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城战略视域下的鄱阳湖保护
《2024年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范文
《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篇一一、引言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北部,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
其独特的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还对区域乃至全国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鄱阳湖的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鄱阳湖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鄱阳湖水环境特征(一)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鄱阳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显著,雨量充沛。
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为湖泊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二)水文特征鄱阳湖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为水位变化大、水质清澈。
湖泊的水位受季节性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此外,湖泊的流域面积广阔,河流众多,水系发达。
(三)生物多样性鄱阳湖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多种鱼类、鸟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其中,以候鸟越冬和繁殖为主要特点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享有盛名。
三、鄱阳湖的演化趋势(一)水位变化趋势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的水位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湖泊的水位;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如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污染等也导致湖泊水位发生波动。
(二)水体污染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鄱阳湖面临着严峻的水体污染问题。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源导致湖泊水质恶化,严重威胁着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保护与修复趋势针对鄱阳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
主要包括加强湖泊水体监测与治理、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湖泊生态环境,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鄱阳湖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其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面临着水位变化、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鄱阳湖水资源,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湖泊水体监测与治理、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等。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5.30•【字号】赣府厅字〔2018〕56号•【施行日期】2018.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8年5月30日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进一步改善鄱阳湖生态环境,提升鄱阳湖水质,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根据《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更高层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从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入手,系统谋划、综合施策,着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动依法治湖、科学治湖、社会治湖,形成科学合理湖泊治理和保护工作格局,筑牢长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二、主要目标开展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工业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岸线综合整治、生态保护和修复7个方面重点工作,到2020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削减4 3%、3 8%以上。
(一)工业污染防治方面。
依法依规清除距离长江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岸线及鄱阳湖周边1公里范围内未入园的化工企业,依法关闭“小化工”企业,全面加强化工企业环境监管。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鄱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鄱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赣府字〔2024〕62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鄱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上饶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恳请批准上饶市广信区等11个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请示》(饶府文〔2023〕31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鄱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鄱阳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建设上饶市域副中心、全国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湖泊型生态旅游目的地、以饶州文化为特色的中国湖城。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鄱阳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0.698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6.292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47.90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77.89平方公里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6.9574亿立方米。
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切实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抓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鄱阳湖概况【全】
【前言】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描绘的鄱阳湖美景让人记忆犹新。
由于时代的变迁、各种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秋冬季长江、鄱阳湖低枯水位呈常态化趋势,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难以长期保持昔日的风采,鄱阳湖区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考验.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殷切嘱托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
