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市形象塑造的分析与思考解读

合集下载

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

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

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城市文化与形象的竞争日益成为世界城市竞争的主要方面。

而城市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研究城市形象的定位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泉州城市经济实力虽然雄厚,但其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确,导致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城市竞争力有限。

东亚文化之都的头衔为泉州塑造城市形象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本文立足于泉州的具体实际,在分析泉州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探究城市形象定位的策略,从而定位出泉州的城市形象,以提高泉州城市竞争力。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竞争力;城市形象定位;泉州一、引言经济全球化时代是竞争的时代,城市文化与形象的竞争日益成为世界城市竞争的主要方面。

任何一个城市要想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其前提就是要有独特的、民族的、个性化的城市形象。

[1]另一方面,城市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研究城市形象的定位对发展旅游、商贸服务业、推销城市、经营城市,提升城市软实力,参与全球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体现,除了体现在城市建设上,现代城市更加注重城市文化的竞争。

城市文化是城市综合实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是构筑城市差异化竞争力的重要资源。

[2]泉州是著名侨乡,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全国综合配套的改革试点城市之一。

泉州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连续15年一直占据着福建省gdp第一的位置,但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却不如厦门和福州,加之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确,导致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并不高,“东亚文化之都”的头衔给泉州带来了新的生机,发展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以此提升泉州的城市竞争力,符合泉州的城市特点。

笔者以历史文化为竞争力,定位泉州城市形象。

二、城市形象与城市竞争力城市形象是能够被城市顾客感知的城市综合素质和品位,是推销城市和参与城市竞争的工具,是吸引城市外部流动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推动城市发展的锐利武器。

对泉州的评价

对泉州的评价

对泉州的评价泉州,这座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而闻名于世。

作为"世界海洋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东方文化之城"。

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

在唐宋时期,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港口,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和传教士。

泉州的海外贸易活动使得当地的经济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宗教文化的传播。

因此,泉州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而泉州人也因其开放包容的气质而被誉为"东方的犹太人"。

泉州的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还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泉州的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元代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众多游客。

此外,泉州还拥有许多古迹和历史名胜,如东西塔、南少林寺、开元寺等,这些古迹见证了泉州的辉煌历史和独特文化。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泉州还以其独特的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而闻名。

泉州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重视家庭和友情。

他们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如泉州南音、三山五园、龙舟比赛等,这些传统活动体现了泉州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泉州的经济发展也十分繁荣。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之一,泉州在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泉州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海洋产业为主,其中以纺织、服装、鞋业和食品加工业最为发达。

同时,泉州还是中国的侨乡,许多泉州籍侨胞在海外投资创业,促进了泉州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总的来说,泉州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还拥有繁荣的经济和友好的人民。

泉州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投资者,成为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希望泉州在未来能够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为世界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试论泉州个性化城市的塑造

试论泉州个性化城市的塑造
新 区恰恰 选定 了从 乃依 桥 向西 的轴 线 延 长 线 上 ,
( 如朝天 门、临漳 门和泉山门等 )情况看 ,决策
者 显然 是 有意 识 在保护 古城 风貌 与 还原 某种 独特
并 以一个带 有水 池 、绿 地 、雕 塑小 品所 组成 的步 行平 台作 为这条 轴线 的继续 和端 景 ,使 巴黎的历 史格 局得 以发 扬与 强化 ,新 旧鲜 明 的对 比使 之更
文章编号 :10 - 8 7 (0 6 3 0 4 3 0 8 0 5 2 0 )0 —0 7 —0
・ 他・ 其
试 论 泉 ' 个 性 化 城 市 的 塑 造 J l l 、 1
何 永 超
( 州儿童发展职业 学院 泉 福建 泉州 32 0 ) 6 0 0
摘 要 :泉 州是 一座 历 史文化 名城 ,为 了避免 泉 州城 文化 内涵 空心化 、文化 个 性 弱化 ,泉 州城应 强
有特殊 文化 品格 和精 神气 质 的城市 ,无 疑是最具
吸引力而令人难忘的。泉州是一座历史名城,本 文从美学角度通过对泉州城的文化个性 ,城市雕 塑和城民素养三个方面谈泉州城市的个性塑造 。
风水学说 中的 “ 宝穴”相吻合。在民间传说中的 为 了破 除邻近 地形 的 “ 网穴 ”而 先后筑 建 了鲤 鱼 鱼穴上的东西双塔 , 明了人们对 “ 说 风水”重视 的程度 。 “ 鲤穴”在人们 的审美意识里 ,既是吉 祥的象征,又体现了人们拼搏进取 、积极向上的 文化心态 ,近千年来其形象一直保持了下来 。但 今日 我们所见到的泉州旧城区,由于城墙 已全部
从 l 纪 以来 ,几乎 总是 站在 建筑 文化 的前列 , 2世
周边建筑物的干扰下,其形状 已不太清晰。我们
若 从 近年 来 在 旧城 区 多 处 动 工 兴 建 的复 古城 门

对泉州的评价

对泉州的评价

对泉州的评价泉州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台湾的古代时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泉州进行全面详细且深入的评价。

