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微生物学自考复习参考资料
【精品】自考畜牧微生物学夹带
一、填空题、选择题1、微生物可分为三类: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藻类。
②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藻类和原虫类。
③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微生物指一类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多数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
2、微生物的进化、形态、生理、生态、分类以及它们与生物界、非生物界的相互作用,与人类和生产的利害关系等方面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3、定细胞大小的计量单位是微米和纳米。
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1纳米等于千分之一微米。
4、菌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因此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5、细菌的繁殖方式是简单的裂殖。
6、球菌呈球形,也有椭圆形的。
按其分裂的方向及分裂后彼此相连的情况分为: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
7、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似卵圆形的,菌体多数平直,亦有稍弯曲的。
8、杆菌分裂后的三种形式:①单杆菌;②双杆菌;③链杆菌。
9、螺旋状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10、细菌基本构造包括:①细胞壁,②胞浆膜,③细胞浆,④核体,⑤核蛋白体,⑥其他内含物。
11、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由于反应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蓝紫色)和革兰氏阴性菌(红色)两大类。
1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①保持细菌的一定外形;②保护细菌免受外界渗透压和有害物质损害;③具有相对通透。
13、细菌的核体没有核膜与细胞浆相隔,由均匀的核质折叠缠绕而成,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形成一个环状染色体,细菌的基因就在其中。
细菌分裂时核体也一分为二。
14、细菌有一小段染色体外的DNA,称为质粒。
是一小段双股环形的DNA。
15、核蛋白体是按遗传信息合成细菌所需蛋白质的地方。
16、细菌的特殊构造是什么?答:一、荚膜,是指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的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
二、鞭毛。
具有收缩功能,可引起细菌运动,是细菌运动器官。
动科082《畜牧微生物学》考点总结
动科082《畜牧微生物学》考点总结动科082《畜牧微生物学》考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学: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通常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类群。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
(☆☆)3.SPFA:即无特定病原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
(☆)4.佐剂:预先注射于机体或与抗原混合后注射能增强抗原免疫性的物质称为佐剂。
5.完全抗原:大分子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核蛋白等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这些抗原成为完全抗原。
(☆☆)6.益生素:又称益菌素,一般是指通过改善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而对动物起有利作用的微生物活菌添加剂,也称微生物活菌制剂。
7.体液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后,引起B细胞的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大量集中于血液,也存在于淋巴液、组织液中,通过中和作用或补体、吞噬细胞等协助,特异地消除抗原的过程。
8.免疫系统:是指动物机体内参与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执行免疫功能的一系列器官、细胞和分子。
9.免疫:是指人和动物机体通过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和清除体内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稳定的生理功能。
(☆)10.APC:即抗原递呈细胞,表达MHC-Ⅱ分子,具有摄取、加工抗原,向T H细胞递呈抗原功能的细胞。
11.淋巴因子:又称细胞因子,由机体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分泌的,具有诱导、调节细胞发育及功能的各种小分子量蛋白质,统称为细胞因子。
(☆☆)12.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产物或者能与免疫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13.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质。
14.免疫应答:是抗原进入正常机体后,免疫系统中抗原递呈细胞、T细胞、B细胞等对其进行一系列反应,产生免疫活性产物,发挥免疫效应,清除同种抗原的过程。
15.变态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的再次免疫反应。
《畜牧微生物学》章节笔记
《畜牧微生物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畜牧微生物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畜牧微生物学的定义:畜牧微生物学是介于微生物学和畜牧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专注于研究微生物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及其与动物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门学科旨在通过微生物技术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保障动物健康,以及促进生态平衡。
2. 畜牧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微生物:- 细菌:如乳酸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 病毒:如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等。
- 真菌:如曲霉菌、念珠菌等。
- 放线菌:如链霉菌等。
- 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等。
(2)动物:- 家畜:如牛、羊、猪、马等。
- 家禽:如鸡、鸭、鹅等。
- 特种动物:如兔、狐、貂等。
- 野生动物:与畜牧业相关的野生动物种群。
(3)研究内容:- 微生物与动物的共生关系。
- 微生物在动物肠道中的定植与功能。
- 微生物在饲料发酵和营养转化中的作用。
- 微生物病原体的感染机制和防控策略。
二、畜牧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阶段:- 人类无意识地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和酿造。
- 早期医学文献中有关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的记载。
