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问题(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从皇帝时期开始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皇帝时的《云门》、唐尧时的《咸池》、虞舜时的《萧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代时的《大武》。《大武》是六代乐舞之一,是西周时期产生的,一部歌颂武王伐纣的大型史诗性乐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2.八音分类法

周代乐器的分类法和名称,周代乐器数量增多,为了便于学习和认识,依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共分成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三分损益律

是我古代最早计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春秋时期出现,它所产生的各律形成一种律制,称为三分损益律。它是一种生律的方法,是把一个振动体的长度分为3份,去掉它是三分之一,得三分之二,称“三分损一”。如加上它是三分之一,就得三分之四,称“三分益一”它所生的个律形成一种律制,为三分损益法。三分损益法采用五度相生律的求律方法。缺陷是:1.半音不均等;2.黄钟不能还原;3.旋宫转调受影响。

4.乐府

西汉统治者在继承秦朝的理念和制度上建立的音乐机构。1)职能:①编写各种宫廷仪式音乐,包括祭祀、宴飨等;②采集、整理、改编曲调和歌词;③编配乐器;④编写军乐;

⑤训练军乐队;⑥研究音乐理论;⑦组织演唱或演奏活动 2)代表人物:李延年,协律都尉职位;创作《乐府新诗》

5.乐记

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儒家音乐美学著作。《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专著,其作者尚无定论,其对中国音乐美学史所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乐记》讨论了音乐的本源问题。②《乐记》探讨了音乐的特性问题。③《乐记》探讨了音乐教育以及政治的关系问题。《乐记》强调音乐在教育和政治当中发生的作用认为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修养身心,可以调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音乐还是政治统治的手段。

6.李延年

汉代乐府机构中著名的音乐家,中山人,乐工出身,他的音乐才能很受汉武帝的赏识,曾做过协律都尉,主要成就是能创作歌曲并演唱。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创作《乐府新诗》。

7.相和歌

原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既有原始的民间歌曲,又有在民歌基础上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成熟的相和歌有三种调式为平调、清调、瑟调。

8.相和大曲

随着相和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歌、舞、乐综合的多段式“大曲”,即所谓“相和大曲”。

9.鼓吹

所用乐器以排箫、笳为主,有黄门鼓吹、骑吹、短萧铙歌等。

10.鼓吹乐

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它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传入中原后和汉族传统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的。鼓吹乐以其雄壮、粗犷的气势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由于乐器的配置和用乐场合不同,鼓吹乐可分鼓吹和横吹两种。横吹是以鼓和角为主奏乐器,在仪仗、道路上行进时于马上所奏之乐。鼓吹是以排箫和笳为主要乐器,常在殿庭、官署、

宴饮中用。鼓吹乐表现出雄壮、威武、粗犷、沉厚的气势。

11.琵琶

汉代,在弦乐器的发展方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出现了抱弹乐器。这一时期抱弹乐器总称为“琵琶”,其中从外国传入的琵琶有曲项琵琶、五弦琵琶。

12.五旦七调

在五个不同调高(旦)上,各按七声音阶构成七声调式,可得三十五种调式。这就是苏祗婆琵琶音乐的三十五调式理论。

13.管口校正法

荀勖的笛律及其“管口校正”:荀勖的笛律是最具代表性,它是在不设钟磬的场合奏乐时,用这种特殊的笛为弦乐器和歌唱确定音高。“管口校正”是律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在计算管乐器不同音高所对应的长度时,必须把气柱的长度与管长之间的差数考虑在内,这个差数就是管口校正的数据。

14.《碣石调·幽兰》

目前仅见的一首以文字记谱的琴曲。传自南朝梁代丘明,现存谱式原件是武则天时期唐人手写卷子谱,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琴谱,属于以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式。该谱所以称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可追溯至汉代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步出夏门行》)。该谱所称“幽兰”是指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15.曲子

隋唐时期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起来,在城市里流行的一种歌调。是汉魏乐府相和歌和两晋南北朝时期清商乐的延续,不同的是它是由艺人和文人的民间行为创造出来的。

16.变文

是唐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表演者先用散文来叙述一遍故事内容,之后用韵文的形式演唱一遍。

17.教坊

唐代新设的宫廷音乐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歌舞和散乐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成员有男有女。

18.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是被后人誉为南宋“婉约派”的第一个人物。著作有《白石道人歌曲》,琴歌《古怨》一首,《越九歌》十首,《溪梅令》《扬州慢》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创作了十七首自度曲。

19.唱赚

是一种由鼓、板、笛伴奏,曲式结构上又较为复杂的唱曲形式。是宋代的瓦子里面产生的一种唱曲形式,分为缠合,缠达。宋代艺术歌曲形式之一,其特点是以“缠令”和“缠达”的曲式结构,将各类曲牌组合成为套曲进行演唱。最后又发展成“复赚”。

20.鼓子词

宋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因歌唱时主要用敲击节而得名。其结构特点是一个节目只用一个曲牌反复演唱。

21.宋杂剧

是宋代源出北方的一种戏曲形式。它的结构通常是两段:一称艳段,是表演日常生活熟事的开场小段;二称正杂剧,是表演故事的杂剧主题;后面有时加上表演滑稽的尾段,称之散段或杂扮。

22.兴隆笙

是元中统年间由中亚地区传入元朝宫廷的早期管风琴,也是最早传入我国的键盘乐器。

23.自度曲

①旧词调之外自己新创的词调。②在旧有曲调外自己谱制新曲。代表有宋代词人姜夔作有十七首《自度曲》。

24.诸宫调

宋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由北宋勾栏艺人孔三传首创,其音乐部分是由多种宫调不同的曲牌构成,诸宫调的体制宏大。

25.新法密率

新法密律是明代律学家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

二、论述题

1.远古夏商时期乐(主要有哪些)的制作材料

A、利用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等

B、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等

C、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等。

2.夏商时期钟的类别:铙、镛、镈

3.周代的音乐机构与音乐教育

周王朝音乐领导机构是“大司乐”,培养对象:“世子”、“国子”、“学士”。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其中大多数是音乐奴隶。

4.西周的宫廷乐舞

西周的宫廷乐舞大致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

5.论儒、墨、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哪些主要派别和音乐思想)三派的主要音乐美学

思想。

A、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儒家代表人物主要: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其音乐审美理想: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审美准则:“思无邪”“乐而不淫,哀

而不伤”,音乐社会功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提倡雅乐:

“乐则韶武,放郑声”。

孟子:认为音乐就是快乐,主张“与民同乐”。荀子:从“性恶”

论出发,反对墨子的“非乐”观点,认为音乐有感化人心,陶冶

性情的作用。

B、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墨家主要代表人物:墨子。墨子:主张“非乐”坚决反对音乐。

C、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老子:认为:“五音令人耳聋”,

“大音希声”。庄子:认为音乐美的本质是表现“民之常性”,

表现人的自然性情,音乐美的准则是自然而不做作,朴素而不华

饰,音乐美的功用是抒发性情,娱乐人心。

6.汉乐府的兴衰

7.相和歌的形成与发展相和歌的发展历程

相和歌,即相合大曲,包括艳、曲、解、趋、乱。

清商乐的三调为:平调、清调、瑟调吴歌多为民歌,以建康(南京)为中心,如《子夜歌》《上声歌》西曲以江陵为中心,有舞曲和倚歌。吴歌、西曲的曲词多为五字四句为一段,另外还有附加成分“送声”、“和声”。它们或在曲前,或在曲后出现,大致具有“引子”或“尾声”的含义。

8.鼓吹乐的形成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