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评价

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评价

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评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贡献和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还为20 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弗洛伊德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提出的梦的解析理论和性本能理论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也引发了社会对于性别、性取向和人际关系的广泛讨论。

同时,弗洛伊德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也对其心理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受到了许多赞誉,但也受到一些批评。

有些人认为他的理论过于神秘和难以理解,而且一些理论观点也有争议。

此外,一些人也批评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情感和动机。

总的来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心理学发展,也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心理学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心理学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心理学主要观点一、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1856-1939)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创始人。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他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导论》一书中简要的阐明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及方法,他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潜意识理论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无意识包括本能的冲动欲望,人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但又现实的制约。

他把无意识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潜意识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是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人格理论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3、性欲论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五大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五大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五⼤观点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9)所创⽴。

精神分析学说⼤致可以概括为五个观点:即分区观点、结构观点、动⼒观点、发展观点和适应观点。

精神分析的分区观点认为:⼈类的⼼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意识两⼤层次,⼆者之间为前意识。

⽆意识是⼈的⼼理活动的深精神分析的分区观点认为:层结构,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这些内容因为同社会道德准则相悖,因⽽⽆法直接得到满⾜,被压抑在⽆意识中。

⽆意识⾥的内容并不是被动的、僵死的,⽽是积极活动着,时刻寻求满⾜。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意识之间的⼀部分,是由⼀些可以经由回忆⽽进⼊意识的经验所构成,其功能是在意识和⽆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它不允许⽆意识的本能冲动到达意识中去。

意识则是⼼理结构的表层,它⾯向外部世界,是由外在世界的直接感知和有关的⼼理活动构成。

弗洛伊德把⼈格的结构分为本我、⾃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这就是其结构观点。

代表追求⽣物本能欲望的⼈格结构部分弗洛伊德把⼈格的结构分为本我、⾃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这就是其结构观点。

称为本我,是⼈格的基本结构,是⼈格中的⼀个永存的成分,在⼈⼀⽣的精神⽣活中起着重要的作⽤。

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要求毫⽆掩盖与约束地寻找直接的⾁体快感,以满⾜基本的⽣物需要。

如果受阻抑或迟误,就会出现烦扰和焦虑。

根据现实原则⽽起作⽤的⼈格结构部分称为⾃我。

⾃我是通过与现实外界环境的接触,通过后天的学习,使本我的⼀部分获得了特殊的发展。

⾃我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对外界的调节功能是感知外界刺激,了解周围环境,并将经验消化、储存;对本我的功能是指挥它,决定对它的各种要求是否允许其获得满⾜。

弗洛伊德把代表良⼼或道德⼒量的⼈格结构部分称为超我。

从种族发展来看,超我来⾃于原始⼈,这是⼈类所特有的。

从个体发展来看,超我在较⼤程度上依赖于⽗母的影响。

⼀旦超我形成以后,⾃我就要同时协调和满⾜本我、超我和现实三⽅⾯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使本我(即本能冲动和欲望)要求获得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外界环境是否允许,还要考虑超我是否认可。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以弗洛伊德(Freud)为主要代表的精神分析论在性心理发展理论、欲力再现论、人际关系论、心理社会论等的阐述中,特别提到“认同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影响。

经由认同作用,青少年可以吸收他人的特质与价值观(包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与同伴的特质与价值观),使自己能够深层地感受与他人的相似性与投入程度,有助于青少年的自我发展。

认同作用可以提升青少年的价值观,使“自我”得以良好发展,并且有助于“超我”的提升。

当青少年知道为所当为时,新的价值观或新的人生目标形成理想的自我,并抑制某些不被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有利于青少年顺利地统合进入成人社会。

青少年的认同作用可视为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心路历程。

弗洛伊德还认为,“升华作用”是可以将性冲动导向社会接受方式的一种积极的自我防卫机制。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一、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上,精神分析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研究的新纪元。

