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颜厝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整合资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然而,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时,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为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评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其潜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相关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调查,了解他们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态度和需求。
同时,我们还在目标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当地资源情况、基础设施和市场需求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四、可行性评估1.资源评估:通过对目标地区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土壤肥力、水资源、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等方面。
结果显示,目标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明显,适宜农业综合开发。
2.市场评估: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标地区的农产品市场需求较大,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背景下,农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技术评估:在技术方面,目标地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农业科技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稻谷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管理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
五、问题与挑战1.土地利用问题:由于目标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传统,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需要改进土地利用模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2.农产品质量问题:目标地区部分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农业生产规范化管理。
3.农业科技支撑问题:目标地区的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现代化设备和技术的支撑,需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六、发展策略和措施1.改进土地利用模式:通过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改进耕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目标地区的农业科技研发支持,引导农民使用现代化农业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一、项目背景和目的
1.1项目背景介绍
1.2项目目的和意义
二、项目概述
2.1项目的目标
2.2项目实施主体
2.3项目实施阶段
三、土地治理现状分析
3.1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3.2土地面积和分布分析
3.3土地质量分析
3.4土地利用制约因素分析
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方案
4.1项目整体规划和设计
4.2项目实施的技术方案和方法
4.3项目实施的措施和步骤
五、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5.1经济可行性分析
5.1.1投资和收益预测
5.1.2投资回收期和利润率预测
5.1.3风险分析和对策
5.2社会可行性分析
5.2.1社会影响评估
5.2.2社会接受度分析
5.3环境可行性分析
5.3.1环境影响评估
5.3.2环保措施和控制措施
六、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
6.1项目管理组织和人员安排
6.2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6.3项目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
七、项目经济效益评估
7.1投资效果评估
7.2综合效益评估
八、项目可行性结论
8.1项目可行性的评价。
农村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背景情况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国土资部发2000-007号”《关于申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通知》和“国土资源厅发2001-64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事实、办好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以《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田集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确定对田集街道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
安徽省淮南市田集街道位于潘集区中部,淮河北岸,淮潘公路东西方向贯穿全街道,东邻古沟回族乡,南靠架河乡,西与芦集镇接壤,北与潘集镇、泥河镇相连,境内有潘集区政治文化中心的袁庄城区,是一个城乡交错型街道。
全街道辖11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974人),土地总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1761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63亩,2005年人均收入2501元。
田集街道南有中国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北有泥河,中部顾高新河横穿东西,水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街道南片是个老灌区,沟、渠、路都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建设实施的。
为了增加蓄水量、致使沟塘设计过大,断面超宽,另外还有很多废旧沟、塘、老村庄没有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加之城市推进,耕地面积少,人们惜地如金,加快土地整理已迫在眉睫。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1必要性项目区位于位于潘集区田集街道南部,是潘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内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是项目区内废旧坑塘占地较多,荒废沟渠、道路纵横交错,沟渠淤塞严重,不能保证项目区正常灌溉,现有耕地的产出率较低;二是非农业建设用地面积过大,废弃水工建筑及老村庄占地得不到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名称具体土地整治项目名称(三)项目地点项目位于具体地理位置,涉及具体村庄或区域。
