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课程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活动,让孩子们能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准备:1.活动材料:水、水杯、火柴、搅拌棒、小自来水管。

2.实验器材:锅、火炉、温度计。

3.实验环境:室内教室。

4.辅助教具:PPT课件。

5.师生互动环节:小组活动。

课程流程:STEP 1:引入环节教师出示PPT课件,引导孩子们讨论关于水的问题,例如:水是什么?水有什么用途?水凉了和水热了有什么区别?STEP 2:实验环节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实验,如下:实验1:观察水的三态变化(1)将水倒入锅中,点燃火炉,等到水温升高,孩子们观察水从液体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2)将锅中的水倒入冰盘中,等到水温下降,孩子们观察水从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实验2:冰块的融化(1)将冰块放在容器中,孩子们轮流拿着温度计检测冰块的温度。

(2)慢慢将冰块移到室温环境下,孩子们观察冰块从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STEP 3:小组活动将孩子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拥有自己的小自来水管和搅拌棒。

教师放置不同温度的水,让孩子们用小自来水管和搅拌棒测试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STEP 4: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孩子们总结本次活动的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三态是什么?答案:水的三态是固体、液体和气态。

2.在不同温度下,水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在低温下,水会从液体变成固体;在高温下,水会从液体变成气态。

STEP 5:延伸拓展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水的三态变化,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延伸探究,例如:1.用不同温度的水制作冰淇淋。

2.使用不同温度的水制作茶叶。

这些延伸探究的活动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实践兴趣,巩固并加深他们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结语:通过本次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未来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探寻科学奥秘。

教学设计《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设计《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设计课题:三下第三单元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前段时间,在关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今天这节课,王老师继续和大家来探讨有关水的话题。

2、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学生交流)3、同学们说的都对,水在自然界中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气态(板书)这三种形态是可以互相转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和学习水的三态变化。

(板书课题)二、探究水的各种形态1、欣赏不同形态水的图片提问:见过雾吗?露珠呢?一般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能看见雾和露珠?那霜和雪一般出现在什么季节呢?2、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小组讨论,说说雾、露、霜、雪、冰、云是怎么变化而来的?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请大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作业本32页第一张表格上。

3、交流,完成表格。

(结合课件资料)4、霜和雪是怎样形成的?大家可能不怎么清楚,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冰融化了》(3)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冰融化了》(3)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冰融化了一、教材简析:学生听、说、操作、分工、合作等学习习惯的质量对本课能否顺利实施有直接影响。

关注、有效并坚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就是促进他们科学学习素养形成的重要部分。

本课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一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处理到位,如器材的有效性、学生明确测量任务、掌握方法,会正确测量温度及技能的熟练程度等。

本节课有两个重心:1是测量出冰融化时的4个相关数据;2是分析这些数据,形成认识。

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热量”是贯穿本单元的重要概念,是解释水温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词,而恰好又是学生的薄弱点,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第一部分:观察冰的融化液态的水在0 ℃以下就会凝固成冰,固体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

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

因为,很少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这样一个观察过程。

教科书在这部分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观察、记录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观察、记录活动。

让学生测量记录冰、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温度时,还希望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

通过上述的观察、交流活动,相信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 ℃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 ℃,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第二部分:加快冰的融化教科书这部分内容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怎样加快冰融化速度的问题,学生有了前面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认识,他们应该能够想到,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优质教案

《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分析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情况,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

2.科学探究目标:尝试从事物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中提出可以探究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研究问题做出假设,说明假设的依据,通过持续加热和停止加热,观察记录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并对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3.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对热量与水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通过长时多次的测量和记录,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存在。

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给水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温度、形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温度计夹子、热水、护目镜、湿布、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课件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科学1.情境:展示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着。

2.观察: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说说“图片中的水以哪些形态存在?”3.思考:在学生观察、交流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这些不同形态的水的会发生变化吗?”4.引入:教师指出本节课要“水在自然界里运动着、变化着,同时形态也发生变化?”,那么水的形态变化与什么有关呢?引出研究课题——温度与水的变化二、鼓励假设,猜科学1.猜测:教师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这些水在自然界里运动着,水的形态在发生着变化,水的形态发生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2.了解:教师在学生交流猜测结果的基础上使他们认识到“水的形态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1)水受冷结冰,水受热变成水蒸气(2)水结冰的温度,水沸腾的温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一、水到哪里去了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推测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3、学生实验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

