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手打电子版)
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高新区管委会,雪野旅游区管委会,市直各企事业单位:《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实施。
《纲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市“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反映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党员和组织全市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切实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莱芜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现实基础和环境分析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46.3亿元,年均增长14.2%;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3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2.1亿元,年均增长17.5%。
产业升级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板块”聚集了全市80%以上的经济总量,规划建设了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和农高区等四个省级园区,拓展了高新区的发展区域。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1:60.4:32.5,第三产业比重比2005年高4.8个百分点。
农业实现增加值38.6亿元,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7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22家,比2005年增加335家;增加值达到373.4亿元,年均增长16.3%;实现利税91.5亿元,是2005年的1.9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化比重达到22.5%,比2005年提高15.6个百分点。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介绍模板0703之欧阳法创编
2021.03.09 欧阳法创编 2021.03.09 目录2021.03.09 欧阳法创编 2021.03.09第1章规划背景1.1 基本概况苗山镇位于莱芜市东北部,西靠口镇,北连茶业口镇及和庄乡,南临张家洼街办、鹏泉街办及辛庄镇,东接淄博市博山区。
镇域东西最大横距22.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7公里,镇域面积为214平方公里。
镇域内博莱高速公路(博山—莱芜)、S803(博山—莱芜)纵贯南北,辛泰铁路(淄博—泰安)自镇域东南穿过。
镇区距莱芜城区20公里车程,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苗山镇清末属北乡苗山、杓山所辖,民国初年属第六区,1941年春苗山区属莱东县,1942年10月仍称苗山区,2000年底莱芜市乡镇区划调整,苗山与常庄乡、见马乡合并统称为苗山镇。
2008年《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其为莱芜市的重点镇。
2009年末,苗山镇辖85个行政村,总人口56350人,共19584户。
农用地面积13302.7公顷,居全市第二。
2009年苗山镇全镇经济总收入14.35亿元,实现工业、建筑业生产总值5.79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712.27万元,同比增长15.2%。
1.2 规划编制动因1.2.1宏观层面的要求(1)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要大力调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过大的城乡差距,使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当前我国正在发生的城镇化过程,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难得的机遇。
而小城镇,作为联系城市与乡村的节点,其城镇化过程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2008年10月16日下发文件(鲁发〔2008〕19号),批准莱芜市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
苗山镇作为《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批复的重点镇,是莱芜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沿阵地,其城镇化势在必行,且需转换思路,以实现城乡间良性互动。
(2)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要求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1. 引言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辖的地级市。
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质,满足市民生活需求,莱芜市决定进行城市总体规划。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措施。
2. 规划背景莱芜市作为新兴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快速增长,城市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城市规划的需求正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以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3. 规划目标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如下:•实现空间布局合理,形成多层次的城市发展格局;•提高城市交通体系的通达性,完善交通网络;•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底蕴。
4. 规划原则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4.1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在城市发展中,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4.2 人文关怀原则规划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要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保障。
4.3 综合协调原则规划要充分考虑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确保城市规划与交通、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协调,形成良好的城市发展格局。
4.4 科学决策原则规划要通过科学数据和分析,制定合理的决策,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的变化,灵活调整规划方案。
5. 规划内容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空间布局规划规划将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包括城市扩展方向、用地分配、功能布局等。
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形成多层次的城市发展格局。
5.2 交通规划规划将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规划,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
要提高交通通达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莱芜市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家、山东省和莱芜市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莱芜市城市绿地建设的法律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切相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 、城乡一体化、大地园林化。
从维持规划范围内区域生态平衡的功能要求出发,确立市域大环境概念,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格局。
