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诗歌鉴赏
2025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题材课件
2. 请对“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这一联进行赏析。
情感二:描写艰苦猛烈的戍边生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情感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情感四:愿意戍守边关、期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 情感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羁旅诗语言常见意境术语 1、羁旅诗(词)的语言特色 ①质朴清新。②苍凉低沉。 ③浑厚悲凉。④深沉委婉。 2、意境: 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二、常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 借景抒情:以“故乡”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① 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 情 2 . 渲染烘 3. 即事写情(叙事抒情) 4. 虚实结合 5 从对方落笔(对写法)
的吐蕃。②空碛:空荡无边的大沙漠。
9.护羌校尉:《汉官仪》曰:护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 西羌。”汉代拿着符节保护西羌的武官叫“护羌校尉”,这里指唐廷守边
译文:
的将领。 10.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虏障。乘障,同乘鄣:谓登城守卫。《汉书·张汤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 传》:“﹝上﹞乃遣山乘鄣。”颜师古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讲义一、考点梳理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很重要的考查内容,高考大致有四个常考考点。
(一)文体知识和作者了解高考诗词鉴赏主要是鉴赏近体诗,即律诗和词曲,以律诗为主。
“律诗”,流行于唐代,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词,流行于宋代,与律诗不同,一篇中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词有“词牌”,是曲调名,不一定有“题”。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曲:流行于元代,体式与词相近,曲也有曲牌。
(二)诗意的理解这一考点的考查包括概括诗词内容、分析诗词中人物形象、说明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诗歌内容(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生进取、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家念亲、感叹世事、壮志难酬、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边塞诗诗歌鉴赏专题课件
•6
(3)题材介绍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 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 或反映戍边的艰辛; 或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19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第二首诗亦写戍边将士辞家别亲的怨愁,但末句翻以豪语结之,表现了戍边将士忠勇报国的坦荡胸 怀。前三句极写边愁。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但不管怎么变换,在内心充满 思亲怀故愁绪的人听来,似乎“总是”在弹奏出“关山”别离的悲歌苦调,徒增心中纷乱的“边愁” 和“不尽”的“别情”。诗歌至此,已将愁说尽,不能自已,再深掘愁思,已无余地。如何作结, 更见功力。王昌龄不愧是“七绝圣手”,结语施以奇笔,突奏异响,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伟 壮阔之景,将征人浓郁的边愁一笔撇开,而翻出豪宕情怀。此句虽为景语,但诗人融情于景,在秋 风朗月的广漠背景下,遥望长城万里的壮丽河山,使征人由对其热爱而意识到自己保卫河山的神圣 职责,个人的区区“边愁”就不足挂齿了,从而使征人忠勇爱国的高旷情怀在壮丽之景的展示中得
17
(3)李白《从军行》二首
其一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第一首为五律,写战士的作战经历,表达通过征战杀敌来实现和平的愿望。 第二首为七绝,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 军形象。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关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技法课件25张
考试题型
题型四:名句鉴赏型 常见问法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联的意思, 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试题型
题型五:比较阅读型 常见问法 (1)本诗与另一首诗都有相同的意象/意境,试分析二者的异同。(比较意象、 意境) (2)本诗与另一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异同? ( 比较情感) (3)在抒情方式上,这首诗和另外一首诗有什么不同? (比较抒情方式) (4)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 比较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
高考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 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 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考试题型
常见的考查方向: 1.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2.诵读语句,分析风格 3.品味词语,鉴赏名句 4.描述画面,分析意境 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古诗词曲阅读是主要考查题型。
强化训练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对这首词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词人边塞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想念家乡、为国建 功的情怀。 B.这首词上阕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出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考试题型
诗歌鉴赏系列:13人生哲理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语文学科教案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使用时间:第 周
授课班级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 题
人生哲理诗
课 型
复习课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又会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品析题。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默写,一是赏析。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01 考点解读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命题。
命题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
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02 考查方式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03 技巧点拨【提分妙招】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多角度比较。
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
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其次读注解。
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
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13 古代诗歌多文本比较阅读鉴赏-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全国通用)
【2024高考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多文本比较阅读鉴赏教学目标掌握古代诗歌多文本对比阅读鉴赏的解答技巧教学重点难点准确解答古代诗歌多文本对比阅读题教学过程考情微观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比较点命题特点2023全国四套卷均为单文本阅读,未考多文本比较2022·全国乙卷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表达方式①比较点较多,如表达技巧、语言、形象、情感等。
②与教材联系,将课内与课外勾连,体现对教材的回归2022·全国甲卷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物象作用2022·浙江卷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情感和写法2020·浙江卷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
