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病(TCD编码:BY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ICD-10编码:H52.1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参考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眼科学》(赵堪兴、杨培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近视病(近视)的临床常见证候:心阳不足证肝肾亏虚证脾气亏虚证气滞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近视病(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近视病(近视),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远近视力检查;(2)裂隙灯检查;(3)眼压检查;(4)眼底镜检查;(5)电脑验光检查或检影验光检查;(6)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2.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以下检查项目:综合验光仪检查、OCT、眼部超声和UBM等。
(八)治疗方法1.针刺治疗。
2.温灸治疗。
3.推拿治疗。
4.耳穴贴压治疗。
5.离子导入治疗。
6.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心阳不足证: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2)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益精明目。
眼科近视病中医诊疗方案
眼科近视病中医诊疗方案眼科近视病是指眼球轴长过长或屈光系统过强,导致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引起远距离物体模糊不清。
传统中医认为近视病多由肝肾不足、脾虚湿生等因素引起,因此中医诊疗方案主要以调理肝肾、健脾化湿为主。
下面是一个试行版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按照常规眼科检查方法进行近视病的诊断,包括裸眼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屈光度检查等。
二、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的诊断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象等情况进行中医诊断,主要包括肝肾不足、脾虚湿生等。
三、中医治疗方案1.调养肝肾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目,肾主骨。
调养肝肾是治疗近视病的基础。
可以采用草药治疗,如菊花、白芍、枸杞子等,一方面可以清热明目,另一方面可以补肝肾。
2.健脾化湿脾主肌肉,若脾虚则肌肉松弛,容易导致眼球变形。
可以采用艾叶、山楂、陈皮等草药进行治疗,一方面可以健脾利湿,另一方面可以调节体内湿气。
3.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对于近视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可以选择针刺眉头、太阳穴等穴位,一方面可以减轻眼睛疲劳,另一方面可以刺激眼部供血和神经系统。
4.保护视力中医治疗近视病的同时,也需要重视保护视力。
建议患者每天进行眼部运动,远眺远处,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另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纠正视力问题。
四、中医调理中医治疗近视病需要长期坚持,通过调理肝肾、健脾化湿等方法,改善眼球的屈光状态,使近视病得到缓解。
此外,还需要注意生活习惯的调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衡。
以上是一个试行版的眼科近视病中医诊疗方案,根据个人情况可以进行调整和增删。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近视病的疗效需要个人情况而定,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还需要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眼部保护,避免恶劣环境和长时间用眼,以预防近视病的发生和发展。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
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各适用于面医论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住院患者,一、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风雀目病(TCD编码:BYT1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ICD—10编码:85。
501).(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N/T001。
5—94)。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眼科学)(李风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5年)。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常见证候:肾阳不足证肝肾阴虚证牌虚气弱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综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思者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裂隙灯检查:(3)眼底镜检查;(4)视野检查;(5)眼压检查;(6)视网膜电图(ERG)检查;(7)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8)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9)血压、心电图、胸部X线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FFA、OCT、ICGA、E0G、眼部B超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肾阳不足证:温补肾阳。
(2)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