1. 丰富的历史文化泉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泉州,你可以找到许多古建筑、寺庙和墓葬等,体验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例如,泉州西街是中国最早的商业街之一,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历史的沉淀。

此外,泉州还是众多古寺庙的所在地,如开元寺、清凉寺等,这些寺庙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地点。

而在泉州的陵廷新区,有着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总部和研发中心,这使泉州成为一座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城市。

2. 美丽的自然风光泉州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享受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泉州市位于东海之滨,拥有众多的海滩和岛屿。

其中,海沧岛、南麂岛、霞梧岛和光阳岛等被誉为“绿色天堂”。

这些岛屿以其清澈的海水、细腻的沙滩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而闻名,是休闲度假和水上运动的理想选择。

此外,泉州还有一些著名的自然景点,如清源山风景区和世茂海湾湿地公园等。

清源山风景区是一个集自然、人文和宗教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风光和古老的建筑。

而世茂海湾湿地公园是一个广阔的湿地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被和野生动物,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3. 多元的民俗文化泉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城市,拥有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

泉州的居民来自不同的肤色、种族和宗教信仰,这使得泉州成为一个文化多样性的城市。

在泉州,你可以品尝到不同地区的美食,如海鲜、客家菜和闽南菜等,这些美食都体现了泉州的民俗特色。

此外,泉州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节庆活动,如元宵节、端午节和庙会等。

这些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参与者,展示了泉州人民喜庆和团结的精神。

而在泉州的一些古村落,如锦屏和柘林,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和石板街道,这些地方是了解泉州传统民俗文化的绝佳选择。

泉州城市形象塑造的分析与思考

泉州城市形象塑造的分析与思考

泉州城市形象塑造的分析与思考泉州城市形象塑造的分析与思考[摘要]城市形象是⼀座城市各种内在要素的综合外在体现。

多年来,泉州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拥有诸多城市名⽚,但缺乏战略性、系统性的城市形象塑造⼯作机制。

本⽂试图引⼊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理论,分析泉州城市形象塑造实践中在实⼒、政府、市民、⽂化和环境等形象⽅⾯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些措施建议。

[关键词]泉州城市形象品牌战略⼀、城市形象的内涵城市形象是⼀座城市各种内在要素的综合外在体现。

城市形象代表着城市的⾝份与个性,彰显着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然地理形态、经济发展、社会⽂化、城市功能和整体视觉的特⾊。

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增强城市的凝聚⼒、向⼼⼒和影响⼒,对内可以提⾼市民的归属感和⾃豪感,对外可以增强城市对各种要素的集聚能⼒,是城市核⼼竞争⼒的⼀个重要资源性要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展开了城市形象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前,城市形象理论研究主要是导⼊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是“CI理论”在城市形象塑造领域的延伸。

因此,相应地城市形象的内涵⼀般被概括为三个⽅⾯,即城市理念形象(MI)、城市⾏为形象(BI)和城市视觉(景观)形象(VI)。

城市理念形象,是城市的灵魂或城市的精神,是城市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往往表现为⼀句⼝号或⼴告语,如“海上花园、温馨厦门”等;城市⾏为形象,就是城市中⼈的⾏为,包括⼈的⽂化程度、精神风貌、⾏为⾔论、服务⽔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公共关系及市民的⽣活居住和⽣产环境等;城市视觉形象,包括以建筑物、构筑物为主题的⼈⼯环境(楼宇、装饰、⽂字、图形和⼴告等)和⾃然风光(地形、地貌)体现出来的总体视觉感受,如城市标志、泉州东西塔等视觉⽅⾯的形象。

在城市形象塑造的具体实践中,通常⼜具体细化到⼏个⽅⾯的形象。

主要包括:实⼒形象、政府形象、市民形象、⽂化形象和环境形象等。

实⼒形象,包括城市规模、经济发展和要素集聚等⽅⾯的评价,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形象,即对政府决策⽔平、服务⽔平、管理执⾏能⼒和公务员精神风貌等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市民形象,包括市民的⽂化素质、精神⾯貌、社会公德和⾏为表现等;⽂化形象,包括历史⽂化底蕴、⽂化氛围和⽂化产业发展状况等;环境形象,即城市的⼈居环境,市容市貌和⽣态建设等。

