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立法初探汇总

合集下载

环境法的本体初探

环境法的本体初探
活 动 的历 史 实 践 。 有 限 的物 质世 界 是 一 个 能 量 循 环 系 统 ; 类 经 济 活 动 主 观 上 通 过 对 物 质 世 界 的 能 量 输 出换 人
回生存所 需要 的资源 , 客观上是人 类与环境 之间 的能量 交换。在人 类经济 活动 实践 中, 受追求 资源 的主观 愿
* 本 文 系 教 育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规 划 基 金 项 口“ 国 {水 立 法 研 究 ” 项 口 号 :5A 20 6 、00年 度 “ 苏 省 法 学 会 法 学 研 究 课 我 ( 0 J 800 )2 1 汀 题” 招标课题“ 江苏沿海开发地方立法研究 ”项 f :F 2 1A 1成果之 一。 ( 1 S H 00 0 )
对行 为 的“ 然性 ” 意识 足在 一定 的社会 物质 生 应 的 活 条 件 下 产 生 的 法 权 要 求 , 实 质 是 以 人 的 意 其 志 为 转 移 的 规 则 。 当人 类 意 识 到 此 规 则 的 存 在 并 以 国家 强 制 力 保 障 其 实 施 时 , 律 便 产 生 了 。 法 在 马 克思那 里 , 为 本体 的社 会 物 质 生 活 条 作 件 中 蕴 藏 着 法 权 关 系 , 律 不 过 是 这 种 法 权 关 系 法 的表 述 。 马 克 思 主 义 法 哲 学 本 体 论 的 思 维 进 路
环 境 法 的本体 初 探
成 红 马 小 希
内容 提 要 马 克 思 主 义 法 哲 学 理 论 认 为 : 的本 体 是 社 会 物 质 生 活 条 件 , 藏 在 其 中 的 法是 法律 的 本 质 , 法 蕴
法律是对 法的表述。 以马 克思主义法哲学本体论为 思维进 路, 环境 法的本体包括有 限的物质 世界 和人类经 济

高中环境教育活动自主设计初探

高中环境教育活动自主设计初探

场地 等 限制 , 但
1概 述
据 课 程 标 准 组 调 研 结 果 显 示 …, 国学 生 与 国 外 我 学 生笔 试 环 境 知识 成绩 不 相 上 下 , 但若 把学 生 带 到 校
环 境 教 育 的 实践 性 要 求 并 没有 真 正 得 到 落实 。 何 因 如
要 求上 , 国 外 存在 着差 距 。 与
新 一 轮 的 中学 教 改 淡 化 了对 具 体 知 识 内容 的 要 求, 而强 化 了 技 能 的要 求 , 出了 能力 培 养 。 地 高 中 突 各
生的环境动手能力和研 究水平 , 使高中环境教育成为
学 生 素质 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sag a n l i et Si1 s h hi v 0I 1a c ie 1 E r 1 1 i ec 1 n
高中环境教 育活 动 自主设计初探
杨 士军
高中环境教育活动自主设计初探
An Ap ra h O Au0 0 u I D sg e tVte n n i n n a p0 c f tn m0 sy e in d Ac i is O E Vr me t O E u a in n e ir d c t i S nO MidI c O O d e S h OI
出 1个环境 问题 , 分析 并提 出 适 当的 建议 对 策 , 国学 我 生 则 明显 逊 色 。 表 明我 们 在 对学 生 环 境 实 践 活 动 的 这
精 简 流程 等办 法 , 使本 来停 留于教 材 层面 的环 保 活动 , 能 更 多 更具 体 地 落 实 到课 堂 或 课 余进 行 。 而提 高 学 从
杨士军 ( 复旦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 海 2 0 3 ) 上 0 4 3

《民法典》绿色原则司法适用初探

《民法典》绿色原则司法适用初探

《民法典》绿色原则司法适用初探巩固摘要:作为一种限制性民法基本原则,绿色原则体现了生态文明时代立法者对民事主体的 普遍环保要求,为民事活动施加了普遍的环保义务,具有司法适用效力。

根据案件相关具体规则完备程度的差异,绿色原则的司法适用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发挥助力环境宣教、提供价值指引和指导规范创制等不同功能,须遵循不同方法。

作为一种民法原则,绿色原则不能用于公法性判断和直接公益救济。

关键词:绿色原则司法适用境界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9条规定的“民事主体从事民 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把环境保护确立为民 法的基本原则。

作为生态危机时代“民法回应环境问题的有效机制”,〔1〕该绿色原则集 中体现了 “彰显时代性”这一 “中国《民法典》的鲜明特色”,[2]极大推动了《民法 典》分则相关环保条款的创设,发挥了很好的立法指引作用。

“立法之后,学者应当以解 释论为基本立场,做一个解释论意义上的积极建设者。

”〔3]其首要任务,是推动这一重要 原则的司法适用,通过实践检验和运用发展出具体规则,把貌似空泛的原则性要求转化为 能切实影响法律实践的现实规范。

正如有学者所言,“绿色原则如果不能进人司法裁决程 序,那么它极易成为扮演宏大政治叙事但毫无社会价值的‘僵尸条文4〕不过,法律 原则的司法适用向来不易,绿色原则作为前无古人的创新条款,其司法适用必将更多挑 战。