2 、与城市的职能特性相结合。
使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定位与城市功能组团的建设相呼应,与城市产业结构布局相配合。
3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
整体协调、统筹兼顾城市各发展片区,探索适合以工业生产为主的两中心、多组团的中小山水城市的生态绿地体系。
第4条规划原则1、持续原则:从城市的发展需求出发,科学制定分期规划,兼顾规划的超前性和弹性,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人本原则:从市民的实际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城市特点的绿地体系,真正服务于民。
3、多元原则:完善城市绿地类型,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体系,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绿量原则:生态优先、绿地优先,追求城市与自然共荣,挖掘潜力,增加城市绿量,为城市发展提供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保障。
5、特色原则:尊重城市结构,强化“一城、两区、多组团”的城市形态,挖掘区域文化特征,形成具有特色及文化内涵的城市绿地体系。
第5条规划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将“鲁中山水园林城市”和“绿色钢城”作为城市长期发展的目标,把莱芜市逐步建设成为:山水优美、城乡一体、生态环境良好、各种绿化衔接合理,各项绿地指标一流、居民生活品质高尚的城市。
2、近期目标:搭建城市绿地宏观布局构架,完善城市绿地类型。
基本完成莱城的防护绿地体系和钢城的游憩、防护绿地体系建设;生产绿地初步形成规模,具有科学合理的苗木生产和定向育苗计划,逐步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用苗;加强城市外围绿色空间的生态绿地建设,全市宜林荒山全部实现绿化,平原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各项绿化指标达到省内一流水平,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七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与旧城改造第八章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第十章城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一章城市市政设施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第十四章郊区规划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六章城市远景设想第十七章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第十八章城市规划的实施规定及措施第十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为适应莱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正确引导与控制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在1998 年《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指导莱芜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从区域角度出发,以促进集聚发展为重点,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凸显城市特色,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全国人大(1990)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发[1991]14 号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发[1995]333 号4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 号5 、《山东省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暂行技术规定》鲁建规发[1995]7 号6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 )7 、《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 )8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3 — 2020 年。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作者:莱芜规划…来源:莱芜规划局更新时间:2009-6-4 9:39:05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七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与旧城改造第八章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第十章城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一章城市市政设施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第十四章郊区规划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六章城市远景设想第十七章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第十八章城市规划的实施规定及措施第十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为适应莱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正确引导与控制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在1998 年《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指导莱芜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从区域角度出发,以促进集聚发展为重点,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凸显城市特色,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全国人大(1990)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发[1991]14 号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发[1995]333 号4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 号5 、《山东省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暂行技术规定》鲁建规发[1995]7 号6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 )7 、《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 )8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3 — 2020 年。
和庄说明
第一章概述一、乡域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和庄乡位于莱城区最东北部,全乡总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26000人,北面和东面与淄博市为邻,南面与苗山镇搭界,西与茶业口镇接壤,乡驻地和庄村,距莱城26.5公里,803省道及博莱高速公路均从和庄乡经过,交通条件便利。
乡域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且无污染。
地上水属碳酸盐类型,矿化度较低,地下水以重碳酸盐为主,和庄乡属重碳酸盐类钙组第一型水,pH值在6.8——7.3之间,平均为7.05,属中性淡水。
淄河源于小英章、大英章,境内长12公里,流域面积102.35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2%,河宽一般在100米,最大200米,于东车辐村出境入淄博市。
和庄乡有小Ⅰ型水库2座,总库容234.8万立方米,分别是大英章水库、黄湾水库。
有小Ⅱ型水库4座,总库容53.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00多亩。
有塘坝26座,总库容7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8万多亩,可利用水面150亩。
根据新一轮《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及其他基础资料,确定和庄乡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
