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过程类问题的分析
专题38 地理过程类综合题之海陆地貌的演变过程(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38 地理过程类综合题之海陆地貌的演变过程【方法指导】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运动形态(示意图)举例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外力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
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如图: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干旱地区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区溶蚀形成溶洞、溶蚀洼地、落水洞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刀刃状山脊、多面锥体山峰、U形谷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滨海地带堆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布地区冰川堆积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堆积物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具有分选性河流出山口处、河流的中下游及河流入海口处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地貌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外力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
地理考试失误原因和对策分析
地理考试失误原因和对策分析在高三地理复习备考中,研究和训练高考题和模拟题是复习迎考的常用策略。
在运用这个策略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总结失误原因,并寻找对策,是实现高效复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下面以广西南宁市2011年的一道模拟题为例,分析学生丢分的原因,并谈谈应对策略。
题目第36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9为某河流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图9中R河两岸多牛轭湖。
牛轭湖是弯曲型河道自然裁弯后,老河道逐渐淤积形成的状似牛轭的水域。
图10为牛轭湖形成四个阶段的过程示意图。
(1)说明图9中R河最主要汛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该汛期的成因。
(2)据图10和材料分析R河两岸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答案(1)春季成因:R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河源地区离北冰洋和大西洋较近,水汽较多,冬季降雪量较大;纬度高,冬季气温低(0 ℃以下),地表积雪较多。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2)①当河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落差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堵塞河道,河流摆动形成弯曲(河曲);②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凹岸),河曲随之不断发展;③河曲愈来愈弯;④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凹岸),河流逐渐裁弯取直;⑤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形成了牛轭湖。
通过对这道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道区域与自然地理相结合,以能力立意的模拟题,符合高考命题理念。
本题主要考查高中必修上册(人教版)中“河流堆积与河流侵蚀作用”和“河流补给类型”这两个内容。
题目强调学以致用,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突出对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某一地理要素变化过程的考查,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虽然能力要求高,所考查的内容也不完全出自课本,但都是中学地理基本原理的拓展,并不偏离教材,可是学生的答题情况不理想。
分析学生失误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高中备考-高考地理过程性问题简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板块碰 撞挤压
地形隆起, 河流发育,
岩层断裂
侵蚀下切
流水搬 运磨蚀
金矿石风化 崩解
金矿 出露
流速下降, 沙金沉积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第37(3)题要注意“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这一重要信息。
第(4)问失分在于考生只会机械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地理过程性问题简析(最新版本)推荐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 岩层发生断层,金矿就比较容易在断层面出露; 记忆外力作用的过程。不会结合具 (2014年高考全国Ⅱ卷) 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 5、促进地理实践力的落地 体问题个性化的描述。我们平时的 采用小步调探究性设问,形成起点低,间距小,调整快,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
过程性描述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 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
答案:
受到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
处于从青藏高原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 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 动活跃。
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 断裂发育。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备考-高考 地理过 程性问 题简析 (最新 版本) 推荐
一、试题特点
1.特别突出过程性思维的考查。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之六——过程类
⾼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之六——过程类来源:⾼考地理资讯⼀、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
⼀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解题技法(⼀)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向主要为:1.有限时段内的依时⾏为。
在⼀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2.对未来可能发⽣的地理⾏为进⾏模拟和预测;3.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
(⼆)答题思路解题步骤:第⼀步,确定区域位置;第⼆步,调⽤相关原理;第三步,按照时间维或因果链,⽤地理语⾔叙述其过程。
