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方拱券结构的发展与演变
拱券
• 拱券时代,并未终结
从上面看来,建筑艺术的风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从上面看来,建筑艺术的风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想一想
技术因素
• 古罗马时期——拱的普及,交叉拱、十字拱大发展 • 城市大发展,市民公共活动对内部空间 内部空间的需求加强 内部空间 内部空间实用需要因 • 拜占廷时期——穹顶(圆顶)达到鼎盛 素 • 东正教的主导地位在东欧确立,宗教仪式 宗教仪式需要巨大圆形空间 宗教仪式 象征需要因 • 哥特时期——尖拱与尖顶崛起 素 • 天主教统治西欧,同时市民的艺术趣味 艺术趣味影响了建筑师,而随着城市 艺术趣味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我们班的 班训——学风……
高一(7)
看一看,这个建筑漂亮吗? 看一看,这个建筑漂亮吗?
这一个呢? 这一个呢?
你认识这两个建筑吗? 你认识这两个建筑吗?
<-帕特农神庙(古希腊)
公元前5世纪,雅典
塞戈维亚水道(古罗马)->
公元50年前后,西班牙
对比结构
<-帕特农神庙(古希腊)
市的“长高” 市的“长高”,对建筑的纪念性要求提高
• 拱券时代,并未终结
想一想
• 古罗马时期——拱的普及,交叉拱、十字拱大发展 • 城市大发展, 城市大发展,市民公共活动对内部空间的需求加强 • 拜占廷时期——穹顶(圆顶)达到鼎盛 • 东正教的主导地位在东欧确立,宗教仪式需要巨大圆形空间 东正教的主导地位在东欧确立, • 哥特时期——尖拱与尖顶崛起 • 天主教统治西欧,同时市民的艺术趣味影响了建筑师,而随着城市 天主教统治西欧,同时市民的艺术趣味影响了建筑师,
的“长高”,对建筑的纪念性要求提高
人的艺术趣味因素
欧洲建筑装饰元素——拱券
欧洲建筑装饰元素——拱券技术摘要:因为新材料混凝土的出现,使得拱券技术在古罗马建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拱券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建筑空间结构的发展,既有达到美学高峰的古罗马万神庙,也有雄厚伟大的凯旋门,供人娱乐的浴场,和对后世大型体育场建筑产生深远影响的角斗场。
总而言之,拱券技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古罗马;拱券技术;哥特式。
建筑是一门艺术,建筑是人类历史伟大的篇章,建筑记载了亘古至今人类的发展历程。
建筑本身是集材料美、结构美、技术美、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于一身的艺术综合体,是科学合理性与纯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体。
纵观建筑的历史长河,由于材料的不断发展和伟大工匠们的精湛手艺,才建造出无比辉煌的古希腊建筑,传统的五种柱式形式已沿用至今。
混凝土的出现,才造就了伟大的古罗马建筑,拱券的形成替代了古希腊建筑中柱式的承重作用。
巴洛克建筑更是创造了一种登峰造极的、放荡不羁的装饰形象。
因为混凝土的发现,拱券技术在古罗马建筑中发展起来,并最终定型。
古罗马人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优点,又进行了合理的再创造,并最终对欧洲建筑乃至全世界的建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拱券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拱券是一种承重的建筑结构,还起到美化作用,其基本外形为圆弧状,由于时期的不同、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也有变化。
古罗马建筑中的拱券基本是半圆形,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运用的基本是尖形拱券,而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采用了各种形式。
图1 图21.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的形成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能够促进建筑的发展。
罗马人在长期的建筑实践过程中发现火山喷发出来的灰尘,在这之中夹杂着石灰和碎石,经过水浇之后,产生了板结现象,十分坚固,而且不透水。
随着混凝土的出现,人们利用这种新材料建造出了大跨度的拱券和拱顶,也逐步代替了石块在建筑中的运用。
随着拱券、穹窿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设计师能功能更加自由灵活的进行设计,设计出跨度更大的空间结构,这是古希腊建筑中的梁板结构所不能比拟的。
古罗马建筑拱券的发展历程
古罗马建筑拱券的发展历程古罗马建筑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杰出代表。
其中,拱券建筑是古罗马建筑的瑰宝之一,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
早期的古罗马拱券是以凯旋门、天桥和城门为代表,无论从建筑规模还是技术水平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著名的弗里吉亚拱门。
它建于公元4世纪,高达23米,由四个拱门组成,中央的主拱门跨度为12米,整个建筑不仅气势恢宏,而且结构上也非常牢固。
这些早期的拱券建筑形式主要采用半圆拱和切脊拱结构,以及石材拼凑技术。
公元1世纪左右,古罗马建筑开始采用新的斜弦拱形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
