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

合集下载

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哪些

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哪些

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哪些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很多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等价类划分法:将输入条件或输出条件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典型值作为测试用例。

例如,对于一个账号注册的系统,可以将用户名输入划分为长度不超过10个字符和超过10个字符两个等价类,然后选取一个符合条件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2. 边界值分析法:测试用例中包含一些边界值,例如最大值、最小值、临界值等。

边界值往往比一般的值更容易引发错误。

例如,对于一个计算器的系统,在测试除法功能时,可以设计测试用例为除数为0、除数为1和除数为-1的情况。

3. 错误推测法:根据错误推测的原理,假设程序的某个部分可能发生错误,并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

例如,对于一个在线商城的系统,在提交订单时,在错误推测的基础上,设计测试用例验证逻辑错误(如用户未登录时无法下单)或输入错误(如购买数量为负数时无法提交)。

4. 因果图法:将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按照因果关系进行组合,从而得到覆盖所有可能情况的测试用例。

例如,对于一个购物车功能的系统,因果图法可设计测试用例组合为加入商品、减少商品、删除商品、结算等操作之间的组合情况。

5. 结构化测试方法:根据软件的内部结构,设计测试用例以覆盖各个模块、分支和路径。

常用的结构化测试方法有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路径覆盖等。

例如,对于一个条件判断的系统,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每个条件的真假时不同分支的执行情况。

6. 随机测试方法:通过随机生成测试用例的方式进行测试。

随机测试可以覆盖较大的输入空间,但可能无法覆盖所有的边界条件和特殊情况。

例如,对于一个随机生成数字的系统,可以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生成的数字是否在指定范围内,并验证系统对于边界情况的处理。

7. 场景测试方法: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设计测试用例来模拟真实环境下的操作和交互。

场景测试可以更好地模拟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和需求。

例如,对于一个电子邮件系统,可以设计场景测试用例来模拟用户注册、发送邮件、收取邮件等真实操作。

测试用例设计--黑盒测试、白盒测试

测试用例设计--黑盒测试、白盒测试

测试⽤例设计--⿊盒测试、⽩盒测试测试⽤例设计设计数据库测试⽤例就是针对数据库的功能和性能⽽设计的测试⽅案,并编⼊测试计划中。

测试⽤例的设计既要考虑正常情况,也应考虑极限情况以及字段取最⼤值和最⼩值等边界情况。

因为测试的⽬的是暴露数据库中隐藏的错误和缺陷,所以在设计测试⽤例时要充分考虑那些易于发现错误和缺陷的测试⽤例。

好的测试⽤例应该有较⾼的发现错误和缺陷的概率。

⽩盒测试的测试⽤例设计逻辑覆盖法和基本路径测试法是计算机软件⽩盒测试⽤例设计的两个重要⽅法。

这两个⽅法也适合存储过程、触发器、嵌⼊式SQL等数据库程序的测试。

语句覆盖语句覆盖语句覆盖是设计⾜够多的测试⽤例,运⾏所测程序,使得程序中每条可执⾏语句⾄少被执⾏⼀次。

不过,每条可执⾏语句⾄少执⾏⼀次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它不能保证发现逻辑运算和程序逻辑错误,且并不是所有的分⽀被执⾏过。

例6-1 考虑图6-2,语句覆盖的测试⽤例如表6-1所⽰。

注意,该组测试⽤例不能覆盖判断E为假的分⽀。

⽽且,如果判断C误写为X>2 or Y>3,该组测试⽤例仍能够实现语句覆盖,因此该组测试⽤例发现不了这个错误。

测试⽤例⼀般不是唯⼀的。

例如,表6-2的测试⽤例也可以实现语句覆盖。

判定覆盖判定覆盖⼜称分⽀覆盖,是设计⾜够多的测试⽤例,运⾏所测程序,使得程序中每个判断的取真分⽀和取假分⽀分别⾄少执⾏⼀次。

例6-2 考虑图6-2,其中C、E为判断。

判定覆盖的测试⽤例如表6-3所⽰。

虽然判定覆盖能够保证所有判断的取真分⽀和取假分⽀执⾏⾄少⼀次,但判定覆盖不能保证发现条件表达式错误。

例如,如果语句C误写为X>2 or Y>3,表6-3给出的测试⽤例仍能够实现判定覆盖,因此该组测试⽤例发现不了这个错误。

条件覆盖条件覆盖是设计⾜够多的测试⽤例,运⾏所测程序,使得每个判断的每个条件成分取真值和假值分别⾄少执⾏⼀次。

例6-3 考虑图6-2。

⾸先对所有判断的条件成分取值进⾏标记:v条件覆盖的测试⽤例如表6-4所⽰。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有哪些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有哪些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在软件测试中,黑盒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它关注于测试软件的功能而不关注内部的结构或实现细节。

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等价类划分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等价类,然后选择代表性的输入值进行测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保证测试的全面性。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输入框要求输入1到100之间的数字,等价类划分可以将输入值划分为三个等价类:小于1的值、1到100之间的值、大于100的值。