这是弗洛伊德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他不仅研究心理现象的表面价值,而且力图探求在心理现象背后所隐匿的精神作用,这比以往的心理学家对人的内心认识更加深刻。

正因为弗洛伊德系统的揭露了埋藏在人心深处、受意识表层重重封锁和压抑的无意识王国的内幕。

2.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在心理学学科建设上,精神分析开拓了性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

性的问题,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成了一个禁区,很少有人把它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去加以探索。

但弗洛伊德毕竟把性现象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并提出了具有独特见解的理论,从而开辟了性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本身就是一个能量系统、动力系统,它决定着人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心理结构和伊底、自我、超我的人格模式。

就是说,本能、欲望是人的心理或人格发展变化的动力和动因。

由此,弗洛伊德建立了动力心理学。

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在对有关科学的影响上,精神分析渗透到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发端于治疗实践的精神分析,到了后来已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逐渐扩展到历史、文学、艺术、美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和哲学等领域,并由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成为一种解释个人、文化及社会历史现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5.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疗效的新途径在医疗实践中,精神分析突出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

为此,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创伤是引起神经疾患的主要原因,主张用精神分析方法来挖掘病人被压抑到潜意识内的心理矛盾以治好病人,这就突破了过去那种单靠药物、手术与物理方法治疗的束缚,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二、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1.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弗洛伊德从根本上市反对和责难的。

他反对马克思把社会形式的发展看做一个自然历史进程的观点,因而他要用心理因素去“补充”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真正的社会科学”。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根据不同部位满足的年龄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五 个阶段:
○ 口唇期(0~1岁) ○ 肛门期(1~3岁) ○ 性器期(3~6岁) ○ 潜伏期(7~青春期) ○ 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口腔期(0~1岁)
弗洛伊德把从初生到满周岁这段时 间称为口腔期。这个阶段儿童力比 多主要动欲区是口腔。共分为两个 时期:前口腔期(出生到八个月) 和后口腔期(八个月到一周岁)。
前口腔期:吸吮和吞咽 后口腔期:吞咽、咀嚼和吞食
2.肛门期(1~3岁)
这一阶段时间是从出生起第二年到第 三年末,主要动欲区从口腔转移到肛 门。
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 获得满足。
性器期(3~6岁)
时间大约是从三岁到六岁,儿童 的动欲区转移到了生殖器。
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和伊 利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的产 生。
一、弗绒商人之家,4岁时全家搬到维也纳, 17岁考入维也纳医学院。1881年担任神 经专科医生,1886年结婚,育有三子三 女,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了著 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遭纳粹迫害迁居 伦敦,于1939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 敦逝世。
一、弗洛伊德简介
弗洛伊德简介
1873年,考入维也纳大学 医学院。
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 德国神经生理学家恩斯 特·布吕克的指导下,担任 助理研究员。于1881年, 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开始担 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一、弗洛伊德简介
1884年,与布罗伊尔合作治疗一 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并 于1895年,共同发表了心理分析 学的第一份个案报告——安娜·欧 案例。
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 迁居伦敦。
1939年9月23日因口 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简介
介一 、 弗 洛 伊 德 简

弗洛伊德有哪些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有哪些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有哪些主要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弗洛伊德有哪些主要理论,一起来看看吧。

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费洛伊德有哪些主要理论呢?弗洛伊德最主要的贡献是和心理有关的,他的主要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意识层次理论、乏性论等,下面就对弗洛伊德的这些主要理论分别做出解释。

第一个理论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

我们都知道精神是指人的情感等这些被大脑记住的过去的事情。

他主要包括了人的一些情绪。

而在精神分析中,弗洛伊德十分重视人的焦虑感受,所以在这里又包括了一个跟焦虑有关的原理,这是对精神进行分析的较为核心的部分,是不能被忽略的。

另外还要对意识、人格等进行分析,所以就延伸出来后面的相关的理论。

第二个理论是将人分成不同的状态,也就是有三个自己,这三个自己存在于不同的情况下,一个比较原始,行事只凭自己的高兴;一个十分完美,什么都可以控制住,对于不能表现出来的东西绝对不表现出来;另外一个比较正常,是按照正常情况下的自己的意思来做事。

