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I 2011年第5期
JINGJI 经济JIAO
视角
一、经典理论综述(一)资本理论回顾1.古典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最早由马克思作为私人资本的对立面来使用,这和今天的社会资本概念不尽一致。马克思将资本定义为资本家或者资产阶级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当关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时,则资本是期望在市场中获得回报的投资。(林南,2005)该理论通过市场中动态的流动过程体悟资本的价值与意义。对于马克思来说,处于流通链中的人明确分为资本家与劳动者两大阵营,资本被牢牢掌握在剥削统治阶级的手中,而作为被剥削的劳动者则未曾体现出资本的生产与积累,林南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称为“古典资本理论”。
2.新资本理论
贝克尔等经济学家在舒尔茨等人的影响下开始关注经济过程中劳动者的能动性,于是人力资本这个概念开始得到普及,新资本理论也逐渐成形。贝克尔认为,与物质资本不同,人力资本是劳动者由于获得知识、技能和其他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对雇主或公司有用的品质而增加的价值。新资本理论与古典资本理论皆从资本家、生产商、雇主和公司的视角出发。(林南,2005)所不同的是,在新资本理论中,劳动者不再被动的任人宰割,而能够在自我动机的指引下通过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对自身进行投资,例如教育技能的提高。一旦劳动者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积累而开始享有自己的剩余价值利益时,劳动者也能够转化为资本家,资产阶级与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分界由此呈现出灰色地带。
(二)社会资本相关理论回顾1.布迪厄
现在意义上对社会资本的系统关注可从布迪厄说起。从某种角度来看,布迪厄可被视为马克思的继承者,他在人力资本中看到的并非劳动者的自由意志与自我利益,而是统治阶级深入骨髓的符号暴力。他认为,社会的
统治阶级通过控制教化活动(比如教育)———使主流的符号和意义内化于下一代,将自身的文化价值强加在其他阶级身上,从而实现统治阶级的再生产。(林南,2005)
布迪厄将资本分为三种表现形式: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持有,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用的‘信任状’。”(Bourdieu,1986)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体现的是资源,而资源则与确定群体的关系网络紧密相关。则,社会资本取决于个人联系的规模和这些联系中所含资本的容量或数量。他认为,投资于社会关系的目的在于把自我的、私有的特殊利益转化为超功利的、集体的、公共的、合法的利益(布迪厄,2003)。因此,通过社会资本,行动者能够涉取经济资源,提高自己的文化资本,与制度化的机构建立密切的联系。(张文宏,
2003)
2.科尔曼
科尔曼偏向结构功能视角。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结构内它便利了个体的某些行动。在科尔曼看来,社会资本是从关系中获得的、现实的或潜在的资源(林南,2005),它并不能被普遍定义,只有当它对个体产生作用时才可称之为该个体的社会资本。
林南认为,功能观点易引起同义反复,导致科尔曼社会资本的理论概念模糊不清。但笔者认为,更贴近现实的恰在于社会资本的特殊性而不是如何界定社会资本的问题。科尔曼与布迪厄同样强调将社会资本的考察与“关系”相连。所谓相连首先是社会资本的载体必须存在于一个确定的群体,而不能依附于个人,其次,个体根据不同的需要所发掘出的社会资本是不同的。同样一份资源,也只对某些人有用从而被称为资本。可以说,资本的价值是在交换中得到体现的。
3.帕特南
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王婷菲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本文主要试图以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一书为线索对社会资本领域的重要理论进行回顾与整
理,并将进一步联系中国本土的关系研究展开反思与探索。
关键词:社会资本;行动;结构;关系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 ).2011.05.34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80-03
研究与探索
80
2011年第5期
SHI JINGJI 经济JIAO
视
角
帕特南认为,“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比,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社会资本提高了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帕特南,2001)。在帕特南关于意大利南北社会的研究中,社会信任与合作作为社会发展的资本得到了凸显。可以认为,帕特南把社会资本等同于市镇、都市甚至整个国家这样的社区中的“公民精神”的水平。在他看来,社会资本与政治参与之间存在正向关联,他使用社团或第二类/第三类社团———如家长—教师协会(APA )、红十字会、工会、宗教群体、互助及嗜好俱乐部的参与率来测量社会资本,通过投票、给国会写信、参加集会和政治会议等形式测量政治参与度,得出了美国社会资本在20世纪60-90年代急剧下降的结论