这时的拱券技术达到了颠峰,因此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古罗马竞技场就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它建于公元1世纪,长188米,宽156米,高57米,能够容纳近7万人观看比赛。
此外,古罗马建筑还出现了圆形和半圆形的折线拱以及悬挑结构等,奠定了拱券结构领域的技术基础。
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衰落,拱券建筑也开始衰落。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及现代建筑的发展,拱券建筑才又重新得到了关注和研究。
现代建筑学者在研究古罗马拱券建筑时,发现其中的结构技术,能够为现代建筑提供很多启示。
例如,锥形拱券的斜坡较缓,可减轻结构的重量;折线拱能够改善结构的稳定性等。
总之,古罗马拱券的发展历程是建筑史上的一段辉煌篇章。
其建筑形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为人类的建筑文明和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现代建筑中,我们也应当更加重视和尊重古人的智慧,不断学习和发扬创新精神,创造更加美好和实用的建筑艺术。
古罗马拱券的发展历程
古罗马拱券的发展历程古罗马拱券的发展历程一、起源与早期发展古罗马拱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古希腊和古埃及的建筑风格对罗马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早的拱券是由石块或砖块堆砌而成,用于支撑大型建筑物的屋顶。
这些早期的拱券通常采用半圆形或扁圆形,并且只能用于建造较小规模的结构。
二、共和国时期的发展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拱券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由于技术和工程方面的进步,建筑师们开始使用更多样化的材料来构建拱券,如混凝土、石灰石和大理石等。
这些新材料使得拱券可以更加轻巧、耐久,并且能够支撑更大规模的建筑物。
在共和国时期,古罗马城市开始兴起,并且出现了许多公共建筑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剧院、浴场、竞技场等,都采用了拱券作为主要的结构元素。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罗马竞技场,也被称为“斗兽场”。
这座建筑物采用了大型的拱券结构,使得整个建筑能够容纳大量观众,并且具有出色的结构稳定性。
三、帝国时期的巅峰在古罗马帝国时期,拱券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由于帝国的繁荣和扩张,许多宏伟的建筑项目得以实施。
这些项目包括大型浴场、宫殿、市政建筑等。
奥古斯都大帝在位期间,罗马城市经历了一系列重要改造和建设,其中包括了许多采用拱券结构的建筑物。
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奥古斯都神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神庙采用了巨大的圆顶和精细雕刻的立柱,展示了古罗马人对于建筑美学和工程技术的高度追求。
四、晚期衰落与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和帝国的衰落,古罗马拱券的发展逐渐停滞。
帝国边境的不稳定和财政困难导致了大规模建设项目的减少。
古罗马建筑师们也开始尝试新的建筑风格和技术,如拱顶、穹顶等。
尽管如此,古罗马拱券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许多重要的教堂和宫殿都采用了类似于古罗马拱券的结构。
这些建筑物不仅继承了古罗马建筑的优秀传统,还进一步发展出独特而精美的风格。
五、现代对古罗马拱券的研究与保护在现代,对于古罗马拱券的研究和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拱券的沿用-工程
拱券的沿用-工程
拱券技术早在公元前第4千纪已在两河流域出现,以后在巴比伦、亚述、印度、罗马应用并有所发展,。
拱券在中国出现较晚,经历了空心砖梁板、尖拱、折拱几个发展步骤,到西汉前期形成。
当时用筒拱或拱壳穹窿建墓室,用券建墓门。
最初的筒拱由多道券并列构成,以后发展为各道券间砖石互相交错,连成一体,称纵联筒拱。
后者整体性强,应用较多。
五代十国时的王建墓所用筒拱已很高大,
工程
《拱券的沿用》(https://www.)。
为了加强券的整体性,往往在券上随形平砌一层砖或石,宋《营造法式》中称缴背,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伏。
承重大的券或筒拱可叠砌几层券和伏。
北魏建造的登封嵩岳寺塔的塔门已用二券二伏。
到明清时,券、伏数已成为券门规模等级的标志,最高等级用五券五伏。
清工部《工程做法》所载也是五券五伏做法。
拱券曲率初期较平缓,矢高与拱跨之比小于0.5,以后采用半圆拱,即高跨比为0.5,到明代多数为高跨比大于0.5的“三心拱”。
清工部《工程做法》规定券高为跨度的0.55。
浅析中国建筑中拱券结构的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建筑中拱券结构的发展历程1 拱券结构简介拱券指的是建筑中成弧形状的结构部分,一般用砖石等块状材料砌筑而成,通过块状材料之间相互挤压而形成的侧压力来建成的具有一定跨度的承重结构体系。
拱券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建筑结构,不但对屋顶结构起到重要的承托作用,而且能够与周围环境完美洽和起到美化的作用[1]。
拱券技术于两河流域最早出现,随后在巴比伦、印度、罗马的建筑结构中兴起应用同时得到一定的发展。
