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负荆请罪(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选14篇)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选14篇)《负荆请罪》第二课时篇1《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2、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准备1、练读第二幕。
2、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复习:(课前板书:21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初读了剧本,我们知道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学习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随机板书:一心为国。
这里有一幅,说的就是他们的事情,读:廉颇扬威盛气凌人,相如忍辱顾全大局,将相不和。
2、小结过渡:廉颇和蔺相如是水火不容、誓不两立,那么后来他们又是怎样成为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合力卫国的亲密朋友的呢?这堂课我们就来读读剧本的第二幕,说好剧本第二幕的台词。
二、角色品读1、通读第二幕:学习第一幕时,我们体会到了读好剧本说好台词的两个要求:一是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一是要注意方括号背景的提示,小括号动作、神情的提示,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现在请大家运用这样的方法读好剧本的第二幕,说好第二幕的台词。
2、指导朗读第一个片断出示文本:〔幕启。
几天以后。
蔺相如在客厅踱步。
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蔺相如什么事?韩勃廉将军来了!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韩勃是!教学思路:(1)过渡:这是第二幕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断,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韩勃和蔺相如的内心先后是怎样变化的?试着用朗读表现出这种变化。
(2)请两位同学说一说这个片断的台词。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你能不能听出韩勃和蔺相如的内心的变化。
要求:人物的姓名、方括号和小括号里的内容都不读,直接说台词。
负荆请罪课本剧教案
负荆请罪课本剧教案【篇一:21《负荆请罪》-教学教案】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案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勃是!
这是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段,说的是韩勃和蔺相如之间的事情。
1)我想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这个片段,根据你学习第一幕的体会,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
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直接读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自主学习方法并努力使学生养成习惯。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必须对重点或不理解的词句的圈画,对感悟的地方进行批语,长期坚持就一定会对学生学会自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加活动,手脑并用,既要读,还要写,既要听和看,还要动手写,只有这样,才可以维持大脑较多区域较长时间的兴奋状态,读书动笔有很多好处:一是能够帮助记忆;二是能够让学生掌握书中的重点、要点;三是有利于学生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四是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走进人物内心,剧本表演。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内容
一、课前自主预习:
1. 读一读:认真练读《负荆请罪》的第二幕。
《负荆请罪》教案
教案名称:《负荆请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使学生了解到一个人的改变和成长需要勇气和责任心,并理解道歉和原谅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能够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来解释故事中的复杂情节。
二、教学重点1. 学习《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成长。
2.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力,产生对个人行为和责任感的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和故事概述(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负荆请罪》的背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 学生讨论故事标题的含义和可能产生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故事阅读和理解(30分钟)1. 学生阅读故事《负荆请罪》。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第三课时:人物分析和情感塑造(40分钟)1.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主人公和其他次要人物。
2. 学生探究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内心变化,并就其原因进行推测。
3. 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和塑造方式,如对自责、内疚、悔过、谦恭等情感的描写。
第四课时:道歉和原谅的重要性(30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共同探讨道歉和原谅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就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是否应该被原谅发表个人观点,相互交流。
第五课时:个人行为与责任感的思考(40分钟)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或写作的方式,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个人思考,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并讨论如何改变行为并承担个人责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