学生讨论后汇报(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1 温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1 温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3.1 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和测量误差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版教材、课件、实验材料(温度计、水杯、冷热水)、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学生版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温度这个词,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并讨论。

步骤二:温度的概念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表现,是量化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温度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确保他们理解了温度的概念。

步骤三:温度的测量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2.教师展示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了解其原理和使用场景。

步骤四:温度计的单位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

2.教师解释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关系和转换公式。

3.学生进行比较和举例,加深对温度计单位的理解。

步骤五:温度计的使用及误差分析1.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2.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杯中的水的温度。

3.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影响因素,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本上。

步骤六:实验总结和讨论1.学生汇报不同组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误差情况。

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有关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和误差预防措施。

3.学生思考温度计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温度和温度计》温度和水的变化教学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温度和温度计》温度和水的变化教学课件
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1、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 2、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 3、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
别是多少?
安全提示
温度计要小心拿放, 谨防破裂!如果 温度计的管子破 裂,请立即告诉 老师!
温度计的使用
1正. 确看使清用温温度度计计: 的量程和分 2度.温值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 43体计入底不.. 读后温的被或碰数度示要测容壁时稍计数液器底温玻稳侯体壁)度璃定一中;计泡后会(, 不的浸再儿泡要玻入读,入待碰璃被数液温到泡测;中度容要液,器 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凉水 温水 温水 热水
12 34
只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 度是不可靠的!
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电子温度计
地温计
水温计
红 外 测 温 计
热电偶温度计
体温计
温度计的结构:
单位
读作:摄氏度
玻璃管
℃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刻 度
液 柱
玻璃泡
°c
°c
°c 错误!
正确!
°c
错误!
°c
°c 正确!
错误!
哪位小朋友的读数方法正确呢?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25摄氏度可以写成25℃ 25℃读作25摄氏度
零下8摄氏度可以写成-8℃ -8℃读作零下8摄氏度
一、温度
什么是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要准确地测量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
0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规定为0℃,这 是水的冰点。
0℃
冰水混合物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优质课教学设计_4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优质课教学设计_4

一、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水准,物体的温度能够用温度计测量。

2.了解常用液体温度计是用利用玻璃管内的液体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特别是识读零下温度。

2.难点:把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三、材料准备每组冷水、稍热水、热水各一杯,实验室温度计。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1号和3号杯子,1号为了冷水,3号为热水,请一学生感受水的温度。

2.出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水准叫做温度。

(二)比较水的冷热1、出示课件两个手指同时放入1号和3号杯子,马上拿出放入2号杯子中,你有什么感受。

2、提问这能说明什么呢?让学生意识到,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的、不可靠。

那么,通过什么方法能够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水准呢?(引出测量温度的方法和工具的学习).初次观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a.同学们,为了能进一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冷热水准,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温度计。

为了更好的了解温度计,老师想请大家分组观察温度计(提示学生从刻度、标记、数字、构造等方面观察)。

b.观察前明确温度计是玻璃做的,要小心拿放,如有破损报告老师。

c.师生交流:你看明白了什么?(明确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是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液柱组成)d.介绍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通常用℃来表示它,读作“摄氏度”写作“℃”边读边写(学生一起)。

根据学生回答告诉学生因为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所以有的温度计上不再标明单位了,这样的温度计就是摄氏温度计;如果温度计上有两个单位,那我们就看有摄氏度的这个边。

2. 二次观察,了解温度计使用前需注意的事项a.明确温度计的单位后,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是多少度?(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标定方法)b.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c.你对温度计的观察中有没有产生问题?你知道温度计的原理吗?d.指导学生初步感知温度计的变化原理,分别用手握住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放手后观察液柱的变化。

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地学习科学课程,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于直观、有趣的科学现象容易产生兴趣,但逻辑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发展中。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已经对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有所接触,但缺乏深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1. 内容结构。

- 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分别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

-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构建科学知识体系。

2. 教学目标。

- 科学知识目标。

-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萌发、根、茎、叶的生长等。

- 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如蚕的一生、青蛙的生长发育等。

- 掌握温度与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如水的三态变化、温度的测量等。

- 探究磁铁的性质,如磁性、磁极、磁力大小等。

- 科学探究目标。

- 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来探究科学问题。

- 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如温度计、放大镜等进行观察和测量。

- 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

- 科学态度目标。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 引导学生尊重事实,依据证据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迷信权威。

