工作。
其间考入“中华社会大学教育系电化教育专业”学习四年,曾获奖学金(1988.6毕业)。
其间,拜杨文笏老师学习陈氏太极拳,拜庞德中老师学习三教经典,拜郭金铭老师学习书法。
1988.10辞职,赴江苏省扬州市高旻寺拜刘悲云老师学习中医,并负责医务室管理工作。
同时,拜高旻寺方丈德林大师学习禅宗经典和理论,从庞德中老师习禅,兼学中国传统文化。
1991.07 在福建省龙岩市莲台山、天马山修习禅宗,同时研究传统中医理论。
1992.05 赴海南省海口市,个人从事室内美术装饰绘画及沙盘模型制作。
1993.11 在北京优异新材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任陶瓷电容生产车间主任,后任销售部经理。
1994.12 由于公司倒闭,在家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以佛道理论为主)。
1996.01 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苏邦村从事农田种植、中医研究、乡村调查以及小学课外义务教育工作。
1997.09 为生活奔波,曾任几家私人公司副经理、业务员以及从事室内装修设计工作,都未超过两个月,并做过一个月的小时工,后在天伦饭店从事中医按摩工作两个月。
1999.11 在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开始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写作工作,主要书目为《三教觉迷录》、《中西医论坛》、《素质教育论》,半年后辗转于几个单位任闲职,并继续从事个人写作。
2002.07 于“北京正龙传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兼讲师,培训传统文化暨传统中医人才。
2003.08 在家专心于个人写作,完成《中西医论坛》一书。
并开始从事《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注释和临床归纳工作。
2004.03 在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任研究员,讲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本草》、“中医临床”以及传统文化至今。
禅门公案集锦(之八)
课程简介
四大课程简介——撼发大智慧,点破心中惑用智慧影响人,用智慧运营事业,用智慧唤起无限潜力,用智慧持续赢利商海。
运营智慧:了解本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自己公司所处的阶段,丰富销售渠道,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赢利模式。
主要讲“事”!有些家族企业的老板干活的时候把家人当人,其他时候把家人当外人。
为什么员工老是跳槽?为什么企业内部矛盾多?为什么很多家族企业最后都会不欢而散?根源在于:都是机制、分配出了问题。
一个企业的创新就是机制的创新。
老板懂得机制非常重要!如何把握好企业的“势”也很重要!经营好企业的“印象”更重要!《运营智慧》用七个字帮你解析运营企业的根本!让您的员工工作更积极,更大限度激发员工的梦想。
机制:辉煌的企业有一个核心点,他们就是规定机制。
公司内部所有矛盾,根本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
员工在公司不积极,跟人品能力没关系。
是否积极,只有一个因素,就是这个事跟他有没有关系。
老板想成就大业就做一件事,让您做的事跟他有关,让他有感觉。
机制是让全员操心,有感觉、有动力。
这个板块还会讲到:股东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家族化合作和分配机制,紧密半紧密联盟机制,薪酬机制分红机制。
势:。
明确当下公司的团队势力、老板的经历势/体能势、顾客的购买势,从而制定适合当下企业的运营模式。
印象:您的企业产品,老板应该给顾客、员工传递一种什么印象,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别人第一印象。
企业留给大众的印象,直接决定未来的发展和格局,如农夫山泉有点甜!纲领:纲领要能拉动三方面的力量:股东和员工——让他们听了又干劲,顾客——持续依赖您的产品,国家社会获得社会政府的支持和关注。
影响智慧:主要讲“人”!老板经营人就经营两方面:动力和阻力。
老板平常做事如何找到第六感呢?如何天天感觉好、一直感觉好呢?老板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肯定会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复自己的体能?如何让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可、追随你呢?老板又如何用能量去激发、引爆员工呢?让您能领悟到企业做多大,关键在于您能影响身边多少人,使您更具有影响力。
《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
《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杨惠南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p. 277提要:“四句”(catu?ko?i)是龙树《中论》里的主要论式之一。
作者发现,《中论》里的“四句”共有两种:(1)拟似四句;(2)真实四句。
一般的学者,像日本的梶山雄一、印度的穆谛(T. R. V. Murti)都未能看出这两种四句的不同,以致得到了某种错误的结论。
作者更透过“四句”的分析,证明龙树的《中论》并没有采用“辩证法”(dialetic),那是一种从矛盾中获得更高、更真实之真理的方法。
作者的分析是针对梶山雄一与美国学者李查.罗宾生(Richard H. Robinson)等人的研究成果。
在这些学者看来,龙树的《中论》确实用到了“辩证法”。
事实上,这些学者的观点,与印度唯识宗,乃至中国的天台、华严二宗,并没有基本上的差异,因为他们都把“空”视为“不空”。
另外,作者还把龙树的论式,拿来与“直觉主义”(Intuitionism)、“模态逻辑”(Model Logic)相比较;那是开展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两种新逻辑。
作者发现,这三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它们都与传统的“亚里士多德逻辑”(Aristotelian Logic),有根本上的差异。
p. 278一、引论在古代的印度和中国(特别是古代的中国),龙树(西元一五O~二五O)在其【中论】里所极力阐扬的“空”,往往被视为方便说或不了义说。
例如,印度唯识宗的代表作——【解深密经】,就把龙树所阐扬的“空”,判为不了义的“第二时教”[1] 。
又如,中国的天台宗,也把“空”判为“通教”,说它不过是介于小乘与大乘之间的初浅教义[2] 。
而华严宗,同样把“空”判为“大乘始教”,说它只是大乘佛法的初阶[3] 。
这些中印的经典和祖师们,虽然表面上称赞龙树,骨子里却害怕龙树所阐扬的“空”,说“空”是“诽拨三相”(虚无主义),因此,阐扬“空”的人会“退失智慧”、“退失广大无量善法”[4]。
近世十方丛林剃度制度的形成
问题;于是又尝试直接禁止剃度,经过反复试
验,最终形成了十方丛林不剃度的制度,成为近
世丛林的主流规制。
二、遵循旧制及其问题
剃度僧侣是中国佛教寺院一直以来的传统。
以住持及其徒弟为中心的房头形成后,想要在寺
院长期维持下去,就必须突破丛林中住持一人剃
度收徒的制度,使房头得以享有剃度僧侣的资
了年龄辈分的区别。需要说明的是为何要如此?