2. 近代阶段:- 17世纪:安东尼·范·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 19世纪:路易·巴斯德证明微生物是发酵和疾病的原因。
- 罗伯特·科赫等微生物学家建立了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如科赫法则。
3. 现代阶段:- 20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如PCR、基因测序等。
- 微生物遗传工程的应用,如重组疫苗的研制。
-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中的作用被重视。
三、畜牧微生物学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性1. 提高饲料利用率:- 微生物可以将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成分转化为动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
- 饮用发酵饲料可以增强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 促进动物生长:- 益生菌可以改善动物肠道环境,增加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的生长。
畜牧微生物自考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畜牧微生物自考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B 】A.鞭毛B.细胞壁C.芽孢 D.荚膜2.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 D 】(2次)A.荚膜B.芽胞C.鞭毛D.细胞壁3.细菌的基本构造不包括【D 】A细胞壁B胞浆膜C细胞浆D纤毛4..细菌的基本构造不包括【D 】A.细胞壁B.胞浆膜C.细胞浆D.芽胞5.细菌的基本构造不包括【D 】A.细胞壁B.胞浆膜C.细胞浆D鞭毛6.下列结构中,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A 】A.荚膜B.细胞壁C.胞浆膜D.细胞浆7.下列结构中,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A 】A.芽胞B.细胞壁C胞浆膜D.细胞浆8.下列结构中,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A 】A.纤毛B。
细胞壁C。
胞浆膜D。
细胞浆9.下列细菌中,具有鞭毛的细菌是【A 】(2次)A.大肠杆菌B。
布氏杆菌C。
巴氏杆菌D。
炭疽杆菌10.下列细菌中,能形成芽抱的细菌是【 D 】(2次)A.大肠杆菌B.沙门氏菌C.布氏杆菌D.炭疽杆菌11.下列细菌中,能形成芽孢的细菌是【 D 】(2次)A.大肠杆菌B.沙门(氏)菌C.巴氏杆菌 D.炭疽杆菌12.下列细菌中不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是【C 】A.大肠杆菌B。
巴氏杆菌C。
链球菌D.沙门(氏)菌13.下列细菌中不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是【A 】A.巴氏杆菌B葡萄球菌C炭疽杆菌D链球菌14.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是【 B 】(2次)A炭疽杆菌B大肠杆菌C.链球菌D葡萄球菌15.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是【 A 】A.沙门氏菌B.炭疽杆菌C.链球菌D.葡萄球菌16.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是【B 】A.炭疽杆菌B.巴氏杆菌C.链球菌D.葡萄球菌17.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是【B 】A.布氏杆菌B.葡萄球菌C.大肠杆菌D.沙门氏菌18.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是【 B 】A布氏杆菌B.链球菌C大肠杆菌D沙门氏菌19.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是【 B 】A.布氏杆菌B.炭疽杆菌C.大肠杆菌D.沙门氏菌20.下列细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的是【 B 】A.大肠杆菌B.猪丹毒杆菌C.布氏杆菌D里默氏杆菌21.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是【B 】A.巴氏杆菌 B.炭疽杆菌C.大肠杆菌 D.沙门(氏)菌22.属于厌氧菌的是【 D 】A.大肠杆菌B.结核杆菌C.沙门氏杆菌D肉毒梭菌23.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 】A 二分裂B复制C有丝分裂D孢子繁殖24.大多数病原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B 】(2次)A. 30℃B. 37℃C.45℃D.10-15℃25.大多数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B 】A.30℃B.20-38℃C.45℃ D. 10-15℃26.大多数真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B 】(3次)A. 37℃B.20-30℃C.45℃ D.10-15℃27.通常情况下,细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B 】(2次)A.3.5-6 0 B.7.0-7.6 C 4. 5-6.0 D.6.0-7.028.大多数病原细菌最适生长PH范范围【B 】A. 3.5-6. 0B.7.2-7.6C. 4.5-6.0D.6.0-7.029.大多数真菌最适生长PH范围为【A 】(3次)A. 3.0-6.0B. 7.0·7.6 C.1.5-3.0 D. 8.0-10.030.下列微生物中,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是【D 】(2次) A.细菌B.真菌C.螺旋体 D.病毒31.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D 】A细菌B真菌C支原体D.病毒32.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D 】(3次)A细菌B霉菌C酵母菌D病毒33.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细胞微生物的是【A 】(3次)A.霉形体(支原体)B.霉菌C.酵母菌 D.病毒34.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真核细胞微生物的是【B 】(2次)A.细菌B.霉菌C.霉形体(支原体) D.病毒35.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B 】(2次)A细菌B酵母菌C霉形体(支原体)D病毒36.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B 】A.细菌B.酵母菌C放线菌D.病毒37.下列微生物中,主要以简单的裂殖方式繁殖的微生物是【A 】(3次)A.细菌B.酵母菌C.支原体D.病毒38.下列微生物中,能以出芽方式繁殖的微生物是【B 】A.细菌B.酵母菌C.螺旋体D.立克次氏体39.下列微生物中,对干扰素敏感的是【D 】(2次)A.细菌B.酵母菌C.霉形体(支原体) D.病毒40.下列微生物中,在麦康凯培养基上能形成红色菌落的是【A 】A大肠杆菌B沙门(氏)菌C巴氏杆菌D链球菌41.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颜色为【B 】A.白色B.红色C灰色D.紫色42.介导细菌间接合的结构是【 B 】A鞭毛B.性菌毛C.核糖体D.普通菌毛43.无细胞壁的微生物是【 C 】A细菌B.真菌C.支原体D.衣原体44.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孢子的霉菌是【B 】A.青霉B.毛霉C.曲霉D.白地霉45.不是微生物特点的是【D 】A.个体微小B。
畜牧学重要复习资料
普通畜牧学复习提要第一部分动物营养与饲料1.构成动植物体的成份及其差别构成动植物体的成份有水分、无机物(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核酸、有机酸、维生素。