2.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估。
3.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价。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角色来重新讲述这个故事。
2. 学生可以创作一个新的故事,描述一个人在面对错误和挫折后的改变和成长过程。
5负荆请罪(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5负荆请罪(第二课时)
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学会阅读剧本、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
做简单的批注。
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
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
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
斜面我们来看文
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5(第二课时).doc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5(第二课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初读了剧本,我们知道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学习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随机板书:一心为国。
这里有一幅对联,说的就是他们的事情,读:廉颇扬威盛气凌人,相如忍辱顾全大局,将相不和。
2、小结过渡:廉颇和蔺相如是水火不容、誓不两立,那么后来他们又是怎样成为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合力卫国的亲密朋友的呢?这堂课我们就来读读剧本的第二幕,说好剧本第二幕的台词。
二、角色品读1、通读第二幕:学习第一幕时,我们体会到了读好剧本说好台词的两个要求:一是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一是要注意方括号背景的提示,小括号动作、神情的提示,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现在请大家运用这样的方法读好剧本的第二幕,说好第二幕的台词。
2、指导朗读第一个片断出示文本:〔幕启。
几天以后。
蔺相如在客厅踱步。
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蔺相如什么事?韩勃廉将军来了!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韩勃是!教学思路:(1)过渡:这是第二幕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断,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韩勃和蔺相如的内心先后是怎样变化的?试着用朗读表现出这种变化。
(2)请两位同学说一说这个片断的台词。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你能不能听出韩勃和蔺相如的内心的变化。
要求:人物的姓名、方括号和小括号里的内容都不读,直接说台词。
(下同)(3)品读韩勃的台词引导:你觉得韩勃的内心先后是怎样变化的?点拨要点:①大人!大人!第一层:韩勃看到廉颇上门了,心里会怎样想?(上门寻事,点:读书如果能注意前后联系起来看,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想到了这些,韩勃能不紧张吗?谁再来说说这句话?第二层:联系方括号中韩勃匆匆,老师描述:韩勃说这句话时,是急匆匆地,也可能是一路小跑了,他一边跑一边喊,那是一声比一声近,一声比一声高,谁会喊?②廉将军来了!还在紧张之中。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负荆请罪》教案、教学设计
6.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将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古代战争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故事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接着,教师讲述《负荆请罪》成语的由来,并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听说过负荆请罪的故事吗?谁知道它的具体含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小组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可补充发言。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成语含义及应用: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负荆请罪”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如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勇于承认错误,向他人道歉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2)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代表了什么品质?(3)你如何看待“负荆请罪”这一行为?
3.成语接龙:以“负荆请罪”为起点,编写一个成语接龙故事,至少包含5个成语。此作业旨在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同时巩固已学的成语知识。
《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负荆请罪》第二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
2、感悟廉颇知错能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
3、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入角色品读文,说好台词。
难点:感受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和蔺相如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
突破方法:前预习——阅读《负荆请罪由来》了解故事背景——初读文——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阅读外书《渑池之会》《和氏璧》《将相和》——加深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品味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剧本表演——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前板书:21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这节,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学读剧本第二幕,初步感悟人物性格特点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迷途知返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你怎么知道?三、分角色朗读剧本,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生讨论(屏幕出示:在读文时,要注意圆括号里的人物的表情动作,方括号里舞台背景及人物活动情况。
