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者:潘欣茵利敏仪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17期众所周知,在语文学科中,中学生学习一些语法是有益处的,但是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应如何讲授语文语法呢?对学生来说,学习语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为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语法教学要改变以前纯理论的教学,要在阅读、诗歌、文言文、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把语法教学自然地融会贯通到日常的语文学习中。
一、结合阅读教学点拨语法这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中碰到一些不易理解的词句时,可结合一些语法知识去分析。
例如,赏析“说着就举起他的旱烟袋算马鞭子,下边虽然坐着,上边就抡打起来”中的“抡打”一词,可以向学生讲解些许关于词的构成知识,使其理解“抡打”是意思相近的字构成的复合词,可从已知字“打”的含义揣摩未知字“抡”的含义。
从而明白词语意思,进而理解句子。
更具意义的是,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根据构词法推测词语大意的诀窍,方便学生解答诸如此类的问题,从本质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二、结合古代诗歌点拨语法在诗歌教学中,抓住关键性的字词的含义和作用也是理解诗词的一种好方法。
如杜甫的《春望》一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中的“溅”、“惊”两个动词作何解释?花、鸟本非人,如何溅泪,惊心?教师可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字词的知识来赏析诗歌,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诗歌凝练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
其他的方法还有,结合语境,理解语序所表达的语义。
诗歌的语言要求凝练、对仗,因而与散文的语序有时就不同。
我们要结合语境、词语间的涵义联系调整语序。
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佳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如果我们在赏析时将词语的顺序调换成正常语序,那样就更方便学生理解。
但是诗人为什么要利用这样的语序呢?我们可以将改后的诗句与原有诗句加以比较,就可看出差异。
通过比较,我们可品味出原句自然成为名句的道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指导学生如何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指导学生如何阅读
刘克琴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学习语文首先要学会读.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人们在以后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可见阅读的重要.因此,就教师如何学生阅读进行了分析.
【总页数】1页(P70)
【作者】刘克琴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十八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J], 王培礼
2.授人以鱼授之以渔授之以欲——浅析电脑效果图教学的三个层次 [J], 刘苍
3.公益防灾减灾\"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r——专访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 [J], 刘朋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J], 卢业照;
5.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浅谈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思维 [J], 吴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摘要:本文探讨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换位思考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换位思考,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换位思考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包括提倡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等方法。
案例分析部分则以具体案例说明了换位思考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
结合现有研究,展望了未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广泛地应用换位思考法的可能性,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启发更多教师和学生重视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引言、换位思考法的重要性、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如何运用换位思考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未来展望、结论1. 引言1.1 引言换位思考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换位思考,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个问题,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阅读中,通过换位思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的情感和语言特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语感和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
通过换位思考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未来展望中,我们可以看到,换位思考法将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换位思考法的重要性换位思考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
换位思考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变化。
通过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实践中对“授之以渔”论文
在教学实践中对“授之以渔”的思考【摘要】在当代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点燃学生的热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就要求在读书情感、读书习惯、读书方法、读书能力等方面着手,教会学生读书,从而将教师的”授之以渔”转变为学生的”自我之渔”;这也要求在思考习惯、思考方法、思考能力等方面着力,教会学生思考,从而使教师的”授之以渔”升华为学生的”创新之渔”。
【关键词】教学实践授之以渔读书思考【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94-01“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世之需。
”——《老子》“授之以渔”最早出自《老子》,原意是:“送给别人一条鱼能解他一时之饥,但如果想让他永远有鱼吃,不如教会他钓鱼的方法”。
有鱼吃是目标和结果,而会钓鱼是手段和技能。
人们常说:“家有万贯,不如薄艺在身”。
“授之以渔”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在不同的时代和领域,它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时代的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为此,我国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对教育实践、教育手段、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堂形式等教与学各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先学后教,颠倒的课堂不断盛传。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要传道解惑,点拨学生困惑,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的热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即在当今教学实践中的“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首要是教会学生读书第一、不断培养读书情感。
具体而言,即是激发学生愿学、乐学的读书热情。