动植物差异最大之处在于:植物干物质中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是结构物质,又是植物体的储备物质,而动物干物质中主要是蛋白质。
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C、H、O、N含量最多,占动植物体干物质重的90%以上,以有机化合态存在,Ca、P、K、Na、Mg、Cl、S为常量元素,各占机体百分之几至万分之几,除S外都以无机化合态存在。
含量少,即微量元素有Fe、Cu、Co、Zn、Mn、I、Se、Mo、Cr、Ni、V、F、Sr等。
2.植物体各部位的成分及特点籽实——胚乳:淀粉含量多,维生素含量极微外皮:淀粉含量少,纤维素含量多,蛋白质、B族维生素、脂肪、矿物质含量较多胚:蛋白质、脂肪最多,纤维素含量最少由此可见,谷物籽实如小麦加工副产品中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多。
大豆、花生、绵籽等油料籽实榨油后的副产品其蛋白质含量很高,且易于消化。
燕麦加工副产品含大量外壳、纤维素含量高,可消化营养价值均降低3.在动物营养方面,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及其营养特点(1)单糖:丙糖、丁糖、戊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庚糖葡萄糖是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构成单位;果糖是所有碳水化合物中甜味最重的糖。
(2)二糖:蔗糖:植物组织糖类运输主要形式;麦芽糖:淀粉降解而生成的中间产物(3)三糖、四糖等棉籽糖是三糖,在动物消化道中不能吸收,在大肠微生物发酵下产生H2 + CO2而排出体外。
(4)多糖:①淀粉:籽实中含量最多;②糖原:主要是肝糖原,常占鲜肝重的10%左右,是动物的营养储备,糖原在血液中浓度的升降可以调节血糖含量。
③纤维素:作为结构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溶于水,吸水膨胀。
亦不溶于稀酸、稀碱,在强酸作用下分解产生葡萄糖。
④半纤维素:可溶于稀碱,在稀酸溶液中可水解而产生戊糖和己糖。
畜牧微生物学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BY一鸣畜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说明: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洁、繁殖快、分布广、肉眼看不到,必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是争辩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
3、细菌:是一类个体微小、形态简洁、结构略有分化,以二等分裂法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4、荚膜: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外面产生一种黏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
5、鞭毛:大多数弧菌、螺菌,很多杆菌和个别球菌在菌体的表面长出的由蛋白质组成的长约150~200um 线状物,称为鞭毛。
6、菌毛(纤毛):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在菌体表面还着生有一种比鞭毛数量多,长度较短,直径较细的毛发状细丝,称为菌毛或纤毛。
7、芽孢:一部分杆菌和个别球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可以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称为芽孢。
8、细菌呼吸:凡是由细菌引起,使代谢基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释放能量供细菌生命活动利用的生物化学过程。
9、热原质:很多细菌,特殊是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一种多糖物质,将其注入人和动物体内会引起发热反应,这种物质称为热原质。
10、螺旋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1、支原体(霉形体):是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2、立克次体:是另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3、衣原体:是一类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4、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
15、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16、有性繁殖: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微生物答案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微生物:自然界中除了肉眼可见的较大的动植物外,还有许多形体细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需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后才能观察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可引起人、动植物的病害的微生物。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一种黏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
纤毛:某些G-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菌体表面,生长着比鞭毛数量多、形状较直、较细、较短的毛发状细丝,也称为菌毛。
芽胞: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或遇不良条件,在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球形或椭球形的内生孢子。
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群体。
消毒:指用化学物质杀灭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或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的方法。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和孢子,使物体上无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
抑菌作用:指抑制或阻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
病原性: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某种动物机体引起感染的能力。
也称为“致病性”,它是微生物“种”的特征。
毒力:指一定菌株或毒株的致病力的强弱程度。
侵袭力: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植,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组织或细胞,在其中生长繁殖,并能深入扩散的能力。
毒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类对宿主机体有毒性的物质,可明显增强细菌的毒力。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或者人工合成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热源质:许多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一种多糖物质,注入人和动物体内,会引起发热反应,称为热源质。
SPF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
败血症: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繁殖而导致的全身性感染。