和庄乡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期,季相明显,由于丘陵山地的特殊性,大气候受局部地形影响,山谷风多。
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回暖迅速,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晴朗干燥,冬季干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为12.5℃,年平均降水量为700mm,月最大降水量599.5mm,日最大降水量为168.8mm。
降水量年内变化较大,时空分布不均衡,多集中在7—9月份,全年平均日照2628小时,年最大积雪厚30cm,最大冻土深度44cm,全年无霜期为192天,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2、历史沿革和名胜古迹和庄乡1985年由常庄办事处分出,乡驻地驻和庄村,据传,和庄村建于唐代,因处淄河上游,村庄沿河的北岸而建,原名河庄,后取“河顺”为图吉祥,改名“和庄”。
2000年底莱芜市施行乡镇区划调整,和庄乡独立保留。
和庄乡历史文化悠久,著名的关口—青石关在和庄乡的北部边缘青石关村,古时为齐鲁两国的交界处,为联系两国之间的重要关口;海拨762米的望鲁山是和庄乡的著名风景区,位于乡驻地东南部的禹王山春季庙会远近闻名,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莱芜建筑改造方案
莱芜建筑改造方案莱芜建筑改造方案一、背景介绍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老建筑开始出现老化、普遍破旧的现象,给城市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有必要进行莱芜建筑的改造工作。
二、改造目标1.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改造老旧建筑,进一步优化城市的风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并能更好地融入莱芜市的历史文化。
2. 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在改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尽量保留其原有的风格和特色,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
3. 提升市民幸福感:改造后的建筑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还能为市民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和休闲娱乐设施,进而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三、改造内容1. 修缮老旧建筑:对一些历史建筑进行维修和翻新,保留其原有特色和风格,并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确保其安全稳定。
2. 新建文化广场:在城市中心地带新建一个大型的文化广场,提供市民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场所,增加城市居民的文化氛围。
3. 规划公园绿地:在城市郊区规划建设一些公园绿地,提供市民运动、休闲的场所,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4. 建设文化街区:在城市中心地带选取一些老建筑进行改造,打造出一个集文化、艺术、创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街区,吸引来自周边城市和游客的到访。
5. 提升商业街区:改造一些老旧商业街区,提升商业人气,增加商业设施的多样性,为市民提供更好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四、改造步骤1. 调研规划:对莱芜市的建筑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并制定改造方案的详细计划。
2. 修缮老旧建筑:按照计划,对老旧建筑进行逐一修缮和加固工作,确保其安全可靠。
3. 新建文化广场:在城市中心选址,进行场地规划、设计和建设。
4. 规划公园绿地:在城市郊区选取适合的地块进行绿地规划和建设。
5. 建设文化街区:挑选合适的建筑进行改造并引入文化产业、创意企业等,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街区。
莱芜北部新城发展战略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莱芜市北部新城发展战略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目录一、自然资料 (1)1、地理位置 (1)2、行政区划 (1)3、历史沿革 (3)4、地形地貌 (3)5、河流 (3)6、气候 (3)二、经济资料 (3)1、农业 (4)2、工业 (4)三、人口资料 (9)四、建设现状 (9)1、土地利用 (9)2、道路交通 (9)3、行政管理 (10)4、商业金融 (10)5、集贸设施 (10)6、教育机构 (11)7、医疗保健 (12)8、居住用地 (12)附表口镇城镇建设用地构成表 (13)莱芜市口镇(北部新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一、自然资料1、地理位置口镇位于莱芜市莱城区中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7°32’—117°41’,北纬36°15’—36°24’,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15.5公里,总面积112.5(139.36)平方公里。
口镇新城东邻苗山镇,西接羊里镇,北靠雪野镇,南连莱城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其中心地区南距莱芜市区15公里。
2、行政区划2009年末,全镇在册总人口80625人,其中农业人口76658人,非农业人口3967人。
全镇现有60个行政村分别为:西街村、南街村、东街村、下水河村、上水河村、北街村、赵家村、港里村、太平村、林马庄村、官水河村、垂杨村、三山村、冶庄村、田庄村、高家洼村、片家镇村、郭家镇村、李家镇村、张高庄村、邹高庄村、山头店、花水泉村、小洼村、茅茨村、山口村、王家楼村、北任家洼村、藕池村、大冶村、古城村、南山阳村、北山阳村、青石桥村、庙河圈村、塔山村、小冶村、江水村、谷堆山村、林家庄村、龙马庄村、下毛家圈村、上毛家圈村、栖龙湾村、小庄村、桃花峪村、李家楼村、陈林村、崔家庄村、野槐峪村、毛家庄村、陶北村、陶南村、许家洼村、刘陈村、申陈村、马陈村、郭陈村、康陈村、雪陈村。
口镇各村概况表(2009年)3、历史沿革口镇原称土子口或吐子口,清末改为吐丝口,简称口子镇。
2015年底莱芜城镇化率将达60
2015年底莱芜城镇化率将达60%莱芜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2020年将建成为省会副中心2013年07月25日来源:齐鲁晚报本报7月24日讯(见习记者王浩奇)近日,莱芜市人民政府出台文件称,莱芜将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到2015年底,莱芜市城镇化率将达到60%,到2020年底,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70%,建成为省会副中心。
近日,莱芜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实施意见》,文件称,莱芜将加快城镇化建设。
到2015年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5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达4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40平方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100%,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30平方米,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9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
到2020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水平显著提高,城镇集聚辐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发展质量进入全国前列,把莱芜建成幸福宜居、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在推进城镇化发展布局的进程中,莱芜将加快构筑以莱城主城区为核心,以钢城城区、口镇北部新城、雪野旅游新城为支撑,以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促进人口、产业及各类要素资源项城市、小城镇和各类园区集聚。
到2020年,莱芜将建成以钢铁生产及深加工、装备制造、商贸物流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成为省会副中心。