还要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要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性格特点。
)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剧本第二幕的台词。
(1)、学生自由试读剧本。
(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感悟人物,练读句子。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3、师生探讨台词读法,品味人物性格特点:(1)讨论练习朗读韩勃的台词,体会其性格。
扶绥县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负荆请罪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5.负荆请罪【教材分析】第二单元有三篇文章,均是围绕着爱国、爱岗、爱社会的伟大精神,展现主人公们为祖国、为他人献出真爱,向人间撒播真爱的崇高精神境界,所以主题可以叫“人间真情".《负荆请罪》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所叙述的故事来源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个多幕剧的话剧剧本,共有两幕.第一幕是蔺相如笑劝韩勃;第二幕是廉颇负荆请罪。
这两幕历史小话剧的内容各有侧重,第一幕侧重蔺相如的表现,第二幕侧重于廉颇的言行。
第一幕是第二幕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幕是第一幕的发展和结果,两者互为依存,不可或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文章的主旨就是戏剧创作的灵魂,就像清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关于戏剧创作的观点:“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在这篇历史小剧本中,“主脑”就是“和为贵",深刻内涵就是“国为重”。
剧本主要通过描写人物间的对话,辅之以动作、神态等鲜明地蔺相如为国家利益而不计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爽直磊落、知错就改的大将风范。
【学情分析】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要着重引导学生去认真感悟剧本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所展现出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从“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说起,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
【教学策略及设计说明】本课的教授依据新课标中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以“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为突破点,引导学生去思考串联起全文。
采取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取长补短,最后师生交流心得,集思广益:先由韩勃生气,蔺相如解释引出“和为贵”,继而围绕这一主题探究内涵,深化认识,然后又紧承“和为贵”这一主题转到廉颇负荆请罪,揭示缘由“国为重",最后于表演中升华主题,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感同身受,传承中华美德.【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准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含义。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9篇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9篇负荆请罪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负荆请罪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1、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2、在分角色表演中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读题激趣,质疑导课。
1、板书课题,齐读。
2、理解成语,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背着荆条上门请罪。
表示诚恳地赔礼道歉。
)负:背着。
3、课文写的是谁向谁负荆请罪?(板书:廉颇蔺相如)4、课前同学们查阅了资料,你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1、剧本是可以用来演的,但是要演好人物,首先要了解这个人物。
这个剧本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补充板书:韩勃)谁是主要人物?(蔺相如、廉颇)2、我们先来分析这两个人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廉颇又是怎样的人?划出有关语句,把体现人物品质的词写在旁边。
3、学生默读课文,做记号,师巡视。
4、交流。
(1)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A 、从哪里看出他深明大义,以大局为重?蔺相如深明大义,他知道,出示填空:()秦王不敢侵犯我国,()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把第一句话倒过来该怎么说?()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秦王不敢侵犯我国。
谁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一个深明大义的蔺相如?2 B 、宽容大度。
出示词语:笑笑,依然笑笑从这两次笑容中,你感受到什么?(毫不介意,心胸宽广)谁带着这样的笑容来读他的话?廉颇负荆请罪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他的宽容大度吗?从哪里感受到的?能将这一段演一演吗?可以找同桌配合。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杨才文
wen
五、了解 “和”文化
这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 这 个世界才能和谐, 和为贵如 此重要, 所以在北京奥运会 的开幕式上, 中国人才向世 人展示了中国的“和文 化”, (出示图) 六、 小结课 六、小结 文。 1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 回顾一下,重现那幕和为贵 的感人事件。 2、分角色读 3、小结。 布置作业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环 境 教学环节
