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1 推法(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 掐法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
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
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二、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1 攒竹(天门)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
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优势特点①小儿推拿是一种良性的、有序的和具有双向调节性的物理刺激,易被小儿内脏或形体感知,从而产生功效。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体表现为肌肤柔嫩,肠胃柔弱,筋骨不强,血脉不充,免疫能力低下。
生理上的稚弱决定了小儿对外界环境的被动适应性和依赖性。
小儿又称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最为旺盛,代谢快、吸收快、排泄快、生长也快,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所以,小儿对推拿治疗更为敏感。
②小儿推拿在儿科病的治疗中疗效快,无副作用,同时可避免小儿服药困难问题。
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在外易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在内又易被乳食不节所伤,从而易导致感冒、咳嗽、哮喘等肺系病症及厌食、泄泻、便秘、腹痛等脾胃系病症。
有临床研究表明,推拿通过穴位补泻及脘腹部的直接操作,能调节胃肠蠕动,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速消化液分泌,促使炎症消散,从而有利于组织恢复。
小儿推拿有很多优点,也有严格的适应证,主要适用的对象一般是6个月以上、9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
9岁以上的孩子也可以应用此法,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对按摩的感知力下降,所以疗程相对要长一些。
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广泛,可治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腹痛、脱肛、发热、咳嗽、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病症。
小儿推拿的禁忌证主要包括重大疾病:心脏病、肿瘤、皮肤感染性疾病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等不宜采用推拿疗法。
小儿单式手法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手法虽然有些在名称上相同,但操作要求和方法却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有些手法只用于儿童而不适用于成人。
小儿推拿具有明显操作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因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肌肤柔弱,所以操作时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切不可攻伐太过。
②小儿皮肤柔嫩,在操作时常需推拿介质如滑石粉、润肤露、薄荷汁等,以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③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常与小儿穴位结合一起联合命名,如清大肠、补肾经、补脾经等。
小儿推拿八大基本操作手法的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八大基本操作手法的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是中医独有的特色疗法,其疗效已被临床证实。
但是,小儿推拿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经验,如果操作不当,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以下为小儿推拿的八大基本操作手法注意事项。
1. 捻揉手法捻揉是按摩的一种手法,主要是用手掌或手指捏揉患者体表的肌肉或经络,以改善气血循环,解除疼痛。
在使用捻揉手法时,一定要注意手法适度,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婴儿的皮肤。
此外,需要注意手掌和手指的温度,手指不可过冷或过热,以免刺激婴儿。
2. 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是应用双手沿肌肉或经络平行或交叉推动,并结合逐渐增强或减弱的力度以达到调理机体的目的。
在使用推拿手法时,要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沿着脊椎推拿时不可过猛,以免对婴儿造成刺激。
3. 点穴手法点穴手法是利用手指压和按搓针灸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
在使用点穴手法时,应选择正确的穴位,应用适当的手指压和按搓,注意力度、时间和频率的适当掌握,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摇晃手法摇晃手法主要是通过摇晃来刺激患儿的神经系统,以改善各系统的功能。
在使用摇晃手法时,需要注意动作要轻柔,不宜过急过慢,可先从小范围摇晃逐渐扩大幅度,以适应患者的感受。
5. 拍打手法拍打手法是敲打患者体表以刺激表浅的皮肤、肌肉和背部经络,以促进血液循环、神经调节和增强免疫力。
在使用拍打手法时,应选用适当力度的手法,不可过强过猛,快速而有节奏的拍打可使患者产生愉悦感。
6. 滚圆手法滚圆手法是利用手指或掌面沿周围组织推动,以达到抚慰放松、舒适感的目的。
在使用滚圆手法时,应遵循力量适中、技巧熟练、方法正确的原则,重点处理胸前及背侧肌肉等部位。