细菌培养基:是指由人工方法配合而成的混合营养物制品,可用于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别、研究。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兽医微生物学》课程(课程代码02785)
附件8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兽医微生物学》课程(课程代码:02785)考试大纲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篇总论第1章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第2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生态第3章消毒、灭菌及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第4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第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第2篇细菌学各论第3篇真菌学第4篇病毒学第5篇主要病毒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兽医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兽医微生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畜禽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繁殖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今后学生学习家畜传染病学、禽病学等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掌握兽医微生物学基础和主要动物病原微生物与致病性相关的特性及规律,并充分利用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结合相关课程学习,如兽医免疫学、兽医病理学等,综合运用理论和实验技能,应用于动物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
应结合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兽医微生物学的新进展,互相联系、贯通、融合,了解兽医微生物学的最新进展,掌握细菌、病毒、真菌学等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为本课程试验教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材重点章(第一、四篇)、次重点章(第二、五篇)和一般章(第三篇)。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言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通过对绪言内容的学习,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种类。
熟悉微生物学理论上取得的成就及其应用价值和技术上的重大创新及其应用价值。
本章重点: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
本章难点:微生物学理论上取得的成就及其应用价值和技术上的重大创新及其应用价值。
二、课程内容1.微生物与微生物学(1)微生物的概念。
(2)微生物的种类:真菌、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病毒。
2.微生物学理论上取得的成就及其应用价值和技术上的重大创新及其应用价值。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药理复习题资料(1)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药理复习题资料(1)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绪论和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副作用:指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不良反应:临床使用药物防治疾病时,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动物产生有害作用。
3.治疗作用:临床使用药物防治疾病时,对治疗疾病产生有利的作用。
4.二重感染:成年草食动物,如果长期应用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时,菌群间相对平衡受到破坏,以致一些不敏感的细菌或抗药的细菌大量繁殖,可引起中毒性肠炎或全身感染,这种继发性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5.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混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6.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等于它们分别作用的代数和。
7.协同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大于单药效应的代数和。
8.拮抗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9.量反应:药理效应的强弱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比表示。
10.质反应:在一定的药物浓度或剂量下,使单个患畜产生特殊的效应,只能以有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
11.肠肝循环:从胆汁排泄进入小肠的药物中,某些具有脂溶性的药物可被直接重吸收,另一些与葡萄糖醛的结合则可以被肠道微生物的β-葡萄糖苷酸酶所水解并释放出原形药物,然后被重吸收的过程称为肠肝循环。
12.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效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关系,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
13.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胃肠道酶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4.消除半衰期:体内药物浓度或药量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15.生物利用度:药物以某种剂型的制剂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16.表观分布容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分布所需的总容积。
《畜牧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畜牧微生物学》是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它主要研究微生物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和防控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系统掌握畜牧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1、细菌(1)细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大小测量单位,以及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2)细菌的染色方法和革兰氏染色原理了解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重点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原理,能够根据革兰氏染色结果判断细菌的类别。