然后分别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值进行测试。

边界值分析边界值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测试输入数据的边界情况。

边界值通常会触发程序的异常行为,因此通过测试边界值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

以前面的例子为例,边界值分析可以将边界值1和100作为测试用例的输入值进行测试,以验证程序在边界情况下的表现。

因果图法因果图法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功能与系统响应之间关系的图形技术。

通过绘制因果图,可以明确各个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测试用例设计提供依据。

在黑盒测试中,可以利用因果图法分析系统的功能和交互关系,然后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系统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决策表方法决策表方法是一种对系统的决策进行建模的技术,通过列出所有可能的条件和相应的动作,来指导测试用例的设计。

通过决策表,可以有效地检查系统对各种条件的响应情况。

在黑盒测试中,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功能特点,建立相应的决策表,然后设计测试用例进行验证。

状态转换法状态转换法是一种根据系统状态变化来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系统状态是指系统在某一时刻的所有变量的取值情况,状态转换图可以帮助分析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

通过状态转换法,可以针对系统的各种状态变化设计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是否符合预期。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它们在实际测试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软件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软件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软件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测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软件是否达到了设计和用户要求的标准。

而测试用例的设计是测试过程的重要环节。

好的测试用例设计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质量。

本文将讨论软件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一、测试用例的概念和重要性测试用例是一组输入和预期输出的集合,通常包含了软件系统的某种功能或行为。

一个良好的测试用例应该能够检测出软件系统的错误、故障和缺陷。

测试用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测试用例越全面、细致,测试效果越好,同时也能大大减少软件开发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

二、测试用例设计的步骤测试用例设计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和功能规范,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2.用例编写:根据需求分析,编写测试用例,包括输入、输出、执行条件和预期结果。

3.执行测试:执行测试用例,检测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是否符合要求和预期。

4.测试结果分析和记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的bug和不符合规范的功能和性能,并记录测试结果。

5.测试报告编写:根据测试记录和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描述测试环境、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测试结论。

三、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将测试数据划分为等价类的方法。

在这个方法中,一组测试数据被认为是等价的,它们应该表现相同的行为,从而将测试数据的数量减少到最少。

例如,一个输入框只能接受从1到100的数字,这个范围内的任何数字都应该被接受,在此范围以外的数字将不被接受。

因此,可以将输入数据划分为四个等价类:小于1的数字、1 到 100 之间的数字、大于 100 的数字,和非数字字符。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数量,提高测试效率。

2.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是一种将测试数据划分为边界值的方法。

常见用例的设计方法介绍

常见用例的设计方法介绍

常见用例设计方法介绍一、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

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1、六条确定等价类的原则:①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例:输入值是学生成绩,范围是0~100:②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③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④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立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⑤在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⑥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的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2、实例:【保险费率计算】某保险公司承担人寿保险已有多年历史,该公司保费计算方式为投保额*保险率,保险率又依点数不同而有别,1点以上费率为0.6 %,10点以下费率为0.1 %:输入数据说明:A、分析输入数据型式:年龄:一或两位数字。

性别:Male]、[Female]、[M]、[F]表示婚姻:[已婚]、[未婚]扶养人数:空白或一位数字保险费率:10点以上,10点以下B 、划分输入数据:C 、设计输入数据:D、根据以上分析测试用例数据:二、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1. 等价类划分法(Equivalence Partitioning):根据输入数据的特征,将输入数据集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代表作为测试用例。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保证覆盖了不同输入数据的情况。

2. 边界值分析法(Boundary Value Analysis):在等价类中,选取边界值进行测试,因为通常边界值处更容易出现错误。

对于输入数据,选取它的最小值、最大值和边界值的前后一个值作为测试用例。

3. 错误推测法(Error Guessing):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直觉,识别潜在的错误和缺陷,并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这些错误和缺陷。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测试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力。

4. 因果图法(Cause-Effect Graphing):根据系统或软件的功能和逻辑关系绘制因果图,然后从中选择特定的情况进行测试。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覆盖到所有可能的输入和条件组合。

5. 决策表测试法(Decision Table Testing):根据系统的规则和条件,建立一个决策表,表中包含各种可能的输入和对应的输出。

然后选择不同的条件组合进行测试,确保覆盖了所有的规则。

6. 认知测试方法(Cognitive Testing):根据用户使用软件的心理逻辑和思维方式,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人员需要理解用户的需求和预期行为,从而设计出符合用户思维方式的测试用例。

7. 数据驱动测试方法(Data-Driven Testing):根据系统或软件的逻辑关系和各种输入数据,设计测试用例。

可以使用测试数据生成工具来生成测试用例,或者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测试。

8. 状态迁移法(State Transition Testing):适用于测试涉及状态转换的系统或软件。

根据系统的状态图或状态转换图,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不同的状态转换路径。

9. 随机测试方法(Random Testing):随机选择输入数据进行测试,以发现可能被疏忽的错误和缺陷。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测试⽤例的设计⽅法常见的测试⽤例设计⽅法1、等价类划分法:有这样⼀条测试基本原则:穷尽测试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看起来规模很⼩的软件产品,其输⼊数据的组合或逻辑路径也⼏乎是⽆穷的,也就是说,想对测试对象进⾏完全的检查和覆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依据数据的特性,将所有的测试数据分为若⼲个类,每⼀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等价于这⼀类中的其他值,也就是说,如果某⼀类中的⼀个例⼦发现了错误A,这⼀等价类中的其他例⼦也能发现这个错误A;反之,如果某⼀类中的⼀个例⼦没有发现错误,则这⼀类中的其他例⼦也不会查出错误。

