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里的小动物 科学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4cb05067ec102de2bd8973.png)
课题: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案例背景教材分析蚯蚓是土壤里生活的小动物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特征的探究,可以进一步得出生物的结构功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论学情分析 1.学生对蚯蚓比较熟悉,但未必对其外形和特征进行过仔细观察,由于蚯蚓的外形,有些学生存在害怕或厌恶的情感。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蚯蚓的外部形态2.观察蚯蚓的运动,对刺激的反应等,能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3.说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2.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培养自学、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建立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养成善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找出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学习难点设计实验并总结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教学准备玻璃板、解剖针、解剖盘、放大镜、小电筒、棉球等学习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布置课前准备,挖蚯蚓。
1.利用课余时间挖蚯蚓并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
消除学生对蚯蚓的畏惧感,熟悉蚯蚓的生活环境。
了解学生的感兴趣的问题无骨下饮黄泉水, 翻身细把泥土推。
若问何物最护花,除却()还有谁。
猜一猜这是哪种小动物?引言:今天让我们以一条蚯蚓的日记,来走近它们的生活,更多的了解他们。
大家好,我就是这本日记的主角,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日记,对我们蚯蚓有更多的了解。
学生回答,进入情境学生欣赏,进入学习蚯蚓这种土壤里的小动物的准备。
激发学生兴趣以日记的形式来讲这堂课的内容,更加符合初一学生的心里,好奇心理,带着一份好奇心就有兴趣去探究。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提问:(1)什么样的土壤里容易找到蚯蚓?(2)什么时候容易在地面上发现蚯蚓?拿出自己装蚯蚓的瓶子,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回忆采集蚯蚓的地点,推测蚯蚓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
引言:蚯蚓的日记4月1号晴姐姐觉得自己美极完成探究过程,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互相配合,提高合作、观察、分。
土壤中的常见小动物
![土壤中的常见小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4c078053b307e87101f69639.png)
群落的演替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裸岩上的演替
裸 岩 阶 段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地衣阶段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地衣由真菌与蓝菌或绿藻所组成,其中真 菌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首先是真菌提供一个 保护层,这样藻类不至被晒或干死,藻类以其 光合作用所获糖分除自用外还提供给真菌。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地衣首先能环境极其 恶劣的地方生存下来 并改造那儿的生存条 件,为其它生物的进 驻提供物质基础。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苔 藓 阶 段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草本植物阶段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灌木阶段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森林阶段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上学期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里的小动物——蚯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里的小动物——蚯蚓》](https://img.taocdn.com/s3/m/2b57ea390b1c59eef8c7b4d1.png)
蚯蚓
生活在地面潮湿 之处, 身体有环节
身体柔软、都会爬 行,吃落叶等食物,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会排泄,会繁殖后 代
练习
• 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等阴暗 潮湿的地方。
• 蚯蚓有口、肛门和环带。蜗牛的运动整体上 是爬行,腹足如波浪般前进,而蚯蚓的运动 整体上是爬行,身体是伸缩前进。
• 用笔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它的反应身体收 缩。
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 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蚯蚓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 生活环境:
• 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
• 生活习性:
• 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 形态结构及功能:
1、身体分节。 2、体表有刚毛。 3、体表有黏液,无专门的呼吸器官——溶解空气中的氧进行呼吸。
有利于运动
蜗牛和蚯蚓的维恩图。
蜗牛
蚯蚓
• 蚯蚓是环节动物。
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
• 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
蜗牛和蚯蚓的维恩图。
蜗牛
生活在地面潮湿 之处, 有壳,有触角和 眼睛
身体柔软、都会爬 行吃落叶等食物,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会排泄,会繁殖后 代
生活在地面潮湿 之处,
身体柔软、都会爬 行,吃落叶等食物,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会排泄,会繁殖后 代
用放大镜观察,看看能看见什么。 • 观察蚯蚓的运动状态,想一想蚯蚓能运动的
原因是什么。 • 仔细观察蚯蚓是在玻璃板上运动快,还是在
糙纸上运动快。为什么?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e88999752d380eb63946d6d.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1.土壤里有植物的根、落叶、石头、小动物和它们的遗体以及大小不同的颗粒等物质。
2.蚯蚓、青蛙、蚂蚁、屎壳郎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小动物在土壤里生活觅食,土壤是它们的栖息地。
4.土壤看起来像面团,摸起来感觉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5.小草的根为什么能长那么长?答:因为小草的根吸收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所以能长那么长。
6.观察土壤时应注意些什么?答:观察土壤最好到田野、花圃、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要注意安全,不到危险的地方;要选择好天气,不能在雨后潮湿的土地里去挖土壤;发现小动物时,不要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更不能伤害它们。