因为建筑类型及文化的差异,拱券在其形式上也略有不同,例如:古罗马的建筑以半圆形的拱券为主;哥特式建筑则具有尖形拱券的特点;伊斯兰建筑中的拱券丰富多样,如尖形、三叶形、弓形、钟乳形和马蹄形等多种形式。
2 拱券结构在中国建筑中的发展历程2.1 拱券结构于地下建筑中的使用拱券结构在中国建筑中最早于西汉时期的墓葬建筑出现并得以应用。
西汉的陵墓用筒拱或拱壳穹窿建墓室,用券建墓门。
最初的筒拱由多道券并列构成,以后发展为各道券间砖石相互交错,连成一体,称纵联筒拱。
后者整体性强,应用较多[2]。
此外,在汉代的排水涵洞中也有拱券结构的应用,据刘叙杰《中国古代建筑史》介绍在1957 年对汉代的长安城直城门以及西安门的挖掘结果显示,“其下有高1.4 米,宽1.2 米与1.6 米之巨大排水涵洞,顶部有二层砖券,下用石块砌造。
”由此可见,这些早期的排水涵洞其跨度并不大,均不大于2 米,其实可以用梁板式结构,但是拱券结构的采用表明人们对于此结构的承载力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可以将跨空结构中的拉弯力变换成压力,有利于结构材料的性能发挥,同时说明拱券结构的施工技术也较为成熟。
2.2 拱券结构于地上建筑中的使用及不断发展拱券结构在我国古代的建筑应用中是由地下逐步发展到地上的,最早始于西汉时期的墓室营造,过渡到魏晋时期的砖砌佛塔,东汉时期的拱桥,宋代修建城墙、水门,南宋用于城门洞口,明初开始采用筒拱建造房屋,清朝以后普遍应用于官式建筑。
魏晋时期开始,佛塔内的拱券结构应用广泛,例如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建于五代时期)的塔门及塔的各层走道均采用拱券结构。
古罗马拱券结构特点
古罗马拱券结构特点
罗马拱券是一种古罗马期的建筑结构,它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坚固的结构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罗马拱券结构的特点
1.拱券的形态
罗马拱券是由一系列拱形构件组成的,些构件一般是由石材或块制成。
拱券的形态通常是半圆形或者椭圆形,但也可以是其他形态,比如三角形或者多边形。
2.拱券的结构
罗马拱券的结构常坚固,它可以承受量的重量。
拱券的结构原理是利用拱形构件的自重和外部荷载的压力来分散荷载,从而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定。
3.拱券的应用
罗马拱券的应用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建造桥梁、水道、城、圆形剧场等各种建筑物。
拱券的结构也可以用于建造穹顶和拱形天花板等。
二、罗马拱券在建筑史上的重要性
1.罗马拱券的发和应用
罗马拱券的发和应用是古罗马建筑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罗马人利用拱券的结构原理,成功地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建筑物,比如科利瑟姆圆形剧场、卡拉卡拉浴场等。
2.罗马拱券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罗马拱券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结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中世的教堂建筑和文艺复兴期的建筑。
同,罗马拱券的形态也被后世建筑所借鉴,比如法国的凯旋和美国的林肯念堂等。
3.罗马拱券的文化意义
罗马拱券不仅仅是一种建筑结构,它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罗马拱券代表了古罗马文的辉,它是古罗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罗马拱券也成为了现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符号一。
外建史拱券类型梳理
外建史拱券类型梳理
在建筑史上,拱券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外形为圆弧状,具有良好的承重和装饰美化作用。
根据建筑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也会略有变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拱券类型:
1. 半圆形拱券:这是古罗马建筑的重要特征,其承重性能好,同时能够营造出宏伟的建筑空间。
2. 尖形拱券:这是哥特式建筑的明显特点,其外形尖耸,具有良好的向上感和指向性,同时也能够减轻建筑物的重量。
3. 伊斯兰建筑的拱券: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形式多样,包括尖形、马蹄形、弓形、三叶形、复叶形和钟乳形等。
这些形式都是为了适应伊斯兰文化对建筑装饰美化的要求。
4. 多叶形拱券:这是由上述多种类型的拱组合而成的拱的样式,根据叶片的个数可分为三叶形、五叶形和多叶形。
这种样式主要应用于伊斯兰建筑中。
5. 筒拱:这是覆盖平面为长方形的内部空间的弧形拱顶。
筒拱是拱券建筑最基本的模型,在中原建筑中应用广泛,可用于普通窑洞住宅、堡墙、楼道等建筑中,同时也可以起到装饰和保护的作用。
6. 十字拱:即相交的筒形拱,是公元一世纪开始使用的一种拱券形式。
这种形式的拱券能够有效地承受较重的屋顶,并且可以减小建筑的跨度。
总的来说,拱券结构在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是建筑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需更多关于外建史拱券类型的信息,可以查阅外建史相关书籍或文献获取。
拱券的革命
拱券的革命拱券之于古代西方建筑的作用就像斗拱之于中国建筑。
都是两种体系中最精华的部分。
