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与国际传媒秩序重构

合集下载

“全球在地化”语境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及重构机制研究

“全球在地化”语境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及重构机制研究

“全球在地化”语境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及重构机制研究新闻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新闻定义中的传播主要指“大众传播”,即职业传播者通过某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向大众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

随着“全球在地化”的深入和互联网文化的进驻,中国的传媒发展已与世界接轨,新闻传播已经发展到从最初的整体、宏大、秩序进入到个体、碎片、张扬的微媒体后福特主义阶段,个体意义上的事件性和参与性已经成为微时代的显著特质。

当微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积极生长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亚文化趣味的征引和消极的时代症候,这些都给传媒工作者和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笔者在本研究中试图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特质及关联性,探讨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规律以及重构机制。

1.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及显性特质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历程中,新闻传播以权威性、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性始终占据着传媒的高地。

新闻传播的载体和途径从广义上分有两种方式,传统媒体和微媒体传播。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媒体而言的,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文艺样式。

即使在微时代得以正式具名的维度下,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仍然在信息内容生产、深度专业化报道、资源配置、机构规模、行业主导权及权威性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和鲜明的特点。

强大的新闻信息内容生产能力以及高质量、标准化的专业制作团队国外一项名为《在线读者行为报告》的研究表明,选取数百万博客和社会微媒体网站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80%以上的链接都以传统媒体机构为信息源。

实则是说当今炙手可热的微媒体传播平台内容的生产能力还是有限。

由于中国的媒体机制形态,这种现象在中国体现得更为明显。

中国的传统新闻媒体机构有着庞大的规模、优秀业务能力的记者和采编人员、一定区域内最专业顶级的制作设备,这些配置都决定了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发布领域的高质量、高标准以及无法撼动的资源优势。

高水准新闻信息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提升能力相对于时下微媒体为受众提供的“信息快餐”,传统媒体固有的资源厚度在全面调查、深度挖掘、后续跟进等方面具有其后发优势的显著特点。

新兴市场经济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

新兴市场经济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

新兴市场经济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对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对国际经济秩序的挑战,以及对重构的推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新兴市场经济一词主要指的是发展中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

这些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其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例如,中国的GDP已经超过2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新兴市场国家以其庞大的人口、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较高的技术含量等特点,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二、新兴市场国家对国际经济秩序的挑战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传统国际经济秩序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意味着传统秩序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重构。

其次,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不足,无法充分参与决策和制定国际规则,这导致国际经济秩序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受到质疑。

此外,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加入,国际经济秩序在地缘政治、金融风险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三、新兴市场国家对重构国际经济秩序的推动面对传统国际经济秩序的局限性,新兴市场国家积极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加强南南合作,建立起一系列新型的国际经济组织和机制,例如金砖国家合作、上合组织等,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国际合作,为重构国际经济秩序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新兴市场国家通过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结构升级等方式,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话语权,进一步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

此外,新兴市场国家还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公平贸易、取消贸易保护主义的倡议,为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四、重构国际经济秩序的路径与挑战要实现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并使其更加公正、合理和有效,需要跨国合作与协商。

全球化形势下的传媒发展趋势

全球化形势下的传媒发展趋势

全球化形势下的传媒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媒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发展。

全球化对传媒发展的影响极为明显,使得传媒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也为传媒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本文将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传媒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一、数字媒体显著崛起数字媒体已经成为当今传媒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各种数字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媒网站、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数字化产品成为了传媒竞争的主战场。

继纸媒时代、电视时代过后,数字媒体时代正在到来。

数字媒体的崛起不仅为传媒行业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也提升了传媒的粘性和传播效果。

二、媒体融合全面加速媒体融合也是全球化时代下传媒发展趋势之一。

传统彼此独立、并且在合并前互相竞争的媒体,开始实现资源共享、互补发展,形成了一些具有跨媒体特点和综合媒体形态的全媒体。

近年来,多家传媒企业纷纷实行各自的媒体融合战略,如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通过业务整合和并购,形成了覆盖电信、互联网、OTT 等领域的全媒体集团。

三、数据化管理模式日趋成熟传媒企业的数据化管理模式也在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升级。

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消费者数据采集、加工和深度分析,帮助公司更好地进行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

数据化管理模式的运用不仅带来了更为高效的业务运作和优化决策,也为传媒业的数字化发展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四、内容为王的趋势变得更加显著在传媒发展中,内容始终是这个行业的核心所在。

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和用户使用规律的变化,内容为王的趋势变得更加显著。

传媒企业必须根据受众的不断变化,不断优化内容产出的方式,提高内容的质量和体验。

优秀的内容,可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忠诚度,为传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全球化未来发展还面临着活跃的挑战虽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媒产业充满了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导致的传媒环境的日趋复杂。