2012眼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0)高风雀目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1)夜盲,入暮及暗处不辨人物,暗适应检查阈值升高。
(2)视野缩小,视野检查早期可见环状暗点,逐渐向内外两侧扩大,晚期呈管状视野,进而影响黄斑,中心视力减退可致失明。
(3)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血管显著变细,早期在赤道部散布骨细胞样色素,随病情进展,视乳头呈蜡黄色,色素向周边和后极部扩展,可覆盖于视网膜血管上。
视网膜呈青灰色可透见硬化的脉络膜血管。
极少数患者可无色素。
(4)ERG a波、b波振幅降低,峰时延迟,甚至消失呈熄灭型。
(5)常有家族史,有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性连锁隐性及散发性四种遗传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双眼受累。
(2)周边视觉丧失。
(3)杆体功能障碍:表现为暗适应杆体终阈值升高及(或)ERG杆体反应振幅降低,峰时延长或反应不能记录。
(4)进行性感光细胞功能丧失。
(二)证候诊断1.肾阳不足证:夜盲,视野缩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耳鸣耳聋,阳萎早泄,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2.肝肾阴虚证:夜盲,视野缩小,眼干涩,头晕耳鸣,失眠梦扰,口干,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脾虚气弱证:夜盲,视野缩小,面乏华泽,肢体乏力,纳食不馨,口淡无味,视物疲劳,不能久视,或有便溏泄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4.气虚血瘀证:夜盲,视野狭窄,视力模糊,病程日久,视神经乳头蜡黄色,视网膜血管纤细,脉络膜血管硬化;舌质暗,苔薄,脉细。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肾阳不足证治法:温补肾阳。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近视眼的中医调理方法
PART 04
近视眼的预防与保健
合理用眼
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
阅读时眼睛与书本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长时间低头或斜视。
控制用眼时间
适当休息,每隔一段时间离开电子屏幕,让眼睛得到放松和休息。
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
长时间连续用眼会导致眼睛疲劳,容易引发近视。
饮食调理
1 2
增加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
如胡萝卜、菠菜、柑橘类水果等,有助于保护眼 睛健康。
推拿调理
推拿调理近视眼主要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 劳,提高视力。推拿调理需要选择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以免误伤经络。
推拿调理一般每周进行1-2次,疗程一般为2-3个月。在推拿调理期间,需要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过度。同时,推拿调理后需要注意保暖,避免 受寒。
中药调理需要长期坚持,一般以三个月为一个疗程,需要定 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调整药方。同时,中药调理期间需要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过度。
针灸调理
针灸调理近视眼主要通过刺激眼部周围的穴位,调节经络 气血,达到提高视力的效果。针灸调理需要选择专业的医 师进行操作,以免误伤经络。
针灸调理一般每周进行1-2次,疗程一般为2-3个月。在针 灸调理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 过度。同时,针灸调理后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洗浴。
PART 05
案例分享
成功治疗近视眼的案例
案例一
患者小明,12岁,近视度数逐年加 深,经过中医调理后,视力逐渐恢复 ,度数稳定。
案例二
患者小红,25岁,长期面对电脑工作 ,导致近视加重,经过中医调理后, 视力明显改善。
中医调理方法的实际应用
中医认为近视与肝、肾、心等脏腑功能 失调有关,调理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 灸、推拿、气功等。
眼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眼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现制定眼科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希望科室医务人员认真组织实施。
一、组织原则1、我科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在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我科重新调整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成员,组长为张宏科主任,成员为李建超、贺海宁、陈明英、宋艳敏、马晓婕、何旭亭、金兰、索丽娟、赵蒙蒙、王大龙、刘昂之、任霞、马士航、田丹丹。
4、实施小组个案管理员为刘昂之。
二、工作职责(一)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二)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三、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1、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我科临床路径病种共五个,分别为消渴目病、视瞻昏渺、青盲、暴盲、青风内障;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四、临床路径的实施(一)临床路径实施流程: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4、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5、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眼科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眼科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1)近视力正常,裸眼远视力低于1.0,但能用凹球透镜矫正;(2)屈光度≤-3.00D为轻度近视;(3)青少年裸眼远视力在短期内下降,休息后视力又有提高,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检影近视度数消失或小于-0.50D,为假性近视;(4)年龄6~18岁。
