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路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薄束核 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深部感觉传导路损伤:
1、病人闭目站立 时,表现倾斜, 摇晃并易摔倒
2、精细触觉和 震动觉消失
2.非意识性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肌肉、肌腱 关节、骨膜
周围突
第一级神经元 中枢突 脊神经节
第二级神经元 胸核
中间内侧核
脊髓小脑后束 经小脑下脚
组成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 皮质
后 角 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固有核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质
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在脑干内 组成脊髓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 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上升2节段 后根
脊神经节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囊后肢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交叉
舌下神经核 疑核
上、下、内直肌 下斜肌、上睑提肌 上斜肌
咀嚼肌
外直肌
睑裂以上表情肌 睑裂以下表情肌 舌肌 咽喉肌
副神经核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核上瘫、核下瘫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损伤部位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细胞锥体束
临床体征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常较广泛 痉挛性瘫痪
少部分纤维不交叉 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在脊髓内逐节交叉
脊髓 前角 运动 细胞
脊神经 躯干、四肢的 骨骼肌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前角运动细胞
中央前回中上部、中 央旁小叶前部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中3/5
锥体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侧束与躯干、四肢肌定位关系 内侧部:支配上半身纤维 外侧部:支配下半身纤维

简述神经传导通路的概念

简述神经传导通路的概念

简述神经传导通路的概念
神经传导通路是指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路径和机制。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通过神经突触传递信息,神经传导通路就是指这种信息传递的路径和过程。

神经传导通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电化学传导和化学传导。

电化学传导是指神经元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包括神经元内的电信号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突触传递的电信号。

化学传导是指神经元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包括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之间的传递以及神经递质在神经元内部的传递。

神经传导通路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决定了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神经功能的调节。

- 1 -。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
视交叉 视束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外侧膝状体来自双极细胞视辐射
内囊后肢
节细胞
距状沟周 围的枕叶 皮质
视神经
视野
视野是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 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 物象:交叉投射
颞侧(外)半视野:
鼻侧半视网膜
鼻侧(内)半视野: 颞侧半视网膜
41
42
43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 视野缺损表现
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 下运动神经元对肌肉有营养作用
骨胳肌
1、 皮质脊髓束 ①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神经
内囊后肢
锥体细胞 锥体交叉 延髓锥体
70%-90%交叉到对侧
②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损伤 视神经 视交叉
症状 患侧视野全盲 中央部损伤双眼颞侧半视野偏盲, 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 患侧鼻侧半视野偏盲
视束 视辐射 内囊
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直接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 视网膜 → 视神经 → 视交叉 → 两侧视束 → 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睫状神经节
内脏运动传导通路(见内脏神经系统)
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大脑皮质内,大脑皮质躯 体运动中枢----脑干内躯体运动核和脊髓灰质前角的 神经元或神经元链. 下运动神经元 —— 胞体位于脑干和脊髓内,脑干内 躯体运动神经元和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骨胳肌
皮质核束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细胞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 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 能够识别和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关键结构和路径。

二、教学内容1. 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细胞体、轴突、树突、突触等。

3.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

4. 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纤维、神经节、神经肌肉接头等。

5. 神经传导通路的关键结构和路径:大脑皮层、白质、灰质、神经束、神经末梢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

2. 直观演示法:展示神经传导通路的图像、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空间结构和路径。

3. 案例分析法:提供一些临床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神经传导通路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评估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神经传导通路相关的解剖学教材或教辅资料。

2. 图像和模型: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传导通路的图像和模型。

3. 临床案例:与神经传导通路相关的临床案例资料。

六、教学活动1. 引言:通过引入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查找资料,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对神经传导通路的理解。

4. 直观演示:教师展示神经传导通路的图像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空间结构。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临床案例,学生分组分析并解释神经传导通路的相关知识。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增高
减低
亢进
消失
减弱或消失
消失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有(+)
无(-)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 早期即有萎缩
性萎缩
(二)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 的传导路径。主要机能:调节肌张力、协 调肌群活动、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进行 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
主要由三条: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2、黑质-纹状体环路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皮质脊髓前束 中有一部分纤维始 终不交叉而止于同 侧脊髓前角细胞, 支配躯干肌,故前 角内侧运动细胞受 双侧皮质脊髓束支 配,所以,躯干肌 是受两侧大脑皮质 支配。
皮质脊髓束 损伤:
对侧前角运 动细胞瘫痪
对侧上、下 肢瘫痪
中央前回下部的皮质 Ⅰ
后内 肢囊
束体锥
脑干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皮质纹状体纤维
额、顶叶
新纹状体

