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07 遗传中致死问题的归类剖析(带答案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07 遗传中致死问题的归类剖析

1.致死基因的归类

(1)隐性致死与显性致死

隐性致死是指隐性基因在纯合情况下具有致死效应,显性致死是指显性基因具有致死效应,它包括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致死,则显性性状一定为杂合子,显性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显∶隐=2∶1。

(2)配子致死与合子致死

根据在生物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时期所发生的致死效应,致死现象可以分为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配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合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

(3)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

根据致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可以把致死现象分为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

(4)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缺失致死

从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上分析,致死现象可分为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缺失致死。

2.遗传致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

虽然致死现象中的子代性状比与正常状态的分离比不同,但解此类题时照样要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若是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分离定律解题;若是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若是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需要考虑伴性遗传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致死个体对正常比例的影响,即转化好表现型比例。

3.某些致死基因或基因型导致性状的分离比改变

设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显性纯合致死AA、BB致死

⎩⎪

⎪⎧自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

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

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

1∶1∶1∶1

(2)隐性纯合致死

⎩⎪

⎪⎧双隐性致死: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

9∶3∶3

单隐性致死: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

9∶1

一、选择题

1.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答案】D

【解析】无尾猫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和无尾猫,说明有尾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无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说明控制无尾性状的显性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所有的无尾猫都为杂合子,故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2.在一个玉米的自然种群中,等位基因A、a控制高茎和矮茎,等位基因B、b控制抗病和感病,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其中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现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为3∶1

B.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

C.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D.F1抗病植株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8/9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而选择的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所以高茎抗病植株为AaBb,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应为3∶1,A正确。因为子代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性状,而亲本的性状应是显性性状,所以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B正确。因为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所以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错误。F1抗病植株有1/3纯合子,2/3杂合子,它们之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中不抗病植株占1/3×1/3=1/9,所以抗病植株占8/9,D正确。

3.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

A.白眼雄果蝇占1/2

B.红眼雌果蝇占1/4

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红眼和白眼在性染色体上,X B X b和X B Y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X B X B∶X B X b∶X B Y∶X b Y=1∶1∶1∶1,亲本中均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因此后代中缺失一条的占1/2,缺失两条的和染色体正常的均占1/4,缺失两条的不能存活,因此后代正常染色体的占1/3,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占2/3.因此后代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3/4×1/3=1/4,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2/3=1/6,因此答案为C。

4.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和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毛的黑色和白色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已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

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以下是某同学做的三组实验(假设后代数量足够多,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①:直毛黑色×直毛黑色―→直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黑色∶卷毛白色=6∶2∶3∶1

实验②:直毛白色×卷毛黑色―→直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黑色∶卷毛白色=1∶1∶1∶1

实验③:直毛黑色×卷毛白色―→直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黑色∶卷毛白色=1∶1∶1∶1

A.实验①可说明直毛对卷毛为显性性状,黑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①②③都能单独地证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实验①子代比例不是9∶3∶3∶1的原因可能是控制直毛的基因纯合致死

D.实验③中直毛黑色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存在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实验①:直毛黑色×直毛黑色―→直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黑色∶卷毛白色=6∶2∶3∶1,则子代中直毛∶卷毛=2∶1,说明直毛对卷毛为显性性状,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亲代全为黑色毛,而子代有性状分离现象,且分离比为3∶1,则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同时说明子代的分离比6∶2∶3∶1为9:3:3:1的变形,即控制毛形和毛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实验②和实验③可知,单独根据实验②或实验③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2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但是结合实验①的分析结果可知,实验③为测交实验的结果。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①可说明直毛对卷毛为显性性状,黑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②③不能单独地证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C、实验①子代比例不是9∶3∶3∶1的原因可能是控制直毛的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导致结果变形为6∶2∶3∶1,C正确;D、实验③中直毛黑色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发生减数分裂,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存在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

5.某科研小组利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

子代表现型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

雄性3/8 1/8 3/8 1/8

雌性5/7 2/7 0 0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

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让F1中的棒眼长翅雄果蝇与圆眼残翅雌果蝇交配,子代中出现棒眼雌果蝇的概率为2/3

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

【答案】C

【解析】圆眼×圆眼→后代出现棒眼,说明圆眼是显性性状,亲代都为长翅,后代出现残翅,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A项正确;圆眼×圆眼→后代雌果蝇均为圆眼,而雄果蝇中圆眼与棒眼之比为1∶1,说明控制眼形的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