届时,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50平方公里。
莱芜将以完善提升主城区功能、推进港城服中心建设、强化城郊片区建设等优化城市发展功能布局。
莱芜将形成北部生态休闲旅游片区、东部特色农业和生态涵养片区、西部现代高效农业片区以及南部山地生态农业休闲片区的四大特色产业片区。
农村方面,还将打造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
《汕头市澄海区莱芜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汕头市澄海区莱芜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简要说明一、现状概况(一)区位与交通概况规划区位于澄海区东南部,濒临南海,距离澄海城区8公里,汕头市主城区18公里,南澳岛10公里。
规划区交通方便,通往规划区的主干道莱美路为国家亚一级公路,与324国道及金鸿公路相接,可直达汕头国际机场(13公里)、广梅汕铁路汕头站(18公里)和深汕高速公路及汕汾高速公路外砂入口处(10公里)。
区内莱长渡口与瀛翔码头是目前大陆与南澳岛的主要通道。
(二)、用地及建设概况1、规划区内建成投入使用的有:金叶山庄、欢乐天地、古堡夕照、颅血奇石、观海长廊、天后宫、卧波美人、莱芜旭日、乳峰探源等。
2、规划区拥有宾馆、招待所等接待单位15家,床位约1500个,配套可容纳400人的会议厅4个,100人以上小型会议厅6个和歌舞厅、保龄球馆、烧烤、茶座等项目,具备了较好的旅游、娱乐硬件环境,历年接待能力在45万人次以上。
表1 现状用地一览表二、规划目标在我区的层面上,应以东部城市经济带的规划建设为契机,结合《澄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东部新城的规划,以及《汕头市澄海区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对莱芜片区的调整,把这一片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型、滨海型、综合型的城市功能实体”。
1、建设澄海东部综合性新城区2、塑造滨海新城,打造会展、商务、物流服务中心3、完善旅游和居住配套服务三、性质定位规划区是东部城市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澄海东部的综合性新城区,集会展商务、物流园区、旅游服务、以及居住配套于一体的功能片区。
主要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完善办公、居住和商贸功能,大力发展会展商务,物流服务和旅游度假产业。
四、规划策略1、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生态优先。
五、规划理念(1)公共性——营造连续的亲水公共开放空间(2)生态性——保护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3)整体性——融入城市总体布局、塑造整体滨海特色(4)可达性——确保交通可达和步行导向为主(5)混合性——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六、用地布局规划(一)、规划结构功能结构为“一带+四区”一带:即以海边沙滩和“一防”防护林以及南澳大桥两侧的防护绿地为载体的旅游休闲景观带,该带的防护绿地面积多达51.32公顷,海边沙滩面积约40.42公顷,资源相当丰富;四区:即旅游度假及配套区+会展物流区+居住配套区+限制建设和湿地公园区。
莱芜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最新
莱芜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莱芜市规划局目录莱芜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 (5)第一编总则 (5)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术语 (6)第二编规划编制 (7)第一章一般规定 (7)第二章城市规划 (8)第三章镇规划 (9)第四章村庄规划 (10)第三编建设用地规划 (11)第一章用地性质 (11)第一节用地性质分类 (11)第二节用地兼容与适建 (11)第二章用地配建 (15)第一节居住用地配建 (15)第二节工业用地配建 (23)第三节其他用地配套 (24)第四节绿地 (25)第五节停车 (26)第六节基地出入口 (27)第三章地块控制标准 (29)第一节用地范围确定 (29)第二节最小地块控制 (30)第三节建筑容量控制 (30)第四章地下空间利用 (32)第四编建筑工程规划 (34)第一章建筑高度 (34)第一节高度计算标准 (34)第二节建筑高度控制 (34)第二章容积率计算 (35)第一节容积率计算 (35)第二节地下建筑面积计算 (38)第三节计容建筑面积误差范围 (40)第三章日照标准控制与日照分析 (40)第一节日照标准 (40)第二节日照分析 (41)第四章建筑间距 (46)第一节建筑间距通则 (46)第二节建筑间距要求 (48)第五章建筑退让 (51)第一节建筑退让通则 (51)第二节建筑退让用地界线 (52)第三节建筑退让控制线距离 (55)第四节建筑退让“四线”(蓝线、绿线、黄线、紫线) (58)第五编市政工程 (59)第一章城市道路 (59)第二章管线工程 (61)第一节一般规定 (61)第二节给水、排水 (64)第三节电力工程 (67)第四节管线综合 (68)第六编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管理 (69)第七编附则 (75)莱芜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2015年8月修订稿)第一编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依法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莱芜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以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很全面莱芜PPT介绍
5.大蒜
莱芜栽培大蒜历史悠久,一九三五年种植大蒜面积已达1400亩。目前,大蒜 种植面积每年都在10万亩以上,产量15万吨。莱芜大蒜以白皮质量最佳。白皮蒜 又分为两个品种,即“大白皮”和“四六瓣”。莱芜白皮蒜的特点是:蒜瓣大, 蒜头蒜苔产量高,质细辣味香,抗寒力强,休眠期长,耐贮藏。1962年开始外调 出口,在国际市场享有一定信誉。莱芜大蒜遍及全市,畅销国外和全国各地,深 受中外顾客赞扬。
1952年6月成立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领导全国的国防体育活动航空运动是它开展的重要项目之航空模型活动首先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起来其后滑翔站滑翔学校航空俱乐部航空干部训练班在各地建立起来中国自己制造了滑翔机降落伞训练飞机和运动飞机飞行滑翔跳伞航空模型运动已经成为青少年踊跃参加的一项群众性运动
我的家乡——山东莱芜
雪野旅游区
——中国航空运动之城永久举办地
航空运动(air sports),利用飞行器或其他器械在空中进行的 体育运动。随着各种飞行器的诞生而发展。美国、前苏联、澳大 利亚、日本、加拿大及欧洲许多国家的航空运动比较发达。 在中国尚属一项新兴运动,20世纪20年代开始萌芽,30年代 逐步兴起,1949年后迅速发展。1952年6月成立中央国防体育俱 乐部领导全国的国防体育活动,航空运动是它开展的重要项目之 一。 航空模型活动首先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起来,其后,滑翔站、 滑翔学校、航空俱乐部、航空干部训练班在各地建立起来,中国 自己制造了滑翔机、降落伞、训练飞机和运动飞机,飞行、滑翔、 跳伞、航空模型运动已经成为青少年踊跃参加的一项群众性运动。 国际上普遍开展的航空运动项目有飞行运动、航空模型运动、 跳伞运动、滑翔运动和热气球运动等
莱芜战役纪念馆
•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莱芜战役。莱 芜战役纪念馆坐落于莱芜市中心的黄山之 上,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 方米,馆名为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 莱芜战役纪念馆由革命烈士纪念塔、展览 馆和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成“品” 字布局。革命烈士纪念塔高19米,花岗石 砌成,为全国100个重点纪念碑之一。
莱芜旅游发展规划
莱芜旅游发展规划1. 引言莱芜市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是一个充满活力且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城市。
为了推动莱芜市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一份旅游发展规划十分必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莱芜市旅游发展规划的详细框架,以便对未来数年内旅游发展方向和策略进行指导。
