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运用成语
学习正确运用成语的例句

学习正确运用成语的例句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它具有简洁、形象、富有情趣的特点。
正确运用成语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然而,在日常使用中,很多人存在对成语理解不准确、用法错误的情况。
因此,学习正确运用成语的例句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
一、例句1:言过其实成语解释:指言辞过分夸大事实,与实际不符。
例句:他说自己在五年内能成为世界冠军,这明显是言过其实。
二、例句2:力不从心成语解释:指意愿远超过能力。
例句:虽然他有很多想法,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力不从心。
三、例句3:胸有成竹成语解释:指做事前已有充分准备和把握。
例句:考试前,他已经仔细研究过试题,所以考试时胸有成竹。
四、例句4:百折不挠成语解释:指意志坚定,经过种种困难依然坚持不懈。
例句:他在追求自己的梦想道路上,一直百折不挠。
五、例句5:画蛇添足成语解释:指不必要的多此一举。
例句:他在作文中加入很多无关紧要的词句,实在是画蛇添足。
六、例句6:名落孙山成语解释:指考试等选拔中因成绩不合格而未能进入名次之列。
例句:他在数学竞赛中名落孙山,感到非常失落。
七、例句7:守株待兔成语解释:比喻不积极主动,只靠幸运来取得成就。
例句:他总是守株待兔,不愿主动积极寻求机会。
八、例句8:三思而后行成语解释:指在行动之前要多方面考虑,不轻易行动。
例句:在做出决定之前,我们应三思而后行。
九、例句9:捧腹大笑成语解释:形容笑声大且持久,非常开心。
例句:看了那个搞笑视频,他捧腹大笑了好半天。
十、例句10:背水一战成语解释:指在无路可退、只能努力奋战的情况下进行决战。
例句:面对困难的局面,他毅然决定背水一战。
以上是几个常用的成语及其正确运用的例句。
通过学习成语,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因此,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积累和运用成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
成语运用辨析技巧

成语运用辨析技巧《正确使用成语歌诀》成语怎么用,关键看语境;望文莫生义,对象要搞清;辨明褒贬色,分清轻和重;谦敬别错位,重复义非明;形近易混淆,逻辑也常考;成语太生僻,一般错不了。
一、望文莫生义:有些成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并不对等甚至截然相反,如果用其字面意义去解释成语,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06全国卷2)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训”是典范、法则的意思,而非教训或训斥等意思。
)易望文生义类成语:不刊之论(删除、修改)首当其冲(要冲)文不加点(涂改)不足为训(法则)久假不归(借)危言危行(正直)不赞一词(添加)善价而沽(等好价钱出卖。
也指怀才不遇)明日黄花(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二、对象要搞清:成语约定俗成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往往有特定的搭配对象,其针对性很强。
使用时一定要明辨对象和范围,不可张冠李戴。
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仅指藏书)分类整理适用不同对象和范围的成语:1.百姓生活:哀鸿遍野(哀鸿:灾民)并日而食、食不果腹(生活贫穷)凄风苦雨(处境悲惨)进退维谷(谷:比喻困难的境地)含哺鼓腹(生活欢乐的景象)2.男女之间、夫妻感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比翼双飞、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夫妻和睦)秦晋之好(结成夫妻)天作之合(美满姻缘)别鹤孤鸾(夫妻离散)劳燕分飞(离别)破镜重圆(离别后重聚)3.为人品德:高山景行(品德高尚)不丰不杀(不增不减,不奢侈不节约)不甘后人(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不愧屋漏(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坏事)不为已甚(不做过分的事)不忘沟壑(念念不忘为正义事业而献身)乘车戴笠(比喻友情深,不因贫贱富贵而改变)解衣推食(对人关怀)黄花晚节(保持晚节)见危授命(授命:献出生命夙兴夜寐(形容勤奋)4.文学艺术:金相玉质(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完美)不能赞一词(赞扬文章写得好,提不出意见)穷形尽相(描写生动细腻,也指丑态毕露)石破天惊(让人吃惊的见解)入木三分、高屋建瓴(见解深刻)妙笔生花(称赞人有杰出的写作才能)黄钟大吕(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惊蛇入草(书法笔势矫健迅捷)龙飞凤舞倚马可待江郎才尽脍炙人口洛阳纸贵天马行空行云流水不落窠臼含英咀华鸿篇巨制力透纸背呼之欲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淋漓尽致出神入化5.才华出众:经天纬地(才能巨大)见微知著(看见苗头就知道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加人一等(超出别人,表现突出)不栉进士(有才华的女子)6.其他:妙手回春如坐春风祸起萧墙鼎足之势包罗万象进退维谷不卑不亢三人成虎济济一堂忍痛割爱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升堂入室鬼斧神工天造地设巧夺天工三、辨明褒贬色:成语的表现力常常来自其丰富的感情色彩,如若不注意这一点,就容易犯色彩反向的错误.例:(06安徽卷)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