古代东西方都无法造出宽大的平屋顶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可以支撑巨大平屋顶的结构体系或者材料。
于是乎古代中国人用梁柱框架加斗拱营造巨型大坡木屋。
古代西方人用拱券结构建造他们宏伟恒久的穹窿石屋。
拱券技术发展史:1. 古爱琴海文明时期、2.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3. 中世纪时期、4.文艺复兴时期。
1:狮子门建于公元前1350~1300年。
该门由独石建成门柱,门宽3.5米,可供骑兵和战车通过。
门上过梁是块巨石,重达20吨,中间比两头厚,在巨石的门楣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叠涩券,用以减少门楣的承重力,中间镶着一块三角形的石板,三角形叠涩券中嵌入一块雕着双狮的三角形的石板浮雕。
双狮刻工精细传神,狮子门因此而得名。
2:古罗马时期的拱券主要有三种形式:a.筒形拱是一个拱券成直线延伸或连续铺开,形成一个隧道形或筒形拱顶,这样的拱顶提供了两道平行墙之间的曲线屋顶,能够结合起来形成拱廊。
b.交叉拱则是两个筒形拱顶相交叉,两个长度形状相同的拱顶相交形成十字拱,长度不等的两个拱相交则形成一字拱,交叉拱也称为棱拱,交叉拱的重量由四角的墩子承担,取代了罗马建筑中承重墙的作用,使空间形式有更多的变换。
c.穹窿是拱旋转一圈形成的结构。
一种建筑的构造,又称穹顶、拱顶、圆顶,常指宽大的厅堂上空所修筑成圆球形和多边曲面的屋顶盖,有的中央留有圆洞供采光用。
它是古罗马建筑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重要造型特征。
内表面呈半球形或近乎半球形的多面曲面体顶盖,古代多用砖、石、土坯砌筑。
拱券的施工问题在古罗马时期得到解决,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古罗马人对拱券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古罗马所特有的全新的券柱式结构,还包括连续券、巨柱式、叠柱式这些创造一新的建筑形式。
券的基本结构包括:券心石、券顶、券石、券肩石、券底、券背、圆心、起券线、券底石。
万神庙的修建成为了罗马建筑美学上的高峰,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大穹窿建筑,是一切伟大穹窿建筑的典范。
古罗马建筑拱券的发展历程
古罗马建筑拱券的发展历程1. 引言拱券作为一种古代建筑结构形式,在古罗马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罗马建筑的起源、拱券技术的引入、发展和创新,以及拱券在古罗马建筑中的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古罗马建筑拱券的发展历程。
2. 古罗马建筑的起源古罗马建筑起源于罗马城市国家的兴起,约公元前753年。
在起初的时期,古罗马建筑主要受到古希腊建筑的影响,采用希腊柱式作为建筑形式。
然而,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财富的积累,古罗马建筑开始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术。
3. 拱券技术的引入拱券技术的引入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在古罗马建筑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成为古罗马建筑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拱券技术通过利用拱形结构的强大压缩力,使得建筑物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和更宽的跨度。
4. 拱券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在古罗马时期,拱券技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创新,不断提高其承重能力和美学价值。
在古罗马建筑中,最早的拱券形式是半圆形的,如帕尔米拉拱。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古罗马建筑师开始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拱券,如椭圆形、马蹄形和多边形等。
5. 拱券在古罗马建筑中的应用拱券在古罗马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于支持和加固建筑物的结构。
古罗马的大型公共建筑,如竞技场、浴场和大剧院等,都使用了拱券技术。
此外,拱券还被应用于水道、桥梁和城墙等基础设施建筑中。
6. 拱券在古罗马建筑中的重要建筑示例6.1 罗马斗兽场(Colosseum)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中拱券技术的杰出代表。
该建筑首次引入了椭圆形拱券,使得巨大的建筑物能够稳定地承载大量观众。
6.2 聖伯多祿大殿(Basilica of St. Peter)聖伯多祿大殿是梵蒂冈城内的一座重要教堂,也是古罗马建筑中拱券技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该建筑采用了巨大的拱形穹顶,使得教堂内部空间通透宽敞。
6.3 尼米斯大桥(Ponte Nomentano)尼米斯大桥是位于罗马附近的一座古代桥梁,使用了多个拱券来支撑桥面。
古建筑拱券结构初探
古建筑拱券结构初探陈守育我第一次见“无梁殿”是在五台山的显通寺,当时还不知道为啥要叫无梁殿。
那是2007年5月,山西省古建所联合河北、陕西、河南古建所奔赴五台山,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我有幸参与了这项神圣的使命。