(帕特南,2001)。该观点遭多方抨击,人们普遍质疑他关于
社会资本的测量方式与因变量的设置。林南指出,社会资本应通过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来测量。如果将适用于集体的原理套在个体身上,就会出现生态谬误。(林南,
2005)虽然现代美国社团的各项指标下降,但随着互联网
科技的发展,信息资源共享逐步扩大,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个体行动者参与到新形式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中,社会资本未降反升。
4.格兰诺维特与伯特
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弱关系和桥梁在获得信息中的优势地位,而行动者利用弱关系的目的性则未有突显;伯特在结构洞理论中用player 替代ac -
tor ,这表明他眼中的行动者是积极能动的,那些有结构性
机会的行动者会采取行动(投资)来利用这些资源和资本获利。林南认为,虽然这些理论可以分析出目的性行动的重要性,但行动在社会资本理论中值得更加直接的正面强调。(林南,2005)
二、林南关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探索
林南总结社会资本理论不同的视角之下所存在的共性为:社会资本由嵌入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的资源组成,当行动者希望提高目的性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时,他们可以动员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林南,2005)据此,林南在《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第三章提出社会资本定义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任务:
社会资本理论应该完成3个任务:第一,应该解释资源如何呈现出价值,以及有价值资源在社会中如何分配———资源的结构性嵌入;第二,应该显示,个体行动者如何通过互动和社会网络,对这些结构的嵌入性资源———机会结构———的获取变得有差异;第三,应该解释,为了有所获,如何将这些社会资源动员起来———激活的过程。
至于对资源的理解,林南认为,资源可分为作为人力资本的个人资源与作为社会资本的社会资源两种:个人资源可以通过他人转让、自我努力获致及双方交换3种方式获得,其中,位置资源与完全为个人拥有的资源需分别考虑;类似个人资源,社会资源既包括他人的永久性资源,也包括他们通过等级制结构中的位置控制的资源,行动者必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获取社会资源。
关于结构,林南强调社会结构主要由位置、权威、规则和代理人这四要素组成,它们共同界定了社会的宏观结构:一个为维持集体资源,并且/或者获得一种或多种有价值资源的协调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呈金字塔状的等级制结构体系,越高的位置意味着越大的权威以及对规则更大的主导力量。
关于行动,林南则指出行动趋向与位置具有关联性。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者是互相强化的,结构给予其位置代理人资源回报及规则解释权,代理人中各方面经验的差异则可能导致社会结构的变迁。在社会行动中,对于处于任何位置上的代理人,行动者受维持和获取资源的目的驱动,需要通过互动维持与获取社会资本。这样的互动可分为同质/异质性互动两种,同质性互动多与表达性行动相连,是最常见也是维持社会资源所必须的行动;异质性行动则多与工具性行动相连,要求参与双方付出更多的努力,低位行动者可以通过异质性行动获取社会资本,而高位行动者则可收获声望之类的资本利益。
三、关注行动:本土研究探索之可能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关注行动,或者说是行动的动机。他指出异质性互动与同质性互动之间如何选择,选择带来的结果等等。这其中选择之后的结果与选择对象的关系则很容易形成因果联系。也就是说,该理论前提是人的行动基于理性选择。因此在针对社会关系的行动研究中,真实具体的行动似乎处于一个隐匿的位置,问卷符号反而表现出更具普适效果的权威。以数据简化人的行动动机分析,这样的研究范式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林南的理论与研究对于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本土的探索将可以产生哪些可能影响?这一点是笔者希望继续探索的。
如果社会研究中存在中西的分野,那么华裔社会学家林南终究属于西式的研究范式。尽管他的调查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他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概念以及行文框架都显示出清晰的西式思路。也因此,他的理论无法完美地契合中国社会。即便如此,林南仍展现出一种微妙的中式思维,即对行动的关注。中国国学的治学传统不喜点破,最为精妙的理论不在赤露,而在于其形象的推远,用比喻、故事行为完成一种思想的架构,也即,“实践悟真知”,知的传递在于接受者的顿悟,而悟来源于实践,通过行动传递真知。
研究与探索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