大脑 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体
皮 质 | 纹 状 体 系 图
2、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 皮质
额、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核
小脑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结合臂
齿状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红核
交叉
红核脊髓束 交叉
诊断:脊髓半截综合症。 请请你用所学解剖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受损的部位是哪里? (2)左、右的症状为什么会有不同,损伤了哪一些传 导束会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
参考答案
(1)受损的部位是胸8或胸9脊髓节段右侧半。

神经系统总论传导路

神经系统总论传导路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皮肤 传入神经
周围突
神经系统总论传导路
后根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脊髓丘系
下橄榄核 背外侧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脊髓丘脑束 (前束)(侧束) 白质前连合
交叉
边上升 边交叉
丘脑 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内侧丘系 外侧
第5页
0.6 0.6
0.6

中央后回中上2/3,中央旁小叶后部
•对侧上、下肢硬瘫
神经系统总论传导路
第15页
锥体系
锥体束 上神经元


下神经元

瘫痪 痉挛性瘫痪(硬瘫)
损 肌张力
抑锥
伤 症 腱反射 亢进
制体 性束 影对
状 鉴
病理反射 阳性 ( + )
(锥体束损伤确实凿证据
响下 消神 失经


婴幼儿除外)
浅反射
或消失
肌萎缩
神经系统总论传导路
无 (短期内不出现)
迟缓性瘫痪(软瘫)
特点
功效
• 发生古老。
• 调整肌张力。
•屡次中继,联络复杂, 形成若干反馈通路。
锥体外系可分为
•自动
维持 调整
整体姿势
(完成无意识习惯性动作)。
1 皮质—纹体—苍白球系 • 配合锥体系,协调肌群
⑴ 皮质—纹状体—背测丘脑环路 运动,纠正随意运动
⑵ 纹体—黑质环路 ⑶ 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P359)



1.2
内囊后肢 1.0

(第 Ⅲ 级N元)
丘脑中央辐射 0.5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感受器
效应器
神经系统内两大类传导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锥体系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节后纤维
睫状N节 视N
动眼N
动眼N副核 中脑 顶盖前区
听觉传导通路


周围突
螺旋器
.
中枢突
(大部分纤维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侧上升)
.
蜗神经
(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上升)外侧丘系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 下丘臂 .
听辐射
听辐射
颞横回(听觉区)
内囊后肢
内侧膝状体
下丘
下丘 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
蜗N核
听觉冲动为双侧传导,若一侧通路在
右小指背面皮肤被蚊子叮咬产生痛觉,试用传导 通路知识解释这一过程。
右小指背面皮肤感受器右尺N右脊N节 右脊N后根右脊髓背外侧束上升1-2 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 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背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 左中央后回中部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脊束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右小指背面被蚊子叮咬产生痛觉,用左手拍打, 试用传导通路知识解释这一过程。
右小指背面皮肤感受器右尺N右脊N节右脊N根 右脊髓背外侧束上升1-2个节段右脊髓后角固有核 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左脊髓丘脑束左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左丘脑中央辐射左内囊后肢左中央 后回中部胼胝体右中央前回中部右皮质脊髓束 右内囊后肢锥体交叉左皮质脊髓侧束左脊髓 前角外侧核左脊N前根左脊N干左脊N前支 左臂丛左腋N、肌皮N、正中N、桡N、尺N左上肢肌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视N
鼻侧半的f交叉-对侧视束 视交叉 颞侧半的f不交叉-同侧视束
外侧膝状体
● 视辐射 距状沟上、下 内囊后肢 的视区皮质
视路损伤最具诊断 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视野缺损
A单眼全盲 B B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A B D
C
C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D双眼同向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 上丘臂
视交叉
顶盖前区
两侧视束
前庭N核