学生到学校的目的和任务之一是读书学习,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热爱读书的情感,培育他们自觉读书的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觉快乐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乐趣,而这种乐趣和愉悦又进一步形成他们热爱读书的情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浅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已成为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考虑的问题。
学生阅读自主性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一直研究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意识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
”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
我们的教学应该能够使学生逐步脱离教师的监督、引导。
学生能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在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步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能够时刻开展学习。
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有了兴趣学生的主动学习才会成为现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除了要注重知识的讲解外还应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如何教学才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还可以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春》时,我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然后我启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想象着春风吹来时的感受,然后想象着作者是怎样的感受,作者对风有着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作者笔下的风就像有生命一样。
而面对着这有生命的风作者为什么又着力描写了鸟声和笛声?这样学生边想象边阅读文章,边思考问题,每一个学生都进入到了属于自己的意境中。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充分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手法,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描写形式,而且也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唐志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唐志红摘要:高三的学生学习紧张,信息量大量增加,对知识掌握理解的要求也提高了。
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在短短的一年建立整个专业知识的构架,根据考纲确定每个知识点的复习要求和方法,并利用案例分析教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整理知识构架复习方法多角度思考一、帮助学生整理大量信息,建立知识构架1.建立各门课程的有机联系,使专业知识成为一个有机体。
比如旅游专业有五本专业课程:《旅游概论》、《导游业务》、《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和《餐饮服务与管理》。
这五门学科包括两大块:旅游类和服务类。
而每一门课程既是独立的,但和其他学科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前厅服务与管理》与《客房服务与管理》的联系更加紧密,前厅服务主要为客人入住酒店提供预订、登记、离店等服务,而客房服务主要为住店客人提供住店期间的服务,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餐饮服务为客人提供用餐服务,学生弄清这三门课程的关系,就基本厘清了酒店多个营业部门的构成。
2.建立每门课程的框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就拿《旅游概论》来说吧,我把整本书比作一幢房子,人类社会对旅游的需求就是地基,有地基才好盖房子。
把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比作砖头、钢筋、水泥,是构建房子的材料。
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就是房子的门和窗。
当房子建成后,我又把旅游业的七个章节分成厨房、餐厅、客厅、书房等。
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学生对此就有了感性印象。
二、根据考纲确定每个知识点的复习要求和方法1.善于总结和运用各种记忆方法。
(1)联想法。
比如《餐饮服务与管理》中,关于鸡尾酒的调制方法,学生根本没有太多机会进行实际操作,但考试又容易遇到各种选择题,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可以采用联想法对鸡尾酒的常见种类和方法进行分类。
(2)情境再现法。
再如在《客房服务与管理》的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太多时间到酒店进行实际操作,学校因为资金与设备不可能有真正的客房让学生来练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阅读点滴体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阅读点滴体会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
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
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
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
下面本人仅就阅读方面列举几种较为可行的阅读方法。
一、框架阅读法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
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
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
如学习议论文《谈骨气》等即可采用此法。
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
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
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
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
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
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
二、逆向阅读法“逆向”是与“一般”“习惯”相悖的。
即阅读时不按常规先阅读文章内容,而是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时,先考虑这样的标题,这样的论点让我自己来写该如何写。
如在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之前。
同学们先围绕“在当今的社会中国人是否失掉了自信力”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授之以渔—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授之以渔中心学校程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一个小孩,有人会叫他神童,但有人却说他自作聪明。
一天,小孩来到河边,看到一个老翁在细柳下垂钓,在老翁的鱼箩里已经是满满的一箩,小孩很是喜欢,老翁看见小孩也很喜爱,决定将这箩鱼送给小孩,可是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小孩不要这箩鱼,那么你知道小孩对老翁说了什么吗?他对老翁说:”把你的鱼竿送我吧!”.古语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当我看到这一论题,就记起一次无意中翻阅了语文教师的《黄冈中考精典》,读过这样一篇文章: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里播出鞠萍姐姐和几个小朋友唱的一首新儿歌,鞠萍姐姐唱道:“大雁为什么飞成一条线?”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们怕回家迷路!”我惊讶极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奇妙呀!然而鞠萍姐姐唱道:“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我突然感到:一颗想象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无情的扼杀了!鞠萍姐姐和孩子们仍在一问一答的唱着:“小猫咪为什么总爱舔爪子?”“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没有抓到老鼠害羞了。