这种划分数据的⽅法被称为等价类划分⽅法,划分等价类时遵循以下三个标准:完备性:划分的⼦集合的并集是整个集合;⽆冗余性:⼦集互不相交;等价性:属于同⼀等价类的测试数据,映射到“相同的执⾏路径”。

通过这种选择适当的数据⼦集3来代表整个数据集的⽅法,既降低了测试的数⽬,⼜实现了“合理的”覆盖。

!!注意: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

因此在划分等价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合理的、有意义的输⼊数据构成的集合,还要考虑不合理的或⽆意义的输⼊数据所构成的集合。

我们将前者称为有效等价类,它能验证需求是否实现,后者则为⽆效等价类,能检验是否会出现异常。

⽆效等价类⾄少应有⼀个,也可能⼜多个,视具体情况⽽定。

EXAMPLE需求:要求⽤户输⼊年份,年份限定在1980~2020年,由4位数字表⽰。

使⽤等价类划分法,⾸先确定有效等价类:4位数字字符且年份为1980~2020。

然后确定⽆效等价类:如输⼊的类型和长度不合理,年份超出范围等,具体如下表所⽰:设计测试⽤例,覆盖所有的有效等价类和⽆效等价类:2、边界值⼤量的错误发⽣在输⼊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不是在输⼊输出范围的内部。

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例,有很⼤的概率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这种对输⼊或输出的边界值进⾏测试的⽅法就是边界值法。

边界值法多⽤于对数据进⾏测试,在数据测试的时候,除了要关注边界值还要关注默认值,空⽩,空值,零值和⽆。

常见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常见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常见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一、等价类划分法。

这就像是把东西分类哦。

比如说,我们要测试一个输入框能接受的数字范围。

如果规定是1到100之间的整数,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范围分成几个等价类。

像1到10是一类,11到50是一类,51到100是一类。

为什么这么分呢?因为在每个小类里,它们的性质差不多呀。

对于1到10这个小类,我们只要测试其中一个数字,比如5,就大概能知道这个小类里其他数字的情况啦。

这就好像一群小伙伴,他们都有相似的特点,测试了一个就大概了解一群啦。

二、边界值分析法。

这个可有趣啦。

还是上面那个1到100的输入框例子哦。

最容易出问题的往往是边界的地方呢。

那我们就得重点测试1和100这两个边界值,还有比1小一点的,像0,比100大一点的,像101。

就像走在悬崖边,最危险的就是边缘那一块啦。

边界值就像是那些特殊的小伙伴,他们处在边缘位置,得特别关注他们,因为他们很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

三、决策表法。

想象一下我们在做选择。

比如说要去旅游,天气是晴、雨、雪,交通工具是汽车、火车、飞机,目的地是海边、山区、城市。

这时候就可以用决策表啦。

把各种情况列出来,像天气晴的时候坐汽车去海边怎么怎么样,天气雨的时候坐火车去山区又怎么怎么样。

这样就把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考虑到了,就像把所有旅游的路线和情况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一个都不落下,是不是很有条理呢?四、因果图法。

这有点像找事情的因果关系呢。

比如说,有个系统登录功能,密码正确和用户名正确是原因,能成功登录就是结果。

但是呢,如果密码错误或者用户名错误,就不能登录啦。

我们就可以用因果图把这些关系画出来,就像画一个小地图一样,把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都清楚地展现出来。

这样在测试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去操作,去验证这些因果关系是不是正确啦。

五、场景法。

这个就像是在演小话剧一样。

比如说测试一个电商网站的购物流程。

从用户登录,到挑选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支付,每一步都是一个场景。

我们要按照这个场景一步一步地去测试,就像演员按照剧本表演一样。

测试用例的编写方法

测试用例的编写方法

测试用例的编写方法什么是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中的基本工作单元,用于指导和记录软件系统中各个功能点、模块或者组件的测试过程。

它包括测试条件、输入数据、预期输出和实际输出。

为什么需要编写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用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通过编写测试用例,我们可以确保软件在不同场景下的功能正确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测试用例的编写方法1.理解需求:在开始编写测试用例之前,首先要完全理解需求。

只有对需求有清晰的理解,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测试用例。

2.设计场景:根据需求的不同场景,设计相应的测试场景。

测试场景应该覆盖正常情况、边界情况、异常情况等各种情况。

3.确定测试条件:根据测试场景,确定测试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

测试条件包括软件版本、硬件环境、系统状态等。

4.确定输入数据:根据测试场景和测试条件,确定输入数据。

输入数据应该是典型的、有效的和无效的。

5.确定预期输出:根据测试场景和测试条件,确定预期的输出结果。

预期输出应该是符合需求的、正确的和一致的。

6.编写测试步骤:根据测试场景、测试条件、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编写详细的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应该简明扼要,每个步骤都应该清楚具体。