本文在此对相关问题略作分析,以抛砖引玉,引起更多探讨。

*巩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博士,浙江大学仲英青年学者。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源国家所有权 与生态环境监管权关系研究"(19BFX172)的阶段性成果,并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台达集团 中达环境法学教育促进计划资助〔I〕吕忠梅课题组:《“绿色原则”在《民法典》中的贯彻论纲》,载《中国法学》2018年第1期.〔2〕王利明:《彰显时代性:中国《民法典》的鲜明特色》,载《东方法学》2020年第4期〔3〕于飞:《认真地对待〈民法总则〉第一章“基本规定”》,载《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4〕郑少华、王慧J绿色原则在物权限制中的司法适用》,载《清华法学》2020年第4期:30绿色条款的规则体系及司法适用研究一、绿色原则的性质界定与条文释义尽管在问世之初,绿色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性质和地位不无争议。

中学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初探

中学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初探

中学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初探【摘要】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环境问题已日趋严重。

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计还在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行之有效并且是非常必要的,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更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遭受“环境污染”的煎熬,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得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对环境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共同的呼声。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清醒的认识到:通过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何清除化学污染物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

意在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

1.1 化学实验总免不了制取过程中有些有毒物质生成,例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氧气等遇到这种情况应告诉学生,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或学会改进化学实验装置,将其尾气进行,象二氧化硫、硫化氢氧气可用碱溶液来吸收。

再要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

把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高等学校环境教育改革初探

高等学校环境教育改革初探
维普资讯
< 福建高教研究> 口 年第 3期 己 田
教学改革
高 等 学 校环 境 教 育 改革 初 探
罗运 阔 2 朱 美 英 ’ 肖远 东 ’
( . 西农 业 大 学 国土资 源与环 境 学院 江西 南 昌 3 0 4 ; 1江 3 0 5 2中 山大 学环 境科 学 与 工程 学院 广 东 广 州 5 0 7 ) . 1 2 5
时 应加 强校 园文化 建设 中的环 境 文化 , 把环 境 文化
教 育贯 穿 于文 明校 园 建设 实践 之 中 , 加强 校 园文 明 建设 , 挥环境 潜移 默化 的育人 功能 。 建 “ 发 创 绿色 大 学 ” 逐渐成 为高 校发 展 的 目标 之一网 正 。
( ) 力 加 强 和 完 善 高校 环 保 社 团 ( 织 ) 充 八 大 组 ,
( ) 化校 园环 境 , 七 优 创建 “ 色大 学” 实现 环 境 绿 ,
教 师环境 科 学 素质 和 环境 意识 的提 高 , 是搞 好
教 育 的 美化 功能和 潜在 的教 育功 能
高校环境教育 的关键与环境教育 得 以实施 的重要 前提保证。因此高校要把环境教育的要求和内容纳 入整体师 资计划 的轨道 , 立足原有 的师资 , 加强培
乏绿色氛围等。很多高校均成立 了各种主题 的环保 社团( 组织 ) 但也往往仅由环境专业或与其紧密 , 相 关 的专业 学 生组 成 , 非环 境 专业 的学 生参 与 比例
较少 , 开展 活 动 的次数 也不 多 , 发挥应 有 的作用 。 未 所 以这 些 均远 远 滞 后 于 西方 发达 国家 的环 境 普 及 教 育水平 。这种 现状 将导致 当代 大学 生 的环 境意 识 教 育严 重不 足 , 造成 很 多在 校学 生 和毕 业生 的环 境 意 识 较 差【 这 将 与 未 来 国家 建设 和 谐 社 会 产 生 严 l 】 ,

初中生物科进行环境教育案例教学法论文

初中生物科进行环境教育案例教学法论文

初中生物科进行环境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初探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发展进行的全面分析研究得出启示,提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生物科环境教育以解决当前环境教育问题的思路,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最后进行反思与讨论。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环境教育案例教学法初探1 问题的提出1.1 我国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一直是我国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反思过去,虽然我国的环境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教育效果仍不容乐观。

综合分析当前“渗透式”环境教育开展的现状,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本文认为在我国环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1.1 教学方法单一、简单化,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特别是体验式、研究性的学习。

1.1.2 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1.1.3 教学还是以传授为主,师生的交往、讨论和互动较少,学生的环境意识难以内化。

1.2 当前初中生物科在环境教育中的地位进行环境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培养能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是使人们普遍具有环境意识,在工作、生活的各种场合和活动中保持对环境的敏感性,自觉选择无损于环境的行动。

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环境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的关键阶段。

初中生物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因此利用生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教育是生物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实施初中生物科环境教育案例教学的思考所谓案例,郑金洲教授认为:“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初探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初探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初探姚海燕 朱国伟 蒋兴东内容提要 目前对环境教育的状况与模式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文在结合素质教育对学生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在向学生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将环境教育的思路贯穿校本课程,从而为江苏省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决策性的参考。

通过实际教学实践制定了一个完整和科学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涵盖的内容体系,从而使环境教育在大学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环境教育 校本课程 课程体系姚海燕,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210097朱国伟,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10097蒋兴东,苏州木渎中学 215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温室效应和土地沙漠化等等。

社会能否持续发展?人类能否持续生存?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宣言”、1975年“贝尔格莱德宪章”到1992年里约热内卢“21世纪议程”,显示了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

要实现“21世纪议程”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与环境协调共处,没有务实、有效的环境教育为支撑是不可想象的。

尽管《国际环境教育计划》(IEEP)已开始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 ESCO)也已组织编写出版了环境教育丛书。

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各地区环境教育的进展也不相同。

我国在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1979年开始在广东、辽宁、上海、北京等省市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试点工作。

1991年国家教委将环境教育列为高校学生的选修课。

1992年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并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主”的口号。