”“气球为什么飞上天?我知道我知道,因为它要抓小鸟。
”“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能把书看?”“我知道!我知道!因为会把书儿一起吃掉了。
”我一面惊讶孩子的奇特想象力,一面感慨着鞠萍姐姐每次都用同样温柔的话语否定孩子们的回答:“回答得不好!回答的不妙!”据说西方国家的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想方设法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国的教育则更多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进行理性的冷静思考,以至学生常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生怕不小心便被老师斥为“回答的不好!回答得不妙!学习态度呆板,枯燥,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点儿灵活的理解都没有,只有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以求万无一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说课稿第【1】篇〗《桥》说课稿一.说教材《桥》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当洪水袭来的时候,在窄窄的木桥前,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
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理解怕不够深入,也理解不了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9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四、说重点难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难点为“理解题目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思想,领悟文章写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周 晓英
【 摘
黄善渠
要 】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以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为
核 心的 学会学 习能力 ,既是培养学生创新 意识 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 ;又是培养学生的质疑 能力和新课标的要求; 还是 主体教学及师生互动原 则的体现及学生阅读的 需要 。应从创设宽松 的氛 围,营造学会学 习的环境 ;扩 大质疑的 空间,培养 学会 学习的兴趣 ;指导质疑的方法,提 高学会 学习的能力三个方 面培养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的质疑能力,
互 动性原 则 的体现 ,更是 教会 学生学 习 的必然 。 然 而 当前 的现 实 是 :我 们 许 多 学校 和教 师却 忘 却 了传 承这 些 至 理 名 言 ,并 在 不 断 重 复着 与此 相 悖 的悲剧 性 的历 史 ,在 他 们 推 行 传统 教育 模式
中 ,教 师最 主要 的任 务是 传 授 知 识 ,学 生最 主要
方 面人手 :
一
都在 于达 到不 需要 教 , 自能 读 书 ,不 待 老师讲 。”
我 们 的课 堂 教 学 ,其 最 终 的 目的不 也 是 为 了 “ 授
人 以渔 ” 吗 ? 要达 到 “ 自能 ” ,必 须 首先 培 养 学
生 主 动 探 究 ,而 思 考 、 质 疑 是 主 动 探 究 的 第 一 步 。 “ 起 于 思 ,思 源 于 疑 。 ”质 疑 是 人类 各 种 学
第 4期
周晓英 ,黄善渠 :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学会学 习的思考
‘ 9・ 8
担 任 语 文 教 学 工 作 以来 ,特别 是最 近几 年 的 教 学 中 ,我 始 终 努 力 建 立 一 种 平 等 、 民 主 、 亲 切 、和 谐 的 师生 、生 生 关 系 ,创 设 宽 松 、愉 悦 的 课 堂 氛 围 ,以保 证 智 力 和 非 智 力 因 素都 处 于最 活 跃 状 态 ,使 学 生 敢 想 、敢 说 、敢 问 、敢 争 辩 、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2021年第15期153课程研究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李晓燕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阅读说明的内容单调小学学生具有关键的低年龄特征,阅读范围相对较窄。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仍将重点放在教科书教学上。
此外,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通常用自己的学习代替教学。
教师说明的内容具有固定的程序,只不过是对文章级别的划分,对文章主要思想的概述以及对作者感受的理解。
教师的主观愿望是有意或无意地强加于学生,因此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自然导致他们在阅读教学中并不十分活跃。
(二)设计教学缺乏创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师在开发课程方面的惯性,教师逐渐开始滥用在线课程,进行细微的更改,甚至不加修改地使用它们。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课程应基于实际的教学情况,只有课程符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一方面,网络教学计划可能与实际的教学情况不符;另一方面,会导致自身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这种网络教学计划的广泛使用将逐渐失去老师自我的创新能力,它不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课程标准,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障碍。
(三)忽略学生的主体状态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的基本地位,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但是,在一个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会以自我为中心,并根据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单一的知识教学。
在小学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习惯于运用阅读知识并讲授一些传统的阅读概念,以使学生在阅读时不会感觉到工作细节的美。
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因此,学生的阅读热情不高,老师的阅读指导水平也较低。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一)引导预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为学生灌输知识。
需要认识到的是,在教师的单向灌输下,小学生的能力提升是很缓慢的。
为此,教师需要认识到使学生在课下具备超强自学自练能力的重要性。
谈教学中的“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
谈教学中的“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作者:孙志斌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08期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意思是给人一条现成的鱼,不如教人捕鱼的方法。
给予是一时的,能力是终身的。
这种重视能力培养,强调能力教育重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也是职业教育的中心理念。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更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广泛联系着日常生活。
在物理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是中心目标。
什么是鱼?什么是渔?我们每天向学生传授的书本知识就是鱼,他们接受了知识,却往往没有自己捕鱼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这个弊端。
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却不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学生缺乏对学习的自主精神和兴趣。
而且在教师的包办之下,实际操作能力很差,完全不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捕鱼能力的渔夫,在他们完成学校教育之后,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两种本领,他们才会成为渔夫,终身可以捕到生活的鱼。