工作之余,我们一行去久负盛名的显通寺游览,在宗教局领导的陪同下,一边听着讲解,一边欣赏显通寺的恢宏规模。
站在无量殿前,我被这座宏伟庄严的殿宇震撼了。
虽然,之前也见过很多各类型的古建筑,但是,眼前这座殿宇让我惊叹不已的不仅是肃穆庄严的气势,而是更有一种探奇神秘的感觉。
该殿重檐灰筒板瓦歇山顶,等进无量殿内,我恍然大悟,原来此殿全用青砖砌筑而成,殿内拱券交错叠起,没有任何木构架支撑和承托,这便是真正的“无梁殿”。
由于各单位工作分工不同,加上时间紧、任务重,想对这座奇特结构的殿宇做详细了解和探究,却无缘的匆忙离开了。
这次工作,我们在五台山勘察调研了十多天,便各回单位忙碌自己的工作。
但是,有好长一段时间,显通寺无梁殿的印象在我的脑海却挥之不去。
也许是出于我对古建筑神奇魅力的热爱和追求,我只知道木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灵魂支撑,所以,我想弄明白,为什么这样大体量的建筑,没有木构架承托,却不坍塌的道理。
如果下次再去显通寺,我定要对其探个究竟。
2008年9月,我有幸接到了子州县南丰寨祖师殿(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的保护修缮方案编制任务。
初到南丰寨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河流蜿蜒,三面环水,奇峰独秀;峭壁玲珑,风景奇特,神秘峻险;晨钟暮鼓,梵音萦绕,庄严肃穆。
针对本次的主要工作内容,我对祖师殿的建筑形式和格局便展开了解。
立面(图一):殿外表效果简朴,单檐灰筒板瓦硬山屋面,前廊(钢筋混凝土结构,八十年代增加)八根立柱,根据当地一八十岁老者回忆,原前廊为木结构,有“猪嘴狼牙”(他们对斗拱的叫法)三四层,文革时期被拆毁。
前后檐及山墙外墙面均为青砖砌筑淌白墙;前檐开圆拱形门洞三个,每个门洞安二隔扇门,后檐无门窗。
浅析拱券结构的技术演变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浅析拱券结构的技术演变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杨天宇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建筑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而作为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结构,更是在劳动人民的长期实践中年复一年地不断变革。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注1)。
它是整个建筑的支撑体系,也是建筑的安全保障。
所以自“建筑”诞生起,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结构的创新与发展,这种发展几乎主导了之后的建筑形式和功能的变化。
由于建筑技术的限制,建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成熟度都在不断深化。
原始社会的建筑形式简单,建筑功能单一,其建筑结构也仅停留在石材与木材的简单堆砌或拼接。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的结构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室内空间更加宽敞高耸,同时丰富的柱式还增添了建筑的美感,从而使建筑结构拥有艺术性。
这种艺术性甚至影响后世几千年,直至今日。
到了古罗马,建筑结构的成就更是空前,拱券结构技术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建筑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其更加适应各种功能需求。
而当建筑技术发展到今天,建筑结构更加安全可靠,复杂多样。
数字技术的应用也催生了许多结构奇特的建筑,诸如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国国家体育馆等等。
本文就将通过抽取建筑结构中较为典型的一种类型——拱券结构,并就其发展与应用进行分析,来更好地体味建筑结构,从而加深对建筑技术这一课题的认识。
拱券结构的发展历程拱券结构,简称拱,或券,又称券洞、法圈、法券。
其外形呈圆弧状,是利用块状材料间的侧压力建成跨空结构而构成的承重体系。
拱券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纪的两河流域,之后的巴比伦,亚述,印度等时期都有一定的发展,而使拱券技术发展到一个全新高度的,则是古罗马时期。
光辉的拱券技术是古罗马建筑的最大特色和成就,使拱券在古罗马能得到巨大发展则大致源于几大原因。
首先就是古罗马相对同时期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首先催生了建筑技术的进步。
古罗马人最先发明了混凝土技术。
拱券 介绍
谢谢观赏
小组成员:
室内空间也是更加高敞宽阔,四周层次井然。这套结构关
系明确,层次分明,期中拱券技术也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 峰。
拱券结构建筑欣赏
拜 占 廷 圣 索 菲 亚 大 教 堂 ( 东 正 教)
拱券结构建筑欣赏
圣 索 菲 亚 大 教 堂 内 景 —
拱券结构建筑欣赏
古 罗 马 万 神 庙 —
拱券发展小史
•
拱券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渗透到了日常建
拱券的结构美学
<-帕特农神庙(古希腊)
公元前5世纪,雅典
塞戈维亚水道(古罗马)->
公元50年前后,西班牙
梁柱结构
对比结构
<-帕特农神庙(古希腊)
公元前5世纪,雅典
拱券结构
塞戈维亚水道(古罗马)->
公元50年前后,西班牙
拱券时代
——欧洲建筑艺术主旋律探秘
拱券结构建筑欣赏
古罗马斗兽场
拱券结构建筑欣赏
肋架券示意图(交叉拱)
不承重的蹼-> 承重的肋->
拱券结构建筑欣赏
认识这个建筑吗?-> 与前面的相比有何变化?