三、答题模板答题过程中应注意地理事物的以下特性: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
如地理事物的发⽣过程: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且⼀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
3.完整性: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般是按点给分,要求考⽣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地理语⾔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遗漏其中的过程。
如地理事物的发⽣过程a→b→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
4.精细化:答题过程要精细化,既然是⼀个过程,就要把每个过程都逐⼀写下来,切忌⼀个过程⼀句话就概括完毕。
但不能出现滔滔不绝、下笔千⾔,不能把简单题写成⼩作⽂。
四、过程类试题分类1.⾃然地理部分(1)⼤⽓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辐射、⼤⽓逆辐射等⼤⽓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和对地⾯的保温作⽤等。
(2)热⼒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冷热不均引起的⼤⽓垂直运动、同⼀⽔平⾯上⽓压⾼低的变化、空⽓的⽔平运动、等压⾯的弯曲变化及热⼒环流的典型案例(如⼭⾕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2024高考地理专练地质作用过程性
2024高考地理专练地质作用过程性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缙云县大洋山石鼓尖海拔1477m,在其山顶花岗岩表面发现大量直径几十厘米至1m左右、深度10cm至45cm的坑穴。
经研究:石鼓尖山顶花岗岩坑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每年12月至翌年3月的寒冻物理风化作用(寒冻物理风化过程可以分为寒冻剥裂过程、寒冻劈裂过程、寒冻楔入过程等3种不同方式),现场常可见风力吹蚀带动坑穴中细岩屑对坑穴内壁产生加速旋转磨蚀作用。
下面为大洋山地理位置图(a)和石鼓尖东北坡山脊上的坑穴示意图(b)。
(1)说出石鼓尖形成的地质过程。
(2)在寒冻物理风化的三种不同方式中,任选其中两种描述其过程的差异。
(3)简析风力吹蚀带动坑穴中细岩屑对坑穴所产生的影响。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演变在沙地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左图为科尔沁沙地中教来河河谷中沙丘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在河流和风力共同作用下,河谷中先形成沙丘,再演变成沙丘群,经长期的发展演化形成大范围的沙地;同时,在河流演变过程中,也会夷平一部分已成沙丘。
但由于沙丘群本身的障碍作用、植被的积极作用和河流改道的不均匀性,本区的地表过程以沙丘群的形成为主。
河流的部位及其与风向的对应关系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会有很大差异。
右图为教来河横断面地貌示意图。
(1)根据材料推测该河谷地区沙地的形成过程。
(2)AB 断面中河流右侧湿地和CD 断面中河流左侧湿地在演变过程中都形成了线状沙带,但形成过程有所不同,请分析两地沙带形成过程的差异。
(3)分析部分沙丘被夷平的原因。
3.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弋江(下左图)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是长江下游地区右岸的一级支流。
其从辫状水系到稳定河谷的发育过程(下右图)与黄山北麓断层激活和夏季风阶段性减弱高度相关。
(1)描述青弋江从辫状水系到稳定河谷的发育过程。
(2)分析黄山北麓断层激活对青弋江稳定河谷塑造过程的影响。
(3)分析夏季风阶段性减弱对青弋江稳定河谷塑造过程的影响。
高考地理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三:地质地貌形成过程
【解析】:该地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阵发性洪水往往 具有高流量和高含沙量的特点,洪水期,降水量集中, 河流水量大,水动力强,携沙能力强,洪水携带大量沉 积物迅速充填沟道;随着地势趋于开阔平缓,流速变 慢,动能不足,河流搬运能力减弱,形成片流带,地势 进一步开阔平坦,因流量变化大,河流改道频繁,游荡 型河道发育,形成辫流带;扇缘地区,地势更加平坦开 阔,水流下切作用进一步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水流 在此处溢散形成扇缘湿地。
地
喀斯特地貌
化学溶蚀(石林、溶洞);化学沉积(石笋、石钟乳、石柱)
表 形 地表形态
风沙地貌
风蚀地貌(雅丹、风蚀蘑菇、风蚀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态
海岸地貌
海浪侵蚀(海蚀桥、海蚀柱);海浪沉积(沙滩)
冰川地貌
冰蚀地貌(角峰、冰斗峡湾);冰积地貌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一、外力作用对地貌塑造的过程:
1.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
【对点训练】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冲积扇的演化发育受气候、构造运 动、母岩类型、供源流域规模及盆地形态等因素影 响。基于其主要形成沉积水动力条件,可划分为河 流(辫状河、曲流河)型冲积扇与重力流(塌积、 泥石流)型冲积扇。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代白杨河 冲积扇为典型的辫状河流型冲积扇,具有规模大, 坡角平缓的特点,沉积砾岩、砂砾岩内砾石成分以 岩浆岩系为主,整个冲积扇沉积泥质含量极少。下 图示意冲积扇洪水期活动扇体构型特征。
考情分析
【高考命题】地质地貌的考察始终是 高考考察的热门方向,尤其是随着新课 改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地质地貌形 成的过程类分析与推理成为对学生进行 核心素养考察的主要方向。考生需要强 化地质地貌类题型过程类的推理分析能 力。
高考地理成因(过程)分析类问题答题思路解析
高考地理成因(过程)分析类问题答题思路解析成因(过程)分析类问题答题思路1.自然地理类(1)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由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状况共同决定。
(2)影响风力的因素①根本原因:区域间的温差→水平气压差;②大气环流(风带、季风);③地势高低;④地形平坦开阔或崎岖闭塞;⑤垭口或峡谷(狭管效应)。
【典型设问】2013年课标全国卷Ⅱ第36题第(2)问,分析下图H县城附近冬春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8分)【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会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分)(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①纬度;②地形、地势、坡向;③海陆(海陆分布和海陆位置);④洋流(寒暖流);⑤植被状况或地表性质;⑥天气阴晴;⑦天气系统(高低压、冷暖锋、冷暖气团);⑧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典型设问】2013年课标全国卷Ⅰ第36题第(1)问,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答案】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4)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及天气系统影响降水。