7.设置测试环境:在执行测试用例之前,要准备好相应的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网络环境等。

8.执行测试用例:按照测试步骤和测试条件,执行测试用例。

在执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测试结果,包括实际输出和执行时间等。

9.检查测试结果:对比实际输出和预期输出,检查测试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如果结果符合预期,则说明测试通过;否则,说明存在问题。

10.编写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编写详细的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风险评估等内容。

测试用例的分类测试用例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功能测试用例:测试软件的各种功能是否正常。

功能测试用例应该覆盖软件的所有功能点,包括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

功能测试常用的十种策略和方法

功能测试常用的十种策略和方法

功能测试常用的十种策略和方法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ing,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黑盒子。

利用黑盒测试法进行动态测试时,需要测试软件产品的功能,不需测试软件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

采用黑盒技术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因果图和综合策略。

黑盒测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性需求,也即黑盒测试使软件工程师派生出执行程序所有功能需求的输入条件。

黑盒测试并不是白盒测试的替代品,而是用于辅助白盒测试发现其他类型的错误。

黑盒测试试图发现以下类型的错误:1)功能错误或遗漏;2)界面错误;3)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4)性能错误;5)初始化和终止错误。

一、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划分方法·边界值分析方法·错误推测方法·因果图方法·判定表驱动分析方法·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功能图分析方法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

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

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

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

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

接口测试用例常见设计方法

接口测试用例常见设计方法

接⼝测试⽤例常见设计⽅法接⼝测试⽤例常见设计⽅法⼀,接⼝常遇见的bug和问题(1)传⼊不合规参数,导致程序crash(2)数据类型溢出,导致数据读出和写⼊不⼀致(3)因对象权限未进⾏校验,可以访问其他⽤户敏感信息(4)状态处理不当,导致逻辑出现错乱(5)逻辑校验不完善,可以利⽤漏洞获取⾮法利益⼆,测试⽤例设计输⼊- 接⼝处理逻辑 – 输出-⼀个接⼝通常有输⼊,输出,有时候输出也是没有的,⽤例设计考虑,输⼊,输出(1)针对输⼊,可以按照参数类型设计(2)针对处理,可以按照逻辑进⾏⽤例设计(3)针对输出,可根据结果进⾏分析设计详情:1.针对输⼊设计数值型:1.等价类:取值范围内,取值范围外2.边界法:取值范围边界:边界最⼤,最⼩;边界最⼩-1,最⼤+1等3.特殊值:0,负值等4.遍历法:取值范围的所有数值遍历举例:⼀个输⼊值的范围是int 1-12,需要考虑范围内的值;边界值0,1,12,13;类型的特殊值-1,0;还有int的最⼩,最⼤边界值也需要考虑;如果1-12有指定含义代表,还需要遍历所有数值风险:特殊值,边界值处理不当,程序退出,数据溢出,返回错误信息等Int:数据类型边界:-2147483648 ,2147483648。

(Integer.MAX_VALUE)字符串型:1.字符串长度:等价法:取值范围内,取值范围外边界法:规定范围边界,类型边界特殊值:0,即空字符字符串内容:特定类型:英⽂,中⽂,⼤⼩写等特殊字符:>,<*!@#$%等敏感字符:“flg”“TMD""等举例:接⼝的功能字符串长度为3位,测试长度:3位,⽐3多,⽐3少;String的最⼤长度;特殊的空字符;字符串内容是数字,⾮数字等;特殊字符;是否需要过滤敏感字符;风险:传⼊其他类型,超长字符,敏感字等,程序是否异常退出,是否显⽰,存储有问题,时候特殊处理敏感字数组或链表类型:1.成员个数:等价法:取值范围内,取值范围外边界法:规定范围边界,个数边界值特殊值:0等2.成员内容:等价类:合法和⾮法成员重复法:重复的成员举例:接⼝接受的数组取值长度⼀般是5个,取值1-5个内,范围外6个边界值,请求允许的最⼤,最⼩值;特殊值,0个;内容的合法,不合法;重复的内容是否可以风险:0个是是否异常退出,重复的内容是否允许2.针对逻辑设计1.约束条件分析:数值限制:分数限制,⾦币限制,等级限制等(满⾜条件才可以执⾏)状态限制:需要先登录等(同步信息等)关系限制:绑定的关系,好友关系等权限限制:管理员等风险:约束条件判断不⾜,⽤户可以特殊⼿段获利等操作对象分析:操作通常是针对对象的,针对合法和不合法对象进⾏操作,后台处理会如何风险:⽤户可以⾮权限的操作状态转换分析:被测逻辑抽象成状态机,各个状态之间根据各功能逻辑切换,如果打乱这个顺序,跳转操作,就会有逻辑问题,验证正确性风险:通过特殊⼿段达到原本不能的状态,从⽽获利等时序分析:在⼀些复杂的活动中,⼀个活动是由⼀系列动作按照指定顺序进⾏的,只有按照顺序依次执⾏完成,才能得到预期结果。