丘脑腹后核

颞上回前方
前庭神经核的纤维联系
内侧纵束:
上升→动眼N核、滑车N核、展N核 下降→副N脊髓核、上段颈髓前角
前庭脊髓束
发出纤维经小脑下脚入小脑 发出纤维与脑干网状结构、 迷走N背核、疑核联系
内脏感觉传导路
一般内脏感觉传导路 特殊内脏感觉传导路:嗅觉、味觉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19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分为: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感受器→数级传入神经元→大脑皮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数级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 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19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
两侧瞳孔缩小
损伤表现
患侧眼 直接对 间接对 光反射 光反射
视神经 损伤 动眼神 经损伤 丧失 ( -) 丧失 ( -) 存在 ( +) 丧失 ( -)
健侧眼 直接对 间接对 光反射 光反射
存在 ( +) 存在 ( +) 丧失 ( -) 存在 ( +)

神经传导路-下行传导路

神经传导路-下行传导路

病例4:
某患者,男,46岁,左侧半身瘫痪,看东西有两 个像。经检查发现:左侧上、下肢瘫痪,肌张力 增高,腱反射亢进,无肌萎缩,左侧腹壁反射和 提睾反射消失,Babinski征阳性;右眼向内斜视, 不能外展,左眼运动正常;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 舌肌无萎缩;全身感觉正常,未见其它异常。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
4、6区
背侧丘脑
结合臂
(腹前、外侧核)


交叉
齿状核
红核脊髓束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皮质 内囊
皮质核束 脑桥核
红核脊髓束 前角
背侧丘脑
屏状核 豆状核 红核 齿状丘脑束 齿状红核束 齿状核
脑桥小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三)新纹状体-黑质回路
自尾状核和壳发出纤维,止于黑质, 再由黑质发出纤维返回尾状核和壳。黑质 神经细胞能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当黑质变 性后,则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亦降低, 与Parkinson病(震颤麻痹)的发生有关。
(四)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苍白球发出纤维止于底丘脑核, 后者发出纤维经同一途径返回苍白球,对 苍白球发挥抑制性反馈影响。一侧底丘脑 核受损,丧失对同侧苍白球脊髓束: 躯体运动
➢红核脊髓束: 兴奋屈肌
➢ 前庭脊髓束: 兴奋伸肌
➢ 网状脊髓束: 躯干四肢近端肌
的运动控制 ➢ 顶盖脊髓束:
大脑 苍白球
皮质
外侧核
额顶叶 4、6区
新纹状体
内囊
腹前核、
此环路对发出锥体束的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
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大脑皮质
中脑 延髓
脊髓
尾状核 背侧丘脑 屏状核
豆状核
底丘脑核
黑质红核

神经传导路.

神经传导路.

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Lamina Ⅴ-Ⅶ
Nucleus thoracicus
第1级神经元为三叉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皮 肤及口鼻腔粘膜的有关感受器;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脑桥,传导痛、 温觉的纤维再下降为三叉神经脊束,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觉 的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三叉神经脊束核 和脑桥核内,它们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组成三叉丘系,止于背侧丘 脑的腹后内侧核。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发出 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在此通路中,若三叉丘系以 上受损,则导致对侧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障碍;若三叉丘系以下受 损,则同侧头面部痛、温觉 和触觉发生障碍。
自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视束。因此,左侧视束内含 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左侧半的纤维,右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右 侧半的纤维。视束绕大脑脚向后,主要终止于外侧膝状体。第3级神经 元胞体在外侧膝状体内,由外侧膝状体核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optic radiation,经内囊后肢投射到端脑距状沟两侧的视区(纹区),产生 视觉。在视束中,还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终止于上丘和顶盖前区。上 丘发出的纤维组成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完成视觉反射。顶盖前 区与瞳孔对光反射通路有关。当视觉传导通路在不同部位受损时,可 引起不同的视野缺损:①一侧视神经损伤可致该侧视野全盲;②视交 叉中交叉纤维损伤可致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③一侧视交叉外侧部的 不交叉纤维损伤,则患侧视野的鼻侧半偏盲;④一侧视束以后的部位 (视辐射,视区皮质)受损,可致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右侧 受损则右眼视野鼻侧半和左眼视野颞侧半偏盲)。
传导通路
Medial lemniscus 内侧丘系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递质的释放与摄取
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元通过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中释放到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的摄取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吞方式被突触前神经元摄取回收,以供再次使 用。
神经元电生理活动与信号传导
静息电位
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 存在一定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
动作电位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 的电位差发生变化,产生动作电位 。
04
神经传导通路的生理机制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突触传递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 突触完成。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 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 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化学性突触
化学性突触是常见的突触类型, 通过释放化学递质如乙酰胆碱、 谷氨酸、多巴胺等进行信息传递 。
电突触
电突触是通过电流直接传递信息 ,其传递速度较化学性突触更快 。
Na⁺通道与动作电位爆发
动作电位的爆发主要是由于Na⁺通 道的开放,Na⁺内流引起膜电位的 超极化。
K⁺通道与动作电位恢复
动作电位后,K⁺通道开放,K⁺外流 使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状态。
05
神经传导通路的研究方法
电生理学方法
脑电记录
通过记录脑电活动的变化来研究神经传导通路的 活动。
神经元电生理
对单个神经元进行电生理记录,研究神经元的放 电活动。
突触病变
突触是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突触病变可影响神经信号的 传递,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神经传导通路与药物的作用机制
调节神经递质
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摄取,从而影响神经传 导通路的信号传递过程。
调节受体活性
药物可以调节神经细胞膜上受体的数量和活性,影响神经递质与 受体的结合,进而影响神经传导通路的信号传递。