尖拱
拱券结构建筑欣赏
巴黎圣母院内景
拱券发展小史
• 古罗马时期——拱的普及,交叉拱、
•
十字拱大发展
• 原因:一、古罗马相对同时期先进的生产力,生 产力的巨大发展首先催生了建筑技术的进步。
•
二、生产力的进步使当时人们的需求也越
来越高,当时房屋需要众多的承重墙来支撑,而
这样会使室内空间利用不当,内部空间狭小,建
筑物的功能也受到一定的局限,于是,拱券就有
了长足的发展,十字拱以及穹顶就够应运而生。
光辉的拱券技术
大量天然的火山灰为罗马 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使得混凝土技术出现 并持续发展与兴盛。
古罗马的空前强大 各个文明之间相互碰撞交流
三个重要的文明:
古希腊文明:
地中海地区古代文明中最发达的文明
古罗马文明:
地中海地区所有古代文明的继承者
伊达拉里亚文明:
伊达拉里亚人吸收古代东方国家和希腊文化,在当 时创造了较高的文明,拥有很高的建筑工程水平, 在就用石头砌筑叠涩假券。并在意大利进行传播, 对罗马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叠涩假券
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 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 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 要承担上层的重量。叠涩券则是采用 叠涩法以减少承重的券式结构。 狮子门上的叠涩券,是世界上最早的 券式结构遗迹之一。狮子门上的过梁 是块巨石,重达20吨,中间比两头厚, 在巨石的门楣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叠涩 券,用以减少门楣的承重力。 伊达拉里亚人早就用石头砌筑叠涩假 券,后来罗马人便从此继承了许多工 程技术和建筑经验。
拱券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
古罗马时期的继承与发展
叠涩假券→发券→筒形拱和穹窿顶 →十字拱→拱顶体系→肋架拱(早期)
拱与券
拱券是一种建筑结构。起着承载 竖向荷重和装饰美化的作用。其 外形为圆弧状。其中: “券”是砌筑方式, “拱”是建筑形状。
利用块料之间的侧压力建成跨空 的承重结构的砌筑方法称“发 券”。用此法砌于墙上做门窗洞 口的砌体称券。 (发券既是做法,又是名称。) 多道券并列或纵联的构筑物(水 道、屋顶)称筒拱;用此法砌成 的穹窿称拱壳。
十字拱
十字拱则是力分别作用在4根柱子 上,内部空间成十字形。
肋架拱(早期)
券架在柱子顶上,“蹼”架在券上。 “蹼”的重量传到券上,由券传到 柱子再传到基础。这是一框架式的 结构,券成了肋,重力的传递很明 确。使用肋架券的第一好处是“蹼” 的厚度大大减小,可以薄到25--30 厘米左右,因此节约了材料,减轻 了结构重量,并且可以在建造时先 砌筑肋架券,然后将“蹼”填充到 几个券之间去,从而少用许多模板, 使施工经济,简便快捷。 屋顶的石板架在这六道券上。采用 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 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减少 了券脚的推力,也简化了施工。
罗马拱券建筑分析与运用
希腊艺术似乎在最初集成了罗马的模式和主人。
从爱奥尼克和科林斯式的圆柱和柱头建筑,那些诗人、统治者和天神的雕塑都是我们知道那是希腊真迹的翻版。
但大多数人所为全面了解的可能是古罗马艺术的另一重要发源——伊特那斯堪美术,我更愿意形象的称为古罗马艺术的大师傅。
古罗马艺术的发源:大师傅伊特那斯堪人,他们生活在罗马北面,紧邻罗马,曾经十分强大,甚至做过罗马人的王。
当罗马强盛到对外扩张时,首先要征服的当然是伊特那斯堪人。
从公元前477年起,经过三次大的战争,伊特那斯堪人最后被罗马人征服,他们的血也融入了罗马人的血管里。
罗马人在自己的的文献中就提到过,伊特那斯堪人特别擅长于建筑术,他的土木与城市建筑都是宏伟而美妙的。
伊特那斯堪人长于修筑建筑坚固实用的堡垒、桥梁、各种水利工程,这一切都被擅长学习的罗马人搬了过去。
在建筑的所有元素中,伊特那斯堪人最大的贡献就是拱门的建筑,他们首先开始使用拱形结构,在他们的建筑里有大量的拱门。
现存于世最大型建筑就是意大利佩鲁贾的奥古斯塔门,建于约公元前2世纪初。
很可惜没有找到图片的资料,但可以直观想象的是拱门是有切割成扇形的石块砌成的,他们一个套着一个,结构异常紧密,历经2000余年,无数天灾人祸而不毁,比咱们引以为傲的赵州桥还要古老得多。
是其以后古罗马拱式建筑。
古罗马的拱券结构起初是与砖石为主要材料。
后来罗马人发现将火山灰加上石灰石和碎石后产生的天然混凝土具有很强的凝结力,而且不透水,利用这种混凝土可以建造大跨度的拱券和拱顶。
于是混凝土成为建造大跨度的拱券和主要材料,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建筑师的空间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空间的形势更加灵活自由。
“一切文化在少壮时都是折衷的,正像教育始于模仿一样,担当精神和国家一经成年之时,他便会在一切作品及语言中留下特质”。
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罗马从一个河边小邦一跃成为大帝国,其建筑风格逐渐成熟并流传后世。
羅馬建築,西元前509-西元476年,可分為兩個重大時期:(一)共和時期,西元前509年-西元前27年,設計方面,對稱和軸線式的空間安排為羅馬人在城市設計上和建築設計上的一項特色;而廟宇方面乃以伊特拉坎式和希臘式廟宇的規範再加自家羅馬人之創意融合而成。
古罗马建筑拱券结构对后世的影响
古罗马建筑拱券结构对后世的影响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罗马建筑拱券结构对后世的影响古罗马建筑以其独特的拱券结构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西方拱券结构的发展与演变
古代西方拱券结构的发展与演变拱券之于古代西方建筑的作用就像斗拱之于中国建筑。
都是两种体系中最精华的部分。
古代东西方都无法造出宽大的平屋顶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可以支撑巨大平屋顶的结构体系或者材料。
于是乎古代中国人用梁柱框架加斗拱营造巨型大坡木屋。
古代西方人用拱券结构建造他们宏伟恒久的穹窿石屋。
古代西方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萌芽三个阶段。
