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关于文化的解读
文化产业的“十三五”新局
CULTURE文化 专题“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决定性阶段。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
“十三五”时期的文化产业发展要落实9项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体系;二是推动文化文化产业的十三五新局“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高政说。
数字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引领新供给、新消费高速成长的新型文化业态,具有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信息化等特点。
数字文化产业为何能成为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数字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商业模式又会是怎样?政策加速发展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支持数字创意等领域的发展壮大。
根据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10亿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手机网民达到了6.56亿人,各类互联网服务应用均保持了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的进步也极大地促进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催生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目前国民文化消费的主产品。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催生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于11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文/本刊记者 刘稚亚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共提出了3个方面十大领域35项进一步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内容涉及文化、体育、养老消费等,其中明确了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力求提升文化娱乐行业经营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出台了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致力于丰富数字文化内容和形式,创新数字文化技术和装备。
“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关键词
“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关键词作者:周玮来源:《中国名牌》2015年第24期“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向。
记者日前采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梳理中国未来5年文化改革发展关键词。
体系建设在“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此次规划建议中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同,构成“十三五”时期中国文化发展更全面、更系统、更完整的宏观体系。
“体系的价值在于整合、在于互联互通,它意味着产业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范周说,在经过了“十二五”时期的迅速发展之后,“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将迎来全面升级的新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体系的作用与独特优势不容忽视,通过体系的构建来实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全面统筹以期实现更好的发展是必经之路。
他说,体系构建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流通体系、文化金融体系、版权交易与评估体系、文化产品海外推广体系等多方面都需全盘考虑,协同规划,一一落实。
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关乎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是“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还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发展的深度融合都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范周说,在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公共文化服务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导向,营造文化氛围,培育消费习惯。
在范周看来,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应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需求而生的。
而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形式逐渐增多、范围不断扩大、主体日渐多元,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的深度融合将开启,也将更好满足新形势下人们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全新需求。
再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再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7年第21期世界大国既是经济政治大国,也必然是文化强国。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强调文化对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
近日,《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布。
《纲要》立足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进入“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后文化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指明了下一阶段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和行动策略。
按照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纲要》的总体构架设计,突出了文化发展改革的特殊道路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之间配套协同的总要求,根据大文化的发展思路,确立了理论建设、文艺创作、媒体建设、公共文化、文化产业、传统文化、文化开放、文化体制改革八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并明确指出“十三五”之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基本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與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要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要以建构中华文化自身的主体性为前提,只有通过“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贡献”的内涵建构,才能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
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转换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资源,是《纲要》用以指导重大项目设计的一项原则。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纲要》的重要目标任务。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4.26•【文号】文科技发〔2017〕9号•【施行日期】2017.04.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文科技发〔201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本部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强化顶层部署,构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切实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文化发展,我部编制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文化部2017年4月26日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文化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力量。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信息网络、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加速了文化生产方式变革,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不竭动力。
目前我国文化建设的科技基础仍然薄弱,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文化科技体制机制与文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加快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为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及《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构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强化顶层部署、优化资源布局、拓展创新领域、壮大人才队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党报-“十三五”规划内容教育文化部分解读
“十三五”规划内容之教育和文化部分解读“十三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下面部分解读十三五规划关于教育现代化与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方面的内容。
提升全民教育即把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着力增强人民科学文化,加快建设人力资本强国。
一、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时事评论:“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是什么?