7.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黏土、空气、沙及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8.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0.三种土壤中,渗水性最强的是沙土,渗水性最弱的是黏土。
11.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发现颜色变白、气味变浓、土块变硬。
12.怎样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答:用放大镜看:黏土比沙土颗粒小,颜色比沙土深;用手摸:黏土比沙土潮湿;用手捻:黏土比沙土软,比沙土细腻;和点水握:沙土握不成团,而黏土能握成团。
13.用什么办法鉴别家乡的土壤?答:用放大镜看土壤颗粒的大小、颜色的深浅;用手捻,感觉土壤的硬度、黏度、粗糙程度等;到图书馆查资料;向当地农民伯伯请教。
14.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5.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16.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修筑梯田、种植绿肥、手机落叶粪便沤肥。
17.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3.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同步练习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3.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77f6ba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e.png)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3.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蚂蚁一般不会把窝建在()。
A.树上B.水里C.泥土里2.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不包括()。
A.蚂蚁B.屎壳郎C.麻雀3.能改良土壤,并在土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屎壳郎B.蚂蚁C.蚯蚓4.()被称为“自然界的清道夫”。
A.西瓜虫B.屎壳郎C.蜈蚣二、简答题5.你连续观察了土壤中的哪种小动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或画下来吧!6.土壤和土壤中的小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7.下雨天蚯蚓为什么都爬到地面上来?三、填空题8.你认识哪些土壤中的小动物?请你写出三个土壤中小动物的名称:( )、( )、( )。
9.蚯蚓对刺激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反应,并且反应__________(选填“灵敏”或“迟钝”),身体各部分对刺激的反应程度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0.我们能够在土壤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小动物。
11.蚂蚁的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许多小动物生活在土壤中,土壤为它们提供了温暖、松软的__________和必需的__________。
13.土壤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子、____________(动植物腐烂的遗体),植物、小动物等。
四、连线题14.你知道土壤中小动物、植物它们生存分别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吗?用线连一连。
15.连线魔方蚯蚓千足虫蝼蛄屎壳郎五、判断题16.观察完小动物,不要忘了送小动物回家。
( )17.动物和植物与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18.土壤中有许多小动物。
( )19.蜗牛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 )20.蝼蛄主要以植物的根、茎以及幼苗为食﹐不是农业的主要害虫之一。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67cb9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8.png)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种类及特点;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及技巧;3.培养探究和观察的能力;4.进一步加深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熟悉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探究和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 + 学生合作探究;2.制作教具,使用动态图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土壤中的生态环境;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内容,为引入今天的听,观察小动物的课堂探究内容做好铺垫。
提问:1.之前学过的土壤成分有哪些?2.在生态环境中,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相互作用的现象?3.什么是生物链,生态环境中存在哪些生物链?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分小组阅读课文,理解文中关于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及其特点方面的内容。
教师适时介绍图片或图表,为学生加深印象。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问题和疑惑,分享并交流答案,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讨论题目:1.土壤中存在哪些小动物?2.这些小动物在土壤中有什么功能和用途?3.如何观察这些小动物?4. 观察实验(40分钟)在教具的帮助下,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记录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流程:1.每个小组将制作好的“观察盘”进行现场展示,并对实验工具进行简单的介绍;2.每组通过观察方法记录所发现的小动物,分别绘制其外貌和生活习性画板(学生自己制作);3.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对于不确定的问题和瓶颈之处进行探讨。
5. 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知识点。
并在课堂带领学生总结小动物观察方法和记录方式。
五、作业1.小组合作制作小动物画板,对学生家庭中的花园或者公园进行小动物的观察和记录,并发表小动物的观察笔记。
2.家庭作业:小组成员对实验现场拍摄照片,每个学生至少拍摄一张并输出到班级微信群中,由全体学生进行点评和评价。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_《土壤里的小动物》随堂检测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_《土壤里的小动物》随堂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fd068a8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43.png)
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一、分析题1.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请你参与“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的探究实验:如图5,制作一个箱子,以箱子内横轴中线为界,一边放潮湿的土壤,另一边放相同高度干燥的土壤,然后放进20条状况相同的蚯蚓,盖上纸板。
三天后检查箱子内中线两边的蚯蚓,注意作好观察记录。
(1)请你做出假设。