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以及温总理的指示,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加快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的批准与实施,使江西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将为鄱阳湖的治理保护探索新路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
江西省对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提出了以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即“一湖清水”、“江湖两利”、“调枯不控洪"的全新理念,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鄱阳湖概况】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2%。
1、区域概况⑴自然地理鄱阳湖南北长173km,东西最宽处约74km,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宽度约2. 8km,湖岸线总长约1200km。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广,为主湖区,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区。
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一般由12m(吴淞高程,下同)降至湖口约1m。
鄱阳湖湖底平坦,主湖区滩地高程多在12~17m之间,最深处高程约—10m。
鄱阳湖保护措施
鄱阳湖保护措施
鄱阳湖是中国的最大淡水湖,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为了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1.湖泊水质监测:建立湖泊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鄱阳湖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
2.湿地保护:鄱阳湖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采取湿地保护措施,包括湿地保护区设立、湿地生态补偿等,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湿地功能。
3.生态修复: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水生植被恢复等,改善湖泊生态系统功能。
4.水资源管理:制定鄱阳湖水资源管理规划,合理配置和利用湖泊水资源,保障湖区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5.水污染治理: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治理,控制污染源,减少湖泊水环境污染。
6.生态保护教育:加强鄱阳湖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湖泊保护的良好氛围。
7.法律法规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鄱阳湖保护的法律监管,依法惩治湖泊资源破坏者。
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新总体规划2002-11-27 16:40:58 新华网江西频道1 总论1.1项目背景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最大淡水湖棗鄱阳湖西北角,处于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是样性十分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
保护区于198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88年5月经国务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400公倾,栖息着鸟类312种,数量多达数十万只。
鄱阳湖自然保冬候鸟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世属罕见。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数量占95%以上。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越冬群体所在地,数量达6万只以上。
鄱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8种(其中包括4种哺乳动物),有13种鸟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
保护区建立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为有效地保护越冬水禽,保护区在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社区共保护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实施GEF项目和搬迁工程项目,保护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基础设施和设备正在逐步完善,各方面都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区以来长时间的投入不足,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仍然与国家级保护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各方面的未完全步入规范化、现代化、集约化发展轨道,在区划布局、保护设施、科研设备、人才培养、机构设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社区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为加速保护区的建设步伐,提高保护区管理建设更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系统,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要求,编制本总体规划,以实性保护和维持以白鹤为主的迁徙水禽及其栖息地的完整性;达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谐一致的自然资源用的最终目标。
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5)《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管理办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0)《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11)《江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鄱阳湖生态环境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终极版
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摘要鄱阳湖贵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早就引起国际上的持续关注。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方式、水情水势及泥沙等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指出了鄱阳湖区湿地植被退化比较严重、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剧、土地沙化情况日趋严重、旱涝灾害日益频繁、血吸虫病日益猖獗、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等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长远战略和全局角度出发,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统筹布局、合理规划,合理开发、环境保护的若干对策与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1鄱阳湖简介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7′~116°45′、北纬28°22′一29°45′,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
是与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以下简称“五河”)尾闾相接的类似盆状的天然凹地,受江(长江)、河(五河)水位的制约使水量吞吐平衡而形成的季节性的湖泊,洪、枯水位面积相差十几倍,1998年7月31日的最高水位22.59 m(吴淞高程)的湖面面积为4 070平方千米。