7. 揉推手法揉推手法是将手掌或手指沿着肌肉或经络推动,并结合适当的压迫,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在使用揉推手法时,应适当地施加力量,并注意手法的频率、幅度和停留时间的掌握。
8. 按压手法按压手法是利用手掌或手指沿经络或穴位施加持续压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和调和气血。
小儿推拿的四种手法
小儿推拿的四种手法
1、推法
这种手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主要是对局部使用手指进行推按,一般是在患者的四肢或者胸背部进行的,因为这些部位的经络循行比较直观,可以对整条经络进行按摩。
推法可以起到活血祛瘀舒筋通络的效果,对于儿童腹胀腹痛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拿法
拿法主要就是以5个手指为主的推拿方法,需要用拇指与食指相互作对称用力来进行推拿。
一般可以针对四肢或者肩颈部位进行治疗。
男方需要的力度较大,如果要进行该方法的推拿,一般需要长期对手指进行锻炼,推拿的时候可以起到解表发汗开窍提神的作用。
3、摩法
这种方法是推拿之中比较柔和的方法,主要就是用手掌或指腹在局部进行有规律的摩动。
在推拿过程中需要讲究,不带动皮肤,轻柔的对局部产生刺激。
通常是对于小儿消化不良有很好的帮助,能达到消食导滞,疏肝理气的作用。
4、按法
这种方法主要就是垂直向下施加压力,由轻到重的来对局部组织造成刺激。
该推拿方法主要是针对单个穴位进行刺激的方法,可以起到温经散寒解痉止痛的作用,
对于小儿局部疼痛或者瘴闭的症状,就可以在对称位置进行按法治疗。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婴幼儿的预防和治疗。
它是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体表穴位,调整气血,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第一,按摩手法。
按摩是在婴幼儿的躯干、四肢、头部等部位进行轻揉、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弹性,舒缓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1.摸背部:将双手指腹平行放在婴幼儿的背部,轻揉背下肌肉,由当腰往上背部移动,重复多次。
2.抚顶:用双手指腹从婴幼儿的前额开始,向后轻揉至发际,再从前额沿头部两侧揉摩至颈部。
3.张胸部:将双手由颈胸部由上到下轻拍,然后交叉按摩胸部,以促进呼吸畅通。
4.握揉手臂:将双手分别握住婴幼儿的两臂,用拇指和其他四指轻揉手臂外侧,从上臂向手腕方向揉动,喜欢的活动。
第二,拍打手法。
拍打是指用掌心或手指轻拍婴幼儿的身体进行刺激。
这种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常用的拍打手法包括:1.轻抡后背:将双手掌心轻轻抡动婴幼儿的后背肌肉,从颈部向腰部下滑,重复多次。
2.拍打腹部: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腹部,从上部向下部渐渐加力,然后逐渐减力,重复多次,可以促进消化功能。
3.拍打胸膛: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胸膛,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呼吸道通畅。
4.拍打腿部:用手指轻拍婴幼儿的小腿和大腿,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三,穴位按摩手法。
按摩穴位是小儿推拿的重要手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常用的穴位按摩手法包括:1.按揉攒竹穴:用拇指或其他指腹按揉位于婴幼儿手背指间关节上缘的攒竹穴,顺时针按揉20次,然后逆时针按揉20次,每日2~3次,可以缓解婴幼儿哭闹不安。
2.摩擦百会穴:用手指或手肘对婴幼儿的枕骨凹陷处进行摩擦操,每次2~3分钟,每日2~3次,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揉脾俞穴:用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婴幼儿脊柱两侧的腰部,顺时针揉动20次,然后逆时针揉动20次,每日2~3次,可以促进脾胃功能。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第一章搓法1.搓肚脐法:________用食指和拇指搓脐周围的肚脐眼,顺时针方向搓动,每次持续约1-2分钟。
2.搓足心法:________用手心对着婴儿的足心,以顺时针方向搓动足心,每只脚持续搓动1-2分钟。
3.搓揉耳轮法:________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婴儿的耳轮,轻轻搓揉,每只耳朵进行1-2分钟。
第二章推法1.推腹法:________用手掌从婴儿的肚脐向外推,再回到肚脐处,每次进行5-10次。
2.推背法:________用手掌从婴儿的背部中央向两侧推,分别从上到下进行,每侧进行5-10次。
3.推腿法:________用手掌从婴儿的大腿根部向下推至足背,每腿进行5-10次。
第三章拍法1.拍背法:________用手掌拍打婴儿的背部,由上至下轻拍,每次拍打约1-2分钟。
2.拍腿法:________用手掌拍打婴儿的大腿,由上至下轻拍,每侧进行约1-2分钟。
第四章揉法1.揉背脊法:________用手指从婴儿的背部中央向两侧揉动脊椎,每次揉动约1-2分钟。
2.揉手法:________用手指揉动婴儿的手掌和手背,每只手进行1-2分钟。
3.揉足法:________用手指揉动婴儿的足底和足背,每只脚进行1-2分钟。
穴位:________1.四神聪:________位于婴儿额头发际正中央,用食指按压。
2.大椎:________位于婴儿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用拇指按压。
3.幽门:________位于婴儿胃底与脐中连线上,用拇指按压。
4.足三里:________位于婴儿的小腿前侧,当膝盖下方的3寸处,用拇指揉动。
5.关元:________位于婴儿的肚脐正中央,用食指按压。
6.三阴交:________位于婴儿小腿内侧,当膝盖下方的4寸处,用拇指揉动。
附件:________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法律名词1:________注释1。
2.法律名词2:________注释2。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1、脾经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肝经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
