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合集下载

激扬文字(下)_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激扬文字(下)_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1.抒情的含义:打动人心抒情,即抒发感情。

是作者或文稿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绪的语言文字的艺术表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是反映客观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强化文稿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身居高位的领导人,运用适当的抒情,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能深深的打动听众,引起强烈的共鸣。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把“情”视为文章构成的根本因素之一。

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写文章的目的在于让读者接受其中的思想内容,而思想内容的表达,又往往和感情的抒发分不开。

只要从感情上打动读者,其思想内容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所理解与接受。

抒情能否作为一种独立的表达方式,目前尚有争议。

有人说,抒情是内容因素,不是形式因素,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表达手法。

我们认为,抒情虽有某些内容因素,但它和叙述、描写、议论、说明一样,主要是形式因素。

如果说,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是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话,那么抒情则是通过抒发作者感情体验的方式,来反映客观事物。

因此,抒情和叙述、描写、议论、说明一样,都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2.抒情的方法:自然深刻抒情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人们所说的“直抒胸臆”,即作者直接出来抒发思想感情。

这种抒情,往往借助判断、呼告等手段,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体验。

其特点是直接坦露、气势奔放、感情炽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这是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一文里的抒情片断,直接表露了闻一多先生蔑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暗杀恐怖事件的无比愤慨的心理,抒发了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民主斗士的思想感情。

读起来使人感到炽烈的感情扑面而来,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

直接抒情的运用一定要经过充分的准备,要在层层铺垫地基础上,作者的感情真正达到情不可遏时,再一泻而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口冶红+人云“感人心者,莫先I Zl乎情。

”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J-t=2:情,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导。

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

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笔者试以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让学生愉快接受批评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要情感投入教育必须以关心、爱护学l--I=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身一心健康发展为目的,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地循循善诱。

批评既然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更应如此。

批评是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育方法,应该像习习的春风,总是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从教师口中道出的批评是出于真心关怀,学生才会乐意接受。

对那些自律性差、缺乏自信的学_I--t=,他们的行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到教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教师对抗。

碰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隋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给予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之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经常不写作业,上课说话,下课欺侮同学,对教师的批评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还常与教师“讲理”,在班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对这样的学生如果光训斥,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自尊心。

为了转化他,我首先从沟通情感人手,他犯错时,我心平气和地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

看到我对他不厌其烦,对他平等、真诚,就对找陧慢亲近起来。

我用情感的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小马”。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慢慢诱导他走上自律规范的正轨,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他,给他为集体做事的机会,使他把老师的关心变为自己的自觉情感。

现在,这匹“小马”懂事多了,做事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心中有他人了,在行为上也能用《小学生守则》来约束自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
声,莫深乎义。

此句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大意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没有能超过情感的,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音(韵律)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

可能有朋友觉得这样解释还是比较晦涩,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情感、语言、声音(韵律)、道理这是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

所以,白居易接着写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白居易认为:诗,情感是它的根,语言是它的苗,声音(韵律)是它的花,而诗的含义、道理、给人们的启迪则是果实。

虽然白居易谈的是做诗,但是,我们的演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篇好的演讲,必然是充溢着真情实感,必定能够带给听众以启迪,没有这一根一果,演讲就只剩下华而不实的空架子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我们平时引用比较多的,但是,后面的话大多数人却鲜有涉及,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对大师的话有一个更为准确的理解,避免断章取义的尴尬。

(每日一句由文若河老师遴选并撰写应用指导,每天8点左右由张嘴就来微信号准时发送,喜欢就关注一下,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受益。

)。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虽然
毛血日益衰 志气日益微 死而有知
即使这样
名作状,一天天地 精神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多少时间 假设,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
汝之子始十岁
假设,如果