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时事评论:“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是什么?时事评论背景:五中全会对“十三五”时期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文化系统将认真贯彻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文化工作方方面面,编制好“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描绘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时事评论评论:着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把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化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文化服务提供和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都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使人们在文化消费、文化体验中感受爱国主义、传递民族精神、把握时代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着力于艺术精品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十三五”时期文艺创作作出规划,重点是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坚持发展、管理、引导并重,大力发展网络文艺。
着力于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政府为主导,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重点是补齐短板,兜好底线。
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在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和资源配置上,填平补齐、重心下移,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大文化扶贫和文化惠民力度。
文化交流合作政策解读促进文化繁荣
文化交流合作政策解读:促进文化繁荣引言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和深入,对促进国家文化繁荣,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交流合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动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本文将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对促进文化繁荣的作用。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积极有效的文化交流合作。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交流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国际传播能力不足,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对外文化交流机制不够完善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认同感和影响力。
•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与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利用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国际文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组织和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主要政策解读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交流合作的政策文件,涵盖了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一) 国家层面政策:•《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例如:支持文化机构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等。
•《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意见强调要加快文化产业国际化进程,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注:本文为文化部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组课题。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所研究员张晓明)“十三五”时期,我国实际经济总量将接近乃至最终超越美国,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由此将引发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动。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性大国”,正在进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缺少文化内涵和文化发展目标,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标志和关键性支撑。
中华民族应该向世界贡献一种“文明的典范”或“典范的文明”,再度成为一个“文明型国家”。
从这一目标来看,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日益具有全面引领、境界提升的作用。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正快速崛起为新的全球性国家,由此将在全球经济格局和政治博弈中引发一系列重要后果。
中国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发达国家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所占比重日益下降,自1815年以来“西方上行,东方下行”的态势正面临历史性转折。
十八大以后,中国开始走出过去20年以“韬光养晦”为基调的“对外战略模糊期”,全球战略意识日益清晰。
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推出“一带一路”战略,快速有序地实现其经济政治全球战略布局,挑战“一超多极”世界格局。
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转折期,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市场机遇,将在全球文化市场中产生“中国主场效应”,即我国将从“创意进口”、“成品出口”时代走向“创意出口”、“成品进口”时代。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文化产业“全球化”进程,必会从主要“走出去”转向“走出去”和“走进来”并举,双向交流,甚至是“开发全球文化资源”、“购买全球文化产品”的新时期。
全球文化发展将进入“中国主场”新时期。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九大问题急需解决根据对十三五时期国内外环境的总体分析,本文认为有九个的重大问题急需解决。
1、制定“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相配套,克服我国全球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短板”中国并不是没有一个对外文化战略,本世纪初中国主动推出的“文化走出去”,就是这一战略的雏形。
一份文化成绩单透出百姓生活新变化——“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建设成就综述
一份文化成绩单透出百姓生活新变化——“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建设成就综述“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百姓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这五年里,文化成绩单透露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亮点和变化,从群众的文化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再到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都彰显了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全面进步。
首先,文化教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涌现出来。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经突破4000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这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智力资源,也为中国的创新能力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文化消费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猛,2015年至2019年,全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逐步提升。
电影、音乐、文学、演出等各个领域的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于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激发了文艺创作的热情,同时也推动了文艺作品的多元化发展。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给予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例如,2014年,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申报成功,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重大突破,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推动和保护。
此外,非营利文化机构也在“十三五”期间蓬勃发展,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培训。
第四,全民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在“十三五”期间,政府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倡导文明出行,加强媒体宣传以及推进全社会文明素质建设等多项举措,使得全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我国每年的图书销量已经突破10亿册,相比“十二五”期间有了极大的提高。
此外,我国人民的文明程度也有了明显进步,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的社会风尚不断加强,人们的文明素质水平提升。
综上所述,“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建设成就丰硕,百姓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
“十三五”文化改革的主攻方向
“十三五”文化改革的主攻方向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文化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
十三五”时期,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深化文化管理体制、生产经营机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在此背景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新产品、新业态正大量涌现,融合发展渐成趋势,继续深化改革也成为各方共识,而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等领域融合发展,则顺应了新常态的发展趋势。
“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主要问题1. 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中国文化宏观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需要加强,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宏观职能需要加强。
其次,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还存在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的现象。
从文化管理部门来看,目前具有宏观管理职能的部门包括了文化部(主管文学艺术界,包括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团体、文艺演出单位、文化场所等)、中共中央宣传部(不直接管理任何一块业务,统管与新闻、文化及宣传有关的所有领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国家文物局(属文化部管理,主管博物馆、文化遗址、名人纪念(堂)馆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网络及通信等)等部门。
另外,从行业管理来看,中国文化领域管理采取的是分业管理,各个行业都有相关的条例,相关条例之间存在一些重复和冲突的内容。