(四)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名称(五)项目负责人负责人姓名二、项目区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地理位置描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2、气候条件项目区属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具体温度,年降水量具体降水量,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3、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形以地形类型为主,地势地势描述。
4、土壤条件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土壤类型,土壤肥力肥力状况描述。
(二)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与劳动力项目区内总人口具体人数,劳动力劳动力人数,主要从事主要产业。
2、经济发展水平项目区所在地区经济以经济类型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具体收入。
(三)土地利用现状1、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土地总面积具体面积,其中耕地耕地面积、园地园地面积、林地林地面积、草地草地面积、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未利用地未利用地面积。
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耕地碎片化严重,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
(2)部分耕地质量较差,土壤肥力低,灌溉排水设施不完善。
(3)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存在闲置和低效利用现象。
三、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一)建设目标1、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建设任务1、土地平整工程对项目区内的耕地进行平整,使其达到适宜耕种的标准。
2、灌溉与排水工程新建和改造灌溉渠道、排水渠道,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
3、田间道路工程修建田间道路,方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输。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营造农田防护林,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概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成为越来越紧迫的问题。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推进国民经济发展。
本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项目建设方案、项目评价以及投资效益分析等方面内容。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1、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需求当前,国内农业生产仍面临着生产方式老化、农业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不足等挑战。
因此,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2、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市场化的推进,土地的流转和使用状况越来越复杂,土地使用效益得不到最大化。
因此,开展土地治理工作,加强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必要。
3、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地的荒漠化、水土流失、水域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关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项目建设方案1、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致力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和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土地资源开发。
开发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2)农业生产改革。
通过推进科技进步、推广农业生产现代化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值。
(3)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收入和生产能力。
(4)生态环境治理。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增加环保设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5)农业人才引进。
引进高层次农业人才,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水平。
3、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从立项开始,分为前期调研、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行管理和效果评价等阶段,全程实施时间为5年。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介绍本报告旨在对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是一项涉及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性改革和管理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和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和环境质量。
方法为了评估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可行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文献综述:我们对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进行了综述,了解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的概念、原则和成功案例。
2. 实地调研:我们对一些示范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农村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和需求。
3. 数据分析:我们收集了相关的农村土地资源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分析,评估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潜力。
可行性评估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潜力。
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出。
