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2-2023尤溪五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2-2023尤溪五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2-2023尤溪五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材料一: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中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可见钟嵘所认识的诗歌,其本质乃是心物相感应之下发自性情的产物。

使人心动的,除了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外,人世间的死生离别更加使人心动。

如杜甫写在天宝乱世年间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你看到沿途有饿死、冻死的人,难道不会去关心吗?所以,作诗的真正动机和兴起,可以使人对宇宙万物、社会产生一种关怀。

诗歌的吟诵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诗词是一种美文,它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所以诗词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语言有四声——平、上、去、入,这种单音独体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特色。

因此,诗歌有平仄和结构,有一种独特的声调。

而这不是古人生编硬派给我们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诗经》大多是四个字一句,就是因为我们独体单音的语言,四个字一句才能够表现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声调和节奏。

《诗经》里的第一首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两字一停顿,才有节奏,而这个节奏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基本节奏。

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原则上是两个字一个停顿,如“国破山河在”,是二二一的停顿。

“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二二三的停顿。

这种停顿,是诗词最基本的节奏。

中国的传统诗歌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经过了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种音调,它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读词背诗,要懂得它所隐藏的深厚内涵。

我们来欣赏一首李白的作品《忆秦娥》。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所以,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少一些在虚拟世界的沉迷和轻信、多一些走入火热现实生活的体验和实践、拉近自身与真实社会的距离,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而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这不仅是为毕业做准备,更是为人生打基础。
笔者上大学之初,就有老师告诫我们:在大学里,课堂、自学和社会实践三者同等重要、互为补充。课堂学习为知识和思考打下坚实基础,看书自学和网络学习开阔眼界,社会实践则是“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后者对于成长成才来讲尤为重要。
吉林省四平市辽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常识也是必修课
王 陈
近期,大学生求职误入传销的新闻,牵动着世人的神经。当地政府部门表示,决战非法传销团伙,“打不净,不罢手、不收兵”。然而,在严厉打击传销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不应被忽视,那就是大学生为何屡屡坠入传销深渊。据报道,有的传销组织已经将主要目标放在了大学生身上,而在不少被解救的受Biblioteka 者中,大学生竟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国家将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促进教育公平,以此来提升中国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该政策的出台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密切相关。虽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东西部发展仍然不均衡,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1993 年7月,当时的国家教委决定设置“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向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教育部因此开始实施“985”工程。在“211”大学的范围内,通过数次画圈,又选出39所大学。另外,从管理部门来看,高等院校之间还存在中央部属大学和地方省属大学的分野。国家及地方政府根据大学的划分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政策和财力扶持。这种拥有国家财政和政策支持的高等教育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使了一批高校的迅速崛起,但是也人为造成了大学的三六九等,人为拉开了大学之间的差距,这对于大学的发展不公平。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丰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丰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丰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艺术的发展与人类整个发展进程紧密相关,这方面,科技也是如此。

科技和艺术的发展也一直如影随形,比如,达·芬奇的绘画里就涉及解剖学,他用一种美术的概念让人们对解剖学获得认知;照相机的出现导致了印象派的出现,印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雷诺阿,他的很多创作都参考了照片。

这也导致西方的绘画在某一段时期内,一直跟科技的东西有一种反向思维,艺术家们希望绘画艺术离照片尽可能远一些,画家在创作时更多的是从照片里找到他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但形成的绘画作品还是希望寻找艺术本体的价值。

AI的出现无疑会给人类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认知。

艺术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非常明显的影响,甚至会是颠覆性的。

事实上,每一次新科技的出现,都会颠覆人类原来的认知方式。

未来AI在艺术创作方面会不会超越人类?精神的东西能不能和人本身分离开?艺术创作和精神到底是什么关系?在我看来,艺术创作和精神是不能分离的,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目前我们了解到的AI的创作实际上都是把不同艺术家的风格进行数据输入和分析,最后呈现出一件新的“艺术作品”。

这件新的“艺术作品”其实分享的还是人类艺术家的经验和知识。

AI的“创作”经验和知识的更新,也必须经由人类对它们的数据更新来完成。

AI时代的艺术创作有没有边界?我觉得艺术跟别的领域一样,它的边界也是处于不断地被提出和不断地被打破的过程中。

所以,今天我们关于“AI时代的艺术边界”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无限的讨论,艺术与科技的相互影响还会继续发展,我们的认知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的提升。

(摘编自张子康《艺术发展的边界在不断拓展》)材料二:艺术与科学,都深入现实,源于现实,超越现实,反映客观世界及其真实性、唯一性。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