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表现手法2019·全国卷Ⅲ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语言风格2019·北京卷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诗歌内容突破导航比较诗歌形象(意象)解题方法内涵特点类:分析形象(意象),首先要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
作用异同类:主要从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等方面展开分析答题模板整体比较:这两首诗都写了××形象(意象)。
分开作答:前者运用了××手法,侧重写了××,抒发了××情感;而后者则运用了××手法,着重写了××,抒发了××情感【对点训练】❶[2022·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目。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释】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
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这首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借________字,将视觉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离别的悲凉之意,通过________字,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2)宋代《艇斋诗话》曾评价舒词“甚有思致”,请结合本词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
(1)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①。
金渠②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①孤令:孤零。
②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 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 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总结人教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总结人教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总结人教一.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总结写什么:也就是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
怎样写:修辞方法:主要涉及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复等,还要注意象征等手法。
表达方式: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种表达方式。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触景生情,情随景生〔兴〕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正衬〕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反衬〕为何写: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古诗阅读鉴赏问答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④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绝句二首〔其一〕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诗歌鉴赏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9高一上·朝阳期中)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这首词便是明证。
B . 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险遭杀身之祸。
这首著名的词中,他借咏史,抒发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 . 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
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
D . 本词的豪放风格反映在:一是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渴望能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
2. (2分)对下面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词以这几个句子开头的好处是: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形胜”二字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自古”强调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称杭州为“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都会”“繁华”,为点睛之笔。
)B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这几句词在句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对仗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白天吹笛子,夜晚唱菱歌,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做了栩栩如生地描绘,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C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词以写景起笔的原因是:作者择取的景有送别的长亭、凄切的寒蝉,黄昏时分,骤雨刚停,这一切都在营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为下面抒写情事打下基础。
所以起笔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D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个词句的妙处首先在于“念”字用得特别好。
“念”字是去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①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②,山借扬州③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④,空场⑤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⑥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注】①此诗作于1066年(治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
②化用古人诗句。
李白《金陵》诗:“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
”刘长卿的诗:“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
”③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
④《建康图经》言:“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
”⑤场:射雉场。
《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
”⑥《元和郡县图志》载: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
C.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
D.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
(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释】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
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精品课件共218页.ppt
专题一
第二板块 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专题一
第二板块 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8-
三、审体裁,明章法,了解结构特点 以律诗和绝句为例,前人将律诗和绝句的章法归结为 “起”“承”“转”“合”四字。“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承”是承接起句,是 “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 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如王昌龄的《闺 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高三第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 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什么”: 一、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三、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