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旅游形象感知调查与形象提升研究

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旅游形象感知调查与形象提升研究
用。
趣 不 是 非 常 浓 厚 。通 过 本 次 调查 ( 详见表 1 ) , 喜 欢 参 与 旅 游 的 主要 是 年轻 人 比 较 多 . 年龄大的人数仅仅 占 3 2人 。 这 个 人 的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 体质有很大 的关系 , 年 龄 大 的人 身 体 素 质 较 差 , 所 以 旅 游 活
动 比较 少 。
经 济 市场
泉 k , i t I I l 东 亚文化 之都 ¨ 旅游形象感知调查与形象提升研 究
梁 良, 杨 诗源 , 王 中 山
( 泉 州 师范 学院 资源与 环境 科 学学 院 , 福建 泉 州 3 6 2 0 0 0 )
摘 要: 随 着 我 国经 济 的 不 断发 展 . 城 市旅 游 不 断 兴 起 . 特别是城市形象对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 旅 游 形 象 感 知 是 指 游
地 的重 要 原 因 . 对 人 民旅 游 的 次 数 、 旅 游 方 式 的 选 择 和 旅 游 时
为 了深 入 的对 泉州 旅 游 感 知 形 象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 本 文 选 取
调 查 问卷 的方 法 进 行 , 在 调 查 基 础 上 对 泉 州 旅 游 形 象 感 知 进 行 分 析 。 总 共 发 放 调 查 问卷 1 3 0 0份 , 回 收 1 2 3 4份 ,有 效 问 卷
的意义 。 能 够 激 发 游 客 对 城 市 的旅 游 兴 趣 , 增加城 市人 民的 自
游 发 展 的 方 向 和 目前 发 展 的 趋 势 。
③年龄构成 。不 同的年龄对旅游的热情是不一样 的 , 这对
旅 游者 的需 要 和 影 响 非 常 明显 。一 般 地 . 年轻 人 比较 倾 向于 旅

2024年书面上的泉州――《魅力泉州》读后感

2024年书面上的泉州――《魅力泉州》读后感

2024年书面上的泉州――《魅力泉州》读后感《魅力泉州》是一本描写泉州的书籍,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泉州的魅力与历史底蕴。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泉州所吸引,对这座城市的美丽和魅力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魅力泉州》以泉州的历史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将泉州的每一片风土人情都展现在读者面前。

书中介绍了泉州古建筑的风采,让我仿佛置身于这些古老的建筑之中。

泉州的古城墙、古街巷、寺庙和碑刻都展示了泉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书中还介绍了泉州的传统手工艺,如海丝纺织和糖画等,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展示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和才华,更体现了泉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泉州的自然美景也是《魅力泉州》一书所重点介绍的内容。

书中有关于泉州的山水画境、自然保护区的介绍,让人更加认识到泉州这个城市的自然之美。

泉州的海滩和岛屿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

这些美景令人陶醉,也让我对这座城市的自然之美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除了泉州的历史和自然美景,书中还介绍了泉州的人文风情和民俗文化。

书中描绘了泉州人民的日常生活,他们勤劳、智慧、善良,充满了热情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书中还描绘了泉州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庙会和戏曲表演等。

这些民俗文化也展现了泉州作为一座传统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魅力泉州》这本书不仅展示了泉州的美丽和魅力,更展示了泉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所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泉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底蕴。

书中的文字和图片都给了我一个直观的感受,仿佛我身临其境地体验了泉州的美丽之处。

通过阅读《魅力泉州》,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泉州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

这座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透过这本书的介绍,我对泉州的发展前景和文化底蕴都有了更加乐观的态度。

读完《魅力泉州》后,我也对旅游泉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古建筑、自然景点和民俗文化都让我期待有一天能够亲身来到泉州,亲自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泉州建筑美心得体会

泉州建筑美心得体会

泉州建筑美心得体会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建筑文化和精美的建筑群体。

在我多年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对泉州建筑美的心得有如下几点体会。

首先,泉州建筑美融合了南方与北方的特点。

泉州座落在福建省东南沿海,受到南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很深。

传统的闽南建筑风格在泉州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表现。

大部分传统房屋采用的是木结构,檐部的雕刻和装饰非常精美,屋顶多采用青瓦,完美地展示了闽南建筑的特点。

而与此同时,泉州也是一座面向东南亚和日本的重要港口城市,泉州的建筑也吸收了北方建筑的影响,例如一些寺庙、古刹的建筑风格多采用了北方的砖瓦结构,将北方的建筑特色融合于南方的自然美之中。

这种南北融合的建筑特点,使得泉州的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

其次,泉州建筑美注重材料和工艺的精选与精细。

在泉州的建筑中,可以看到大量采用石材、木材和砖瓦等传统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富有地方特色,而且经久耐用,具有很高的保值性。

另外,泉州的建筑工艺非常讲究,比如说檐口的雕刻、壁画的制作、门窗的装饰等等,都非常精细。

这些专业的工艺技巧和高超的艺术创作,让泉州的建筑更加美丽和独特。

再次,泉州建筑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泉州位于海边,城市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

比如说一些寺庙和园林,都依山傍水,利用了周围的山川河流来营造出幽静的环境。

同时,在建筑的设计和规划中,也考虑到了自然的元素,比如说利用对光线的控制,窗户的朝向等等,使得室内的光线柔和而且通风良好。

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让泉州的建筑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和温馨感。

最后,泉州建筑美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泉州的建筑中,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例如开元寺、清真寺等等,这些建筑承载了泉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传统的建筑和现代的建筑相互衬托,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风貌和氛围。

同时,泉州也注重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例如一些历史建筑得到了保护和修复,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泉州的历史与文化。

对泉州的评价

对泉州的评价

对泉州的评价泉州,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东方夏威夷”。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泉州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繁华的商业港口,吸引了无数商人、探险家和文化传播者来往穷游。

如今,泉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依然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展示着其独特的魅力。

泉州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如开元寺、洛阳桥、西街、东西塔等等。

这些古迹不仅展示了泉州悠久的历史,更体现了泉州在商业、宗教和建筑等领域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领略到泉州独特的文化风情。

