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四句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四句话

□成尚荣究竟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使命和目的是什么,总是让人纠缠不清。最近,有几句话让我对这一问题的答案逐步明朗起来。

第一句是教育同行说的,即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背不动的书包里有什么呢?估计不是玩具,不是足球、篮球,也不会是学具,而是一本又一本的教辅用书,一又一的试卷,装的是知识,是教师和家人永不满足的分数。知识、分数可能是带不走的,而能带着走的是什么呢?是方法,是能力,是智慧。这些素养永远会伴随着学生,而且在伴随的过程中还会再生。这句话道明了教学的使命与目的。

第二句是十一学校校长希贵说的,即我们学校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不是教学科的”,不是对学科的轻视,更不是对学科的否定,而是说,要从所教学科的背后或深处看到人,看到学生。教师教学科,很容易让步于学科,而没有更宽的视野;很可能止步于知识,而忘掉了一切教学都是育人。站在人的角度,站在育人的高度,才会让教学富有蓬勃的生命和无限的创造力。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工具。可现实是,不少教学让知识遮蔽了人,让学生缺席了,让分数把学生当奴仆规训起来了。教学的使命与目的应当是发展学生的素养,那么,素养应当以人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任务。

第三句是叶圣先生说的,即所有的课都应当是政治课,所有的课也都应当是语文课。所谓都是政治课,不是要求把所有的课都上成政治课,而是所有的课都应当从学科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出发,自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样,所

谓都是语文课,也不是要求把所有的课都上成语文课,而是所有的课都要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叶圣先生的话至少有两点相当重要:一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少不了思想品德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二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基于学科的,又是超越学科的,应当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各学科教学。因此,学科教师既要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又要关注、研究、把握和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当然,不仅要把握共同的、一般的核心素养,还应当研究和把握学科本身的核心素养。

第四句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提出来的,即以整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建构“1+X”课程体系。显然,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课程的品质影响着学生的素养,课程的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1+X”课程体

系培养和发展的正是学生的整体素养、综合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窦桂梅还进行了“主题教学”研究。主题,是核心素养的载体,即核心素养以主题的方式来呈现。同时,她也告诉我们,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学。

还可以列出几句话,但这四句话,正是从不同的角度,紧紧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学,什么是教学的使命和目的。

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二、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建立实验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校长、教导主任主管,教研员参加的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2、确定实验年级,配备实验教师。

各校拟定实验年级、实验班。实验教师选事业心、责任心强,有较好的课堂教学功底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的教师承担实验任务。

3、制定实验方案。

认真总结了以往的教改经验,在反复讨论、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学校小语整改方案。

4、培训了实验教师。

建立实验教师经常性的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制度;更新教学观念,要验教师多想、细干、、创新;在广泛学习各地经验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实验。

(二)实施阶段

1、创设小语整改氛围。

(1)各校进行校园的绿化、净化、香化、美化,激发着学生爱学

校、爱生活的高尚情感和团结、友好、和谐、愉悦、

向上的积极情绪。

(2)提供了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体现着知识化、方向化、楷模化、文明化、审美化。校园中随处可见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标语专栏、大小黑板容丰富、新颖有趣,而且更换及时。

(3)定期展出师生的书法、绘画、制作、标本等。激发着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着学生的进步与成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4)学校规定每周每人至少收看教育电视台讲座或讲课两次,作好听课记录,写出心得体会。

(5)把教科研活动列入学校教学常规,严格管理,严密组织,严谨实施。教师们建立了科研小档案,制定了科研小课题。

2、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是打基础、学方法、成能力、强素质。

A:教读课的改革

(A)教读课改革的第一次尝试:讲读结合课这种课一问一答的痕迹很浓,开始重视了读,但欠读的方法的指导,读的时间不充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体现的不够。

(B)第二次尝试:读学结合课(低年级读书指导课;高年级能力训练课)低年级教读课中的精读课的基本结构为:初读——读正确;熟读——读流利;理解读——读出感情;从三年级开始精读课逐步体现了以下特点:(1)把预习

放在课,重视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①从宏观着眼,自然地切入预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要抓住教材中的导读和预习提示,使学生在预习中理解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收获与求索中学到读书知识和方法。

②逐步让学生明确目标及要求。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和阶段训练的特点,设计预习要求。要围绕教学的总要求设计具体的分项要求,容包括字、词、句、文章的层次、主要容及写作目的等。③让学生掌握预习步骤,形成习惯。一般地说,可尝试下列步骤:读、划、标、查、写、思、议。a:读。包括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初知大意。b:划。划出重点词语和难懂的字词句,到了四年级可划出段落层次。c:标。各年级都要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句子序号。d:查。查字典理解字意、词意,扫除字词中的“拦路虎”。 e:写。在教材文字旁写出重点注释。尤其是高年级,从词句到段篇,从时间、地点、人物到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都可批写。 f: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也可从课后“思考和练习题”出发,挖掘课文容。g:议。通过讨论解疑。(2)加强阅读训练。①以改革课堂结构为目的,认真钻研教材,在教材处理上下功夫,为真正落实阅读训练提供保障。②加强学法指导,以读代讲。③“讲”“读”结合的基础上,强化背诵,积累语言材料。④增强“三主”意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学习。

(3)中高年级精读课的基本结构,形成了《纲要》中指导的形式。自读自悟——读通、读懂;交流讨论——深化、提高;读背说写——积累运用。(4)不足之处:在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时,欠缺方法的指导,交流讨论的作用发挥的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