可以想见,倘若年龄相差甚多的僧人同为一辈,
其中年龄较大僧人的处境就很微妙。年龄较小的
僧人亦有与之相抗衡的资本,不免在僧团内部造
成分裂,因 此 让 年 龄 较 小 的 僧 人 往 下 顺 延 一
派辈。
但是这样会引发另一问题,即皆为云栖之徒
的僧人 “私自认师认徒”。为此采取预防措施,
倘有真心归向者,许议禀方丈”;东序首领监寺,
“不可私收徒众,滥授法名,倘有真心皈依者,
当会议知客,禀白方丈”⑧ 。明末清初,杭州理
安寺的 《箬庵禅师同住规约》中也提及,“不许
私立徒众,收畜年少沙弥,违者出院”⑨ 。
明末常熟的三峰清凉禅寺在相关规约中对此
有较多的说明。在汉月法藏制定的 《三峰久远清
规》中,第一条便是: “三峰立法,禅律并宏。
其间收徒自然不少,“宏” “济”两辈应已经使
用,故开始以 “上”字辈命名。而且,在法藏逝
世后,以 “上”字辈命名的僧人还要降一等,以
“德”字辈命名,以维护已有的代际序列。
在禅宗寺院中,除了剃度收徒外,更为重要
的还有传法。尽管在剃度收徒上根据年龄,降低
了不少辈分,但倘若其人在禅学领悟上有一定的
能力,也能获得传法而改名,以提升辈分。法藏
特殊的教育法
星云大师《特殊的教育法》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星云法师发布时间:2010-9-6 22:37:00繁體版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大家好!我们这一次夏季佛学讲座,我第一天讲了“佛陀的教育法”,昨天讲了“丛林的教育法”,今天我要讲的是“特殊的教育法”。
所谓“特殊的教育法”,就是跟平常的教育法不一样。
佛教里面有些什么样特殊的教育法呢?我分四点向大家做一个说明:一.以毒攻毒的权巧教育有时候,一种坏毛病,如果以毒攻毒来治疗,那个毛病反而痊愈得快。
一个能干的医生,用砒霜毒药都能治病;所以佛教里面有一首偈语说:“正人行邪法,邪法也成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也成邪。
”一个圣者或正人君子,无论什么样的法,什么样的古德名言,甚至风花雪月,都能信手拈来皆成妙谛;如果是邪人,心念不正,就是圣贤的启示都可能被扭曲失当,造成错谬。
举例子说:在佛陀弟子当中,有一个人非常的愚钝,名叫周利槃陀伽,他不会念经,连一首偈子的上下句都背不牢。
有一次,为了不会诵经,被师兄责骂了一顿,自己也觉得惭愧难过,就躲在墙边哭泣。
给佛陀知道了,就问他为什么哭呢?‘我太笨了,不会诵经。
’‘你做什么工作?’‘扫地。
’佛陀见他老实木讷,就用特殊的教育法对他说:‘你既然会扫地,用的那把扫帚,总应该记得它的名称,从今天起,你每天不要念佛号,也不要诵经文,就念“扫帚、扫帚……”好了。
’周利槃陀伽从此就念“扫帚、扫帚”,久而久之,心里也想到一些问题:“外面的尘埃、肮脏,可以用扫帚去扫;心上的烦恼无明,应该用什么来扫呢?”因为他想到心里的烦恼垢秽要去除,心里面的般若就慢慢地亮起来,光明起来了。
是愚笨的人,就用念“扫帚”这种笨方法教他,也能使他开悟,这不就是佛陀权巧方便的教育吗?有名的鬼子母,是一个凶恶残暴的女人,专门偷人家的小孩来吃,满足口腹之欲。
佛陀为了教化她,等她不在的时候,也把她心爱的孩子悄悄地抱了走。
鬼子母失去了心爱的孩子,呼天抢地的痛哭,四处寻觅,佛陀就告诉她:‘鬼子母!你爱你的孩子,天下的父母也都爱他们的孩子啊!’鬼子母受了佛陀的感化,从此不再偷别人的孩子,并且皈依佛陀,成为佛门的弟子。
玄奘《真唯识量》古疏释
玄奘《真唯识量》古疏释释刚晓内容提要:玄奘法师所留下来的真唯识量论式,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对现在所能见到的几部代表性古疏释进行解读,其中文轨法师、窥基法师因为亲承玄奘法师口义而精义颇多,但延寿法师对真唯识量的解读,完全陷入了“品茶论道”的歧途,以致于后来的藕益法师等随着延寿法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关键词:真故、极成、自许、本质色、相分色玄奘法师留下来的真唯识量,只有短短的二十三个字――“真故极成色非定离眼识[1],自许初三[2]摄,眼[3]所不摄故,如眼识”,因为篇幅简短,所以给了后人很大的解读空间。
因为真唯识量毕竟是玄奘法师现场辩论用的,不是在书斋里“品茶论道”的产物,所以在解读的时候必须有一个现场感,必须注意到一个氛围问题。
但后来者在解读时忽略了语境,因而出现了一些谬误。
一、文轨法师的解读对于真唯识量的解读,就现见的资料来说,文轨法师的解读是最早的。
文轨法师作有《因明入正理疏》(简称《庄严疏》)一书,因其曾亲近玄奘法师,故此“疏”多为记录的玄奘法师口义[4],但文轨法师在治学态度上一向是被批评的对象,比如他和吕才把玄奘法师所译《因明入正理论》论文中的“差别性故”改成了“差别为性”,窥基法师对他这作法有过相对委婉的批评,“辄改论文,深为可责[5]”,慧沼法师则很不客气地说,“若是翻译之辈,可许义正以改之,彼解疏尚破之,改论那宜遂(逐)许之![6]”这里不论篡改论文问题,就事论事,只谈他对真唯识量的解读。
文轨法师对真唯识量的解读极其简单,而且不是完整的解读,只是讨论了真唯识量因支中的“自许”――问:如立宗云“真故极成色非定离眼识”,因云“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7]”,同喻云“如眼识”。
此因既云“自许”,应非极成[8]。
这一问的意思是说,因明论式的因支要求共许极成,而真唯识量论式的因支加了“自许”简别语,这就不是共许极成了,这只是立这个比量论式者自己承认。
下边儿文轨法师分析解答说:此云“自许”,不简他许,以他亦许极成之色初三所摄眼所不摄故。
对子大全
对子大全同字异音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异字同音饥鸡盗稻童桶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
回文倒顺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处处红花红处处重重绿树绿重重雪映梅花梅映雪莺宜柳絮柳宜莺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塘里塘水清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顶针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对联故事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
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