自此以后,环境教育在全国蓬勃发展,并向规范化、正规化方向发展。

江苏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教育大省、一个发展较快的省份,其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国起示范作用,其环境教育模式同样能够和应该起示范作用。

江苏省已经组织编写了中小学“环境教育”教材,并在中、小学中开设了“环境”或“环境教育”课程,或者进行了渗透教育,但对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的状况与模式还缺乏系统性和典型性,对目前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的内容、方式及效果还缺乏调查与评估;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更没有提出一个关于环境教育的课程模式和体系。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初探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初探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初探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一光辉题词集中体现了邓小平教育思想。

在21世纪,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关注的热点。

当今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将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生存空间。

从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因此结合课堂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渠道,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蕴藏着有关环保教育的因素,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找准切入口,有的放矢地进行环境教育渗透,是一个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适当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挖掘环保因素,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编入了不少有关环保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至少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礼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环境是人类劳作,生息、繁衍和赖以生存的空间。

煦暖的阳光、峻峭的山峰、澎湃的大海、肥沃的原野、广袤的草原,这些壮丽的自然景观流入到作家的笔下,成为我们进行环境教育的好题材。

如:低年级的《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夏夜多美》和古诗《春晓》、《小池》、《绝句》等,中高年级的《三亚落日》、《趵突泉》、《黄果树瀑布》和古诗词《所见》、《游园不值》等。

这些课文不但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更使学生产生了护美的欲望。

2.讴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生物,与自然界其它生物物种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同样也是大自然的家。

人与自然应该建立一种相互协调、和谐相处的关系。

如中低年级的《爷爷和小树》、《雪地里的小画家》、《松鼠和松果》、《父亲和鸟》等,高年级的《灰椋鸟》、《珍珠鸟》、《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等这些课文通过渗透环境教育,提高学生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初探

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初探

展, 取得显赫的成效 。 从教育体制看, 已形成正规 还未纳入 国家教育的计划渠道,因而没有正常的 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互补 , 学校教育和民间团体 教育经费。 再加上国 家基础教育经费的不足 , 中小 宣传相得益彰的教育体系,同时学校环境教育亦 学很难再拿出开展环境教育的经费,从而影响了 十分完善, 形成了从幼儿到大学的多层次环境教 环境教育的开展。尤其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小 正常的教学经费都无法维持 , 更加无从拿 育制度。 在专业 人 才的培养 匕我 国已 , 逐渐纳入世 学而言, 界轨道 , 培养的人才已基本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 出多余的基金来开展环境教育。 1 3中国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迫切性 需要。 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看 , 尽管环境教育 面对 日 益严重的环境问凰 为了有效治理环 已有一定的进展 , 也取得不少的经验和成绩 , 但从 合理利用 自 然资源, 保持经济 、 社会的可 雠 E 我们不得不清楚地蘧 副 环境教育是 境污染 , 说, 缈 : 现行 中小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继续切实加强。 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教育 , 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环 综合有关研究资料和调查 , 我国中小学环境 境教育的成效 , 归根结底取决人。 只有全民普遍具 有环境意识 , 能与环境和谐相处 , 能在工作 、 生活 教育存在的问题主 要有: 保持对环境的敏感性 ,自 觉 11 2 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意识滞后, 观念陈旧 的各种场合和活动中 环境教育意识滞后。在认识 匕 由于环境教 选择无损于环境的行为, 环境保护才能落到实处, 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 富有成效。 中小学阶段 , 是提高全民素质 , 为培养各方 环境道德感、环境行为为主与升学和就业无法直 接挂钩 , 往往被学校 、 教师、家长忽视 。加外在教 面的人才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 , 也是实施魂、 环境 材上基础环境教育基本依靠有关具体学科教学进 教育, 提高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的关键阶段。 随着九 行渗透 , 其内容不可避免地出现杂乱 无章、 零散无 年义务制教育的普及 ,中小学教育的社会作用更 序的现象,无法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环保理念和预 加重大。 抓好了中小学环境教育 , 就在很大程度 匕 期的环境素质。更为严重的是 ^ 们对环境教育的 奠定了未来全体公民环境教育的良好基础 , 而且, 冷落与忽视 ,并未引起有关 人士的重视 ,熟视无 儿童、 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 也在对环境产生多 睹, 也就谈不 E 采取措施了。 方面的影响 , 他们的环境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发展, 本身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推动力量。中小学 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 中小 养环境意识方面的行动与当前所倡导的 “ 为了环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 , 境的教育” 之间存在着差距。 他们更多关 注的是如 学环境教育是关系到整个环境教育成功与否的一 何防止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及 “ 强调通过发现方法 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 环境教育和提 来保证—个国家不应当在损害别的国家的条件下 发展,以及个人消费不应当以 损害别人利益而获 高学生素质密切相关 , 它决定着这—代少年 由 受 得, 以次提高全球人类生活质量” 。这样教育就具 环境教育影响产生的行为认知和价值取向。开展 要 有 “ 目 从 前有助于环境恶化的价直现转变到有助 环境教育的 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 于人类有尊严 的生活在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地球 匕 达此 目 的,关键在于教育对策的强化和提高。因 的 价值观的革命性目的。” 此, 在环境教育中应不断总结经验 , 根据学生年龄 认知发展和强化过程的不 同, 创设情景 , 设 c 传统教育观妨碍着环境教育的实施 。在环 不 同, 境教育理论中, “ 学生是积极思想家和知识 的发现 计多种教育方案。 者饵在学校学生只是被动得观看者和吸收他 ^ 认 2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课程设置 识和思想的容器’ 实践中, 大多数教师并不 环境教育是终生教育 , 教育应具有鲜明的基 能自 愿地对环境问题执行行动导向和开放性 目 标 础教 眭 质。人的一生都在通过生活、 生产、 参与 环境教育也应伴随人的一生。 小 中 调查 的教学。甚至即 使接受挑战给于特定 的动机 决策影响环境 , 和任务, 大多数教师也会以缺少时间, 材料等不同 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的环境教育属于 借 口而不 这么做 。 基础教育范畴。简言之, 在专门知识( 环境科学知 1 2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师资紧缺。 目 , 2 前 我 识 ) 上不宜要求过高, 但在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上 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地开展只是利用已有的师资力 以 及养成良 好的行为习 , 煽 要求。 够 则应 址 量展开, 这些课程的老师具有相关的专业素质 , 却 首先 , 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 , 要 并和 国情教 缺少完整的环境教育的系统培训 。只能局限于本 育结合, 和热爱乡土的教育结合。 通过教育使学生 课程的框架, 将环境知识延伸 , 或作为辅助内容 。 真正了解和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