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长立业
比得软脚病
往往而剧
近来
越来越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动使动,使„死亡
抑别有疾而致斯乎? 还是
汝殁以六月二日 在
盖东野之使者
如耿兰之报
正字词读音
闻汝丧( sàng ) 丞相薨( hōng ) 及长( zhǎng ) 佐戎徐州( róng ) 不省( xǐng )
所怙( hù ) 兄殁南方( mò ) 殒其生( yǔn ) 省坟墓( xǐng ) 窆不临其穴( biǎn ) 归取其孥( nú ) 尚飨( xiǎng )
汝遽去( jù ) 万乘之公相(shèng)
第8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 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第9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 个“也”表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 这一切是事实。
第11、12、13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 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 实。 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表 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究, 人的寿命难以预知。
朗读文本,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 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 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生离之情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 和死期。
死别之情
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 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祭十二郎文
韩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意思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意思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意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句话出自杨炯,他谈到人们最温暖的心态最好是从情感出发,深切地表达出来。

如果没有受到伤害,我们的心灵是单纯的,如果没有受到伤害,我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如果没有受到伤害,我们的言行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以善良之心、情感之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并用行动来展现出自己坚定的立场。

当今社会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朋友、爱人、同学以及社交圈,这些关系都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彼此的心灵。

当我们的朋友诉说自己的哀伤、忧伤或烦恼时,我们可以明白他们的心痛,全身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表达出对他们的关心。

当我们的爱人受到冷漠的待遇时,我们应当以一颗柔软的心给予他们安慰,用一份真挚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美好的情意。

当我们的同学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去完成考试时,我们应该以一颗有耐心的心耐心地引导他们,用一份温暖的情感支持他们,即使他们有想法放弃,也不能放弃一颗勤奋的心。

情感的力量很强大,它可以改变一切。

它可以感化人们的行为,可以影响人们的决定,还可以缓解人们的痛苦。

以情感去感受,可以让你从艰难中突围,以情感去行动,可以让你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以情感去分享,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友谊。

从古至今,深情之情历久弥新,从未凋谢。

《青梅竹马小时侯》、《封神演义》、《水浒传》等经典故事,把爱情及其他情感的深切展示给我们,告诉我们只要肯用心去感受,都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

同时,它们也让我们明白了用真挚的情感去去感受,对自己、对他人都可以产生持久的影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要以情感才能感人,才能真正让心里的善良活跃起来,以及消除其他人或自己身上的伤害。

我们只要能坚持以一颗善良之心、情感之心去感受周围一切,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感动他人的,不在于
先发情感。

它告诉我们,要想感动他人,首先要做到的不是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而是让对
方产生共鸣,让对方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更是一
种处世之道,一种做人之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表明了一种哲理,即感动他人不在于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而在于让对方产生共鸣。

这种共鸣是一种内心的共鸣,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当我们
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而没有真正地触动对方的内心,那么我
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只有让对方产生共鸣,才能真正感动他人的心。

这也是一种与
人相处的技巧,我们要学会引起对方的共鸣,让对方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真挚的情感,从而
产生一种共鸣,从而感动对方的心。

在生活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无论是面对家人、朋友还是
同事,我们都需要懂得这种道理。

当我们面对他人时,更多地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要懂得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要学会引起对方的共鸣,让对方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真挚的
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才能真正感动他人的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个道理还适用于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在面对一些棘手的
情况时,我们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但如果我们能够发现问题的核心,引起相关人员的情感共鸣,那么解决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只有当各方人员都在内心深
处感受到真挚的情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唐代诗人白居易于《与元九书》中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语文是一门洋溢着情感魅力和人文气息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无一不是作者“情动于衷”的产物。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断肠天涯的游子情;柳永《雨霖铃》中依依惜别的故人情;王昌龄《从军行》中戎马征战的报国情;杜甫《登高》中感时抚事的忧国情;王维《山居秋瞑》中恬静闲适的恋山情……无不体现了作者深沉淳厚的情怀,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含情。

在古诗词教学中,以情感的激发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学生心灵体验的丰盈、道德情操的陶冶、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诱发情感审美感受的触发,必以情为先导,必与人的情感倾向、情感积淀与情感追求相谐合。

李吉林老师说:“教师作为情感的诱导者,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或以读带情,或移情体验,或触发共鸣,或连类以及,以自身去感染周围的学生。