-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养殖、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如温室种植、养蚕技术等。

- 关注环境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 植物根、茎、叶的作用。

2.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 典型动物(如蚕、青蛙)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

- 动物的繁殖方式。

3.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 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条件。

- 温度的正确测量和读写。

4. 磁铁单元。

- 磁铁的基本性质,如磁性、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

水和温度的关系:幼儿园科学教案

水和温度的关系:幼儿园科学教案

水和温度的关系:幼儿园科学教案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我们每天都需要水来维持生命。

水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可谓是一门有趣的科学课题。

本教案将帮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探索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了解这一门科学。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学生将:1.理解水的物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探究水的沸点和结冰点。

3.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二、教学过程1.引入教学请一名小朋友帮忙拿来一个装有冰块的盘子,另一名小朋友帮忙拿来一个装有热水的盘子。

老师可以帮忙加一些色素让水有颜色。

然后向孩子们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水吗?它有哪些性质?今天我们要探究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你们期待看到什么吗?”请孩子们畅想一下,引导他们提出一些问题或猜想,如“冰会化成水吗?”“水会变成冰块吗?”“水会变成沸腾的汽吗?”等等。

2.实验活动2.1.水的沸点将一些水倒入水壶或烧水壶中,然后让小朋友们观察水的表面是否扭曲,询问他们有哪些感觉。

当水壶中的水达到一定温度时,水会开始沸腾。

老师可以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帮孩子们记录实验数据。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加深入了解水的沸点,我们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用一杯水和一个气球就可以完成这个实验。

吹气球到指定大小,记住气球的直径。

将气球放入杯子中,保持气球的直径。

然后将杯子加热,等待水开始沸腾,将气球放入杯口并迅速扣紧杯口。

孩子们会看到气球最初的直径变小,这是由于气球里面的空气受到加热膨胀,而达到足够的膨胀压力将气球扩大。

当气球冷却时,空气重新收缩,气球的直径也会变小。

2.2.水的结冰点为了探究水的结冰点,我们可以用水和盐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让孩子们帮忙将水倒入两个杯子中,然后将一小勺盐倒入一个杯子中。

接着,将两个杯子放入冰箱中冷藏。

孩子们会注意到没有加盐的水杯子很快就结冰了,而加了盐的水杯子还是液体状态。

孩子们会有好奇心,想要知道为什么加盐的水不结冰。

老师可以向孩子们解释,盐可以降低水的结冰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 水结冰了 2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 水结冰了 2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水结冰了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

在三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通过这节课学习,要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相关的,还可以为后续的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基础。

二、教学背景:
在外界环境改变的条件下,物质能够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

例如水,能变成气态或固态。

这是怎样发生的呢?本课和后续的几课将集中探究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

和所有的物质一样,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果水温下降到0 ℃,水就变成了冰。

当外界提供的热量达到熔点的温度时,冰开始变成水;水还能够不断蒸发成为水蒸气……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当物体吸收或放出足够的热量时,物体就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通过观察上节课放人冰块托盘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开始了本课的学习。

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凝结成了冰。

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许多学生也有过接触冰块的经历。

这节课,学生们将要观察水结成冰后有什么特点。

例如冰是有固定形状、确定体积的。

学生还可能会注意到水结冰以后体积增大了,在冰块托盘中占据了更多的空间……同时,他们还将观察到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节《温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节《温度》教学设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温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

这一章的教学以“温度”为起点,在这一节的内容中包含了摄氏温度、温度计的使用、体温计等内容,《温度》这一节是本章的预备知识,后面三节的内容也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来进行的,而“温度计”的使用则是本章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温度也为学习九年级的《内能》和《内能的利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好奇心重,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

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温度计”学生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也接触过,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规范上还有一些疑惑,因此在上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用科学用语规范地描述概念,规范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各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温度计的标度五、教学准备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烧杯3只。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自然界水存在的形式,引入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由三态的变化引入课题——温度2、播放“冷”、“热”图片,让学生说出感受。