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叠字复字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重重迭迭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同偏旁部首联嗟叹嚎啕哽咽喉泪滴湘江流满海荷花茎藕蓬莲苔芙蓉芍药蕊芬芳逢迎远近逍遥过进退连还运道通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迷途逝远返回达道游逍遥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八国联军出上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清朝官员对下联)谐音双关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金圣叹刑前自叹。
“莲”谐“怜”;“梨”谐“离”。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四川内江三元塔楹联。
“孔明、江围、旅步、槽巢”谐“诸葛亮、姜维、吕布、曹操”;此外还有含有人名:关羽,张飞。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解缙、李调元互嘲。
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
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姚卫群北京大学哲学系“中道”思想是佛教的重要理论,它虽然是在中观派出现后才在佛教中占有更为显要的地位的,但其最初思想的形成却很早。
从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它的发展贯穿整个佛教史。
此外,佛教“中道”思想的产生与印度其他思想流派(先于佛教或与佛教同时出现的派别)也有不少关系。
大乘佛教的“中道”思想是在佛教早期“中道”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因此,搞清楚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对理解中观派等大乘佛教的核心理论,从总体上把握佛教的基本学说,有重要意义。
一、与婆罗门教哲学的关联佛教在印度不是最古老的宗教派别。
在它之前产生的印度重要宗教是婆罗门教。
佛教在创立时虽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但也吸收了不少婆罗门教的思想。
在早于佛教的婆罗门教文献中,尚未发现明确的“中道”概念(未发现直接提及“中道”一词),但婆罗门教哲学中的一些理论却与佛教“中道”思想有某种关联。
在吠陀赞歌中,被称为“哲理诗”的《无有歌》(《梨俱吠陀》10,29)中的一些内容就值得注意。
《无有歌》1中说:“那时,既没有‘无’,也没有‘有’;既没有空(气),也没有它外面的天。
什么被包含着?在什么地方?在谁的庇护之下?是否有深不可测的水?”《无有歌》2中说:“那时,既没有死,也没有不死。
没有夜(与)昼的标记。
彼一(太一)靠自己的力量无风地呼吸,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东西。
”这里,作者提出了两种对立的概念:有与无、死与不死,并对这种对立的概念同时加以否定,即实际成了非有非无,非死非不死。
这类表述虽不是有意识地要展示某种哲学观念,但与佛教在表述“中道”时同时否定完全对立的概念(两端)的情形是类似的。
奥义书中的一些哲学理论与佛教的“中道”思想亦有关联,如较早出现的《广林奥义书》3,8,8中说:“(不灭者梵)不粗,不细,不短,不长,……无内,无外。
”《广林奥义书》4,5,15中说:“那阿特曼(或梵)应被描述为‘不是这个,不是这个’。
书院对联
古代书院对联安徽书院对联上联:开轩看黄海下联:扫石倾青尊------李申耆题安徽仙源书院,位于黄山上联:斗高天不夜下联:风满地皆春------陈组绶题安徽还古书院德邻祠上联:可闻天际语下联:宛在岱中行------程衷素题安徽还古书院中台阁,位于休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上联:世道今还古下联:人心欲归仁------祝世禄题安徽还古书院上联:世人争入市下联:吾道喜开山------陈组绶题安徽还古书院祝公祠上联:林壑西南美下联:风云天下交------刘铭传题合肥肥西书院上联:道之将行也下联:文不在兹乎------陈组绶题安徽还古书院上联:潜心希默识下联:笃力重躬行------施璜题安徽还古书院干城祠上联:平窥海岳千家郭下联:高拥云霞万岁山------祝世禄题安徽还古书院中台阁上联:当年皆浑金璞玉下联:此地有威凤祥麟------施璜题安徽还古书院德邻祠上联:学道爱人,自昔弦歌不辍下联:守先待后,于今俎豆常新------杨湄题安徽还古书院干城祠上联:山郭翠成围,吞吐日月下联:松风净于洗,拂拭图书------祝世禄题安徽还古书院归仁堂上联:学道爱人,自昔弦歌不辍下联:守先待后,于今俎豆常新------杨湄题安徽还古书院干城祠上联:山郭翠成围,吞吐日月下联:松风净于洗,拂拭图书------祝世禄题安徽还古书院归仁堂上联:立德立功立言,事事流芳不朽下联:在上在左在右,人人仰止无疆------杨湄题安徽还古书院德邻祠上联:凭山脊以为堂,士品宜从高处立下联:借湖光而作鉴,文风须向上流争------杨欲仁题安徽巢湖书院,位于巢湖,创建于清雍正年间上联:乐群会友,当从明教关头讲求实际下联:继往开来,莫把斯文正脉视属等闲------施璜题安徽还古书院归仁堂上联:十六字心传,绵绵延延,尚赖此间提醒下联:五百年名世,磊磊落落,须从此地铸成------汪浚题安徽还古书院归仁堂上联:座中谈论人,可圣可贤,必须好古发愤下联:日用寻常事,即兴即天,务要切己精思------施璜题安徽还古书院归仁堂上联:乾始坤承,通彻古今上下,总是鸢飞鱼跃下联:静虚动直,浑忘物我内外,无非月满潮平------施璜题安徽还古书院归仁堂上联:敷文教于薄学,鞅掌之余不愧为民父母下联:扶正学于坛坫,榛芜之日允称吾道干城------李菁题安徽还古书院干城祠上联:名教中乐地无涯,对山色湖光,足以荡涤胸襟,放开眼界下联:善学者会心不远,看鸢飞鱼跃,便是精微道理,活泼文章------林调阳题安徽雷阳书院,位于望江,创建于清康熙年间北京书院对联上联:千载丹心扶大义下联:两间正气护皇图------雍正题北京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清代皇家书院上联:宝案凝香,图书陈道法下联:仙台丽景,晴雨验耕桑------乾隆题北京汇芳书院涵远斋上联:宝案凝香,图书陈道法下联:仙台丽景,晴雨验耕桑------乾隆题北京汇芳书院涵远斋福建书院对联上联:成名繇积善下联:致用在通经------王凯泰题福建致用书院,位于福州,创建于清同治年间上联:佩韦遵考训下联:晦木谨师传------朱熹题福建考亭书院,位于建阳考亭村,宋绍熙年间朱熹于此讲学,淳祐年间建书院上联:爱君希道秦下联:忧国愿年丰------朱熹题福建考亭书院上联:博士问科地下联:文公过化乡