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理社团教案
高二地理社团活动教案
![高二地理社团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19cb4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a.png)
高二地理社团活动教案活动名称:高二地理知识探索社团活动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加深学生对高二地理课程知识的理解。
3. 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下午2:00-4:00活动地点:学校图书馆多功能厅活动流程:1. 开场介绍(10分钟)- 社团负责人简要介绍社团宗旨和活动目的。
- 地理老师对高二地理课程进行简要回顾,并提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 知识探索环节(40分钟)- 分组进行地理知识探索任务。
- 每组选择一个地理主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制作PPT进行展示。
-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气候、地形、人口、城市化等。
3. 小组展示和讨论(30分钟)- 每组派代表进行PPT展示,并简要介绍探索过程和结论。
- 其他组成员和老师进行提问和点评,共同探讨地理问题。
4.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每组填写活动反馈表,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 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活动准备:1. 提前准备相关地理资料和参考书籍。
2. 准备电脑、投影仪等展示设备。
3. 准备活动反馈表。
活动注意事项:1. 请学生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并积极参与讨论。
2. 请学生在展示时注意语言表达和PPT制作的美观度。
3. 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活动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二地理课程知识,培养地理探索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以上为本次高二地理社团活动的教案,希望能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随时联系我。
初中地理社团备课教案
![初中地理社团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95285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3.png)
初中地理社团备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地理位置、自转和公转。
3.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结构。
2. 地球的地理位置、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2.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1. 地球仪一座。
2. 地球图片若干。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发放地球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外观。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样的星球?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结构。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地球的地理位置,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2.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3. 讲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地球仪进行地理导航?2. 每组选代表进行实践活动,其他学生观摩学习。
3. 教师点评并总结实践活动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的基本特征。
2. 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幅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
2. 完成课本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结构。
课堂讲解环节,教师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掌握地球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并实践利用地球仪进行地理导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讲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时,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可以适当延长讲解时间,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社会团教案
![初中地理社会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61374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c.png)
初中地理社会团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地理》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特点,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地理资料、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地理概况,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对我国地理特色的了解,为活动做好铺垫。
二、分组探究(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理主题进行探究。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所选主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成果展示(10分钟)1. 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
2. 学生间相互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与地理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回顾活动过程,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活动延伸:1. 学生根据本次活动主题,自选一个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 教师可组织类似的地理社会团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地理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我国的地理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继续运用社会团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地理社团教案
![地理社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d12e8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5.png)
地理社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包括地球的结构、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常见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
2、难点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和运动机制。
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因素和变化规律。
探究地形地貌与地质作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地理现象和过程。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实地考察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如壮丽的山脉、广袤的草原、浩瀚的海洋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地理学科的主题。
2、知识讲解地球的结构介绍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结合示意图,讲解每个圈层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气候类型讲解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包括其分布区域、温度和降水特征。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如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
地形地貌介绍常见的地形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解释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如地壳运动、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
3、小组讨论给出一些地理现象或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例如:“为什么赤道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何不同?”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制作地理模型,如地球的圈层结构模型、地形地貌模型等。
让学生绘制气候类型分布图或地形地貌图。