16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6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221
皮质脊 髓侧束
中 3/ 5→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锥体交叉→
(交叉的纤维) 皮质脊 髓前束
→脊 髓前角细胞→ 躯干四肢骨骼 肌
(2) 皮质核束
(不交叉的纤维) 动眼、滑车、展神经核
眼外肌
疑核 (Ⅸ、Ⅹ)
咽喉肌
双侧 副神经核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
咀嚼肌
中央前回下 1 /3 的→内囊膝部→
性 瘫 痪,肌 张 力
,腱反射
,
病理反射
,肌萎缩

9. 左 侧 皮 质 核 束 损 伤 引 起 的 瘫 痪 称
瘫,主要表现为

肌和
肌瘫痪,口角歪向
侧,伸舌时舌尖偏向

10. 锥体外系包括
环路
环路和
环路。
四、问答题
1. 试述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与精细触觉传导路中,3 级纤维构成什么 传导束,最 终
22 0
神经系 统
叉 ,颞 侧 半 的 纤 维 不 交 叉)
内 囊 后肢
视束

视辐射
距状裂两侧的皮质
外 侧 膝状 体
6. 瞳孔对光反射传导路
光线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上丘臂 顶盖前区
节后纤维
双侧动眼神经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瞳 孔 括 约 肌 (缩 瞳 孔)
7. 听觉传导路
周围突 中枢突
内的感受器,第 2 级神
经元胞体主要位于
层,发出纤维经
交叉到对侧上行,传导痛、温度觉的纤 维
组成
束,传导粗触觉的纤维组成
束,第 3 级神经元的纤维构成

2. 头面部痛、温 度、触觉 传 导路 第 1 级神 经元 胞 体在

神经传导路-上行传导路

神经传导路-上行传导路

平 衡 觉 传 导 路
嗅觉传导通路
中枢突形 嗅细胞
成嗅丝
嗅球换元
经嗅束、嗅三角 和外侧嗅纹
梨状前区、杏仁周区、 杏仁体皮质内侧核
隔区 丘脑髓纹 终纹
前穿质
缰核
嗅球 嗅细胞
嗅束
梨状区
缰脚间束
被盖核
脚间核
-27-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皮质脊髓束 锥体 系
皮质核束
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 环路 锥体外系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中央后回中部
针刺左手小指,问:
内囊 后肢
痛觉的传导通路?
丘脑腹后外侧核
躯干 四左肢小 浅手感指 觉皮感肤 受器
脊髓丘系
脊神经节
周围突
中枢突
尺脊神神经经
脊髓丘脑束
白质前连合
(上升1~2节段)
后角固有核 (C8、T1)
视 觉 传 导 路
视 觉 传 导 路
距状沟两侧皮质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射 顶盖前区