各国和地区的传媒法规差异,以及受众文化背景的多样性这些都挑战了全球化进程下传媒的发展。

下一代互联网与我国参与重构世界传播新秩序的机制

下一代互联网与我国参与重构世界传播新秩序的机制
因此我圉一方面在我国参与重构世界传播秩序之际建立开放融合的信息治理要继续争取重构新秩序的发言权和参与权机制即以政府为主导国家私人部门和公民社会多角色参与的另一方面还要切实提高信息传播力来赢得信息治理机制使法治和自律管理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规制效新秩序中的位置和主动权
下一代互联 网与我国参与重构 世界传播 新秩 序 的机制
在1 9 7 3 年的阿尔及尔会议上 ,发展 中国家首次提 出 “ 改变全球 更 加公 平 ( F a i r n e s s )、更 多共赢 ( Al l — 信息流动和传播体系不平衡”的主张 。之后 1 9 7 6 年的突尼斯会议 、 wi n)、更大 包容 ( I n c l u s i o n)、更强责任 (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3 使很多发展中国家又看
/何 志武 朱 秀凌





晓 东
【摘 要 】从2 0 世 纪7 0 年代发展 中国家提 出 “ 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至今 ,世界信息不公平现 象依 然存在。下一 代互联 网为我国等发展 中国家重构世界信 息传播新秩序提供 了契机 。在下一代互联 网语境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
机制 : 多元 主体 的信 息 传播机 制 、开放 融合 的信 息 治理机 制 和基 于 下一代 互联 网的信 息产 业机 制 ,将 有 助 于我 国更
恒弱的 “ 马太效应 ” 。
参与重构新秩序的契机 。2 0 1 1 年2 月3 H,全 球互联网I P 地址相关管理组织宣布 :现有 的
好地参与重构世界传播新秩序 。 【 关键词 】 下一代互联网 参与重构 世界信 息传播新秩序
【 作者信息】何志武,华 中科技 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朱 秀凌,华 中科技 大学新闻

新媒体发展与国际传媒秩序重构

新媒体发展与国际传媒秩序重构


具有交 互性 和跨 时空 的特 点 , 致 了各行 业诸 多新理 念和 导 新模式 产生 。我 们可 以确定 的是 ,新 媒体 必将掀 起一 场 国 际传媒 秩序 重构 大潮 。 冷战 结束后 的世 界秩序 一 直处 于快速 变化 中 , 其 是 尤 “ ・1事 件和 2 0 9l” 0 7年 末开始 的“ 金融危 机” ,使美 国对 国际 事务 的干预 能力 和影 响力 明显下 降 ,中国的发 展则成 为全
国际媒 体 度 。最 为重 要 的是 ,“ 为贵” 和 的文化 影 响力和 建立 和谐 世 的是 媒体 的 品牌 价值 。我 国有些 学者 则认 为 ,“
界 的信 念 ,正成 为替换 西方武 力干预 传统 的新价值 观 。中 主 要 是 指 那 些 从 事 国 际 信 息 传 播 活 动 的 主 体 或 传 播 媒
今传 媒
2 1年 第 3 01 期
传媒大 讲坛
和激 烈竞争 ; 电视剧 依然 是中 国人 阅读 故 事、享 受故 事 、
(50 、《 50 ) 蜗居 》 (33 54 )等 ,除 其 中有两 部 作 品以外 ,
其余 全部 为现 实题材 电视剧 。 管年 代剧 、革 命历 史题材 消费故 事 的“ 尽 第一 载体” 。当然 ,只有 与社会 文化 心理 发生
制 各 级 电视 台 由于 盈 利 模 式单 一 而对 电视 剧 的 高度 依 赖 有社会 普遍 性 的文化 乌托 邦 。
新媒体发展 与 国际锥媒秩序 重构
王 雪 野
( 国传 媒 大 学 ,北 京 10 2 ) 中 0 04
中 图分 类 号 :G2 6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2 (0 1 302 .6 6 282 2 1 )0 —0 60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

37新媒体研究·理论研究导语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要明确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国际话语权的建设,是塑造国家形象,提高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为了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建设治理的成功,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不仅需要以丰富的媒体资讯、鲜明的中国视角、开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更要积极发声,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传达出中国各界对大事件的看法和分析,争取国际话语权。

1.国际传播环境现状1.1“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长期存在现阶段,欧美国家依仗二战后自身强大的军事和经济能力,利用语言、技术手段等优势,通过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社交媒体、报刊、书籍等传播渠道向全球不同类型文化输送西方价值观,构建了欧美国家主导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实现了对传播内容的垄断和传播渠道的垄断,影响着世界范围内广大受众的偏好,以及对某个事件甚至某个国家的看法。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崛起,西方利用其高效的新闻报道、专业的媒体团队和遍布全球的媒体渠道传播中国负面信息,设置涉华负面议题,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与判断,西方对我国的误解和敌视长期存在。

然而,中国国力的明显提升以及“走出去”战略的执行,使得我国在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外受众也越来越希望了解真实的中国,包括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华文化、经济金融、中国对世界的看法等信息,国际传播的总体形势逐渐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转变。

1.2“防御式”的被动传播策略需改变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美国政府和媒体几乎主导了国际涉华报道的议题及看法。