5、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6、作业布置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和地形地貌特点,并写成一篇短文。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教案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6104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a.png)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未知的地理之美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促进地理学科的学习;2.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了解活动地理背景: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作为社团活动的地理背景,包括地理问题、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等,让学生了解活动的地理背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设计地理探索任务:根据选定的地理背景,设计地理探索任务,包括地理探索的目标、方法和过程。
通过野外考察、地图分析、实地勘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探索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3. 分组展开地理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地理探索任务,包括地理资源调查、地理规律研究等。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 结果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完成地理探索任务后,将成果展示给全体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和讨论,分享探索过程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5. 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对地理探索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活动的收获、不足和改进意见等,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思考和认识。
四、活动形式:1. 野外考察:组织学生到活动地理背景进行野外考察,发现地理问题和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调查能力。
2. 地图绘制:引导学生用地图绘制的方式表达地理探索结果,培养学生的地理表达和地理思维能力。
3. 实地勘察:组织学生走进实地进行勘察,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探索能力。
4. 小组讨论: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通过分享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和形式,安排合理的活动时间,包括活动前的准备时间、活动中的实践时间和活动后的总结时间,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达成活动目标。
六、活动评价:通过学生参与情况、活动成果、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社团教案地理
![初中社团教案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6f4e9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e.png)
初中社团教案地理课时:1课时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掌握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形状2. 地球仪的概念及作用教学难点:1. 地球仪的制作原理2. 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地球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认识我们的地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等基本知识。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如球体、椭球体等,并通过模型演示地球的形状。
2. 教师讲解地球仪的概念及作用,如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展示各地理现象等。
3. 教师讲解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如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划分地球表面的区域等。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地球仪模型,体验地球仪的使用。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绘制地球仪模型,加深对地球仪的认识。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掌握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等基本知识。
在课堂讲解环节,通过模型演示、讲解经纬网等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
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分组制作地球仪模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课外社团活动教案
![初中地理课外社团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1b1a2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d.png)
初中地理课外社团活动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地理课外社团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提供学生参与地理课外社团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地理兴趣和能力。
3. 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领导才能。
教案步骤:第一步:介绍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5分钟)- 向学生简要介绍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强调地理学对于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重要性。
- 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地理学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步:介绍地理课外社团活动的目的和意义(10分钟)- 解释地理课外社团活动的定义和目标,即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理学科,发展相关技能,并与其他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 强调社团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领导才能的重要性。
第三步:介绍不同类型的地理课外社团活动(15分钟)- 介绍地理实地考察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地理景点、实地考察地理现象,并进行相关观察和记录。
- 介绍地理科普讲座社团活动:邀请地理专家或老师进行地理科普讲座,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案例。
- 介绍地理竞赛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水平和竞争意识。
第四步:组织学生参与地理课外社团活动(30分钟)-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安排学生选择参与地理课外社团活动。
-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并指导他们制定活动计划和目标。
-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社团活动,并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展示创造力和领导才能。
第五步:总结和评估(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地理课外社团活动中的经验和收获。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领导才能的发展等方面。
- 鼓励学生继续参与地理课外社团活动,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支持。
教案评估:-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外社团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来评估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地理社团教案(精选五篇)
![地理社团教案(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44122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8.png)
地理社团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地理社团教案了解沙尘暴一、活动目标:学生能了解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认识沙尘暴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并进行整理,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汇报。
三、活动过程:1.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沙尘暴的哪些情况,然后集中讨论,确定7个子课题。
2.把学生分成2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
①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一至二个课题,各组课题尽量不重复,保证所有课题都由小组负责。
②各小组拟好研究计划,做好组内分工,确定研究方法。
③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阅报刊、杂志、听广播、看电视等手段搜集资料。
④整理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⑤选择恰当的汇报形式,精心排练。
3.时间安排:历时2周。
第一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第二周汇报。
秋季星象观测一、教学内容说明继春夏星座之后,到户外指导学生认识秋季星座;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和观察能力”的系列。
(一)理论教学部分:讲解秋季的显著星座——仙后座和飞马座的方位和特征。