那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该怎样去做?首先,要明确教育是终身的目标。
因为职业中专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教学。
许多学生只把学校生涯视为跳板,认为离开学校后就结束了学习。
实际上,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疑问,人的知识储备极为有限。
我们在课堂上教给他们的物理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用到物理常识。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不能间断的工作。
想要终身自学,就要具备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它是我们教学中出现的新课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很少被提起。
知识是鱼,而教师却不能成为永远提供鱼的渔夫。
他提供给学生的是那张网——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学生才会终生受益。
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感悟点滴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我们无法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能应付未来挑战的知识,但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迎接挑战的能力,这才是教育者的明智选择。
我在多年的语文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以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在教学中,我都想方设法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比如我教《鸟的天堂》一课,我就采用了以下步骤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
首先让学生学会解题。
让学生读题目,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谈自己认为所谓天堂是什么样的,再让学生谈题目中的是天堂,最后再让学生针对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其次读课文,归纳文章内容,并分层。
让学生根据同学们的提问,初读课文,归纳出主要内容,然后再熟读课文给课文分层,并让学生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再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鸟的天堂》一文的重点部分是两次去所见不同。
第一次去鸟的天堂只看见了美丽繁茂的充满生命力的大榕树,让学生自己归纳作者写了榕树的根枝叶,并让学生读这一部分并体会体会。
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许多鸟,让学生精读,进一步归纳鸟的多、颜色、种类等。
在读的过程中体会鸟的天堂的美。
这样学生就知道了一篇文章怎样去分析,以这样去读懂。
最后让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
我一般把它放在一堂课的后半部分来处理。
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
这个学生动了脑筋,提出了这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上述教例,让我想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二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高密市凤城中学柳秀梅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
高中语文教学精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教学精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教学精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伴随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不识字的文盲必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新一类“文盲〞——不会自主学习的人——似乎又在悄悄产生.本文拟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自主学习教学效率明确目标合作学习阅读积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让他们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并引起足够的挑战欲,进而投入最大的热情,形成内在的动力支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
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一谈个人的浅见:一、注重明确目标,诱导学生质疑,激发主动探究意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开展得好无疑将使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预习通常是学生在课前把文本浏览一遍或通读一遍,教师则在课上检查一下字词或朗读。
显然,这样的预习并不曾调动学生太多的兴趣,更无法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
久而久之,学生因不能感受到预习中取得的成效,也就慢慢忽视了预习的作用,使预习作业最终无法得到落实。
所以,笔者认为,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从引导有效的课前预习入手,我的做法是:1.有的放矢,出示集体学习目标:所谓集体学习目标,就是教师对于全体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者:薛世英赵永刚来源:《新课程·中旬》2017年第04期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许多新的教学观念。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念之一。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首先他是一个独立个体,具有独特个性。
学生同样如此,是一个个性丰富的人,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一名教师,也是社会中一个独立的人,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尊重受教育的人,意识到学生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到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为了理清教与学的关系,把自己切换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促进教学的高效率。
换位思考要求教师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分析、看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运用这一思维方法,许多时候就会柳暗花明,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许多工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句话告诫我们教师,传授学习方法永远要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一堂课絮絮叨叨讲了45分钟,本以为给了学生很多,学生却不买账,只学到一少部分。
在人际交往中,当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时,常用“换位思考”去教育双方,让一方站在另一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换位思考。
这样,生活才会和谐,方便他人的同时,也方便了自己,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
初中生理解能力较弱是广大教师的切身体会。
同时,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知识,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为将来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笔者试着把“换位思考”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换位思考,自主探究学习,发现学生特别喜欢语文课堂,课堂效率也是随之高涨。
下面笔者用教学中的案例,谈一下“换位思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同频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课文中的内容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许多课文的内容同学生存在明显的距离,学生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这就为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和感受文章情趣造成了重重障碍。