(2)你确定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3)你的实验结果:蚯蚓在(请填“潮湿”或“干燥”)土壤的一边。
2.一位科学家选了两块土质一样的地进行实验。
对其中一块地未加任何处理,而在附近的另一块地上则喷洒了某种杀虫剂。
他在两块地上各划了5块面积相同的样地,并从每块样地中各取1立方米的泥土,统计其中所含的蚯蚓数目。
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未经任何处理的土地喷洒过某种杀虫剂的土地样地每立方米所含的蚯蚓数样地每立方米所含的蚯蚓数A 618 F 261B 893 G 726C 715 H 449D 824 I 337E 581 J 412请根据上表回答:(1)未经任何处理的土地和喷洒过某种杀虫剂的土地中平均每立方米所含的蚯蚓数各是多少?(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杀虫剂对土地中蚯蚓的数量有怎样的影响?图5(3)如果杀虫剂杀死了农田中的蚯蚓,对农田中的其他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3.在对“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回到实验室后,小明将捕捉到的小动物倒人一只白瓷盘中用放大镜观察,但这些小动物在不停地爬动,小明不时地捉回快要爬走的小动物。
看到这种情况,小华想:“动物在不停地爬动,怎么观察得仔细呢?”于是,他先将酒精倒入装有小动物的小瓶中,将小动物杀死,然后再倒入白瓷盘中用放大镜观察、记录。
请你判断:(1)小明和小华在做实验时,谁做得比较好?为什么?(2)做完实验后,以下对小动物处理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冲人下水道B.装回小瓶中,一起丢人垃圾袋C.放归大自然D.用各种方法将其一只只处死,并以此为乐(3)小明和小华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小动物,他们一时想不起它的名称。
一起走进泥土里,了解蚯蚓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一起走进泥土里,了解蚯蚓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ea8ad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5.png)
在幼儿园大班的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神奇的课程,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土里,了解蚯蚓。
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学校后面的草地上,准备开始探索泥土中的世界。
我们一开始都很好奇,不知道泥土里面会有什么东西。
老师玩着小游戏,让我们找到地面上的几个小洞,并跟着她一起解开了这其中的秘密。
原来,这些小洞里面住着的是小小的蚯蚓。
老师告诉我们,蚯蚓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物之一,因为它们可以把泥土里的营养成分释放出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
接着,老师拿出了一个放大镜,让我们更仔细地观察这些蚯蚓。
我们发现,蚯蚓的身体非常长,由好几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上都有一些细小的刺。
这些刺可以帮助蚯蚓在泥土中挖掘通道,也可以防止天敌攻击。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在泥土里找到蚯蚓。
需要找到一块比较湿润的泥土,然后轻轻地将泥土往一边拨开。
慢慢地,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细细长长的白色东西,这就是蚯蚓的身体。
当我们靠近蚯蚓时,它们会感到危险,开始用身体的肌肉收缩,然后往下钻,最后消失在泥土中。
通过这节科学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蚯蚓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还学会了如何在泥土中寻找它们。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蚯蚓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谢谢我们的老师,让我们能够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
我们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科学课,带给我们更多惊喜和知识。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试题2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试题2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fd020158fb770bf78a55dd.png)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郎)、(蟋蟀)。
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3、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4、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 土), 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5、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6、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7、(陶器)、(砖)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8、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9、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10、(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 例差不多 的是(壤土)。
11、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12、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13、大多数植物都适宜生长在(壤土)里。
14、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 硬,黏土 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15、(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16、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17、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8、(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9、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长出的植物(茁壮、呈绿色),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枯黄)。
20、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往往 比较贫瘠。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https://img.taocdn.com/s3/m/5950f68983d049649b665848.png)
六畏 1.畏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 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 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 如 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具阳光照 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 66%死亡,20分钟则•00%死亡。 1 2.畏震: 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 • 且不能震动。靠近桥梁、公 而 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 逸。 3.畏浸性 4.畏盐 5.畏辣 6.畏冷热[1]