泉州以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备受推崇。

泉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汇聚了汉、闽、客家等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泉州文化。

泉州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习俗等丰富多彩,如元宵节的花灯表演、端午节的龙舟比赛、中秋节的赏月活动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在泉州,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闽南美食,还可以欣赏到精美的传统工艺品,感受到浓厚的民俗风情。

泉州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而著称。

泉州地处海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景观,如海滩、岛屿、港口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海滨度假的乐趣,畅游碧海蓝天,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总的来说,泉州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无论是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还是自然风光,都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泉州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魔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泉州独特的文化底蕴,领略到其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欣赏到其迷人的自然风光。

泉州,值得一去,值得探索,值得珍藏。

泉州城市形象跨文化传播——以“海丝文化”为例

泉州城市形象跨文化传播——以“海丝文化”为例

”的

不同文化间的互 ,形成
中外、独
的艺术形态,诸如“
化”的
、“中
国古乐活化”的 、“海明珠”的
(1),以及
、石雕、木雕、檀香、乌龙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们是文化交流
的缩% 还被称作“世界
宗教博物馆”,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圣墓、摩尼教草
庵、佛教开元寺、道教元妙观等不同宗教遗迹散发着
多文化气息,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能够和谐
共处,证实了泉州“海丝文化”具备“开放包容、和谐
有序”的性格。历史上,来来 的外国客商、传教士、
使臣、僧人等将异俗风情、语言文字、文化产品带入
;同时,国际人士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精
深,通过自身经历和体验,作为意见领袖向母国诠释
中国文化的内涵。
本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碰撞、渗透融合,最终走向稳定,形成
响 的大 型
, 传播


与国际 流
存在较大的差 距$
(二)缺乏系统性
世界宗教博物馆、海丝起点城市、东亚文化之都、
中 国 品 之都 系
是 国人 泉州 的
,证实了泉州在国际上的
$
,这些
在的 品并
地发和利,成了文
化资源的 , 影响 了
放 $化 、


地方特色文化
, 但 成为 离 的 体 ,

泉州
跨文化传播 ,并 成泉州所辖
的共通
语义空间%
“海丝文化”坚守根系和文化主体系,用文化相
对主义互鉴和包容异质文化的传播,为 城市形象
的对外信息传播,建构了一座“通 ”。它
了本地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度,也加深了海上丝之
路沿线国家 西方社会 中国文化的理