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初探

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初探

球 和全人 类 的角度 观察 世界 ,得 出 的认识 及其 结论 才是
可信 的。 总 的说 来 ,关 注社 会 、关 注 现实 、关注 世 界作 为
教育 的意见【 N ] . 人 民 日报, 2 0 0 4 — 1 0 — 1 5 .
【 3 】 曹雁 彬. 在现实 中培养学 生世 界意识 [ J ] . 邯 郸医学 高等专 科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R e s e a r c h > > 1 5 8 I 德 育纵 横 谈
高厢 交 环 境 道 德 教 罱 初 探
◇吉 首 大 今 时代 的 主 流 话题 的 背景 下 . 高校 环境 道 德 教 育 问题 也 引 起 了学 者 的 关 注 。对 大 学 生进 行 环 境 道德 教 育 . 有 利 于提 高他 们 的环 境 道德 行 为层 次 , 具 有 为
社 会 保 护环 境做 出表 率 等现 实意 义 。通过 将 环 境 道德 教 育 内含 于思 想道 德 教 育 , 完善 环境 道 德
教 育 课 程体 系 ,建 立 环境 道 德 教 育课 外教 学体 系等 具 体 方 法 ,是 进 行 环境 道 德 教 育 的有 效 路
径 。
关 键 词 :环 境 道德 教 育 : 环 境 友 好 型社 会 : 环境 保 护
待西 方文 化与 民族文 化 时 ,不 要 以单 纯 的意识 形态 论是 非 ,更 不要 以主观传 统偏 见论 是 非 ,而是要 以其本 身 的
参考文献 :
是非 曲直 论是 非 。要 教育 学生 有选 择 地吸 收和 借鉴 国外
先进 文 化 ,并结 合 中国 实 际 ,走一 条 既 符合 世 界 潮 流 、
又契 合 国情 民情 的道路 。只有 如 此 ,以世 界 眼光站 在全

高师地理专业《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初探

高师地理专业《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初探

高师地理专业《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初探[摘要]案例教学法是运用实践中的典型事例来阐明知识和原理,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创新型能力教学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它强调案例的选择、分析与讨论、教师评价和课后资料整理等几个重要环节,强调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师能力的适应性,强调成绩评估和考核标准的重要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适应性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面对世界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在教育领域,加强对受教育者的环境教育,培养拥有环保意识的21世纪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代教育界的共识。

高师地理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中学地理教师,在中学环境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学环境教育的深入发展将有直接的影响。

但目前高师地理专业环境教育较为薄弱,环境教育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内容的不适应,难以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试图引进案例教学法,用实践中的典型事例作为例证来阐述知识和原理,使学生通过归纳或演绎的方法掌握蕴含于案例中的理论知识。

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案例教学法的产生可追朔至19世纪70年代,哈佛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了案例教学法,他在1871年出版了第一本教学用案例集:《合同法案例》[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案例教学法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肯定和完善。

之后,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法学、医学、公共关系学、mba等许多课程的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后日渐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21世纪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农村环境教育问题初探

农村环境教育问题初探
文 数 据 库 ) 进 行 跨 库 检 索 ( 间 为 20 时 0 3~2 0 09
年) ,符 合环 境教 育 主 题 的只 有 14篇 文 献 。农 村 1 环境 意 识 调 查 与 教 育 相 关 文 献 数 量 只 占 到 1% 。 6 我 国2 0世 纪 9 代 以来 ,国 内开 展 的大 规模 环 境 0年 意 识调 查 ,绝 大多数 的调查对 象 居住 在 城市 或者 城 郊 。② 基 层 干 部 对 农 村 环 境 教 育 支 持 不 够 。仰 和 芝等 对江 西省 乡镇 和村 级基 层 干部 的 环境教 育 态 度 进行 调查 ,发现 只有 约 2 3% 的基 层 干 部 很 支 持 或 者支 持农 村 环境 教育 。农 村环 境教 育 未 引起基 层 政 府 足够 的重 视 ,处 于 可 有 可 无 的状 态 ¨ 。农 村 环 境教 育对 农 村环境 保 护具 有重 要 的推 动作 用 ,也 是 我 国农村 生 态文 明建 设 、精 神文 明建 设 的重要 内
( )农 村 环 境 教 育 者 数 量 及 教 育 能 力 有 待 提 1
高。农村环境教育者主要有教师 、环保与教育等部
门 的工作 人 员 。 环 保 部 门 的环 境 教 育 人 员 数 量 较 少 ,乡镇 一级 基本 没有 环境教 育人 员 。现 阶段 ,农
村 环 境教 育主 要 由中小 学教 师来 开展 。有关 学者 对
育 在世 界 范 围 内得 到 重视 。2 0世 纪 9 代 , “ 0年 可 持 续 发 展 ” 提 出 ,环 境 教 育 有 了 新 的取 向 ,形 成 了面 向可持 续 发展 的环境 教育 的理念 ,即 :可持 续
收 稿 日期 : 0 1 2—2 2 1 —0 3 基金项目:云南 师范大 学人文社科 校级重 大项 目 (07 R D ) 20X Z I