价值 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地龙性寒味咸。 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主治高热 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 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 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治疗秃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活习性 螳螂是肉食性昆虫,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 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 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 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 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 它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 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 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 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 螳螂的寿命一般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六至八个月左右.。 即使没有头,螳螂仍能存活十天。 价值 【主治】小儿惊痫抽搐;咽喉肿痛;疔肿恶疮;脚气
其他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 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 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殖质、动物粪便、 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金属也可以吃)。蚯蚓味觉灵敏,喜 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天吃食 量相当于自身重量。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 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 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 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 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 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 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 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三年级科学教案-草地里的小动物
![三年级科学教案-草地里的小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9b4d4e726529647d2628523a.png)
草地里的小动物【教学目标】1.知道草地里和泥土里都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2.尝试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技能探究泥土里小动物适应土壤生活的外形特征。
3.知道在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同时做到保护动物和环境。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发现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具有适应土壤生活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将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等小动物的共同特征与其所在的土壤环境的特点进行关联。
【教学准备】尺子、放大镜、装着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的昆虫盒(里装适量的土壤)、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展示与讲述:波波和彬彬在草地里观察小动物,波波看到了一只蝗虫。
彬彬还想知道草丛有没有生活着其他小动物。
媒体:本课情境图片。
2.提出问题:草丛里还生活着哪些小动物二、活动探究1.活动1:藏在草丛里的小动物问题:怎样可以知道草丛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讨论:怎样才能观察到草丛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小结:我们可以利用工具扒开草丛进行观察。
在活动中,要把观察到的动物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同时还要观察它们在草丛里做什么、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三不”:不伤害小动物,不破坏绿化,不直接接触小动物。
活动:到草丛里观察小动物。
交流:在草丛里观察到的小动物以及这些小动物的特征和运动方式等。
讨论:生活在草丛里的小动物,它们的身体特有什么共同点小结: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大多都有翅膀,它们都会爬、跳或飞,运动快速。
2.活动2:藏在土壤里的小动物(1)观察和比较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等小动物的身体特征。
媒体:装着蚯蚓、马陆、蜗牛、鼠妇的昆虫盒(里装适量的土壤)。
情景过渡:草丛的下面是阴暗潮湿的土壤,土壤里也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蚯蚓、马陆、蜗牛、鼠妇。
问题:这些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的动物,它们的身体形态有相同的特征吗活动:观察和比较蚯蚓、马陆、蜗牛、鼠妇身体的外形特征,并将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第2个任务的表格中。
土壤里的小动物 (详细)
![土壤里的小动物 (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3870993267ec102de2bd8931.png)
第一节土壤里的小动物(蚯蚓)一、导入师:同学们,能猜出这条谜语吧?(学生猜)对,是蚯蚓。
(板书:蚯蚓)蚯蚓的身体细细长长像条龙,又生活在地下土壤中,因此又称为“地龙”。
(板书:地龙)关于地龙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同学们知道吗?(学生说,如果说的不清楚,可以投影)(4分)二、新课师:蚯蚓的名声还真不小啊!昨天,同学们已经采集了不少的蚯蚓,你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采集的?(学生说)师:这些环境的土壤有什么共同点?在干燥、板结的土壤中能采集到蚯蚓吗?为什么不能呢?这与蚯蚓的生活习性有关。
(播放视频:蚯蚓的生活习性)(板书:一、蚯蚓的生活习性)师:蚯蚓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有什么习性?可以概括为“昼伏夜出”(讲到“昼伏夜出”的时候,老师说“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平时很少见到蚯蚓的了吗?”)蚯蚓吃的食物是什么?(4分)师:我们知道,鱼生活在水中,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鸟生活在空中,有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的特征;蚯蚓生活在土壤里,又有哪些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爱心提示:每隔几分钟,就要用潮湿的棉球湿润蚯蚓的体表。
(示范)(点击)活动一:观察蚯蚓的体色、体形,辨认前后端(4分)播放视频:蚯蚓的外形师:现在我们开始自己做实验。