第三个理论主要是将意识分成不同的层次。

它们因为所受的约束不同,所以形成了三个层次。

首先第一个层次是较为低级的层次,它可以被感受到;而第三个层次则埋藏得十分的深,一般不会轻易被感受到;第二个在控制力下降的情况下会出现。

本来最后一个理论在弗洛伊德的各种介绍中并不多,但是因为弗洛伊德的所有原理几乎都会提及到它,所以它也是他的一个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死亡本能介绍相信你在学生时期肯定看过弗洛伊德死亡本能,当初看的时候你不一定对这本书有很好的见解。

因为之于那个年龄的理解无疑是抽象的,太过笼统。

当我们成长之后,再去回味重新阅读这本书就有了新的认识,但同样也会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生存与死亡的残酷及那种所谓去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冲动!弗洛伊德死亡本能渲染的理念是人先设法使自身选择一种死亡的途径从而走向死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只有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

简要概括弗洛伊德学说的三条要义

简要概括弗洛伊德学说的三条要义

简要概括弗洛伊德学说的三条要义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有三条重要的要义,分别是无意识冲突、性欲与生与死冲动以及心理机制。

这些要义是他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独特观察和解释,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是无意识冲突。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智活动存在着无意识的层面,这部分心智活动无法通过意识直接察觉。

无意识冲突指的是个体内在冲突和对抗的欲望和禁忌的冲突。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个性和行为会受到无意识冲突的影响。

他的研究表明,各种行为和症状背后都隐藏着无意识冲突的存在。

通过精神分析方法,人们可以探索并解决这些无意识冲突,从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第二条要义是性欲与生与死冲动。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存在的基本驱动力之一。

他认为,无论是身体的满足还是心理的满足,都与性欲息息相关。

性欲不仅仅是指性行为,而是广义上的欲望和满足。

弗洛伊德进一步提出了生与死冲动的概念。

他认为,人类心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力量是对自我毁灭和对生命力的追求。

生与死冲动使个体在对抗无意识冲突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特殊的欲望和满足。

最后是心理机制。

弗洛伊德提出了多种心理机制的概念,用于解释人类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过程中的内在冲突和解决。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防御机制,它是人们在面对无意识冲突和焦虑时不自觉地使用的心理策略。

例如,人们可能使用压抑来抵抗那些不愿意面对的冲突和欲望。

其他心理机制还包括回避、否认、转移等,它们都可以为个体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和适应。

综上所述,弗洛伊德学说的三条要义包括无意识冲突、性欲与生与死冲动以及心理机制。

通过研究这些要义,弗洛伊德揭示了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和冲突,为人们理解自身心理活动和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些观点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来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弗洛伊德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及其评价

弗洛伊德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及其评价

一、采用理性思维进行精神分析的原因帕斯卡尔说:“人类并不知道要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上。

他们显然是走入了歧途,从自己真正的地位上跌下来而再也找不到它。

他们到处满怀不安地而又毫无结果地在深不可测的黑暗之中寻找它。

”他认为人类心灵的自由是理性所不能认识的,但是弗洛伊德却用理性思维对人类的心灵进行前所未有的解剖,并开启了理性分析人类自身的新纪元。

然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对理性的抛弃和对非理性的赞扬,理性思维为他搭建了桥梁,通向人类心灵的殿堂,然而他在那里却看见了非理性因素对人类的统治和奴役,从而否定了理性原则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弗洛伊德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理性在他那里由“重用”到“抛弃”,他用理性分析构建起了非理性主义的理论框架。

这一矛盾主要是受一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斯宾塞的实证主义。

所谓实证主义包括四层含义:一是指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二是指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三是指肯定的而不是疑惑的;四是指精确的而不是模糊的。