鄱阳湖区属亚热带潮湿的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 400~1 9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7.2℃,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为4.7℃,每年无霜期约为279天。
鄱阳湖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并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长江中下游洪水调蓄控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连接处,其东西衔接、承上启下的战略位置和贯通本区京九、浙赣铁路大动脉,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江海一体的“T”形战略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鄱阳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江西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环境保护
鄱阳湖生态经济环境保护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不仅是江西的一张璀璨名片,更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调节器和生态宝库。
它的生态经济环境保护,对于区域发展和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鄱阳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水域辽阔,水生生物种类繁多。
这里是候鸟的天堂,每年秋冬季节,成千上万的候鸟从遥远的北方迁徙而来,在这片广袤的湿地中栖息觅食。
鄱阳湖的鱼类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周边地区的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湖区周边的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鄱阳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围湖造田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功能减弱。
曾经广阔的水域被不断蚕食,湖泊的蓄水能力和自净能力下降,这不仅影响了周边的生态平衡,也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其次,工业和农业的污染对鄱阳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一些工厂违规排放污水,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随着雨水流入湖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等问题时有发生。
再者,非法采砂活动破坏了湖底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经济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有效的措施。
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当加强规划和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围湖造田和非法采砂等破坏性行为,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周边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在产业发展方面,应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
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和养殖方式,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旅游则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鄱阳湖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同时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促进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对于湖区的水资源保护,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
鄱阳县水利情况介绍信模板
尊敬的领导:您好!为了使您对我县水利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现将我县水利基本情况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16°23′~117°06′,北纬28°46′~29°42′之间。
全县总面积为4211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
鄱阳县是江西省面积第二大县、人口最多县,亦是全国第二大水产县,全国水产百强县、重点县。
我县是赣东北、皖西南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发展县市之一。
二、水利资源1. 水资源丰富:我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约1600毫米。
全县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57.5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约为1.5亿立方米。
2. 河流众多:我县境内有赣江、信江、饶河、修河等主要河流,其中赣江为境内最大河流,流域面积达3215平方公里。
此外,还有众多支流和湖泊,如鄱阳湖、彭泽湖、永修湖等。
3. 水库资源丰富:我县拥有各类水库近300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40座,小(二)型水库250座。
这些水库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水利建设与管理1. 防洪工程:近年来,我县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力度,重点实施了鄱阳湖大堤加固、赣江大堤加固、信江大堤加固等工程,提高了全县防洪标准。
目前,我县防洪体系基本完善,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2. 灌溉工程:我县积极实施灌溉工程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目前,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农业用水得到了有效保障。
3. 供水工程:我县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城乡供水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目前,全县城乡供水普及率达到了95%以上。
4. 水资源管理: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节约和修复,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同时,积极开展水行政执法,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
了解中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
了解中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被誉为中国的“鱼米之乡”。
拥有广阔的湖面和丰富的水域资源,鄱阳湖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经济和生态角色。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全面介绍鄱阳湖。
一、地理位置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东临安徽省,西抵湖南省,南接江西省抚州市。
湖区总面积约为3000平方公里,水域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
湖区内有众多的水道和水系,蜿蜒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水景风貌。
二、自然景观1. 湖泊壮丽鄱阳湖湖面广阔,湖水清澈碧蓝,湖区外围被群山环抱。
湖区内有许多大小岛屿,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景色。
2. 湖光山色湖区的山峦起伏,山势雄奇,全年葱翠如锦,各种植物和野生动物在这片自然环境下繁衍生息。
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宜人舒适的感觉。