2. 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实施中,需要关注农民利益和生活改善,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3. 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提供支持和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的投入和支持,激励农民参与和支持项目。
建议为了确保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成功实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制定综合规划:制定长期和综合性的农村土地综合治理规划,明确项目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2.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对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项目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
3.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
4. 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意识和参与度,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
结论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综合规划和政策支持,可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建议政府、研究机构和农民共同努力,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和落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第一章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X****** 位于*** 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属****** 灌区。
该团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地、光、热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大农业的优越条件,是*** 主要的优质棉产区和商品棉基地之一。
项目区地处*** 河下游细土平原,地下水埋深较浅、排泄不畅、蒸发强烈,潜水矿化度较高,加上灌溉渠系渗漏量较大,田间排水渠系不健全,致使农业效益逐年下降,加剧了土壤次生盐渍化不断漫延,造成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耕地产量低而不稳,弃耕、盐斑形成大量中低产田。
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经济效益增长缓慢,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困难。
为了改善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灌溉工程安全正常运行,根治土壤盐渍化蔓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促进区域农业及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项目区进行配套改造建设。
****** 党委十分重视目前存在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渠道渗漏损失带来的严重问题,深刻认识到土壤次生盐渍化给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通过渠道防渗、挖排治碱,解决排水,有效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带来的影响。
1.2 项目建设的范围、内容和规模与工期本项目属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范围为****** 区三连、十九连和*** 区十连、十二连、十六连。
根据项目区现状和实际需要,结合项目区农田总体规划,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本工程取2008年为现状年,2011 年为设计水平年。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一、水利措施建设范围为****** 区三连、十九连和*** 区十连、十二连、十六连。
建设规模:改善灌溉面积0.8 万亩;渠道防渗16km,其中支渠防渗6.4km (折合标准断面12.8km),斗渠防渗9.6km; 挖排清淤30km,其中清淤支排17km 新挖斗排3km,新挖农排10km;配套各类建筑物54座,其中涵洞12座,分水闸42座。
具体如下。
1 、*** 区三连、十九连(1)支渠防渗1条,6.4km (折合标准断面12.8km)。
土地整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土地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整治是指对一定范围内利用价值低、功能单一、结构复杂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功能结构,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和综合效益,达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的国家,土地整治成为解决土地资源利用矛盾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实施土地整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查、专家访谈和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对土地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整治潜力等进行系统评估,综合考量政策、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探讨土地整治实施的可行性及其影响。
三、研究结果1. 土地资源状况分析该地区土地资源面积较大,但土地利用方式落后,存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其中耕地资源严重受到破坏,水资源亏缺现象普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亟需进行整治。
2. 土地整治潜力评估通过实地调查和模型模拟,确定了该地区土地整治的潜力,包括利用耕地集约化种植、水资源调整和保护、荒漠化治理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生产力。
3. 可行性分析综合考虑政策、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对土地整治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认为该地区土地整治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水平。
4. 实施建议在政策方面,应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明确土地整治的政策导向和工作目标。
在经济方面,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
在社会方面,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整治的认识和参与度。
在生态方面,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确保土地整治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综上所述,该地区土地整治的可行性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社会效益。