教案成语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结构: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2. 成语的用法:成语可以作为谓语、宾语、定语等,用于表达完整的意思。
3.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结构:通过讲解成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讲解成语的用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成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4.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成语,加深对成语用法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用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3. 成语应用比赛:设置成语应用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提供成语故事书籍给学生阅读,帮助他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景。
2. 成语卡片:制作成语卡片,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成语。
3. 在线成语字典:提供在线成语字典给学生使用,方便他们查询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八、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4、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 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下里巴人”本来是指古代楚国的一种通俗的歌曲,后泛 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相对。 5、这些村办企业虽几经努力,但终因产品差强人意而被市场 淘汰。 “差强人意”, “差”,稍微地,比较地。“强”,振奋。 “意”,意志。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 不错,还能使人满意。(出自《后汉书〃吴汉传》) 6、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 案齐眉。 “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 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 相敬。
特殊情况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
贬用。比如
1、 ‚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 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2、‚——奥运会期间谁最贪得无厌?——谁?——跳高运动员, 他们总是得寸进尺。‛
这两句中的‚情投意合‛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
很好的讽刺作用。‚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却是贬词褒用。
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 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 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 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 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 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分清成语本义是否还在用。
解决法:探本溯源,分清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成 语 的 使 用
平时要求:
多积累,多运用。 掌握词义,了解功用。
做题技巧:
总结彩不分,褒贬失当
•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 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 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 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易错成语的几种类型。
2、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的失误原因,并确定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明确考查重点一般是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教学难点】成语量非常大,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掌握技巧、分析方法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成语是我国汉语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率很高。
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幻灯片展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题型已经成为众多同学的考查难点,丢分率较高。
其实原因很简单:平时积累少,不能很好的理解成语的含义。
要想解答好此类题型,除了平时的勤动手查、勤动嘴问,还需要掌握一些解答此类题型的技巧。
结合日常生活中人们滥用成语的现象,及考试中我们考察的重点和范围,我把错用成语的类型做了以下分类:二:讲解常见的几种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幻灯片展示例句:(同学们,看句中成语运用是否准确?)1、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啊,好美的大海!”2、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我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学生发言后,归纳:成语源于典故,因此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所以我们不能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幻灯片:第一类望文生义)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错误的理解着,甚至使用着,有时难免会出笑话。
看下面这些成语,你理解对了多少。
幻灯片展示:大方之家具体而微差强人意高山仰止空穴来风屡试不爽不足为训振聋发聩罪不容诛首当其冲学生活动:同桌二人交流,找出自认为理解准确的成语并加以解释。
第二类用错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有指个体的,有指群体的;有指人的,有指物的;有专用于夫妻间的,也有专用于亲人间的。
即这类成语是有专指范围的,不能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幻灯片展示成语汗牛充栋妙手回春鳞次栉比天伦之乐豆蔻年华信笔涂鸦破镜重圆巧夺天工济济一堂学生活动:试着说出这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并用一词造句。
形容充分利用的成语

形容充分利用的成语摘要:一、引言- 介绍成语的背景和特点- 简述充分利用成语的意义二、充分利用成语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的丰富和生动- 增强沟通效果和说服力- 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三、形容充分利用的成语解析- 举一反三:善于学习,拓展思维- 融会贯通:全面理解,灵活运用- 学以致用:实践知识,发挥价值- 事半功倍:高效利用资源,取得成果四、充分利用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和工作中的运用- 日常交流中的运用- 文学创作中的运用五、总结- 强调充分利用成语的意义- 倡导学习和运用成语,弘扬中华文化一、引言成语,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瑰宝,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它以简洁、形象、寓意深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文学创作等领域。
充分利用成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增强沟通效果和说服力,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二、充分利用成语的重要性1.语言表达的丰富和生动充分利用成语,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
成语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底蕴,能够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增强沟通效果和说服力在沟通交流中,恰当运用成语,可以增强我们的沟通效果和说服力。
成语往往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认同感,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3.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充分利用成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三、形容充分利用的成语解析1.举一反三:善于学习,拓展思维“举一反三”意指从一件事情中推广、领悟到更多的事情。
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个成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拓展思维,提高学习2.融会贯通:全面理解,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意味着对知识全面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在学习成语时,我们要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不仅了解成语的字面意义,还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在实际运用中更加灵活。
3.学以致用:实践知识,发挥价值“学以致用”是指学习知识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形容方法得当的成语