3. 美丽海滩湖区还拥有许多美丽的海滩和沙洲,沙滩细腻洁白,沙洲上有茂密的芦苇丛和花草树木,形成了湖泊独特的湿地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三、生态环境1. 多样的生物资源鄱阳湖水域丰富的水草资源为湖区的渔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湖中有各类淡水鱼类、江豚等水生动物,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
2. 湿地保护作为我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鄱阳湖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加强湖泊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生态旅游鄱阳湖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旅游项目,如湖上游船观光、湖滩沙浴、湖泊采摘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休闲。
四、文化传承1. 湖区文化鄱阳湖是江西省重要的渔耕文化发源地,湖区内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渔民村落和古老的建筑,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2. 人文历史湖区周边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如庐山、醉乡童话镇、丹阳湖等,这些景点与鄱阳湖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综上所述,鄱阳湖以其广阔的湖泊、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态环境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和醉心的旅游胜地。
《2024年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范文
《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篇一一、引言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的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
其独特的水环境特征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到流域内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经济生产。
本文将重点对鄱阳湖的水环境特征进行阐述,并探讨其演化趋势。
二、鄱阳湖水环境特征(一)水体质量鄱阳湖的水质主要以II至III类水质为主,属于中等污染程度。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逐渐显现,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
(二)水动力条件鄱阳湖的水动力条件受季节性影响显著。
在枯水期,湖面缩小,水流缓慢;在丰水期,湖面扩大,水流加快。
这种季节性的变化对湖内生物群落、水体自净能力等有着重要影响。
(三)湖泊生态鄱阳湖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如白鹤、东方白鹳等。
湖泊的生态多样性丰富,水生植物、鱼类、浮游生物等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三、鄱阳湖的演化趋势(一)水体质量变化趋势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鄱阳湖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尤其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日益加剧。
此外,湖泊的水位变化也对水体质量产生影响,需关注极端气候条件下湖泊水体的变化趋势。
(二)生态演化趋势随着湖泊污染问题的加剧,湖泊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
同时,湖泊的生态平衡也在逐渐被打破,一些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对本地物种构成威胁。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一)加强水污染治理针对鄱阳湖的水污染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
例如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和排放管理,严格控制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等。
同时,加大对水环境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水体的污染情况。
(二)恢复生态平衡为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应采取多种措施恢复生态平衡。
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等,以保护湖泊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加强对湖泊水位变化的监测和预测,为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湖泊变化做好准备。
鄱阳湖水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策略分析
鄱阳湖水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策略分析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西省中部。
然而,近年来,鄱阳湖的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湖泊生态系统和周边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鄱阳湖水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鄱阳湖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农业面源污染。
鄱阳湖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以及养殖废弃物、粪尿等都会通过径流、渗漏等途径进入湖泊,导致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
此外,过度的农田灌溉也导致湖泊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湖泊的富营养化。
第二,工业废水排放。
鄱阳湖周边地区工业发达,许多企业的废水排放未经过有效的处理,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湖泊,导致鄱阳湖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工业废气的排放也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降落到湖泊水体中,加剧了湖泊的污染程度。
第三,城市生活污水排放。
鄱阳湖周边城市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带来的废水、污水也大量排放到湖泊中,对水环境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物和微生物等,使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富氧化,极大地损害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鄱阳湖水环境污染问题,采取以下治理策略是必要的: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明确污染排放的标准和限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机制。
第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推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
第三,加强工业污水治理。
对鄱阳湖周边地区的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强制实施废水处理设施,建立健全监测系统,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减少有害物质对湖泊的污染。
第四,加强城市污水处理。
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力度,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确保城市污水经过科学有效的处理后再排放,减少城市生活污水对湖泊的污染。
鄱阳湖工作方案
鄱阳湖工作方案背景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中部。