2、真菌(1)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熟悉真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真菌的分类了解真菌的分类依据和主要类群。
3、病毒(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掌握病毒的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等)、结构(核酸核心和蛋白质外壳)和化学组成(核酸、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2)病毒的增殖过程理解病毒的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等增殖步骤。
4、其他微生物(1)放线菌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熟悉这三类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和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1、微生物的营养(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掌握微生物所需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及其功能。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了解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利用不同划分的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2、微生物的代谢(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熟悉微生物的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产能方式及其特点。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要点第一单元细菌的结构与生理第一节细菌的形态1、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型微生物,它们的个体微小,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才可见的微生物是:(A)A细菌B真菌C病毒2、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A)A菌落B菌苔3、下列复合菌落条件的是:(A、E)A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
B细菌在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
C细菌在适宜的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
D某种细菌的菌落可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大。
E某种细菌的菌落形成以后,其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4、多个菌落融合成一片称为:(B)A菌属B菌苔5、细菌的测量单位是:(A)A微米(μm)B纳米(nm)C毫米(mm)6、细菌的个体形态包括:(A、B、C)A球菌B杆菌C螺形菌D线形菌7、细菌大小的表示方法:球菌的大小用(A)来表示;杆菌的大小用(B)来表示;螺形菌的大小用(C)表示。
A直径B长和宽C长、宽、两端点间的距离8、螺形菌分为(A)和(B)两种。
A弧菌B螺菌C杆菌第二节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A、B、C、D)A细菌壁B细菌膜C细胞质D核体E核糖体F荚膜G芽孢2、细胞质中的超微结构包括:(A、D)A质粒B菌毛C芽孢D核糖体3、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A)A肽聚糖(粘肽)B蛋白质C脂多糖4、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C)A糖类B脂类C磷壁酸D蛋白质5、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壁的组成是:(B、C、D)A磷壁酸B外膜蛋白C脂质双层D脂多糖6、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革兰氏阴性菌:(B)A薄B厚7、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脂多糖是由(A、B、C)组成:A类脂A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壁酸8、革兰氏阴性菌中(A)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
A类脂A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酸酸9、革兰氏阴性菌中(B)具有细菌属的特异性。
动科082《畜牧微生物学》考点总结
动科082《畜牧微生物学》考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学: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通常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类群。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
(☆☆)3.SPFA:即无特定病原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
(☆)4.佐剂:预先注射于机体或与抗原混合后注射能增强抗原免疫性的物质称为佐剂。
5.完全抗原:大分子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核蛋白等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这些抗原成为完全抗原。
(☆☆)6.益生素:又称益菌素,一般是指通过改善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而对动物起有利作用的微生物活菌添加剂,也称微生物活菌制剂。
7.体液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后,引起B细胞的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大量集中于血液,也存在于淋巴液、组织液中,通过中和作用或补体、吞噬细胞等协助,特异地消除抗原的过程。
8.免疫系统:是指动物机体内参与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执行免疫功能的一系列器官、细胞和分子。
9.免疫:是指人和动物机体通过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和清除体内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稳定的生理功能。
(☆)10.APC:即抗原递呈细胞,表达MHC-Ⅱ分子,具有摄取、加工抗原,向T H细胞递呈抗原功能的细胞。
11.淋巴因子:又称细胞因子,由机体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分泌的,具有诱导、调节细胞发育及功能的各种小分子量蛋白质,统称为细胞因子。
(☆☆)12.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产物或者能与免疫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13.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质。
14.免疫应答:是抗原进入正常机体后,免疫系统中抗原递呈细胞、T细胞、B细胞等对其进行一系列反应,产生免疫活性产物,发挥免疫效应,清除同种抗原的过程。
15.变态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的再次免疫反应。
畜牧微生物学(2798)自学考试大纲