C. 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D. 逸豫可以亡身身:身体。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天下云集响应B. 席卷天下C. 履至尊而制六合D. 赢粮而景从3.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①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②流血漂橹(船桨)B. ①蹑足行伍之间(小心翼翼地行走)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C. ①赢粮而景从(担负)②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D. ①委命下吏(下达命令)②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致)4. 选出“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A. 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B. 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C. 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D. 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注]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表现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

C. 颈联从现实到回忆,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

D. 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戏曲中国”,即戏曲所表现的中国,或者说,戏曲所表现的中国文化。

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剧种最多、艺术生命力最强、剧目遗存最丰富的样式,但它为何比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梵剧“晚出”呢?不少学者从外部条件和自身特征两个方面探讨戏曲晚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亦不乏值得商榷之处。

例如,着眼于外部条件者所得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这一影响至巨的结论就值得商榷。

单就外部条件而言,戏曲创作的艰难与迟缓绝非经济因素一端所能解释。

人类文化史已反复证明,文化创造除了受经济基础的制约之外,还受社会结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时代精神等框架的制约。

经济基础即使大体相仿,不同民族、社会的文化创造主体所面临的文化场合、文化情景也可能很不一样。

因此,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来看,“戏曲何以晚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民文化发展得不够充分。

中国戏曲建立在平民文化的基础上,所表现的中国文化以平民文化为主体。

文化的平民化不只是为戏曲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故事情节、表现形式,更为主要的是使文化发展的指向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朝而野,由雅而俗。

戏曲史上有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许多取材于唐传奇、诗文的元代杂剧,其结局都变悲剧为团圆。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源于唐元稹《莺莺传》;元代白朴的《墙头马上》,源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并非偶然,《莺莺传》和《井底引银瓶》都以悲剧结束,而《西厢记》和《墙头马上》则是大团圆的喜剧。

在这种不谋而合的共同现象背后,深层的原因何在?其实就在文化的平民化转向。

《莺莺传》中崔莺莺是名门闺秀,但没有勇气维护婚姻权利,预感张生有可能始乱终弃,她不是设法阻止这一结局的到来,而是向张生倾诉:“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

愚不敢恨。

”因为按照唐代上流社会习惯法,一个私订终身的女子是没有资格成为妻子的。

但上流社会的习惯法在平民社会中并不一定需要遵守。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区块链技术
材料一: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基础设施,由密码学、分布式通和技术的信任来建立机制,改变了传统的依赖中心节点的信息验证模式。基于这种特性,人们可以构建在没有中介辅助下多个参与方之间的资产交易、价值传递的网络,通过建立执行智能合约,推动契约关系和规则的维护和履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专家介绍,区块链可以通俗地被理解为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这个账本由各个区块连成一个链条。在传统记账系统中,记账权掌握在中心服务器手中。而在区块链这个“账本”上,链条上的每一个点都能在上面记录信息,构成点对点的记账系统。因此,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更关键的是,由于以非对称密码算法加密,区块链上的数据难以被篡改,保证了信息的可信度、真实性。
C.历经流变的新写实主义诗歌成为当今诗坛的新主潮,但它强调自我独特的创作风格,难以产生里程碑式的诗篇。
D.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与文中坚守与时代同行的创作理念是相通的。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6. 请结合材料,概括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6题答案】
【答案】4. D 5. B
6.①国家决策层高度重视,有政策引导与支持;②企业积极促进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推动了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落地;③从业者数量和市场认知拥有良好基础;④区块链产业市场目前呈强劲增长态势且将在未来3年延续;⑤监管意识强,理论处于最前沿,占据了创新制高点。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A卷)答案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A卷)答案

高二月考语文试卷(A)答案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3分)【答案】D【解析】A项,“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扩大范围。

由材料一第一段“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可知,选项将原文的“长篇小说”扩大范围为“小说”。

B项,“拉美文学便终结了之前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曲解文意。

由材料一第四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可知,此时期拉美文学仍有划时代作品。

C项,“学界一致认为……”张冠李戴。

据材料二第二段,这是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的观点。

故选D项。

2.(3分)【答案】A【解析】A项,“成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错误,“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

见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

”故选A项。

3.(3分)【答案】C【解析】由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可知,“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指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或运用新的结构、新的语言。

A、B、D三项属于“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

C项是传统的小说结构。

故选C项。

4.(4分)【答案】①首先,提出问题,总的指出新时期魔幻写作存在“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两方面问题,这促使作家追求魔幻写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