在政策支持、经济投入、社会参与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应积极推动土地整治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全面发展。
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
第一章项目概要1。
1 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农业生产现状已经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脱贫目标的实现。
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符合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是建立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将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业生产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发展,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的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着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对市场发展的适应能力,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财政收入,巩固扶贫成果,实现富民富县目标。
“九五”以来,**县紧紧围绕“九五”计划纲要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农业产值年均递增达到5.42%,人均粮食产量达到20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1元;相继完成投资52万元的苏集河三岔河二期险段治理工程;完成投资313万元的南部人饮二期工程,解决了1850户、7900人和46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总投资1650万元的农网改造一期二批工程、总投资550万元的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均已完成了投资任务.以退耕还林(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好成绩。
投入资金135万元,完成造林3.05万亩,占计划的107%。
其中退耕还林(草)0。
8万亩,占计划的10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9.6%,“整县灭荒"通过了省上验收,州上连续三年在全县召开了春季植树造林现场会.农业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种植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形成了“农、林、牧、粮、经、草”多元发展的农业新格局。
近几年来,**县不断探索创新,及时总结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正确确立了“潜力在山区,希望在特产,关键靠科技,根本抓水保”和“农业稳县,林畜药菜富民,科教工商兴县,开发两业三川,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通过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作土的文章,发树的财,积极实施综合开发,综合治理,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发展。
【推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管理办法,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
03
用和效益最大化。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和方案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前期工作基础,制定具体的 项目实施计划。
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 解决方案和措施。
对项目实施计划进行细化分解,明确阶段性目标 和时间节点。
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 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性。
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及时反馈项目进展和问题。
针对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 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及资金筹措渠道
01
分析项目实施所需的各项条件和资源,确定项目实施的主体及 负责人员。
02
针对项目资金需求,与相关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资本方等开
展合作,筹措项目资金。
土地平整工程的具体内容
主要包括耕作层地形的改造、田块的平整和划分、田面坡度的整理以及土壤 质地和酸碱度的改良等。
灌溉与排水工程
灌溉与排水工程的目标
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保证灌溉水质符合要求,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降低灌溉成本,减 少水灾害。
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具体内容
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建设、灌溉系统设计和排水系统设计等。
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的目标
方便农机具的运输和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满足农村交 通运输的需要。
田间道路工程的具体内容
主要包括机耕道、生产路、桥涵、过水路面等建设内容。
其他工程
其他工程的目标
完善项目区内的配套设施,提高项目区内的整体形象和功能。
其他工程的具体内容
主要包括防护林、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给水设施、燃气设施、生活设施等 建设内容。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然而土地的分散、碎片化使用现象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土地整理作为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分析土地整理对农村发展的潜力和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3. 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土地整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借助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空间分布图绘制。