测试用例七大方法

测试用例七大方法

测试⽤例七⼤⽅法测试⽤例七⼤⽅法:1、等价类测试⽤例设计⽅法定义:等价类是把所有可能的输⼊数据,即程序的输⼊域划分成若⼲部分(⼦集),然后从每⼀个⼦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例。

逻辑学的⾓度⽽⾔:输⼊----》中间处理----〉输出等价类:就是针对被测对象输⼊的数据,可以分为有效数据与⽆效数据被测对象可以分为两个维度的测试:1、正常流程需要测试的数据可以理解为有效数据2、异常流程中需要测试的数据可以理解为⽆效数据saas化:微服务架构 Software AS A Servicepaas化: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2、边界值分析⽅法定义: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或输出的边界值进⾏测试的⼀种⿊盒测试⽅法。

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其测试⽤例来⾃等价类的边界。

例如发红包:要发出200元的红包,需要测0元、1元、199元、200元、201元边界值分析⽅法案例优化:结论:7个优化为5个点上点:必选(不考虑开闭区间)内点:必选(建议选择中间范围)离点:开内闭外(考虑开闭区间,开区间选择内部离点,闭区间选择外部离点)⽰例:6<=qq<=10 →[6,10]→开内闭外→5、11进⾏测试(7、9)去除。

3、因果图⽅法定义:是⼀种利⽤图解法分析输⼊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设计测试⽤例的⽅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因果图:简单的理解就是被测对象有多个输⼊条件,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概念,把多个条件结合逻辑的关系(并且,或者)进⾏组合,得到⼀个输出的结果信息。

==:等于! = :不等于or :或者and:和⾮:等于关系:或者关系:满⾜其中⼀个条件就可以并且关系:同时满⾜两个或以上条件4、正交实验分解法:利⽤因果图来设计测试⽤例时, 作为输⼊条件的原因与输出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时很难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得到。

往往因果关系⾮常庞⼤,以⾄于据此因果图⽽得到的测试⽤例数⽬多的惊⼈,给软件测试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有效地,合理地减少测试的⼯时与费⽤,可利⽤正交实验设计⽅法进⾏测试⽤例的设计。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
1. 边界值分析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输入参数的最小和最大边界值以及边界内的其他值,构造测试用例,以检验系统在边界值情况下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2. 等价类划分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将输入参数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选择典型的代表性测试用例,用以验证每个类别的功能是否正常。

3. 因果图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功能组成和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因果图并选择相关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各种因果关系下的正确性。

4. 场景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用户使用系统的不同场景和流程,设计相关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各种使用场景下的正确性和用户友好程度。

5. 错误猜测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常见的错误猜测和用户的非正常操作,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对错误输入和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6. 性能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性能要求和用户加载的负载情况,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高负载、并发访问的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7. 安全性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安全要求和潜在的安全漏洞,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各种攻击和安全威胁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8. 兼容性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兼容性要求和不同的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等组合情况,设计对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9. 复杂业务流程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复杂业务流程,
设计相关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在复杂业务流程下的功能完整性、数据一致性和算法正确性。

10. 用户界面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根据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以验证系统的用户友好性和界面美观程度。

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设计测试用例是软件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能够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以下是设计测试用例的一些常见方法:
1. 功能测试用例:针对软件的功能模块,设计测试用例以检查功能是否按照预期工作,并确保功能是正确的。

2. 性能测试用例:检查软件在特定负载下的性能表现,例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处理能力等。

3. 兼容性测试用例:检查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应用框架等环境下的兼容性。

4. 安全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以检查软件的安全性,例如漏洞扫描、输入验证和授权验证等。

5. 用户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以模拟真实用户的使用场景,例如测试用户界面、应用程序交互和用户体验等。

6. 自动化测试用例: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设计测试用例,以确保软件在大量重复的用户使用场景中的表现良好。

7. 灰度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以在特定数量的用户中随机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以测试软件在不同用户级别的访问下的表现。

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应该适应具体的软件和场景,以确保测试用例覆盖软件的各个方面,并能够准确地反映软件的质量和缺陷水平。

黑盒测试设计用例的方法

黑盒测试设计用例的方法

黑盒测试设计用例的方法
1. 等价类划分法呀,这就像把东西按类别分堆一样。

比如说测试一个登录功能,那有效用户名和无效用户名就是不同的类别,咱得分别设计用例去测试呀!
2. 边界值分析法,嘿,这可太重要啦!就好比走在悬崖边,那边界的地方就是最需要关注的呀。