目前,鄱阳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破坏,因此需要采取行动来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提高湖泊水质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目标为了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提高湖泊水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定以下工作方案:1.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管理,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和稳定供给。
制定科学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确保地下水、湖泊和江河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及时的应急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2.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鄱阳湖流域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必须加强投入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供应和管理水平。
完善鄱阳湖周边排水系统,避免污水对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加强水电站等水利设施的改造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3. 推广生态种植增加湖泊周边的植被覆盖率,加强植物修复技术,推广生态种植,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湖泊周边建设湿地公园和绿化带,推广生态旅游模式,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 促进科技创新通过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湖泊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应用于水资源管理,提高湖泊水质和管理水平。
实施方式以上工作需要加强政策咨询和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投入相关领域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
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从财政资金和社会投资方面提供支持。
结论建立鄱阳湖流域保护长效机制,以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实现居民生态幸福、湖泊水质改善、经济转型升级的联动发展。
这是一个复杂而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各方合力,才能实现共赢。
了解中国最大的天然湖泊鄱阳湖
了解中国最大的天然湖泊鄱阳湖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湖泊,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和九江市之间。
湖泊面积达到3582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165千米,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之一。
一、地理特点鄱阳湖地处江西省中部,地势平坦,是由赣江、修水江和庐山的众多支流汇聚而成。
由于受到雨水和河流的充沛补给,鄱阳湖水资源十分丰富,湖泊水深平均约为17米。
湖区由比较狭窄的西南部和较宽阔的东北部组成,而东北部是湖泊最为广阔的地区。
二、环境保护鄱阳湖是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湿地重要栖息地。
湖区生物资源丰富,有大量的鱼类、鸟类等动物栖息繁衍。
湖区周围的湿地草地、沼泽地是候鸟栖息地和迁徙途经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系统,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设立了自然保护区,限制了捕捞和污染排放等活动,加强了水质监测和治理。
这些努力有效保护了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确保了湖泊的持续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价值鄱阳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和渔业资源基地之一。
湖区周边的农田和湖泊本身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尤其以鱼类资源为主。
当地居民依靠从鄱阳湖中捕捞鱼类为生,渔业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同时,湖区周边的农田也依靠鄱阳湖的灌溉,实现了丰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旅游景点鄱阳湖的美丽风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湖区水草丰茂,湖水碧绿清澈,湖面上经常可见渔船漂泊。
湖区周围还分布着许多风景名胜,如庐山、龙虎山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
在湖区还可以欣赏到丰富多样的鸟类,尤其是冬季候鸟迁徙时,鄱阳湖成为了观鸟的热门景点。
五、文化意义鄱阳湖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湖泊周围的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湖泊周边,可以观赏到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庐山古建筑群、龙虎山古刹等。
这些古迹和遗址见证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六、结语中国最大的天然湖泊鄱阳湖以其广阔的湖面、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面积最大淡水湖-中国鄱阳湖的演变与保护研究
面积最大淡水湖-中国鄱阳湖的演变与保护研究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被誉为中国之江。
它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周边,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天然湖泊。
鄱阳湖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还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鄱阳湖的演变和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鄱阳湖的演变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鄱阳湖约有7000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中,鄱阳湖经历了数次水域面积的扩大和缩小。
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鄱阳湖的面积减小了许多。
这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如农田的围垦和城市的扩张。
这些活动导致了湖泊的水域被填平,湖岸线的改变以及水质的恶化。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鄱阳湖的生态系统。
鄱阳湖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它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如白鹤、斑胸铁甲鸟等。
此外,鄱阳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迁徙站之一,吸引了大量候鸟在冬季停留。
然而,由于水质的污染和湿地的破坏,鄱阳湖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一些物种的数量和种群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
首先,政府建立了湖泊保护区,限制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力度,提高湖泊水质。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湖岸带的保护,恢复了湖泊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鄱阳湖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鄱阳湖的保护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导致湖泊周边的土地开发和城市扩张。