副交感节后纤维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副核
反射通路
视 网 膜→视 神 经→视 交 叉→两 侧 视 束→ 上 丘 臂→顶盖前区→动眼神经副核(双侧)→动 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 →两侧瞳孔缩小
不同部位损伤的瞳孔对光反射表现
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
内囊后脚
大脑脚底
×皮质脊髓前束
脑桥基底
在脊髓内逐节交叉

病理反射
锥体外系
一、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是大 脑皮质有关中枢与感 受器或效应器之间的 神经元链结,分为:
1.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2.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躯体各部 的感受器 大脑皮质各感 觉区(中枢)
神经元链接
一般都有三级神经元构成。 1.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 (深 感觉) 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发出纤维左右交叉对侧三叉丘系背
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第3级神经元的胞
体) 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大
脑皮质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下部)。
4、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 通路 ⑴视觉传导通路:
光线
节细胞层 双极细 胞层 视锥视杆 细胞层
神经 冲动
色素上皮层
视野
眼球 光线
视网膜 视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网膜右侧半的纤维。
视束中尚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终止于
上丘和顶盖前区。上丘发出的纤维组成 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完成视觉反 射。顶盖前区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的一 部分。
视野是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
看到的空间范围。鼻侧半视野的物象投
射到颞侧半视网膜,颞侧半视野的物象
投射到鼻侧半视网膜。上半视野的物象 投射到下半视网膜,下半视野的物象投 射到上半视网膜。
周围突蜗螺旋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的
胞体) 蜗神经蜗神经腹侧核和背侧核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 发出的纤维大部 分(经斜方体)左右交叉对侧的外侧丘系 下丘核(第3级神经元胞体) 下丘臂 内侧膝状体(第4级神经元胞体)听辐 射内囊后肢听区(颞横回)。
少数蜗神经腹侧核和背侧核的纤维 不交叉,进入同侧外侧丘系。少数外侧 丘系的纤维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一些 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在上橄揽核换元, 加入同侧的外侧丘系。
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
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光线
瞳孔括约肌 节后纤维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视束 3 1 5 2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4
动眼神经副核
E-W nucleus
外侧膝 状体
顶盖前区
被光直接照射一侧瞳孔的反应称直 接对光反射,未被光照射一侧的反应称 间接对光反射。 通路如下:
postcentral gyrus中央后回 背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VPL nucleus proprius后 角固有核 Spinal ganglion 脊神经节 spinothalamic lemniscus 脊髓丘系 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侧束 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前束
交叉) 对侧皮质脊髓侧束 逐节终止
于前角细胞(可达骶节),支配四肢肌。
⑵在延髓锥体小部分未交叉的纤维 同侧皮质脊髓前束(仅达上胸节) 逐 节终止于两侧(对侧为主)的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支配两侧躯干肌的运动。
皮质脊髓束中只有10%-20%的纤维
直接终止于前角细胞,大部分纤维需经
中间神经元与前角细胞联系。
上运动神经元:为大脑皮质运动区
下运动神经元:脑干的脑神经躯体 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核和脊髓灰质前 角的运动神经元(胞体突起) 。
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和轴突构成传 导运动神经冲动的最后公路。
运动传 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外系
上运动神经元 upper motor neurons
皮质核束 corticonuclear tract
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脑前束
nucleus gracilis薄束核 nucleus cuneatus楔束核 fasciculus cuneatus楔束 fasciculus gracilis薄束
延髓
脊髓C8 脊髓T4 脊髓L3
Spinal ganglion 脊神经节
2.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
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轴突
内囊膝部大脑脚底中3/5的内侧部 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 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和副神经脊髓核、对侧的面神经核
下部和舌下神经核。
中央前回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 运动核 疑核 皮质脑干束
面神经核
觉传导通路:
Brain stem脑干 nucleus proprius后角固 有核
spinothalamic lemniscus 脊髓丘系 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侧束 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前束
Spinal ganglion 脊神经节
由2级神经元组成。
脊髓小脑
脑 桥
延髓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