畜牧微生物学(2798)自学考试大纲,一, 课程性质与识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畜物微生物学是涉及生物学方面较广的学科,是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特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广,基本技能较多,需要识记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较多。
学习方法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比较的基础上掌握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畜物微生物学是动物科学与动物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只有在掌握了该门课程各章节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其它专业课,并对其它的专业基础课有互补作用。
其任务是研究大量的各种畜牧微生物的共同规律与各自的特点,将微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畜牧业生产实践中,为保证和提高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努力。
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
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考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了一般畜牧微生物的共同生物学规律及各自的个性特征,及其与畜牧业生产、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主要畜牧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及它们与生物界、非生物界的相互作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利害关系等方面的科学。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专业的课程识置中涉及到的前期专业基础课很多,有动物学、家畜解剖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化学、饲料学等,后期专业课有兽医学、养牛学、养猪学、养禽学等,畜牧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与兽医学有直接关系,是兽医学和反刍动物学某些理论与技能的基础,虽然在基本技能上与养猪学、养禽学等无直接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会有引导这些课程学习的作用。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1、普通化学2、有机化学- 1 -3、动物学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 (一) 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1)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2)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2、一般掌握: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本科微生物资料2018带答案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本科微生物资料2018带答案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本科班微生物资料一、单项选择题在1000倍放大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C )的个体形态。
A.鸭瘟病毒B.禽流感病毒C.大肠杆菌D.新城疫病毒肽聚糖是(A )的细胞壁的成分。
A.细菌B.霉菌C.酵母D.病毒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细菌特殊构造的是( A )A.胞浆B.鞭毛C.荚膜D.纤毛革兰氏阴性细菌常见的黏附结构是( C )A.荚膜B.芽胞C.纤毛D.鞭毛与鞭毛相比,纤毛( B )A.数量少B.更细C.更粗D.更长某些细菌的休眠结构是( D )A.鞭毛B.细胞壁C.荚膜D.芽胞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结构是( B )A.鞭毛B.芽胞C.胞浆膜D.细胞壁肉毒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A )A.蛋白质B.糖类C.脂类D.脂多糖不属于酵母菌繁殖方式的是( D )A.芽殖B.二等分裂C.裂殖D.断裂增殖在一定的条件下,酵母菌的形态( A )A.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B.具有多型性C.不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D.不能作为菌种鉴定依据与细菌的芽胞相比,真菌孢子的抵抗力( B )A.强B.弱C.相同D.无可比性接合孢子属于(D )A.断裂增殖B.无性繁殖C.出芽增殖D.有性繁殖典型的大肠杆菌菌落的性状为( B )A.光滑、干燥B.光滑、湿润C.粗糙、湿润D.粗糙、干燥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革兰氏染色阳性的是( C )A.嗜血杆菌B.巴氏杆菌C.炭疽杆菌D.沙门氏菌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是( C )A.葡萄球菌B.链球菌C.大肠杆菌D.肉毒梭菌人类“类丹毒”的病原体是( C )A.猪大肠杆菌B.猪链球菌C.猪丹毒丝菌D.猪瘟病毒链球菌发生S→R变异后,( A )A.毒力减弱B.毒力增强C.不影响毒力D.细菌死亡引起鸡白痢的病原体是( D )A.大肠杆菌B.葡萄球菌C.巴氏杆菌D.沙门氏菌引起禽霍乱的病原体是( C )A.霍乱病毒B.嗜血杆菌C.多杀性巴氏杆菌D.霍乱弧菌炭疽杆菌在感染的动物体内,形态上通常是( A )A.有荚膜、无芽胞B.有鞭毛、有芽胞C.有荚膜、有芽胞D.无荚膜、无芽胞能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并形成无色菌落的病原体是(B )A.大肠杆菌B.沙门氏菌C.痘病毒D.嗜血杆菌绝大多数病毒必须用( B )才能看见。
02786 兽医微生物学(实践)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实践)课程代码:02786 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兽医微生物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与鉴定等操作技能。
为后续课程如动物传染病学、动物检疫学等的学习以及为今后从事兽医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含学时、学分要求)(一)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兽医微生物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常用实验器材的准备、各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3.掌握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及保存方法。
4.掌握并应用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二)本实践课程的学时、学分要求本实践课程共1个学分,18个课程教学学时。
大纲提供17个实验环节,每个实践环节2个课程教学学时,学习时各教学单位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择9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
(三)本课程实践环节安排三、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参考教材(一)自学教材《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王国栋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二)参考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3版),李明远,徐志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6月四、实践(技能)考核的场所、设备、师资要求。