------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位于南安,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道迷前圣统下联:朋误远方来------朱熹题福建考亭书院上联:溪流石作柱下联:湖影月为潭------朱熹题福建石湖书院,位于福鼎,创建于宋庆元年间上联:碧海开龙藏下联:青云起雁堂------朱熹题福建古田蓝田书院上联:一庭芳草围新绿下联:十亩藤花落古香------福建古藤书屋,位于福州,创建于清代上联:二三神千年俎豆下联:数百士一院栽培------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上联:十哲并跻天地老下联:四门助教姓名馨------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上联:万古鹏峰传圣迹下联:七闽虎榜破天荒------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上联:万菊充庭秋富贵下联:双藤蔓地古烟霞------福建古藤书屋上联:马帐鳣堂今焕彩下联:鹅湖鹿洞古流徽------戴绍箕题福建诗山书院两廊上联:天欲破荒生博士下联:地因毓哲显文山------黄仲鸿题福建诗山书院上联:中原士气扬旗鼓下联:左海文光射斗牛------林鸿年题福建正谊书院,位于福州,创建于清同治年间上联:心源如是水同活下联:道既在兹山亦文------邓一鼎题福建南溪书院活水亭,位于尤溪,创建于南宋嘉溪年间上联:可知星象元司令下联:岂但文章始点头------林枝春题福建致用书院文昌阁上联:白云室里吟诗地下联:光水洲前画卦天------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上联:半亩方塘开一鉴下联:千年正学集诸儒------曹杰然题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上联:传注六经光往圣下联:主盟千载惟先生------纪廷誉题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上联:人须于剩复后见天地心下联:我岂若畎亩中乐尧舜道------黄道周题福建文明书院,位于漳浦,创建于明代上联:上入湛中,领烟霞而定性下联:初寻乐处,吟风月以陶情------福建垢洗书院,位于漳浦,创建于清代上联:出不穷流不舍,终归海若下联:动而活静而清,莫乱源头------沈宗良题福建南溪书院活水亭上联:言畏圣人,未许翻澜口角下联:儒为君子,应须撑住脚跟------岳声和题福建共学书院观生堂上联:诚意在心,阐邹鲁之实学下联:主敬穷理,绍濂洛之真传------康熙题福建考亭书院集成殿上联:教助四门,桑梓竞传博士下联:位参十哲,馨香恪荐诗山------林瑞璜题福建诗山书院上联:无或孟氏之犹存英气下联:有如颜子之未达一间------杨毓健题福建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上联:人须于剩复后见天地心下联:我岂若畎亩中乐尧舜道------黄道周题福建文明书院,位于漳浦,创建于明代上联:上入湛中,领烟霞而定性下联:初寻乐处,吟风月以陶情------福建垢洗书院,位于漳浦,创建于清代上联:出不穷流不舍,终归海若下联:动而活静而清,莫乱源头------沈宗良题福建南溪书院活水亭上联:言畏圣人,未许翻澜口角下联:儒为君子,应须撑住脚跟------岳声和题福建共学书院观生堂上联:诚意在心,阐邹鲁之实学下联:主敬穷理,绍濂洛之真传------康熙题福建考亭书院集成殿上联:教助四门,桑梓竞传博士下联:位参十哲,馨香恪荐诗山------林瑞璜题福建诗山书院上联:无或孟氏之犹存英气下联:有如颜子之未达一间------杨毓健题福建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上联:玉粹金贞,一辈弦歌高服鼎下联:山长水远,千秋领袖傲传衣------岳声和题福建共学书院道南翼统祠上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下联: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李叔同题福建龙泉书院上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下联: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朱熹题福建白云岩书院,位于漳州上联:羽翼六经,泗水真源分沈水下联:庙祠百世,斗山重望属公山------纪廷誉题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上联:沙数恒河,合十佛称无量寿下联:潮音大海,呼三声协不周风------郑仁圃、方瑞麟题福建鳌峰书院上联:青眼高歌,异日应多天下士下联:华阴回首,当年曾读古人书------左宗棠题福建正谊书院上联:集诸儒,析群疑,传斯文正印下联:继往圣,开来学,为万世宗师------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上联:万派汇区中,共教着眼观沧海下联:千峰罗户外,一任抠衣陟泰山------岳和声题福建共学书院大门上联:览胜溯前游,惯向长湖看柳色下联:传家留故事,又从福地种梅花------王凯泰题福建致用书院十三本梅花书屋上联:闽海耸文峰,产秀发尼山间气下联:尤溪昭道体,流芳分泗水余波------曹杰然题福建南溪书院上联: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下联: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朱熹题福建芝山书院,位于漳州,创建于宋代上联:由孔子至于今,南闽道统承东鲁下联:以斯文为己任,黄石儒宗祀紫阳------福建水南书院,位于莆田,初创于宋代上联:坐里门内,夕而朝教,不忘就乐事下联:习君子言,尊以遍学,莫便近乎人------林青圃题福建鳌峰书院上联:坐里门内,夕而朝教,不忘就尔事下联:习君子言,尊以遍学,莫便近其人------林枝春题鳌峰书院上联:聚奎间气诞真儒,有宋于兹九叶下联:胆斗正宗开后学,自程已往一人------郑凤来题福建南溪书院上联:反己有真修,须留神检到心身界上下联:加工无别法,务着力打开义利关头------林青圃题福建鳌峰书院上联:自天地笃生此公,上下系千古万世下联:为圣贤阐明吾道,根本在三纲五常------官贤题福建南溪书院上联:两峰屹立势,西南以文公运同庚戌下联:一鉴倒涵天,上下从泗水泐出源头------曹杰然题福建南溪书院上联:所居所乐,易知易从,别有传经绛帐下联:载色载笑,允文允武,何须问学玄亭------岳和声题福建共学书院求我轩上联:源头净鉴入天光,活泼泼方塘半亩下联:践履熟舰乘春涨,轻悠悠中流一毛------韩仲雍题福建南溪书院上联:韦室镌铭,暗室书箴,我先师相在尔室下联