形容方法得当的成语
形容方法得当的成语有:
1.得心应手(déxīn yìng shǒu):指掌握技巧熟练,运用自如,做事得当。
2.恰到好处(qiàdào hǎo chù):表示刚刚好,程度或位置适中,没有过多或过少。
3.一针见血(yīzhēn jiàn xiě):形容言辞直截了当,切中要害,非常准确。
4.妙手回春(miào shǒu huíchūn):比喻医术高明,能使病人重获健康;也可以泛指解决问题的方法高明。
5.炉火纯青(lúhuǒchún qīng):形容技艺或才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超的水平。
6.融会贯通(róng huìguàn tōng):指将不同的知识、理论等融合在一起,形成全面而完整的理解。
7.运筹帷幄(yùn chóu wéi wò):比喻谋划策略、决策周密,事先已有周全的安排和计划。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学案、教案)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学案、教案)第一章:成语概述1.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2 成语的来源与结构1.3 成语的应用与价值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辨别2.1 成语的分类2.2 成语的辨别方法2.3 常见成语误用举例第三章:成语的正确运用3.1 成语的语境匹配3.2 成语的词义辨析3.3 成语的搭配与运用技巧第四章:成语典故与成语故事4.1 成语典故的来源与意义4.2 成语故事的选取与讲述4.3 典故与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五章:成语游戏与练习5.1 成语游戏的设计与实施5.2 成语练习的编写与反馈5.3 游戏与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第六章:成语的拓展与迁移6.1 成语的拓展方法6.2 成语的迁移与应用6.3 拓展与迁移在教学中的实践第七章:成语与文化7.1 成语与文化背景7.2 成语与传统文化7.3 文化与成语教学的融合第八章:成语的教学评估与反馈8.1 成语教学评估的方法与工具8.2 学语学习的评价标准8.3 教学反馈与调整策略第九章:成语教学案例分析9.1 成语教学的成功案例9.2 成语教学的困难与解决办法9.3 案例分析与教学启示第十章:成语教学的创新发展10.1 成语教学的创新理念10.2 教学方法与技术的整合10.3 成语教学的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成语概述二、成语的分类与辨别三、成语的正确运用补充说明:强调成语使用的语境匹配,解释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提供成语的常见搭配和运用实例,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成语。
四、成语典故与成语故事补充说明:详细介绍成语典故的来源,解释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或文化内涵,提供选取和讲述成语故事的方法,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成语故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成语游戏与练习补充说明:介绍不同类型的成语游戏及其设计与实施方法,提供编写成语练习的策略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方法。
六、成语的拓展与迁移补充说明:探讨如何通过联想、类比、同义词辨析等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成语词汇,以及如何将成语知识迁移到写作、阅读等实际应用中。
中职语文专题复习——正确运用成语(公开课)

练习篇
1、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 “国家破产”的边缘。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望文生义。
2
浩如烟海:形容图书、典籍等极为丰富。用错对象
3、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 忍痛割爱。
1、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 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2、八(6)班涌现出四个优秀小组,十多个先进学 生,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 “可歌可泣”是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用在此处显得大词小用。
七、敬谦错位 该用敬辞的地方误用了谦辞,
积累篇
常见语义前后矛盾的例子:
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 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 没有份量的不刊之论 浮光掠影的看留下极深印象 精心组织而不期而遇
积累篇
常见的谦词和敬词:
蓬荜生辉(谦词) 鼎力相助(敬词) 不情之请(谦词) 敬谢不敏(敬词) 才疏学浅(谦词) 高抬贵手(敬词) 信笔涂鸦(谦词) 不吝赐教(敬词) 一孔之见(谦词) 洗耳恭听(敬词)
“耸”和“骇”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也有 明显的区别。 “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使人震惊, 所说的事不一定存在。 “骇人听闻”指的则是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 震惊的事。
总结篇
误用类型
1、望文生义 3、褒贬误用 5、前后矛盾
2、用错对象 4、语义重复 6、不分轻重
7、谦敬错位 8、近义混淆
该用谦辞的地方误用了敬辞。
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 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 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正确运用成语》课件