4. 研究内容及结果4.1 土地整理的现状分析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首先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通过调查发现,研究区域存在大量的农村散片地、小块地、破碎地等问题,这使得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4.2 土地整理的潜力评估通过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评估分析,我们发现土地整理在该区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土地整理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土地整理还可以促进农村的产业发展和农户收入增加,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分析从整体上看,土地整理在研究区域是可行的。
关键因素包括:政策支持、土地所有权清晰、农民积极性高、基础设施完善等。
同时,土地整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土地流转问题、资金投入、群众参与度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土地整理的可行性。
5. 研究结论综上所述,土地整理在研究区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户收入增加。
但是,土地整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农民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6. 建议为了进一步推进土地整理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6.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土地整理的政策法规,并完善相关的支持措施;6.2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6.3 提高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和参与度,增加农民对土地整理的支持和配合;6.4 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力度,提高整理效率;6.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整理后的农田生产条件和生产力水平。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土地利用出现了很多问题,土地利用格局不合理,农村土地闲置率高等,土地整理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土地整理,指在城乡规划协调的前提下,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合理配置等措施,对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开发和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本文将围绕土地整理作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进行可行性分析,阐述它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土地整理的重要性1、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增强土地功能土地整理可以根据城市功能需求和规划定位,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和合理分配,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提升城市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增强农村经济效益土地整理可以根据农村地区的生产需要和资源条件,实现耕地、林地、草地等的合理配置和集约利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3、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土地整理可以根据区域生态条件和资源特点,实现生态保护和修复,增加绿地和公园等城市开放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4、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土地整理可以推动土地结构的优化和社会资源的配置,增加土地节约、集约、效益和科学利用的机会,促进各种资源的协调发展,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分析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项目,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持和保障,因此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1、政策环境的支持土地整理需要政策、法规和规划等法律制度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部门应根据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需求,编制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提供相关的经费和技术支持,形成政府、企业和市场三位一体的土地整理模式。
2、技术保障的支撑土地整理需要多方面的技术保障,包括地情调查、土地评估、土地设计、土地规划、土地开发等技术支持。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扶持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类别:土地治理项目项目代码:341122132XX县2013年XX镇XX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XX县2013年XX镇XX土地治理项目项目单位:XX县XX绿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项目法人代表(负责人):项目建设地点:XX县XX镇可研报告编制时间:2012年11月5日XX县2013年XX镇XX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合作社概况1、合作社成立时间。
XX县XX绿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7月。
2、成员及出资构成。
合作社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入股人数为80股。
总出资100万元,其中:李永超出资16.6万元,李光敏出资20万元,李勇出资10万元,其余为小股东出资。
3、收益分配机制。
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50%;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载在成员个人账户中。
4、获得的各种荣誉及认证情况。
荣获“XX绿园”和“小XX”两个市级知名品牌和8个经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品种。
5、合作社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李永超,合作社理事长法人代表:李永超,男,汉族,1974年4月出生,安徽省XX县人,199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
6、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成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设立理事会、执行监事1名。
7、办公条件及工作人员情况。
现有办公用房6间、200平方米,办公设备齐全;合作社有财务人员2名、管理人员4名。
8、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情况。
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等制度健全。
1.1.2运营状况1、主业发展情况。
现已建成蔬菜基地320多亩,其中大棚蔬菜面积220亩。