疫情暴发之初,西方媒体一直恶意诋毁中国的疫情应对策略,营造中国政府疫情应对不力的氛围;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暴发,由美国政府主导的“中国责任论”一直左右着国际舆论环境,美国政府通过媒体、智库、政客、组织层层精心包装,将其升级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并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将疫情的源头及各国疫情失控的原因指向中国。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新闻与国际传播的互动与合作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新闻与国际传播的互动与合作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新闻与国际传播的互动与合作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不再只是国内范围内的信息传递,而是与国际传播展开了紧密的互动与合作。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与国际传播的互动与合作,并分析其对全球信息流动的影响。

一、互动的网络新闻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主要依赖于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渠道。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通过网络得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而且在互动性方面也有了巨大的突破。

首先,网络新闻实现了双向传播。

与传统媒体只能提供单向信息流动不同,网络新闻允许读者通过各种互动平台对新闻进行评论和讨论。

这种双向传播的机制使新闻更具参与性和开放性,有助于促进公众参与和舆论交流。

其次,网络新闻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丰富了信息呈现方式。

传统媒体主要依靠文字和图片进行信息传递,而网络新闻则可以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等形式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这种多媒体的形式不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也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果。

最后,网络新闻的实时性和更新速度也是其互动性的重要体现。

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闻可以实时发布信息,让读者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新闻内容。

同时,网络新闻还可以随时更新,对新闻报道进行修订和补充,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网络新闻与国际传播的合作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网络新闻在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网络新闻,不同国家的新闻机构可以共享资源,并开展合作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首先,网络新闻促进了国际新闻信息的传递。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新闻可以及时、全面地传递给全球范围内的读者。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体育等领域的新闻,通过网络可以迅速传播到国外,让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了解到发生在他国的重要事件和动态。

其次,网络新闻加强了国际新闻机构之间的合作。

通过网络平台,不同国家的新闻机构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报道,共同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的关系,并分析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跨越时空的传播: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使信息可以实时传播到世界各地。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即时互动。

2. 多元化的传播形式:新媒体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传播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形式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使传播更加生动、直观,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3. 个性化的传播体验: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个人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视频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个性化的传播体验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国际传播中,推动了信息的多样化和民主化。

二、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方面,全球化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全球化使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样化,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三、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带来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虽然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信息过载: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数量和速度呈指数级增长,人们很容易被大量的信息淹没。

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虚假信息的传播: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更加容易。

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会误导受众,还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准确辨别和传播真实的信息,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

媒体与国际关系

媒体与国际关系

媒体与国际关系—国际传播政治学导论一)【媒化世界】人对世界的感知, 除了直接经验以外,主要是依靠媒介获得的。

这种通过感知构建的世界是被新闻媒体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因为媒介的报道是对现实世界片段的再现或者重构。

二)从政治角度看新闻传播权力:媒介对人的支配和控制价值:媒介体现的道德和观念秩序:新闻信息的跨国流动三)传播与政治的关系1、传播——〉政治传播与政治参与传播与政治权力的取得传播与政治权力的保持和运用2、政治——〉传播政治观念对传播的推动政治利益分化与传媒多样化政治环境对传媒的制约政治思想文化和新闻理念一、新闻媒介作为一种权力一)媒介的权力属性1、【权力】1)影响和支配他者的意志和行为的能力。

2)权力与力量3)权力的源泉:暴力;财富;知识4)软权力2、媒介作为一种权力1)知识权力依赖传播渠道2)媒介是一种可以施加影响的传播渠道二)【媒介权力】媒介通过对信息的占有、选择、解译,实现对大众的引导和劝服,影响公众议程,乃至政治决策的能力。

”事件”因媒介得以发生,媒介影响事件如何发生,界定问题并对问题提供解释,由此塑造公众意见。

具体表现:1、事件因媒介得以发生:媒介制约人们所见所闻【例】美国了解亚洲的途径:传媒占50%以上,而旅行仅占16%2、媒介参与事件的发生:兼具旁观者和参与者双重身份3、媒介决定公共议程和解释框架4、媒介是塑造舆论的主要因素之一:【例】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三)新闻媒介的权力来源1、特性赋予:单向;适众;迅捷;选择2、公众赋予:整体托付论;部分托付论3、强权化身:自上而下的代表4、政治发展过程:与争取政治自由的过程伴随5、功能赋予四)媒介的权力重要性1、新闻传媒影响力的上升 表现: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对政治生活的影响2、权力向国家下层次的转移3、权力内涵的转化二、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媒介功能的概念 1、【媒介功能】指新闻媒介通过完成报道活动而产生的社会作用或者功用。