实证主义只研究真实有用的、肯定精确的,是科学哲学的第一代。

斯宾塞在《综合哲学》一书中提出了他的新见解:“可以用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公式。

”即:一切事物都是由不确定的、不调和的混沌向确定的、调和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人们对心灵亦如此。

早期的心理治疗始于麦斯麦的催眠术,由于对心灵缺乏了解,人们往往受制于宗教和神权意志。

特别是部落首领等权威人物的意念对人的巨大影响。

而后牛顿力学原理广泛传播,麦斯麦根据天空行星的磁力对人体的超自然力量创立了催眠术。

由此,自然科学与心理学结合在一起。

人们开始用科学的理性思维去解决人类心灵的问题。

弗洛伊德早期的学说对麦斯麦催眠术进行了继承和发扬.使他崇尚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以理性思维作为工具对人类心灵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剖析。

(二)作为医生的特殊身份。

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科学,讲求的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注重的是科学性。

作为一名医生,理论知识的建构,理性思维的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
20XX
感谢您的聆听
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弗洛伊德精神 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目录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的精 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的创始 人。他的思想对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 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弗洛 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的概括
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性欲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的本能 冲动,它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 重要作用。他认为,在个体的成 长过程中,性欲会以不同的方式 表达出来,如对物体的偏好、对 性的追求等。他把性欲的能量称 为力比多(libido),并认为它是 驱动人类行为的重要力量
社会文化与心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01
02
弗洛伊德认为,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的心 理有着重要影响。他指出,人们的成长和 发展受到家庭、教育、宗教、政治和经济 环境的影响。他强调了家庭在塑造个体性 格和行为中的重要性,并指出社会和文化 规范在塑造个体欲望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思想为心理 学、哲学、社会学和文化领域提供了一种 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情感。 虽然他的理论存在争议和批评,但它们仍 然对心理学和精神健康领域产生了深远影
释梦理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三论学习顺序

弗洛伊德三论学习顺序

弗洛伊德三论学习顺序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世界是由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种成分构成的。

其中,无意识和潜意识占据了心理世界的大部分空间,并且无意识的冲突、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心理世界的发生和发展,也就是说,人类之所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心理的发展变化,心理的疾病及其治疗,都与无意识和潜意识有关,并且无意识和潜意识才是这些现象或问题的根源。

2.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有自我、本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本我的功能主要体现的是人的本能愿望,遵循快乐原则,就是怎么高兴怎么舒服怎么来。

超我的功能主要体现的是人类文明所带来的道德约束,遵循道德原则,也就是说要看怎么符合道德怎么来。

这样一来,本我和超我之间就是相互冲突的,那么自我就是负责来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男人在大马路上看到一个美女,本我的冲动就是上去搭讪甚至与之交配,但超我会从道德的角度反对禁止这种行为,不允许个人产生反道德的的冲动,这时候自我就会出来斡旋,根据实际情况,既不让本我特别压抑,也不让超我受到挑战,其结果是这个男人在大脑里意淫了一下或者偷瞄了几眼就走开了。

对于超我比较强的人,可能都不会允许自己意淫或者多看几眼,那样会觉得自己痛苦肮脏,对于本我比较强的人,可能就直接上去搭讪甚至耍流氓了,不然他内心也会痛的,因此一个人的自我功能成熟的很重要一点就是看能不能在本我和超我之间找到既符合道德约束,满足个人本能的最佳方式。

3.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

每个阶段都存在其主要的潜意识冲突,这些冲突的顺利解决才能带来该阶段人格的正常发展,否则,就会导致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乃至人格障碍。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并没有在他有生之年形成完整清晰的体系和界限,弗洛伊德是一位先驱者,他大踏步地开拓了人类对于潜意识的研究领域,因此,他的理论以潜意识理论为基石,可以发散和拓展到人类心理世界的各个领域的研究,其中弗洛伊德相对着重论述的理论就是以上三点,还有诸多方面弗洛伊德只做了提示,没有一一论述清楚(一辈子时间不够),需要后人继续下去,因此弗洛伊德的理论对后世影响之大,就像是宇宙大爆炸式的,其光芒在不断地向外辐射,这个影响目前早已超出来心理学本身,已经给现代的哲学,精神医学,艺术,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大量的人文社会科学带来影响和冲击。