:诗山破荒,文山毓哲,诸后学仰如泰山------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上联:东鲁契心传,继往开来,学集诸儒大备下联:西湖分道脉,寻源溯委,泽垂百世常新------福建致用书院文昌阁朱熹神位上联:雨露风霆皆至教,著察处是慎徽五典下联:外内出入既有常,游息间便周流六虚------岳和声题福建共学书院时习堂上联:学先主静,何从看喜怒哀乐未发以前下联:道在识仁,当不隔元会运世相积以后------岳和声题福建共学书院观生堂上联:帝道王猷,扩均平齐治之端,必先知本下联:圣经贤传,阐格致诚正之要,只在修身------徐即登题福建共学书院时习堂上联:皇国需才,看凤翥鸾翔,天下士各凭造就下联:仙瀛有路,伫风骞浪吸,眼中人休便徘徊------吴荣光题福建凤池书院,位于福州,创建于清嘉庆年间上联:惟帝其难之,浩气忠心,史官休议一矜字下联:夫子既圣矣,振顽起懦,后学宜尊百世师------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关帝庙上联:敬以摄心,莫把贤传圣经竞从口头念过下联:业在复性,须将天德王道实向身上做来------廖溶题福建新罗书院,位于龙岩,创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重建上联:东辙莫晦,北渡常明,万代宋周,有人留日月下联:素王集成,朱公缵绪,一泓洙泗,无地别源流------王庆之题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上联:奕奕乎仁义之府,礼法之场,造诣从兹进步下联:潺潺兮半亩之塘,有源之水,徘徊须此入门------纪廷誉题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上联:经始问何年,果然逃墨归儒,天使梵王纳士下联:筹边曾此地,恰好修文偃武,我从漳海班师------左宗棠题福建芝山书院上联:南溪毓传,南邑应魁,同衍五百年斯文命脉下联:四字传心,四门助教,实开千万世后进津梁------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上联:萃百余里通材,木晦养荣,化育寻鹅湖旨趣下联:培千万年士气,芝英重茁,后先振虎榜声名------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上联:池浴文禽,从罗含梦里飞来,览德苑林翔吉羽下联:风鸣翙凤,向刘勰笔端拈出,迁乔阿阁听和声------孙平叔题福建凤池书院上联:诚意正心,握大人格君之把柄,四字岂颠扑得破下联:穷理主敬,开下学向上之路头,两语已包括得全------韩仲雍题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上联:博学虽未能,审问慎思明辩笃行,期与诸君共勉下联:格物于何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推之天下可平------林寿图题福建致用书院枕经葄史斋上联:高山仰止,尼山耶?文山耶?一东一南,各随所地而出下联:流水盈科,泗水乎?沈水乎?其源其派,到底是海为归------罗明祖题福建南溪书院上联:帝之神在天下,忠肝义胆咸荐馨香,讵独诗山供一瓣下联:王有恩及闽中,辟草披榛廓清疆宇,宜偕后土永千秋------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关帝庙上联:以订群书为己任,曰知行,曰居敬,阐尧舜禹汤文武之传下联:所学四子了生平,惟诚意,惟正心,振邹鲁濂洛关闽之绪------纪廷誉题福建南溪书院上联:圣贤垂训详矣,万物皆我躬所备,强恕求仁,纯修亦易企友下联:福禄溺人甚哉,先生成进士有年,从师讲学,素志尤当共知------黄贻楫题福建诗山书院朱子祠上联:制艺阐圣贤底蕴,文章性道本孔门一贯心传,休错认炫异矜奇便称佳士下联:读书察伦物机缄,诚正修齐乃大学全篇旨趣,须做到体明用达才算真儒------钱稼秋题福建兴文书院,位于平潭,创建于清雍正年间上联:诗山昔破荒,有博士名齐韩李,笔类欧虞,诵暗室宝箴,百世咸仰文章鼻祖下联:四海纷谈道,惟考亭说本周程,辨严释老,研群书精注,千秋共明圣贤心传------黄贻楫题福建诗山书院古代书院对联甘肃书院对联上联:不足供大雅留连,插架图书犹恨少下联:最难得高人来往,登门杖履敢嫌多------刘尔炘题甘肃五泉书院,位于兰州,创建于清嘉庆年间上联:胸前排数十百里云山,图画天开,好趁闲情临稿去下联:眼底是几千万人城郭,英贤日出,共邀同志看书来------刘尔炘题甘肃五泉书院上联:云阶月路引人来,乐水志在水,乐山志在山,随处襟怀随处畅下联:学海书城延客入,见仁谓之仁,见智谓之智,自家门径自家求------刘尔炘题甘肃五泉书院广东书院对联上联:为王者佐下联:近圣人居------广东渭滨书院,位于广州,清代吕氏家族书院上联:卢橘夏熟下联:桂树冬荣------广东粤秀书院,位于广州,创建于清康熙年间上联:行己有耻下联:博学于文------陈澧题广东玉岩书院,位于番禺,创建于元代上联:实事求是下联:空谷传声------夏修恕题广东学海堂,位于广州,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上联:人文古邹鲁下联:山水小蓬瀛------宋湘题广东丰湖书院二门,位于惠州,创建于宋宝祐年间上联:招邀数君子下联:沉醉万荷花------广东广雅书院濂溪祠,位于广州,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读书志在圣贤下联:为官心存君国------程含章题广东粤秀书院上联:三台奎曜临南越下联:八座文星拱北辰------王凯泰题广东应元书院奎文阁上联:文字有神揭星汉下联:圣贤以道证人天------宋湘题广东丰湖书院上联:文如大历十才子下联:园在将军第五桥------张之洞题广东广雅书院上联:讲帷弦诵知春至下联:上苑风光度岭来------王凯泰题广东应元书院红杏山房上联:好古偶疑鹦鹉字下联:登高常记凤凰诗------钟迈宾题广东韩山书院,位于潮州,创建于宋元祐年间上联:读古人书,当思其中有我下联:应天下事,先须此内无他------黄恩彤题广东粤秀书院大堂上联:画桥碧阴,明漪绝底下联:绿杉野屋,如风相从------广东丰湖书院玉带桥上联:学焉得其性之所近下联:览者将有感于斯文------伊秉绶题广东丰湖书院上联:绎史诵经,思在古昔下联:登高极远,显于今时------广东学海堂上联:智水仁山,在此堂宇下联:经神学海,发为文章------白镕题广东学海堂上联:此地揽狮海珠江之胜下联:其人游儒林文苑之间------阮元题广东学海堂上联:南国祭酒,说文九千字下联:东邦大儒,著书数万言------广东学海堂上联:读古人书,当思其中有我下联:应天下事,先须此内无他------黄恩彤题广东粤秀书院大堂上联:画桥碧阴,明漪绝底下联:绿杉野屋,如风相从------广东丰湖书院玉带桥上联:学焉得其性之所近下联:览者将有感于斯文------伊秉绶题广东丰湖书院上联:绎史诵经,思在古昔下联:登高极远,显于今时------