2、新闻媒介功能的层次(拉斯韦尔的分析): 1)基本功能:传播2)属性功能:守望、解释(教育\舆论)、社会化 3)工具功能:监督、宣传、动员——〉政治功能:政治监督;政治沟通和协调;政治控制,政治分解(裂) 政治宣传:动员和蒙蔽;政治斗争的平台经济功能:媒介作为一种产业;媒介的经济润滑注1:属性功能和工具功能的区别与联系——效果,即对社会整体或个体产生的实际影响 注2: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四种模式:包容说;交叉说;重合说;并列说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注3:口传社会和大众传播社会部分社会功能承载比较功能 口传社会大众传播社会监测 个人(守望人、报讯人) 个人、新闻媒介协调 个人(领袖)、会议 个人、政府及执法机构、民意媒介 教育家庭、学徒、示范家庭、学校、教育媒介娱乐 戏班、游行、集会 现场表演、娱乐媒介 二)制约媒介功能的环境因素 1、制度环境决定媒介功能发挥2、社会政治的发展和需要制约媒介功能发挥【例】1987-1990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评选批评性报道所占比重102030405060701987198819891990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一)媒体调控1、定义【媒体调控】指国家\政府、政党、社会集团和行业组织等利用法律的、政策的、物质的等手段,对新闻媒体进行的硬性或软性的管理和约束。

新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格局与文化多样性

新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格局与文化多样性

新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格局与文化多样性在新媒体时代,全球传播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加快和扩大,为全球文化的交流和多样性的展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然而,新媒体的兴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何保持文化多样性、解决传播不平等、处理文化冲突等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格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全球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传统媒体的边界逐渐被打破,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和便捷化。

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可以在瞬间传递。

各种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的兴起,使得个体可以自由发声,信息传播的主体从少数精英转向了大众。

此外,全球范围内的新闻机构、娱乐产业和跨国公司也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了影响力。

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受到了冲击,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首选。

通过全球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和内容分享平台,人们可以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等,并与世界各地的人实时进行交流和互动。

二、文化多样性的呈现全球传播格局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呈现。

虽然全球化使得文化的同质化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也提供了保护和展示多样文化的机会。

通过新媒体平台,各种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传统手工艺等得以广泛传播和展示,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

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也加强了文化交流和多样性。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轻松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文化特色和观点。

全球化的传播使得各国文化更加广泛地受到关注和影响,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更加紧密。

这种跨文化的互动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保护。

三、全球传播格局与文化多样性的挑战尽管新媒体时代为文化多样性的展现提供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信息的传播不平等现象愈发明显。

在全球传播格局中,一些发达国家的声音和意见更容易被传播和接受,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观点则面临着传播被边缘化和忽视的困境。

网络新闻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转型与应对策略

网络新闻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转型与应对策略

网络新闻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转型与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在这个网络新闻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也发生了转型,各国媒体纷纷采取应对策略来适应这一变化。

本文将探讨网络新闻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转型与应对策略。

一、转型: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在传统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渠道传播。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冲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网络媒体逐渐成为国际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

网络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即时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发布的速度更快,能够实时报道国际大事件,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此外,网络新闻的互动性也是其吸引读者的亮点。

通过评论、分享等功能,读者可以参与到新闻报道中,形成舆论的交流与互动。

二、应对策略:整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面对网络新闻时代的到来,国际媒体机构积极采取应对策略,整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

首先,国际媒体加强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他们建设了先进的网络新闻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内容。

同时,他们也推出了各种新的传播方式,如移动端应用程序、社交媒体等,以便更好地与读者进行互动。

其次,国际媒体注重了跨平台的整合。

他们在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将新闻内容进行整合,同时在网络上发布。

这种跨平台整合的策略,充分利用了各媒体的特点,使得新闻信息能够覆盖更广的受众群体。

此外,国际媒体还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来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

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账号,国际媒体能够与读者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获取更多的反馈和意见。

同时,社交媒体也成为国际媒体进行新闻推广的重要平台,通过新闻链接、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吸引读者点击。

三、挑战与机遇在网络新闻时代,国际新闻传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之一是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网络新闻中可能存在虚假信息和不可靠消息。

国际媒体需要采取严格的新闻审核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格局演变

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格局演变

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格局演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国际新闻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传统媒体的地位逐渐下降,互联网媒体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国际新闻传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格局的演变,并分析其对信息获取和舆论传播的影响。

一、传统媒体的挑战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以前,人们获取国际新闻的主要途径是报纸、电视和广播。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在线新闻平台、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网站来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

传统媒体的发行量和收视率逐渐下滑,受众的数量也在减少。

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二、互联网媒体的崛起互联网媒体的崛起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实时获取国际新闻,了解全球动态。

在线新闻平台和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互联网媒体的涌现为国际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

三、信息获取的便利化互联网时代,人们不再需要依赖传统媒体的编辑和记者来筛选新闻。

互联网上的新闻平台和社交媒体允许个人发布和分享新闻,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门槛。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影响力不再完全掌握在少数掌握话语权的部门或媒体机构手中。

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格局使得多元声音得以表达,信息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得到了提高。

四、舆论传播的多样化互联网时代,舆论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表观点、评论新闻,互动性更强。

这种互动性使得舆论逐渐从传统媒体垄断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同时,互联网也带来了声音传播的碎片化和虚假信息的泛滥。