像设置密码要求 6 到 12 位,那 5 位、6 位、12 位、13 位可都得好好试试呢!
3. 错误推测法,这就像是我们去猜猜可能会出啥错。

比如一个网页加载,那会不会网络不好就卡住啦?我们就得针对这种情况设计用例呀!
4. 因果图法,哇哦,这就如同顺藤摸瓜一样呢。

比如说某个操作会导致一系列结果,咱就得把这些关系搞清楚,设计出合适的用例。

就像按开关会亮灯,那要是开关坏了呢?
5. 正交试验法,这个有点厉害哦,就像把不同的因素排列组合一下。

比如一个设置有多个选项,那不同的组合都得试试,看有没有问题呀!
6. 功能图法,这就好像是给流程画个地图呀。

从一个功能到另一个功能,中间会有哪些路径,都得用用例覆盖到呢,可不是得认真对待嘛!
7. 场景法,哎呀呀,这就是在脑子里模拟各种场景呢。

比如购物流程,从挑选商品到付款,整个场景都得设计用例好好测试呀!
8. 判定表驱动法,嘿呀,这就跟做个表格选答案似的。

不同的条件对应不同的结果,可不能搞混啦,这可是很关键的呢!
9. 状态迁移法,哇塞,这就好像看着事物的状态变化一样。

比如一个文件的状态从新建到保存到打开,每个变化都得检测到位呀!
我觉得这些方法都超级实用呀,掌握了它们,黑盒测试就能做得更棒啦!。

测试用例七大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七大设计方法

测试⽤例七⼤设计⽅法欢迎浏览博主站点:(有免费的教学视频、博客⽂章与在线⼯具)csdn测试⽤例设计⽩⽪书⽂档地址:⽤例编写步骤:拿到测试需求 -> 分析需求(画思维导图) -> 编写⽤例 -> 划分⽤例优先级⽤例编写特性:· ⼀致性:主要包括⽤例模板⼀致;各同事的编写⼿法⼀致;以及⽤例的细粒度⼀致。

· 覆盖率:主要包括对需求的覆盖(也包含隐含的需求);新需求可能对那些功能会产⽣影响的覆盖;对各种场景的覆盖等。

·可执⾏性:主要是指步骤易于理解、信息描述准确、且能快速识别出测试点。

·执⾏准确性:是指⽤例执⾏的准确度,本⾝没什么技术含量。

但这⾥需要注意的是执⾏⼈对待执⾏⽤例的态度。

不要因为⽤例简单或者⼀些外界的因素,导致部分⽤例未实际执⾏标为通过的情况。

·持续更新:要及时不断的更新,要尽量减少⽤例库中失效的⽤例。

·复⽤性:主要⽤例可以被不断的复⽤,从⽽减少维护成本⽤例设计⽅法:1. 等价类与边界值(重点⽅法)等价类:等价类划分法是把所有可能输⼊的数据,有⽆效等价类和有效等价类(即正确输⼊和⾮法输⼊),即程序的输⼊域划分策划国内若⼲部分(⼦集),然后从每⼀个⼦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例。

⽅法是⼀种重要的、常⽤的⿊盒测试⽤例设计⽅法。

边界值: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或输出的边界值进⾏测试的⼀种⿊盒测试⽅法。

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其测试⽤例来⾃等价类的边界。

与等价类区别:· 边界值分析不是从某等价类中随便挑⼀个作为代表,⽽是使这个等价类的每个边界都要作为测试条件。

· 边界值分析不仅考虑输⼊条件,还要考虑输出空间产⽣的测试情况。

等价类与边界值的结合使⽤:例:⼀个⽂本框的输⼊长度为 6-10 个字符分析:有效等价类: >=6个字符,<=10个字符⽆效等价类:<6个字符,>10个字符边界值:5,6,7,9,10,11个字符2. 场景法(重点⽅法)定义:通过运⽤场景来对系统的功能点或业务流程的描述,从⽽提⾼测试效果的⼀种⽅法。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有哪些测试用例的设计是软件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测试用例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率,保证软件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它将输入数据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值作为测试用例。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保证覆盖了不同的情况。

例如,对于一个要求输入1到100之间的数字的输入框,可以将输入数据划分为小于1、1到100之间、大于100这三个等价类,然后分别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值进行测试。

2. 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法是在等价类划分法的基础上,对边界值进行重点测试。

因为很多软件错误往往发生在边界值处,所以对边界值进行充分的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对于一个要求输入1到100之间的数字的输入框,边界值为1和100,我们需要分别测试这两个边界值及其附近的值。

3. 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是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它通过分析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因果图,然后根据因果图来设计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从而设计出更全面的测试用例。

4. 判定表方法。

判定表方法是一种将不同的输入条件和其对应的输出结果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判定表,然后根据判定表来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输入条件较多、相互之间存在组合关系的情况,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全面地测试不同的组合情况。

5. 状态转换法。

状态转换法适用于测试有状态的系统,它通过分析系统中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设计测试用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充分地测试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发现潜在的错误。

总结。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在实际测试工作中,测试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测试目标选择合适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从而设计出高效、全面的测试用例,保证软件质量。

测试用例的几种常用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几种常用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的几种常用设计方法一、等价类划分等价类划分主要适用于单个输入条件,输入为数值型的情况,如果输入规定了输入区间,可划分出一个有效等价类,两个无效等价类;如果输入只规定了输入范围,可划分出一个有效等价类,一个无效等价类。