2. 目标与愿景莱芜市旅游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水平,将莱芜市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服务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莱芜市观光旅游,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3. SWOT分析在制定莱芜旅游发展规划之前,我们先进行了SWOT分析:•优势:莱芜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劣势: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资源整合和管理不够科学;旅游服务质量不高。
•机会: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政府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力度加大;国内外游客对莱芜市旅游的兴趣提高。
•威胁:竞争激烈的周边旅游目的地;经济环境不稳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基于SWOT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明确莱芜市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4. 目标市场在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明确目标市场十分重要。
根据莱芜市的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我们将重点发展以下目标市场:1.大中型城市的居民:这一目标市场主要包括山东省以及周边省市的居民。
我们将通过加强市场推广和提供丰富有趣的旅游产品,吸引这些居民到莱芜市进行短途旅行。
2.文化遗产和历史爱好者:莱芜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我们将通过打造精品线路和策划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这一目标市场的游客。
3.自然风景爱好者:莱芜市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如大汶口国家地质公园和齐云山风景区。
我们将通过提供特色的生态旅游体验和开展户外活动,吸引这类游客。
5. 发展策略与举措基于以上目标市场的需求和SWOT分析的结果,我们制定以下发展策略和举措:5.1 旅游资源整合和管理•成立旅游资源整合和管理委员会,加强各旅游景区、旅行社和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newsinfo.php?id=1845
2/18
12-5-19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芜湖市城乡规划局 -- 芜湖市城乡规划局主办
芜湖因水而兴,规划 “以山为骨、以水为脉”,建设拥江魅力都市。江北新城商务文化核心区、江南城区现代服务核心区及龙湖都市生 态休闲区遥相呼应,两江三城共同构建水清山秀、宜居宜业的大芜湖。
按照国家、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建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活力迸发、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文化繁荣发 展、社会和谐有序的现代化大都市。到2030年左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完全建立,全面实现现代化。
3、城市规划策略 (1)区域联动芜马同城,打造安徽省域核心 积极构建宁合芜城市群,与南京“战略合作”、与合肥“并进引领”。加快推动芜马都市圈建设,与合肥都市圈共同实现安徽省双核引 领目标。 (2)自主创新加速转型,确立核心竞争优势 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先发展五大服务业。努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贸易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3)提升江南舞动江北,开启都市跨越篇章 坚持组团发展与产城融合理念,举全市之力,加快实施跨江发展,形成城市两岸共同繁荣的拥江发展格局。突出综合集聚、高端引领, 完善城市各组团服务配套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4)江湖溢彩山水同城,建设拥江活力之城 凸显“山水”、“文化”特色,本着显山露水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拥江魅力都市。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打造皖江明珠、创新之城。 4、城市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2030年市域总人口530万左右,城镇人口450.5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5%。市区(不含江北集中区,下同)城镇人口290万。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203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28平方公里,市区城镇建设用地350平方公里。 三、区域协调措施 1、构建宁合芜城市群 坚持“区域联动、组群发展”思路。按照长三角城镇体系规划要求,与南京“战略合作”,与合肥“并进引领”,积极构建宁合芜城市 群。 2、打造芜马都市圈 整合城际铁路系统,协调跨江通道的建设与跨江交通系统的网络化,促进芜马都市圈内交通设施的共建共享。整合芜湖、马鞍山的比较 优势,强调品牌创新,突出自主品牌汽车和精品钢产业优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 中心。 四、市域城镇体系 1、规划思路 按照市域一体、城乡统筹的思路,坚持“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两个延伸”(基 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 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丽乡村。 2、空间结构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为“两带两轴”,“两带”为北沿江城镇发展带和南沿江城镇发展带;“两轴”为合芜宣城镇发展主轴和滁黄城镇发 展次轴。构建“1、4、7”组团式市域空间架构,以市区为主城,四个县城为副城(无城、湾沚、繁阳和籍山),打造七个新市镇(白茆、 石涧、襄安、许镇、弋江、荻港和六郎)。 3、副城职能与规模 (1)无城 由现状无城和高沟组成。定位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市域西部综合型滨江生态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40~60万。 (2)湾沚 皖江城市群机械制造和加工业基地,市域东南部综合型滨水园林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5~35万。 (3)繁阳 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市域西南部综合型山水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0~30万。 (4)籍山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市域南部综合型生态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5~35万。 4、产业布局 规划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445”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光电光伏、新材料、智能家电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和旅游五大服务 业;努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区域贸易物流中心、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坚持“节约集约、腾笼换鸟、整合提升”原则,引领城市重要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将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予以重点培育, 到2015年,力争将汽车及装备制造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销售收入达5000亿元级的大产业。 五、中心城区规划 1、空间结构 芜湖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为:“龙湖为心、两江三城”。 “龙湖为心”:以龙湖生态环境敏感区为自然本底,构筑城市生态绿核,同时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区域; “两江三城”:以长江、青弋江-漳河为轴线,形成“江南城区、龙湖新城和江北新城”三大主城区,实现两岸共同繁荣。 2、人口与用地规模 2030年芜湖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9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350平方公里。 3、景观文化特色