浅析泉州城市主题文化塑造

浅析泉州城市主题文化塑造
面” 的现 象, 城 市文化特 色的危机也 日 益 突出。文章主要分析 了泉州城市文化 形象特 色 及城 市空间实体 , 在此基础上提 出泉 州 I
城 市 主 题 文 化 塑 造 的 思路 。
【 关键词 】 城市主题文化 ;海 洋文化 ;塑造 ;泉州 行街 。中山路 的改造 ,采用了修复性的保护与整治做法 。根 据规划 , 首先将 中山路现存建筑分成 了三种类 ,并采取不 同 的整修措施 。第一类 :保存类 ,里面保存完好 ,能体现 中山 路近代 中西合璧 建筑 风格 ,结构 良好 ,进需简单加 固和局部 维修 ,应完 全保 留。第二类 :修正类 ,立面 因年久失修或改 建 与中山路建筑风格略有差异 ,结构质量 尚可 , 需做深入 加 固与局部 复原 ,可修正保 留。第三类 :重建类 ,建筑立 面与 中 山路 建筑 风格严 重不 协调 的改建 建筑 和结构 质量差 的 危 房, 应拆 除后按照与周 围建筑相协调的风格进行设计 、重建 。 通 过不同的方式 ,对整个街 面 、内部空 间进行改造 ,达到一 定 的成 效。此外 ,还对 中山路面 临的交通拥挤 、停 车混乱 、 排 水落后等公共配套设施提 出解决方法 , 让古建 修缮 技术 精 湛的专业施工 队伍对 中山街骑楼建筑进行全面整修。 州中 又具有现代城市 价 ,选取 出最具地方特色和最能体现城市景观特 征的景观要 山路 的保 护与改造既蕴含着泉州特色文化 , 素 ,在城 市设计 中对其重点考虑 ,系统地 打造 ,使其 能够成 商业功能 ,对于泉州 主题文化塑造 的意义重大。 2 . 2特色街道 为城市 的标志 。通过对泉州 中心市 区的景观资源进行分析 , 开元寺 ,清源山 ( 老君岩 )等虽为泉州久 负盛名 的宝贵历史 特 色街道的传统景观风貌是街道历史文化 的形象 载体 , 文化遗产,但是与海洋文化精神并不吻合。考虑泉州的发展 也 传承了城市居 民对该地 区的历史记忆 ,因此对传统 景观风 方向为滨海城市,并当选取泉州特有的舟船文化结合古港, 貌 的保 护将 有助 于提 升特 色街道 的识别性 、 场所感 和归属感 。 打造海洋文化主题广场 , 重新演绎 泉州古港雄风 ,作为泉州 泉州的特色街道最为经典 当属贯穿 泉州 古城东西的横 向轴线 空 间景 观形象 。 东西大街 。东街与西街应采取不 同的保 护措 施 ,东街 适 1 - 3泉州功能活动形象 合 “ 换汤不换药 ”的保护 、改建措施 ,在还原传 统景观风貌 在 新一轮 的大泉州规划 中 ,通 过新的城市空间布局 ,功 的 同时赋予其符合 时代发 展的新 功能。实施东街的改建也是 能分 布 ,重塑泉州湾滨海城 市新形 象。在规划中把泉州城市 如此 ,但是如前 文提 到 ,在传统景 观风貌建设方面出现 了纰 原 汁原味”的保护措施 ,完全传承原有 定 位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海 峡西 岸经济 区中心城市之一 , 漏 。而西街则适合 “ 仅 仅对各项 传统功能进行系绕 陛的整合 ,不允 现代化 工贸港 口城市 。 具体做法有: 1 ) 行政 中心迁移东海 ; 2 ) 的街道功能 , 以 “ 多中心 、开敞型 、 组团式”进行新城空间布局 ;3 ) 重建 、 许注入新功 能 ,对建 筑风 貌也是尽力完全复原 。对于东西大 扩 建 肖厝港 ,斗尾港等 大港 ;4 )建设快速交通 系统 ;5 )扩 街与 中山路 的节 点——钟 楼 ,更要保护好 ,这 已成泉州老城 建航空港 ;6) 兴建干线铁路 ;7)保护 双环 型城市骨架等 。 区的特色景 观节 点 ,承载许多泉州人 的记忆 ,是老城 区的标 志。 2泉州城市 空间实体分析 2 . 3 历史建 筑 在城市总体空 间景观设计 方面需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 对于泉州老城区的历史建筑应采取 “ 修旧如旧”的改建 化的和谐共荣 ,通过 对泉州历史建筑 、历史遗迹和历史街 区 对历史建 筑进行分级保护 ,不 同保护等级 的历史建 筑 的研究分析 ,提取色彩 、高度 、界面 、视线 、街道尺度 等元 策 略 , 素作为城市空 间实体 的设 计依据 ,并与现代城市设计元素融 采取不 同的措施 。且 应从 历史建筑 中提炼 出具有景观 价值 的 并能代表泉 州主题文化的建筑元素 ,将其运用到城市 的建筑 合 以求 创新 。 设计与景 观设计 中。有益于协调整个城市 的景观风貌 ,保 护 2 . 1 历史街 区 历史街 区是一种 动态的城市遗产 ,承载着城市 的过 去 、 历史建筑传统风貌 ,以及塑造城市主题文化 。 现在、并演绎着未来。泉州中山路是泉州保护价值最高的历 3泉 州城 市主题 文化 的塑造 思路 3 . 1 深入挖掘海洋文化 内涵与特色 史 街区 。中 山路长达 2千多米 ,纵穿泉州古城 南北 , 是古城 泉州 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 的内涵 ,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 的纵 向轴线 , 是泉 州城 市建设从古代 向现代过渡 的历史见证 。 下转第 1 6 3 页 随着整个城 市的发展 ,中山路的保护刻不容缓 ,欲 改建 为步

基于城市形象塑造视角提升泉州市竞争力对策探析

基于城市形象塑造视角提升泉州市竞争力对策探析

72 基于城市形象塑造视角提升泉州市竞争力对策探析沈晓敏1 贾玉祥2(1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泉州,362332;2 73141部队)摘 要:城市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更能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泉州市的经济实力虽然雄厚,但其城市形象塑造得不明确,城市知名度不高、竞争力有限。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东亚文化之都”的美誉为泉州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了良好契机。

在界定城市形象塑造等相关概念基础上,着力分析城市形象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机制,进而立足于泉州的实际情况,探究塑造泉州城市形象的对策,以提高泉州的城市竞争力。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竞争力;泉州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0-0072-03 [作者简介]沈晓敏(1978-),河南商丘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且早已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单纯竞争,而是关乎城市形象之间的竞争,即综合性竞争,其涉及到城市生态、市民素质以及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

城市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非常重要。

任何一座城市要想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有相应知名度,独特以及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是基本前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城市形象塑造形象指的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而非事物本身。

城市形象指的是形象在城市中的具体化,是城市内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在活力以及相应发展前景的具体看法和评价,涉及到诸多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市民素质、市容市貌及相应的历史文化等。

城市形象塑造指的是在现有城市物质基础、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以及精神气质等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及美化自身城市形象从而达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城市形象塑造的主客体要素城市形象塑造包括政府、企业、公众以及行业主体要素。

泉州城市形象 VI设计

泉州城市形象 VI设计

泉州城市形象VI设计
11广告设计与制作
刘灿强
标志
泉州城市形象这个标志,设计思路来源于‘泉’字首字母Q、泉州的石雕工艺和泉州水产品鱼。

标志以‘Q’为基础,鱼的型体为依据,石雕为概念,充分展现了“抽象,简约,现代”的设计理念。

标志从‘Q’的基础上延伸变形,结合了鱼的型体
结构,最终以石雕的表现手法设计视觉效果。

标志以白、灰为主色调,一方面接近石头材质本身的颜色,另一方面代表了泉州一个大气、稳重、冷静的是城市形象。

背景以黑色为主色,代表了现代,力量。

本标志可延伸性理解度很广,是一个易读易记的的良好代表形象。

该标志图文化,不仅是当代国际设计艺术风格,亦是城市形象的时代风范展示,以简捷明快的图形化语言与社会大众沟通,使城市形象信息得以快速传递,并形成城市信息文化的沉淀。