由此引出温度的概念。

交流讨论并说感受举例、回答问题通过思考、讨论、体验“冷”“热”的感觉。

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第三单元7、水的三态变化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第三单元7、水的三态变化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湖南省沙市沙排学校巅峰7、水的三态变化【教课目】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云、、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以液、固平和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停着三种状的循化,促水的三化的原由是温度的化。

程与方法:1、回或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云、、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它之化的原由和条件。

2、求水的气和固之化的据,自主水的气和固之化的察活。

3、解析水的各种状之化的程,整理概括水的三化律。

4、思虑相关自然界水的相关,并用“水的三循” 一象做出解。

感情、度、价:1、到数据(据)科学研究的意和价。

2、初步同物是不停化的。

3、初步建立物不的点。

【教课要点】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可以相互。

【教课点】水的三之的相互化做出解。

【教课准】小:水形化的程及生化的条件表,玻璃杯 1 只,冰1杯,食全班:云、、雨、露、霜、雪、冰等自然象的片、件或影像料。

【教课过程】一、水的各种形态1、师:在快要一个礼拜的学习以来,我们向来在学习水,谁来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吗?师生交流师:刚刚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

(课件展现)2、师:刚刚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

你能依据生活经验谈谈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谈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谈论交流。

(基本答案以下:)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条件霜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雪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冰水(液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露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云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雾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以后再回过往返答也可以。

水的三态变化.doc

水的三态变化.doc
学生行为
设计说明
环节一
联系自然设问导入
教师导语:又到了科学课时间了,今天我们又将探究怎样的科学奥秘呢?前几节课,我们进行了水的学习,知道啦水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存在形式,那么同学们来说说,在自然界中,你们所观察到的水的形态有哪些呢?
根据交流总结:水有固态、液态、气态板书(水的三态)
问题组1:
1.既然水有这三种形态,他们之间能进行相互的转换吗?
2.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吗?
3.结合所有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得出结论。
观察,联系实验结论,补充完善结论。
将科学知识生活化,体现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环节四
判别巩固迁移结课
图片呈现:大气中水的三态转化怎样的?
问题组5:
1.图片中的现象,你能判别水的状态吗?
2.你们还能收集生活中更多水状态变化的过程吗?
2.它们是怎样转化的?
认真参与,思考,交流。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吸引注意力,联系生活。
环节二
实验探究
交流认同
活动1:冰的融化(学生实验)
1.发给每组同学冰块一个,装有热水的烧杯一个,温度计一只(在冰融化前后,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
2.小组之间对比,交流,温度是否有变化?
问题组2:
1.冰块融化后,有什么变化?
参与实验,发表交流看法。
交流、分享实验现象及规律。
在经历的基础上,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同温度是水状态变化的原因。
环节三
应用探究
强化认同
活动3:水蒸气怎样转化为水?
1.将干燥的保鲜膜放于冒着水蒸气的烧杯之上。
2.观察实验现象,将保鲜膜拿下,待室温,用手摸摸,你发现啦什么?相互交流。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 C——110C)(2)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 C ―― 110C)【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C)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

(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二、观察温度计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 25C”,你会读吗?学生试读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例:“ 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6水和水蒸气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6水和水蒸气 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节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第6课《水和水蒸气》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

第一部分,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

第二部分,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第三部分“空气中的水”,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凝结,解释第5课“小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蒸发和凝结,本人安排两课时学习《水和水蒸气》,第一课时学习关于蒸发的内容,第二课时学习关于凝结的内容。

本课教学是第一课时,学习“水到哪里去了”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两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现在三年级的学生基本是经过幼儿园的学习进入小学的,关于“水和水蒸气”,幼儿园的科学领域活动中有了解过相关的内容。

学生基本上有关于“蒸发”的生活经验。

但三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

学生上科学课,往往玩兴较大,科学探究意识、能力比较弱。

对比实验的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实验的细节还是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5、水珠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组: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

【教学过程】
一、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
1、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

(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

)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板书:水珠从哪里来
2、学生预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
(预设:可能是从被子里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3、师: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一下吗?
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

(预设: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

)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

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

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
2、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做一组对比实验:(出示:三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

隔几分钟观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3、学生观察
师:有什么发现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预设:这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

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壁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4、师:那么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猜测(预设: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结、水汽等,这时也可以提问: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等等)
5、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后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你自己的猜测,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