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海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降水量也会产生差异。
④下垫面:山坡方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势高低、森林植被、人类活动使下垫面状况不同,影响降水。
【主要设题角度】气候对各自然要素(如地形、河流、植被和土壤等)的影响;对人文要素(城市、工农业和交通等)的影响;气候影响下天气状况的描述等。
(5)影响气候的因素①太阳辐射(纬度):决定气温分布;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影响降水分布;③下垫面状况(海陆状况、地形地势、洋流等);④人类活动。
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从宏观尺度影响大的气候格局;下垫面状况会从微观尺度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影响局地气候;人类活动则是通过影响大气成分(如CO2的增加)以及改变下垫面状况,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或局地气候。
高考常考的地理过程与地理效应总结
高考常考的地理过程与地理效应【考向讲解】1.近年高考卷中,多过程性思维的考查。
据此,考查地理思维、语言表达。
2.各类地理效应丰富地理的考查维度,实现对获取与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
【思维导图】【考点剖析】考点一——地理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河口三角洲形成过程:(1)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如果河流比较大,搬运来的泥沙多,而海水作用弱,则三角洲迅速发育,并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生长。
(3)如果河流小,搬运来的泥沙少,而海水作用又强,则三角洲发育缓慢,甚至不发育三角洲,而是以河口海湾出现。
如亚马孙河河口未发育三角洲,其原因主要有:①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小;②流经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水流平缓,利于泥沙在河口以上地区沉积;③河口泥沙被南赤道暖流向西北方向搬运。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质作用过程分析技巧
技巧(一)根据题目的区位,环境特点及岩石特征,判断岩石类型。
要求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以及它们和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图3)。
1、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坚 硬致密的 侵入岩(如花岗岩),或多气孔的喷出岩(如玄武 岩); 2、沉积岩是由地表被侵蚀的物质,由外力搬运后沉 积下来, 固结成岩而成,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及化石 燃料; 也包括石灰岩(化学沉淀物)和珊瑚礁(珊瑚虫遗 体堆积)。 3、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如 石灰岩变 为大理岩,页岩变为板岩。
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
斜,C—背斜,D—向斜。
3.断层的判断:看断层面的完整程度。如果断层面把所有岩
石断开,且断层面完整,则断层发生时间较晚,晚于其所
断开的岩层;如果果断层面不完整,则说明断层之后又发
生了某种地质活动;
4.根据地质构造之间的叠加和影响来判断:晚形成的地质
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断关键是根据已知信息和箭
头指向,联系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逐步推导。第(1)题,
由沉积物只能变成沉积岩D,沉积岩变成变质岩E,变质
岩熔于岩浆A,岩浆冷凝形成侵入岩B和喷出岩C。
二、地质剖面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例3(内力作用+判断岩层新老关系+岩石形成条件逻辑思维)
图5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各岩 层、 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火成岩l、沉积岩l、沉积岩2、火成岩2、 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l、火成岩2、沉积岩2、 沉积岩l DC..沉沉积积岩岩33、、沉火积成岩岩2l、、火沉成积岩岩l2、、火火成成岩岩22、、沉沉积积岩岩l l 解析:根据沉积岩的顺序由老到新应是沉积岩3、沉积 岩2,而火成岩侵入地壳的定义可判断火成岩l、火成岩2 晚于沉积岩3和沉积岩2,且火成岩2晚于火成岩1。所以 选D。
答题模板02地形地貌形成类-备战2023高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
备战2023高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答题模板2 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类【命题角度】角度: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或形成缘由【模板构建】[例1]〔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阅读图文资料,答复以下问题。
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最西部的山脉,平均海拔3500米。
气象观测资料显示,保山站和腾冲站受山谷风影响,风向日变化明显,分别于上午9时和10时左右形成谷风。
以下图为保山站和腾冲站位置示意图。
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腾冲考察打鹰山,并有记载:“其山……上起两峰而中坳,遥望之,状如马鞍。
……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无隙,中有龙潭四,深莫能测…山顶之石,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为浮沫结成者。
〞依据资料推断打鹰山的形成缘由,并说出主要推断依据。
【解题思路】依据材料“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无隙,中有龙潭四,深莫能测…山顶之石,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为浮沫结成者。
〞可推知,山顶四周高,中间低,有深潭,应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火山口湖。
岩石为红褐色,具有气孔构造、质地较轻等典型的火山岩〔玄武岩〕特征,均说明打鹰山应是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形成。
【尝试解答】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山顶四周高,中间低,为火山口的典型特征;山顶有湖,推想为火山口湖;山顶岩石具有气孔构造,较轻,为玄武岩的典型特征等。
[例2]〔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猜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我国东南地区雁荡山的破火山〔火山喷发塌陷后的巨大塌陷坑〕里发育了一种典型的流水地貌——崖障地貌。
崖障是顶部平坦、侧面悬崖、垂直裂隙发育的巨厚流纹岩层地貌。
研学小组的同学在对有些崖障观看发觉:流纹岩夹层消失一些砂砾石沉积〔湖相沉积物〕的粒序层理。
图为该地区崖障景观图。
(1)依据图文信息,说明崖障形成的过程。
(2)推想流纹岩夹层消失粒序层理的缘由。