从法律法规来看,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都制定了一些有关文化建设方面的法规,不同层级政府和管理机构之间的法规也存在一些重复和冲突的内容。
2. 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创新存在体制障碍。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领域的国有资产总量和比例迅速提升,管理任务也趋向于复杂化。
特别是随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依托资产管理、行使出资人权利,已成为党委和政府把握文化企业发展导向的关键,有助于推动文化企业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十三五”时期实施文化软实力战略的国际格局
“十三五”时期实施文化软实力战略的国际格局作者:郑重来源:《商业文化》2019年第05期"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下,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在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建设过程中,未来之中国既是经济政治大国,也必然是文化强国。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强调文化对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
在文化建设领域,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把握当前国际文化发展环境。
认清当前国际局势和全球化的发展脉络。
一、当前国际局势使得文化战略占据突出位置(一)国际竞争从“经济战”到“文化战”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今天,经济实力与文化实力成为国力较量的最重要因素,这实际上是20世纪冷战思维的延续。
一开始,经济建设是国力发展的中心任务。
然而,各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看到了一味追求GDP造成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问题。
显然,片面发展经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于是,各国认识到了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文化可以成为生产力,文化产业可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后劲,并且,文化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
同时,文化产品生产与传播彰显国家影响力,文化发展可以提升国家形象,文化外交战略是当今外交新型战略。
因此,当今的国际竞争重心已从经济转移到文化。
(二)全球化、信息化、经济文化一体化对于国家文化安全提出挑战。
全球化、信息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三大趋势。
这三种趋势互相作用,紧密交织:全球化促使国与国之间在这个商品和别的商品区别开来的特殊意义。
因而,消费社会中消费者看中的和想要炫耀的是消费品的文化意义,这让文化消费迈入新纪元。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摘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
文化供给侧更新、文化软实力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均对“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要适应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解决文化部门管理架构调整难、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行政性配置文化资源体制过于僵化等深层次问题。
未来,要实现“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新目标,须以文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全面优化文化管理部门的责权利架构,正确处理国有文化企业与非国有文化企业的关系,建立区域文化空间发展协调机制,完善多元化文化发展协调机制,创造有利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环境。
关键词:文化体制,供给侧改革,社会资本,十三五国家“十三五”规划和《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均对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进行了部署,为我们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结合“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革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一、“十三五”时期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
文化供给侧更新、文化软实力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均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文化供给侧出现新变化,需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具有新突破。
从经济形势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从消费市场看,居民收入和文化消费层次不断提升,要求文化产品和服务层次快速提升。
从发展空间看,“四化同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给文化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其次,文化软实力作用越来越重要,需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展新视野。
2023年文化发展规划: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报告模板
3. 全面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十三五”期间,全面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成为了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文化治理,为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推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政府将积极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贸易、促进文化旅游等措施,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
文化软实力提升
文化改革的五大亮点
1.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十三五”期间,文化领域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文化市场得到了更加健康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文化领域的社会治理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文化事业得到了更加全面、深入的发展。
1.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提高文化软实力。
2. 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3. 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4. 加快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4.融合其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新经济增长点最后,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支持。通过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以通过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宋韵文化的心得体会
宋韵文化的心得体会“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
”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绵延至今。
我们应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精髓的同时,更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真正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足中华文化根脉,唤醒文化基因。
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深刻理解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大意义,立足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着眼于世界大势,让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密切结合。
文化是软实力,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把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认同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对我们加强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等告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德建设和党性修养起着借鉴和启示作用。
现实中出现的精神空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现象警示我们,必须唤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发扬光大。
传承创新中华文脉,肥沃文化土壤。
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作用、影响要有新认识。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立竿见影的“神丹妙药”,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
在“十三五”期间,首先要做好传承的文章。
要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着力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普及推广和传承保护,推动形成整体推进的战略态势。
比如,源于春秋,确立于汉代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和礼、义、廉、耻“四维”是我国古代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我们要在筛选的基础上传承和弘扬。
十三五文化交流发言材料
十三五文化交流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盛大的场合向大家发表我的演讲。
首先,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在这个十三五时期如何促进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各国之间建立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方式。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中国非常重视并倡导文化交流与学习。
十三五规划是中国的发展蓝图,其中涵盖了许多关于文化交流的政策和措施。
我相信,通过文化交流,我们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促进和平与繁荣的共同实现。
首先,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习俗和价值观。
这种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偏见和误解,增进友谊和团结。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了家庭价值观和孝道,而西方国家则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通过文化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并尊重不同的文化观念。
其次,文化交流还可以促进艺术、音乐、电影和文学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艺术家们可以通过跨文化交流获得更广泛的观众和认可,使他们的作品得到更多的展示和推广。
同时,各国的文化艺术团体可以相互学习和合作,创造出更多富有创意和文化多样性的作品。
这不仅推动了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美感和欣赏。
第三,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而文化遗产和景点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文化交流,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更多的国际旅游者到访中国。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为自己的国家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最后,我想提到一下如何在这个十三五时期促进文化交流。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交流的支持和投入,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资助。