二、边界值边界值方法也是适用于单个输入条件的情况,输入类型可以数值、字符等,要测试的边界包括上点、下点、离点。

三、错误推测法错误推测法主要是测试设计人员的测试经验相关,测试经验不同,设计出来的测试用例也区别很大。

四、因果图法因果图方法考虑输入的组合,特别适用于多个输入条件相关有关联又相互约束的情况。

设计步骤:1)罗列出输入与输出;2)根据输入与输出画出因果图;3)标出约束跟限制;4)把因果图转化成判定表;5)根据判定表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五、判定表驱动法判定表适合于解决多个逻辑条件的组合。

将各种逻辑的组合罗列出来,避免遗漏。

不能表达重复的操作。

判定表包括条件桩、条件项、动作桩、动作项。

条件桩:列出所有条件,次序无关;条件项:列出所对应条件的所有可能情况下的取值;动作桩:列出可能采取的操作,次序无关;动作项:列出条件项各种取值情况下采取的操作。

设计步骤:1)确定规则个数,条件及各条件取值的组合;2)列出条件桩、动作桩;3)列出条件项;4)列出动作项;5)初始化判定表;6)规则简化、合并。

六、正交法当输入条件很多时,因果图等设计方法设计出来的用例数往往多的惊人,用正交法可有效减少用例数。

正交法的核心思想是从大量测试数据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点来测试,从而减少测试用例数。

设计步骤:1)确定因子并画出正交表草图;2)填充各因子的状态值;3)加权筛选;4)根据筛选过的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

七、功能图法功能图法适合于用来设计程序的控制结构的测试用例。

有顺序、选择、重复三种控制结构。

设计步骤:1)画出功能图;2)生成局部测试用例;3)生成测试路径;4)合成测试用例。

八、场景法场景法特别适用于控制流清晰的系统。

测试用例八大设计方法和实例

测试用例八大设计方法和实例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1等价类划分1.1 理论知识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

这一方法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依据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

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示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等价类合理地假设:某个等价类的代表值,与该等价类的其他值,对于测试来说是等价的。

因此,可以把全部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的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来进行测试。

这样就能以较少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而取得较好的测试效果。

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1) 分类: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2)划分等价类的方法:下面给出六条确定等价类的原则:①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②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③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④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立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⑤在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⑥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的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3)原则:设计测试用例:在确立了等价类后,可建立等价类表,列出所有划分出的等价类:输入条件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 ... ...... ... ...然后从划分出的等价类中按以下三个原则设计测试用例:①为每一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②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地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③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程序中对于某一个错误输入的检查,往往会屏蔽对于其他错误输入的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请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方法在测试用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1. 等价类划分常见的软件测试面试题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2.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

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3. 错误推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例如, 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 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 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

还有,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 的情况。

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 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

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4. 因果图方法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5. 正交表分析法有时候,可能因为大量的参数的组合而引起测试用例数量上的激增,同时,这些测试用例并没有明显的优先级上的差距,而测试人员又无法完成这么多数量的测试,就可以通过正交表来进行缩减一些用例,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用例覆盖尽量大的范围的可能性。

6. 场景分析方法指根据用户场景来模拟用户的操作步骤,这个比较类似因果图,但是可能执行的深度和可行性更好。

您认为做好测试用例设计工作的关键是什么?白盒测试用例设计的关键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尽可能多的内部程序逻辑结果黑盒法用例设计的关键同样也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模块输出和输入接口。

不可能做到完全测试,以最少的用例在合理的时间内发现最多的问题详细的描述一个测试活动完整的过程。

1. 项目经理通过和客户的交流,完成需求文档,由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共同完成需求文档的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需求描述不清楚的地方和可能有明显冲突或者无法实现的功能的地方。

项目经理通过综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客户的意见,完成项目计划。

然后sqa 进入项目,开始进行统计和跟踪2. 开发人员根据需求文档完成需求分析文档,测试人员进行评审,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有遗漏或者双方理解不同的地方。

测试人员完成测试计划文档,测试计划包括的内容上面有描述。

3. 测试人员根据修改好的需求分析文档开始写测试用例,同时开发人员完成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

此两份文档成为测试人员撰写测试用例的补充材料。

4. 测试用例完成后,测试和开发需要进行评审。

5. 测试人员搭建环境6. 开发人员提交第一个版本,可能存在未完成功能,需要说明。

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发现bug 后提交给bugzilla 。

7. 开发提交第二个版本,包括bug fix 以及增加了部分功能,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8. 重复上面的工作,一般是3-4 个版本后bug 数量减少,达到出货的要求。

9. 如果有客户反馈的问题,需要测试人员协助重现以及回归测试。

以往是否曾经从事过性能测试工作?请尽可能的详细描述您以往的性能测试工作的完整过程。

曾经做过一套网管系统的性能测试,主要测试该软件在同时管理大量终端的情况下,在响应时间,cpu/磁盘/内存等参数是否满足要求。

也曾经做过软交换系统的呼叫性能测试,主要是测试软交换系统在有大量呼叫的情况下,响应时间,呼叫成功率,cpu/磁盘/内存等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您在从事性能测试工作时,是否使用过一些测试工具?如果有,请试述该工具的工作原理,并以一个具体的工作中的例子描述该工具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