莱芜市雪野旅游总体规划(2007-2020)
目 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一、解析雪野湖 (1)二、项目背景 (1)三、发展条件分析 (2)(一)资源与环境认定 (2)(二)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分析 (6)(三)区位与区域竞合分析 (11)(四)目标市场认定 (11)(五)SWOT分析 (12)第二章规划导则 (14)一、规划范围、期限、性质与重点 (14)(一)规划范围 (14)(二)规划期限 (14)(三)规划性质 (14)(四)规划目标 (14)(五)规划重点 (14)(六)技术路线 (15)二、规划依据 (15)(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15)(二)相关规划 (16)(三)参考文件 (16)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6)(一)规划指导思想 (16)(二)规划原则 (16)第三章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 (17)一、性质定位 (17)(一)上位规划对雪野旅游区发展定位 (17)(二)旅游区性质定位 (17)(三)旅游区功能定位 (17)二、发展目标 (17)(一)三大总体目标(针对整个雪野湖旅游区) (17)(二)旅游发展目标 (18)(三)阶段性目标 (18)(四)旅游品牌目标 (18)(五)规模目标 (18)(六)社会与环境目标 (19)三、发展战略 (19)(一)总体发展思路 (19)(二)旅游发展方向 (19)(三)发展战略 (20)第四章旅游发展策划 (21)一、旅游产品体系 (21)(一)旅游产品开发目标 (21)(二)旅游产品遴选标准 (21)(三)旅游产品体系 (21)(四)主导产品开发方向及重点地域选择 (21)(五)辅助产品开发方向及重点地域选择 (22)二、旅游形象塑造与市场开发 (22)(一)旅游形象塑造 (22)(二)旅游市场开发 (24)(三)市场营销 (25)三、旅游项目策划 (26)(一)三大景观旅游项目(以文昌岛为重点) (26)(二)五大主题中心区(以雪野东岸长堤山地运动休闲中心区、春秋齐梦园旅游主题社区为重点)..26 (三)五个主题港湾区(以九曲湾、翡翠湾为重点) (30)(四)五个生态休闲区(辅助项目) (31)第五章规划布局 (33)一、区域空间结构 (33)(一)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33)(二)区域人口预测与城镇化水平 (33)(三)土地资源与利用 (35)(四)主导功能区划 (36)(五)居民点布局 (36)二、中心区规划布局 (37)(一)总体布局 (37)(二)主题旅游区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莱芜规划设计方案模板
莱芜xxx制造加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模板范文,下载可编辑(仅供参考)报告摘要莱芜,古称“嬴、牟”,别名凤城,为山东省原地级市(2019年1月正式撤销),位于地处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北邻济南市章丘区,东临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临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邻泰安市岱岳区;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原辖2个市辖区;2017年常住人口137.6万人。
莱芜市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莱芜战役”。
莱芜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2017年,莱芜市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2017年,莱芜市实现生产总值896.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7.2%。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地级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15634.1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581.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87%;流动资金2052.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13%。
达产年营业收入19394.00万元,净利润2971.7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825.8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5.34%,投资利税率30.69%,投资回报率19.01%,全部投资回收期6.76年,提供就业职位339个。
香薰精油是从具有香味的植物中,萃取出的植物精华,也就是常说的植物荷尔蒙。
近代欧洲发展出的香薰疗法是利用香薰精油呵护身心的方法。
萃取植物之精华的香薰精油不仅具有特殊的香味,而且具有神奇的药效。
通过沐浴、按摩等方式可以平衡及舒缓身体和精神。
2莱芜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编制程序................................1第三章编制要求................................2第一节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2第二节土地使用规划..........................3第三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5第四节竖向与市政公用工程规划................6第五节城市设计..............................7第六节地块划分与指标控制....................8第四章成果与深度.............................11附录A附表...................................17附录B CAD文件..............................2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莱芜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规范化,依据国家、山东省有关规范和标准,结合莱芜市的实际,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为依据,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对开发建设地区的各类用地进行详细划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用地的综合开发提供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应当由具备相应资格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采用的勘查、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第四条在莱芜市城市规划区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第五条本规定的解释权属于莱芜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部门。
莱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部分土地资源利用低效,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待提高。2005年全市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为73.17万元/公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7倍,但是与青岛、淄博等地相比,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全市农村居民点和个别开发区等建设用地利用低效、粗放,盘活挖潜空间较大。据调查,全市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高达233.2平方米,严重超过省及控制标准,个别地区“空心村”现象严重。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70%,农村人口将大幅度减少。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努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增强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3.从我市情况看。未来五年,我市正处在经济加速发展的黄金阶段、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和应对挑战的重要阶段。