广东学海堂上联:智水仁山,在此堂宇下联:经神学海,发为文章------白镕题广东学海堂上联:此地揽狮海珠江之胜下联:其人游儒林文苑之间------阮元题广东学海堂上联:南国祭酒,说文九千字下联:东邦大儒,著书数万言------广东学海堂上联:一里书斋,半里烟村半里市下联:十年心学,五年炼气五年神------程含章题广东仁里书院,位于肇庆上联:岳峙层霄,海内斯文尊北斗下联:雷鸣昨夜,天公有意属南州------王凯泰题广东应元书院仰山轩上联: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下联:秀开百粤,看群贤事业名山------成格题广东学海堂上联:诵六经圣人之书,因文见道下联:萃五岭俊乂之选,主善为师------秦瀛题广东粤秀书院大堂上联:道缵太邱,星聚一堂昌后世下联:德邻广雅,风培百粤振斯文------广东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疑是琅嬛,别有天地开世界下联:曾经沧海,不如泉水在山中------戴熙题白云书院,位于广州,创建于明嘉靖年间上联:七石碧巉巉,终古星芒垂北户下联:一轮光皎皎,此间月色满西江------李恢垣题广东星岩书院,位于高要,创建于宋代上联: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酒下联:田田词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张午桥题广东星岩书院上联:开阁集群英,到处宛如逢旧雨下联:和羹期异日,诸君何以对名花------王凯泰题广东应元书院上联:吾亦澹荡人,常时不他入官府下联:名岂文章著,诸君何以答升平------叶衍兰题广东越华书院,位于广州,创建于清乾隆年间上联:瑞兆岂无因,不负隔年谈柳叶下联:科名原有定,适逢佳会种梅花------王凯泰题广东应元书院讲堂上联:跃虎凤,翔蚁龙,斯文百代雄山斗下联:尊孔孟,拂佛老,正气千年配邹鲁------郭子章题广东韩山书院浩然堂上联:五载赋栖迟,看桑海婆娑,南珠正媚下联:三山忆俦倡,愿天风鼓落,北斗常依------何秋槎题广东韩山书院上联:听诸生夏诵春弦,声出户外如金石下联:到此地吟风弄月,花落水面皆文章------吴大澂题广东广雅书院清佳堂上联:筑室兆佳名,看九转成丹,早登绝顶下联:论文依胜地,愿百川学海,共溯传心------王凯泰题广东应元书院乐育堂上联:文范仰先生,依然东汉德星,有光祖庙下联:孙谋诒后嗣,长此南天耀日,继照吾宗------广东陈氏书院上联:仰五子心传,致知力行,直接东山统绪下联:溯三朝邦彦,修身体道,聿开南岭宗风------韩崶题广东粤秀书院先贤堂上联:桂海敷文,想旧学商量,犹是秀才风味下联:蓬山有路,愿及早砥砺,早储国士经纶------胡瑞澜题广东应元书院乐育堂上联:地接南国,看苍翠成林,疑身到六桥二竺下联:天开东壁,聚丹黄满架,此中有百宋千元------陶濬题广东广雅书院上联:翻水成文,须知苏海韩潮,不外渊源洙泗下联:观澜有术,安得乘风破浪,直教洄溯瀛州------方如玮题广东观澜书院,位于顺德,一说位于南海上联:十六字以接心传,继往开来,仰儒风于昭代下联:五百年而生名臣,居仁由义,敷圣教于遐方------广东粤秀书院大堂上联:化洽唐虞之盛,宣五教以抚十州,敬敷自远下联:道承邹鲁之传,奉诸儒而登一席,矜式为先------满丕题广东粤秀书院大门上联:关心一郡衣冠,在诸公鼛鼓三年,敢言劳苦下联:回首十弓榛莽,见多士琴书四壁,得忘由来------宋湘题广东丰湖书院上联:绍洙泗之微言,礼乐诗书,圣道至今昭日月下联:萃海邦之名宿,馨香俎豆,多士于兹得楷模------罗含章题广东粤秀书院先贤堂上联: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过则相规,善行相劝下联:当秀才即以天下自任,处为名士,出为名臣------吴大澂题广东广雅书院上联:凭栏望韩夫子祠,如此江山,已让前贤留姓氏下联:把酒吊马将军庙,奈何天地,竞将残局付英雄------丘逢甲题韩山书院上联:粤山钟秀,桃李缤纷,看万紫千红,总是杏林春色下联:四海腾辉,鱼龙变化,听一声三级,无非沂水流光------吴骞题广东粤秀书院讲堂上联:从来此地比洙沂,况拓开近水天光,四面春宜风浴下联:自后何人更苏翟,只记取前峰灯火,千秋名共湖山------宋湘题广东丰湖书院三堂上联:此乡为闽桥通衢,前朝战垒犹存,宜以诗书回犷俗下联:其地有昌黎遗庙,多士讲堂新立,固应山斗仰名贤------何地山题广东景韩书院,位于澄海,创建于明万历年间上联:我生恨不见古人,是邦耆硕如林,文彩功事皆旷绝下联:名士从来有部落,今日横流遍地,英雄时势两相需------广东广雅书院上联:万间广厦庇来新,问秀才老屋深灯,他日几逢贤太守下联:百顷平湖游者众,看后学洙情沂思,有人重起古循州------宋湘题广东丰湖书院上联:发祥溯东汉之年,文范炳千秋,仰征士风高,群贤星聚下联:启宇在南天而外,秀灵钟百粤,看石门返照,珠海回澜------广东陈氏书院上联:事业有源头,端厥志励厥功,追圣轶贤,只在伦常做起下联:文章无止境,登其堂入其室,倚天拔地,都从经史得来------广东花峰书院,位于花都,创建于清乾隆年间上联:衍绪溯胡公,历周秦汉晋以迄于今,代有伟人,门闾大启下联:敬宗详戴记,统远近亲疏而系之姓,谊关一本,畛域何分------广东陈氏书院上联:宣代赞元臣,睹讲席宏开,不愧棫朴菁莪,偏承雨露滋南海下联:衔恩贰宗伯,看贤书驰献,曾是楩楠杞梓,敢言桃李属春官------甘汝来题广东粤秀书院讲堂上联: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合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人才,互相师友下联: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会汉儒经学宋儒经学宗旨,同造圣贤------张之洞题广东广雅书院无邪堂上联:大德溯虞宾,自陶渔耕稼至垂裳,位禄寿名衍百世,馨香令绪下联:贻徽沿睩长,化乡邻里党成美俗,文范士则启一堂,雍睦休风------广东陈氏书院上联:多士讲习斯堂,当思文起衰,道济溺,体具用周,方信韩山有地下联:大儒温饱非志,与其月赏钱,岁靡禄,名存实亡,何如橡本无花------龙为霖题广东韩山书院原道堂上联:同学尽知名士,不远数千里而来,讲贯切磋,实为两粤英材渊薮下联:置身作何等人,愿闻二三子之志,文章勋业,须用六经根底工夫------吴大澂题广东广雅书院无邪堂上联:西北揭阳岭,东南太平洋,此楼萃山海奇观,望远登高,顿生八表经营志下联:刺史韩昌黎,衙官赵天水,所学得圣贤宗旨,读书论世,莫负千秋尚友心------丘逢甲题广东金山书院,位于潮州,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广西书院对联上联:经天纬地下联:正心修身------广西经正书院,位于田东,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上联:桂林无杂木下联:山水有清音------刘长佑题广西桂山书院,位于桂林,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上联:瘦黄穿石窍下联:古蔓绕松身------浚县阳明书院,王守仁曾于此讲学,后人乃建书院,名阳明书院上联:一室简编堆左右下联:二铭义理证东西------李彦章题广西阳明书院上联:几人得入春风坐下联:千载一游夜雪门------李彦章题广西阳明书院,位于武鸣,创建于明万历年间上联:文能换骨余可法下联:学到穷源自不疑------李彦章集陆游诗题广西西邕书院学文堂上联:池边小屋低于艇下联:江上青山峭似诗------李彦章题广西西邕书院船斋,位于思恩,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仁德上人 契入歌