师:(指名学生)蚯蚓的体色是什么颜色?(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可以提示“是不是和泥土的颜色相似啊?)这种颜色对蚯蚓来说有什么作用?(与土壤颜色相似,保护色)身体是什么形状?你认为圆筒形的身体对于土壤里生活有什么作用?怎样区分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关键是要先找到环带(点击,认识环带)同学们,对照活的蚯蚓,找到环带了吗?认识前后端。
(再让一个学生手拿蚯蚓,指着辨认)怎么区分蚯蚓的背面和腹面?(点击)活动二:体验蚯蚓有刚毛,观察刚毛(4分)师:蚯蚓的体表是否很光滑?我们先看视频。
(播放视频:蚯蚓的体表)学生实验。
师: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蚯蚓腹面的体表,(提示:腹面)有什么感觉?(可能有学生会说:黏滑。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b51b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6.png)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种类和功能。
2.理解小动物与土壤的关系,认识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土壤中的小动物特征。
2.能够识别常见的土壤中的小动物。
3.能够用语言简单表述小动物与土壤中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1.培养对小动物保护的意识,关注自然,保护土壤,珍爱生命。
2.正确对待小动物,爱护生命,了解生命的可贵。
二、教学准备教材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具放大镜,模型土壤,幻灯片,PPT材料土壤样本,显微镜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1. 导入(5min)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朝着肮脏的土壤深处探索,引出学习小动物的主题。
2. 学习内容(25min)1.土壤中的小动物——幻灯片展示各种土壤中的小动物,让学生对各种小动物有一个大致认识。
2.观察小动物——通过放大镜让学生观察实物上的小动物,引导学生发现小动物的不同特征和表现。
3. 识别小动物(15min)通过PPT或其他方式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形态和特征,让学生识别各种小动物。
4. 活动(15min)制作模型土壤,让学生分组,用显微镜观察模型土壤中的小动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小动物的认识。
5. 总结(5min)小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和所感所想,引导学生对生命和土壤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分(60分)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观察学生对小动物的认知、理解、描述,对小动物所在的生境的认知和对保护土壤的意识。
评分标准:1.认知和理解:•能够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学生得5分;•能够辨认和简单描述常见的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学生得5分;•能够对所观察的小动物进行简单分类并且简单进行归纳总结的学生得10分。
2.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小动物和土壤中的相互关系的学生得分30分。
3.态度:能够正确对待小动物,珍爱生命,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的学生得分25分。
《土壤中的小动物》导学案
![《土壤中的小动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5faa7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f.png)
《土壤中的小动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和功能。
2. 掌握土壤中小动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学习如何保护土壤中的小动物,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导学内容:1. 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及其功能。
2. 土壤中小动物的重要性。
3. 保护土壤中的小动物措施。
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有什么作用?二、学习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及其功能1. 土壤中的常见小动物种类包括蠕虫、蚯蚓、昆虫幼虫等。
它们通过吃掉有机残体和排泄物,帮助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中的养分循环。
2. 土壤中的小动物还包括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是土壤中的重要分解者和生产者,有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三、认识土壤中小动物的重要性1. 土壤中的小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生态平衡都起着重要作用。
2. 小动物的存在可以促进土壤通风和水分渗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土壤中的小动物还可以帮助防止土壤侵蚀和污染,保护地球环境。
四、保护土壤中的小动物措施1. 科学施肥,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小动物的生存环境。
2. 加强土壤保护意识,不随意翻耕土地,避免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3. 积极开展土地植被恢复工程,恢复土壤中小动物的生存空间。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和功能,认识了小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学会了保护土壤中的小动物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六、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观察,写一篇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的观察报告。
2. 思考一下,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保护土壤中的小动物呢?请写出你的建议。
以上就是关于《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导学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感谢大家的阅读!。
江苏省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131土壤里的小动物(共21张PPT)
![江苏省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131土壤里的小动物(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b7a876aeaad1f346933ff8.png)
探究(三):蚯蚓的反应
肠
脑
腹
神
经
口
索
蚯蚓的前端有脑,脑向后延伸为腹神
经索。腹神经索上有许多神经节,集中
了许多神经,因此,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比较灵敏、准确。
探究(四):蚯蚓的呼吸
将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会怎样?为什么?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 表进行气体交换。
因为光滑的纸板摩擦力小,刚 毛无法固定,运动不协调。
探究(三):蚯蚓的反应
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材料】活蚯蚓、纸板、清水、滴管、玻璃棒
【方法】把半边潮湿半边干燥的纸板放在解剖盘 里,将2-3条蚯蚓放在纸板的干湿边接处。用玻 璃棒轻轻碰一下蚯蚓。几分钟后观察蚯蚓向纸板 的哪边移动。
讨论;蚯蚓的这一反应说明了什么?
