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教师经典座右铭
教师经典座右铭教师经典座右铭座右铭是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
是人们激励、警诫、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历史上,许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几乎都有自己的人生格言——座右铭。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教师经典座右铭,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教师经典座右铭11、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
2、教着,感受着;走着,快乐着!3、怎样的老师,造就了怎样的学生。
4、独物之教风,以尽匹夫之责。
5、多一份赏识,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6、教书育人,功德无量。
7、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
8、想让生命辉煌,就别浪费青春。
9、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10、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11、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12、以德感人,为人师表。
13、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是老师。
14、踏踏实实地做,心中也踏踏实实。
15、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7、坚持启发式,避免注入式。
18、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19、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0、天荒地老,教师的童心不泯。
2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22、为学生的一切,一切为学生。
23、喜欢孩子,善待孩子。
2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5、千教万教教书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6、爱心献给孩子,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
27、要做孩子的老师,先做孩子的朋友。
28、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29、谷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
30、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31、教学是发现,是分享,是成长,是兴奋与爱。
32、没有爱的教学,就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
33、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诱导而不是命令。
34、教育的过程有艰辛,也有快乐,我却乐得其所。
35、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36、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
37、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孩子需要教师的爱护。
38、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文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文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老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和思考。
而我,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感悟。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个叫小峰的同学,他可是出了名的调皮捣蛋。
上课不是和同学交头接耳,就是偷偷地在桌子底下看漫画书,作业也总是敷衍了事。
老师们对他可谓是头疼不已,多次批评教育,但效果甚微。
然而,在初二那年,我们班来了一位新的班主任——李老师。
李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一上来就对小峰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选择了先观察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老师发现小峰虽然在学习上不用心,但他特别喜欢画画,而且画得还挺不错。
于是,李老师找了个机会和小峰谈心。
她没有直接说小峰的学习问题,而是先夸赞了他的画,说他很有天赋。
小峰听了,眼睛都亮了起来,可能是从来没有老师这样肯定过他的这个爱好。
接着,李老师话锋一转,说:“小峰啊,你画画这么好,如果能把这份认真和专注用到学习上,那肯定也能取得好成绩。
”小峰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李老师专门为小峰制定了学习计划。
因为小峰的基础比较差,李老师就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给他补起。
每天放学后,李老师都会把小峰留下来,耐心地给他讲解当天的功课。
有时候,一道数学题小峰听了好几遍还是不明白,李老师也没有生气,而是换一种更简单易懂的方式再讲。
为了提高小峰的学习兴趣,李老师还想出了一些有趣的方法。
比如,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她会让小峰把单词画成一幅画,这样记忆起来就更加深刻。
而且,李老师还在班级里组织了一些学习小组,让小峰担任组长,给他一些责任感。
在李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小峰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他上课不再捣乱了,开始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而且,他还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
看到小峰的进步,大家都感到很惊讶,也很佩服李老师的教育方法。
到了期末考试,小峰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兼评徐红教育随笔《护“长”容短》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兼评徐红教育随笔《护“长”容短》文余党绪“树瘤”这个词儿,来自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徐红的同名文章,收录在她的教育随笔集《护“长”容短》中。
文章这样描写“树瘤”:“校园里有一棵树,我不知道叫什么名,长得特别奇怪,所有的枝条都打着结儿,像裸露的肿瘤,鼓胀着,盘缠着,样子不甚好看。
每次路过,我都痛惜它为什么没有柳树那么光滑,槐树那么挺拔,榆树那么美丽。
心中老在猜想,它是不是在小树苗时就这个样子?”这是一株病态的树,长满了“树瘤”。
文章结尾,作者追问:“我真得要问问专家它为什么会长成这个样,是天生的?基因异化?抑或师傅没有好好地修剪它?”显然,“树瘤”表达的,是作者对教育的感受和思考。
在文中,“树瘤”所指的,正是一个聪明伶俐但骨子里散发着邪气的孩子。
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在捉弄老师时所表现出的那些“超人”的才智。