05
06
形容非常喜欢,爱不释手:__________( 爱不释手)
改错题
改错题1: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察颜观色 -> 察言观色
相形见拙 -> 相形见绌 唇枪舌箭 -> 唇枪舌战
THANK YOU
02
正确运用成语的方法
理解成语的含义
总结词:准确把握
详细描述:在运用成语之前,首先要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它的字面意义和深层 含义。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成语词典来了解成语的准确含义。
注意成语的褒贬色彩
总结词
情感色彩辨析
详细描述
成语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在运用成语时,要注意其情感色彩,避免使用不当造成 误解。
03
常见成语误用示例及 纠正
望文生义
总结词
指对成语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 义上,没有深入理解其真正的含
义。
详细描述
例如,成语“首当其冲”常被误解 为“首先接受任务,首先行动”的 意思,实际上它是指首先受到攻击 或遭遇灾难。
纠正方法
深入了解成语的出处、背景和含义 ,正确理解并运用。
语义混淆
总结词
纠正方法
音韵优美
成语的音韵搭配和谐,读起来 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成语的来源与演变
来源
成语的来源十分广泛,有的来自古代文献、有的来自民间谚语、有的来自宗教 经典,还有的来自外来文化。
演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在不断地演变。一些古老 的成语可能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含义,而一些新产生的成语则不断涌现,成为现 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他人的语言表达,尤其是正式场 合和文学作品中,注意成语的使用是 否得当,积累正确的用法。
形容运用自如的成语

形容运用自如的成语1、昂昂自若[ áng áng zìroò]释义:昂昂:气概昂扬,大模大样;自若:像平常一样。
形容无所顾虑,从容自如。
2、操纵自如[ cāo zòng zìrú]释义: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
3、徜徉恣肆[ cháng yáng zìsì]释义:形容文章挥洒自如,气势豪放。
4、从容自如[ cóng róng zìrú]释义: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5、得心应手[ déxīn yìng shǒu ]释义: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
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6、挥洒自如[ huīsǎzìrú]释义:挥:挥笔;酒:洒墨。
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7、蛟龙戏水[ jiāo lóng xìshuǐ]释义: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
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8、开合自如[ kāi hézìrú]释义:合:按照,适合;自如:不受阻碍和拘束。
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9、轻而易举[ qīng ér yìjǔ]释义: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10、手到擒来[ shǒu dào qín lái ]释义:擒:捉。
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11、熟能生巧[ shúnéng shēng qiǎo ]释义: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12、遂心应手[ suìxīn yīng shǒu ]释义:犹得心应手。
形容运用自如。
13、信手拈来[ xìn shǒu niān lái ]释义: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
形容活学活用的成语

形容活学活用的成语
活学活用是指对所学知识能够进行巧妙灵活地应用。
以下是形容活学活用的成语:
1. 巧妙应用,妙笔生花:形容运用得当,使人感到神奇。
2. 活用自如,驾轻就熟:形容掌握的知识应用得非常自如,毫不费力。
3. 融会贯通,温故知新:指将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融合在一起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4.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指学习知识后能够将其运用于实践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5. 反复推敲,屡试不爽:形容通过反复思考和尝试,最终得出准确、有效的结果。
6. 灵活运用,变化莫测:形容应用技巧灵活多变,随时能够适应各种情况。
7. 掌握精湛,炉火纯青:形容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运用自如。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运用成语

词海泛舟,慧眼识珠——正确使用成语教学目标:1、结合高考,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2、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3、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3、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图猜成语二、成语误用实例:材料二: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面对全台湾义工进行演讲时,称赞义工的善行为“罄竹难书”,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材料三:在中央台2006年全国青年歌手比赛中,一位参赛歌手的唱功赢得了广大评委的一致称赞。
随后,著名学者余秋雨向她提出了一个成语题:请解释“杯水车薪”的含义?该歌手想了半天,解释如下:“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发的工资,比喻贪婪刻薄、吝啬之极”。
于是,该歌手在评委心目中的形象急转直下。
最终与决赛失之交臂。
三、考点扫描: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
2、熟语考查重点仍是成语。
3、考查的题型以“选词填空”“判断正误”为主,也涉及“词语修改”。
四了解成语误用现象的主要类型(一)望文生义1、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2012山东卷)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2、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2011北京卷)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此处望文生义。
(二)褒贬不当1、( 2012全国新课标卷)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含贬义。
2、(2012山东卷)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准确运用成语

