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梦视野下“心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合集下载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首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等心理素质。

通过将两者融合,可以使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的行为中更好地体现出学校和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念。

其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

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自控等能力,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能力。

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促使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挑战和困难时更加理性和成熟地应对,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

再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德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将两者有效融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基础。

最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通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学校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相关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学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的方式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重要的措施。

首先,学校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获得全面的成长。

其次,学校可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在教师培训中应注重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和研讨,提升教师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致力于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行为,解决心理问题,实现全面发展的一项教育工作。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以及融合的具体做法和意义。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都是教育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进行的。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的综合目标。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德育要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遵守法纪、守法慎行,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学校的秩序和文明礼貌。

心理健康教育则要求学生能够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以应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规划。

德育要求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自觉肩负起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自觉抵制消极的思想影响,自觉追求高尚的品质和行为,为实现共同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心理健康教育则要求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需求和心理健康目标,自觉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和目标,为实现自我价值和心理健康而努力奋斗。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目标和发展规划,使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心理健康。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为了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具体的做法。

学校可以开设德育与心理健康课程,通过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向知识与信息、态度与价值、技能与行为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一、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融合,可以成为孩子们实现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撑力。

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社会习惯以及道德标准,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能够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在于自身的体魄和技能、情感和思想等方面取得可持续的发展。

另外,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负面情绪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融合,可以帮助孩子不断扩大认知范畴,丰富行为经验,增强自治修养、安全感和责任感,促进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重塑其自我形象,提升其社会竞争力,使孩子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二、有效融合的方式1、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结合一般德育课,开展心理行为方面的讲解,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心理素养,增强孩子对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的了解。

2、在教学活动中,建立独特的、有趣的德育体系,以诗歌、游戏或集体活动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尊重父母、平等尊重、正确沟通、积极合作等,为破解负面情绪提供思路。

3、通过关心学生的心理,积极耐心的谈话和对策,对学生及时有效解决自身的困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情感,以达到心理健康的影响。

4、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与社会的联系,以帮助他们实现真正的自我认知,和提高孩子的责任心、合作精神和诚信意识。

5、注重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教育服务,有效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自我肯定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实现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以上是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的分析,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只有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教育,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两个方面。

德育作为人格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旨在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

这两个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保障,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行融合,首先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学生的情感需求对其学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儿童时期。

因此,学校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关爱,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和情绪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行融合,需注意学生的认知发展。

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

如果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促进,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人生的奥秘与道理,有利于其形成健康的信念和价值观。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加深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再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行融合,需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经历都不尽相同,因此教育也应该针对个性化需求进行有效的包容和关注。

学校不应只是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而建立起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和创造力的自由灵活和多元化的教育体制,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最后,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效应,需要加强家校合作。

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携手合作,才能有效发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效应。

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中,应该注重互相沟通和了解,建立起双方的信任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

以心育德以德润心——略议小学心育与德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以心育德以德润心——略议小学心育与德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以心育德以德润心——略议小学心育与德育融合的有效路径摘要: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阶段,它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使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

以心育德、以德润心,已成为小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学德育作为两个重要方面,如何融合二者,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成长支持,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以心育德;以德润心;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德育;有效路径在当今社会,孩子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业压力、社会竞争和情感挑战。

这些压力和挑战不仅对他们的学业表现产生影响,同时对其心理健康和道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需要思考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使他们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一、活动促进德育与心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情感智慧,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德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更好地理解他人,培养同情心和爱心。

情感管理与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情感管理,小学德育注重培养道德品质,两者有很大的交集。

通过将情感管理技能纳入德育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冲突,从而更容易坚守道德底线。

情感活动设计:可以设计以情感为主题的小学德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情感,并探讨情感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通过情感活动,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道德行为对情感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例如,在班级参加的“百班千人”共读活动中。

开展“这本书是灰色的”系列阅读活动,创设绘制情感“地图”环节。

引导学生探讨和理解友情:通过绘本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讨论友情的定义、朋友的重要性,以及怎样与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

由绘本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友情经历,以及遇到的问题或挑战。

绘制情感地图:接下来,学生可以被鼓励绘制一份“情感地图”,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地图可以包括情感的不同标签,如开心、难过、担忧、压力、满足等。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依据与实现路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依据与实现路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依据与实现路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当今社会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情感素养。

德育和心育作为教育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德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而心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健康。

本文旨在探讨德育与心育的融合,既强调了德育和心育的概念和联系,也提出了实现德育与心育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德育和心育的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首先对德育和心育的概念进行阐述,明确它们的内涵和特点。

