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共20页
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知识整合一、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点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作象征。
象征手法,一般常见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XXX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
答题公式: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感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二、直抒胸臆: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如:XXX《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叫再造想象。
不依现成的描述或图样独立进行的想象叫创造想象。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它是创造想象的非凡形式。
比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XXX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述,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XXX: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性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中考表现手法的作用
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
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
5.借景抒情: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C委婉含蓄地表达XX 思想感情。
6.融情于景:A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表达XX 思想感情;D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
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9.虚实相生: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0.化用典故:A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丰富文章内涵。
11.意象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24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24种表现手法的作用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表现手法及作用PPT课件
的只是她会在遗嘱里给他留下一笔钱。我告诉查理,他这样想并不说明他是个坏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是
人之常情。这件事他总算是想开了。可后面他还有16个心结堵在心里。
②后来他上小学六年级了,本应是无忧无虑的时光,可他却经常被忧郁情绪控制着,每天都无精打 采。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他只是太担心以后的生活,因为生活很复杂。我听了,不知道说些什么 好。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
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
热忱、毫无民族偏见。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 心情。
读第③段和第⑤段的划线句子,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白描、扬抑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答案:两个句子都是对查理的神态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手法的运 用生动地展现出“我”的巧妙设计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③一天,听完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假日音乐会后,我开车接他回家,在路上,我侧过脸,看到他 两肩耷拉着,又是满面愁容的样子。我们的车要经过一家门前挂着“占星家”招牌的小店,我不知从这 里路过多少次了,可是从来没在这里停过车,但现在我来了个急刹车。“你想算算命吗?”我问查理。
•
④5分钟后,查理走进一间挂着门帘、点着矿灯的屋子。我告诉查理,我会在外面等他。“我们需要
(一)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同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优质PPT】
2021/10/10
15
•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 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它可以显示情 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 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 关注。
•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 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 思想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 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 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 人寻味。
2021/10/10
10
表现方法(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 想象、联想、象征等。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 法,但其内涵不同。
2021/10/10
11
(一)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 胸臆等。)
•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 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 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想象、联想、 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 用典等。
2021/10/10
30
•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
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
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更具体、 更详细。
2021/10/10
31
• 2、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 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 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 等;
(完整版)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或艺术作品中用来描绘、展示角色、情节、氛围等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 描述:用文字形象地描绘事物的外貌、性质、特点等,增强读者对作品中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2. 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角色的性格、思想、情感等,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3. 独白:由一个角色独自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或回忆,展示其内心世界和思想。