其次,各级文化部门和机构应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艺术的展示和推广。
同时,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也应该加强自身的跨文化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升级:用“文化+”加速推进供给侧改革【观点】“现在电影观众的主体是年轻人,中老年人很少走进影院,固然与生活习惯、消费观念、传统审美有关,但不代表他们不需要电影,关键是缺少他们喜欢的作品。
”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建国建议,利用每天上午影院闲置时段,低票价放映适合中老年人观看的电影;同时鼓励电影创作人员多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影片,满足多层次年龄观众需求,培育和扩大健康的电影市场。
一方面,难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大量充斥于市场,而真正合乎需求的文化产品却又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国内的文化产品并未得到国人认可,甚至“差评满天飞”,而大量国外的文化产品却受到国人的热情追捧,好评如潮。
从这类现象中,我们可以“管窥”文化产业在结构性供给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文化产业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错位与失衡。
专家指出,“十三五”时期,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抛弃低端、不合乎人民群众口味的文化产品供给,避免盲目生产,加快文化产业提质转型升级,提升文化消费品位。
专家指出,文化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文化+”的战略思维。
“文化+”通过其鲜明的“创新、创造、创意”优势,为文化产业提供新思路、新模式,催生新业态、新产业,进而打破文化产业的固有格局,推动全产业融合,重构文化产业生态环境。
“‘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将加速融合,这个特征在经济学上叫产业关联度。
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这一融合度都在50%~60%。
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到目前为止没有超过20%,关联度较低。
近年来,文化产业融入实体经济的态势是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实体经济走向常态化的开始。
”张晓明指出,要通过“文化+”,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不仅可以开拓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而且还能够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
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宏观政策的引导与调控。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这为文化产业提质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通过‘文化+’的浸润,不仅可以催生新业态,解决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而且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根本上看,还应建立完善文化市场,进一步放宽准入标准,并健全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
”李河认为。
文化产业如何成支柱——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文化产业发展亮点“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表明中央在“十三五”时期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比,有关文化产业的表述有哪些新变化?文化产业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精品导向:为人民提供昂扬向上、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文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提出要“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为全体人民提供昂扬向上、多姿多彩、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
横向对比来看,“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则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要求。
“其中,‘推动’一词表明了‘十二五’期间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过渡期,而在‘十三五’期间,该目标将会实现。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河指出,这表明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进行时”到“完成时”。
这也意味着,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要不断增长,在发展中不仅要强调数量上的支柱性,而且还要强调文化产业在质量上的内涵式发展。
产业发展的方向靠什么指引?巨轮的航向应如何把握?对此,“十三五”和“十二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为人民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
“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双效统一,这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支柱性产业目标的前提和底线。
文化产业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的特殊性,要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个基本原则,防止在发展中‘唯票房’等导向的出现。
”李河说。
“这也再次表明,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唯发展数量’说话,而要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把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置于首位。
文化企业要坚持生产社会效益良好的文化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精品,才能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晓明指出。
为推动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扶持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同时明确提出“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具体要求,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十三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要融合发展,其中文化产业是公共文化发展的最强劲支撑和推动力,两者之间互相支撑,特别是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中文化产业更是可以大有作为。
”李河说。
张晓明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从数量、规模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要素扩张驱动力逐渐减弱,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逐渐增强,从消费角度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逐渐结束,个性化消费成为主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顺应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来更好地弘扬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心和践行力。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勇峰说。
创新驱动:以“互联网+”激活产业发展原动力【数据】近5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一直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远高于同期GDP增速。
2014年实现增加值2.4万亿元,占GDP的3.77%,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瓶颈制约,例如产业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够合理、发展不够均衡、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创新力不足等。
“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如何补齐这些“短板”?对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繁荣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同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
专家指出,无论是从文化产业的现状,还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来看,文化产业“补短板”以及未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特别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为文化产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文化产业资金流入3241.8亿元,其中最显著的现象就是互联网企业对文化企业的并购。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逐渐渗入传统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互联网颠覆了经济,也颠覆了文化产业,形成了新的文化产业生态链,文化产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提升,并在这个新的生态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复星文化产业集团董事总经理钱中华表示,目前正处于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市场价值超越传统文化产业市场价值的转折时期。
传统文化企业不仅面临产业链再造的问题,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在新的互联网改造的新兴产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出发,“互联网与文化产业正在深度融合,文化产业需要互联网,互联网也需要文化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曹卫星指出,要深化创新创意,深入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和“互联网+”行动,进一步推进文化与科技、网络深度融合,加强文化产业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研发应用,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强化文化创意的引领功能,培育面向旅游、信息、制造业等的专业设计创意机构,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
“十三五”规划纲要文化产业发展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加快教育培训、健康养老、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领域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山地旅游等。
◆扶持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
更好发挥政府投入和各类基金作用,鼓励内容和形式创新,支持文艺院团发展,加强排演场所建设。
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
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
◆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智能化建设。
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加强主流媒体建设,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建设“内容+平台+终端”的新型传播体系,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传播载体。
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