” 由于古诗文与学生相距遥远,学生要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进入作品的优美意境,进而受到美的感染,应有一定的情感铺设。

我们要设法为学生创设好易受感染的情境,为他们架设好一个情感阶梯,比如可以借助背景音乐、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模拟情境等,渲染情感氛围,营造审美情境,以期进入“情动于衷” 的奇妙境界。

出于音乐与文学之间的微妙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讲《天净沙·秋思》时,首先是以乐激情,导入新课。

为了诱发情境,吸引学生,先放一首费翔演唱的歌曲《故乡的云》。

顿时,学生悄无声息,费翔那深沉苍凉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他们,把他们带入了游子思乡的境界。

我趁机导入新课:“这支歌,唱出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孤独寂寞的情怀,唱出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游子思乡,人之常情,尤其在萧条冷落的秋天,更容易引起游子对家乡的绵绵思绪。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属于这类题材的课文《天净沙·秋思》。

”第二步是配乐讲析,帮助理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由此可见,不论是读写还是听说,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也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

因此,教师如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努力发掘课文蕴含的情感因素,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披文入情,学生定能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人格健康成长,所以,教育理论、新课改和学生的成长都要求教师必须学会打造充满生命灵动的充满魅力的课堂。

下面以《春》为例谈谈我是如何用“情”打造魅力课堂的。

一、听中“煽”情一堂课的开篇导入,对这堂课的功效往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与思维往往处于分散,松弛的状态,因此,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用自己从教材中获得的“情“去给学生创设一种“境”,把学生的心一下子“抓”过来。

对于每篇课文都要设计一段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导入方式,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去,其目的就是通过引入情境尽快地使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共鸣,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春》时,我先播放相关的音乐,学生静静地听着泉水的叮咚声;小鸟的宛转的歌声;牧童的短笛声……悦耳的音乐时而如滔滔激流,震撼心弦;时而如春雨霏霏,滋润心田。

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热爱生活之情也便油然而生。

二、看中“生”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我认为这两句名言同样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关系。

因为当作者用文字来状物、叙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总是有“境”的,所谓“作者胸有境”,那“境”就是“画”,因此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画胜千言,千言寄一画”的效果。

运用画面再现当时的情景,便成了我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的常用手段。

我常常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绘制各种图画,用美丽动人、形象逼真的彩画再现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促使学生会意、入境、动情。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张英普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09期摘要: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

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

关键词:阅读;语文;情感;氛围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30-01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首先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让作品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一篇好的文章要打动读者,首先这篇作品的感情必须引起读者的共鸣,初中语文课文也是这样,要想让学生喜欢这篇课文,那么这篇课文蕴涵的情感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

刘勰曾说过“情者文之经”,也就是说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语言文字美仅是一个方面,究其更重要的原因是文中渗透着作者浓烈的情感因素。

俗话说“动之以情”,只因有“情”,才能“动”之。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1、创设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是一句古代的警句,意思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事情,莫过于情感。

这句话既是对情感的重要性的强调,也是对人之本性的一种认识。

人性中最深刻的部分就是情感。

情感可以说是人类最原始、最本真的一面,是构成人的灵魂的基石。

人无情即无爱,无爱即无温度,无温度即无人性。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最质朴的连接,它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真挚的情感纽带,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和理解,同时也能让人变得更加温暖和有力量。

感动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人们在与世界发生接触的过程中,因某种特定的事物或者事件而产生的情感冲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感人的事情所触动,比如一次深夜的心灵交流、一首优美的音乐、一次真诚的道歉、一次勇敢的奋斗、一次温情的关怀等等,这些感人的经历或者情感碰撞,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怀。

感动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力量,是因为它能够直接触动人的内心,引发起我们最真实、最深刻的情感。

当我们感受到别人的真诚、善良和关怀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得到滋润和安慰,我们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而当我们见证他人的坚韧、勇敢和奋斗时,我们也会受到鼓舞和启发,我们会对自己的人生充满希望和动力。