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教育初探

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教育初探

目前 , 人类正 面临着人 口激增 、 资源过度消耗 、 生态平衡遭到
破坏 、 温室效应加 剧 、 污染 严重等一 系列环境 问题 的困扰。有这 样一组数据 , 国二氧化硫排放 量连续多年位居 世界第一 ; 我 每年 消耗一 次性 木筷子 80 双 , 尾相接 , 以从 地球往返 月球 2 0亿 首 可 1 次; 国人 每天买菜要用掉 l 亿个塑 料袋 , 0 其他各 种塑料袋的用量
大隐 患 , 使道路周 围粉尘 到处 弥漫 , 严重影 响周边 的空气质 量 。
教师要 用身边 的实 例 , 学生感 受到环 境 问时刻发生 在我们身 使
边, 提高学生对环境 问题 的关注程度 , 到环境教育 的目的。 达
23 利 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 , . 深化环保 理念 课堂教学是地理学科 渗透 环境 教育 的主渠道 , 教师可以充分
人体 , 连作为农业用水也不可能 ……这些环境 问题不仅严重影响 了社会 的可持续 发展 , 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 自身的健康和生存。
所以 , 要让学生认识到 , 护环境就是保 护我们 自己。 保
人 类 生 活 的地 球 只有 一 个 , 球 上 的 资 源 也 是 有 限 的 。我 们 地
开 展课 外 活 动 , 进 和 强 化 环 境 教 育 。如 在 学 习 工业 “ 废 ” 促 三
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时 , 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水泥厂 、 电厂 、 化 肥厂等厂区参观 , 听取厂方技术人员的介绍 , 了解污水和废气 、 废 渣的处理过程 , 强学生对本土 的环境 状况 的感性认识 , 增 使学生 对工业“ 三废 ” 的治理过程 有了具体 的了解 , 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
NO. 8
堕 T ME D C T O I E U A I N

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初探

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初探
自然资 源 也会 按 照 人 类 的需 求达 到永 续 利 用 , 就 是 达 到可 持 续 发 展 。 果 人 类 也 如
对环境为所欲为, 背了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 违 自然界就会用各式各样 的 自然灾害 来惩罚人类。 要教育学生爱护大 自然 , 保护大 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 4加强环境 法制教 育, 强学生的法制观 念 , 学生逐步养成遵 纪守法的文 . 增 让 明行为。 国已颁布 了《 我 中华人 民共和 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海洋环 境 保护法》 《 、 中华人民共和 国水污染 防治 法》 《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大气污染 防治
二 、 理 教 学 中环 境 教 育的 途 径 地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 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 范学 生的行为 , 规 提
高学生的素质 , 发挥环境教育的德育功能。 1 堂渗透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 课 地理科学揭示人和地理环 境 的关 系, 一方面可以讲 清我国环境资源 的优势 , 激发学生的民族 自豪 感 ; 另一
法》 等十多项环境保 护行 政法规和有关 自然资源保护 的行政 法规 , 已加入 并签
署 了2 多项有关环境保护 的国际公约 ,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0 如《 、保护生 物多样
Hale Waihona Puke 化公约 》 在地理教学 中结合学法 、 等。 用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 让学生明确保护
环境的法律意义。 这样 , 既增强 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 又强化 了他们的法制观念 , 并 对 文明环境行 为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跨 入 2 世 纪 , 境 问题 已成 为 当今 世界 广 泛 关 注 的 重 大 问题 , 是 国际社 会 1 环 也

环境法案例教学初探

环境法案例教学初探

教, 并没有 实质 的内容。学生 反映最 多的是希望有案例 。


环境 法 案例 教学 的概 念

环境 法 的案 例教学是 通过模 拟现实生 活 中的环 境污染
侵权或 自然资源破坏 的情 形 , 借助 于分 组讨 论 、 法 律诊 所 、 模 拟法庭等形式 , 让学生亲身参 与 , 身临其境 , 通过 自身的亲身 体会 学习枯燥难懂 的法律 知识 , 并在 和教师以及 同学的互动
收稿 日期 : 2 0 1 2 一 l 1 — 0 7
源, 近代 以来的法律基 本上都是 西法东渐 的结 果 , 因此 中国 法学本身就包括 了很 多法律移植的内容 , 法律语言也 比较独
特 和晦涩难懂 , 与 日常生活语 言差距很大 , 中国环境 法学理
论更是 大量借鉴和移植西方国家环境法理论的结果 , 加之环
大学萨克斯教授 以“ 公共信托理论” 为依 据 , 提 出了公民享有 环境权的理论 。 同年美国公布 的《 国家环境政策法》 和日 本《 东
京都防止公 害条例》 都 明确规定了环境权。 再如 1 9 4 1 年“ 特雷 尔冶炼 厂仲裁案” 中确立的“ 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利使用或允许 使用其领土而在或对他国领土、 财产或个人 由于烟雾造成损害 的原则” , 成为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 这一原则后来逐渐 演变为污染者负担原则 , 又分化出受益者分担原则等环境法的 基本原则 。因此 , 环境法学理论的教学 , 来源于和发展于环境 法律实践 , 也 只有通过环境法案例才能更加准确地 解读清楚 , 使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 了解理论产生的背景 , 深化对 理论 知识 的 理解 , 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 并为实践应用奠定 良好的基础。 ( 三) 环境法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调动学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之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之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之初探1.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教育意义我们的家园是如此美好,她有温暖的阳光,湛蓝的海水,广阔的草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珍惜的人,有对事业美好的憧憬,我们还有很多美好的愿望等待实现……业的未来。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何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通过多渠道、多种手段地在中学生的学习领域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就可以顺利地在中学生中逐步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造福于下一代。