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小儿身体特定部位的推拿按摩,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为您介绍 40 个珍贵的小儿推拿手法。
1、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清脾经与补脾经相反,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逆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3、清肝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有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的功效。
4、清心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中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5、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
6、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7、清大肠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8、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作自虎口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9、揉板门用拇指揉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约 300 次。
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10、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掌内八卦处作环形推动,约 300 次。
能宽胸理气、行滞消食。
11、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小儿脐上 4 寸处,约 3 分钟。
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12、揉脐用中指或食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约 3 分钟。
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
13、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腹部作顺时针环形摩动,约 5 分钟。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14、分腹阴阳用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约 100 次。
能调理气机、消食导滞。
15、揉足三里用拇指按揉小儿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约 3 分钟。
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按摩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刺激和调节婴幼儿体内的气血流动,增强其免疫力和抵抗力。
下面是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
1.捏法:用指腹或者整个手掌握住肢体或者穴位,轻轻地用力捏动,有助于促进局部气血
循环。
2.推法:以手指为主要推动力,沿着肢体方向缓慢推动,可以帮助提高肌肉张力。
3.揉法:将手掌放在需要揉捏的部位上,用掌心缓慢地旋转和揉捏,有助于舒解疲劳和促
进局部血液循环。
4.摸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在特定的穴位上,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循环和促进身体健
康。
5.按法:以手指和掌面为主要按压力,按压局部的组织和穴位,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和平
衡体内气血流通。
以上是小儿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确保按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需进行小儿推拿按摩,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或由专业人员指导进行操作。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
向推称补肺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肺经。 【次数】100~300次。 【功用】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汗等。 【临床应用】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常 与揉膻中,揉肺俞等合用
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
流涕等。
百会
【位置】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 【操作方法】 1.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 按揉百会。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 【次数】100~3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
风池
【位置】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起始部中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 分别放在两穴上拿之,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 等。 【临床应用】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 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