评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理论价值

评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理论价值

评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理论价值一、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主要内容1、无意识理论、三部人格结构学说弗氏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无意识理论。

他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又译潜意识)。

意识是我们能够认知和把握的那一部分,无意识是人的心理的最底层,它容量巨大,但我们平常却感受不到他的存在。

前意识是介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那一部分。

它的内容有时可以成为意识,有时也可深抑于无意识。

在心理的三个层次中,弗氏重视无意识。

他认为无意识所包含的种种力量是我们行动的内驱力,无意识主要包括人的本能以及种种被压抑的心理内容。

它们受到前意识和意识的阻挡,不能进入意识来表现自己,但它们从不屈服,而是时时刻刻想冲破防线。

无意识的内容常常是与现实社会的道德法则不相容的,所以在正常人的正常生活里,它无法实现变为现实,它只好在暗中发生作用,例如借遗忘、错失行为、梦境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弗氏晚年将无意识理论与人格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的人格结构理论。

他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种。

本我代表我们的本能(主要是爱恋本能即性本能),它存在于我们的无意识中,本我只遵循快乐原则,一心满足自己。

超我是我们人格中代表道德和良心的那一部分,自我是与外界接触的人格内容,它象一个调解人,对于本我的要求,它根据客观世界的规则,或予以潜抑,或予以部分实现,它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超我的严厉审察监督之下实行的。

如果自我违拗了超我的意志,超我就用内疚感和罪恶感来惩罚它。

2、性本能理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

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

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

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狄普斯情结(或称为恋母情节)和厄勒克特拉情结(或称为恋父情节),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

精神分析总结归纳

精神分析总结归纳

拉康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
从产生条件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 学,而是在精神病的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 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 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 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着重 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 容,故通常把精神分析称为深蕴心理学。
过渡阶段精神分析的理论
• 根据心理能量的指向可划分为:内倾和外倾 • 根据人们与世界联系的方式不同:感觉、直觉、 思维和情感 • 根据上诉两个分类排列组合可以得到8种人格类型。 5、人格发展理论: 童年时期 青年时期 中年时期 老年时期
(三)精神分析的新发展
理论分支 创立时间 代表人物 核心观念 安娜、哈 发展线;自我的自主性; 自我心理 1939年 特曼、埃 自我统一性 学 里克森 克莱因、 内部客体、心态;客体 20世纪 客体关系 菲尔贝恩、 力比多、内心结构;过 30~40年 学派 温尼科特、 渡客体;融合性客体关 代 科恩伯格 系 霍妮、沙 文化神经症;社会潜意 社会文化 20世纪40 利文、弗 识;人际关系;文化与 学派 年代初 洛姆、卡 人格的交互作用 丁纳
新旧弗洛伊德主义异同
最大差异是前者以性压抑为中心,后者以多种欲 望的压抑为中心。 最大相同是意识结构都分成意识,潜意识,前意 识。人格结构都分成自我本我超我。
(四)精神分析的内在发展逻辑
(一)简述:
精神分析由于种种原因,从开始就不是一个内在 完全统一的学派。 一方面,弗洛伊德本人在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他的弟子不满于他对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的过分强 调,从不同的理论视角纷纷对他的理论提出强有 力的挑战; 另一方 面,时代发展、环境变化导致精神分析流 行的场所发生变化,这也必然引起精神分析的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理论16: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一、理论提出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创立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并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代表作品《梦的解析》。

二、主要观点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是人格结构的基础。

本我包括许多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或欲望(如,饥、渴、性、攻击等),其中以性和攻击冲动为主。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以寻求原始动机的满足为原则。