重难点: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措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了解剧本 过渡: 这个故事曾经记 载于《史记》 《廉颇蔺相如 列传》 ,不过我们今天要学 习的课文, 它是用剧本的形 式来呈现这个故事。 说到剧 本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 过《公仪休拒收礼物》 ,大 二、 了 解 家还记得读剧本的时候需 剧本 要注意什么吗? ——舞台提示 1、指名读剧本开头的 舞台提示。了解“上卿” , “府邸” , “门客” 2、了解“台词” 。 “戏 剧冲突”
“国培计划(2015)”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远程培训 教学设计表
课名 省份 单位全称 教师姓名 教材(版本) 学时 学习者分析 杨才文 苏教版 第二学时 陕西省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市 商洛市 镇安县高峰镇和平小学 学科 章节 年级 语文 第二单元第一课 六 区/县 镇安县
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第 二幕,抓住关键 词句品读人物对 话。
《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感受廉颇的知错就改以及蔺相如的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廉颇的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的感受指导。
教学过程:一、忆避,明品格(复习第一幕)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幕的内容。
2.蔺相如见到廉颇后的表现(用一个字概括):避(板书)3.说说蔺相如避的原因?(板书:顾全大局)二、阅读第二幕1.场景引读:(1)学生读(2)蔺相如在客厅踱步。
踱步:慢步行走。
踱步时,蔺相如在思考什么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蔺相如时刻为国着想的品格,为下文的阅读、理解作铺垫(3)韩勃匆匆走上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
韩勃为什么匆匆?(廉将军来了!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4)想象: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韩勃,你会怎么想?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想?(5)廉颇突然来访,蔺相如什么表现?(奇怪)为什么奇怪?(廉将军来访、廉将军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引导学生猜测廉颇此行的目的,结合奇怪一词,让学生知道蔺相如对廉颇此行目的也不知情,为下文感受蔺相如的人物品格做个铺垫2.快请廉将军进来!(1)廉颇是来干什么的?蔺相如知道吗?(2)平时,看到廉颇就避让的蔺相如,在不明其来因的情况下,为什么叫快请廉颇进来?想象: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秦国在赵国的奸细,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赵国的大臣,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3)小结:快请廉将军进来!快中可见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3篇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3篇《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题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________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出示目标三、自学指导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
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四、先学(比读书、比写字)学生展开充分自学,读、说、想,教师巡视。
五、后教(更正比说话)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六、全课小结(比归纳)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了解。
七、当堂训练(比完成作业)(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廉颇蔺相如对不住你避让要是……宽恕我过去的事别提了背荆条扔在一边跪下扶起(勇于改过)(顾全大局)为了赵国的利益《负荆请罪》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负荆请罪这个词语的意思和________。
2、学会阅读剧本第一幕,能分角色朗读剧本第一幕,能够把剧本第一幕编排成小话剧。
六年级语文下:负荆请罪(2教时)
六年级语文下:负荆请罪(2教时)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介绍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我们在阅读剧本时,首先要弄清剧本的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人物。
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中的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府邸:指旧时高级官员的住所。
上卿:战国时,诸侯的高级长官称卿,分上中下三级。
上卿的职位最高。
门客:古代寄宿于豪门贵族之家并为之服务的人,又称为食客。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
唇枪舌战:嘴唇像枪,舌头似剑。
形容辩论时言辞锋利,争辩激烈。
宽容大度: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能容事。
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受责罚。
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4)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五、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案
《负荆请罪》教案教学要求:1、能分角色朗读全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中的一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联系课文,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来源;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4、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1、根据剧本特点,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特点;2、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把简介“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补充资料发给学生阅读】㈠词语为引,亲近人物⒈出示词语,请学生读词语,明白这些词是写谁的?——(蔺相如)针锋相对以和为贵唇枪舌剑深明大义寸步不让宽容大度⒉左边的三个词语是蔺相如对谁的呢?——(秦王)⒊右边的词语又是蔺相如对谁的呢?——(廉颇)过渡:我们从补充资料中大致领略了蔺相如智斗秦王的精彩故事。
