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有即无----高旻寺德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中生有,有即无----高旻寺德林

作为凡夫,没有开悟,没有明心见性,他就会打妄想,除了打妄想还是打妄想。这些妄想从哪里来的呢,说不上哪里来,没个来处,要不怎么叫妄想呢?我身体不大好,睡在床上也打妄想。我在来进堂之前,不知不觉就打了个妄想,想起了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不晓得什么原因就钻出来了,这也算是没话找话说吧。几年以前有一位比丘尼,浙江人,可能是一个小庙的当家。有一天她跟我说,想请我写几个字,我就问她,你要我写什么呀?她说请我写四个字:无中生有。什么意思呀?我也不知道。我们学佛的人,法法都是佛法,对待一切事情,都要往道上会。她让我给她写个无中生有,我也不知她的意思,总之给我出了这个题目。当时我就跟她说,这样吧,你四个字,我就给你多写几个字吧!于是我就写了四句话:“无中生有有即无,生佛迷悟体不殊,宜将事功填性海,更须殒习下功夫。”依我来看,这四句话,就概括尽了全部的佛法。我们先说这个无中生有。本来没有的,生起来了,就有了,这就是无中生有。我们学佛的人,仔细回味回味,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啊?这关系到佛法的大事因缘。众生,法界的众生,从哪里来的?都是从无中生有来的。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大家都很熟悉,本来无一物,哪个不知道啊?可是我看很多人,对这句话未必有甚深的理

解。这个物指什么?不光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物,所有的事,所有的业也都是物,这些本来都是没有的。众生的烦恼,起惑造业,生死浩然,这些本来也都是没有的。可六祖只讲本来无一物,难道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么?如果什么都没有,那么这一切事一切物又怎么能显化出来呢?这其中还有个性啊,还有个理啊。性,天然的性德,是本有的,非因非果,他没说这个也没有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个大家要注意啊。本来无一物,这个物就是烦恼,就是生死。“无中生有有即无”,有就是没有,什么意思啊?从无量劫来,起惑造业打妄想,妄想造作的生死也是虚妄的,不实在的。如果这个生死是实实在在的,那你的生死是了不掉的。生死是假想,从性上讲,没有生,也没有死,生死都是因缘所生法。我们讲无中生有有即无,就是这个道理。众生和佛有什么不同呢?众生有性德,诸佛还有修德。“生佛迷悟体不殊”,众生是在迷,诸佛是在悟,迷悟就是区别。可就体性来讲,没有两样,佛的体性和众生的体性是一样的,没有丝毫差别。我们常听说,“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佛,过去,已成的佛;现在,正成的佛;未来,将要成的佛。我们也是佛啊,我们是未来佛。生佛迷悟体不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但众生是佛,佛也是众生,佛究竟觉悟了的众生。那么为什么佛和众生体是一样,而事上不一样呢?众生但有理性,没有事功,就是没有加以修证。佛是修

证所得的。所以经中说,“久修业所得”,那佛原来也是众生啊!修行佛道,不是一天两天,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就是加以事功。众生和佛,体性是一样的,就差这个事功。这个事功,你若不懂,我先告诉你,事功就是修证。“宜将事功填性海”,这第三句话,是讲应该用这个事功,填我们本具的佛性之海,这个佛性才能够显现。要理具事备,就能成佛了。我们现在一切学佛的人,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哪一法,都不能光嘴说,都要用事功,用这个事功填性海。什么叫做填呢?填,就是满足。要想成佛,就要具足福慧,福慧要圆满。而福慧要圆满,光靠嘴说说是不行的,要修,所以讲修福修慧,福要修,慧也要修,福慧双修。你说我慧修满了,没有福报,能成佛吗?不能成佛。那个成佛是怎么成的,那个福慧是怎么修的,我们要搞明白啊。我们在这个禅堂用功,参念佛是谁,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般般如意,事事现成,你说这是修福啊,还是修慧?这是修慧。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某一段时间,要着重培福修福;在某一段时间,要专门修慧;在更多时间,要福慧双修。我们禅宗道场,跟其他各宗各派,有所不同,“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过去的祖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禅宗各门庭,一般都强调农禅并重。我们高旻寺也不例外啊,有农有禅,农,就是修福的;禅,就是修慧的。农禅并重,就是福慧双修。到哪里去修福?到哪里去修慧?哪里也不用去,就是在这个

三宝门中,既有修福的机会,又有修慧的机会。台湾不是有个农禅寺吗?那是圣严法师的道场。当时我在底下小会议室为那个比丘尼写字,写那四句话,写了一张,感觉写的不太好,就放在一边,另写一张。当时有几个人在场,其中有一位也是比丘尼,是台湾来的。是不是农禅寺来的,我记不得了。她说这张字你不要了我要。她后来把这张字拿给圣严法师看,据说圣严法师看了以后还满加赞赏的,这个我就不敢当了。咱再接着说。“宜将事功填性海,更须殒习下功夫”。福慧圆满了,你才能成就佛道,差一点都不行。生死,什么叫做生死啊?无量劫来起惑造业,养成了这个顽固的习气,生死说白了就是习气。生死好断,习气难断。佛在世时,他那十大弟子,都成了阿罗汉,见思烦恼都断光了,但他们还是有习气。舍利弗嗔,舍利弗成了阿罗汉了,他的嗔气都没断。毕陵伽婆蹉是慢,骄傲,对人轻慢。有一次他想渡恒河,恒河有水啊,不好渡,他就喊那个管恒河的恒河神,叫他断流,自己好渡河。你叫人家断流,也该客气一点呀,他不客气,他喊,“小婢呀,断流!”小婢,为什么叫小婢呢?在过去生中,这个河神是他毕陵伽婆蹉家里的一个佣人,他喊惯了,喊她小婢。后来这个河神就不高兴了,不高兴怎么办啊?她就向佛告状,佛就把毕陵伽婆蹉找来,批评他不对,让他向河神求忏悔。求忏悔就求忏悔吧,这毕陵伽婆蹉求忏悔他还喊“小婢莫嗔,小婢莫嗔”,就是说小婢你不要不高兴,我

错了,我向你道歉。求忏悔还叫人家小婢,这就说明了习气的力量多么顽固难断。还有一位难陀,他的习气是淫性,这大家过去都常讲的。都修到阿罗汉了,生死、烦恼断了,习气还不能完全断除,这是为什么呢?无量劫来,做得太多了,太熟悉了,所以说“更须殒习下功夫”,每时每刻都须要觉照这个习气,不让它起现行。因此宗门下的人,开悟明心见性以后,他还要水边林下,长养圣胎,就这个道理。生死是从哪来的,成佛怎么成,这是个大问题,我们今天这些学佛用功的人要搞清楚。无中生有,这个无是什么?无,就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清净本然,什么都没有,怎么会生出物来呢?这是众生的起源。从最初的一念,“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这样逐渐逐渐,因之滥觞,生死浩然,一直到现在。“无中生有有即无”,这个有其实是虚妄之有,等于没有。心经中不是说了吗?色即是空,这个色,也就是有,好像是有,其实是空的。有和无不是两个东西,佛法是不二法门,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所以我给她写,无中生有有即无,就这么个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