②其次,从“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先分析问题,然后论述如何解决“影响的焦虑”以及“同质化”的问题。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福建省三明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部分解析)

三明名校 2022-2023 学年下学期第1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26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 Q 正传(节选) 鲁迅第七章革命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 Q 将褡裢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

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道;出去时将近黎明,却很有几个看见的了。

据探头探脑的调查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摇动。

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

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说那不过是几口破衣箱,举人老爷想来寄存的,却已被赵太爷回复转去。

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难”的情谊,况且邹七嫂又和赵家是邻居,见闻较为切近,所以大概该是伊对的。

然而谣言很旺盛,说举人老爷虽然似乎没有亲到,却有一封长信,和赵家排了“转折亲”。

赵太爷肚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便将箱子留下了,现就塞在太太的床底下。

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阿 Q 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

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

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 Q 更快意。

“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阿 Q 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飘飘然起来。

不知怎么一来,忽而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

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的嚷道:“造反了!造反了!”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2024届高二(下)学月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建构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散文文体的核心。

散文的特点是自由与真实。

散文没有自己特定的文体标识,其写作内容无所不包,它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结构要求和特殊写作技巧,散文唯一的不自由是不能任意虚构,真实是它的最基本要求和最可贵品质。

虽不一定是客观上的真人真事,但作者在主观上起码不能有意虚构,更重要的是文中所写的必须是真情实感,在散文中,真实的作者始终在场。

因而,如果追问散文的真正核心是什么,只能说是“人—文”。

在散文中,“人”与“文”一体两面,“人”是散文作者自己,而“文”是“人”的创造物,亦是“人”得以呈现的文本符号。

小说、戏剧和诗歌也包含作者与作品两个层面,但这些文体作者隐藏在形式和话语背后,而散文的“人”与“文”之间无需话语装置和形式中介,作者在文章中是直接在场的,散文是“人文一体”的直接呈现。

以“人—文”为核心,散文文体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知识与经验层面,二是思想与情感层面(理性与情感),三是精神与境界层面,四是文体与语体层面。

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情感、精神与境界三个层面是散文的内涵层面,由具体到抽象层层叠加、内化和升华。

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情感关乎内容的宽度(丰富性)与深度(深刻性),其中知识与经验层面是直接性、事实性和偏于客观性的内容信息,诉诸叙述、描述和说明;思想与情感层面与前者相伴相生,“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言也,故即事以寓情”(刘大櫆《论文偶记》),思想统摄知识,经验伴随情感,是基于前者的偏于主观性的方面,诉诸议论与抒情,表现为散文的理趣和意境;精神与境界层面是在前述两个层面基础上的最终升华与结晶,是散文内涵的最高层面,涉及散文整体的精神品质、价值立场、道德理想和性灵情致等,是散文最终达到的境界,也是前述两个层面的人格化,是散文的核心——写作主体人格的最终显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唐诗何以成为经典?从数量上来看,据专家估计,唐诗(包含五代诗)存世数量约53000首,作者约3000人。

这组数字,远远超过了从《诗经》以来到隋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全部诗歌的总和。

在作者方面,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

因此,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

那个伟大的时代不仅诞生了李、杜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

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

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像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濡染的诗人。

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做完。

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我搞摩鲁迅先生此话之意,大约是如今的我们如果想写诗抒发胸中之意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诗人的诗即可,不必亲自操刀了。

唐诗之所以经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典是要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

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充。

读者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忽然之间豁然开朗,领悟到诗歌的真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和作者发生了共鸣,这就是接受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时间穿越性。

《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片段,黛玉给香菱推荐“诗歌教科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

家国情怀中的“家国”有两种用法:一是家和国,一是家国一体。

后一种用法突出的是国,以国为家,凸显的是一种对国的情怀,爱国如爱家。

当将“家国”分而论之时,家与国具有互本性,即国以家为本,民以国为本。

国以家为本。

中国儒家经典《尚书》的主题就是国以及国的代表——君如何看待民,如何对待民,也就是如何看待家。

《尚书》有一句极为经典的话:“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是国家之本,只有得民心了,人民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

善待人民,行善政,实质是看重国家政权,同时也是尊奉天命。

善政主要体现为养民。

《尚书》载:“禹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养民”作为国之责任,本质上与家之功能是一致的。

在中国文化中,国就是放大了的家,君就是家长。

家长的根本职责是养家,将养家扩大并提升,就是国君的核心职责——养民。

国诚然要治民,而治民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养民,“养民”之“养”,包括物质之养和精神之养。