要求实践考核场所有专门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室内实验器材满足考核要求,试验动物及菌种供应充分。
师资要求:从事本专业或课程的教学或科研工作,具有中、高级职称,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实践经验。
五、实践(技能)考核的项目名称、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
(一)考核项目名称课程的实习是本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成绩考核是检验每个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客观评价,根据本课程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通常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类群的总称。
二、微生物的类型1.三大种类分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微生物三大种类2.各自的种类:原核细胞型:个体为单细胞,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真核细胞型:个体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属于此类型。
非细胞型:个体不呈细胞结构,仅含一种核酸,DNA或RNA,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
病毒属于这一类型。
第一章原核细胞微生物第一节细菌一、细菌的定义细菌:是一大类个体微小、形态简单、结构略有分化、以二分裂法繁殖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的个体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二、细菌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3大类。
螺旋状菌又分弧菌和螺菌2种形状。
检查培养细菌典型形态的最好时期是对数期。
三、细菌基本构造细菌的基本构造是:细胞壁、细胞膜、间体、细胞浆、质粒、核体、核蛋白体和内含物等。
四、革兰氏染色的作用用革兰氏染色可将所有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
染色后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五、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差异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约15~80nm,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肽聚糖。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
六、表示细菌大小的单位细菌大小的量度单位用微米(μm),亚细胞结构用毫微米(nm)。
七、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1)保持细菌一定的外形;(2)保护细菌免受外界渗透压和有害物质的损害;(3)构成细菌的致病性、抗原性;(4)与对噬菌体和药物的敏感性有关;(5)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特性等密切相关。
八、细菌特殊构造与主要功能1.细菌的特殊构造有:荚膜(包括荚膜、微荚膜、粘液层、菌胶团)、鞭毛、芽胞、纤毛(菌毛)。
2.微荚膜、荚膜、粘液层、菌胶团的概念:荚膜: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厚度在0.2μm以上.称为荚膜。
菌胶团:由多个细菌的荚膜物质融合而成一团胶状物,内含多个细菌细胞时称为菌胶团。
微荚膜:比荚膜薄,厚度在0.2μm以下,只能在电镜下才能看见的荚膜。
粘液层:有些细菌产生一些边界不明显、疏松、易与菌体脱离的粘液样物质称为粘液层。
3. 荚膜的功能荚膜有荚膜具有保护细菌的功能、粘附于机体各处表面的功能和营养物质的贮藏作用和废物排除的作用。
4. 鞭毛(1)概念鞭毛:在菌体表面长出由蛋白质组成长约150-200μm的线状物,称为鞭毛。
(2)排列方式细菌的鞭毛数量和排列不同,大致有四种方式:一端单毛菌、两端单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3)功能: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5. 纤毛纤毛(菌毛):在菌体上着生有一种比鞭毛数量多、形状较直、较细、较短的毛发状细丝。
纤毛一种空心的蛋白质管,可以分为普通纤毛和性纤毛两类,前者较纤细较短,数量较多,每菌可有100~1000条,后者一般不超过4条。
6.芽胞(1)概念芽孢:一部分杆菌、个别球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可以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称为芽孢。
(2)数量:一个细菌产生芽孢的个数是1个。
(3)功能芽孢是某些细菌抵抗不良环境条件以保存生命的一种休眠构造。
形成芽孢不是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
芽孢产生一种特有的吡啶二羧酸,与钙结合,使芽孢对外界不良理化环境条件有很强的抵抗力,特别能耐高温、干燥和渗透压的作用,一般的化学药品也不容易渗透进去。
八、细菌生理1.细菌的营养需要:(1)水: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流媒。
(2)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碳素和氮素都是构成原生质所必需的主要成分。
(3)灰分元素营养:细菌对灰分元素的需要很少,但灰分元素对细菌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们有些参与细胞的组成,能量的转移,有的维持原生质胶体状态和调节渗透压的功能。
这些元素有硫、磷、钾、钠、镁等。
(4)生长因子(素):细菌需要以上营养外,还需要生长因素,实验室常用5-10%鲜血或血清制成鲜鱼琼脂培养基和血清琼脂培养基。
2,细菌的营养类型根据细菌对碳素营养利用的能力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类。
根据细菌对碳素营养和能量(源)利用的能力不同,有四大营养类型:光能自养菌、化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异养。
腐生菌和多数病原菌属化能异养。
3.细菌的营养需要细菌的营养需要主要是5大类物质:水、碳素、氮素、生长因子和无机盐。
4.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分为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
5.细菌的呼吸类型细菌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厌氧呼吸及兼性厌氧呼吸3种主要类型。
和水,因此产生的能量较多。
6.有氧呼吸时细菌可将葡萄糖彻底氧化成CO27.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1)营养:首先要有足够的水分,要有适合利用的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灰分元素营和生长因素等。
(2)温度:最适温度在20-38℃之间。
畜禽类病原菌的培养温度一般为37℃。
(3)氢离子浓度(pH)各种细菌都只能在一定范围的氢离子浓度内才能生长发育,并在其中最适宜的情况下才能生长发育得最旺盛,大多数病原性细菌的最适pH是适宜于中性和微碱性的环境(pH7-7.6)。
(4)渗透压:细菌要在等渗透压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低渗透压和高渗透压对细菌都有不利影响。
一般制备培养基用0.5%-20%。
(5)需氧性或厌氧性呼吸环境,按照细菌不同的呼吸类型,要有适合的呼吸环境。
8.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以二等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