我在作者的随笔里读出了一种为师者的自责。
但更多的,恐怕还是无能为力又无可奈何的遗憾与疑惑。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广为流传、而今依然流行的一句教育格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当初,若有校长拿此话来训诫教师,那就算给你亮了一张红牌。
如今,身为校长的徐红也有这样的无奈与感慨,倒给了我些许安慰:原来教育的无力感与无奈感,并非我一人所有啊。
多年以前,这句话曾让我焦虑不安。
伴随着这疑虑的,是内心深处隐隐作痛的失败感与羞愧感——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个“不会教”的老师。
我从来没有过让每一个学生都满意的辉煌,哪怕是在问卷反馈这种敷衍了事的考核中,我也没有过百分之百的完美记录。
虽然我对学生也算全心全意诚心诚意,对教学也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但总有自己触及不到的领域,总有让学生失望的地方。
这个发现让我难过与疲惫,但更多的却是纠结与思虑——那么,什么才是“好”学生呢?如果没有一个关于“好”的标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所谓会不会教,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当然,也有简单易行的标准,那就是考试。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摘要: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个说法让大家“讳忌”的不就是一个“好”的标准,一个“不会教”的界定吗?这难道不就是要我们分层教学,差异化管理吗?孔子有云: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这就是最好的教育该有的样子。
关键词:高僧打坐参透分层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 IQ EQEQ转化为IQ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乍一听,会伤很多一线教师的心。
鄙人也感同身受。
参透一个道理,也许无心者穷极一生也一无所获。
高僧闭着眼睛打坐,每日呆在方寸之地,却能洞察天下之事。
因为他们用的不是眼睛,而是脑子。
存在即是合理。
所以,闲暇时候我也会琢磨这句话之所以盛极一时的原因。
终于悟出点滴它的潜在意义。
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让大家“讳忌”的不就是一个“好”的标准,一个“不会教”的界定吗?这难道不就是要我们分层教学,差异化管理吗?孔子有云: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该有的样子。
参透这句话,才对我们的工作有具体的指导意义,才会是我们和学生相处的指明灯。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十个手指,各有长短。
那么我们的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完全不同的DNA或者EQ,IQ。
对待他们,我们不能一刀切,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
比如我们不能简单定义一个考90分(满分100)的孩子就比一个考60分的孩子好。
对于60分的孩子,我们该如何评价呢?我们也只能说他的分数低于90分的同学。
这就是差异,这就是分层,这就是因材施教。
但是往往连带我们对孩子的不够客观,不够冷静,不够全面的评价,通常糟糕情况会伴随而来。
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对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抵触的,是反感的。
而且这种思想它也会在潜意识里阻碍你的思想和行动,阻碍你去因材施教,去分层,去差异化。
在校长的引领下,我校勇挑教育改革的重担,已经如期进入第九个年头的IDE教育教学工作。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书育人是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全国2021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范文5篇,欢迎阅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篇1】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强调教师的敬业奉献,就是要教师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教师敬业奉献,就是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那究竟要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奉献,教书育人呢?一、心目中有追求。
一个有理想的人,他会为实现这一理想而不懈地去追求,并会付出终身的努力。
如果你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事业来经营,你就会和事业同欢乐,共成长,你就会爱思考,勤琢磨,给自己设定目标,在工作过程中朝着目标一步步迈进,随之再设定下一个目标,随着目标的实现,自己也就在不断的成长和进步,名师的称号,学生喜爱的老师等荣誉也会接踵而来,这就是教师这一伟大的职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二、工作中有目标。
目标是什么?是人生道路的指明灯,是人成长的方向。
有了指明灯,有了方向,我们才会有动力,才会去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去努力不懈地追求。
没有谁一当教师,就会当教师,就成了一个优秀教师的。
但有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的努力后,成为一个好教师,名师,一个受人爱戴的老师的。
这都来源于他们的执着、敬业、奉献;来源于他们在工作中目标明,方向清,在不断朝着目标努力、奋进着。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引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教师则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在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可能会遇到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情况,但这并不代表学生本身就是“坏学生”。
相反,这可能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或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造成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本文将从教师素质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详细论述这个问题。
一、教师素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等多个方面的素质。
教师们应该对所教授的学科知识了如指掌,并且具备出色的教学技巧,以便能够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耐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等。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敬业精神,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然而,有些教师可能并不具备上述素质,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