虽然互联网提供了更多声音表达的机会,但也给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带来了挑战。

五、媒体运营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时代,媒体运营模式也发生了革新。

传统媒体更多依靠广告收入维持运营,而互联网媒体则通过多样化的盈利模式来支撑自身发展。

除了广告收入,互联网媒体还可以通过付费订阅、特色内容推荐、精准投放等方式实现盈利。

新媒体时代的传媒格局与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的传媒格局与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的传媒格局与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传媒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传统传媒的格局,也为传媒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传媒格局和发展趋势。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传媒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媒体如电视、收音机和报纸的传播方式受到了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的冲击。

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传播平台,消除了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使得信息可以实时、直接地传递给大众。

社交媒体的兴起让普通人也具备了传播信息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互动和分享内容。

移动应用的普及使媒体内容随时随地都可以访问,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传媒发展呈现出几个明显的趋势。

首先,内容创造者和内容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直接和互动。

传统媒体时代,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间接的关系,媒体是信息的中介。

而在新媒体时代,个人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和视频分享平台等成为内容创造者,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可以直接传递给其他人。

这种直接的互动增加了人们对传媒内容的信任度。

其次,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传媒消费成为主流。

由于新媒体时代的信息量庞大,人们更加倾向于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被动接受传统媒体的推送。

因此,传媒公司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内容,以吸引和留住用户。

此外,新媒体时代的传媒内容呈现多样化和碎片化的特点。

人们的时间变得更加有限,他们更倾向于浏览短小精悍的信息,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长篇文章或观看长视频。

传媒公司需要根据用户的阅读和观看习惯提供更加简洁明了的内容。

新媒体时代的传媒格局和发展趋势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传统媒体面临着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压力。

很多传统媒体面临着观众和广告商的流失,他们需要加快转型,适应新的媒体环境。

传媒公司需要加大对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投资,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复调”新媒体国际传播的优势、困境与进路

“复调”新媒体国际传播的优势、困境与进路

“复调”新媒体国际传播的优势、困境与进路作者:刘滢来源:《对外传播》2018年第09期随着国际受众大规模向社交网站、移动客户端等数字平台迁徙,新媒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兵家必争之地。

不同于传统媒体“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我国新媒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从战略层面考量,新媒体是我国国际传播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①从实践来看,中国主流媒体和民营媒体机构纷纷利用国外新媒体平台和自有新闻客户端拓展国际市场,微信、微博等本土新媒体公司也跨出国门,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拥有数量可观的用户。

伴随而来的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即政府、媒体、企业、其他社会组织、个人等传播主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多音齐鸣的“复调传播”,②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国际传播的主旋律。

新媒体环境下的“复调”国际传播既有不同于以往的优势,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困境和问题,如何扬长避短是当前关注的焦点。

优势:多元主体的合力传播与“核裂变”效果新媒体赋予更多的社会机构和个人向大众,甚至国际受众传播的能力,传播主体由一元变为多元。

程曼丽认为,网络传播带来的传受关系变化,使国际传播形态发生了相应变化,国家(政府)不再作为主要的或唯一的传播主体主导传播过程,政府之外的其他机构与个人也摆脱了依附地位,成为了传播主体。

③近年来,这种多元化国际传播主体趋势在新媒体平台上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国际传播策略日渐成熟。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等主要对外传播媒体在积极利用海外社交网络和建设自有新闻客户端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初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传播策略,如建立矩阵式账号集群、内容碎片化传播、各账号之间互动协作、重大新闻事件密集发布等。

截至2018年4月,新华社已在脸书、推特、优兔等国际社交网络平台建成了19个语种50个账号集群。

④2017年11月,中国国际电视台(又称“中国环球电视网”,简称CGTN)在全球最大视频网站优兔平台运营的主账号全球点击量突破3亿次,视频观看总时长达3.7亿分钟。

新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与发展趋势

新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与发展趋势

新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与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也对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新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1. 打破时空限制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时间和地域限制。

这使得国际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2. 提升传播效果新媒体的多样化和互动性使得国际传播的效果得到了提升。

通过新媒体平台,国际传播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

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也使得传播更加双向化,受众可以积极参与和互动,增强了信息的传递和接受效果。

3. 加强文化交流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通过新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新媒体也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

二、新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1. 移动化发展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化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国际传播将更加依赖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应用和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移动化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的便捷性和互动性。

2. 多媒体融合未来,新媒体将更加注重多媒体融合的发展。

通过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国际传播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多媒体融合将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 数据驱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驱动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国际传播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偏好,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内容。

数据驱动将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的效果和效率。

4. 跨平台整合未来,新媒体将更加注重跨平台整合的发展。

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

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

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经济发展是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国际经济秩序则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框架和规则。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差异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国际经济秩序也在不断地重构和调整。

一、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秩序经历了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20世纪初的“亨廷顿系统”是以欧美为中心的国际经济秩序,但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殖民主义的终结,这一秩序逐渐失去了合法性。

随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成为了国际经济秩序的新模式,通过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

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美元贬值引发了全球通货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陷入混乱。

随后,以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兴起,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全球化的挑战与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全球化的进程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结构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全球贫富分化问题加剧,给国际经济秩序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其次,全球融资体系不完善,金融危机的发生频率和影响力不断上升,对国际经济秩序构成了重大威胁。