【解题思路】〔1〕雁荡山的破火山〔火山喷发塌陷后的巨大塌陷坑〕里发育了一种典型的流水地貌——崖障地貌,由于早期火山喷发剧烈,锥体顶部失去地下岩浆支撑,倒塌形成破火山;崖障地貌是流纹岩层地貌,流纹岩是火山岩,火山喷发形成流纹岩;崖障是顶部平坦、侧面悬崖、垂直裂隙发育的巨厚流纹岩层地貌,流纹岩层多断裂、垂直节理,东南地区降水丰富,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大量沟谷;沟谷在流水、重力作用下进一步被侵蚀,山体变小、变薄,形成崖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C.持续侵蚀
B.先侵蚀、后淤积
D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B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2).空间图像中的地理过程分析
(1).时间图像中的地理过程分析 该组试题呈现了以时间为顺序的外力作用过程 ,我们必须紧紧地抓住 时间这条主线,根据时间变化的各阶段状态来分析整个地理过程。
[2015·全国卷Ⅰ] 图4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 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 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 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2) 题。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 的影响。
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故某一 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R河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 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 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 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 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例1】试从海陆热力性质的角度,分析地中海对沿岸地区气候 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气候的成因与分布 等知识,核心知识是热力环流的成因。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 中海冬季气温较周围陆地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会加强西风的 势力;夏季相反,地中海会增强副热带高压的势力。
【答案】冬季,地中海的气温周围陆地上的气温高,形成一个局 部低压,对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有增强作用,使地中海地区温暖多雨 ;夏季,地中海的气温比周围陆地上的气温低,气压高,对(亚速 尔)高压有加强作用,使沿岸地区晴热少雨。
人文地理过程: 9.比较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 析其形成 原因; 10.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 11.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以及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化 过程; 12.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 13.运用资料,从地理角度说明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形成原因; 14.以某种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2016·浙江杭州模拟)下面两图为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的我国某湖 泊在不同时期的数据属性资料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图甲相比,图乙中湖泊土 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最大的是 A.鱼排水箱 B.泥滩沙滩 C.湖泊水域 D.草洲草地 4.与图甲相比,图乙中湖泊土 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B.湖泊水位下降较大 C.渔业资源过度捕捞 D.围湖造田日益严重
根据考纲要求,结合历年高考特点,大致可归纳出以下具体内容: 自然地理过程: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下垫面因素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 响; 2.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5.说明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过程; 6.观察海底地形图,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 7.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8.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地理事物具有空间分布和发展的特征 , 这也使地理事物形成 了空 间的发展过程。认真仔细的分析空间图像分布和发展变化的特征规 律,将有助于我们对相关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正确判断。
(3).示意图中的地理过程分析
地理示意图是地理教材和试题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 ,示意图能 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 ,它将文字内容图形 化 、抽象内容具体化 、复杂内容简单化 、表态内容 动态化 ,通常 以数理统计 常规,没有明确地提出依据某一原理,也没有限定地理过程分 析方向。如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该地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SO2形成 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石窟造成损害。试从减少SO2排放以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该 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一题,我们可以依据如下思路形成地理过程分析:大气 中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其最主要的来源是燃烧含硫的燃料,酸雨 会使暴露在外的雕像受到侵蚀,造成文化资产的破坏,同时对生态系统、土壤、 建筑物、人类健康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对该传统工业区进行综合整治 ; 细审题干信息可判定出该工业区为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区,那么我们可以回归到教 材中鲁尔区整治这一知识点: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 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③ 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 源消费结构;④发展新技(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⑤ 回收利用废弃物, 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等等。
该类试题要求我们认真审题,加强对试题所提供材料信息的解读,抓住题 干中的关键词语,与所学的知识相对照,注重回归教材,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 地理过程分析,便能透析整个试题,形成答题思路。