按建筑发展历史还可以分为:古爱琴海文明时期(前3000-前1400),古希腊(前11世纪-前1世纪),古罗马时期(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中古拜占庭与中古俄罗斯和西欧中世纪(4-16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与古典主义(15-19世纪)。
这些时期拱券一直在发展演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杂,从粗拙到精巧的进化过程。
公元前2000左右,爱琴海地区鼎盛繁荣,先后出现克里克,迈西尼为中心的克里克-迈西尼文化。
从建筑遗迹和考古发现中可以得出克里特人的克诺索斯米诺斯王宫(前1500年)已经使用漏斗形柱头,这是早期共的雏形具有减轻梁对柱子的压强增大柱距的作用。
迈西尼的迈西尼狮子门(前1250年)则使用了叠涩券,这种结构减少了券上荷载对支柱梁的压力。
是很大的进步。
阿脱雷斯宝库则使用了直径14.6米高13.4米的叠涩穹窿。
这些实例说明西方的拱券结构初步形成于3600前左右的古爱琴爱地区。
古希腊时期(前11世纪-前1世纪)拱券结构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古希腊及受其影响的希腊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同期的亚平宁半岛北部的伊特鲁里亚(前8-前2世纪纪罗马祖先)高超的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可以推断出来,但是拱券结构在希腊本土的应用貌似并不多见,古希腊建筑多是是以石制梁柱为主的建筑体系。
古罗马时期(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可谓是拱券结构逐渐成熟的时期,古罗马人在伊特鲁里亚(前8-前2世纪罗马祖先)和古希腊人的基础之上发展了综合东西方大全的梁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
拱顶在罗马有很大发展尤其是创造了交叉拱交叉拱由两个筒形拱直角相交而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建筑采光,把原来的双面采光扩展为四面采光。
浅谈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券拱
浅谈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券拱罗马市是今日意大利的首都,位于台伯河下游平原地七个小山丘上,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
然而几千年以前,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国家,通过不断的对外扩张,在一连串的扩张战争中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
在公元前30年起,罗马建立了军事强权的专项.公元1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强大军事帝国.大量财富的集中,无数奴隶的劳动筑起了罗马帝国的高楼大厦,罗马城里到处耸立着豪华的宫殿和庙宇,雄伟的凯旋门和纪念柱。
在文化上,罗马成了这个地区所有古代文明成就的继承者.公元前1~3世纪是古罗马帝国最强大的时期,也是建筑最繁荣的时期,重大的建筑活动遍及帝国各地。
古罗马建筑的伟大成就,是这个地区人民的共同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希腊的建筑形制和造型.还有就是凭借着强大的生产力,特别是凭借着古代世界最光辉的建筑艺术—-券拱结构。
由于古罗马公共建筑物类型多,形制比较成熟,样式和手法很丰富,结构水平高,而且初步建立了建筑的科学理论,所以对后世欧洲甚至全世界的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光辉的券拱技术,尤其是混凝土的券拱技术。
早在以前,罗马人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在拱券结构的建造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罗马各地建造了许多拱桥和长达数千米的输水道。
这种混凝土的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点,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影响之大,无与伦比.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说过“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不仅和气候、地点有关,而同时当地的历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虑。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独特风格的原因。
”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法,空间结合,艺术形式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和规模等等都同券拱结构有关.正是出色的券拱结构技术才使罗马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实现的可能,使罗马建筑那种空前大胆的创造精神有了物质的根据。
甚至,罗马的城市的选址,人口规模,格局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分布等也都与混凝土的券拱结构技术密切不可分。
罗马印象之拱券
罗马印象之拱券古罗马斗兽场斗兽场是罗马城的标志,看上一眼,就再也不会忘记,也不会把它与其他建筑物弄混,它的墙体上布满了拱券,从一层到三层,有80个连环拱券,支撑着斗兽场庞大的身躯。
如今的斗兽场,像是一具恐龙的骨架,尽管破损,但屹立不倒,威风凛凛。
希腊文明是欧洲最早崛起的文明,罗马人侵占希腊后,他们不是消灭希腊文明,而是全面学习希腊文明,而且加以继承和发展。
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习了梁柱结构,但在使用中发现了问题。
用柱子架起横梁,整个建筑的外观及内部空间,完全取决于两根柱子之间石头横梁的跨度。
如帕特农神庙面宽30米,每隔4米多一根柱子,分成7个开间,这是因为横梁的承重只允许4米的间隔,再长横梁就会断掉,屋顶就会压下来。