课堂检测---成语辨析【学习目标】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重点: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知识讲解学习】学习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①形相近而义不同的②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③褒贬色彩不同的4、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高考成语干扰角度解密高考语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
从历年高考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且近几年都是要求考生选出使用正确的一项;但是这道题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
其实占领这一“制高点”并不难,关键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
1、熟悉历年高考中出现过的成语。
最近几年高考出现过的成语:2003年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2002年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2001年安步当车颐指气使车水马龙蓬荜生辉2000年汗牛充栋淋漓尽致洗心革面左右逢源1999年殚精竭虑美伦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1998年望其项背处心积虑火中取栗拭目以待1997年莘莘学子不孚众望趋之若鹜万人空巷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伦美奂”、“不孚众望”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
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2、熟悉高考成语设题的干扰角度解密之一:望文生义,故意曲解。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如:例1、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1997题)例2、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1998年题)例1中“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然不同。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中正确运用成语核心技巧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
对于成语的考查通常以辨析和搭配的情况出现,因此考生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二是正确地使用、运用成语。
由于成语是多年沿袭下来的固定搭配,因此在使用上比较缺乏理据性。
考生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原意、引申义及比喻用法。
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技巧性,即结合题目表达的各种特点,通过比较成语的准确含义、感情色彩、特殊用法、使用范围、搭配特点、语法功能、语句的逻辑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甄别。
关于上述核心技巧技巧的实际运用见下文中的历年真题讲解。
【例1】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
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
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____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日中天B. 声名鹊起C. 享誉中外D. 名声大噪【答案】B【解析】一道成语辨析题。
A项“如日中天”是指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B项“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C项“享誉中外”是指好的声名国内国外均知道。
D项“名声大噪”是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根据文段的表述可知景泰蓝早在元代就已出现,正是由于“皇家的重视”才使得景泰蓝的知名度得以迅速提高,B项最为符合文意。
【例2】研究发现,睡眠存在障碍与很多疾病有着难以______的联系。
有时候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可连带对另一种疾病的治疗起到______的功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区分釜底抽薪B. 确认投石问路C. 割裂一石二鸟D. 分割正本清源【答案】C【解析】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
根据文意表达,可知第一组词要与“联系”搭配,首先排除A项的“区分”和B项的“确认”,而D项“分割”一词与“联系”也搭配不当。
再进行第二组词的确认,“一石二鸟”指的是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
成语的造句与运用技巧

成语的造句与运用技巧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类,它由一组具有固定词序和词义的词语构成,具有丰富的意境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恰当运用成语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情趣。
本文将探讨成语的造句与运用技巧。
一、成语造句的基本要求1. 语境适宜:成语造句要符合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使句子意义明确。
2. 词序正确:成语通常有固定的词序,应正确运用。
3. 意义贴切:成语的意义要与句子主题相关,增强表达效果。
二、成语用于修辞手法1. 比喻手法:通过成语的意象来进行比喻,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例如:“美如画”、“一言九鼎”等。
2. 排比手法:运用相似或对比的成语进行排比,增强语言的冲击力。
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欢天喜地,愁云惨雾”等。
3. 对仗手法:成语的结构特点使其适合用于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加句子的韵律感。
例如:“默默无闻,音容笑貌”、“物是人非,事事伤悼”等。
三、成语运用的注意事项1. 避免刻意堆砌:成语虽有独特魅力,但过多堆砌容易显得生硬不自然。
应根据具体语境,适度运用成语。
2. 注重成语的典故:部分成语有深厚的典故背景,了解并正确运用典故,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3. 成语用法的灵活性:单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用法和含义,要善于发现和灵活运用。
4. 反复推敲:文章撰写完成后,要对成语的运用进行反复推敲,保证语义准确,逻辑通顺。
四、成语造句与运用技巧示例1. 利用成语的意境:凭借成语的形象特点来进行描写和修饰,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例如:“阳光洒在湖面上,如诗如画。
”2. 成语的引用和转化:将成语的意义进行转化和巧妙引用,使句子更富有创意和独特性。
例如:“他们一直在为圆梦而努力,始终相信:路漫漫其修远兮。
”3. 成语的对比运用:通过对比不同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凸显文章的观点和表达。
例如:“他遇到困难从不气馁,始终坚持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信念。
”4. 成语和故事的结合:结合成语的典故和相关故事,进行巧妙运用,增加文章的趣味和文化内涵。
中职语文专题复习-正确运用成语(公开课)