4、图像中的地理过程分析
地理过程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题目所给资料通常有以下几大类型:
如“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后的各要素变化特点” 一题,我们可先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 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放于首要位置,然后依据“每一个要素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和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 动全身”两大表现,结合题意中的植被变化要求,从植被着手,分析植被的减少 对水文、地貌、气候、土壤的影响,这就形成了整个地理分析过程:从表面上看, 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 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结合该思路,我们 就可以组织答案: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某 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后, 流水的侵蚀更加严重,使黄土高原逐渐呈现出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 土壤更容易遭受侵蚀,使得肥力下降;植被稀少使得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使当 地降水减少,气候变干;由于降水减少,使当地的河、湖等水量减少。
二.“地理过程分析”试题的题型简介
1、常规地理过程分析
这类试题题干往往明确地要求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某一地理原理 的形成过程,侧重考查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如“试从海陆热力性质的角度,分析地中海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 响” 该试题主要考查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气候的成因与分布等 知识,核心知识是热力环流的成因。我们应该遵循着热力环流原理 去分析该题,组织语言来进行整个地理过程的描述:冬季,地中海 的气温较周围陆地上的气温高,形成一个局部低压,对来自大西洋 的西风有增强作用,使地中海地区温暖多雨;夏季,地中海的气温 比周围陆地上的气温低,气压高,对(亚速尔)高压有加强作用,使 沿岸地区晴热少雨。
【考前辅导】 地理过程的综合分析与表述
17届高三地理组 胡厚领
一、地理过程的含义及相关的原理、规律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陆地 表层系统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涉及的自然地理过程 和人文地理过程原理和一般规律包括:
地球运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陆地水体水源互补和水循环,洋流运动过程;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变化 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与形成过程 人口结构变化与人口迁移 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过程 城市化过程及城市功能区分布的变化过程 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及旅游景区景观特点的形成
(二)、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1.有关地震、火山的形成原因通常可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2.地球表面各种形态都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在 分析某些较大的地形单元或地貌(如巴西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三 峡、北欧西侧的峡湾等)形成原因或形成过程时,应考虑内力(通 常用板块构造学说)、外力的共同~作~用~ ,这样分析问题才会透彻, 答案也显得更完整。 3.局部小地貌的形成原因可用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来解释,如喀 期特地貌、冲积扇、风蚀地貌等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解析 第3题,有两图的对比可知,图乙中代表湖泊水域的1减少最 多,故选C项。第4题,两图对比可知,原来的湖泊水域多变为草洲、 草地或泥滩、沙滩,主要是由于入湖泥沙增多,导致湖泊淤积而成, 选A项。
四.常见的几种地理过程描述及分析例举: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 1.基本原理: (1)地表冷热不均,温度高处受热上升,温度 低处收缩下沉; (2)高低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3)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流动。 2.热力环流实例: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季风环流等。
5、表格数据中的地理过程分析
地理表格也是地 理信息呈现 的一种载 体 ,它经常以定量的 数据来呈现地理信息及 地理事物 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过程 ,要求 我们 根据表格中提供 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按其内在联 系抽象成知识与规律 ,形成地理过程分析 。
针对地理表格中的地理过程分析 ,必须紧紧抓住显性或隐性的 数据信 息,我们要立足于表 格的现有数据 ,从整体着眼 ,把握 总的规律 , 揭示 出该表格相应地理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规 律 , 或在特定 的时期内相应要素在不同区域 之间的异 同点,全面、 准确地分析地理要素的 特征 ,并且还要通过数据间的某种关 系 揭示 出更深层次的信息 ,为更好地分析相关 问题 开辟更广的思 维空间 ,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分析过程。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 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 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 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 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 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 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
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2011福建文综).下图为R河流域及 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R河 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 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 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 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 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