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 器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脊神经
节细胞(第1级神经元胞体) 脊神经
节细胞中枢突 经脊神经后根内侧
部 脊髓C8~L2节段胸核和腰骶膨
大第Ⅴ-Ⅶ层外侧部(第2级神经元胞 体)
⑴胸核 同侧脊髓小脑后束
下运动神经元 lower motor neurons
上运动神经元 upper motor neurons
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t
下运动神经元 lower motor neurons
㈠锥体系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以及额、 顶叶部分区域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 和其他类型锥体细胞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 束。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
fasciculus cuneatus楔束 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脊髓小脑后束 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脊髓小脑前束
fasciculus gracilis薄束
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脑侧束
1.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 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 皮质脊 髓侧束 皮质脊 髓前束 脊髓灰质前角
锥体 未交叉的纤维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运动神经元
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半 部等处的锥体细胞轴突内囊后肢的前 部 大脑脚底中3/5的外侧部脑桥基 底部延髓锥体 ⑴锥体交叉(75%~90%的纤维左右
1 2 1 4 2 4 3
3
①一侧视神经损伤可致该侧眼视野全盲; ②视交叉中交叉纤维损伤可致双眼视野 颞侧半偏盲;
③一侧视交叉外侧部的不交叉纤维损伤,
则患侧视野的鼻侧半偏盲;
④一侧视束及以后的部位(视辐射、
视区皮质)受损,可致双眼对侧视野同向 性偏盲(如右侧受损,则双眼视野左侧半 偏盲)。 ⑵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点距离辨别觉和物体形状及纹理粗细
等感觉。由3级神经元组成。
躯干及四肢的肌、腱、骨膜、关节 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感受器脊神经节神经元周围突
脊神经节神经元(第1级神经元胞体)
脊神经节神经元中枢突 脊神经
后根脊髓后索薄束(来自胸髓第
4节以下)、楔束(来自胸髓第4节以上)
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第2级神 经元的胞体) 内弓状纤维 内侧 丘系交叉内侧丘系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两侧视
束 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
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 两 侧瞳孔缩小。
5、听觉传导通路
听觉中枢 外侧丘系
上橄榄核
内侧膝状体
下丘核 蜗背侧核 蜗腹侧核
斜方体纤维 蜗神经
螺旋神经节
螺旋器
螺旋器(Corti器) 蜗螺旋神经节细胞
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
元的胞体)丘脑中央辐射 内囊 后肢大脑皮质躯体感觉中枢(中央
后回的中、上部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前辐射
皮质脑干束
尾状核头
额桥束 豆状核 皮质红核束
丘脑中中辐射
皮质脊髓束 背侧丘脑
顶、枕桥束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听辐射
视辐射
2.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舌下神经核
副神经核
面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除面神经核下部(支配眼裂以下面 肌)和舌下神经核为单侧(对侧)支配外, 其他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皮质核束 的纤维。
一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可产生对 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和对侧舌肌瘫痪,表 现为病灶对侧鼻唇沟消失,口角低垂并 向病灶侧偏斜,流涎,不能作鼓腮、露 齿等动作,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对侧。
躯干和四肢皮肤内的浅感觉感受器
脊神经节神经元周围突脊神经节神
经元(第1级神经元胞体)脊神经节
神经元中枢突脊神经后根脊髓灰质 第Ⅰ、Ⅳ到Ⅶ层(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 白质前连合左右交叉
对侧脊髓丘脑侧束(侧束传导痛温觉)
和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压觉)
脑干脊髓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听觉冲动是双侧传导的。若一侧 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 明显症状。但若损伤了蜗神经、内耳 或中耳,则将导致听觉障碍。听觉的 反射中枢在下丘。
下丘神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再由
上丘神经元发出纤维,经顶盖脊髓束下 行至脊髓的前角细胞,完成听觉反射。 大脑皮质听区还可发出下行纤维,经听 觉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中继,影响内耳 螺旋器的感受功能,形成听觉通路上的 抑制性反馈调节。
一侧面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可
致病灶侧所有面肌瘫痪,表现为额横纹 消失,眼不能闭,口角下垂,鼻唇沟消 失。 一侧舌下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受损, 可致病灶侧全部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 偏向病灶侧。
postcentral gyrus中央后回
ventroposterior lateral nucleus of thalamus(VPL)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Medial lemniscus内侧丘系
nucleus gracilis薄束核 nucleus cuneatus楔束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