再次,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如何在发展与环境之间取得平衡成为国际经济秩序调整的重要议题。

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各国纷纷加强了国际合作,试图调整和重构国际经济秩序。

一方面,一些新兴经济体崛起,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多极化发展。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影响力增强,也为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另一方面,各国加强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协调和改革。

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成为了国际经济合作和秩序调整的平台和机制。

媒介融合中的新闻传播生态变化及重构

媒介融合中的新闻传播生态变化及重构

媒介融合中的新闻传播生态变化及重构【摘要】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生态的变化和重构是当代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生态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参与新闻的方式,成为新闻传播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媒介融合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也促使传统媒体转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方式进一步向多渠道、快速传播发展,用户参与和社会化互动成为新闻传播生态的重要特征。

未来,媒介融合将继续对新闻传播生态进行重构,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新闻传播生态的发展趋势也值得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生态变化、数字化技术、社交媒体、媒介重构、移动互联网、用户参与、社会化互动、未来趋势、挑战、机遇1. 引言1.1 媒介融合中的新闻传播生态变化及重构媒介融合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标志着传播生态的深刻变革和重构。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逐渐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而社交媒体的兴起进一步加速了这一变化的过程。

媒介融合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方式,也对传播格局和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新闻传播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逐渐被互联网所替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让新闻传播走进了每个人的口袋。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递和全天候覆盖。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让新闻传播变得更加社交化和互动化。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参与到新闻话题中,对新闻传播产生直接影响。

媒介融合重构了新闻传播的生态系统,使传播格局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被打破,用户参与和社会化互动成为新的传播主题。

新闻机构和传媒公司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播者,用户在新闻传播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这种新的传播生态不仅激发了传统媒体的创新力,也为新兴媒体和个人传播者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2. 正文2.1 数字化技术对新闻传播生态的影响数字化技术使新闻传播更加快速和便捷。

国内外新媒体艺术经营与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外新媒体艺术经营与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外新媒体艺术经营与发展现状分析新媒体艺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技术和媒介,例如计算机图形学、数字艺术、VR/AR等。

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推动了艺术和科技之间的交叉融合,也为艺术界与市场之间的互动搭建了新平台。

国际上,新媒体艺术的经营与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

最具代表性的是欧美地区的众多新媒体艺术节,例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威尼斯双年展——国际艺术展”,以及洛杉矶、“艺术波士顿”、“莱比锡仪式日”等举办的新媒体艺术展览。

此外,国际上还有多个专门致力于新媒体艺术的研究机构和艺廊,例如美国纽约的“眼神艺廊”和荷兰的“V2实验室”,它们为优秀的新媒体艺术作品提供了展示、推广和销售的机会。

而在国内,新媒体艺术虽然也逐渐得到艺术界、科技界甚至商业界的认可,但是经营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具体来说,以下几点是关键问题:首先是政策支持不足。

在国内,尽管出现了一些以新媒体艺术为主题的展览和节目,但是公共机构对此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仍然较为欠缺。

此外,由于新媒体艺术的特殊性质,国内对其的审查和监管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互联网审查和版权侵犯等。

其次是市场认可度不高。

由于新媒体艺术相对传统艺术来说还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市场上的认可度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新媒体艺术的经营者难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使得新媒体艺术创作的数量和质量相对不足。

最后是教育和研究薄弱。

国内尚缺乏专门针对新媒体艺术的教育体系,这也导致新媒体艺术人才的缺乏。

同时,在新媒体艺术研究方面,国内尚无相应的研究机构和团队,这使得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和交流难以深入。

总的来说,国内新媒体艺术经营与发展现状与国际上逐渐成熟的体系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政策、市场和教育等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以促进国内新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国际传播新秩序

国际传播新秩序

从国际机制理论看国际传播秩序的建立联合国国际法庭在1980年曾宣布,“机制”是具有自制力的外交法律规则以及“法规和规则系统”。

所谓国际机制的概念,目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对国际机制的提出了多种定义,其中经典、经常被引用的定义有三个:斯蒂芬·克拉斯诺认为,国际机制是指“在某一特定问题领域里组织和协调国际关系的原则、原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另外还有两种,见书《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从以上三种典型的定义中可以归纳出国际机制的三个要素:共同的国际行为模式,协调国际间关系的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以及限制在某一特定的问题领域。

其中的核心是“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西方有关国际机制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国际机制的形成条件。

国际机制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自然得到发展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具备一些特定的条件。

霍夫曼认为,首先,必须有一个在国际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大国,其机制的原则和准则也许不是最佳的选择,但是由于其全球性的影响力,这些原则和准则往往自觉地获被迫地被大家所公认;其次,有关的国际实体(国家、国家集团或国际组织等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安全和发展;第三,有关各方同一“得大于失”的谈判和协商手段是解决国际危机的最好途径。

罗伯特·基欧汉从新自由主义角度提出了国际机制形成和发展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国际社会行为者必须具有某些相同的利益,说明双方均可从合作中得到好处。