经济加速发展的黄金阶段。目前,我市正处在跨越人均GDP3000美元关键时期,综合分析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等因素,我们面临着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一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十五”期间,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将在“十一五”期间发挥效益,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一二四三”工作思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英明决策,为“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三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民营经济迅速膨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和谐能力不断提高,为今后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五是市场主体逐渐壮大,经济自主增长和市场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六是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为我市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莱芜拆迁村的计划
莱芜拆迁村的计划1. 引言莱芜市拆迁村的计划是为了推进城市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本文将介绍莱芜拆迁村的背景、目标和计划内容,以及计划实施的过程和影响。
2. 背景莱芜市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城市建设需要,许多旧村庄需要进行拆迁,为新的建设项目让路。
这些旧村庄往往基础设施陈旧,居民生活条件不佳,需要进行整体拆迁和改造。
3. 目标莱芜拆迁村的计划的目标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拆迁这些旧村庄,莱芜市可以腾出土地用于新的建设项目,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发展潜力。
另外,拆迁后,还可以统一规划新的住宅区,提供更多的住房资源给居民。
莱芜拆迁村的计划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4.1 拆迁范围根据规划和市政府的决策,计划将拆迁市区内的一些老旧村庄,包括X村、Y 村和Z村等。
拆迁范围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
4.2 补偿政策为了保障被拆迁的居民的合法权益,莱芜市制定了详细的补偿政策。
根据拆迁村庄的不同情况和居民的权益需求,制定了一套公正、合理的补偿标准,包括货币补偿、房屋置换和就业安置等。
4.3 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后,城市将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规划新的住宅区和公共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建设、供水供电系统升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
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莱芜市将成立拆迁专项工作组,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
工作组将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包括土地发展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民政部门等。
同时,莱芜市还将加强与拆迁村庄居民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计划的公正和合理性。
6. 影响莱芜拆迁村的计划将对莱芜市城市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统一规划和建设新的住宅区,提供更多的住房资源,缓解了城市的住房紧张情况。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将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市民的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作者:莱芜规划…来源:莱芜规划局更新时间:2009-6-4 9:39:05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七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与旧城改造第八章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第十章城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一章城市市政设施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第十四章郊区规划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六章城市远景设想第十七章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第十八章城市规划的实施规定及措施第十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为适应莱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正确引导与控制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在 1998 年《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指导莱芜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从区域角度出发,以促进集聚发展为重点,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凸显城市特色,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全国人大 (1990)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发 [1991]14 号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发 [1995]333 号4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 [2002]13 号5 、《山东省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暂行技术规定》鲁建规发 [1995]7 号6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2000 )7 、《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2001 )8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8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 2003 — 2020 年。
其中:近期: 2003 — 2010 年远期: 2011 — 2020 年远景: 2020 年以后•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由以下部分组成。
1 、莱城、钢城城区界限:西起张高庄村西丁字路口,经郭家镇村北、北王家庄村北、大洛庄村东、梁坡水库北 500 米,东至 205 国道东 2500米;往南至辛庄河与盘龙河交叉口,经大官庄西北、东田庄西南、颜庄河岔口,至涝洼村南韩莱路;往南经红岭官庄南、大上峪(新华机械厂东),至磁莱铁路线与新泰莱芜边界线交叉点;往西北经上古墩东南桥头、颜庄西、西港煤矿铁路、鲁能水泥厂南,至轮胎翻新厂东;往西经埠阳村西北、东汶南西,至南刘家庄北;往北经王家岭,至张高庄村西丁字路口。
总面积约 375 平方公里。
2 、雪野水库保护区雪野水库保护区从雪野村南,经西抬头村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北白座峪村东、石泉村东北、上游村南、西下游村西、花峪村西、小楼村东,至雪野水库大坝西南,总面积约 41.9 平方公里。
3 、杨家横水库、大冶水库、乔店水库等其他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乡镇驻地、独立工矿点等,由莱芜市人民政府具体划定。