【主治】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积。
腹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 1.推法:①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 分推腹阴阳; ②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 两旁作横向分推,也称分推腹阴阳。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 【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 摩法:3~5分钟;捏挤法3~5次
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一、常用手法
⒈捏法:用拇指和食指等手指捏住肌肉或皮肤,进行按摩或推拿。
⒉推拿:用手掌、掌根和掌侧按摩和推拿患者的相应部位。
⒊摩擦法:用手掌或掌根在特定部位进行快速摩擦,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⒋按揉法:用手指和手掌在穴位附近进行揉动,刺激经络和穴位。
⒌指压法:用手指按压特定穴位,调节经络和气血运行。
⒍敲打法:用手掌或拳头等部位轻拍或敲打患者的相关部位,刺激经络和穴位。
⒎推拿扭转法:在推拿的基础上加入扭转动作,增加关节活动度。
⒏推法:用手指或掌根沿着经络或肌肉进行推动。
二、穴位
⒈风池穴:位于颈部后正中线上,头发生长的窝凹处。
⒉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棘突后下方⑸寸,两侧与风池穴连线相交处。
⒊太阳穴:位于眉毛外端凹陷处,额骨与颧骨交界处。
⒋天突穴:位于胸骨中央的凹陷处。
⒌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髌骨下缘与胫骨前缘之间的凹陷处。
⒍冲门穴:位于足背骨第一蹊络开始的地方,两侧脚趾骨之间凹陷处。
⒎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踝骨内侧后缘与腓骨前缘之间的凹陷处。
⒏胃脘穴:位于胃部正中线,脐上5寸处。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推拿手法示意图和穴位示意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推拿: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和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
⒉穴位:中医学中特定的身体部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和改善气血运行。
⒊经络:中医学中的气血运行通道,贯穿全身,与身体的功能和疾病有密切关系。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介绍——推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介绍——推法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技巧刺激儿童体表的穴位,调理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儿童的抵抗力和自身免疫力,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拨法、捏法、摩法、点压法等,本文主要介绍推法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方法。
推法是小儿推拿中最常用的手法,通过手的推动来刺激身体表面的经络和穴位,调理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
小儿推拿中的推法有直推、斜推、摇推等多种形式,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直推:直推是指按照经络的走向,用手掌或手指的力道,直接朝向一定的方向进行推动。
操作方法是,按照经络的走向,在需要推拿的部位上,用手掌贴紧皮肤,用力均匀地向前推动。
直推的力度要适中,不可过重,也不可过轻。
2.斜推:斜推是指按照经络的走向,但推拿的方向与经络走向不一致,形成一个倾斜角度进行的推动。
操作方法是,在需要推拿的部位上,用手掌或手指斜向一侧,进行推动。
斜推的力道同样要适中,力度过重会造成疼痛,力度过轻则无法起到刺激效果。
3.摇推:摇推是指在推拿的过程中,手的动作呈现出一种摇摆的形式。
操作方法是,在需要推拿的部位上,用手掌或手指保持贴近皮肤的状态,用轻柔的力度进行推动,并使手呈现出一个摇摆的动作。
摇推的力度要轻柔,动作要流畅。
需要注意的是,推法的手法不同,适用的部位也不同。
例如,直推适用于腹部、胸部等较为平坦的部位;斜推适用于脊椎两侧、四肢等较为曲线的部位;摇推适用于头部、颈部等部位。
此外,小儿推拿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心态平和:推拿师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稳定的情绪和动作进行推拿,使儿童在接受治疗时感到安心和放松。
2.沟通交流:推拿师需要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了解儿童的情况、需求和特殊要求,以便进行个性化的推拿疗法。
3.勤洗手:推拿师在进行推拿前需保持双手清洁,以防交叉感染。
使用洗手液进行洗手,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手。
4.适度力道:推拿时的力度要适度,既不可过轻以至于没有刺激效果,也不可过重以致造成不适和伤害。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主要用于儿童的疾病治疗和预防。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捏揉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肌肉或皮肤,然后轻轻揉动,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2. 推拿法:用手掌按摩,由浅入深,轻柔有力,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经络气血运行。
3. 摇晃法:用手臂和手掌轻轻握住患儿的身体部位,轻轻晃动,以促进神经系统的疏松和放松。
4. 磨擦法:用手掌或指腹在肌肉或皮肤上来回磨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经络气血运行。