自我是人格中现实的一面,是在本我的冲动与现实条件的冲突中发展而来的。

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一方面它要满足本我的原始冲动;另一方面它还要符合良心、道德等超我的评价,以社会能够接受的方式满足个体需要。

自我的基本任务是协调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与现实之间关系,有时候会控制和压抑本我的需要。

超我是后天习得的社会道德态度,是个人价值观的源泉,包括良知和自我理想。

超我受“道德原则”的支配,是个体将特定文化下的道德伦理、社会规范及价值标准等内化而成的人格部分,代表道德、良心和理性,管制不容于社会的原始冲动,让个体因错误的本我冲动产生自卑感和罪恶感。

超我和本我处在直接的冲突中,超我总是阻止或延迟本我得到满足。

自我则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调停者。

它既要千方百计使本我获得满足,又要受超我的监督,遵循自我的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以上三部分如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如不平衡就是一个变态人格。

2.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

(1)口腔期(0〜1岁)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

婴儿的快乐也多来自口腔活动。

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

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

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精神分析学美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评论

精神分析学美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评论

精神分析学美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评论摘要:本文先简述述弗洛伊德生平及著作、主要贡献,进一步探讨精神分析法,主要有无意识本能说,恋母情结及梦的释义三方面,最后对其作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评价一、弗洛伊德1.生平及著作。

西格雷蒙?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医生,精神分析学创始人。

他出身于莫拉维亚的弗莱堡,父亲是善良乐观的呢绒商,4岁全家迁居维也纳,弗洛伊德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大半生:学习,工作,做医生,从事精神病研究和写作。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劳尔合作出版了《歇斯底里研究》,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诞生。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记录了他在精神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

其后,分别出版了《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1904),《作家与白日梦》(1908)等著作。

这些著作拥有极大的启发性,为许多学科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2.主要贡献。

弗洛伊德主要贡献是对无意识的深层阐释。

在朱立元看来,“就是对个体无意识心理结构的揭示,把人的行为活动的出发点、力量源泉归结为个人内心深处隐秘的无意识本能,从个体“单子”这个微观的角度对人作了深刻的研究,触及到了人内心的隐秘世界,揭示了个体行为在个体自身身上的某些深层原因,使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二、精神分析法1.无意识本能说。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三层:无意识、前意识与意识。

无意识永远在骚动,试图进入意识层,但受到前意识层的检查;前意识是调节无意识与意识的检查机制,可以使无意识进入意识,更多的是阻止、控制无意识,使之被压抑在意识与前意识之下;意识则是人可以察觉、感知自我与外界的心理活动,处在心理结构表层。

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性本能(力比多),是人行为的力量源泉。

相应地,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三层。

本我存储本能,是各种本能的驱动之源,遵循快乐原则;超我是人的良心和社会律令,阻止本能的直接发泄,遵循道德原则;自我居中,起协调平衡二者作用,遵循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发展观点

弗洛伊德发展观点

弗洛伊德发展观点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的先驱之一,他的发展观点对于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人格结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心理治疗方法等方面,探讨弗洛伊德的发展观点。

一、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精神分析学上。

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由潜意识和意识两个层面组成的,潜意识中存储了个人的欲望、冲动和经验等,而意识则是人们所能感知和思考到的心理活动。

弗洛伊德强调了童年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认为童年经验会对个人的性格、冲突以及心理问题产生影响。

二、人格结构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的理论,将人格分为三个层面: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的原始和本能的部分,包括了个人的欲望和冲动;自我是人的现实和理智的部分,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则是人的道德和理想的部分,通过内化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来控制个人的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冲突和平衡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了多种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用以解释个体如何应对内外部的压力和冲突。

其中最著名的有压抑、回避、投射等。

压抑是指将不适的冲动或记忆排除出意识的过程;回避是指个体避免面对不适的冲突或情境;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冲突或欲望归咎于他人。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在个体的潜意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个体保护自己的心理平衡。