感人之事往往可以触动人们最为深沉的情感,它能够打破我们对于世界和人性的偏见,促使我们去关注和理解他人的需要,增强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感人的事情有时也是一个智慧的启示,可以让我们从某种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认识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并激发我们朝着更加有意义和质量的生活目标努力。

所以,无论是作为参与者还是观察者,我们都应当珍惜每一次感动,因为它有力地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和呵护我们的情感,要更加努力去了解和关爱他人,要更加坚定地追求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梦想。

只有在感动中,我们才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才能够体会到生活的真谛,才能够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美好和幸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是对于人性中情感的肯定和强调,它让我们意识到情感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人与人之间最为真实和深沉的连接。

小学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及赏析

小学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及赏析

【导语】《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实龄⼗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前必须加“赋得”⼆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下⾯就给⼤家介绍下⼩学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岁⼀枯荣。

野⽕烧不尽,春风吹⼜⽣。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①赋得:根据指定的题⽬写诗就叫做“赋得”。

古原:古⽼、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个题⽬写的诗。

  ②离离:形容春草繁盛茂密。

③⼀岁:⼀年。

枯:枯萎,枯死。

荣:⽣长,茂盛。

④野⽕:荒⼭野地⾥的⼤⽕。

⑤远芳:绵延向远⽅的芳⾹的野草。

⑥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翠绿⾊的野草。

⑦萋萋(qī):草长得茂盛的样⼦。

【赏析】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兮萋萋”(《楚辞·招隐⼠》)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句即破题⾯“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命⼒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兮萋萋”脱化⽽不着迹,为后⽂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种⽓象了。

野草是⼀年⽣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岁⼀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不⼀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字复叠,形成咏叹,⼜先状出⼀种⽣⽣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到渠成了。

“野⽕烧不尽,春风吹⼜⽣。

”这是“枯荣”⼆字的发展,由概念⼀变⽽为形象的画⾯。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命⼒,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出自《庄子》中的一段话,意思是情感是能够打动人心的最重要因素,没有情感的存在,一切感动都不可能发生。

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深奥而且富有启发性,它提醒我们,人类的情感是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正是情感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意义。

情感是人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情感又可以分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

这些情感是我们生活中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思维和处世方式。

在人际关系中,情感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情感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幸福和快乐。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情感,我们的生活才显得如此丰富多彩,有了情感,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情感是人们创作优秀作品的灵感之源。

文学、艺术、音乐等优秀作品往往能够打动人的心,让人流连忘返。

而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如此感人,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作家在创作作品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让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音乐家也是如此,一首优美动听的音乐背后,往往蕴含着作曲家对生活、情感的深刻理解。

艺术家同样也是如此,他们利用画笔、色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让观者产生共鸣。

由此可见,情感是人们创作优秀作品的灵感之源,正是因为有了情感的存在,这些作品才能够感动人心,获得认可和赞赏。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

人的行为往往受情感的支配,一种情感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爱情会使人变得宽容和体贴,让人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

亲情会使人更关心家人的福祉,友情则会让人更加睦邻友善。

而愤怒、悲伤等负面情感也会影响人的行为,使人做出一些后悔的事情。

情感是人们行为的驱动力,它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让人变得更加勇敢、坚定和自信。

有了情感的支撑,人们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勇往直前,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情感是人们交往沟通的桥梁。

在人际交往中,情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语文选修-古文-祭十二郎文-韩愈(改良精华版)分析

语文选修-古文-祭十二郎文-韩愈(改良精华版)分析

……的事业 确实
虽然这样 虽然,多吾久 自今年来,苍苍者将 欲化而为白
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 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精神
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
期也。 才
幼儿儿童 希望
成长立业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
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
呼哀哉!呜呼哀哉! 近来
1.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
叔侄深情
身世家世 三别三会 抱憾终生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 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 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
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含义?
答:突出与十二郎的深厚情谊,即虽为叔侄, 实为兄弟。
取消句子独立性
祭十二郎文
韩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 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 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 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 “千古绝调”。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抒 情散文
韩愈,字退之,今河南孟县人,世 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 郎,故也称韩吏部。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 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 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 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 语言要新颖流畅。 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 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代表做是《马说》《师说》等。
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接受事实, 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个“也”表 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这一切是事实。
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 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叙文抒情技法点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叙文抒情技法点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自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提出“零度写作”方式后,小说家往往在情感上保持“守零”的姿态,不再将情感渗入故事。