5. 拉伸法:用手掌或手指轻轻按住患儿肌肉,然后缓慢拉伸,以缓解肌肉紧张和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6. 捏顶法: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婴儿头顶部位,然后轻轻捏动,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和头颅的生长发育。
小儿推拿手法应该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和年龄来选择,同时也需要专业的推拿师来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不良影响。
小儿推拿常见的四种方法
小儿推拿常见的四种方法小儿推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按摩儿童的身体来调节其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健康发育。
在实际应用中,小儿推拿有许多方法。
以下将介绍四种常见的小儿推拿方法。
1.捏脊法:捏脊法是小儿推拿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它通过按摩和捏揉儿童的脊椎和周围的肌肉,以刺激脊髓神经,改善脊柱的生理功能,促进淋巴循环和血液流通,达到调节全身阴阳平衡的效果。
捏脊法主要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技法,具体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法、推法、捏法和擦法等。
捏脊法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穴位,如神阙、太风、肾俞等,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2.推顶法:推顶法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它是通过按摩和推拿婴儿的头部来刺激头皮神经,促进大脑发育和血液循环,增强婴幼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推顶法可以促进头部血液流通,舒缓头痛、失眠等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婴儿的睡眠质量。
推顶法的具体技法包括环推、拍打和揉摩等,这些手法均需轻柔而有力。
3.推腹法:推腹法是小儿推拿中重要的一种技法,它通过按摩和推拿儿童的腹部来刺激脏腑经络,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正常。
推腹法可以调节胃肠蠕动,缓解婴儿腹胀、便秘等问题。
具体的推腹手法包括环绕推法、挤捏推法和揉摩推法等,这些手法需要在儿童舒适的条件下进行。
4.推背法:推背法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它通过按摩和推拿儿童的背部来刺激背部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和代谢功能,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推背法可以缓解背部肌肉僵硬、脊柱侧弯等问题,同时还可以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
具体的推背手法包括揉法、捏法、扳法和擦法等,需要根据儿童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需要由专业的医师或推拿师进行操作,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此外,在进行小儿推拿时要注意儿童的情绪和体质,如果儿童出现不适或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捏脊 操作:双手提捏脊 柱中线的皮肤,同 时向前捻动。 动作要领:轻快着 实、均匀连续。
捏脊,对疳积、厌食、慢性腹泻、 睡眠欠佳、烦躁者效果良好。
常用复式手法
黄蜂入洞 苍龙摆尾 凤凰展翅 赤凤点头 猿猴摘果 运土入水 运水入土
水底捞明月 按弦走搓摩 开璇玑 总收法 打马过天河 摇抖肘法 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
功用:
水底捞明月
主治: 高热、神昏、烦躁
按弦走搓摩
理气宽胸、化痰消积 操作:医者双手自患
儿腋下胁肋搓摩至肚
功用:
角处。50~100次。
主治 胸闷气喘 痰浊咳嗽 脘腹胀闷
开璇玑
操作:包括推胸八道、
推 胸 八 道
璇玑 推鸠尾至天突 膻中 膻中 鸠尾 推鸠尾至脐
分推膻中或揉膻中、分
推鸠尾、分推腹阴阳、
分推法:以穴位为中心向两侧分推。 如:推坎宫、分阴阳、分推肩胛骨、分推八道、分腹阴阳。
合推法:从两侧向穴位中心合推。如合阴阳。 手法要领:轻快柔和、均匀舒适
拿法
用拇食指或中指捏拿穴位并持续揉捏再放松,反复增 减用力。 捏而提起谓之拿。又分二指拿、三指拿、四指拿。
手法要领:沉肩坠肘松腕,柔缓有连贯性、力量由轻 到重,刚柔相济。 如:拿列缺、拿肩井、拿肚角等。
功用:
主治 高热、惊厥、 昏迷、上肢 麻木。
疗。
操作:
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
包括揉脐1分钟,揉龟
揉 脐
尾1分钟,推七节骨
300下,实证下推泻之,
虚泄上推补之。
功用:止泻痢 主治:腹泻、痢疾、脱肛
总收法 操作:按揉肩井,再握住患儿手,使 上肢伸直,摇动20-30次。 功效:调畅气血。 诸手法结束后,皆以此法收之。
功效 理气消胀、宁心顺气
主治:胸闷气喘、 烦躁不安、佝偻病、 昏迷。
猿猴摘果 操作: 捏住两耳尖向上提, 再捏耳垂向下拉, 如猿猴摘果之状。 向上向下各20次。
功效 镇静安神、化痰、 退热
主治: 惊悸不安、疳积、 食积
操作: 自脾经,经板门、 小天心、小鱼际、 至小指根(或至肾 水)。 弧形推动100-300次。
指按法 掌按法
动作要领:均匀 和缓、刚柔相济
掐法
拇指指甲掐穴位处 手法要领: 力量由轻到重, 快而渗透有力。 掐后以揉法缓解不适。
掐人中 掐老龙 掐少商
捏挤法:开瘀散结、泻热
双手拇食指同时 向穴位中心快速 用力,一挤一松, 反复数次,至局 部皮肤红紫。
捏挤法为重刺激手法, 多用于急证、实热证。
如:腹痛捏挤神阙、高热捏挤背部五行等
揉法
揉法:吸定于穴位处, 旋转揉动,治疗过程 中不要离开穴位。 手法要领:动作柔和, 幅度由小到大,力度 由轻到重。
指柔 掌根揉
鱼际揉
运法:用指面在穴位上做弧形或环形推动。
要领:轻缓柔和 不带动皮下组织 如:运八卦、运太阳 运水入土
按法 以指面或掌面在穴 位上向下施加一定 压力,一压一放, 由轻到重,由浅入 深,反复按压。 常与揉法合用
01. 张汉臣《实用小儿推拿》
参考 资料
02.