4. 思想描写:通过对角色内心的思考、感觉、观察等的描写,展示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5. 动作描写:通过对角色的动作、肢体语言的描写,展示角色的情感、态度和性格特征。
6. 比喻: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7. 拟人:将非人物的事物搬到人的地位进行描写,使抽象的事物具有生动、感性的形象。
8. 反讽:通过用与实际情况相反的言辞或态度来嘲笑、讽刺现实中的某种现象或人物,达到艺术的审美效果。
9. 并列与对比:通过并列和对比来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增加观众对作品的体验。
10. 暗示:通过间接的言辞、象征性的描写等手法,暗示和提示出事物的真实含义和内在联系。
11. 借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情感、思想、氛围等。
12. 叙述者的视角:叙述者的视角可以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不同的视角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13. 时间推移:通过描述时间的变化来展示角色的成长、情感变化等,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14. 超现实主义描写:通过运用超现实、梦幻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增强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感。
15. 叙述顺序: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顺序,如倒叙、正叙、交替叙述等,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疑问,加深对作品的思考和体验。
16. 插叙:在主线故事情节之外,通过插入独立的小故事或情节,丰富作品的层次和内涵。
201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及其作用_共1页
201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表现手法》课件
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1)对比;(2)衬托 (3)铺垫;(4)伏笔;P140 (5)抑扬;(6)照应;(7)悬念;(8)讽刺。P144
1、对比:把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XX事物的 特点或人物的XX性格、精神品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P154 《少年的月夜》2.文章多处运用对 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P173十五、《看护父亲的孩子》
• 3.文章多处为西西洛认错了父亲埋下了伏笔, 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3.“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 士领孩子过去。”正是看门人粗心大意才导致西西 洛认错了父亲;“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 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此处很明显在暗示此人有 可能并非西西洛的父亲;“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 要说什么。”他应该是想告诉西西洛,自己并非他 的父亲。
(7)悬念:先把XX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释悬,使情 节曲折生动、引起读者注意,引出下文的内容。
P157三、阅读文段《手帕土》 2.文章多处设 置悬念,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4分)
2.示例:奶奶腿脚不便,两年没去镇上赶圩了, 却忽然说要去赶圩,令人不解。小说这样刻意设置 悬念,使读者顿生疑惑:奶奶究竟要去干什么?这 就起到了吸引读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也 塑造了一个深爱孙儿,不辞劳累,可敬可爱的奶奶 形象。
(4)伏笔:文中写的……为下文写……埋下伏笔,是故事情节波 澜起伏,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可
读性。 • P166 十、《爱的下策》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4分)
2.示例1:“学生们没有‘交头接耳’,而是缄口不语,各自摆弄着手机”为 “那我给你们发个红包吧”和“比如此刻,在我们班的QQ群里来场红包雨” 埋下伏笔。 作用:①交代老师找到了没收学生手机和帮助王桐的方法,使故事情节发展合 情合理;②表现了王老师负责任、有爱心、机智的特点。 示例2:“王桐点开一个红包,居然还没拆包,竟然有200元!他很高兴。他 又拆开了一个红包,是100元!”为“王桐查看着埋下伏笔。 作用:①交代王桐接受同学们和老师帮助的方式,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 表现了老师和同学们富有爱心,体现了集体的温暖,突出了主题。
专题07 表现手法及作用(课件)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分突破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借自己简陋的居所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 追求高尚品德的志趣。
6.借景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 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⑳有了“东西”来过,那一锅米爆糖再也无法凝结。松松散散,像一堆突然从树上掉 落的叶子,像一篇被写坏了的文章(一个不喜欢的人的电话就轻易地打扰了写作进程) ,令人灰心。
㉑明白了,这就是制米爆糖的“禁忌”:忌外人串门,忌随便开门,忌高声谈笑。 ㉒我离开村庄很多年,这样制来爆糖的夜晚也久违了。听母亲说,村庄里大家都不做 米爆糖了。原因能想到——现在大家不缺吃的了,想吃什么,随时可以进城买到。 ㉓母亲说,现在城里就有当街做米爆糖的,就在街边,大白天的,一锅一锅做,不也 做得好好的吗?哪有什么禁忌。 ㉔我却觉得,生活其实需要一点儿仪式感。 ㉕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变得缺少趣味? ㉖因为我们失去了那些门关得紧紧的、悄无声息的、甜意充盈的夜晚。
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和赞 美之情。
7.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 差别的事物作陪村,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 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菊花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突 出莲的高洁。
亲早早炒好了米花。晒干的大米,在铁锅里与细沙同炒,米粒爆开,如怒放的花,一朵一朵,纷纷扬扬,
在黑色的背景里,那么好看。⑩现在,要用糖,那甜黏之物,把一切散落的、纷扬的、一个一个汉字一
般的米花,凝结成句子、诗篇、文章;凝结出秩序、队伍、大地。⑪真的,糖,就是灵感。⑫糖娘就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汇总
16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汇总在文章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对比、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等等。
扩展资料16种表现手法: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岀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24种表现手法的作用(大全版)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24种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精]初中语文中考:表现手法及作用
初中语文中考: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有: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技巧:本文采用“ 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现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作用: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答题格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XX 和XX 进行对比,强调了⋯⋯突出了⋯⋯【例16 】②当时正是放午学时间,那些学生成群地拥出校门,有的走向来接的家长,更多的人涌进校旁的麻辣烫、过桥米线等店铺。