基地内建有300立方米沼气及配套工程两口,道路、水利,塘坝,水渠涵闸等设施配套,有40多户科技示范户和30多名技术能手,确保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有“XX绿园”和“小XX”两个市级知名品牌和8个经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品种,2011年,全年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利润320多万元,合作社人均年收入2.1万元。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及意义乡镇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乡镇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耕地面积过小,农业生产力低下,给乡镇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制约和困难。
因此,在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土地整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乡镇土地进行整理,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益,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乡镇土地整理项目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通过对当地人口、耕地面积、农村产业发展情况等因素的调查,可以发现,当地农业生产力较低,居民收入水平较为落后,需要通过土地整理来改善这一状况。
此外,随着城市扩张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流转和整治需求持续增长,形成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大的市场需求。
2. 技术可行性分析乡镇土地整理项目需要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调查和规划,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专业水平。
同时,项目需要运用有关规划法规、土地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知识,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环境友好性。
在现阶段,这些技术手段已经趋于成熟,能够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3. 经济可行性分析乡镇土地整理项目所需投资不小,需要考虑经济可行性。
根据项目规模和项目周期,可以先制定出投资计划和资金来源,并结合回报预测和风险评估,初步确定项目财务指标和投资收益。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包括银行贷款、政府补贴、社会募资等,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项目实施方案1. 项目目标通过乡镇土地整理,提升农业生产力和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
2. 项目内容本项目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采用现代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具体实施如下:(1)开展土地资源详查和调查分析,包括土地分布、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质量等。
(2)制定乡镇土地整理方案,明确整理范围、规划土地利用方式、整治目标等,确立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01-08 浏览:【引言】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作,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我国现阶段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内容:一是调整用地结构;二是平整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三是道路、沟渠、林网等综合建设;四是归并农村居民点;五是恢复利用废弃土地;六是划定地界,确定权属;七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宜农土地后备资源。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内容的不同,土地开发整理可分为三种类型: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
【目录】第一部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承办单位(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版》;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2年8.企业投资决议;9.……;10.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六)项目建设地点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
第一章项目概要1。
1 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农业生产现状已经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脱贫目标的实现.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符合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是建立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将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业生产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发展,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的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着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对市场发展的适应能力,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财政收入,巩固扶贫成果,实现富民富县目标.“九五"以来,**县紧紧围绕“九五”计划纲要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
农业产值年均递增达到5。
42%,人均粮食产量达到20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1元;相继完成投资52万元的苏集河三岔河二期险段治理工程;完成投资313万元的南部人饮二期工程,解决了1850户、7900人和46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总投资1650万元的农网改造一期二批工程、总投资550万元的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均已完成了投资任务。
以退耕还林(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好成绩。
投入资金135万元,完成造林3.05万亩,占计划的107%.其中退耕还林(草)0.8万亩,占计划的10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9.6%,“整县灭荒”通过了省上验收,州上连续三年在全县召开了春季植树造林现场会。