2.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的重要地位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同物理、生物等学科一样,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

把环境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之中,提高每位公民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责任。

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危害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为此,教育部研制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就强调要在掌握化学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帮助学生从怎样应用化学知识的侧面去理解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此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并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作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3.化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1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选择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投影片、录像片,以图文并茂的画面,生动形象的语言配合教学,充分利用了教材中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把知识性、趣味性有计划、有目的地融入课堂教学,创设环境,使学生在积极、轻松、自然的气氛中接受环境教育。

环境研究法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环境研究法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3 . 4 应 用 新 型 课 程 考 核 方 式
பைடு நூலகம்
考 试是 检验 学 生 是 否 掌 握 知识 的有 效 方 法 , 也 是 评 估 教 师 教 学 水 平 与 教 学 效 果 的 手 段 之 _ 4 考 核成绩 包 括 三 个 部 分 : 平 时成 绩 ( 作 业 成 绩、 考勤 、 课 堂 表现 、 随 堂测 验 等 ) 、 期 末 考 试 成 绩 及 能力 考 核 成 绩 (主 要 包 括 学 生 课 堂 5 — 1 O分 钟 讲演 , 相关 课 程资 料 收集及 整理 , 学 生可 根据 自己 的情 况选 择其 中的 1 — 2项 ) , 三项 成 绩结 合 得 出最 终成 绩. 这样 的考 评 方 式 既 肯 定 了学 习过 程 中 的 学 习效果 , 又 培养 了学 生各 方面 能力 , 使 学生 得 到
3 . 2 教 学方法 和教 学手 段 多样 化
给水排 水管 道 课一 般 采 用 大 班 上 课 , 学 生 人 数较 多 , 理论 教 学 可采 用 多 媒 体 辅 助教 学 手 段 进 行, 将 图片及 影像 资料 通过 多媒 体呈 现给 学生 . 如 管 网中水 一 般 在地 下 , 是看不见、 摸不 着 的 , 教 师 通 过 动画演示 , 使 得原 本看 不到 的水运 动起 来 , 这 样 就会 增强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 提 高授课 效果 , 增 强 学 生 的理解 和想 象能力 . 需 要注 意 的问题 是 , 任 课 教 师 不 能 过度 依 赖 多媒 体 , 不能 抛弃传 统 板书 , 应 灵 活且适 度 地用板 书示 范 强调某 些 内容. 例如 , 一 些要 求学 生 掌握 的 计算 公式 , 可 以在黑 板上 边讲解 边 推导. L 4 教学 方法 要灵 活 应 用 , 要 放 弃 教 师讲 学 生 听 的灌 输式 教育 方法 , 强调 发挥学 生 的积极 性 、 主动 性, 使学生 具有 自我 开拓 和获得 知识 的能 力[ 5 ] , 让 学生 主动参 与课 堂教 学. 例如 , 任课 教师 在课 堂上 提 出思考题 , 让 学生思 考并 回答 , 锻炼 学 生 的语 言 表达 能力 ; 鼓 励 学生 自学并 将 自学 内容做 成课 件 , 用 5 — 1 0分 钟上 讲 台讲 述. 请 同学们 给 予评 价 , 教 师给 予点评 和 总结. “ 讨论式教学法” 有 效 地 发 挥 了学生 的 主体作 用 和 教 师 的 主导 作 用 , 发 扬 了课 堂 教学 中 的民主 作 风 , 培 养 了学 生 的独 立 思 考 能 力 和创 新精 神. _ 6 ]

“知行合一”的环境保护教育策略初探

“知行合一”的环境保护教育策略初探

龙源期刊网 “知行合一”的环境保护教育策略初探作者:裘小琴来源:《教育》2017年第09期我国从1983年起就開始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并建议从幼儿园到大学开设有关环境教育的课程,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开展环境保护教育,首先必须从幼儿抓起。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把握关键,游戏主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游戏是通向孩子心灵的正确道路。

”要引导孩子进入周围世界,了解“环境”的含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例如:我们可以设置相关的情景,进行“种小树”“青蛙抓害虫”等各种生动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渗透环境教育,把环境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互相结合起来。

还有深为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构建游戏都是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手段,我们也可以把环境教育渗透在其中,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做。

例如:把孩子收集回来的材料加工,再放到角色区“商店”“医院”“娃娃家”;在加工厂,让孩子自己动手做玩具等。

知行合一,从“行”开始通过多年的幼儿环境教育实践,笔者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在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就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从幼儿的行为培养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孩子从生活中的每一细节、每一个行为切实地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让孩子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行为培养可以说是幼儿园时期的一个重点,因为幼儿的习惯都将会在这一年龄段养成;同样,环境教育也是如此。