没有共同的利益,仍会有国际惯例,但不可能形成国际机制。

另一个前提是,国际社会组织化程度的变化,要对国际行为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如果说世界政治的机构和机制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强调国际社会组织化的变化与国家行为的变化就毫无意义。

因此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国际机制与上述两个前提的关系图示如下:以上有关国际机制形成的理论分析,显然对国际传播新秩序的建构富有启发意义。

1、发展中国家在争取传播新秩序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扩大与发达国家在传播领域的相同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发展与国际传媒秩序重构媒体即传播信息的介质。

相对于传统的四大媒体来讲,新媒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衍生的,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他们的发展虽然是基于传统媒体,却与传统媒体有了质的区别。

新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融合功能,实现了平面、电波和网络三大类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传播层面的国家、社群、产业的融合以及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融合。

新媒体的这种强大融合功能及其与受众的精准联系,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导致了各行业诸多新理念和新模式产生。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新媒体必将掀起一场国际传媒秩序重构大潮。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秩序一直处于快速变化中,尤其是“9·11”事件和2007年末开始的“金融危机”,使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干预能力和影响力明显下降,中国的发展则成为全球最为耀眼的现象,不仅让几亿人摆脱贫困,迅速提升了综合实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发展中融入了世界,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这让世界对“中国模式”有了重新认识,开始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最为重要的是,“和为贵”的文化影响力和建立和谐世界的信念,正成为替换西方武力干预传统的新价值观。

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实践不仅让“历史终结论”终结,也让“文明冲突论”失色,打破了全球化就是西化或美国化的迷雾。

中国在进一步融入世界并积极构建和谐世界新秩序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在突破“崛起”的追赶心态方面,还是需要世界认同方面,亦或在以大国大气度去影响世界的发展方向上,都需要以创造性的方式辐射文化软实力,所以,抓住新媒体发展机遇,通过构建国际传媒新秩序把和谐世界观潜移默化地向全球传播已是当务之急。

一、以国际一流媒体为核心的当前国际传媒秩序分析(一)国际一流媒体的界定关于国际一流媒体的评定标准,学界和业界说法较多,例如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三标准论:1.能很好地履行引导社会舆论、提供教育服务等公益责任,并在这方面具有较高的观众满意度;2.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世界品牌;3.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世界知名的传媒杂志TBI则认为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是首要指标。

而世界品牌实验室主要看重的是媒体的品牌价值。

我国有些学者则认为,“国际媒体主要是指那些从事国际信息传播活动的主体或传播媒体”,主要有三个标准,即信息传播活动具有跨国性、信息传播的经营活动具有跨国性和影响力具有国际性。

本文认为,国际一流媒体应达到以下三个标准:第一,强大国际影响力,包括品牌影响力、话语权、舆论引导力等要素。

例如《泰晤士报》被认为“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报纸”,美联社被誉为“天上的太阳”,CNN则曾被称为全球新闻的代名词。

第二,强大的运营能力,指国际媒体的经济收入水平、创收能力以及产出效益等经济财务指标,反映媒体的经营发展与运营管理水平。

第三,具备相当的规模。

规模是国际传媒机构作为一个信息制播平台存在的基础性指标,包括媒体的整体规模水平、国际覆盖能力、制作播出能力等。

目前处于第一层次的十大媒体集团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欧洲,这些公司控制着世界最大的和主要的传播媒体,如时代华纳公司控制着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网,同时拥有世界级的电视频道CNN、TNT等;贝塔斯曼公司控制着德国面向欧洲的4家主要电视台、100多家杂志;新闻集团公司控制着美国22个电视台、国内外的132家报纸和25家杂志等。

在第二层次的63家媒体集团当中,20家位于北美洲地区,4家在拉丁美洲,24家在欧洲,15家属于亚洲或太平洋地区。

在北美洲的20家世界级的传媒巨人中,17家为美国的,3家为加拿大的。

在欧洲24家世界传媒公司中,全部位于西欧。

在亚澳的15家世界级传播媒体中,日本6家,韩国1家,澳大利亚1家,余下7家分布在中国(3家)、印度(2家)、菲律宾和泰国。

可见,绝大多数(53家)次重量级的国际传播媒体集团皆属美、日、英、法、德等13个发达国家。

即使在有些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媒体进入了第二层次的国际媒体集团行列,其资本量和传播覆盖面也很小。

(二)国际一流媒体形成原因分析首先,国家实力是国际一流媒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历史证明,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必产生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强的国家。

例如英国在最强大时《泰晤士报》创刊(1785年);美国崛起时《纽约时报》创刊(1851年)……其次,重大事件是国际媒体崛起的重要契机。

例如,《泰晤士报》成就于对拿破仑战争的报道,美联社扬名于美国的南北战争,对海湾战争的报道使CNN一举成名,伊拉克战争使福克斯开始崛起……第三,媒体的准确定位是成为国际媒体的关键。