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 四、抓诗句:
三什么: 写了什么? → 意象/意境 怎么写? → 表达技巧 表达了什么? → 情感
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 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其次,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山水田园诗表达的常 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 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另 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 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专题一
第二板块 从答题角度寻求突破方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一、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
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 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 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 “草绿湖南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D解析:(1)D(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
(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分析】(1)D选项“‘草绿湖南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基础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手法》课件
借代
• 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通过借用其他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要 表达的事物,以突出其特点或形象。在古诗词中,借喻手法常用于表 达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例如,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木”代指落叶,“长江”代指时光流转 ,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时间的流逝。
• 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借用其他事物的特征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或情 感。在古诗词中,象征手法常用于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例如,柳 宗元的《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鸟飞绝”和 “人踪灭”象征着孤独和寂寞,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苦闷。对偶 是指两个句子或短语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语义相关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古诗词中,对偶手法经常被用来表达相对的概念或情感。例如, 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用对偶 的手法描述了凄凉的秋景。
托物言志
• 托物言志是一种通过描述事 物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抒情手 法。诗人通过对某种事物的 描绘,将自己的情感或志向 寄托其中,从而表达出自己 的心志或情感。这种手法在 古代诗歌中也有很多应用,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用典抒情
• 用典抒情是一种借助典故来 表达内心情感的抒情手法。 诗人通过运用历史典故或神 话传说等素材,将自己的情 感融入其中,从而表达出自 己的某种情感或思想。这种 手法在古代诗歌中也有广泛 应用,如《长恨歌》中的“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 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拟人化情感
赋予非人类的事物以人类的情感和思想。如 “月亮悄悄爬上枝头,照亮了黑暗的夜空” (拟人化的月亮具有关怀的情感)。
拟人化形象
通过拟人化手法塑造出独特的形象和性格。 如“大海狂怒地咆哮着,展示着它的威严和 力量”(拟人化的海洋具有威严和力量的形 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含解版)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题型一炼字(含诗眼)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
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
“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1.教材中古代诗歌锤炼的常见6类词性炼字类别表达作用教材典例动词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颜色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诗眼类型类型示例分析思想的凝聚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诗歌鉴赏复习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梅雨①杜甫南京犀浦道②,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成都时所作,范成大《吴船录》我:“蜀无梅雨,子美熟梅时经行,偶值雨耳。
恐后人便指为梅雨,故辩之。
”②犀浦道,属成都府,治所在今郫县犀浦镇。
安史之乱,唐玄宗避蜀,因定成都为南京,实未进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点明作者的经行之处、时间及天气情况,既点了题,同时,也引出下文对蜀中“梅雨”景色的描写。
B.颔联描写蜀中四月“梅雨”景象:细雨“冥冥”、江水“湛湛”;一“来”一“去”,迅捷轻快而自如。
C.颈联侧面描写细雨,突出连绵细雨带来的结果——卷走并打湿屋顶的茅草,山间云雾弥漫,狂放中显静柔。
D.此诗描写蜀中四月的风景,壮美纤丽互见,宏观微观俱陈。
细雨迷蒙,密雾难开,春水盈野,意境壮阔浩渺。
2.本诗与《春夜喜雨》同为诗人写雨的名篇,而艺术手法各有特色。
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加以分析。
【答案】1.C2.①本诗尾联通过实写眼前雨后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的热闹场景,从侧面描写细雨,点出了诗人的心情,表明诗人对蜀中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②《春夜喜雨》尾联紧扣题中的“喜”字,运用想象,虚写明晨雨后的锦官城的迷人景象: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又以花代万物,表达了诗人对“好雨”润泽万物、万物发荣滋长的无比欣喜之情。
【解析】1.C项“卷走屋顶的茅草”表述不当,无文本支撑,且与整首诗的意境不吻合,基于此,“狂放中显静柔”的表述也就失去了依据。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艺术手法的能力。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
通过实写眼前雨后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的热闹场景,从侧面描写细雨。
诗句融情于景,点出了诗人的心情,表明诗人对蜀中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对下面两首“咏秋”的七绝,分析有错的一项是()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行秋(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A . 两首诗都跳出了同类作品悲秋的窠臼,刘诗以格调昂扬见长,徐诗以意境闲适取胜。
B . 两首诗都押平声韵,都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乏清新之词。
C . 刘诗是身处逆境而志不灭的深情礼赞,给人以哲理启迪,徐诗是怡然而忘俗的田园短歌,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D . 刘诗用虚实结合写法,由虚入实,对比鲜明;徐诗用静动映衬写法,寓动于静,言近旨远。
2. (2分)(2020·浙江模拟) 下列对杜甫的《登高》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 . 诗歌一、二两联景物描写,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对仗工整,读来富有节奏。
B . 第三联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写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辛酸、孤独处境。
C . 尾联既有对自己身世坎坷、老大无成的慨叹,更有对时局的忧虑和痛心,诗人只能借酒遣愁。
D .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悲凉的,但这种悲凉之情又是深沉的、厚重的、雄厚的,体现出雄浑之美。
3. (2分)对下面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词以这几个句子开头的好处是: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形胜”二字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自古”强调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称杭州为“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都会”“繁华”,为点睛之笔。