测试网管系统中,使用的mimic 来模拟终端,能够大量的节省成本。

测试软交换系统的时候,使用的prolab 来模拟终端并发送呼叫软交换,他完成了同时数百人才能完成的摘机拨号工作,主要工作原理是产生一些符合要求的ip 包并发送给软交换系统,同时对软交换系统的回应进行处理,决定下一步动作。

您认为性能测试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做好性能测试工作的关键是什么?主要是保障在大量用户的情况下,服务能正常使用。

在您以往的工作中,一条软件缺陷(或者叫bug)记录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如何提交高质量的软件缺陷(bug)记录?1. 在传统的bugzilla中,bug描述应该包括以下的信息2. 和bug 产生对应的软件版本3. 开发的接口人员4. bug 的优先级5. bug 的严重程度(常见)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面试题目6. bug可能属于的模块,如果不能确认,可以用开发人员来判断7. bug标题,需要清晰的描述现象8. bug描述,需要尽量给出重新bug的步骤9. 附件中能给出相关的日志和截图。

高质量的bug记录就是指很容易理解的bug 记录,所以,对于描述的要求高,能提供的信息多且准确,很好的帮助开发人员定位。

1、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的区别?软件的黑盒测试意味着测试要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

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

因此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黑盒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几类错误:1 )是否有不正确或遗漏的功能?2)在接口上,输入是否能正确的接受?能否输岀正确的结果?3)是否有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信息(例如数据文件)访问错误?4)性能上是否能够满足要求?5)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白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以经过检查。

软件的白盒测试是对软件的过程性细节做细致的检查。

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打开的盒子,它允许测试人员利用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状态,确定实际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

因此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

白盒测试主要是想对程序模块进行如下检查:1 )对程序模块的所有独立的执行路径至少测试一遍。

2)对所有的逻辑判定,取“真”与取“假”的两种情况都能至少测一遍。

(常见)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面试题目3 )在循环的边界和运行的界限内执行循环体。

4)测试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等等。

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是开发者编写的一小段代码,用于检验被测代码的一个很小的、很明确的功能是否正确。

通常而言,一个单元测试是用于判断某个特定条件(或者场景)下某个特定函数的行为。

单元测试是由程序员自己来完成,最终受益的也是程序员自己。

可以这么说,程序员有责任编写功能代码,同时也就有责任为自己的代码编写单元测试。

执行单元测试,就是为了证明这段代码的行为和我们期望的一致。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联合测试)是单元测试的逻辑扩展。

它的最简单的形式是:两个已经测试过的单元组合成一个组件,并且测试它们之间的接口。

从这一层意义上讲,组件是指多个单元的集成聚合。

在现实方案中,许多单元组合成组件,而这些组件又聚合成程序的更大部分。

方法是测试片段的组合,并最终扩展进程,将您的模块与其他组的模块一起测试。

最后,将构成进程的所有模块一起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系统来测试。

它是检验系统是否确实能提供系统方案说明书中指定功能的有效方法。

(常见的联调测试)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对最终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最终软件系统满足产品需求并且遵循系统设计。

验收测试是部署软件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操作。

验收测试的目的是确保软件准备就绪,并且可以让最终用户将其用于执行软件的既定功能和任务。

验收测试是向未来的用户表明系统能够像预定要求那样工作。

经集成测试后,已经按照设计把所有的模块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接口错误也已经基本排除了,接着就应该进一步验证软件的有效性,这就是验收测试的任务,即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如同用户所合理期待的那样。

•单元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编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例如用户输入验证过程中的边界值的错误。

•集成测试主要目的是针对详细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检查各单元与其它程序部分之间的接口上可能存在的错误。

•系统测试主要针对概要设计,检查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有效地得到运行,例如在产品设置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高性能•验收测试通常由业务专家或用户进行,以确认产品能真正符合用户业务上的需要(需求)。

2、您认为做好测试计划工作的关键是什么?1 )明确测试的目标,增强测试计划的实用性编写软件测试计划得重要目的就是使测试过程能够发现更多的软件缺陷,因此软件测试计划的价值取决于它对帮助管理测试项目,并且找岀软件潜在的缺陷。

因此,软件测试计划中的测试范围必须高度覆盖功能需求,测试方法必须切实可行,测试工具并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便于使用,生成的测试结果直观、准确2)坚持“5V”规则,明确内容与过程“5V”规则指的是“ What (做什么)"、“ Why(为什么做)"、“ When(何时做)"、“ Where (在哪里)"、“ How (如何做)"。

利用“ 5V”规则创建软件测试计划,可以帮助测试团队理解测试的目的(Why),明确测试的范围和内容(What),确定测试的开始和结束日期(Wher),指出测试的方法和工具(HoW,给出测试文档和软件的存放位置(Where)。

(常见)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面试题目3)采用评审和更新机制,保证测试计划满足实际需求测试计划写作完成后,如果没有经过评审,直接发送给测试团队,测试计划内容的可能不准确或遗漏测试内容,或者软件需求变更引起测试范围的增减,而测试计划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误导测试执行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