有了持久切实的行动,才能使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例如:节约用水,不是一两天节约了、注意了就可以的,而是需要人们在日常行为中形成习惯,成为真正有效的行动,要让每一个人在每一次使用水的时候都应该想到,要节约水资源,这样才会有切实的意义。

所以,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抓起。

环境教育的内容,应该如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在行为培养中渗透环境教育呢?这不仅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环境意识,更需要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处处都做有心人,善于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寻找、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活的教育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国际环境责任法律问题初探

国际环境责任法律问题初探

经济法制 法学1997年第9期国际环境责任法律问题初探●李伟芳 国际环境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用英文表示即“R espon sib ility”和“L iab ility”,中文的对应词都是“责任”。

前者包含并侧重于一系列法律义务和职责,责任产生的前提是实施了法律禁止的行为或不作为;而后者是在违背前者所包含的法律义务的情况下产生的,而且责任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合法行为,也可能来源于非法行为。

本文的国际环境责任是广义上的含义。

目前在国际环境责任制度方面主要存在下列法律问题:一、环境损害概念的不确定关于环境损害的概念,有关的国际条约没有明确的解释,和环境损害概念相关的术语是“越境污染”。

1979年《远程越境空气污染公约》认为,越境污染是指污染源完全处于一国管辖或在一国管辖地区内对另一国管辖的地区产生有害的影响,并在相隔距离使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区分其来源为个别污染源或污染源群。

《适用于越境污染的国际法规则》中的“越境污染”是指污染源全部或部分在同一境内而对他国境内造成危害结果的污染。

但这里的“越境污染”定义仅局限于对他国造成的损害,不包括对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的损害。

因此越境污染不等同于环境损害。

环境损害概念的不明确直接影响到环境责任的实施。

笔者认为,环境损害的概念和两个问题相关:环境损害的范围以及何种程度的环境损害将会导致国家责任。

关于环境损害的范围,国际条约和国际实践都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环境损害的范围仅局限于对自然资源的损害,包括水质污染、大气、土地、动植物等因素,这是比较狭窄的看法。

而最广义的观点认为环境损害范围不仅包括对自然资源的损害,也包括对人类文化遗产的损害,同时也涉及到对自然风景的破坏。

1990年国际法委员会起草的国家责任草案则认为环境损害还要包括对人体和财产的损害。

①笔者认为,环境损害的关键词是“损害”,我国民法认为,“损害”可以是指当事人因他人的违法行为而受到的利益损失,该损失包括财产上的直接减少和失去的实际上可以获得的利益,也可包括非财产损失,如对他人的信誉及其人身权造成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教育立法初探环境问题是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要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除了依靠技术革新、科技进步外,更要依靠全人类环境意识提高和采取自觉的环境保护行动。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环境教育已成为环境保护和教育的重大课题,它在加强环境教育,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教育立法也成为法学领域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国际环境教育立法概况“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一词最早见于1970年美国《环境教育法》,“环境教育是指围绕人们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过程。

其中包括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和枯竭、自然保护、运输、技术、城市及乡村的开发计划等与人类环境具有怎样的关系。

” 2003年日本《增进环保热情及推进环境教育法》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指为加深理解环保而进行的有关环保的教育及学习。

”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人们为了解和认识人类、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必须接受的技能的认识方面的教育。

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环境价值和澄清人类与环境关系概念的过程,它必须贯穿于人们制定环境政策和形成环境行为准则的过程之中。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教育运动空前高涨。

1972年,“世界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如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拟定了国际环境教育方案并正式将“环境教育”的名称确定下来。

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通过了《贝尔格莱德宪章》,提出了环境教育的目标,即促进全人类去认识、关心环境及其有关问题,并促使其个人或集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和预防新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和义务。

1977年首届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在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的第比利斯召开,能过了《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宣言和建议》,指出了各国环境教育的努力方向和指导思想。

1987年,国际环境教育和培训会议在苏联莫斯科召开,1992年,国际环境教育和环境发展会议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

随着对环境教育认识的深入,一些国家先后进行环境教育立法并建立有关机构。

1970年美国率先制定了《环境教育法》,规定联邦政府应该援助那些向公众进行有关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教育的事业,并在联邦政府教育署设置了环境教育司。

1990年,美国出台了《国家环境教育法》,依据该法,在环境保护署下设环境教育处、国家环境教育咨询委员会、联邦环境教育工作委员会,并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国家环境教育与培训基金会。

2003年日本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增进环保热情及推进环境教育法》,表明了日本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方针和措施。

世界上许多国家虽未单独制定环境教育法,但在环境保护法中对环境教育都有专门的条款。

如前苏联1960年《自然保护法》规定,自然保护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列入普通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再生应成为学校的必修课。

除制定环境教育法外,各国还纷纷成立国家机构推进环境教育的发展。

如英国的环境教育委员会,法国的环境教育设备委员会,澳大利亚的环境教育协会、泰国环保局下设环境教育处等。

2 美国、日本环境教育法的特点与启示2.1 美国《国家环境教育法》1990年,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教育法》(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ct ),对环境教育的政策及措施,做出了详细规定。

该法共11条,突出和强调政府、国家在推进环境教育方面的责任,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突出政府在推进环境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对环境教育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定。

该法的主要条款围绕着环境教育机构及其职责展开,规定在环境保护署下设环境教育处(Office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并规定其具有制定和发展环境教育计划、管理环境教育拨款计划、管理环境实习奖金(internship)和奖学金(fellowship)计划、管理环境奖金(environment awards) 计划等职责。

第二,保障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参与。

该法要求政府和有关机构通过环境教育拨款、设立环境实习奖金、环境教育奖金等,鼓励和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环境教育。