9. 细菌生长曲线的4个时期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如下4个时期,各期特征为:(1)迟缓期此期内细菌逐渐适应新的环境,菌体增大,合成增加,细菌数量并不增加,碱性染色反应较好.对消毒剂和其他有害物有高度敏感性。
(2)对数期此期内菌体繁殖速度最快,细菌数依几何级数增加,菌体大小、染色反应均较典型,对不良理、化因素和抗菌药物敏感。
该期内病原菌的致病力最强。
(3)稳定期这一时期因营养的消耗、代谢产物的积累等,细菌繁殖速度下降,死亡增多,新生菌数约等于死亡菌数.繁殖与死亡近乎平衡,形态及生理性状常有改变,革兰氏阳性菌可染成阴性.毒素等代谢产物此时期积累多。
(4)衰亡期细菌开始大量死亡,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如不移植新的培养基,最后将全部死亡。
形态上常出现衰老型、退化型或自溶,染色不典型。
细菌必须在适宜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这些条件包括合适的营养成分、温度 pH 、渗透压以及气体条件。
10.培养基(1)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含有细菌等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基质。
(2)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0 .5%琼脂则为半固体培养基。
11.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构造和细菌的群体生长特性的方法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构造必须借助显微镜。
观察细菌的群体生长特性则需经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和菌落。
12.菌落和菌苔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群体,称为菌落。
菌苔:菌落互相连接成片,称为菌苔。
第二节其他原核微生物螺旋体、霉形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定义螺旋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霉形体(支原体):是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霉形体细胞无细胞壁。
立克次体:是另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衣原体:是一类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第二章真核细胞微生物1.真菌的概念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
2.种类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担子菌三大类。
3.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基本的营养需要真菌的营养需要和细菌的相似,大多数为异养菌,它们不仅能利用单糖和双糖,而且也能利用淀粉、纤维素等多种有机物。
(2)温度。
真菌的生长温度比细菌低,大多数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
而哺乳动物消化道的真菌在37℃时生长得最好。
(3)氧气。
大多数为需氧呼吸,培养时需要充足的氧气,有些酵母菌能有氧条件下培养生长,有的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它们为兼性大厌氧菌。
(4)湿度与渗透压。
真菌的生长繁殖除了水是必要的条件下,空气的湿度对真菌的生长的影响也很大,基质菌丝和气生菌丝,适宜于生长在潮湿的环境里。
(5)pH值。
环境中的酸碱度,是真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
大多数的真菌能生长在酸性环境中,pH3-6之间生长良好,而在1.5-10.0之间也可以生长。
4,酵母菌酵母菌细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具有很高的食用和饲用价值。
酵母菌细胞比细菌大得多,在高倍镜下可清楚看到。
酵母菌一般以无性繁殖的出芽生殖为主。
5.霉菌(1)菌丝功能分工霉菌的菌丝功能有了分工,既有伸人固体培养基内或蔓生于固体培养基表面,伸入培养基内的霉菌菌丝,称为营养菌丝或基质菌丝,伸向空中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
(2)菌丝结构在结构上霉菌的菌丝分为两种:一种为无隔菌丝,另一种为有隔菌丝。
(3)霉菌的繁殖方式多样,如菌丝的碎片或菌丝截段即可发育成新的个体,也可产生各种无性或有性孢子来繁殖。
(4)孢子类型霉菌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叫做无性孢子。
主要有掷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有4种类型,包括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和子囊孢子。
(5)抵抗力霉菌孢子对热、干燥等的抵抗力比其营养细胞要强,比细菌的芽胞弱。
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1.几个名词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仅能在宿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微生物。
衣壳:包在核酸外周的蛋白质外壳,由壳粒排列而成。
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后.常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一种小体,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测到,这种小体称为包涵体。
2.几个特性病毒离开寄主细胞就不能繁殖。
任何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抗生素的作用对细菌敏感对病毒不敏感。
3.复制过程病毒完整的复制周期分为5个连续的阶段,即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4. 囊膜特性有囊膜的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敏感。
5. 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支原体和螺旋体的病毒统称为噬菌体。
一种噬菌体只对相应种类的细菌或真菌发生特异性感染和寄生。
6.朊病毒:是一类感染人类与其他哺乳类动物,引起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感染因子,它们的结构主要是蛋白质,称或蛋白侵染因子。
7. 培养病毒的方法人工培养病毒的方法有鸡胚培养法、细胞培养法和实验动物培养法等。
8.干扰素是正常细胞在某些病毒或适宜的诱生剂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9.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梯洛龙等可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
第五章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灭菌: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包括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等),叫做灭菌。
消毒:杀死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叫做消毒。
防腐: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叫做防腐或抑菌。
无菌:指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没有活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