第二章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八条发展战略立足现状,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按照“一快、一高、一好”的指导思想,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以钢铁、先进机械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系。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建设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把莱芜市建成鲁中地区的经济强市和山水共生的园林城市。
第九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十条发展战略重点第 1 款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限制能源产业,发展“节水型”工业,提高、延伸钢铁产业,形成以钢铁、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
第 2 款城镇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的建设,形成合理、有序的区域城镇发展格局。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利用国家南水北调的契机,加快引水工程建设,尽快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第 3 款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金融、商贸流通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并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信息、科技和教育等第三产业。
第 4 款农业与农村经济初步形成以区域专业化、集约化和商品化为特征的农业发展格局,使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相结合,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化和多元化。
第十一条区域发展的空间战略根据莱芜市在山东省的区位特征,规划确定“南北推进,两翼展开,中心强化,全面发展” 的区域发展空间战略。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二条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第 1 款市域总人口近期: 136 万人远期: 150 万人第 2 款城镇化水平近期: 50%远期: 65%第十三条市域城镇建置规划将高庄、张家洼的城镇建成区纳入莱城城区,将艾山、里辛、黄庄的城镇建成区纳入钢城城区,将和庄乡升为建制镇。
规划期末城镇 15 个。
第十四条空间网络结构规划形成“双心三点四片”的空间系统、“一主两副”的轴线系统。
1 、双心莱城主中心和钢城副中心。
2 、三点口镇、苗山、雪野 3 个城镇作为片区中心的重点镇。
3 、四片南部核心经济区:包括莱芜城市(莱城、钢城)、颜庄、辛庄、方下和牛泉,是整个市域的核心。
西部平原经济区:包括口镇、寨里、羊里、杨庄 4 镇,以口镇为本区中心。
北部山地经济区:包括茶业口、雪野、大王庄 3 个镇,以雪野作为本区的中心。
东北部山地丘陵经济区:包括苗山、和庄 2 个镇,以苗山作为本区的中心。
4 、主轴指钢城 - 莱城 - 口镇 - 雪野轴线。
5 、副轴指博莱高速公路和泰莱高速公路沿线。
第十五条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莱芜市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表莱芜市城镇规模结构表第十六条城镇职能结构莱芜市城镇职能结构表第十七条重点城镇专论第 1 款莱芜城市莱城为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先进机械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的园林城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达到 45 万人。
钢城为市域副中心,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 20 万人。
莱城、钢城作为莱芜城市的两个城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合计达 65 万人。
第 2 款莱芜城市周边城镇颜庄镇:以工矿为主的重点镇,同时作为服务于钢城的生活服务基地,规划期末城镇人口为 3~5 万人。
辛庄镇:以生活服务为主的商贸城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 0.5~1 万人。
方下镇:莱城远景发展的工业备用地,规划对其规模进行控制,规划期末城镇人口 0.5~1 万人。
第 3 款口镇市域的商贸型重点镇和西部平原经济区的中心,规划期末城镇人口 3~5 万人。
第 4 款寨里位于西部平原经济区中部,规划为以商贸为主的重点城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 3~5 万人。
第 5 款苗山市域交通型重点镇和东北部山地丘陵经济区的中心,规划期末城镇人口1~3 万人。
第 6 款雪野旅游型重点镇和北部山地经济区的中心,规划期末城镇人口 1~3 万人。
第十八条市域空间可持续发展规划将市域划分为 5 种地域类型,并对其提出不同的建设要求。
第 1 款城镇密集区包括莱城、钢城及周围地区(颜庄、牛泉、方下、辛庄等城镇)。
是市域的中心,各城镇应相对集中紧凑发展,避免城镇沿交通线蔓延。
第 2 款平原农业区包括位于西部平原地带的口镇、寨里、杨庄、羊里等镇。
以高效、集约农业为主,加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商品化和专业化;非农产业和人口应向区内的重点城镇集中。
第 3 款山地丘陵农林区包括北部和东北部的茶业口、大王庄、雪野、苗山、和庄等 5 个镇。
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绿色植被为主,因地制宜地侧重于发展山地、丘陵经济。
第 4 款严格保护区包括大峡谷、雪野、棋山、莲花山、云台山、望夫山、锦阳关、嬴城、青石关、独路等风景区,保护好自然植被、地形和地物,禁止开山、采石和任何破坏环境的建设活动,避免水环境污染。
第 5 款生态敏感区包括位于莱城东南的生态走廊、牟汶河沿线和雪野水库、乔店水库、大冶水库、杨家横水库、葫芦山水库等水源保护区。
严禁建设任何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以生态绿化、农田和林地建设为主。
第十九条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 1 款市域交通设施公路规划以莱芜城市为中心,形成“五射一环两联络线”的公路网格局。
五射:博莱高速公路、莱新高速公路、泰莱高速公路、莱青高速公路(济青南线高速公路莱芜 - 青岛段)、济莱高速公路(济青南线高速公路济南- 莱芜段) - 明莱公路(省道 242 线)。
一环:为杨庄—寨里-口镇—苗山—辛庄的半环形公路网,联系莱芜城市外围主要乡镇,全线规划为一级公路。
其中杨庄—寨里—口镇路段为泰莱、济莱高速公路联络线,在沿线城镇的外围通过。
两联络线:在环路系统外围的北部地区,规划修建两条联络线,一条为大王庄 - 雪野水库 - 和庄线;一条为大王庄—雪野—茶业口线。
道路等级为二级。
对省道 803 线城区段进行改线,使其经莱城东外环-快速环路联络线-钢城西外环 - 永兴路通过。
铁路将辛大线、磁莱线的线路和站场扩容,提高运输能力,并结合货运站建设物流中心。
促成磁莱线新泰站与兖石线平邑站之间的铁路建设,使莱芜通过新(泰)平(邑)线向南直接与兖石线沟通,加强莱芜与日照的联系。
第 2 款市域供水设施近期完成乔店、葫芦山、沟里和大冶水库扩容改造工程,兴建杨家横水库闸、和庄至大冶水库调水工程以及汶河、汇河拦蓄工程,建设乔店、杨家横、雪野、大冶和葫芦山水库向城市输水工程。
远期结合国家南水北调和山东省西水东调计划,积极建设引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
加强对市域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控制污水排放,在水源地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避免水质性缺水。
第 3 款市域供电设施完善市域电网系统,在钢城东北部新建 500kV 莱芜变电站;在南部核心经济区新建方下、韩家庄、魏家洼、莱北、鹏泉、钢城、钢城Ⅱ、寨子 8 座220kV 变电站,扩建 220kV 长勺变电站和棋山 220kV 变电站;将核心区的220kV 变电站和莱芜、莱城电厂联网,形成环绕核心区的 220kV 输变线路环网。
远期在市域北部建设 220kV 石门变电站,将 35kV 枝状供电线路改建成环网。
第 4 款市域通信设施规划电话主线普及率为 27 部 / 百人,远期为 33 部 / 百人。
适应网络智能化、广电数字化的发展要求,对现状通信线路、设施进行改造。
第二十条市域旅游规划第 1 款旅游发展定位依托周边旅游区客源市场以及市域生态景观、农业资源,发展以自然观光、生态休闲为主的旅游业。
第 2 款旅游分区按照旅游分区—景区两个层次对市域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规划。
形成北部旅游分区、东北部旅游分区和南部旅游分区三大旅游分区。
重点建设大峡谷、雪野、棋山、莲花山、云台山、望夫山、锦阳关、嬴城、青石关、独路等 10 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