国际一流媒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定位。

例如《纽约时报》的理念是刊载“适宜刊载”的新闻,注重事实而不加渲染,从而获得了“档案记录报”的美名。

BBC的创始人里思坚持“教育大众和提升大众品位的理念”,被后人称为“里思主义”。

CNN的要求是“新闻之上,人靠边站”,其创办人特纳的名言是,“即使到了世界末日,CNN也要现场转播那一刻”。

半岛电视台的立台理念是“意见和异见”。

第四,新技术发展和应用是国际媒体发展的推进器。

国际一流媒体必须拥有国际一流的传播技术。

如路透社不仅是最早采用电报技术的媒体,也是最早采用计算机技术的媒体。

CNN对于卫星电视技术的运用使之成了第一个所谓的“全球媒体”。

最后,多元化资本战略和广泛合作的投资战略是国际传媒集团强势扩张的基础。

处于第一、二层次的国际媒体基本上都是以多元化资本经营为原则进行运作的。

另外,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这些国际媒体巨头纷纷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相互取长补短,降低投资的风险,尽快地开辟和占领新的市场,共同投资开发新的地区领域或技术领域。

当前国际传媒秩序现状充分说明了谁在主导着世界传媒秩序和新闻导向。

这些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传媒集团基本上控制着世界传播的秩序,他们的新闻价值取向决定着世界新闻传播的流向,大量由他们生产的新闻、娱乐节目、书籍等纷纷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日渐开放的市场,更加剧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二、从行业到产业:新媒体发展将引发媒介大融合媒介融合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对立碰撞转向融合依存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反映着社会发展深层次的趋势和必然性,其提出必然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以其为技术支撑的诸多行业之间的边界正在由清晰走向模糊。

正是这一重大变化推进了信息、电信、文化、娱乐、传媒、出版、金融、证券等众多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全球形成了大规模并购、重组的浪潮,多元化成为大公司的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资源配置、整合方式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许多新的业态应运而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直接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以顺应行业边界模糊的发展趋势。

1994年,《纽约财报》报道美国在线与《圣荷水星报》联合推出《水星中心新闻》的电子服务时,使用了“一次传媒聚合”的标题。

同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关于产业融合的学术论坛,即“冲突的世界:计算机、电信以及消费电子学”。

参加者除了学术界以外,还包括康柏、英特尔等著名计算机整机或芯片生产公司以及软件、消费电子产品和信息服务等相关行业的人员。

这标志着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话题。

1996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1996年电信法》。

该法案将电信和媒体统一立法管理,引发出一场电信、电子、媒体和文化企业的交叉兼并和产业重组。

1997年6月在加州伯克莱分校召开了题为“在数字技术与管制范式之间搭桥”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对产业融合与相关的管制政策进行了讨论。

会议召开标志着媒介融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

1997年,欧洲委员会推出的绿皮书认为,产业融合是指“产业联盟与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重合”,并把媒介产业融合视为新条件下促进就业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这无疑将媒介产业融合扩展至整个信息市场,乃至催化今后世界经济的综合。

美国学者Greenstein和Khanna从产业变动的角度,针对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业的融合,提出媒介产业融合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

同年,欧盟对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预设,提出“电信业、广播电视业和出版业三大产业的融合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涉及到服务以及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运作的一种新方式”。

2000年,托马斯·鲍德温、史蒂文森·麦克沃依、查尔斯?斯坦菲尔德等三位学者在其合著《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提出:以前电信业、有线电视业、广播业和计算机业各自为政,现在宽带技术和政策的指引下汇流到一起,产生了“整合宽带系统”。

因此,媒介融合有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并将在更宽泛的领域内进行。

2000年1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美国在线和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公司时代华纳宣布合并。

合并后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成为融媒体、娱乐和通讯为一体的世界巨头,公司市值为3500亿美元,年销售额为300亿美元,交易额达1840亿美元。

这个“天作之合”代表着传统媒体产业和网络产业的融合,同时也成为国际媒介产业融合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并拉开了媒介产业融合与产业革命的序曲,这场革命将是全方位、跨行业、深层次、超国界的。

2001年,日本学者植草益在对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进行研究以后,从动因的角度,把媒介产业融合定义为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壁垒、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并认为媒介产业融合不仅出现在信息通讯业,金融业、能源业、运输业的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之中。

由于产业融合,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企业并购、流程重组、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等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主流。

正如他所预测,近年来媒介融合并不仅仅限于这4个产业领域,在制造业,产业融合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产业革命的浪潮在媒介融合推动下,一浪高过一浪。

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等传媒技术产生的基础上,以受众需求变化为导向,从整体上打破传统传媒业的边缘,彰显个性媒体的独特传播优势,实现立体式传播效果的演变过程,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媒介化。

作为信息社会形成初期的热点问题,媒介融合的提出标志着传媒业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促使传媒业的内容与外延重新界定,另一方面也再一次提升了传媒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而媒介融合的最终依托平台,就是新媒体。

三、发展新媒体:中国在国际传媒秩序重构中实现后发优势方略(一)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分析2006年中国新媒体的两大组成板块移动媒体和网络媒体均实现较快增长。

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888亿元,包括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短信、手机游戏等,同比增长41.3%;网络媒体总收入为252亿元,包括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视频、博客、各种下载业务等,其中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62.0%和4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