2.西医诊断:参考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眼科学》(赵堪兴、杨培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近视力正常,裸眼远视力低于1.0,但能用凹球透镜矫正;(2)轻度近视:≤-3.00D;(3)青少年裸眼远视力在短期内下降,休息后视力又有提高,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检影近视度数消失或小于-0.50D,为假性近视;(4)年龄6~18岁。
(二)证候诊断1.心阳不足证:视近清楚,视远模糊。
全身证见面色晄白,心悸神疲,健忘乏力,多梦,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口燥咽干,目涩少泪,舌淡脉弱。
2.肝肾两虚证:近视日久,眼前渐生黑花,眼部检查可见玻璃体混浊,眼底可见近视弧形斑,网膜呈豹纹状改变,全身可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脾气亏虚证:视近清晰,视远模糊,视疲劳,喜垂闭。
或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淡红,舌边齿痕,苔薄白,脉弱。
4.气滞血瘀证:近视清晰,远视模糊,久视则眼球酸胀,干涩疼痛,目眶紫暗,眉棱骨疼,或见情志不舒、头晕、耳鸣、视疲劳,舌暗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针刺治疗(针灸可采用梅花针或针灸手法仪)主穴:精明、承泣、风池、攒竹。
配穴:肝肾亏虚配光明、养老、肝俞;心肾不交配肾俞、神门。
穴位也可选百会、神庭、头维、合谷、太阳等。
方法:毫针针刺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精明穴除外)。
(二)温灸疗法将中药配方桂枝、丹参、高良姜、藿香、小茴香、麝香、艾绒制成艾条,放到温灸治疗仪内点燃,将温灸治疗仪戴在头部,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
眼科临床路径(印发稿)
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干眼病泪液分泌不足型的患者。
一、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涩症(TCD编码:BYI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干眼病(ICD-10编码:H11.1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表疾病学》(刘祖国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疾病分型泪液蒸发过快型泪液分泌不足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白涩症(干眼病)临床常见证候:肺阴不足证气阴两虚证肝经郁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涩症(干眼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涩症(TCD编码:BYI080)和干眼病(ICD-10编码:H11.103)的患者。
2.疾病分型属于泪液分泌不足型。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沙眼、天疱疮、眼外伤等致疤痕引起的干眼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合并结膜、角膜和虹膜急性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裂隙灯检查(3)泪河(4)泪膜破裂时间(5)泪液分泌试验(6)角膜荧光素钠染色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血沉、性激素水平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阴不足证:滋阴润肺。
中医医院眼科诊疗方案(2012版)
中医医院眼科诊疗方案(2012版)聚星障聚星障是因外感风邪,挟热化火,致黑睛上始生细小星翳,或为串珠、树枝、地图样,同时伴有涩疼、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和其它病毒性角膜炎。
一、诊断1.中医证候诊断风热犯目:以黑睛骤生细小星翳、抱轮微红的眼症及全身症状为要点。
肝火炽盛:以黑睛生翳、扩大加深、呈树枝状或地图状等眼症及口苦咽干、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要点。
湿热蕴蒸:以黑睛生翳如地图状,或黑睛深层圆盘状混浊之眼症为要点。
阴虚邪留:以黑睛生翳日久,病情不重,时愈时发,迁延不愈之眼症为要点。
2.西医疾病诊断标准①结膜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浸润:轻者仅为点状或星状,进而连成串珠或形如树枝,如连缀成片形如地图状。
②轻症者患眼仅有干涩不适,重者则有畏光,刺痛流泪,视物模糊严重或反复发作者,视力下降及至失明。
③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
④病变区角膜知觉减退。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或中成药1 风热犯目症状:黑睛骤生星翳,抱轮红赤,羞明隐涩,发热恶寒,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热。
方剂:银翘散。
银花15g、连翘12g、桔梗12g、薄荷6g、竹叶6g、甘草6g、荆芥12g、豆岐12g、牛蒡子12g。
每日1剂,水煎服。
中成药:银翘散。
1122 肝火炽盛:星翳渐次扩大加深,白睛混赤,胞睑红肿,羞明流泪,头痛溲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例方: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2g、生地12g、当归12g、柴胡12g、木通12g、泽泻12g、车前子15g、栀子12g、黄芩10g、生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3 湿热蕴蒸:黑睛星翳,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头重胸闷,溲黄便溏,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濡。
治法:化湿清热。
例方:三仁汤。
杏仁12g、薏苡仁15g、白蔻仁12g、滑石15g、厚朴12g、木通12g、夏枯草15g。
每日1剂,水煎服。
4 阴虚邪留:病情日久,迁延不愈,星翳疏散,抱轮微红,眼内干涩不适,舌红少津,脉细或数。
青少年近视率52.7%,中医治近视有六法!