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给学生授之以“渔”】
《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给学生授之以“渔”】》摘要:教育除了“传道、解惑”之外,还要给学生授之“渔”,教学中,采用“小老师”教学模式,让学生走上讲台,阐明观点,讲解、板演,让我们教给学生学法,授学生以“渔”,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
教育除了“传道、解惑”之外,还要给学生授之“渔”。
教师是教学的客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重在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学习惯,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
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如何在教学中给学生授之以“渔”?我在这里谈谈自己以下看法和做法,愿与各位同行商榷:一.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捷径。
授课前,必须给孩子布置预习任务,并指导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要求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查阅相关资料,认真阅读课本,详看例题,争取自己解。
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记预习笔记,让课堂听讲做到有的放矢。
在语文课的预习中,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字词,把自读中所知所惑写下来。
把疑难记下来,在课堂上,或问老师,或与同学们研究解决。
在数学课的预习中,让学生先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然后自学课程。
记下难点和不懂的问题。
做到课前预习,使教师的教育更具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课堂上教师做好指导,让学生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教学中“教”是过程和途径,“学”是目的。
“教”是为“学”服务。
教师是教学的向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摆正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学会倾听,采用对话研讨式教学模式教学中,让学生提出疑问,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先听听学生的见解和意见,然后再讲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接着再让学生比较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虹下, 深不可测 的“ 伤心崖 ” , 只半 大斑羚 快速助 跑后 上 一 跃 出悬崖 , 面一只老斑 羚随 即头 一钩也蹿 跃 出去 , 后 在空
中进 行 了 一 次 完 美 的 、 撼 人 心 的对 接 。小 斑 羚成 功 到 达 震
() 3 与作者之间的换位。文章就好像作 者精 心雕塑的 艺术 品, 因此 , 处处体现着作 者的情感 、 态度 和价值观 。只
有进 入作者 的内心世界 , 理解 了作者 的写作意 图 , 能算 才 是真正读懂 了文章 。也 只有 在这个基础上 , 学生才能结合
自己有 的生 活 体 验 , 课 文 为 楔 子 , 现更 多 的 知识 。 以 发
求, 跟上 时代发展 的步伐 。 因此 , 笔者试着把“ 位思考” 换 这 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 阅读教学 , 并意外地发 现这非常受学 生 的欢迎 , 因为它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 比文章本身 内涵
更 丰 富 、 广 阔 的新 天 地 。 更
一
悲哀 地 咩 了数 声 ” 句 时 , 以引 导 学 生 进 一 步 探 讨 : 一 可
公斑 中的一 只 , 你会 怎么想 , 是什 么力量促 使你做 出这样
的选 择 ? () 小 斑 羚 的换 位 。 生 提 到 “ 间 , ” 与 h 学 瞬 只见 半 大 斑
羚 轻巧地落在 对面 山峰上 , 奋地咩 叫一声 , 到磐 石后 兴 钻 面不见 了” 句时 , 引导学生思 考 :此时 , “ 你就 是那只被老斑
2 0 筚 第 01
1期
教学实践。
授 之 队 鱼 , 如 授 之 队渔 不
— —
谈换位 思考 法在语 文 阅读教 学 中的运 用
叶香 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作者:马海英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7年第04期摘要: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随着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显得重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能力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说明自学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自学的条件并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学方法;自学能力在我国古代教育论述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诱”、“喻”、“长善救失”等,学生学习的形式主要是自己读书和活动。
据《论语》记载,孔门的教学很多是在师生从事各种活动中互相讨论进行的,并无系统讲授。
孟子极力提倡“自得”。
《学记》的整个出发点就是“学”。
荀子的“闻”、“见”、“知”、“行”,《中庸》的“学”、“问”、“思”、“辨”、“行”,以及“朱子读书法”等,都是对“学”的概括。
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诉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历史的机会,也铺设了平台。
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品性,是课程实施中必须着重探索的一个问题。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多元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目的在于使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
一、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1、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年龄阶段和特点的需要。
在小学阶段,同学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
谁在这个阶段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谁的智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开发,谁的学习就会积极主动,谁就奠定了学习的基础。
2、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摘要】面对当前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提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结合教学实际,对有效的阅读方法阐述如下: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兴趣乐意学;巧妙选择教法,诱导学生喜欢学;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
以此真正达到解惑之目的。
【关键词】有效;阅读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蓝本,收录了大量的经典美文,是进行语文训练,教会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增强语文素养的最好的载体。
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一线的教师都迫于应试,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把语文教材教好,把内容教全,把知识教实,总想做到万无一失,以防考试出现失误。
由此累了学生,苦了教师:教了字词,教语段,教了语段,教篇章……因此形成了高耗低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针对目前的现状,《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换言之,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最终形成能力的过程。