仙后座在北天,秋季时高挂天顶。
仙后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或W形(仙后座在天顶时呈M形,转到接近地平线的方位时呈W形,在这两个位置之间是横着的M形),这是仙后座的显著特征。
春、夏、冬季都拥有大三角(春季大三角:牧夫座大角、室女座角宿一、狮子座五帝座一;夏季大三角:天琴座织女星、天鹰座牛郎星、天鹅座天津四;冬季大三角:大犬座天狼星、小犬座南河三、猎户座参宿四)作为各自的星座记号。
秋季是没有大三角的,秋季星座的标志是飞马座四边形,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寻找其他的秋季星座。
1.介绍其他主要星座的特点,神话传说等。
2.教给学生利用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方法。
(1)寻找仙后座,并利用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2)仙后座的视运动。
通过观察,希望学生发现: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根据当地的时间定),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但5颗亮星排列的样子没有变化。
3.介绍秋季主要星座的特征。
(完整word版)地理社团方案
![(完整word版)地理社团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25fe74f12d2af90342e653.png)
地理社团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初中阶段正是知识积累和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地理学科综合性强,兼具文理知识,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必要的社团活动有利于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和学科能力的提高。
二、社团名称:“反转地球”
三、活动时间:两周一次
四、指导教师:王雪(七年级)
李轶玮(八年级)
五、参与人员:
七、八年级每班上报地理爱好者每班两名(预计64人)
六、活动内容与形式
根据校情和学情, 地理组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以下活动:
1.等高线地形模型
准备材料:形状不规则的马铃薯、小刀、铅笔
制作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对应的陡坡、缓坡,山顶、山脊、山谷
2. 地理绘图训练与比赛
内容安排:教材中基本的地理图表绘制方法;简易地图的画法(教师讲授)3.地理地貌专题研究
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现有地貌类型,了解一种地貌形成过程
4. 测量天阳高度角
内容安排:利用竹竿倒影计算太阳高度角
5.地理知识竞赛。
内容安排:立足教材基础知识,兼及课外有趣有用的地理内容,以游戏方式开展。
初中地理社团课教案
![初中地理社团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44ddc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d.png)
初中地理社团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PPT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图,让学生指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2. 提问:你们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亚洲的地形特点:高原、山地、平原等。
2. 讲解亚洲的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高原气候等。
3. 讲解亚洲的河流特点:长江、黄河、湄公河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案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2. 让学生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教师点评并补充。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亚洲地形分布图。
2. 写一篇关于亚洲气候特点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阅读教材、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理社团活动策划方案
![地理社团活动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b755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e.png)
地理社团活动策划方案第一部分:活动背景和目标背景: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研究科学,它涵盖了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
地理社团是一个以地理学为主题的学生组织,通过举办各种地理相关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目标:1.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2.增加学生对地理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意识;3.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了解和理解。
第二部分:活动计划活动1:地理讲座时间:第一周周六下午地点:学校报告厅参与人员:所有地理社团成员,广大学生及家长活动内容:1.请地理学教授就地理学科的意义和应用进行讲解;2.让地理学教授分享他们在研究和实践中的经验;3.开展地理知识问答环节。
活动2:户外探险时间:第二周周六全天地点:附近的自然公园参与人员:地理社团成员活动内容:1.组织成员进行一次以观察、记录和理解大自然为目的的户外探险;2.在活动中开展同学之间的合作和沟通;3.带领同学们掌握一些户外生存技巧。
活动3:地理知识竞赛时间:第三周周六下午地点:学校图书馆参与人员:地理社团成员活动内容:1.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分为个人和小组两个组别;2.设置多个知识和应用题目,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掌握程度;3.为获胜者颁发奖品,同时为参与活动的所有成员颁发纪念证书。
活动4:地理实地考察时间:第四周周六全天地点:本市附近的农村和城市景区参与人员:地理社团成员活动内容:1.带领同学们实地考察农村和城市的地理环境;2.观察并记录当地的地貌、气候、植物和水资源等;3.通过活动,使同学们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地理学科的实践性。
活动5:地理影片展映时间:第五周周六下午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参与人员:所有学生和家长活动内容:1.组织观看地理相关的纪录片或教育片;2.让同学们通过影片的观看,进一步了解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3.开展观影后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同学们对地理学的思考和理解。
初中地理社团教案
![初中地理社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c8b17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d.png)
初中地理社团教案活动背景:地理社团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次活动主题为探索我国的地理特色,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
活动目标:1. 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地理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PPT、地图、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我国地理特色的了解和认识。
二、探究我国地理特色(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理特色进行探究。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教师等方式,深入了解所选地理特色。
3.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提问。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与我国地理特色相关的案例,如青藏高原的形成的成因、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等。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3.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提问。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个实践活动,如设计一条旅游线路,涵盖我国不同地理特色。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设计旅游线路。
3. 各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提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收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出改进意见。
活动延伸:1. 学生结合本次活动,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理特色进行深入研究。
2. 教师推荐相关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研究。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通过探究我国的地理特色,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初中地理社团教案
![初中地理社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ede70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02.png)
初中地理社团教案
以下是一份初中地理社团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公转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特点。
难点: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
三、教学准备
地球公转模型、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研究一个很有趣的地理现象,那就是地球的公转。
谁能说说自己对地球公转有什么了解呀?