这节课我们接着思考蔺相如如何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廉颇为何“负荆请罪”?㈡一笑一跪,将相风范⒈大局为重,“付之一笑”⑴回顾廉颇之过,探究韩勃之愤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请大家读一读第一幕,想一想,本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廉颇一再挡道,引起韩勃的气愤。
)韩勃:(气愤地)大人,别怪我多事,廉将军一再挡我们的道,太欺负人了,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谁能把韩勃的气愤读出来?韩勃为什么这么生气?(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却好像很怕廉颇。
)那么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学生在文中找答案】(2)深究笑中大度,领略人物风采不怕归不怕,对于廉颇这种粗鲁的挑衅行为,蔺相如生气吗?①当韩勃气愤地说出他咽不下这口气,蔺相如却“笑笑”,这一笑是为什么?②当韩勃弄不懂蔺相如官位比廉颇高,竟然还那么怕他,蔺相如“依然笑笑”,这一笑又是为什么?③从这些笑中,你还读懂了什么?④请学生用成语概括这一笑。
(宽容大度)【板书】(3)品味蔺相之劝,感受语言魅力①蔺相如不仅很有涵养,而且很有远见,请大家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细细品味,感受他的语言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品味语言、神情、动作,认识人物特点,了解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顾全大局及廉颇知错能改、以大局为重的品质,并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能进入角色品读剧本第二幕,为课后表演做好准备。
4、积累词句,丰厚学生的语文底蕴。
教学重难点进入角色品读课文,说好台词。
教学过程一、直奔文本,引出“和为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
当帷幕徐徐拉开时,同学们看到了舞台上怎样的情景?2、门客韩勃为什么如此气愤?自读第一幕回答。
(因为廉颇一再挡道,欺负人)除了挡道,还会怎样?3、廉颇的这些举动,充满——(挑衅)他的举动让你想到了哪些词?(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4、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采取的是什么态度?从哪看出来?(避让。
刚才在……)5、蔺相如是怕廉颇吗?既然不怕那他为什么还要避开呢?蔺相如心里是怎样想的?能从课文中找出蔺相如说的一句话来回答吗?(和为贵)6、怎么理解这个“和”字?(和睦、和谐)7、联系老师给大家讲的故事,想想将相和重要吗?为什么?8、蔺相如就是这样劝说韩勃的——(引读)9、由蔺相如的言行,你又想到了哪些词?(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10、韩勃听后想通了吗?从哪一个词看出来?(若有所悟)由最初的气愤到若有所悟,谁能读好这个变化?试着读一读,愿意当蔺相如的同学就读蔺相如的话,注意括号里的提示。
等一下,我们来分角色读。
11、学生练读,指名分角色读。
二、初读剧本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到了剧本的第二幕,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宽容大度三、角色品读1、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从他们的台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出示文本:〔幕启。
几天以后。
蔺相如在客厅踱步。
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蔺相如什么事?韩勃廉将军来了!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韩勃是!(1)这是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段,说的是韩勃和蔺相如之间的事情。
我想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这个片段,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讨论明确:小括号中的“紧张、奇怪”,方括号背景提示中韩勃的行为也能说明紧张——“匆匆走上”,韩勃因为紧张,是急匆匆的,他是一边走一边喊,那是一声比一声近,一声比一声高哇,谁再来喊一喊?提醒:韩勃是不是只有第一句台词是紧张的?蔺相如其他的台词也没有提示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心里补充出提示语。
(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直接读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4)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点拨:面对韩勃的紧张,蔺相如紧张吗?职位:上卿,掌管着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世面都见过,遇到突发事件,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身份是文人,慢条斯理;联系经历:想当年……即使心里紧张也不会表现出来,仅仅只是表现出一点奇怪。
蔺相如又听说堂堂的赵国的大将军廉颇光着个身子,还背着个荆条站在门外站在大街上,蔺相如这时又会想到什么?(认错;关心廉颇,不要冻着,丢面子;关心国家,有失体统,丢国家的面子)他还可能想到此时最好的做法是什么?他想了这么多,有没有想到以前廉颇侮辱他、一再挡道的事情?由此,你想到蔺相如怎样?蔺相如是为了国家为了廉颇而热情地迎接廉颇的到来。
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读3、男女生分角色读开始片段。
4、总结读书要领。
短短的几句台词,经同学们这么一说,人就活了,韩勃和蔺相如仿佛就站在了我的眼前。
大家之所以能够读得这样好,就是因为同学们在读台词时,不仅能够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我们还补充出了动作、神情的提示。
5、运用读法学读剧本其他内容读书贵在得法,下面请大家拿出笔来,运用我们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读读剧本第二幕剩下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动笔给没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添上小括号和提示语。