根据该法,环境保护署可采用合同、契约和拨款的形式,资助有关环境教育和培训的设计、演示传播的实施方法和技术;每年要为250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奖金,并为50名在职教师提供奖学金,使他们有机会在与环境相关的联邦各机关中进行学习和研究,以培养环境教育指导者;政府设立环境教育奖金,表彰和奖励对环境教育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主要有罗斯福奖金(教学或行政领域)、梭罗奖金(文学创作方面)、卡逊奖(出版、电影和新闻媒介方面)、班卓奖(森林和自然资源教育与管理方面)、总统环境青年奖(参与促进地方环境意识成绩卓越的青少年)等。

第三,设立咨询机构,对环境教育政策及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根据该法,环境保护署设置国家环境教育咨询委员会(Nation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dvisory Council)和联邦环境教育工作委员会(Federal Task For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由11位委员组成,委员由环境保护署署长与教育部长商议后任命,分别代表中小学、大学、非营利组织、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工商界及年长美国人等。

委员任期三年,但首届委员会委员任期一至三年,具体由环境保护署署长决定。

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一是就环境保护署的活动、职能和政策,向署长提出建议的忠告;二是每两年向国会提交报告,就国家环境教育发展程度和质量、改善环境面临的主要障碍、美国年长公民环境教育计划、解决环境问题所需人员技能、教育和训练等做出评价和建议。

联邦环境工作委员会由来自教育部、内政部、农业部、环境保护署、国家海洋与大气总署等机构的成员组成,由环境保护署代表任主席,该委员会可对国家环境教育咨询委员会提交给国会的报告(草案)发表评论。

第四,颁布《国家环境教育法》的目的不仅是要增强国民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要培训环境教育专业人才;该法规定的环境教育范围不仅限于学生的学校环境教育,更包括对成年公民的环境教育。

2.2 日本《增进环保热情及推进环境教育法》日本《增进环保热情及推进环境教育法》于2003年颁布,由28条内容及附则组成。

与美国《国家环境教育法》相比,该法同样强调国家和政府推动环境教育的责任,规定政府必须制定增进环保热情及推进环境教育的基本方针;国家要完善在担当增进环保热情基地机制的体制,收集环保相关信息与资料、为国民及民间团体间信息交换与交流提供机会并给予便利、开展其他增进环保热情的活动;国家要采取必要的财政或税制等措施推进环境教育等内容。

同时,它突出强调了协调发展的理念。

第一,在基本理念上,强调环境教育与其他公共利益、其他领域和地区住民生活之间的协调。

该法规定,在开展环保活动、增进环保热情及环境教育时,“要留意与国土保全等其他公共利益之间的调整,以及与农林水产业等其他领域产业之间的调和,同时还要注意维持与提高地区住民生活的稳定与福利,以及继承地区环保的相关文化与历史。

”该法意在推进环境教育,但不把环境教育当成惟一的、至上的目标,而是要实现环境教育与其他利益和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二,在对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的设定上,突出了配合与协调。

该法不仅规定了国家、地方政府推进环境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规定了国民及民间团体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责任和义务不尽相同,但彼此密切关联,需要配合与协调。

在国家和政府制定环境教育基本方针方面,该法要求,除环境部门和教育部门外,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强调了政府内部的配合与协调。

另外,该法专条规定了协同工作的内容,“所谓协同工作是指两个以上国民及民间团体等主体,在切实任务分担且立场对等下,相互协力开展增进环保热情等环保工作”,强调国民及民间团体之间的协调配合。

2.3 几点启示美国和日本环境教育法各有侧重、各有所长,给我们提供了几点启示:第一,明确国家和政府推进环境教育的职责,使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是国家和政府的应有职责。

环境教育不能只靠社会成员自发的行为,更要由国家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设置专门机构、提供财政保障并通过立法予以规范等,使其成为一项经常性而非临时性的工作,非常必要。

第二,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参与。

增进社会公众的环保热情,使全社会共同保护环境,是环境教育的目的,也是环境教育立法要达到的目标。

美国环境教育法,通过环境拨款、环境实习奖金、环境资金等方式,鼓励社会参与环境教育。

日本环境教育法要求政府采取财政和税制等方式推动环境教育、为公民和社会团体参与提供便利等。

这些规定,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突出了环境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

保护环境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社会进步的惟一指标。

环境保护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日本环境教育法要求推进环境教育要考虑与其他公共利益、其他产业的关系,值得借鉴。

第四,确定了面向全社会、多层次的环境教育范围。

从美国和日本的经验看,环境教育法规范的范围较宽,不仅规定了中小学生的学校环境教育,更着重对公民的环境教育。

不仅要求采取措施促进公民环境意识的提高,而且要求培训专门的环境教育人才。

3 对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几点思考3.1 我国应逐步推进环境教育立法当前,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国民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和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职责。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

”但目前我国并无专门的环境教育法,地方性法规、规章中也鲜有这方面的内容。

由于环境教育缺乏确定的法律地位、无专门机构和人员、无确定的目标和评价标准,环境教育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处于可有可无、操作“弹性”过大的状态。

环境教育被“虚化”和弱化,不利于国民环境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长此以往,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当前进行环境教育立法,强化国家、政府在环境教育方面的责任,推动环境教育制度化、法制化、体制化,非常必要。

现阶段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实践空白,环境教育法方面的学术研究很少,要制定全国性的法律有一定难度。

当前,要加强环境教育法制建设研究,通过系统、深入、有针对性的研究,确定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目标、宗旨及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