生:地球会绕着太阳转。
师:对啦,这就是地球公转。
那地球公转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展示地球公转模型)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呀?
生:自西向东。
师:非常棒!那公转的周期呢?
生:一年。
师:很好。
那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的呀?
生:椭圆形。
师:没错。
那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呢?
生:四季变化。
师:还有呢?
生:昼夜长短的变化。
师:真不错。
那谁能具体说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地球公转的时候,不同地方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不一样。
师:太对啦!同学们理解得很好。
那昼夜长短的变化又是怎么回事呢?(结合模型讲解)
……
五、教学反思
通过模型和师生互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但在讲解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用更生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地理社团教案
![地理社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6775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c.png)
地理社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如地图阅读、地理坐标、气候类型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方法,包括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
(2)常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分布规律。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难点(1)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计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制作地理模型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和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或有趣的地理现象视频,如极光、火山喷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这些奇妙的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地理学科将为我们揭开谜底。
”2、知识讲解(30 分钟)(1)地图知识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地图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地图的要素。
详细讲解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含义和使用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如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根据方向标判断方位等。
(2)气候类型利用图片和图表介绍常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让学生观察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地球的运动利用地球仪和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讲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和影响,通过计算和推理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教案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2d07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a.png)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了解环境、感知人地关系,是培养学生地域意识、环境意识和地球村意识的基础学科。
地理社团活动对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地理社团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兴趣。
2. 能够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合作的能力。
3. 能够通过地理社团活动,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认知,促进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内容1.地理实地考察活动在地理社团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学校周边地理环境、自然地理景观等,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并且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理实验活动组织一些简单的地理实验,例如分析水资源分布规律、研究土壤侵蚀原因等,通过实地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地理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地理科普读物、地理地图等材料,并开展相关讨论或作文活动,以拓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四、教学方法1. 问题导向法在地理实地考察活动和地理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知识的图表、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知识更加直观、生动。
五、教学步骤1. 组建地理社团老师主导下,通过选举方式组建地理社团,并确定社团活动负责人。
2. 活动策划社团负责人联合其他成员,制定社团活动计划,包括实地考察、实验、读书活动等。
3. 活动执行根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地考察、实验和读书活动。
4. 活动总结组织学生根据活动经验及成果展开总结,发表意见和建议,完善下一次的社团活动计划,促进下一阶段活动的改进。
趣味地理社团活动教案集合3篇
![趣味地理社团活动教案集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59416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9.png)
趣味地理社团活动教案集合3篇第1篇: 趣味地理社团活动教案一、活动时间:第11周星期二兴趣课。
二、参加对象:初二级学生三、活动内容:1、画地图。
(25分钟左右)2、拼地图比赛。
(8分钟左右)四、活动目标:1、熟悉地图,认识地图的关键要素,如图例、比例尺等。
2、能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地理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带动地理教学。
五、组织方案:1、由每班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2、报名的同学分两大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来负责各成员任务。
3、组长各选派两位同学对另一组同学画出的地图进行打分,每组分数最高的一副地图获奖。
5、比赛时组长负责计时,最快拼出地图的同学获奖。
六、活动要求:1、报名参加的同学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每次活动听从组长安排。
2、根据各组实际情况,各小组长要定好活动计划活动内容,记好活动记录。
3、各小组要记好组员承担的任务,活动结束后把参加本次活动的记录作为成长记录存档七、活动需要的器材:1、A4纸40张。
2、拼图地图两张。
3、每位同学各自准备蜡笔一盒。
八、指导老师:彭XX第2篇: 趣味地理社团活动教案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潜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
现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点,现就本学期我组的数学教研工作安排如下:二、教研目标:1、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