分析夏天雷雨过后蚯蚓为什么要爬出洞穴? 土壤浸水后缺少空气,妨碍蚯蚓呼吸
总结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体形
细长圆柱形,减少钻土时的阻力
身体分节可以灵活、自如的运动。
体色
暗红色或灰黑色(保护色)
体表
湿润、黏滑的体表还可以减少身体
与土壤表面的摩擦。
运动 依靠肌肉与刚毛的协调配合运动
活动一: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经验完成以下问题:
1.蚯蚓是一般生活在 阴暗 潮湿、疏松 富含有机物的土 壤中。白天 在土壤中 穴居 ,夜间爬到地 面,以土壤中的 有__机_物_或__地_面__上_的_碎_ 叶 等作为食 物。
2.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__解__者。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蚯蚓向潮湿的环境移动 说明蚯蚓适应潮湿的环境
中班科学教案泥土的用处
![中班科学教案泥土的用处](https://img.taocdn.com/s3/m/0fd95f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b.png)
中班科学教案泥土的用处中班科学教案:泥土的用处引言泥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资源,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还有许多其他的用处。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幼儿们了解泥土的用处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一、泥土与植物生长1. 实验介绍为了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泥土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准备两个相同的植物盆,其中一个盆内放置富含养分的泥土,另一个盆内放置贫瘠的沙子。
2. 实验过程将两个植物盆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给两盆植物适量的水。
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3.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富含养分的泥土中的植物生长得更好,叶片更绿更茂盛,而贫瘠的沙子中的植物生长较慢,叶片颜色较浅。
4.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可以认识到泥土中含有丰富的养分,这些养分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泥土里的养分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氮气、磷酸盐等元素,使植物得以茁壮成长。
二、泥土与建筑1. 讲故事在讲述泥土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给幼儿们讲一个简单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明的建筑工人。
小明每天工作在建筑工地上,他的工作是制作砖块。
2. 模拟实践我们可以邀请幼儿们参与模拟制作砖块的实践。
准备一些泥土、沙子和水,让幼儿们亲手动手将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制作成小砖块。
3. 探索幼儿们可以观察制作好的砖块,感受砖块的质地和坚固程度。
教师可以向他们解释,砖块是由泥土和水混合而成,经过烘干后变得坚硬耐用,可以用来建造房屋、道路等。
三、泥土与动物生活1. 野外观察带领幼儿们去野外观察动物栖息地。
可以选择公园、花园或者附近的树林作为目的地。
引导幼儿们仔细观察,看看哪些动物在泥土中找食物、打洞或睡觉。
2. 收集标本在观察的过程中,鼓励幼儿们采集一些栖息在泥土中的小动物,如昆虫、蚯蚓等。
教师可以解释,这些小动物依靠泥土寻找食物、筑巢,给幼儿们展示它们的重要性。
四、泥土与环境保护1. 环保小卫士教师可以向幼儿们介绍环保小卫士的概念,并解释他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保护泥土和环境。
泥土里的小动物很有伴的
![泥土里的小动物很有伴的](https://img.taocdn.com/s3/m/b386dd0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7.png)
泥土里的小动物很有伴的
一般能为肉眼所见。
主要属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线形动物和原生动物等。
根据个体大小、栖居时间和生活方式可分为若干类型,在土壤中分布极不均匀。
土壤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对土壤有机物质进行强烈的破碎和分解,将其转化为易于植物利用或易矿化的化合物,并能释出许多活性钙、镁、钾、钠和磷酸盐类,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土壤动物积极参与物质生物小循环。
某些环节动物对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养分的富集、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发育及通气透水性能等均有较好作用。
但某些动物对土壤和农、林、牧业生产有一定危害。
土里的动物有蚯蚓,蚂蚁,白蚁,土豚,蛇,青蛙,变形虫,涡虫,钩虾,线虫,双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熊虫,轮虫,蛭,螺,蚯蚓,伪蝎,蜘蛛,螨,马陆,蜈蚣,双尾虫,鼠妇,跳虫,隐翅虫,蚁,原尾虫,线虫,线蚓,土剥鼠等。