物质之养为富民;精神之养为德民。

《尚书》将两者统一起来,表述为“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正德”侧重于德民;“利用”“厚生”侧重于富民;“和”既指善政与养民中诸多措施协调妥当后的最佳关系,也指善政和养民所要达到的百姓生活的最高质量。

《大学》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先”不能只理解为时间之先,而应理解成理论之本。

也就是说,治家与治国在根本道理上是相通的,家在社会结构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因此《大学》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民以国为本,人类由史前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社会组织的最大变化就是国的出现。

中国国家形态出现于何时,尚在研究之中,现在公认的为夏朝。

家及族的组合以伦理关系为基础,国的组合以政治关系为基础,两者本来是不相干的。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647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647

五校联考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龙海二中杨井菊审题人:龙海二中曾荣福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1-2题。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蜀相》是一首咏史诗,“蜀相”即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B、“自春色”、“空好音”的“自”与“空”可以互训,即“自”可以解释为“空”,“空”可以解释为“自”。

C、“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计””即《隆中对》中所说天下大计,“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及辅佐刘禅守业治国。

D、“长使英雄泪满襟”,指作者杜甫常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垂泪。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前四句写丞相祠堂,后四句写丞相本人,但对祠堂的描写已暗含丞相本人。

B、“何处寻”的“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

心思其人,才要寻其庙C、“三顾频烦天下计”,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和礼贤下士的精神。

D、《蜀相》写于公元760年,杜甫写此诗与当时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有关。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楚之精英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杳不知其所之也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归类正确的项()①六王毕,四海一.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③骊山北.构而西.折④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⑦群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⑧籍.吏民,封府库A、①④⑧/②③/⑤⑥/⑦B、①②③⑦/④⑧/⑤/⑥C、①/②③⑦/④⑧/⑤/⑥D、①③⑦/②④⑧/⑤/⑥5、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B、戍卒叫,函谷举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6、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A、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

广东省台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东省台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台山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竞速时代,速度浸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

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

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

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

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

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

“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

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

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

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

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

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

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

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

洛阳市孟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作文范文)

洛阳市孟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作文范文)

洛阳市孟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其次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君子文化是儒教文化的精华。

②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的人格理论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

《论语》对此有种种详细描述,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

而《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③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在孔子自己看来,他在“仁”“智”“勇”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仁”,未达无忧;“智”,未达无惑;“勇”,未达无惧。

这些自我评判表明,孔子是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认知”“情感”“意志”。

按孔子的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达到“智”,情感上达到“仁”,意志上达到“勇”,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心理素养全面发展的人。

④自子贡提出“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者”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分,事实上都是指本于人性自觉实行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的人。

这种人性自觉包括两个方面:对自己来说,是自我意识到自己应当做一个区分于禽兽的文明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说,是相识到他人与自己是同类,因而同自己一样也应当做一个区分于禽兽的文明人,并且自己应当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建人类的文明生活。

在后一种意义上,人性自觉包含着对他人的爱,正是基于这种爱和由这种爱所产生的对他人的责任感,才会有应当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建人类文明生活的道德意识。

对于儒家来说,将自己对他人的爱转化为成人成己的道德实践,这是君子的人生境界;而当这种道德实践从日常生活领域转入国家政治生活领域,成为治国者“化成天下”的“人文”实践时,它就不只是君子的人生境界,也是圣人的治理境界了。

最新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及答案

最新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及答案

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

共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Ⅱ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21分,每小题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蹩.进(bié)亲昵.(ní)打烊.(yàng)一爿.店(pán)B.咳嗽.(sou)肩胛.(jiǎ)巢穴.(xué)面面相觑.(qù)C.竦.然(sǒng)伺.候(cì)悲恸.(dòng)勉强.(qiǎng)D.瘦削.(xiāo)铺.盖(pū)坤角.(jiǎo)咂.摸(zā)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攫取黯淡滑溜溜恍然大悟B. 踌躅攀谈笑嘻嘻能言善变C. 眷写庾毙热辣辣鞠躬尽瘁D. 赔偿请柬孤伶伶兵慌马乱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都没有了吗?②确定病情之后,主治医师王教授决定立即给他手术。

③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

A. 权力实行凌驾B. 权利施行耸立C.权力实行耸立D.权利施行凌驾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中任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越俎代庖....的教学行为都是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