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构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潜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4、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5、加强优质课评比,挖掘骨干教员。
学校地理社团方案策划书3篇
![学校地理社团方案策划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19c30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a.png)
学校地理社团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学校地理社团方案策划书一、活动主题“行走的课堂”——探索地理之美二、活动目的1.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主体全校学生四、活动时间[具体时间]五、活动地点学校校园及周边地区六、活动内容1. 地理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地理科普讲座:邀请地理专家或学者为学生举办地理科普讲座,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
3. 地理野外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理野外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地理模型制作:组织学生制作地理模型,让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地理摄影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地理摄影比赛,让学生用镜头记录身边的地理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七、活动安排1. 活动筹备阶段([具体时间 1]):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预算,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人员分工。
2. 活动宣传阶段([具体时间 2]):通过海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对活动进行宣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活动实施阶段([具体时间 3]):按照活动方案和预算,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效果。
八、活动预算1. 活动宣传费用:海报制作费[X]元,宣传栏制作费[X]元,校园广播宣传费[X]元,共计[X]元。
2. 活动材料费用:地理知识竞赛奖品费[X]元,地理科普讲座资料费[X]元,地理野外考察设备租赁费[X]元,地理模型制作材料购置费[X]元,地理摄影比赛奖品费[X]元,共计[X]元。
3. 活动人员费用:活动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酬金[X]元,共计[X]元。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教案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1e406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a.png)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教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作以下内容:初中地理社团活动是为了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之外,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
该教案为地理社团活动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安排,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地理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加地理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科素养。
本教案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对地理社团活动进行了整体概述,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活动准备和活动内容两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和具体的活动内容。
结论部分对活动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总结了对学生的启发和影响。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地理社团活动,提高自身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期望通过地理社团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的价值和应用,培养他们对地球家园的关怀和责任感。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和布局方式,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撰写初中地理社团活动教案时,合理的文章结构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教案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本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提出研究问题和目的。
通过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提供初中地理社团活动教案编写的背景和意义。
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含了活动准备和活动内容两个小节。
2.1 活动准备:该部分详细介绍了组织初中地理社团活动之前的准备工作。
可以包括选择活动主题、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调查活动参与人员的兴趣和需求、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等。
2.2 活动内容:该部分主要描述了初中地理社团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进行组织,例如介绍地理实地考察活动、地图解读和分析活动、地理知识竞赛等。
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方案
![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3f89c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b.png)
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方案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的方案,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并提供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4. 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对地理领域的了解。
活动内容1. 定期组织地理学科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业人士或老师探讨热门地理话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地理景观、自然保护区或地理标志性建筑,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的魅力。
3. 开设地理实验课程,让学生能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例如地质研究、地图制作或气候观测等。
4. 组织地理知识竞赛,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研究竞争与合作的动力。
5. 创办地理俱乐部,定期举办地理讲座、地理电影展播或地理书籍推荐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沉浸于地理学科。