文化背景差异
总结词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对某些成语的理解和使用可能存在偏差。
详细描述
学生对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不足,导致在使用时出现误解或误用,如将“愚公移山”简单地理解为毅力与坚 持。
03
中职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方 法与技巧
深入理解成语含义
总结词
理解成语的含义是正确运用的基础,需 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些成语的用法,分享各自 的理解和经验,促进相互学习。
写作中正确运用成语的技巧
理解成语含义
避免生僻和歧义成语
在写作中运用成语前,应深入理解其 含义,确保使用准确。
尽量少用生僻和容易产生歧义的成语, 以免造成读者困扰。
选择合适语境
根据文章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增强 表达效果。
阅读理解中成语的运用分析
VS
详细描述
首先,学生需要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了解成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其次,学 生可以通过多读、多写、多听、多说等方 式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培养语感。
注意成语的适用语境
总结词
不同的成语有不同的适用语境,学生需要准 确判断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
详细描述
学生应了解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场合,注意区 分褒义、贬义和中性成语的使用情境。同时, 学生还需要关注成语的语体风格,选择适合 口语或书面语的成语。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加强口语表达训练
通过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提高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注语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资源
1 2
关注语言发展的动态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演变。教师应关 注语言发展的动态,及时更新教学资源。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4.知识积累:易张冠李戴的成语
休戚相关 炙手可热 振聋发聩 车水马龙 明日黄花 汗牛充栋 两小无猜 络绎不绝 济济一堂 相敬如宾
崭露头角 芸芸众生 雨后春笋 扣人心弦 悬壶济世
(三)练兵——当堂演练,学以致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成语误用的望文生义和对象误用两种类型,下节课我们将受汉民族的成语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辨析成语的适用对象
教学重点
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辨析成语的适用对象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直接导入
成语是中华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成语也是高考的一大重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如何正确辨析并使用成语。
2、教学内容
(1)观阵——透析考点,熟悉题型
1.考查等级:E(表达应用)
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考查重点和难点:
①联系语境考查,生活中常见易错的成语
②多义成语
③近义成语
3.题型:正误判断和近义辨析
从错误干扰项的设置情况看,考查的内容重点集中在成语运用中的望文生义、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褒贬误用、谦敬错位、适用对象错误、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几种情况。
四、布置作业
《3读3练》P18-19
板书设计:
正 确 使 用 成 语
1、望文生义
2、对象误用
了解高考考查要求
通过例题,理解望文生义题型,并能解答此类题型
通过课堂练习运用解题技巧
学生解释成语的关键语素
中考语文分析之 专项复习--成语的正确运用

办权。
B.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C.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
D.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C.两岸实现“三通”以来,去台湾和大陆观光旅客滔滔不绝....,呈现出“两岸一家亲”的交往热潮。
D.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B.《木兰诗》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不仅让中国的老百姓津津乐道,也让世界的“木兰迷”倍加赞赏。
C.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
D.利比亚连日来遭受北约多国部队的空袭,反政府军又节节取利,加上美国等国的推波助澜,利比亚政府军已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前景让人堪忧。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眉山多风光,绿树葱笼的瓦屋山、神奇美妙的老峨山、碧波万顷的黑龙滩……令人目.不窥园...,流连忘返。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妈妈想起临别时安安呕心沥血....的哭喊,凄惨的哀求:“妈妈——安安也要——进城去——买书——”D.良妃娘娘刚走进辛者库,众奴便向良妃娘娘请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运用成语
成语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结构简洁,意义丰富,表现力强,如果运用得当,可使文章语言简洁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反之,则会笑话百出。
写作时要运用好成语,首先要辨清成语的字形和读音。
写错读错,既影响成语的理解,又影响成语的运用。
如把张冠李戴的“戴”字写成“带”,阴谋诡计的“诡”写成“鬼”,把发人深省的“省”(xǐng)读成“shěng”,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要避免这种错误,同学们平常就要多读、多写、多记成语。
其次,要准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一方面要弄清它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理解它的整体意义,特别是字面意义与整体意义不一致时。
有的整体意义用的是比喻义,如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还有的成语因为来自一定的典故,其整体意义与典故有关,所以不能直接从字面上看出,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南辕北辙。
准确理解了成语的出处,才能避免使用时的望文生义、盲目搬用的现象。
最后,要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在运用成语时,要注意成语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感情是否一致,爱与憎、喜与怒、歌颂与揭露等褒贬要分明,否则就会出现错
误。
如:老师批评小明上课讲话,小明表示一定洗心革面,认真听讲。
“洗心革面”这个成语一般比喻彻底悔改,多用于犯了重大错误,用在这里就不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