青少年近视率52.7%,中医治近视有六法!写文章花了35小时,读完它仅需8分钟▍本文主要内容•中医治疗近视的三种证型及加减方•历代眼科医家代表方•中医治疗近视的医案分享•治脊疗法、耳穴压豆、针灸、药枕等在近视治疗中的应用正值暑期,多家医院视光科门诊“人气爆棚”,不少家长趁假期带着“小眼镜”患者们前来就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9~12月全面开展了近视专项调查,覆盖全国8604所学校,共筛查247.7万名学生。
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
近视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卫健委:中医药在近视防控方面有一定作用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学校卫生中心教授马军表示,中医药在近视防控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中医耳穴压豆等适宜技术对于近视防控有一定效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再那吾东·玉山表示,将推广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法在近视防控中的运用。
中医药是如何诊治近视的?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近视又称“能近怯远证”,因其视近清楚、视远模糊特点而得名。
最早有关近视记载可追溯至内经时期,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将其归属于“目昏”范畴。
清代医家黄庭镜所撰《目经大成》始称其为“近视”,并一直沿用至今。
《审视瑶函》说:“久视伤睛成近觑”,“劳瞻竭视,能致病而损光华”。
看书写字姿势不正,距离太近,时间太长,照明不良等都是酿成近视的外因。
但也有长期从事精密近距离工作而不患近视的,也有农民、文盲、学龄前儿童患近视的,或只有一只眼患严重近视的,因此不能忽视内在因素。
故临证需在消除致病因素,注意在眼睛保健之前提下综观脉证,审病求因,辨明证型,立方选药。
灵活施治,方能奏效。
一辨证施治1、辨证论治(1)心阳不足证【证候】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兼见面白畏寒,心悸,神倦,视物易疲劳;舌质淡,脉弱。
【辨证分析】火在目而为神光,心阳衰微,阳虚阴盛,致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故出现近视;全身症状及舌脉表现均为心阳不足之候。
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ICD-10编码:E05.0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断指南》(ZYYXH/T42-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8年)、《临床内分泌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11年)。
2.分级诊断(1)轻度(2)中度(3)重度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印发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临床常见证候:肝气郁结证肝火旺盛证风阳内动证气阴两虚证痰结血瘀证阳虚水泛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印发的“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患者。
2.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者,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甲状腺功能(FT3、FT4、TSH);甲状腺特异性抗体(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突眼度;甲状腺超声;眼科检查;眼部CT;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胸部透视或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测定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等。
中医医院临床路径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最新)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级医院评审细则和市卫计委千分制考核的要求,推进临床路径工作开展,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和住院费用,通过诊疗、护理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医院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临床路径考核管理办法”,现下发给你们,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以书面形式报考核办公室。
一、考核要素和指标?各科参与考核的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及各病种入径率≥60%、完成率≥70%、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记录情况,完成质量为考核要素。
二、考核办法??实行按月考核,采取月底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要求各科每月必须完成所有参与考核的临床路径病种,入径率和完成率及相关文件的登记书写且保证质量。
医务科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抽查入径病例是否与上报表单相符,及路径各项流程质量完成情况。
由质控科对各科室入径率和完成率月终进行考核汇总。
三、奖惩办法??1.奖惩原则。
以是否完成所有参与考核的病种且满足各病种入径率≥60%、完成率≥70%为奖惩基础。
2.奖惩细则。
(1)对未完成入径率60%的科室扣除科室当月考核得分1.5分。
(2)对完成率未达标(≥70%)的科室扣除科室当月考核得分0.5分。
(3)对登记记录不全或管理不规范的科室酌情扣分,该项目分值1分。
(4)科主任考核按相同内容及分值进行考核。
(5)对全部指标完成的科室及科主任奖励考核分值2分.(6)每月在《医院管理信息》上对各科室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7)当年度累计超过三个月未完成指标的科室和科主任、科秘书不得评优选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有关要求,我局将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完整版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1成员:办公室:设在医务科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组长:成员:.(2)内一科:组长:成员:(3)外一科:组长:成员:(4)妇产科:组长:成员:(5)内三科:组长:成员:2工作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眼科-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一、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目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CD-10编码:E14.304+H36.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4-200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
肝肾亏虚,目络失养证。
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CD-10编码:E14.304+H36.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裂隙灯检查(3)眼压检查(4)眼底镜检查(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6)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7)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8)血压、心电图、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视野、视觉电生理、眼部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完整版)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医务科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组长:成员:.(2)内一科:组长:成员:(3)外一科:组长:成员:(4)妇产科:组长:成员:(5)内三科:组长:成员:工作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眼科 视直如曲(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视直如曲(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李传课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年)。