活动安排活动将根据学校的时间表和学生的兴趣进行安排,建议每月至少举办一次活动。
具体安排将在每学期初与学生和老师共同商讨确定。
资源需求1. 地理教师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指导。
2. 实地考察的场地和交通安排。
3. 实验室或实践场地的准备和支持。
4. 奖品或证书作为地理知识竞赛的奖励。
5. 地理俱乐部的场地和设施支持。
结束语通过这份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方案,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学生们的地理研究之旅增添更多的乐趣和意义。
---(800字)。
初中地理社团课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社团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46563d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6.png)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基本情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家乡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家乡的自然环境。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地理资料、地图等。
2.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的地理信息,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球、地形、气候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家乡的地理环境了解多少呢?二、新课讲授1. 家乡的地理位置- 展示家乡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理位置、邻接省份等。
- 讲解经纬度、海陆位置等概念。
2. 家乡的地形地貌- 展示家乡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山脉、平原、盆地等。
- 讲解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流向等。
3. 家乡的气候特点- 展示家乡气候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类型、四季变化等。
- 讲解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收集家乡的地理信息,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2. 每组汇报收集到的信息,教师点评。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布置作业:以“家乡的地理环境”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制作家乡地理模型。
2. 每组展示地理模型,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
三、讨论交流1. 学生讨论家乡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土地、水资源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沙尘暴一、活动目标:学生能了解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认识沙尘暴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并进行整理,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汇报。
三、活动过程:1.学生说出自己想知道沙尘暴的哪些情况,然后集中讨论,确定7个子课题。
2.把学生分成2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
①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一至二个课题,各组课题尽量不重复,保证所有课题都由小组负责。
②各小组拟好研究计划,做好组内分工,确定研究方法。
③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阅报刊、杂志、听广播、看电视等手段搜集资料。
④整理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⑤选择恰当的汇报形式,精心排练。
3.时间安排:历时2周。
第一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第二周汇报。
秋季星象观测一、教学内容说明继春夏星座之后,到户外指导学生认识秋季星座;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和观察能力”的系列。
(一)理论教学部分:讲解秋季的显著星座——仙后座和飞马座的方位和特征。
仙后座在北天,秋季时高挂天顶。
仙后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或W形(仙后座在天顶时呈M形,转到接近地平线的方位时呈W形,在这两个位置之间是横着的M形),这是仙后座的显著特征。
春、夏、冬季都拥有大三角(春季大三角:牧夫座大角、室女座角宿一、狮子座五帝座一;夏季大三角:天琴座织女星、天鹰座牛郎星、天鹅座天津四;冬季大三角:大犬座天狼星、小犬座南河三、猎户座参宿四)作为各自的星座记号。
秋季是没有大三角的,秋季星座的标志是飞马座四边形,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寻找其他的秋季星座。
1.介绍其他主要星座的特点,神话传说等。
2.教给学生利用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方法。
(1)寻找仙后座,并利用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2)仙后座的视运动。
通过观察,希望学生发现: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根据当地的时间定),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但5颗亮星排列的样子没有变化。
3.介绍秋季主要星座的特征。
渗透星座的视运动与地球的公转、四季的循环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教学部分:1.介绍实验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和主要内容。
2.教给学生星象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使用。
3.现场运用星象盘进行秋季夜晚星象观测,(包括:仙后座、飞马座、英仙座、仙女座、北极星及学生感兴趣的星座)学生对所观测到的星象进行简易绘图,并现场讲解相关星座的主要特征,神话传说。
4.现场实验结束后,布置相关作业(包括:实验总结、课后思考、继续观察仙后座一天中的变化等)。
二、目的要求1.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认识仙后座,了解其他主要星座。
会利用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知道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是随着时间不断移动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识别星座,观察星座的运动。
3.渗透科学自然观。
通过观察星座的运动,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都是运动变化的。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天文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关注和欣赏大自然的品质,形成科学的发展观。
4. 掌握星象观测的基本实验方法。
会独立运用星象盘进行星象观测,能够简单绘制秋季主要星座图,培养学生简单实验报告的书写。
三、教学重点:仙后座、飞马座等主要星座的特点,星象盘的使用,北极星的寻找。
四、教学难点:星象盘的使用,星座、北极星的寻找。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秋季星象图、星象盘、手电筒、指南针等。
2.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准备:复习相关拓展知识,做好实验准备。
六、实验地点、时间地点:在家附近的空地时间:秋季晴朗月光较暗的夜晚7:30-9:30之间。
保护地球,爱护家园一、活动主题:保护地球,爱护家园二、活动背景: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学习目标1、用水来源;2、植被覆盖情况;3、环境污染情况。
四、活动准备:1、收集有关自然资源被人类破坏而导致一系列灾难的资料、图片。
2、考察本地区周围环境的现状,被污染情况。