由此一来,帕特农神庙看上去,满眼都是柱子,顶天立地,密密麻麻,内部空间被挤占得很小,而且线条都是直的,缺少变化。
罗马人继承了梁柱结构,发扬光大了拱券结构。
拱券结构是一次建筑结构的革命,革命就是破旧立新,就是开先河。
拱券结构用弧形的拱券分解了垂直的压力,用各种形状的拱券取代了密密麻麻的柱子,极大地开拓了内部空间,拓展和丰富了建筑的使用功能。
如果罗马歌剧院不采用拱券结构还是梁柱结构,密集的柱子会严重影响视听效果。
拱券结构影响了整个欧洲,欧洲大型建筑物广泛采用拱券结构,这无疑要归功于罗马人的创新。
我们在欧洲参观的教堂和王宫,几乎全部采用了拱券结构,筒券、十字券、交叉券以及穹顶,这一项技术引领了欧洲将近两千年,直至20世纪。
其实中国很早就掌握了拱券结构,但都是用于桥梁、下水道和墓室,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不接受,甚至排斥拱券结构,直到明清时才开始在建筑中使用拱券。
拱券结构没有房梁,也就是无梁,谐音是“无良”,中国人不能允许行为中的无良,同样不能允许建筑中的无梁。
还有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两厢轿车在西方国家卖得挺好,但在中国不大受欢迎,中国人更喜欢有头有尾的三厢轿车,而两厢车“无后”,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是忌讳“无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西方拱券结构的发展与演变
拱券之于古代西方建筑的作用就像斗拱之于中国建筑。
都是两种体系中最精华的部分。
古代东西方都无法造出宽大的平屋顶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可以支撑巨大平屋顶的结构体系或者材料。
于是乎古代中国人用梁柱框架加斗拱营造巨型大坡木屋。
古代西方人用拱券结构建造他们宏伟恒久的穹窿石屋。
古代西方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萌芽三个阶段。
按建筑发展历史还可以分为:古爱琴海文明时期(前3000-前1400),古希腊(前11世纪-前1世纪),古罗马时期(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中古拜占庭与中古俄罗斯和西欧中世纪(4-16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与古典主义(15-19世纪)。
这些时期拱券一直在发展演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杂,从粗拙到精巧的进化过程。
公元前2000左右,爱琴海地区鼎盛繁荣,先后出现克里克,迈西尼为中心的克里克-迈西尼文化。
从建筑遗迹和考古发现中可以得出克里特人的克诺索斯米诺斯王宫(前1500年)已经使用漏斗形柱头,这是早期共的雏形具有减轻梁对柱子的压强增大柱距的作用。
迈西尼的迈西尼狮子门(前1250年)则使用了叠涩券,这种结构减少了券上荷载对支柱梁的压力。
是很大的进步。
阿脱雷斯宝库则使用了直径14.6米高13.4米的叠涩穹窿。
这些实例说明西方的拱券结构初步形成于3600前左右的古爱琴爱地区。
古希腊时期(前11世纪-前1世纪)拱券结构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古希腊及受其影响的希腊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同期的亚平宁半岛北部的伊特鲁里亚(前8-前2世纪纪罗马祖先)高超的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可以推断出来,但是拱券结构在希腊本土的应用貌似并不多见,古希腊建筑多是是以石制梁柱为主的建筑体系。
古罗马时期(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可谓是拱券结构逐渐成熟的时期,古罗马人在伊特鲁里亚(前8-前2世纪罗马祖先)和古希腊人的基础之上发展了综合东西方大全的梁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
拱顶在罗马有很大发展尤其是创造了交叉拱交叉拱由两个筒形拱直角相交而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建筑采光,把原来的双面采光扩展为四面采光。
卡瑞卡拉浴场(公元211-217帝国时期)就是典型的的实例。
使拱券结构类型丰富起来。
古罗马人还把古典柱式和放射券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券柱式罗马斗兽场(公元70-82帝国时期)是典型的实例。
这使得其以后建筑的形态,空间趋于丰富。
同时古罗马使用天然混凝土技术使得其可建造跨度巨大的券面。
从材料的创新上推动了拱券的发展。
罗马万神庙(120-124)大穹窿就是代表实例其跨度43.43米是现代建筑出现之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
罗马的众多首创结构使得西方建筑体系逐渐形成。
中古拜占庭帝国(公元4-16)是历史上的东罗马帝国。
他继承了罗马帝国的建筑传统同时又吸收东方建筑特色使其建筑具有东西兼蓄的拜占庭特色。
在拱券结构方面它创造了帆拱这种用于穹窿和巴西利卡连结的过渡结构使得拜占庭建筑的穹窿显得挺拔高挑。
(圣马可教堂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同时期(公元5-15)的西欧由神圣罗马帝国分裂成十多个民族国家。
由于罗马帝国的影响分裂后的西欧民族国家在建筑艺术上继承了罗马半圆形拱券结构融合民族特色创造出了扶
壁,肋骨拱等新兴拱结构,拱结构逐渐向着大跨度体量轻,用料省的方向发展。
此时西欧逐渐进入封建时期。
教会逐渐成了社会生活的中心。
以神为中心的营造活动兴起,建筑的人性被抛弃一切宗教建筑开始将神圣推向极致。
体现在建筑尺度的极端夸张。
这一时期的巨型教堂构图上修长挺拔,古罗马的拱券技术没有办法修建此种高挺的建筑。
于是肋骨拱,尖券肋骨拱就应运而生要而生了。
(巴黎圣母院就是其中典型)至此西方拱券结构达到了顶峰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用公民民主的古罗马的精神来反封建,故建筑走向古典主义复兴之路,在结构创新方面停滞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建筑风格装饰方面的创新比如巴洛克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