颜色应用
辅助图形
名片
办公用品
便签
购物袋
光盘
户外广告牌
交通工具
街灯旗帜
信封
礼仪制服
网页应用
谢谢观赏!。

基于城市CIS理论的泉州城市形象塑造初探

基于城市CIS理论的泉州城市形象塑造初探

基于城市CIS理论的泉州城市形象塑造初探作者:许龙权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年第05期摘要: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促进城市全方位发展的重要资源,泉州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文章运用城市CIS理论塑造泉州的城市形象,以期突显泉州的城市个性,保护并传承海洋文化。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CIS理论;泉州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趋同化问题日益凸显,千城一面抹杀了城市的特色和灵性,目前国内城市盲目追求城市规模,缺乏应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78处,其中国家级14处,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光明之城”、“世界宗教博物馆”,保有众多珍贵的“海丝”史迹,泉州在塑造城市形象和打造城市品牌具有极好的外部条件。

在对泉州进行城市形象塑造时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要赋予城市形象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在城市塑造中要突出城市个性,弘扬城市文化,传播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精神,以人为本,满足公众需求。

一、泉州城市形象CIS设计(一)城市理念识别系统(MIS)设计城市形象的理念识别要使公众认识到城市的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价值目标。

它由城市整体价值观以及各种观念、意识及价值取向等组成。

泉州的城市形象标语、精神标语、价值观要体现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海洋性以及侨乡的造福桑梓情结,比如泉州城市形象标语设计为“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路起点”;城市精神标语设计为“敢为人先,爱拼会赢:城市价值观设计为“会通中外·造福桑梓”。

(二)城市行为识别系统(BIS)设计城市行为识别包括节庆活动、展览会、国际会议、体育赛事等,泉州的节庆文化活动中应融合进民间文艺如南音、高甲戏、木偶戏、梨园戏等和民俗文化表演如拍胸舞、嗦罗连、火鼎公婆等,积极利用城市形象宣传片向海内外宣传泉州的城市形象。

取象比类与城市意象中国古代城市的形象塑造——以泉州城为例

取象比类与城市意象中国古代城市的形象塑造——以泉州城为例

2008年6月第7卷第2期----'l、]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S a nm e nxi a Po l yt echni cJ un.,2008V01.7,N02古都名城研究取象比类与城市意象:中国古代城市的形象塑造——以泉州城为例吴孟显天五显(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西安710062)摘要:泉州在历史上的“温陵”、“刺桐城”、“葫芦城”、“鲤城”等别称均可看作城市意象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后两者明显地体现出了取象比类在城市意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目前,关于城市意象的研究多集中于对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元素的研究。

然而从泉州城的案例来看,中国古代城市别称作为城市意象的特殊表现形式也不能被忽视.尤其是像“取象比类”这种隐藏在文化现象背后的思维方式更应该得到注意。

关键词:取象比类;城市意象:泉州城中图分类号:K9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23{2008)02-0050—05收稿日期:2007-11-12作者简介:昊孟显(1984一),男,福建泉州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历史地理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辅仁大学的总建筑师、比利时艺术家格里森(D om A del b er t G re s ni gt O.SB)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中国建筑是中国人思想感情的具体表现方式,寄托了他们的愿望.包含着他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中国建筑在反映中国民族精神的特征和创造方面并不亚于他们的文学成就,这是显示中国民族精神的一种无声语言”。

同样,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兴衰与发展历程。

而且是地域文化的最高体现。

因此,在中国传统的城市设计中。

城市往往被看成具有灵魂和生命的物体,并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

那么。

城市的这种功能在人们的思想文化中是如何体现的呢?在这里,中国传统科学中的“取象比类”方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泉州城市文化形象研究:历史之维与现实之策——从“光明之城”到

泉州城市文化形象研究:历史之维与现实之策——从“光明之城”到
河 图 ”。
( 一) 极 度 商业化 的“ 光 明之城 ”
雅各 描 绘 了城市 的夜 晚被 无 数 的油 灯 与 火 把 照得 亮 如 白昼 的 “ 刺 桐城 ” , 不 夜 的 城 市在 很 远 的地 方 还 可 以看见 , 因此人 们称 这座 城 市为 “ 光 明之 城 ” l 1 j 1 儿。在 这座 城 市 里 , 商 业 文化 被 发 展 到 了极 致 。雅 各
化 品牌 具有 重 大意义 。