那些学生,和这个女孩年龄相仿,却有着迥然的神态,仿佛天地之隔。
女孩的身边围拢了一些学生和家长,有的学生拿出零钱给女孩,有的在一旁观望嘻笑。
(选自包利民《盛开在碗里的硬币》)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写放午学时的“那些学生”?【解析】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作者往往借助某些表现手法。
可以说,表现手法是表达效果的催化剂,表达效果则是表现手法催化的结晶。
解答这类试题,一般按照“手法名称+效果分析”的格式,即先直截了当地说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这是运用对比的写法。
作者将“那些学生”的经济条件、生活条件的优越以及精神的麻木和小姑娘贫困的生活、无法读书的现状、纯洁的心灵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小女孩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
3、衬托手法(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中考语文表现手法及作用(详解版)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融、以景衬情
托物言志(借景言志) 借古讽今(抒怀)
用典抒情
描写方法
动静结合(包括以动衬静)
虚实结合 细节描写
白描手法
基本题型
1、本文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4、某物在文章中的象征义是什么
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表现手法
初中阶段表现手法
象征 联想 想象
铺 伏笔
抑扬 对比 悬念 衬托
抒情 描写手法
• 象征: • 用具体形象的事物
表达真挚感情和深刻 寓意
联想和想象
联想: 一个事物 想象: 一个事物 另外一个事物 虚幻的事情
联想和想象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小试牛刀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 活气。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写法,描绘出一片萧条、荒凉的景 象。以哀景衬哀情。衬托出作者悲凉的心情。
1:确定表现手法 2:(分析表现手法在文章中的使用,筛 选文章有用信息) 3:点明……表达效果 4:表现了……人物情感、心理、品质; 刻画了人或物……形象等。
表现手法的作用
1、联想、想象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 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 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 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 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 意,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的作用
4、对比: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是突出本体的……特征,衬托作者…思想 感情。 6、抑扬: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 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悬念: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 活动,引人入胜。 8、伏笔:作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 以收到前后连贯、结构严谨的效果。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赏析表现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课件
例5、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借事抒情,作者在记叙下江陵的事中,寓含着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例6、
张籍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
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பைடு நூலகம்客他乡的人对家
例10、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
是写景,也全是写情。三、四两句,由写自然景观转移到写具有人文 景观特征的庙宇,这一转就巧妙地揉进了历史的沧桑,也自然地融进 了诗人对南朝朝政的讥讽与批判。用的是融情于景。 例11、王实甫的《西厢记》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 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例7:朱自清的《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 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作者写了小草生机勃勃的样子和人们的活动,表达了对春天的喜 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并没有直接抒发,而是通过描绘小草,蕴含在 字里行间的。
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B、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是手段,情景交融是效果
(1)定义: 借景抒情:作者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 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触景生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而不显露的,由于受到 当前情景的触动而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一般先写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表现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表现手法的含义及作用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一)常见的表现手法1、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突出事物特点更好的表现人物主题。
2、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3、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再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你在意义,最后再对事物进行肯定与大力颂扬,使文章有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6、悬念:可以引起读者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7、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8、以小见大:采用小的事物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手法。
9、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二)写作手法应用举例1、对比手法例如《海燕》文中写海鸥“呻吟”、“飞蹿”、“恐惧”,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
《范进中举》对比手法的作用:把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提示了他视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
《愚公移山》对比手法的作用:把愚公的大智大勇与智叟的鼠目寸光进行对比,把京城氏之遗男“跳往助之”与智叟“笑而止之”进行对比,突出愚公移山精神的伟大。
此外,还有《周亚夫军细柳》中细柳军和霸上、棘门军进行对比;《送东阳马生序》中“我”与同舍生之间的对比。
答题格式:通过对比,突出,更好的表现了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