这对湖泊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其次,水污染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的问题。
这些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护鄱阳湖。
总的来说,鄱阳湖的演变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了解湖泊的历史和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湖泊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鄱阳湖的环境,但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克服各种挑战。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引言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一个项目、产品或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鄱阳湖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三湖一库”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通过对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SWOT分析,分析其内外部环境因素,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优势(Strengths)1.丰富的生态资源: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湖泊、河流、湿地和植被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和渔业等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2.生态环境优美:鄱阳湖地区的空气质量好,水质清澈,土地质量优越,这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地理位置优势:该地区地处江西省中部,毗邻赣江和长江,交通发达,有利于企业运输和物流的发展。
4.文化底蕴深厚: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这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劣势(Weaknesses)1.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鄱阳湖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升。
2.产业结构单一:该地区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的动力。
3.生态环境受威胁: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污染和土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4.人才流失:由于发展机会有限,鄱阳湖地区的高级人才普遍流失,限制了地区人力资源的发展。
三、机会(Opportunities)1.生态旅游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生态旅游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为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机会。
2.政府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3.发展水产养殖业: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开展水产养殖业可以有效提高地区的经济效益。
4.文化旅游需求增长:人们对于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鄱阳湖地区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具有吸引力。
鄱阳
鄱阳鄱阳县于公元前221年建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其素有“珍禽世界”、“候鸟王国”、“银鄱阳”等美誉,是江西省面积第二大县、人口最多县,亦是全国第二大水产县,全国水产百强县、重点县。
鄱阳是赣东北、皖西南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发展县市之一。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因县而得名,鄱阳县因鄱阳湖而扬名。
鄱阳县1957年5月简化为波阳县,2003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恢复鄱阳县。
全县通行赣语。
鄱阳县鄱阳县1957年5月简化为波阳县,2003年12月1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县名恢复为鄱阳县。
著名的鄱阳湖即在此,鄱阳也因此有了中国湖城的美誉。
境内东北依山,西南濒湖,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依次形成低山、丘陵、湖区、平原兼有多地貌地形。
境内东北依山,西南濒湖,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依次形成低山、丘陵、湖区、平原兼有多地貌地形,其中低山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45%。
西部属鄱阳湖平原,北部赣、皖省界低山绵延,中部及东南为广袤的低丘岗地。
水域面积948.7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2.5%,其中鄱阳湖约有313平方千米水域在该县范围内。
昌江、乐安河分别自县东、南入境,西至鄱阳镇汇合成饶河;漳田河、潼津河斜贯境北,西向汇入鄱阳湖;滨田、游城2水南入昌江。
有军民、滨田等大、中、小型水库359座。
属亚热带地区,天气温顺,年均匀气温16.9℃-17.7℃,年降水量1608毫米,无霜期长达274天。
全国商品粮、棉基地县,油料出产百强县,水产量居全省第一。
有金、银、铅、锌、煤炭、萤石等矿产资源。
农业主产水稻、棉花、油菜,兼产芝麻、花生、籽瓜。
水产丰硕,特产银鱼、珍珠。
产业有机械、造船、化肥、水泥、电力、纺织、陶瓷、煤炭、酿酒、食物等厂矿。
名产脱胎漆器。
有珠湖银鱼、东湖鲫鱼、鄱湖鳜鱼以及藜蒿、春不老菜等特产。
杭瑞高速公路九景段、济广高速公路景鹰段,即将开通的昌德高速公路在鄱阳与上述高速公路形成环城高速公路网,209省道纵横交错贯串县内。
江西鄱阳
鄱阳县农业局见习报告鄱阳县是江西人口第一县,拥有150万人。
过去的鄱阳县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县,近年来,随着鄱阳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鄱阳人在家门口就业多了,而且很多在外打工的鄱阳人看到家乡的迅速发展,纷纷回乡创业。
目前,鄱阳县正在围绕劳动密集型产业、水产品和粮食加工业、五金加工产业、新型能源产业等四大产业招商、安商,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插上了工业翅膀,一个迅速崛起的生态工业新城正逐步成形。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先行“试验场”2008年3月,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
鄱阳县与鄱阳湖有着天然的联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提出,让150万鄱阳人看到了发展机遇的到来。
如何把握机遇,如何与之对接?一场全县范围内思想大讨论迅速展开。
很快,以生态良好的湖资源为重要依托的中国湖城发展战略迅速出台,即以建设湖产业名城、湖文化名城、湖旅游名城、湖宜居名城为核心内容,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的发展战略。
“我们要把鄱阳县建设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快速崛起区。
”我县县委书记刘锋告诉江西网记者,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前提是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相互协调、相互统一,我们争做先行“试验场”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具有湖区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湖产业名城,围绕粮食、水产、畜禽、山地四大经济,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产业。
湖文化名城,依托“中国戏曲之乡”品牌,深入挖掘赣剧--饶河调、渔鼓、渔歌和鄱阳历史名人佳作等特色打造“瓦屑坝根亲文化”品牌,使之成为江西乃至全国展示鄱阳湖渔耕文化的重要窗口。