《 光 明之 城 》 描 绘 的“ 刺桐城’ ’ 盛 景
意 大利 人雅 各 ・ 德 安科 纳 于南 宋咸 淳 七 年 ( 1 2 7 1 ) 远 涉 重 洋来 到泉 州 ( 古称刺桐城) , 在 泉游 历 半 年 后, 用 意大利 方 言写 就游 记手 稿 , 后经英 国学者 大 卫 ・塞尔 本 将 手稿 翻 译成 书 《 光 明之城 》 。该 书 全 面描 写 了泉 州 的经 济 民生 、 市 井百 态 、 贩夫 走 卒 、 乡绅 巨贾 , 可 以看 作是 一 幅意 大利 人 描 绘 的泉 州 版 “ 清 明上
方 面加以塑造 , 才 能重 塑 泉 州 城 市 文 化 形 象 、 创造泉州城市文化 品牌。
关键词 : 泉州 ; 城市文化形象 ; “ 光 明之 城 ” ; 东 亚 文 化 之 都
中图分类号 : K2 9 收 稿 日期 : 2 O 1 6 一 O 3 一 O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 8 2 2 4 ( 2 O 1 6 ) 0 5 - 0 0 4 0 - 0 5
第 3 4卷第 5 期 2 0 1 6年 1 O 月
泉州 师 范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l o f Qu a n z h o u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宋元时期来华西方人眼中的泉州光明之城

宋元时期来华西方人眼中的泉州光明之城
这一研究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02
宋元时期的泉州
泉州的地理与历史背景
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 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 就是文化、政治、经济中心。
泉州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 之路的重要起点,具有得天独厚
的港口条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宋元时期来华西方人眼中的 泉州光明之城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引言 • 宋元时期的泉州 • 来华西方人眼中的泉州 • 泉州的光明之城形象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宋元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巅峰,泉 州作为当时的重要港口城市,吸引了 大量西方人来华经商和文化交流。
这些记录对于了解宋元时期泉州的历 史、文化和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 ,也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了宝 贵的资料。
这一时期,泉州的繁荣和开放程度吸 引了众多西方人前来,他们将自己的 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丰 富的历史资料。
研究意义
研究宋元时期来华西方人眼中的泉州,有助于深入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和 特点。
通过分析西方人对泉州的描述和评价,可以揭示宋元时期泉州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状况和特点。

对泉州的评价

对泉州的评价

对泉州的评价
泉州,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国南方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泉州的美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泉州的美食文化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泉州小吃种类繁多,口味独特,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开元牛肉面”和“沙茶面”。

开元牛肉面是泉州的传统名吃,以其鲜美的牛肉和独特的面条制作工艺而闻名。

沙茶面则是泉州的另一道特色美食,以其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深受游客喜爱。

泉州的文化底蕴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泉州是中国南方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泉州的开元寺、清源山、西湖公园等景点都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此外,泉州还是中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悠久的商贸文化历史,是中国最早的海港城市之一。

泉州的旅游资源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泉州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清源山、开元寺、西湖公园等。

此外,泉州还有许多海滩和温泉,如安溪温泉、南靖海滩等,是游客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泉州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其美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泉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让人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

泉州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城市,相信每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城市形象塑造的分析与思考[摘要]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各种内在要素的综合外在体现。

多年来,泉州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拥有诸多城市名片,但缺乏战略性、系统性的城市形象塑造工作机制。

本文试图引入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理论,分析泉州城市形象塑造实践中在实力、政府、市民、文化和环境等形象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关键词]泉州城市形象品牌战略一、城市形象的内涵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各种内在要素的综合外在体现。

城市形象代表着城市的身份与个性,彰显着不同于其他城市的自然地理形态、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城市功能和整体视觉的特色。

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对内可以提高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对外可以增强城市对各种要素的集聚能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资源性要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展开了城市形象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目前,城市形象理论研究主要是导入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是“CI理论”在城市形象塑造领域的延伸。

因此,相应地城市形象的内涵一般被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城市理念形象(MI)、城市行为形象(BI)和城市视觉(景观)形象(VI)。

城市理念形象,是城市的灵魂或城市的精神,是城市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往往表现为一句口号或广告语,如“海上花园、温馨厦门”等;城市行为形象,就是城市中人的行为,包括人的文化程度、精神风貌、行为言论、服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公共关系及市民的生活居住和生产环境等;城市视觉形象,包括以建筑物、构筑物为主题的人工环境(楼宇、装饰、文字、图形和广告等)和自然风光(地形、地貌)体现出来的总体视觉感受,如城市标志、泉州东西塔等视觉方面的形象。

在城市形象塑造的具体实践中,通常又具体细化到几个方面的形象。

主要包括:实力形象、政府形象、市民形象、文化形象和环境形象等。

实力形象,包括城市规模、经济发展和要素集聚等方面的评价,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形象,即对政府决策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执行能力和公务员精神风貌等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市民形象,包括市民的文化素质、精神面貌、社会公德和行为表现等;文化形象,包括历史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等;环境形象,即城市的人居环境,市容市貌和生态建设等。

二、泉州城市形象塑造具备较好基础泉州地处福建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

截至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836万人。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和积累,泉州拥有了诸多城市名片,如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和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等数十个国家级名片。

特别是2012年以来,泉州先后成为国家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国家级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这些锃亮的名片是泉州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成果,也是泉州城市形象建设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支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泉州城市形象,以下从泉州城市实力、政府、市民、文化和环境等五个方面形象进行分析。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张。

2013年泉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1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占全省近四分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5年保持全省首位。