四、心理治疗方法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治疗方法,通过探索个体的潜意识和童年经验,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冲突和问题。

精神分析治疗强调个体的自由联想和自由表达,通过与治疗师的互动来深入了解个体的内在冲突和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通过解析个体的潜意识和童年经验,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解决内心的冲突,并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总结起来,弗洛伊德的发展观点涵盖了理论基础、人格结构、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

他的理论对于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心理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要内容概括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要内容概括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要内容概括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是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之一。

它在20世纪初期被奠定,并在此后几十年内发展成为了一种深受欢迎的心理治疗方法。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心理学、人类行为和人们的自我意识。

本文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一、人类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最早提出了人类心理学的理论,并被广泛接受,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

他提出了不同的潜意识层次和人类心理发展的阶段。

在弗洛伊德的观点中,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都是由无意识和潜意识的“驱动力”产生的。

人的记忆、欲望和情感,进而影响了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二、人类行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源和来源在于潜意识,“潜意识活动过程”,包括人的快乐、悲伤和欲望等。

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分析精神疾病”等治疗方法。

他认为,疾病可以从患者的内心深处产生,并表现为不寻常的行为或行为失调。

三、自我意识弗洛伊德进一步探讨了自我意识的作用及其对人类情感与情绪的影响。

他认为,自我意识有助于人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感。

自我意识的增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内心,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求。

四、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弗洛伊德声称,精神分析治疗方法是治疗精神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他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与病人逐渐建立联系,帮助他们发掘内心的冲动和欲望,然后将它们转化为一种更好的行为方式。

精神分析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他们的行为和思考模式,从而使他们适应社会。

总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深入研究了人类的思想、行为和情感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精神分析治疗方法。

学说主张人的行为透露出隐藏的欲求和需要,人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都是由潜意识层面的驱动力引起的。

弗洛伊德认为,强大而不可知的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

精神分析治疗是建立在对这种影响的理解上的,具有理论上的深度,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心理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格三结构”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人格理论。

他不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层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动机等非理性的无意识因素的存在和影响,这大大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内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实,这比以往的心理学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认识更深刻。

“人格三结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开始。

从此以后,人格心理学便蓬勃地开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较完整的影响较大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推动了西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为人类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心理的结构:意识、潜意识、前意识1.意识: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

2.潜意识:潜藏在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包涵了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3.潜意识: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包涵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人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

二、人格的结构--“人格三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自和超构成。

1.本: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生来就有。

由人类的基本需求构成,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

遵循快乐原则,要求欲望的即时满足。

弗洛伊德说:“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乞讨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的受唯乐原则的调节。

”2.自:个体出生后,由本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

遵循现实原则,介于本与超之间,对本的冲动与超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称之为他的自。

弗洛伊德知识点总结之详尽版

弗洛伊德知识点总结之详尽版

弗洛伊德知识点总结之详尽版一、人物及流派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前,传统心理学除了行为主义外,都以意识为研究对象。

虽然历史上也有学者论述过潜意识问题,但是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只有精神分析心理学。

由于精神分析学派是以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总结,带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色彩,因此又称为“伤残心理学”。

由于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首创了潜意识心理学体系,而精神分析学派在西方甚至世界都影响甚大,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二势力”。

二、观点1、性欲论与内发论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弗洛伊德首先认为:性欲及其能量生来即有,婴儿也有性欲,不过表现形式与成人不同而已。

他认为,“性”贯穿了人类的工作、生活,方方面面。

认为我们人很多行为均是性本能。

而内发论则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外部环境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奏,而不能改变节奏。

内发论强调的是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一点刚好匹配弗洛伊德的性欲论,因此我们认为,弗洛伊德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儿童在这些阶段中获得的经验决定了他的人格特征。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主要是本能的发展,本能的根源在于身体的紧张状态,多集中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称为动欲区。