湖旅游名城,充分利用“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这一品牌,加大对水生动植物园、垂钓中心、水上运动、千鱼宴等项目的引进,重点打造湖景观游、湖候鸟游、湖美食游、湖运动游等系列旅游产品。
湖宜居名城,以县城为龙头,大力构建融城市核心区、鄱阳生态工业园区、内珠湖旅游景区为一体的“一城三区”组团式中等城市。
走“生态工业”之路四大产业迅速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前提是在永葆“一湖清水”的基础之上,既保护生态,又发展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区。
保护美丽鄱阳湖书信范文保护美丽九江河湖书信作文
保护美丽鄱阳湖书信范文保护美丽九江河湖书信作文茂密的森林,缓缓流淌的小河,遍地的绿草和美丽的花朵,这是多么美丽的家园。
可这都是我的幻想,现在我们的家:树木被砍伐,人们无忧无虑的在草地上踩踏,美丽的花朵被一一摘去,河流里也净是人们随意乱丢的垃圾、废品。
美丽的家园啊,你何时变得疲惫不堪,已经经不起人类的折磨。
大片的树林已被那些高楼大厦替代,人们砍伐了树木以后边去做各种各样的家具,工具等生活用品供自己使用。
有时天空中还飘着各色各样的“蝴蝶”,可这都已经被人们习以为常了。
天空也总是灰蒙蒙的,很少见到蔚蓝的天,洁白的云朵在天空中飘浮着。
空气也早已被污染,很少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马路上尘土飞扬,人们捂着鼻子骑着车,可这一切不都是我们造成的吗?可人类还不知道悔改,还是继续肆无忌惮的破坏环境,导致现在森林越来越少,还得好多动物都无家可归了。
我们的家园也渐渐的不堪一击了。
人们不断地喷撒农药,排放污水、废气,扔有毒塑料、废电池。
因为人们污染水源,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成了垃圾厂,使得河水变得乌黑发臭,很远就能闻到一股异味,让人看了就恶心。
原本洁净新鲜的空气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可人类又是怎样做的呢?人类把工厂烟囱里的废气,毒气都排放给空气。
原本还有大树净化空气,可现在树也被人类砍伐的差不多了,使原本常见的动物变的罕见、稀有。
地球开始慢慢地变暖,冰川渐渐的融化,草原也越来越沙漠化,有些地区连续好几年干旱,好长时间喝不上一滴水。
这都是人类造成的,为什么人类不明白伤害环境就是伤害自己这个道理呢?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多种树,防止水土流失。
治理大气污染,保护大气层。
还要大力宣传,让所有的人都积极保护环境。
虽然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很发达,但不可能再造一个地球,失去了地球就是失去了祖国,失去了我们的家园。
我们要努力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或江河,湖海,或山川原野,或天空日月,也或者是风雨雷电,这些看似平凡的自然风景,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溪水是属于大自然的,我们没有资格破坏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湖城战略视域下的鄱阳湖保护与生态建设摘要:鄱阳县濒临鄱阳湖,与鄱阳湖同根、同祖、同名,鄱阳县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兴衰都与鄱阳湖休戚相关。
如何在保护好鄱阳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鄱阳湖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来加快鄱阳的发展,是摆在鄱阳县人民面前的历史性课题,更有现实性的迫切需要,而具有“绿色生态”内涵的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则切乎实情,定位科学,既是解决鄱阳县的长远发展之策,又能够切实保护好鄱阳湖的最后“一湖清水”,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保障。
关键词:中国湖城视域鄱阳湖保护生态建设鄱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一座与湖相依的湖城。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鄱阳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鄱阳人民意识到鄱阳的魅力在湖、潜力在湖、希望在湖,保护良好的湖资源是鄱阳发展的最大优势。
“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就是基于此而提出来的百年发展大略,它立足于鄱阳县情和资源特点,符合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更是有效保护鄱阳湖的需要,中国湖城战略与鄱阳湖保护一理相通,一脉相承,互为基石。
中国湖城战略既能使鄱阳长期保持永续发展的领先优势,又能使湖资源在适度开发中得到充分保护,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绿色崛起之路。
一、鄱阳县境内的鄱阳湖生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鄱阳县位于鄱阳湖东岸,地域总面积42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948.7平方公里,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渠纵横交错,地表水系十分发达。
鄱阳湖在平水期,湖心水质达Ⅱ类,近岸处达Ⅱ—Ⅲ类;在丰水期,湖水中污染物分布均匀,大部分水域能满足Ⅱ类水质要求;在枯水期,湖水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大部分水域能满足Ⅱ—Ⅲ类水质要求。
当前鄱阳县境内的鄱阳湖生态主要面临以下形势:一是全县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废水污染,年排放工业废水165.5万吨,大部分为老小企业,受资金和技术制约治理不彻底;二是生活污水排放,县城年排放生活污水872.5万吨;三是农业化肥、农药污染,年使用化肥约74715吨,农药约4000余吨。
四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是生活垃圾产生的环境污染,县城年产生活垃圾约7万吨。
五是历史上围垦导致湿地功能退化,淘金、采沙、砖瓦窑等矿产开发带来的沿河生态环境一定程度的破坏。
六是乡镇环境管理机构尚不健全,一些乡镇小型企业还没有完全纳入环境管理,造成不同程度环境污染。
七是环境监测站设备、资质尚不能满足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中国湖城战略的生态内涵与生态意义(一)中国湖城战略的内在历史逻辑和生态内涵鄱阳县与鄱阳湖一体相依、共存共荣。
鄱阳县因鄱阳湖而兴:鄱阳是环鄱阳湖各县市中,与鄱阳湖关系最亲密的县,它不但坐拥鄱阳湖约四分之一的湖面,境内有千余个生态良好的湖泊,被誉为“千湖之城”,还是环鄱阳湖各县市中建县历史最悠久的县,公元前221年建县,见证了秦始皇以来湖区的兴衰,它更是鄱阳湖湖文化的发源地。
鄱阳也得鄱阳湖之滋润,地大物博,资源丰饶,山林绵亘,江湖密布,自古有“银鄱阳”、“鱼米之乡”之盛名。
鄱阳湖因鄱阳县而得名:鄱阳湖古称彭蠡泽,西汉开始,逐渐由北向南扩展,隋代,主体进入鄱阳县境内而改称“鄱阳湖”,湖名比县名晚八百多年。
鄱阳人站在历史的角度,从鄱阳湖的生态现状出发,为保护好利用好鄱阳湖的生态资源实现鄱阳县的协调持续发展,适时应势地提出了中国湖城发展战略。
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以生态良好的湖资源为重要依托,以打造中国湖城品牌为努力方向,以建设湖产业名城、湖文化名城、湖旅游名城、湖宜居名城为核心内容,以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的发展战略。
中国湖城是一个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
自古以来,鄱阳人把鄱阳湖视为“母亲湖”、“生命湖”。
鄱阳湖是鄱阳县最大的品牌,良好的生态资源是鄱阳县最大的财富。
从目前看,鄱阳仍是欠发达地区,但从一定意义上讲,落后就意味着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借鉴先发地区的经验,汲取教训,少走弯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在新一轮以生态环境为主特征的区域竞争中赢得领先优势。
实施中国湖城战略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就是充分利用鄱阳天然湖泊资源,利用鄱阳天蓝水清、山青水秀的生态优势,打造出更宜创业、更宜人居的环境,建设生态文明鄱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中国湖城战略的生态意义1、中国湖城战略是落实“要永远保持鄱阳湖的一湖清水”的需要。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给长江提供的水量大约是1460亿立方米,相当于我国长江以北所有河流入海的水量,在丰水期间大约能够提供140个亿的调控库容,在枯水期间能够为下游提供80亿的清洁水资源。
鄱阳湖又是世界重要的湿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候鸟保护区。