B.陈奂生乘农闲的空当,打算出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

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C.突然,她的心怦怦跳了两下,就在一刹那间,像戳破一层窗纸似的,她百感交集....,什么都明白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1. (6分) (2017高二上·商丘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建筑的数理意蕴李玲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古代建筑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而发展,由最初简单的抵御防护功能扩展为承载多种社会功能,富有多样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意味悠长的建筑文化。

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阴阳、时令、地理、地利等融为一体,也借助于建筑中数的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和等阶的价值追求。

《周易·系辞传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这一思想在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宫殿建筑中被普遍运用。

北京故宫分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前朝是皇帝上朝、议事也就是办公的地方,主要是男性活动的场所;内廷是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主要是女性活动的场所,这正应验了天地阴阳、乾坤相合的理念。

易学还创立了“阳奇阴偶”的数字奇偶观念,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并且特以六、九为阴阳的代表,规定奇数对应天,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幸福、和谐与美满;偶数对应地,属于阴性,有阴冷和不祥的意义。

中国古代有“九重天”之说,建筑构造“九”数的重复出现,意在暗合寰宇之“九重”。

拿北京天坛来说,它分上、中、下三层,第一层径九丈,取“一九”之意;第二层径十五丈,取“三五”之意;第三层径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意。

此外,天坛的高度、坛面石块、栏板数目均采用了一、三、五、七的阳数,暗合“太极”和“九重天”。

整个北京故宫建筑同样从数的角度体现了阴阳相合、天地对应的意蕴。

故宫前朝的主要建筑物也是故宫的中心所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分别立于汉白玉雕琢的三重台阶之上,太和殿九开间、进深五间,七十二巨柱都是九或九的倍数或奇数。

故宫内廷以乾清门一线为界,以位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

内廷多用偶数当中较好的数字“六”,有两宫六寝,体现了下方、后方、偶数、负数为阴的民间信仰;而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成为五门、三朝之制,正表达了中国传统以上方、前方、奇数、正数为阳的意蕴。

中国传统社会常常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

普通百姓喜欢偶数中的“六”,之所以如此,是他们认为上下四方为“六合六运”之数,最为圆满吉庆。

作为山西省祁县民居建筑的代表,乔家大院就是由六个院落组成的,其目的是祈求乔氏家族六六大顺。

两千多年的传统中国社会,建筑这种有形的载体还被赋予了等级性。

《易经》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龙是帝王化身,故九、五为帝王之数,即人们常说的“九五之尊”。

“九”是奇数中最大的数,代表皇帝的权威;“五”不仅来源于“五行”,也位于奇数正中,代表皇帝坐镇中央,因而九、五代表皇权至高无上,从而导致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往往运用九与五两个数字加以显示。

天安门城楼正面宽九间,门上装有九路门钉,即纵横各九排,又呈“九”的倍数,故宫房间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暗含“九五”至尊的意思。

(《光明日报》2017年05月20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古代建筑由于融入了数的元素才具有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一种文化创造。

B . 《周易·系辞传上》中有关“乾道”“坤道”等古建筑思想,对故宫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C . “阳奇阴偶”观念认为,奇数象征吉祥和美好,偶数含有阴冷、不祥之意,因此古人更喜欢奇数。

D . 九,五为帝王之数,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天安门城楼和故宫房间数都暗合“九五至尊”之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第二段综合使用引证法、例证法,论证了天地阴阳、乾坤相合理念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运用。

B .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条理清晰地论证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数理意蕴。

C . 文章选取中国古代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故宫、天坛、天安门等来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 . 文章写到乔家大院由六个院落组成,证明了中国传统社会常用数字表达美好愿望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随着古建筑承载的社会功能的增加,古建筑常借助数字来表达人们对审美、和谐、等阶的价值追求。

B . 古建筑构造中多出现数字“六”“九”的元素,这与“六”“九”在易学中是阴阳的代表有一定关系。

C . 故宫前朝主要是男性活动的场所,布局体现奇数特征;内廷主要是女性活动的场所,则多用偶数。

D . 从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对数字“九”“五”的广泛运用,可以看出古代建筑被赋予的等级性。

2. (18分) (2015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最精彩的表演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

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

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

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

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

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

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极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

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

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

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

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

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

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

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

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其实先生是知道的。

”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

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

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

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

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

”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 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B . 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聚会的梅兰芳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

C . 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D . 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演出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E . 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艺术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

(2)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4)有人认为,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因为政治而干扰艺术。

梅兰芳因政治原因而放弃艺术表演的做法实不足取,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3. (12分) (2018高二上·上饶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梨花白刘建超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

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

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

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弯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

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

老街人歇息的早,天黑收店,吃饭睡觉。

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个拉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