动欲区在发展的早期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口腔,其次是肛门,然后是生殖器,据此他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时期都有与性有关的特殊的矛盾冲突,人格的差异与个人早期发展中性冲突解决的方式有关。

如果某一时期的矛盾没有顺利解决,性的需求没有满足或过度满足,儿童就会在以后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即“停滞现象”。

综上所述,在大家去记忆“性欲论”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结合“内发论”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进行协同记忆。

2、潜意识与动机说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
及评价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创始人.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他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她的《精神分析导论》这一书中简要的阐明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及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观点理论
1,潜意识理论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 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 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无意识包括本能的冲动欲望,人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但又现实的制约。

他把无意识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潜意识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是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人格理论
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
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目标乃
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
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3、性欲论
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

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

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4、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

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

第一种系统
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在他的后期理论中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因此,他把它们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

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能。

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自杀的欲望。

当它向外表现时,它就成为破坏、征服的动力,表现为侵略的倾向。

但当向外界的侵略受到挫折时,它往往退回到自我,成为一种自杀的倾向,这种倾向的活动范围很广泛,不限于杀人和自杀,还包括自我谴责、自我惩罚、敌手之间的嫉妒以及权威的反抗等。

5、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提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6、释梦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释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
秘密通道。

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弗洛伊德说:”梦是有伪装的潜抑愿望充斥而成的,他是潜抑的冲动与自我监督力量的抵抗之间的一个妥协。


因而在精神分析中,释梦是被频繁使用的一种理论技术
二、评价
1、弗洛伊德提出的这一系列思想观点构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理论性。

弗洛伊德思想中,潜意识理论是核心。

首先弗洛伊德开创性的提出潜意识的存在,并初步回答了潜意识是什么,有何种表现形式,比如梦、醉酒、催眠等。

再次,潜意识有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人生活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环境中,并时时刻刻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刺激,如此便会有海量的信息涌入大脑而使大脑不堪重负,难以对信息进行有效、高速、及时的整合并做出决断。

因此,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机制(后面提到的自我防御机制),大脑将这些刺激统统转入后台运行甚至打入冷宫。

从而实现了大脑减负,便于人类更能适应环境。

最后,潜意识可能是引起某些心理疾病的根源所在。

由于自我防御机制的运用不当或者信息筛选、处理不当而导致对个体有重大意义的刺激没有做出合理解决,而导致了心理失衡的产生。

弗洛伊德在潜意识的基础上构建出人格理论。

本我和朝我中存在大量的潜意识,而自我则是对潜意识操作的结果。

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潜意识的“加工机器”和制造厂,决定着将何种信息转为潜意识。

释梦理论则是对潜意识理论的具体运用。

梦是潜意识的具体和重要的表现形式
2、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随完善但在一些理论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泛性论:
弗洛伊德把从对精神症病患的研究得出的有关性的情结与结论,扩大应用在婴幼儿的摄食、排便等生理活动中,甚至推广应用到人文学科领域中,违反了具体对象应作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的一般科学原则。

弗洛伊德对于无论是生理现象、心理现象还是社会现象都应用同一规律,同一思维模式,也即他的泛性论去加以分析说明,虽引起过一般人不同于不同学科专家的重视与争论,因而使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它在理论上局限与错误始终是明显存在的
(2)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最不清楚的,但他重视本能,强调本能,并对本能加以归类却极其明确。

但是夸大了本能的作用,以它为主宰人的整个佸动的决定者,那就过份强调本能而将人混同于动物,降低为动物,突现了人的自然属性,从理论上是把本能绝对化,把人本能化、生物化,无视于人的社会性的实质。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也在实践中产生的消极影响。

因为按照他的理论,既然人有死之本能,表现为破坏与侵犯的天性,那么犯罪与战争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这样,客观上不啻为现实社会中的破坏和侵犯行为进行辨护,提供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段燕凌.《简析弗洛伊德主义》.《文学界.理论新探》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