由此,笔者认为:凭借手中的教材,授之于学习的方法,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最终形成能力,才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怎样将其落到实处,发挥其有效性呢?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兴趣乐意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确保学生的参与,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必须从心理上给学生以学习的定势,使他们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
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
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却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
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谈换位思考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那么,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
袁静老师首先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并定义为这是“让孩子设想自己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某一历史人物,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发展的可能轨迹的一种学习方法”。
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是新课程实验教师的普遍感受。
同时,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因此,我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并意外地发现这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章本身内涵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对许多课文的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
这就为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造成了重重障碍。
所以,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为其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准备。
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斑羚飞渡》,学生没见过斑羚,
也不知道“伤心崖”有多危险。
许多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觉得很难懂,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为学生理解主旨提供帮助:(1)、搜集各个年龄段的斑羚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斑羚们有嬉戏的、吃草的、迁移的……让学生对原本一无所知的斑羚有了初步的认识。
(2)、将“斑羚飞渡”场景制成Flash动画。
在光辉的彩虹下,深不可测的“伤心崖”上,一只半大斑羚快速助跑后跃出悬崖,后面一只老斑羚随即头一钩也蹿跃出去,在空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震撼人心的对接。
小斑羚成功到达对面山崖上,老斑羚则无声无息地坠落崖底。
这个Flash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观看图片和动画,再结合对课文的自主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与文章各个角色的“换位”奠定了基础。
二、换位思考,诱导思维。
语文阅读中的“换位”不能有任何限制,而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包括读者与主要人物之间、读者与次要人物之间、读者与四周环境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等等各个角度的换位。
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甚至通过课文这扇窗户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教学《斑羚飞渡》时,在学生了解课文故事,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我便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是最让你感动的?并请谈谈原因。
”这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换位思考”的大门。
具
体可以有下面三个维度的换位:
(1)、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
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
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
在学生讲到“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悲哀地咩了数声”句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头羊,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心里会想些什么?”
(2)、与次要人物的换位。
次要人物在文章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在文中是主人公的陪衬,同时也起着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
因此,与次要人物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以《斑羚飞渡》为例,有几类次要人物:(a)、与老斑羚的换位。
在学生提到“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时,引导学生揣摩“如果你就是这几只壮年公斑中的一只,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做出这样的选择?”(b)、与小斑羚的换位。
学生提到“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句时,引导学生思考“此时,你就是那只被老斑羚用生命换来的小斑羚,你觉得该对老斑羚说点什么?”(c)、与猎人和狗的换位。
学生讲到“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句时,便可引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这时,你就是这些猎人中的一个,想想在这‘目瞪口呆’中应包含着怎
样的复杂情感?如果你是一只猎狗,这时,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吗?”
(3)、与作者之间的换位。
文章就好象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因此,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
也只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生活体验,以课文为楔子,发现更多的知识。
如学生提到文末“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句时,我便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头羊壮烈牺牲这摧人泪下的场面中,设置这美丽的彩虹呢?而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彩虹’在文中不只出现一次。
”通过让多个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终于理解了,这是将“美丽的彩虹”与残酷的现实对比,体现了头羊对美好自由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美丽的牺牲下蕴含的是一个属于全人类共同的的问题。
在进行了全方位换位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在你想对动物或人类说点什么呢?”因为允许学生采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三五成群现场编小品的,编舞蹈的,画画的,准备唱歌的……几分钟后再来一个成果展示,更是精彩纷呈,掌声不断。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远远超越了文本本身。
三、总结收益,巩固方法。
临下课,我的一句“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又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阅读时要
设身处地地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阅读时要能进入角色,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中心……就阅读方法而言,不管学生怎么概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已经理解了换位思考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