土壤里小动物有蚯蚓、蚂蚁、蝼蛄、蛴螬、蛇类、青蛙、变形虫、涡虫、根蝽、金针虫、线虫、天牛、双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熊虫、轮虫、蚯蚓、伪蝎、蜘蛛、螨、马陆、蜈蚣、双尾虫、鼠妇、跳虫、隐翅虫、原尾虫、地老虎等。
认识蚯蚓教案
![认识蚯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a73e2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b.png)
认识蚯蚓教案认识蚯蚓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泥土与动植物的关系,知道很多动物的生存和成长离不开泥土。
2、认识蚯蚓简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本领(吃垃圾、给植物松土等),渗透情感教育及环保教育,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活动前带孩子到周围环境中观察生活、生长在泥土中的动物、并在户外活动中带领孩子玩泥,并设置泥工角、种植角、饲养角,让孩子在操作中了解和自己发现泥土和动植物的关系。
2、泥土、蚯蚓、大挂图、动物图片、音乐磁带、装饰有花草的长布。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呀,我给大伙带来了一大堆的宝贝,你想不想看一看是什么?”带领孩子找一找,发现泥土。
(二)通过引导提问,让孩子根据已获得的经验建构新的知识(1)是什么呀?(2)你在哪里见过泥土?(通过观察泥土,引起孩子兴趣,发现许多东西都需要泥土)(3)你见过的泥土里有什么?(引发泥土与动植物的关系,他们与泥土都是好朋友)(三)实物观察,认识蚯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嘘!什么声音?”教师故做神秘,充分引起幼儿兴趣“哇!这里还藏着一堆泥土呢!它在跟谁玩呢?”(引出蚯蚓)1、这是谁?你知道它的名字吗?打个招呼吧!(Hello!蚯蚓)2、你看蚯蚓长的什么样?(引导孩子发散思维)3、(捏着一个孩子的小脸蛋)你看××的皮肤滑滑的、白白的,小蚯蚓跟我们的一样吗?蚯蚓是什么颜色的?(……)你用小手摸一摸它。
4、小蚯蚓的嘴巴在动呢!它在干嘛呢?(引出吃东西)小蚯蚓吃什么?(如果孩子答不出来)师:那我问问它,小蚯蚓吃什么呀?(如果孩子答不出来的话):师:那我问问它,小蚯蚓你吃什么呀?(蹲下来非常神秘的听小蚯蚓回答,引起孩子的兴趣)小蚯蚓原来吃垃圾、还有树上掉下来的树叶。
你学一学小蚯蚓是怎样吃东西的?(四)以生动形象的故事贯穿,让幼儿了解蚯蚓给植物松土的本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土里的小动物(科学)
活动目标:
1.喜欢探索泥土里的小动物,萌发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
2.认识泥土里几种常见小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观察等探究活动,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蚯蚓、蜣螂、蜈蚣、蚂蚁、西瓜虫、蜘蛛的图片各一张;各种小动物的小图片33张;池塘、泥土、树的大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泥土里的小动物。
(一)1.出示图片,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小动物,这是什么小动物?你们见过蚯蚓吗?蚯蚓的形状是怎样的?他的身体下面有脚吗?它有眼睛鼻子嘴吗?它靠什么走路?
你们喜欢蚯蚓吗?我们来学一学蚯蚓松土和蠕动的样子?(幼儿模仿钻土、蠕动、打滚、蜷缩……)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观察了蚯蚓,发现蚯蚓的许多秘密,除了蚯蚓我还请来了许多小动物。
(二)教师分别出示其他5张小动物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住在什么地方?”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和猜测。
(二)教师小结:这些小动物分别是蚯蚓、西瓜虫、蜈蚣、蜣螂、蚂蚁、蜘蛛,它们都住在土里。
(三)教师请幼儿分组讨论:这些小动物是怎样在土里生活的?它们吃什么?住在什么样的地方?等等。
每一组请一名幼儿发言,其他幼儿可以补充。
(四)教师简单小结每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二、用游戏巩固对土里的小动物的认识。
(一)教师在教室里划分出三个区域,分别是池塘土地和大树,在每一个区域挂一张大图片。
(二)给每一个幼儿发一张小动物的图片,想一想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请幼儿拿着自己的小动物站到教室里合适的区域。
(四)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检查大家的站位是否正确。
三、结束活动,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表扬认真观察并大胆发言的幼儿,鼓励幼儿去发现泥土中其他的小动物。
四、延伸活动。
投放观察实验材料放大镜和蚯蚓,请幼儿分男女生分别和爸爸妈妈探索发现蚯蚓的特征。
师:蚯蚓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但你们都很少仔细观察过蚯蚓,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会我们仔细的看一看,小心的摸一摸。
注意事项:分别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蚯蚓,说一说你发现的蚯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