为了显示零度感觉,笔下的人物也往往带有思想代码的特征,有人性却无人情。

这种小说固然能激发读者对存在等形而上问题的思索,但没有了情感的流动,故事难免干涩生硬,难以拨动读者的心弦,无法真正感动读者。

其实,真正的“零度写作”不是不要情感,而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写作者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

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那些情感澎湃激荡的小说,最能打动人心。

当宝黛在桃花底下共读“西厢”,我们体会到了爱情;当翠翠在爷爷逝去后独守孤单,我们体会到了哀愁;当祥林嫂在寒风中拄着拐杖沿街乞讨,我们体会到了绝望……现代化进程弱化了情感,技术爆炸的同时,人心却不断淡漠,那为什么不用丰富蓬勃的情感来力纠时弊呢?情之于文,仍极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记叙文写作时,不仅需要以理服人,承载成长启迪,还需要以情动人,寄寓悲悯情怀。

若要笔下流淌情感,我们便要在生活中多情、善感,在写作时学会传情。

如何在记叙文中抒发情感呢?最直接的莫过于叙写人物的内心独白,让人物直抒胸臆,坦露心迹。

我校高三学生王怡之在《我的名著阅读故事》一文中便使用了这种方式:寒壁,残桌,漏席。

寒风呼啸的傍晚,我缩在一个破被单里。

一个留守儿童的苦是不为人知的。

而十六年的时间,直接颠覆了“时间是一剂良药”这一论断。

已经变黑的灯泡散发着昏黄的光,我手中泛黄的书本上的暗影任性地撕扯着书页,独留下那一行“聊以慰藉那在寂寞中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不惮于什么呢?我的目光不自觉地转到身旁熟睡的外婆的脸上。

她用她布满皱纹的岁月,抚慰了这后半页被撕烂的纸张,照亮了我心中波涛汹涌的黑夜,让我有勇气奔赴远方的希望。

…………“啪”,灯灭了。

我回过神,坦然地直视着黑暗中的穷苦之恶魔,擦亮一根火柴,点亮蜡烛。

这村庄里,此时我恐怕是唯一醒着的人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1. 引言1.1 概述人的情感是人类内心最为敏感和脆弱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决策和健康状况。

情感既是人类的软肋,也是人类的力量源泉。

在现代社会,情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管理和情感交流。

从个体的一言一行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情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情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它能够激励人们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行为,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而负面的情感,比如忧虑、焦虑、愤怒等,也会对个体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发生。

正确理解和有效管理情感对于个体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在人际关系中,情感更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使人们更加亲密和融洽。

良好的情感沟通和表达能够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团队合作和社会稳定。

感人之心者,必先情。

情感的力量无处不在,不容忽视。

1.2 主题意义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它们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而在这些情感中,有一种情感被认为是最为感人和动人的,那就是真挚的情感。

人们常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意即感动人心的事物往往源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这句话抓住了情感的核心,揭示了情感对人们影响的重要性。

情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它可以激励人们走向正面,也可以让人陷入消极情绪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情感的驱动和影响,无论是面对挑战还是困难,都会借助情感的力量来勇敢面对。

情感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情感而做出冲动的决定,而有时候我们又会因为情感而迟疑不决。

情感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让我们更加亲近彼此。

情感也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正能量的情感会让我们心情愉悦,身心健康,而负面情感则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烦恼。

理解和把握情感的力量,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情感对人的影响情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班主任工作心得
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我很喜欢。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班主任要用心去爱学生,要有亲和力。

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

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我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
一个智慧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了解学生,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应该要有自己的魅力;应该善用激励方式;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等等。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优秀班主任们对学生的爱远远胜于我们,听了他们的报告,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今后在工作中要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讲究方法,注重策略,下面我就这几点谈谈感受。