(即使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你也可以写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
学生读后提醒学生动笔,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动笔)(1)运用读法,自主试读,(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感悟人物,练读句子。
引导语:你觉得读哪句话时要注意什么?可以给大家提提建议;刚才你写了些什么,可以说给大家听一听。
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还有没有同学对这句台词的说法提出建议?说好这句台词还要注意什么呢?还有没有同学想说说这句话?)点拨要点:(如果学生先说廉颇就一起赏读廉颇的台词,如果先说蔺相如就先赏析蔺相如的台词。
)①哎呀,廉将军,您这是——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表现吃惊。
②(忙迎上去)廉将军!(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迎——笑,扔——急切,双手——真诚学生说到哪一句,引出另外两句。
这三句话都在小括号里都提示了蔺相如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蔺相如做这些事情有没有想到自己,他想到的都是什么?(他想到的就是要维护将相的和好,保证国家的安危)像蔺相如这样的行为,我们就可以说是……像这样全然不顾个人利益的得失,一心只为大局着想,就叫做深明大义。
③“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别提——原谅)④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明白——由衷赞美)为谁而高兴?(提示联系后面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想)读蔺相如为自己有了知心朋友而高兴,为廉颇知错能改而高兴,更多的是为了国家而感到高兴。
读。
提示:是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a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一、读好这句台词要注意什么?请你……地读,二是体会真诚,廉颇说这句话的动作是怎样的?(提示看背景介绍)跪。
不仅是跪着,光着身子,背着荆条,知道荆条是什么东西吗?随机介绍荆条。
他还不顾自己的身份,不怕别人笑话,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廉颇的这种真诚的认错行为不仅使他名垂千古,而且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我们想象自己就跪在地上,真诚地向蔺相如请罪,一起说——b廉颇的真诚还表现在接下来蔺相如一再地请他起来他都不肯起来。
廉颇不肯起来,他怎么说的?还有一句台词,也是说廉颇在向蔺相如自责、悔过的,是哪一句?你们写了什么?c蔺大人,请你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你。
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一、指名读二、读好讨论:你读出了什么?(自责、悔过)我觉得他还是在骂人。
从哪些词中可以感受到廉颇是在骂自己?老迈昏庸是廉颇在骂自己怎么样?他是低着头还是抬着头说的?为什么?那就请同学们惭愧地低下头来,自己痛骂自己吧。
自由读三、廉颇对蔺相如说这句话,还是在向蔺相如表白,他以后要怎样做?(痛改前非、弃旧图新、洗心革面、迷途知返、改头换面、改过自新)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再读。
还有一句台词,你读出了什么?(敬佩、自叹不如)7、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要读好剧本说好台词,剧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词语都值得细细地推敲。
虽然课堂上,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但是我相信,现在大家再来读剧本,一定能读得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现在请前后座位的同学三人一组,分角色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幕的台词。
8、推荐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或者男女生分别做廉颇和蔺相如,一位学生做韩勃,老师读背景提示;或者愿意做廉颇的一起读,愿意做蔺相如的一起读,愿意做韩勃的一起读,其他欣赏)三、感悟提升1、感悟内容(机动)师:读了剧本的第二幕,说了剧本第二幕的台词,相信同学们心里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说?能不能请你选用下面的关联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你的理解?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关联词语。
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如果……就……,无论……都……,宁可……也不……2、感悟人物(1)现在,廉颇和蔺相如留给你的印象除了知错能改,除了宽容大度,还有什么?点拨并板书:两个省略号,一心为国。
(2)对于这样的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组成语来形容他们,一起读读。
廉颇:知错能改,迷途知返;负荆请罪,痛改前非。
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一心为国。
(3)自从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个人就团结合作,共同保卫赵国。
赵国也因为有了他们两个人,国势大增,成为当时非常强大的诸侯国。
像他们的这种亲密合作的情形,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读:亲密无间,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四、拓展延伸1、编写对联(机动)当时赵国的国都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的邯郸市,在邯郸市古城中有一个回车巷,回车巷里一座碑亭,碑亭高4.4米,宽2.3米。
碑文记载就是蔺相如和廉颇的历史故事。
如果现在要重新整修这个碑亭,我想建议在碑亭的两个高高的石柱上写上一幅对联。
我已经写了个上联,下联还没想好。
如果请你来对下联,你准备对什么样的下联?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下联:()这是我出的上联,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出上联,对下联。
课后可以继续进行编写碑亭对联的比赛。
2、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剧本是为了表演而写的,这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说好台词,表演那是不在话下了。
课后先自由组合演练演练,然后请老师给个时间展示一下,再评出某某学校某某班级“将相杯”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预祝同学们演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