仁德上人契入歌
根本智慧后得智,二智圆融是真智。
真智真慧空无我,唯有空我是真智。
真正智慧人人具,多个我我盖真智。
根本智是证空性,后得智是称性用。
性是空性常灵知,无我妙用后得智,根本后得本不二,空有不二是真智。
真智真慧空无我,心空无我谁有智。
真言实语对您说,无智无得妄念歇。
歇下妄心我我我,心空无我真解脱。
解脱无我照说我,说我无我我是佛。
是佛成佛不着相,不着幻相谁是我。
有我无我皆是幻,说我之时正无我。
无我正把我我说,如是我闻性自见。
见性成佛佛无我。
心空无我谁成佛。
谁能明了无二义,智慧不着真解脱。
真解脱时不着相,不着解脱正解脱。
空有两边皆不着,不住不着知是我。
无二意境谁明了,大彻大悟空无我。
夜宿高旻寺
夜宿高旻寺
王明发
【期刊名称】《佛教文化》
【年(卷),期】1996(000)005
【总页数】1页(P17-17)
【作者】王明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
【相关文献】
1.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空间知觉体验评价分析——以扬州高旻寺为例 [J], 陈玉梅;贾仁甫;谭健
2.清代四朝帝君与扬州高旻寺 [J], 薛晓军
3.扬州高旻寺段运河景观区域文化的融合与传达 [J], 封心宇;季翔
4.扬州高旻寺段运河景观区域文化的融合与传达 [J], 封心宇;季翔;;
5.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明珠高旻寺天中塔的前世今生 [J], 李智(文/图);朱育林(文/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粒“正趣果上果”出处梁武帝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诗原文赏析整理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曰予受尘缚,未得留盖缠。
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
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
生住无停相,刹那即徂迁。
叹逝比悠稔,交臂乃奢年。
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
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
道心理归终,信首故宜先。
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
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
棱层叠嶂远,迤逦嶝道悬。
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
飞鸟发差池,出云去连绵。
落英分绮色,坠露散珠圆。
当道兰靃靡,临阶竹便娟。
幽谷响嘤嘤,石濑鸣溅溅。
萝短未中揽,葛嫩不任牵。
攀缘傍玉涧,褰陟度金泉。
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慧居超七净,梵住逾八禅。
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
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
正趣果上果,归依天中天。
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
何待空同右?岂羡汾阳前?以我初觉意,贻尔后来贤。
从开头到“信首故宜先”为第一层,写他从“受尘缚”到崇信佛教的思想历程。
这一层几乎句句是佛语。
“曰予”六句,大意是:我一直受到尘世的束缚,未曾停止过各种烦恼。
三界犹如漫漫的长夜,永远没有尽头,而生活在其中的六道众生,个个浑浑噩噩,好像都在睡梦中。
才智不够,缺乏随机应变的本领。
“盖缠”,指尘世的烦恼。
“三有”,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异名。
“六道”,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
佛家认为此六处,是众生轮回之道,依据生前善恶行为的差异而趋向不同的道。
“方便”,指不按常规,随机应变地处事。
“善权”,与“方便”义近。
从“生住”句到“弱丧”句六句,大意是:万物处在运动过程中,转瞬之间就发生很大变化。
时间不断地流逝,一年一年地擦肩而过。
随波逐流,难以返回; 年少流亡在外的人,就不知道回家。
“生住”是“生、住、异、灭”的简称。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的生、住、异、灭的变化之中,称“四相”。
“生”,指事物的产生和形成; “住”,指事物形成后的相对稳定;“异”,指事物的变异衰败;“灭”,指事物的坏灭。
“徂迁”,转移,变化。
“叹逝”,慨叹光阴似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中生有,有即无----高旻寺德林
作为凡夫,没有开悟,没有明心见性,他就会打妄想,除了打妄想还是打妄想。
这些妄想从哪里来的呢,说不上哪里来,没个来处,要不怎么叫妄想呢?我身体不大好,睡在床上也打妄想。
我在来进堂之前,不知不觉就打了个妄想,想起了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不晓得什么原因就钻出来了,这也算是没话找话说吧。
几年以前有一位比丘尼,浙江人,可能是一个小庙的当家。
有一天她跟我说,想请我写几个字,我就问她,你要我写什么呀?她说请我写四个字:无中生有。
什么意思呀?我也不知道。
我们学佛的人,法法都是佛法,对待一切事情,都要往道上会。
她让我给她写个无中生有,我也不知她的意思,总之给我出了这个题目。
当时我就跟她说,这样吧,你四个字,我就给你多写几个字吧!于是我就写了四句话:“无中生有有即无,生佛迷悟体不殊,宜将事功填性海,更须殒习下功夫。