)B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这几句词在句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对仗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白天吹笛子,夜晚唱菱歌,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做了栩栩如生地描绘,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C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词以写景起笔的原因是:作者择取的景有送别的长亭、凄切的寒蝉,黄昏时分,骤雨刚停,这一切都在营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为下面抒写情事打下基础。
所以起笔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D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个词句的妙处首先在于“念”字用得特别好。
“念”字是去声。
“名词转折跌宕处,多用去声,何也?非去则激不起。
”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
“千里”以下,改用长句,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烟波”“暮霭”“沉沉”,着色可谓浓矣;“千里”“阔”,空间可谓广矣。
词人以浓重之色压在心上,衬托离愁之重,以空间之无际衬托离愁之无限。
)4. (2分) (2015高二上·天津期中) 对下面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升。
A . 全诗写晚泊之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意象的选择使用,营造了清雅脱俗的意境。
B . 首句点明所泊之地在环境方面的特点:春阴垂野,草色青青,四周氛围安宁静谧。
C . 二句中“一树明”的意思是,“幽花”的色彩仿佛让整株树的颜色都变得明亮起来。
D . 三四句将个人处境与周围事物间有不和谐揭示出来,展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失意之情。
5. (2分)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 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B . 本诗第一二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
C . 有人认为本诗第三四句“无边”“不尽”两词多余,其实正是有了这两个词,诗的意境才显得更为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D . 诗的最后两句,写外界环境带给作者的艰难苦恨和自身随着年龄增长而白了的头发,使得自己连喝酒的兴致都没有了。
6. (2分)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海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A . 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 . 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 . 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7. (2分)选出对课文解说不当的一项()A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美丽的莲花要是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可是自己的心上人远在天涯海角!这好似一声叹息,表现出诗人的寂寞和凄凉。
B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是用来比喻曹操的忧思。
C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人直言不讳,表明了喜爱山林自然的本性。
D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视官场为尘世之罗网,表达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
8. (2分) (2019高一上·朝阳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风格豪壮悲凉,用典贴切自然,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B .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富有现实主义色彩。
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堪称绝世名作。
C .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D .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9. (2分)(2020·浙江模拟) 下列对《雨霖铃》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晩,骤雨初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A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恋人离别的时节、地点与环境氛围。
B . 从“晚”“暮”到“今宵”“晓”,直至“此去经年”,从眼前写到将来,承接自然。
C . 柳词善于运用“点染”,“念去去”三句先点明离别之情,再用景色渲染烘托。
D . 实写“执手相看”“无语凝噎”和“千种风情”,将“伤离别”描摹得缠绵动人。
10. (2分) (2017高二下·石嘴山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
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
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
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
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
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
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
②鼍:鼍龙,扬子鳄。
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 . “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 . “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 . “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二、诗歌鉴赏 (共20题;共164分)11. (7分) (2016高二上·莆田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简析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二字的妙处?(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2. (7分) (2016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13. (7分) (2020高三下·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晚晴出西村范浚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
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
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
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首句工于炼字,一个“犯”字从侧面写出道路难行,突出了诗人寻春之不易。
B . 颔联与“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样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界新旧交替的感悟。
C . 颈联上句写天快放晴之时白云如絮,下句写天放晴后落日如规,极富画面感。
D . 尾联着眼于近景,用“最怜”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2)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4. (7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望秦川①【唐】李颀秦川②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硕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
②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此诗中指长安一带。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颔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出来了。
B . 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
C . 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意境。
D . 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 (7分) (2017高二上·庄河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