鄱阳湖是我国保持比较好的淡水湖泊。
2007年4月份,温家宝总理在江西考察提出了“要永远保持鄱阳湖的一湖清水”。
中国湖城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将有效控制鄱阳湖区鄱阳县范围内的外源污染,减少进入鄱阳湖的污染物,另一方面将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保证鄱阳湖的水质安全,是落实温家宝总理“要永远保持鄱阳湖的一湖清水”的实际行动。
2、中国湖城战略是落实江西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和“山江湖工程”需要。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先后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更有金山银山”、“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
同时,《江西省山江湖工程“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进一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保护整个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立足生态、发展经济,建立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包括建立良好的森林生态经济体系,物质、能量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以及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生态产业体系;以生态文化为手段,大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相适应,保护环境,消除贫困,以期建立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体系和稳定可靠的资源保障支持体系”作为基本任务。
3、中国湖城战略是保障境内鄱阳湖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盲目开垦、围湖造田、乱占天然湿地,使鄱阳湖自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人鸟争地、争食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有机污染物、营养物等流入鄱阳湖的数量增加;三是湿地环境受到破坏,湿地生物资源出现衰退。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是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之一。
湿地公园建设,根据生态位与生物多样性原理,采取相应的保育、修复和恢复技术,实施综合性恢复工程,将提高水禽栖息地的数量和质量,有效保护湿地生物栖息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三、中国湖城战略是永远保护好境内鄱阳湖的长治方略对鄱阳而言,鄱阳最大的品牌是鄱阳湖,最大的财富是鄱阳湖,最大的责任是保护鄱阳湖。
优良的自然生态是鄱阳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和最大的品牌。
鄱阳县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刻领会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以“建设生态县、打造中国湖城”为主线,致力于坚持科学发展、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着力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示范区。
1、立足鄱阳湖生态保护,大力发展新型生态工业。
一是高标准制定工业生态规划。
为“决不让污水流入鄱阳湖”,我县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不走先治污后治理的老路,聘请了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研究设计院高标准对鄱阳湖工业进行规划设计,在产业基地选址上坚持“社会、经济、环境”三效并重的原则,充分考虑我县的生态环境容量,尽可能地降低产业基地建设对我县景观、水文、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聘请了江西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工业园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建设金属污水处理站、漂染污水处理站和综合污水处理站,实行污水集中处理,统一排放。
并按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一水多用、污水分质处理”的原则建设工业园区集控区排水管网,尽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新鲜水消耗量,确保含氰废水做到“零排放”,其它废水回用率不得低于70%。
二是严格把关工业环保准入。
我县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环保,抓好环保促发展”的理念,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
在产业招商上,我县严把产业招商关,抬高“生态门槛”,做到“招绿”、“选资”,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
对于制衣制鞋业,在招商引资时划定一条“制鞋不制革,制衣不漂染”的“红线”,将污染严重项目拒之门外。
在环境评估上,督促企业对建设项目及时进行环境评估,先通过环境评审再立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一律不准落户,坚决将高耗能和重污染的项目拒之门外,目前共拒绝了65家企业落户。
同时,加强传统产业改造,推进生态创新、提升企业高科技产品转化和绿色产品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环境良好的高新产业,构建循环经济平台。
三是大力推进节约型生产模式。
坚持开发节能并重,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节约生产模式,按照“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园区。
2、立足鄱阳湖生态保护,打造绿色生态农业。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我县农业生产从发展“生态、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农产品出发,推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户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经营的要求,大力推广高效、安全、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和化肥,大力发展无公害标准化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
同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和现代农业园运行模式,积极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开发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
我县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4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28个、绿色食品77个、有机食品96个。
先后有鄱阳湖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出口创汇企业获得美国食品安全认证、欧盟卫生注册等国际市场的“准入证”。
二是构筑农业绿色生产体系。
面对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我县组织进行了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并根据普查结果采取了切实防治措施: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全面禁止使用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加大农村沼气池的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引导1500余户农民或种养专业户发展以“猪-沼-稻”为主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能源生态模式,合理地处理利用畜禽粪便,变废为宝;加强渔业生产管理,严格控制鄱阳湖区围网养殖规模,控制鱼池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投放,提倡生态养殖,推广人工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