这些教师可能缺乏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或者教学技巧不够熟练,无法将知识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此外,这些教师可能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关心和耐心,对学生的问题态度消极,无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这些原因,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了影响。
二、教学策略对学生成绩的影响除了教师素质外,教学策略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化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通过这种个体化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然而,有些教师可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策略。
这种情况下,某些学生可能无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谁说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谁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陈鹤琴说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此语一出,满堂喝彩。
这句名言出自近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
这句话,最初只是陈鹤琴先生用以自勉的一句话,本义是希望老师们不断提高教育水平,珍视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可能陈鹤琴先生自己也没想到,这句话被部分教育管理者“断章取义”,当成了苛求老师的金科玉律,一竿子打倒一大片一线教师。
平心而论,当初陈老先生提出这一观点时,绝不会想到日后会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巨大困惑和烦恼,甚至是深恶痛绝。
我认为,他提出这一观点的初衷是从学生的可塑性和教师的局限性出发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身上都有闪光点,这些闪光点一但得到发扬光大,就有可能成就他的一生。
而教师由于受性格,学识,方法,能力及教学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让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都得到全面发展。
倘若如我猜想,那么陈老先生的观点也不无道理。
现在之所以让老师一提起这句话就心生厌恶,就是因为它已经成了有关部门的个别人,社会上一些人和个别家长对教师的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和能力的一种绑架,把学生没学好的全部责任都推到了老师身上,让老师特别是一线老师苦不堪言。
这极不公平,也毫无道理。
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感同身受。
希望大家不要再用这句话去绑架老师了,我们只想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教书,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育人。
2“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出自谁口,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另一个说法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霍夫斯基说的。
但都没有找到充足的依据。
其实这句话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态度。
首先看这句话更多的是用于哪些场合?这句话被引用,大都是某些教育名家,或者学校的领导校长们。
那么大家应该明白,这句话适用于激励老师的。
它的落脚点在于“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不在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努力做最好的老师
努力做最好的老师兴化市明升双语学校纵亮一、好老师应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每一位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也就是说,如果有没教好的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是没有责任的,那责任一定是在教育的某个因素上。
教育的因素方方面面,学生所生活的家庭、所求学的学校、所处社会环境都是他成长、成才的直接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能携手合作持之以恒,每个学生都可以教好。
只是人出生后,就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学校受到不同的影响,所有的孩子不是在真空中成长,这样,学生也就出现了千差万别。
学生学不好的责任完全归结为教师,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想,作为教育者,我们也不一定就要背上这个沉重的包袱。
但是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是教师应该有的教育理念。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好”这个概念——指“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他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学生的品质更加好转我们可视为“教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所积累有所进步我们可视为“教好”;学生的基本技能有所熟练,各种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可视为“教好”;甚至老师使学生由原来对学习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学习态度的转变我们也可视为“教好”。
我们应该坚信只要方法得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进步,我们也就不会为加给我们的太多的责任而感觉沉甸甸的了,我们会感觉到通过我们的教育学生各方面都有提高而精神愉快,而有成就感了。
二、好老师应该有重要的教育原则今年学校的《工作计划》中指出:“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教师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要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一是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是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一颗爱心。
要培养学生的爱心,教师首先必须有一颗充满慈悲的爱心,教师给予了学生一颗拳拳的爱心,学生的爱心才能在教师的感召下逐步形成。
辨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辨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辨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字:教育学生教师教育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教育界最流行的名句,还有等同的一句是“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教师们对此并不一致地赞同。