一、班主任要做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要有四心:“童心、爱心、责任心和公正心”
“班主任一定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这是全国优秀班主任钟竺在会上说的,我很喜欢这句话。

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

“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做为一名教师,只要爱学生,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

一个感情贫乏、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严肃、可畏而不可亲的,学生难以产生敬仰之情,更不敢向其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衷肠,自然难以达到心理指导与教育目的,那么什么是爱学生呢?爱就是尊重学生,重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并使之升华。

二、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独特的魅力形象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

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班主任应该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魅力形象大使。

经常会听到: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

一个班级能否“活”起来,首先要看班主任是否做好了表率,“活”起来了没有。

由于班主任的精神面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因而要求班主任要乐观、活泼开朗、充满朝气。

在学生面前要做到精神振作、情绪高昂、用语幽默、态度和蔼、风度从容、姿态洒脱。

班主任的“活”才能带动整个班“活”起来。

我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上自习保持安静,上课不迟到……下课后和学生们一起运动、聊天,和学生们拉近距离,彼此了解,让他们对我有好感,信任我。

对有些学生要鼓励,有些学生要要求严格,有些学生要真诚关心……因为在潜移默化中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已经深深影响着学生。

新课程要求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要塑造新的形象。

为人师表为首位:班主任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行举止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远的影响。

当然班主任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修养与锻炼形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

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身作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教育改革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学生、培养学生;其次是要继续努力学习,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教师只用简单说教去规范学生,学生是不买账的,更何况现在提倡新的教育观。

以德为先,以爱为本,以理服人,把自由与民主之风真正带入我们的班级,把尊重与关爱毫无保留地带给我们的学生。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师德的魅力。

班主任在处理问题,就是在管理班级时,或许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能鼓起孩子前进的风帆,或许教师一个善意的眼神就能指出孩子改进的方向,或许教师一种倾听的姿态就能获得孩子倾诉的渴望,或许教师一次轻柔的抚摸就能安慰孩子受挫的心灵。

因此,要解决班主任所面临的困惑,
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班主任必须学习,树立自身形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再次是要勇于大胆创新,善于总结。

三、班主任应善于激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艺术的顶峰——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

”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要学会倾听,与学生在一起活动,以倾听为前提,与学生的谈话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数子一过,不如奖其一功。


林格也曾说:“人的根本在心灵,教育应回归心灵的深处。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所以我们要贯彻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原则,如果一个班级受到表扬多,则这个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因为表扬使学生扬长避短,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经常受到批评,便会失去信心,就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很难进步。

有句话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因此,在教育学生中少批评、惩罚,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另外,集体性的奖励要多应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置身在一个优秀组织,并且希望成为这个组织的优秀分子。

集体性奖励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教育和影响每一位学生。

有位教育家讲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够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

”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能激励学生,使他们不断争取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最大的愿望是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鼓励他们,那么你会发现,学生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优秀。

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生活上知足常乐,同学之间助人为乐,学习上自得其乐,身体健康快乐”,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四、班主任应营造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班级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

一个好的班级评判标准,不光在成绩的高低,名利的多少上,更应该是看在这个快乐成长的园地里,老师,学生是不是都感到幸福,快乐。

作为班主任,担任着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的任务。

一个魅
力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

教会学生设计“家”,让班级拥有家的温馨。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来为这个大家庭出谋献策,培养班级主人翁意识。

集集体的力量,科学管理班级,共同开创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

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

除此而外,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好与班科任老师的关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对学生的教育,单靠我们班主任是不够的,我们也要有团队精神,处理好与同事,任课老师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关系,有益于更愉悦的工作。

随着家长教育意识的提高,我们应该利用家长这个群体,让他们配合我们一起来培养教育学生。

让家长,老师,学生明白: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会在社会中生存。

“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付出比结果更重要”。

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学生。

”走过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要说:“老师也要变,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

”让我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

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

”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边;我们用真情容纳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优劣,所以我们才桃李满园。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但意义却很重大。

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

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做真行做好班主任工作。

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魅力的人,一个新型魅力班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