农业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种植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形成了“农、林、牧、粮、经、草”多元发展的农业新格局。
近几年来,**县不断探索创新,及时总结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正确确立了“潜力在山区,希望在特产,关键靠科技,根本抓水保”和“农业稳县,林畜药菜富民,科教工商兴县,开发两业三川,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通过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作土的文章,发树的财,积极实施综合开发,综合治理,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2)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1.4 效益 (3)1.5 组织领导和管理 (4)2 项目区概况 (4)2.1 自然概况. (4)2.2 社会经济状况 (6)2.3 基础设施 (7)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9)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9)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4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4)4.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14)4.2 供需平衡分区、灌溉设计保证率 (17)4.3 灌溉制度及水资源平衡分析 (17)5 规划设计 (20)5.1 指导思想 (20)5.2 基本原则 (20)5.3 建设标准 (20)5.4 建设规模 (25)5.5 规划布局 (25)6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29)6.1 开发任务 (29)6.2 建设内容 (29)7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0)7.1 投资估算 (30)7.2 资金筹措 (31)8 综合效益分析. (33)8.1 经济效益 (33)8.2 社会效益 (33)8.3 生态效益 (33)8.4 财务分析评价 (34)9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38)9.1 组织机构 (38)9.2 实施管理 (38)9.3 运行管理与维护 (38)10 环境影响与评价 (40)10.1 项目区环境现状 (40)10.2 工程对项目区环境的有利影响 (40)10.3 工程对项目区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41)11 结论和建议 (42)11.1 可行性研究结论 (42)11.2 问题和建议 (42)附录(一)附表:附表1建设内容明细表附表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附表3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附表4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附表5财务评价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二)附件:附件1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申请(三)项目投资估算表(四)附图:附图1项目区位臵图附图2项目区现状图附图3项目区规划图附图4项目区标准断面设计图附图5建筑物设计图1 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概况X 区地处X 北部,黄河入海口北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龙海市2009 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颜厝镇土地整理项目。
2、工程位置:本项目区位于福建省龙海市颜厝镇马州村,东经117° 42’ 58〃-117 ° 43’ 36〃北纬24° 28’ 24〃-24 ° 29’ 03。
3、质量标准:合格。
4、施工内容:4.1 土地整理:本项目涉及土地整理总面积905 亩,整理后耕地面积达到90.57 亩。
4.2 农田水利工程:本项目灌溉渠系,以灌排分开方式布置排灌沟渠,并且全部实现自流灌溉,渠道配水方式按续灌方式进行。
4.2.1 灌溉渠道:灌溉渠道采用M7.5 浆砌条石,新建农渠15 条,长度为4115m。
4.2.2排水沟:田间排水系统共新建农沟2244m以承担项目区农田的排水任务。
排水沟全部采用干砌块石护砌。
4.3 田间道路工程:布置原则为:田间道至少通达田块,生产路通达格田,田间道单独成网,并对外相通,生产路依赖田间道形成网络,使项目区交通不便的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4.3.1 田间道:田间道通行农用汽车和农业作业机械,路面宽3.0m,路基宽度(含路肩)为3.6m。
路面高程。
路面高程一般高出高田面0.5m。
路肩高度应按两侧的田面高程来确定。
道路纵坡。
田间道大部分路段沿着原地面修筑, 路面纵坡设计最大不超过8%。
路面结构。
田间道路面结构设计为砂砾路面厚10cm碎石垫层厚20cm压实路基20cm路肩顶宽30cm上部H为实际M5.0浆砌石路肩高度,底部采用干砌块石,高度为30cm。
新建田间道3792m整修田间道15m。
432生产路:生产路路面宽2.0m,高出地面0.3m,山土夯筑,砂砾石路面。
新建路面2.0m宽生产路1718m第二章关键项目施工方案根据设计意图与现场勘察了解施工现场条件及周围环境,确定本工程施工的最佳调配方案,充分发挥我司技术力量与大型土方施工机械的施工能力,拟订施工方案,确定工期指标、劳动力指标、主要材料消耗指标、成本指标、编制详细具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土地平整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1.1 熟悉工程环境工程开工前,施工人员应对施工现场的地形,地物进行详细的踏勘。
初步了解所在位置及周围环境,初步确定跨越线路的措施。
1.2 场地内障碍物拆迁已完成。
1.3 临时道路的修建施工便道充分利用原有道路,适当修筑临时道路。
1.4 耕植土保护对原有耕植土进行保护。
1.5 设置安全标志自弃土场至施工现场道路交叉处、行人较多处、转弯处以及道路条件较差处等树立警示标志。
在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提示标志,确保现场安全生产。
1.6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进度计划和月进度计划并报批。
1.7 开工报告上述各项条件具备后,即可按程序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开工报告。
开工报告的内容根据有关规定及现场监理的要求办理。
2、场地清理2.1 进场后现场实测清表工作量,按程序报业主批准后方可开始清表工作。
2.2 场地清理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被清理的挖方地段、填方地段和取土场不得有不符合要求的树根杂、腐植土、淤泥等杂物。
2.3填方场地清理完后,采用机械翻松30cm并碾压至规定的密实度。
对清理树坑和清移障碍物所留下的孔洞,应选用合适的填料分层回填并压实。
2.4 场地清理的同时,开挖纵向临时排水沟作为施工期间的临时排水系统。
2.5 挖填交界区表土清理完后,将填方区表土松30cm 厚,碾压至规定的密实度。
2.6 场地清理、旧路的挖除应与土方工程进度相适应,以保证已清理的地块在填土前不受污染、雨水浸泡和受冻。
3、施工测量3.1 接收检查控制点开工前在监理工程师的组织下,对沿线控制点点位进行交桩,然后根据设计图控制点成果一览表中的数据认真检查控制点,现场控制点不能满足施工测量需要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再加密或补测控制点。
3.2 放样及检查放样前,计算逐桩坐标并与设计图核对,核对无误后,据此放样,并抽样检查。
检查不合格分析找出原因,检查合格进行下一步工作。