反对者认为,如果学生都能教好,那为什么国家要设这么多的监狱?人根本不会犯罪;即使有人犯罪,还不把罪犯送到学校里,交给教师?如果学生都能教好,那如果给你一批白痴,你能把他们培养成才吗?赞同者认为,这句话找不到任何差错,教育经验告诉人们,一些被人认为教不好的学生,经过好教师的精心教育,真的教好了,还成了著名人才。
这句名言究竟是对还是错?1. 永不放弃是教育的真谛任何教师的教育能力、教育时限、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
学生进入某一学段学习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行为习惯。
他可能基础差,行为习惯差。
教师接收到这样的学生,往往是起初想尽办法转变他,让他从基础抓起,从行为习惯抓起。
如果教师的努力能够使学生转变,学习和行为习惯有明显进步,教师就继续努力,使学生不断进步,直到使学生成为好学生。
如果教师的努力使学生没有取得明显进步,学生依然很差甚至更差,教师就会泄气,并认为,此学生是教不好的,最终,教师不得不放弃努力。
教师放弃努力后,教师给了学生以消极暗示,学生自认为自己很笨,天生不是读书的料,学生自己也放弃努力,从而成为真正的教不好的学生。
一个学生,在某个教师看来是教不好的,另一个教师却把他教好了,这种现象是司空见惯的。
因此,学生是否教得好,跟教师的教育能力、努力、条件有关。
对于智力正常,身体健康的学生,确实不存在教不好的道理。
但是,如果智力、身体、心理存在问题,应另当别论。
教师不能用残疾人难以培养为天才来证明世界上确实存在教不好的学生。
如果把一个恶贯满盈的犯罪学生,在三年初中阶段,把他培养为一个被公认的人才也是不切实际的,尽管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是,经过教师的精心培养,使他改掉坏习惯、不再犯法犯罪,在三学年里学完规定的课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培养目标不要过高,一般还是做得到的。
你如何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
(5.2)第十一题:
你如何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
【参考答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强调的是教育者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是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告诫我们每一位老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可教性,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学生进了学校,就是进入了一所锤炼意志、锻炼品格、增长智慧的大熔炉,老师是炼钢人,学生要百炼成钢依靠的是老师的教育。
老师的品格、知识面、智商、情商以及如何引导和教育学生,这些都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但是当前仍然有很多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没有从自身查找不足,也没有从根源上帮学生找到问题所在,而是一味地认为这个学生无可救药了,甚至给很多学生打上坏孩子的烙印,让很多学生在“我是坏孩子”的阴影里沉沦,这无疑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甚至让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
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一方面这里的“好”不仅指学生的考试成绩。
一个人,不论其知识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只要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就是优秀的人才,教育应该是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要谨记自身使命,真正负好教书育人的责任,从实际出发,把握和遵循人才成长的科学规律,用系统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要鼓励“人尽其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
用教育良心做良心教育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是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说的。
他的本意是这样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学生观,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要相信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要以百倍的耐心去教育学生,要静等花开。
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
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教好”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师的激励,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要因材施教,以生为本,对学生要量体裁衣,精准施策。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道出了教育良心,促使我们做良心教育。
李镇西说:“这句话如果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的鄙夷!”
作为教师,必须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学生观,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还要牢固树立“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教师观。
学生不会,教师也要自我反思:是教学方法不对,还是讲授方式不佳,还是学生学情把握不准。
、。
教师经典回答
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回答1:干脆你去当公安部长或国务院总理算了。
按照这句话推导不是也可以说:“没有破不了的案件,只有干不好的警察”;“没有管不了国家,只有干不好的总理”。
2、考核教师要求学生优秀率保持多少或者年年增长。
回答:别来这一套,祖师爷孔子三千弟子,才72贤人,他的优秀率才2.4%。
3、你们老师没有把我们的小孩子教育好
回答:我领的不是超人的工资。
你们俩父母能打能骂教育一个小孩都搞不定,还敢指望我们几个人教育好一个班级五六十号小孩?
4、老师不要抱怨了,你们假期这么长。
回答1:你要感谢假期,不然你的孩子可能是文盲,因为没有假期也就没几个人当老师了。
回答2:没有放假,你孩子愿意吗?小孩12年没有放假连续上课,你答应吗?
5、老师一周才上几节课,比我们每天上八小时舒服多了。
回答:你知道上课要备课吗?下课要改作业吗?两个班一百多个学生的作业的批改多久吗?你知道早自习、晚自习吗?做操不管行吗?吃饭不管行吗?纪律卫生的你管吗?
6、老师上课很轻松吧
回答:上纪律好的班级就像是演讲,平均每天两节课,就是演讲一个半小时。
上纪律差的班级就像在跟人吵架,每天吵一个半小时,你试过吗?
7、老师工作不错了,钱也不少吧?
回答:见过老师考公务员的,你见过公务员考教师的吗?(老师们看完别忘复制粘贴,哈哈)是老师的全部转走老师们看看啊,很经典!
老师们看看啊,很经典。
有一句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你怎么看?