”依我来看,这四句话,就概括尽了全部的佛法。
我们先说这个无中生有。
本来没有的,生起来了,就有了,这就是无中生有。
我们学佛的人,仔细回味回味,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啊?这关系到佛法的大事因缘。
众生,法界的众生,从哪里来的?都是从无中生有来的。
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大家都很熟悉,本来无一物,哪个不知道啊?可是我看很多人,对这句话未必有甚深的理
解。
这个物指什么?不光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物,所有的事,所有的业也都是物,这些本来都是没有的。
众生的烦恼,起惑造业,生死浩然,这些本来也都是没有的。
可六祖只讲本来无一物,难道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么?如果什么都没有,那么这一切事一切物又怎么能显化出来呢?这其中还有个性啊,还有个理啊。
性,天然的性德,是本有的,非因非果,他没说这个也没有啊。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个大家要注意啊。
本来无一物,这个物就是烦恼,就是生死。
“无中生有有即无”,有就是没有,什么意思啊?从无量劫来,起惑造业打妄想,妄想造作的生死也是虚妄的,不实在的。
如果这个生死是实实在在的,那你的生死是了不掉的。
生死是假想,从性上讲,没有生,也没有死,生死都是因缘所生法。
我们讲无中生有有即无,就是这个道理。
众生和佛有什么不同呢?众生有性德,诸佛还有修德。
“生佛迷悟体不殊”,众生是在迷,诸佛是在悟,迷悟就是区别。
可就体性来讲,没有两样,佛的体性和众生的体性是一样的,没有丝毫差别。
我们常听说,“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佛,过去,已成的佛;现在,正成的佛;未来,将要成的佛。
我们也是佛啊,我们是未来佛。
生佛迷悟体不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但众生是佛,佛也是众生,佛究竟觉悟了的众生。
那么为什么佛和众生体是一样,而事上不一样呢?众生但有理性,没有事功,就是没有加以修证。
佛是修
证所得的。
所以经中说,“久修业所得”,那佛原来也是众生啊!修行佛道,不是一天两天,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就是加以事功。
众生和佛,体性是一样的,就差这个事功。
这个事功,你若不懂,我先告诉你,事功就是修证。
“宜将事功填性海”,这第三句话,是讲应该用这个事功,填我们本具的佛性之海,这个佛性才能够显现。
要理具事备,就能成佛了。
我们现在一切学佛的人,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哪一法,都不能光嘴说,都要用事功,用这个事功填性海。
什么叫做填呢?填,就是满足。
要想成佛,就要具足福慧,福慧要圆满。
而福慧要圆满,光靠嘴说说是不行的,要修,所以讲修福修慧,福要修,慧也要修,福慧双修。
你说我慧修满了,没有福报,能成佛吗?不能成佛。
那个成佛是怎么成的,那个福慧是怎么修的,我们要搞明白啊。
我们在这个禅堂用功,参念佛是谁,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般般如意,事事现成,你说这是修福啊,还是修慧?这是修慧。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某一段时间,要着重培福修福;在某一段时间,要专门修慧;在更多时间,要福慧双修。
我们禅宗道场,跟其他各宗各派,有所不同,“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过去的祖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禅宗各门庭,一般都强调农禅并重。
我们高旻寺也不例外啊,有农有禅,农,就是修福的;禅,就是修慧的。
农禅并重,就是福慧双修。
到哪里去修福?到哪里去修慧?哪里也不用去,就是在这个
三宝门中,既有修福的机会,又有修慧的机会。
台湾不是有个农禅寺吗?那是圣严法师的道场。
当时我在底下小会议室为那个比丘尼写字,写那四句话,写了一张,感觉写的不太好,就放在一边,另写一张。
当时有几个人在场,其中有一位也是比丘尼,是台湾来的。
是不是农禅寺来的,我记不得了。
她说这张字你不要了我要。
她后来把这张字拿给圣严法师看,据说圣严法师看了以后还满加赞赏的,这个我就不敢当了。
咱再接着说。
“宜将事功填性海,更须殒习下功夫”。
福慧圆满了,你才能成就佛道,差一点都不行。
生死,什么叫做生死啊?无量劫来起惑造业,养成了这个顽固的习气,生死说白了就是习气。
生死好断,习气难断。
佛在世时,他那十大弟子,都成了阿罗汉,见思烦恼都断光了,但他们还是有习气。
舍利弗嗔,舍利弗成了阿罗汉了,他的嗔气都没断。
毕陵伽婆蹉是慢,骄傲,对人轻慢。
有一次他想渡恒河,恒河有水啊,不好渡,他就喊那个管恒河的恒河神,叫他断流,自己好渡河。
你叫人家断流,也该客气一点呀,他不客气,他喊,“小婢呀,断流!”小婢,为什么叫小婢呢?在过去生中,这个河神是他毕陵伽婆蹉家里的一个佣人,他喊惯了,喊她小婢。
后来这个河神就不高兴了,不高兴怎么办啊?她就向佛告状,佛就把毕陵伽婆蹉找来,批评他不对,让他向河神求忏悔。
求忏悔就求忏悔吧,这毕陵伽婆蹉求忏悔他还喊“小婢莫嗔,小婢莫嗔”,就是说小婢你不要不高兴,我
错了,我向你道歉。
求忏悔还叫人家小婢,这就说明了习气的力量多么顽固难断。
还有一位难陀,他的习气是淫性,这大家过去都常讲的。
都修到阿罗汉了,生死、烦恼断了,习气还不能完全断除,这是为什么呢?无量劫来,做得太多了,太熟悉了,所以说“更须殒习下功夫”,每时每刻都须要觉照这个习气,不让它起现行。
因此宗门下的人,开悟明心见性以后,他还要水边林下,长养圣胎,就这个道理。
生死是从哪来的,成佛怎么成,这是个大问题,我们今天这些学佛用功的人要搞清楚。
无中生有,这个无是什么?无,就是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清净本然,什么都没有,怎么会生出物来呢?这是众生的起源。
从最初的一念,“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这样逐渐逐渐,因之滥觞,生死浩然,一直到现在。
“无中生有有即无”,这个有其实是虚妄之有,等于没有。
心经中不是说了吗?色即是空,这个色,也就是有,好像是有,其实是空的。
有和无不是两个东西,佛法是不二法门,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所以我给她写,无中生有有即无,就这么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