孙重三小儿推拿
03. 《幼科推拿秘书》
04、《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
功效 退热 通便
开胸
主治 发热 咳喘 烦躁 便秘
凤凰展翅
操作:用双手食中 指固定患儿腕部,以 大拇指掐精宁、威灵 穴,并上下摇动如凤 凰展翅状。20-50次。
功用:救暴亡,舒喘
胀、除呃逆,定惊。
主治: 惊风抽搐、 呕吐咳喘
赤凤点头
操作:左手托患儿 抖肘处,右手捏患 儿中指上下摇之, 如赤凤点头之状。 20~30次。
运土入水
运土入水
功效:清热利湿止泻 主治:新证、实证。腹泻、痢疾、腹胀
运水入土 操作: 自肾水,经小指、 小鱼际、小天心、 板门至拇指根(或 至脾土)。 弧形推动100-300次。
运水入土
功效:健脾助运、
润肠通便
主治:脾虚证。完谷不化、腹泻、便秘、疳积、痢疾。
水底捞明月
操作:凉水滴在内劳 宫处,旋推之。或由 肾水推起,经小横纹、 小鱼际、小天心至内 劳宫。 清热凉血、宁心安神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任医生工作室
01. 直推: 清、补、清补
推法
02.
旋推
03. 分推、合推
直推法:以大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如清天河水、上三关、退六腑、开天门等。
手法要领:肩肘放松,行如直线,轻而不浮,快而着实。
旋推法:以大拇指指面在穴位上做旋转推动。 多用于五经穴。 手法要领:定点着实、速度均匀、柔和有渗透力。
捣法
中指屈曲,以指背 有节律地叩击穴位。
要领:叩击准确 用力均匀有弹性。
如:捣小天心。
摩法
以四指指面或掌面 在穴位上做环旋抚 摩动作。
手法要领:肘腕联 动、轻柔和缓、用 力均匀,抚摩时不 要带动皮下组织。
如:摩腹
摇法 一手握住关于关节畸形、关节损伤等。
揉腹、下推小腹五步。 分腹阴阳 调畅气机、通调三焦
推小腹
主治 胸闷痰喘 咳嗽呕吐 脘腹胀闷 腹痛腹泻 小便不利 尿频尿痛
功用:
揉腹
操作:医者左手托患 儿左前臂,掌心向上, 右手食中指并拢,用 指端从总筋、内关、 间使、郄门、曲泽各 穴弹打3~5次为1遍, 反复5~10遍为一次治
打马过天河
清热除烦、通经络 行气血、镇惊利尿
操作一:医者一 手扶小儿头部,另手 食指中指分开,沿鼻 翼两侧,推至目内眦。 即自迎香推至睛明穴。 20-50次。 操作二:医者用手食 中指揉鼻孔处。 50-100次。
黄蜂入洞
功效
通鼻窍 解表发汗
上迎香 睛明
迎香 黄蜂入洞
主治: 感冒、鼻塞、流 涕、发热。
黄蜂入洞
苍龙摆尾 操作:右手拿 左手食、中、无名 指,左手自总经至 抖肘处来回搓揉, 拿住抖肘处,右手 持三指摇动。 搓揉10次,摇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