有一句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你怎么看?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初是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的,后来被教师们广泛引用,并且衍生出许多版本,如“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等等。
这句名言所要表达的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
随着这句话的广泛流传,教师们对它的理解也存在许多争议:有人认为这句话说得对,是至理名言;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抹杀了教师的辛勤劳动,把学生的问题全部推到了教师身上,觉得很委屈。
我认为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辩证来看。
第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指学生的本质都是好的,是可塑的。
从陈老先生的观点来看,“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他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
因此,“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这样的理念,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认为有些学生是坏学生,就对其恶语相向或放任自流。
第二,“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多反思自己的问题,不要出现问题就推脱说是学生不好。
最后,我们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要本着辩证的态度,还原到适当的语境中去认识,切不可僵化地理解,更不能偏激地认为这句话是将学生的问题全部推到教师身上,抹杀了教师的辛勤付出。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将这句话作为勉励自己的箴言,以学生为本,不断反思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顾明远: 我不担心老师教不好学生,只担心他不会爱学生
顾明远:我不担心老师教不好学生,只担心他不会爱学生有的父母每天逼着孩子学习,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使他将来能考上好的大学,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过幸福的生活。
可是孩子不理解,他需要的是现在生活的幸福。
有的老师给学生布置很多的作业,说是“为你好,将来能考上好的学校”。
可是学生不领这个情,反而对学习没有兴趣了,厌学了。
就算学生在父母、老师强迫下学习进步了,成绩上去了,但身体垮了,性格扭曲了,脾气怪僻了,将来能有幸福吗?恐怕未必。
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爱?下面就来听听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顾明远教授对什么是爱的教育的看法吧。
溺爱、强制和逼孩子学习,这不是对孩子的爱我现在不担心教师教不好学生,我只担心教师不会爱学生,没有爱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著名教育家霍懋征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可能许多家长和老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之一是溺爱,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结果造成以自我为中心,忘乎所以。
近年来某些官二代、富二代表现出来的劣迹,无不与父母的溺爱和放任不管有关。
这种溺爱不仅害了孩子,也危害了社会。
误区之二是强制,用父母的权势逼迫孩子,有的甚至用暴力对待孩子,总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
前一阵子热闹一时的虎妈、狼爸,都是这一类的父母。
表面上看他们的孩子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但他(她)们的人格、心理如何,他(她)们将来的人生道路如何,尚待时间的考验。
误区之三是认为每天逼着孩子学习,使他将来能考上好的大学,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过幸福的生活。
有的老师因为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就动手打学生,受到批评还觉得很委屈,认为“我是为学生好。
”可是学生不领这个情,反而对学习没有兴趣了,厌学了。
就算学生在父母、老师强迫下学习进步了,成绩上去了,但身体垮了,性格扭曲了,脾气怪僻了,将来能有幸福吗?恐怕未必。
理解孩子,教育就成功一半了常常有家长问,为什么孩子到五六年级的时候就不大愿意和父母讲话了。
教师感言一句话
教师感言一句话1、“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激励着我;“当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当老师。
”这句话影响着我。
2、拥有一颗平常心,做孩子的知心人,分享快乐与悲伤,让教与学活动成为幸福的源泉。
3、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
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我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4、将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心灵窗户一扇扇地打开,让生命脉芽破土而出,让智慧的火花流光溢彩。
5、在你小的时候你总羡慕大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管。
可当你长大了反而觉得不是想干什么都能干的。
6、看似美丽壮观的东西,其背后也许是灾难。
7、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我就是太阳。
我就是上帝,我就是爱迪生,我就是总统;我一思考,就会灿烂。
8、每节课下课前,拿出3-5分钟时间对整堂课的内容、意义、学习效果等做个归纳和总结,会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借此引起学生对后续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永久兴趣。
9、班级就像一棵大树,每个学生就是树上的一片叶子,只有让每一片叶子汇聚在一起,这棵大树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10、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专门人员。
他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生产劳动经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传递给年轻一代,使他们成为能继承老一辈的事业、延续社会发展的新一代。
11、“教师像蜡烛”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却不值得称道。
教师应该是火柴、打火机,主要职能不是自己燃烧,而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
12、虽然年纪在我们中不算最大,但是却像大姐姐般照顾我们每一个人。
还有她严谨的做事态度,不做就不做,要做就争取做到最好,这是对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她身边的人要求!。
也谈“会教”与“不会教”
也谈“会教”与“不会教”作者:张晓红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1期经常有教育家、专家或学校领导用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来评价教师。
本文从反方面论述了在当前教育形式下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以多年来从事职业教育的亲身感受阐述了这句话已不适合作为衡量素质教育环境下,尤其是职业教育教师的标准,希望能引起专家、学者和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把职业学校学生的各方面教育作为社会性的教育。
这个观点是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
一、对“教”与“学生”的理解(一)“教”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即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教”,应该“教”什么?这得看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且不谈老先生陈鹤琴所处的时代对教育教学有什么要求,就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我认为“教”的含义应该既要教授学生知识、技能,又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那么,有哪一位老师敢说,这几方面都能教会呢!(二)“学生”陈鹤琴老先生是研究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的,我认为他所说的“教”的对象应该是幼儿或儿童,是属于养成教育阶段,世界观、人生观等都没有形成。
从“人之初,性本善”来讲,只要“会教”,从小开始培养,就能培养成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但也不可能是全才。
可教育教学的对象——学生的范围是广泛的,有幼儿、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普高生、职高生)、大学生、成人等。
这些学生,层次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所处的教育阶段、环境、养成的习惯等都不同。
那么针对某一知识点、技能点、道德水准,又有谁敢说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教会?(三)“会教”与“不会教”什么叫“会教”,什么叫“不会教”,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用“学生学会”与“学生学不会”来衡量吗?这个标准只能用在对同一标准的学生只教授知识技能的情况下,比如说普通高中的“平行班”,学生基础水平都一样,哪班的成绩高,哪位老师就水平高——“会教”,否则就“不会教”。
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吗?