(1)多见于青壮年,单眼发病,无性别差异。
(2)自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暗影。
(3)黄斑区有灰白圆形渗出块,病灶周围有出血。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有利于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视物变形,中心视力下降。
(2)视野相应部位有绝对或相对暗点。
(3)眼底检查可见黄斑区视网膜下一孤立性圆形灰白色膜状物,大小约为1/4PD-1PD,周围有出血、水肿。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呈强荧光斑,形态如花瓣状或车轮状高荧光,晚期荧光渗漏融合成片,出血处呈荧光遮蔽,CNV形成癍痕处荧光增强但不扩大。
(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显示CNV位于神经上皮下或色素上皮下,CNV团样灶呈梭型复合体的高反射区,可伴发神经上皮脱离、色素上皮脱离、出血、水肿等。
(二)证候诊断1.湿热痰瘀证:视直如曲,视物昏蒙或视大为小,黄斑区出血不多,血色暗红,渗出物多,伴头重胸闷,食少腹胀,便溏溲黄。
舌苔黄腻,脉滑。
2.肝经郁热证:视直如曲,视物昏蒙或视大为小,眼底见黄斑部出血及渗出不多,色素紊乱,伴情志不舒,神情忧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失眠,胁肋胀痛。
舌红苔薄黄,脉弦或数。
3.阴虚火旺证: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眼前暗影,黄斑部有渗出灶及出血,血色鲜红。
伴干涩昏花,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口干咽燥。
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而干,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痰瘀证治法:清热利湿,化痰祛瘀。
推荐方药:三仁汤加减。
杏仁、滑石、厚朴、生苡仁、半夏等。
中成药:和血明目片等。
2.肝经郁热证治法:清肝解郁,凉血祛瘀。
中医眼科学临床实践
针眼(麦粒肿)
01
病因
风热之邪直袭胞睑,滞留局部 脉络,气血不畅所致;或喜食 辛辣,脾胃积热,火热毒邪上
攻所致。
02
症状
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 痛,邻近球结膜水肿。
03
治法
未酿脓时,清热解毒,促其消 散;脓已成时,清热解毒,排
脓消肿。
04
方药
常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 、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等清
适应症
近视、远视、青光眼、视 神经萎缩等。
按摩疗法
按摩手法
包括点按、揉捏、推拿等 ,以缓解眼部肌肉紧张, 促进气血流通。
常用穴位
与针灸疗法相似,但按摩 更注重局部肌肉的放松和 调整。
适应症
眼疲劳、干眼症、轻度近 视等。
熏洗法
熏洗药物
根据病情选择具有清热、明目、活血等功效的中 药进行熏洗。
操作方法
正确用药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06
预防保健与康复指导
眼部保健操推广与实践
03
眼部保健操的重要性
眼部保健操的推广策略
眼部保健操的实践方法
通过按摩眼周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缓解眼肌疲劳,预防近视等眼病。
在学校、社区、医院等场所广泛开展眼部 保健操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眼部保健 操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热解毒药加减治疗。
胞生痰核(霰粒肿)
病因
痰湿内蕴,痰热互结, 阻滞胞睑脉络所致。
症状
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 痛,皮色如常。
治法
化痰散结,清热通络。
方药
常用二陈汤加减治疗, 可加昆布、海藻、夏枯 草、浙贝母等软坚散结
药。Βιβλιοθήκη 睑弦赤烂(睑缘炎)病因脾胃湿热,复感风邪,风湿热 三邪攻于睑弦所致;或心火内 盛,上攻于目,燔灼睑眦所致
眼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ICD-9-CM-3:(13.2:13.5)+13.71]。
(二)诊断依据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除晶状体皮质、晶状体核、晶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外,其余眼前段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1)晶状体混浊程度已导致视力显著下降至不能满足患者日常需要的程度,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生活质量、满足心理需求。
(2)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条件, 如晶状体核较硬(Ⅴ级核)、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过少或晶状体不同程度的脱位。
(3)无白内障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日间手术(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酶免疫分析及心电图,必要时行胸部X线片检查。
(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记录晶状体混浊发生部位及程度、眼底检查;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A+B超及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术眼滴用抗菌药物眼液,4次/天,连续使用3天(可在住院前就开始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门诊患者。
一、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病(TCD编码:BY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近视(ICD-10编码: H52.1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参考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眼科学》(赵堪兴、杨培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近视病(近视)的临床常见证候:
心阳不足证
肝肾亏虚证
脾气亏虚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近视病(近视),同时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岁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近视病(近视),为假性近视或屈光度≤-3.00D、年龄为6-18
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远近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眼底镜检查;
(5)电脑验光检查或检影验光检查;
(6)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2.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以下检查项目:综合验光仪检查、OCT、眼部超声和UBM等。
(八)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
2.温灸治疗。
3.推拿治疗。
4.耳穴贴压治疗。
5.离子导入治疗。
6.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心阳不足证: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2)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益精明目。
(3)脾气亏虚证:健脾益气,养肝明目。
(4)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升阳开窍。
7.基础治疗。
8.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裸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
2.屈光度降低1.00D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近视病(近视)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近视病(近视)(TCD编码:BYV000;ICD-10编码:H52.101,H52.1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就诊日期:年月日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