从全国看,泉州经济总量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24位,介于济南(5230亿元)和哈尔滨(5142亿元)之间;从人均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67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0121美元。

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泉州城市形象塑造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是产业发展富有特色。

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因势利导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3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打造出世界夹克之都、中国鞋都、中国茶都、中国瓷都、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建材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等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板块。

三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013年底中心城市建成区18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7万人,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竞争力。

(二)政府形象总体良好。

近年来,泉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政府有效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在服务意识转变上,深入开展“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集思广益,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

在提升效能方面,严格问责问效,改进绩效评估;开展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窗口即办率提高至六成以上,推行“一表式”全程网上审批,方便市民、企业办事。

在保障民生方面,新增财力优先投向民生事业,确保民生支出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深入征求和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交通、安居、文教、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在依法行政方面,积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致力于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新风。

在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创新社会管理,源头预防矛盾,完善治安体系,促进外来务工人员融入泉州,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膺全国综治最高奖项“长安杯”,走出一条有泉州特色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之路。

(三)市民形象不断改善。

在精神风貌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泉州人凭借着“敢为天下先”和“爱拼才会赢”的精神,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交流的密切,泉州人逐渐形成并展现出了拼搏进取、兼容开放的良好精神风貌。

比如尊重、善待外来务工人员,促进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融入泉州,成为新泉州人,体现了泉州城市兼收并蓄的显著特征。

人民生活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收入水平水涨船高,生活不断改善。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新口径数据)达31958元,仅次于厦门位居全省第二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784元。

在市民素质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为5706人,比2000年的1878人有了较大的提高;而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75857人,比2000年减少323999人,文盲率由6.86%下降为2.16%,下降4.70个百分点。

(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交往的繁荣,也造就了泉州多元文化的鲜明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全市拥有3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

拥有南戏、南音、南少林、南建筑为代表的灿烂文化遗产,其中南音是中原雅乐的活化石,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历年来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泉州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2007年与厦门、漳州被文化部批准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而2013年更是凭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奇特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文化遗产和悠久广泛对外交流等优势,与日本横滨和韩国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这是泉州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集中体现。

(五)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在居住条件方面, 2013年泉州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5.95平方米,使用独立卫生厕所的家庭占91.9%。

在生态环境方面,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91.5%的家庭饮用经净化的自来水,城镇居民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013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1天,优良率达98.9%,惠安、安溪、永春和德化等县城空气质量优,其余各县(市、区)均为良;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城市(县城)区域声环境质量均稳定在三级以上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6.22%,医疗废物处置率和泉州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生态环境治理取得较大成效, 2014年1月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市(设区市)。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2013年中心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9平方米;全市每万人拥有营运汽车77.9辆,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34.3张,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142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三、泉州城市形象塑造不利条件突出(一)城市辐射能力有限。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竞争处于弱势。

2013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3.3:61.8:34.9,第二产业比重居高不下,仍然依靠传统制造业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容乐观,2013年增加值36亿元,仅占地区生产总值0.7%;第三产业发展步履蹒跚,增加值增幅(10.2%)虽创下新高,但仍低于GDP增幅,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比重偏小,要素聚集能力偏弱。

二是中心城市偏小、偏弱,城市缺乏向心力。

从建成区看,与福州的248平方公里和厦门的281.5的平方公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常住人口看,虽然2013年中心市区(含开发区)常住人口达到117万人,但“十二五”以来仅增加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4%,比重仅提升0.2个百分点;从经济总量看,中心市区(含开发区)GDP为857亿元,占全市16.4%,比重比2010年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从人均GDP看,中心市区(含开发区)人均GDP为73248元,低于泉港92224元和石狮86111元;中心城市在泉州区域经济中缺乏主导作用,城市的归属感和荣耀感不足。

(二)市民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泉州市民呈现出独特的人文性格和魅力,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文化素质方面,虽然纵向对比泉州市民受教育程度有所提升,但是横向对比则存在较大差距,厦门2010年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17799人,是泉州的3.12倍,福州为12459人,是泉州的2.18倍,全面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任重道远。

在社会公德方面,破坏、毁损、偷盗绿化植物、公共设施等现象依然突出,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乘坐公交拒给老弱病残让座、行人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嘴中时常蹦出的“三字经”等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

在市民意识方面,由于泉州城市发展基础较差,同时拥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农民意识特征明显,城市主人翁意识薄弱。

在生活风尚方面,部分地区婚嫁中存在的奢靡和拜金主义不良风气,给泉州城市形象带来不利影响,如此前网络上掀起网友口水战的“黄金新娘”事件,给泉州贴上了“拜金”城市的标签。

此外,还有本地人根深蒂固的闽南语交流也让外来人员产生隔阂感和被排斥感等。

这些不足深层次制约着泉州城市形象改善和提升。

(三)文化产业发展薄弱。

尽管泉州文化发展亮点突出,但主要集中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展示,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发展仍然较为滞后。

一是总量占比偏低,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5.1%,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偏小。

二是发展层次不高。

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和印刷等产业,内容产业比重偏低,文化创意产业十分单薄,文化创意、广播影视、娱乐演出、动漫产业等普遍规模偏小、竞争力不足,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和骨干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