3.2.1 水平测量:将测量资料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复核,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3.2.2 逐桩进行水平测量,测出地面高程,并标明填挖高度。
4、土方调运方案4.1 施工准备清表:在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10〜20cm内的草皮和表土。
清除下来的垃圾、废料及不适用的材料和草皮、表土、树木等堆放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
4.2 土方开挖4.2.1 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报告和开挖工程断面图;4.2.2 土方开挖应按图纸要求自上而下的进行,不得乱挖或超挖;4.2.3 施工中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
4.2.4 雨季施工。
4.241雨天(指24小时降雨超过lOmr)应停止施工。
承包人应做好保防措施,在已填筑区域和料场周围及内部开沟导排雨水,以便雨后能迅速恢复施工。
只有当料场及填筑面积水、泥浆等全部排干后才能重新开始填筑施工。
5、质量检查和验收土方开挖前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土方开挖前,承包人应会同监理人进行以下各项质量检查和验收。
5.1 用于开挖工程量计量的原地形测量部面的复核检查。
5.2 按施工图纸所示进行开挖区周围排水和防洪保护设施的质量和验收。
5.3 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土方开挖工程完成后,承包人应会同监理人进行以下各款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5.3.1 开挖基础面检查清理的验收5.3.1.1 按施工图纸检查基础开挖面的平面尺寸、标高和场地平整度;5.3.1.2 取样检测基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5.3.1.3 本款规定的基础面检查清理与填筑前的基础清理作业是检验目的和性质不同的两次作业,未经监理人同意,承包人不得将这两次作业基础一次完成。
5.3.2 永久边坡的检查和验收5.3.2.1 永久边坡检查和验收;5.3.2.2 边坡永久性排水沟道的坡度和尺寸的复测检查。
5.3. 土方填筑、平整的监督、质量检查和验收5.3.3.1 选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土料场开挖和现场填筑中进行监督和指导。
5.3.3.2 土方工程的质量检查与取样试验要求按照相应规范规定的有关内容和办法进行。
5.3.3.3 填筑工程完成工后承包人就通知监理人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应按相应规范内容和办法进行。
5.3.3.4 经监理人检查后,认为质量不合格,承包人应按监理人指示对工程缺陷部分进行返工、修理或补强的一切施工费用均由承包人自行负担5.3.3.5 除承包人的日常质检工作外,在必要时,监理人可对有疑问部位试验项目进行复查,监理人可指令承包人在监理人监督下进行试验,并向监理人提交试验成果资料。
承包人不得以此要求发包单位增加额外支付。
5.4 全部土方填筑工程完成后,承包人应负责编制竣工验收报告。
竣工验收资料中应附有全部质量检查记录和文件以及对工程缺陷的处理成果资料。
第二节道路施工方法本项目道路包括田间路、生产路。
田间路宽3m垫层为碎石垫层200厚,砂砾石路面100厚,浆砌石路肩宽度为3.6m;路面高程一般高出高田面0.5m。
路肩高度按两侧的田面高程来确定。
田间道大部分路段沿着原地面修筑,路面纵坡设计最大不超过8%。
田间道路面结构设计为砂砾路面厚10cm碎石垫层厚20cm压实路基20cm 路肩顶宽30cm上部H为实际M5.0浆砌石路肩高度,底部采用干砌块石,高度为30cm 生产路路面宽2.0m,高出地面0.3m,山土夯筑,砂砾石路面。
1 、施工流程:1.1 田间道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土方开挖-路床验槽-地面原土打夯机夯实T砂砾石路面铺设T回填压实度检验T交工验收1.2 生产道施工准备T测量放样T土方开挖T路床验槽T地面原土打夯机夯实T砂砾石路面铺设T回填压实度检验T交工验收2、土方开挖施工:由于开挖深度较浅,拟安排反铲挖掘机、自卸汽车配合挖装运土,在接近基底20m范围内,由人工辅助开挖修坡、修底。
3、原土夯实:采用轮胎式振动压路机碾压4〜6遍,具体碾压参数届时由现场确定。
在构筑物边角碾压机械不易压实及靠近构筑物1m范围内不宜采用压路机压实的部位,辅以小型打夯机夯实。
4、垫层施工垫层的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料,铺设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需要碾压的应按要求进行碾压。
5、砂砾石路面施工:5.1 路基填压实作业:填料在铺料、平整、洒水润湿,并要求洒水后进行碾压压实,碾压遍数通过试验确定。
拟选用YZ-12T振动碾, 采用进退错距法,进行施工碾迹搭压宽度不应小于0.1m,碾压时行驶速度为2km/ h。
搭接位置不小于平行路轴线方向0.5m,顺道路轴线方向行驶,机械碾压不到的边角部位,采用12 马力蛙式打夯机夯实,局部人工木夯夯实。
在路肩施工完毕后施工,即可用汽车运砂、碎石料至施工地段上进行路面面层施工,用人工运至现场工作面上进行摊铺,摊铺的厚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再用振动压路机压实。
碎石的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且级配良好、不得有超粒径的现象发生, 不得含有石粉、碎石里不得含有风化石或软石。
5.2 路面层施工5.2.1 准备工作:包括放样、布置料堆、整理路槽和拌制泥浆。
泥浆按水土体积比0.8:1 —1:1 进行拌制,过稀或不均匀,都将直接影响到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5.2.2 摊铺碎石料:将事先准备好的石料按松铺厚度一次铺足。
松铺系数为1.2〜1.3左右按设计要求的宽度及厚度进行摊铺。
5.2.3 初步碾压:初碾的目的是碎石颗粒间碾压紧,但仍包留有一定数量的空隙,以便泥浆能灌进去。
因此以选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为宜。
碾压遍数不超过2—4 遍(后轮压完路面全宽,即为1 遍),碾压至碎石无松动情况为度。
5.2.4 碾压:待表面已干而内部尚处于半湿状态时,再用三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继续碾压,并随时注意将嵌缝料反匀,直碾压到无明显轮迹及在碾轮下材料完全稳定为止。
在碾压过程中,每碾压1〜2 遍后,即撒铺薄层石屑并扫匀,再进行碾压,以使碎石缝隙内的泥浆泛到表面与所撒石屑粘结成整体。
5.2.5 质量要求: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松散、弹簧等现象。
用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
面层与其他构筑物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施工完的路面外观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第三节农田水利施工方法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应切实注意与其它工程施工顺序的配合与衔接,如与道路的交叉过水涵管位置与高程,避免二次开挖,渠道与新修道路伴行时,必须待道路路面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渠道两侧的衬砌及渠底砼的浇筑,避免道路工程压实时侧压对水利工程的破坏。
农田水利工程应视整个工程进展情况有计划地进行。
一、砌石工程施工方法砌石工程贯穿于项目的每个分项,包括沟渠、渡槽、涵管等工程,故施工工艺极为重要。
1 、石料学指标应符合设计规定。
1.2 石料从采石场专门开采,表面的泥垢等杂质,砌筑前应清洗干净。
1.3 石料的规格要求粗料石:包括条石、异形石,要求棱角分明,六面基本平整,同一面最大高差不超过1.0cm,其尺寸视料场择优选定,但其长度宜大于50cm块高宜大于25cm长厚比不宜大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