五、活动过程设计(一)准备阶段1、导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壮观的星球――地球,并用深情的语言向同学们描述,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提出问题3、分组讨论4、汇报方案本次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1、为什么要保护地球?2、制定“拯救家园计划”。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十二个小组,小组内研讨,最后全班推荐一组介绍本组制定的“拯救家园计划”。
(二)实施阶段各小组展示有关自然资源被人类破坏而导致一系列灾难的资料、图片。
说说本地区周围环境的现状,被污染情况。
各小组展示有关自然资源被人类破坏而导致一系列灾难的资料、图片。
说说我镇周围环境的现状,被污染情况。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
六、总结阶段(一)成果展示(1)、各组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态环境忧患的资料。
(2)、展示“拯救家园计划”。
(二)活动拓展让学生亲身体验实施“拯救家园计划”,不能“只动口,不动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探险出击1、活动名称:探险出击2、活动主题:地图的运用3、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图的用途,学会如何使用地图。
如:怎么样辨别方位、识别图例、比例尺的大小与实际范围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
4、活动过程:准备工作:(1)选址:选择学校(2)学生分组:将学生分组。
(3)活动地点的地图多幅,比例尺不同,详略情况不同;(4)制作不同简单的标志物;(5)计时工具。
5、活动流程:(1)将活动地点的地图分发给每一小组,让所有参赛选手熟悉地图。
(2)宣布活动规则和活动要求:①每组参赛队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到达规定的地点并在途中找到规定的标志物,②每组参赛队必须保证在到目的地时全对人员到齐,并在目的地的本子上签名;③每个参赛队必须按照所给地图的路线进行寻找,不等跳过或选择其他路线。
(3)起点和终点计时,起点也亦终点。
在每队组到达时将行准确的计时并记录完成任务的情况。
(4)在每组参赛队进行比赛时,途中会出现一些相似的地物和标志物,为预防参赛队错误选择,协助组要进行提醒。
六、活动评价:这是一次学生参与度极高的课外活动,全过程要求积极参与,并要有主人公意识,老师只作为指导形象出现在活动中。
使学生真正的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乐趣。
为学生以后的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绘制学校平面图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
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
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
(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为中心。
一、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学校地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把同学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用什么工具:铅笔、橡皮,直尺。
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⒋确定工作计划:(一)明确分工: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二)统计数据:根据实测的数据和图幅大小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并将各实地距离按比例尺计算,转化为图上距离。
(三)绘制学校平面图:首先在平面图上绘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然后将学校附近及校园内的主要建筑物、树木和绿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在正确的方位上、用不同符号表示在平面的图上。
师生共同讨论绘制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如何确定正确的方向和比例尺?校园内建筑物(大门、围墙、台阶、道路、花坛、操场、教学楼等)、树木、绿地等在平面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先根据大门的走向确定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见图),再判定花坛在大门的什么方向?(正北方向)。
二、活动总结:方向感增强了,身处某地时常常思考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更清晰地了解我们学校各项设施的分布和校园全貌。
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对比例尺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强了自我的目测能力,亦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真正的感受到:地理原来离我们生活这么近等等。
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绘制的平面图各有特色。
有的小组的同学在画学校平面图时,自创了一些不常见的地理事物图例,形象生动。
最后,老师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评优秀作品。
迷失野外如何来辨别方向一、设想: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它集中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其实用性很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地理知识,如气象、水文、建筑等。
方位的辨别也是地理知识的范畴、同时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和技能。
当迷失野外该如何来辨别方向呢?二、活动目的:通过“当你迷失野外,你该如何来辨别方向”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对地理这门课程的兴趣。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体会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总结经验的习惯。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四、活动形式:以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的形式五、参与人员:全体同学六、活动流程:1、活动的前一节地理课,向学生提出“当你迷失野外,你该如何来辨别方向”这一问题,让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等各类方式收集有关方法。
2.把学生分成2组,以小组的形式派代表发言。
3、教师对学生所说的方法进行指导并作最后的课堂总结。
附:野外辨别方向常用的几种方法:1、平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同时积极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位置。
2、利用太阳,冬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北,日落位置是西偏北;春分、秋分前后,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只要有太阳,就可以使用手表来辨别方向。
按24小时制读出当时的时刻,将小时数除以二,将得到一个小时数。
把手表水平放在手上或者地上,让手表的这个时刻对准太阳所在的方位,这时手表表面12点所指的方向是北方,6点所指的方向是南方。
立竿见影,在地上垂直树立一根杆子,上午影子指向西北,下午影子指向东北,影子最短时是正中午,这时影子指向正北方。
3、利用星星,以北极星为目标。
首先找勺状的北斗七星,以勺丙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5倍,就能再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4、利用地物判断方位。
独立的大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北面树枝稀疏树皮粗糙。
其南面,通常青草茂密,北面叫潮湿,长有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