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吗?----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批判黄津成(现供职于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撰写于2003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是一句在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比较流行的一句教育名言。
这句话揭出了一个“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的善良的愿望,提示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教育教学要面向一切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
它也的确激发了许多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了巨大的教育效益。
但是,从教育规律的角度而言,这句话是存在在问题的。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学生的专业性向是在个别性的,对于某些不适合在某一方面发展的学生来说,既使是在这方面最优秀的教师来教,也是不太可能“成功”的,而且,硬逼着他在这方面发展,硬要让他在这一方面也“学好”,是对学生个性的不尊重,是有违“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规律的,这样做带来的不是学生的发展,而是学生的苦难。
如像韩寒之类的奇才、怪才,如果硬要让他在他所不擅长、所不喜欢的方面去“发展”,教师在这方面偏要体现“会教”,逼迫他“学好”,就很有可能扼杀了人才。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科学的心理学、教育学都认为,个体的发展是环境与自身天生素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本身的素质提供了个体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环境(包括教育)则在这一前提的基础上,对个体的发展起加速或阻碍的作用。
社会所提供的条件与环境如与个体天生素质形成良性互动时,就促进个体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甚至破坏个体的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并不能随意地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
教育者必须意识到这一限度才对,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记住,学生的发展是以其自身素质所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为前提的。
所以,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一教育观念,千万不能将其推向极端,而要辩证地看待。
如果真如此观点所言,只要有了教育,就不会有受教育者的违法犯罪现象了,就不会有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了,这显然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夸大了教师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教育万能论观点,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对这句话,我想从教育的规律、学生的特征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这三方面并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首先,这句话肯定了教育的职能,那就是要千方百计教人求真求上进,教师就义不容辞的,担负着这个教书育人的职责,教育和培养孩子就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与奉献,就是为了教好学生,让学生能够成人成才。
但是,教师的学识修养、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个个不相同,比如说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我,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任务、不太熟悉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学校对老师唯分数论教学成绩考核,让自己很难适应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似乎让自己陷入一种“不会教的老师”的困境。
所以,“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它就要求新老师要不断的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和提高教学技能。
其次,这句话违背了教育规律。
人所共知,影响教育成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的成功依赖于学校、社会、家庭的有机结合。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难理解为何家庭的变化对孩子的成长往往不利,我在一年多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家长不懂怎么教育孩子,完全将一切责任推给学校,难以与班主任形成合力教育孩子。
如果把所有责任都交给老师,完全忽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这样的教育就难以好学生。
加上教育又不是万能的,又难以实现对每一位学生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影响,“只要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这句话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其次,这句话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学生成长的好与不好,确实要看教师教育的结果,可是怎能忽视学生成才的自身因素,有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天资聪颖,有的学生却难以专注投入学习。
除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客观差异以外,老师的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自己才能内化于心。
班里面有个别学生,我竭尽全力花了很多时间给他们谈很多大道理,谈什么理想,什么人生之类的,竟然没有收到任何效果。
所以说,这句话过分强调了外因的作用,却不考虑内因的重要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最后,我想谈谈此处的被教好了的学生是怎么确定的,按学习成绩考试分数,还是按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说学生目前的现状还是说将来的发展情况,难以定论。
有的学生洗考试成绩好,道德品行却不怎么样;别的学生思想品德很好,考试分数又不怎么样;有的学生现在看是规规矩矩的好孩子,我能肯定他将来是个有用的人才吗?所以我觉得此处的好学生的评价是不明确的。
综上所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这句话虽然肯定了教师应该担负的职责和应该以此来要求自己是合理的,但是,这句话又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差异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