然后,我们将分析德育与心育之间的联系和依据,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讨论德育与心育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这种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案例的归纳和分析,我们将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和实施步骤,帮助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中更好地将德育与心育融合起来。

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德育与心育的融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他们的自身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整体生活素养。

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德育与心育的概念和联系,探讨德育与心育融合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相信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将介绍德育与心育融合的概念和意义,为读者提供文章的背景和内容导向。

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

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和安排。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摘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通过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融合模式、融合实践、融合效果和融合策略进行探讨,总结出融合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通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深入地融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和细致的教育服务。

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融合策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为推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理论基础、模式、实践、效果、策略、发展趋势、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从而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管理情绪、解决问题,提高心理韧性和抗挫折能力。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互动,二者的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在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方面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和提升。

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也有助于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探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意义和实践是当下教育领域亟待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意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对于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培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调适和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帮助。

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可以更全面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育的综合效益。

以心育德心育与德育的融合

以心育德心育与德育的融合

2019‘五育’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在各育的融合中充分发挥德育的实效。

一、以心育德的依据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德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在“德智体美劳”中“德”位于第一位,而德育为首是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决定的,就是要在学校一切工作中,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育人为本。

而且,不同学段,德育目标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小学低年级需要培养学生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在小学中高年级则要培养学生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其中,在德育内容中,特别提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的生活节以心育德:●文/ 徐 玥心理活动课奏日益加快,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中小学生,心理还未发育完全,缺乏社会经验,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由此看来,要积极落实政策要求,把握时代特点,将德育与心育进行有机融合,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探求教育规律,遵循学生年龄特点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小学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而德育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指向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心育与德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施策略

心育与德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施策略

心育与德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施策略摘要:随着新课程制度的改革和推进,心理素质教育中心育与德育为一面需要有效整合,一为一面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顺利发展;另一为一面促进心理健康课程完成教育课题。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正处于发展阶段,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素质能力进行全面提升。

因此,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小学生心理为研究重点,完全掌握小学生心理特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小学班主任与学校的管理工作相结合,并且进一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小学班主任工作;融合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接受教育。

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要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经过教育实践发现,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关注学生人际交往、重视学生学业发展、为学生创设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随着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班主任在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的范围之中。

并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二)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发生转变,使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接受能力,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以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性。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发展的体会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发展的体会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发展的体会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的德育以及心理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因此,将德育与心育融合起来,成为了培养新时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

在我参与的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这种教育方式的益处。

首先,融合了德育与心育的教育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

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而心育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

通过德育与心育的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取得平衡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德育教育学生勤奋、诚实、守纪守法等品质,而心育教育学生关注他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这使得学生不仅仅在道德行为上取得进步,还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将来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德育教育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而心育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德育与心育的融合,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具备积极的学习动机和习惯。

这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终身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的发展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我深信,未来的教育发展将会更加注重德育与心育的融合,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1.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3.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环境。

这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4. 促进学校教育的综合效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综合效益,增强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实效,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1. 教育教学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和心理素质。

通过开设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将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获得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和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 校园文化融合:学校要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心理素质。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家校合作融合:学校与家庭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鼓励家长关注和支持学生的成长成才。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德育教学中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德育教学中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德育教学中摘要:如何良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当前的德育教育进行融合是目前教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彼此促进的关系,因此两者的融合将有效地提升教育效果。

其次认为要实现两者的全面融合,学校和教师可以采用校园活动、家校合作、改善教育教学氛围等措施来达到目标。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健康;融合引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接触较为广泛的概念,德育教育具体指的就是通过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进行准确把握,并在此前提下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在该过程中,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分析1.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与德育教育相对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如果说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品质,保证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之下展开学习和生活,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心态来吸收相关的知识内容[1]。

从具体的目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是存在一致性的,即促进学生整体的素养得到提升,由此也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存在着较为紧密的关联,具备进行融合的基础。

从具体的实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培养方法和途经也较为类似,即可以通过传统的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宣传和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的来达到教育目标。

基于这些特征,相关教师和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时,可以着重对两者之间的共性进行利用,并在充分掌握学生具体状况的前提下,推进相应的教学工作。

1.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如前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础,当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内容的灌输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心态,必然将导致教育效果难以达到实际要求的问题出现。

例谈如何实现德育与心育的有机统一

例谈如何实现德育与心育的有机统一

例谈如何实现德育与心育的有机统一德育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人的社会倾向性,即“个体品德的社会化”。

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

心育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

心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辅导、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等。

现代认知发展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曾说:“教育构成关系中的两个因素,一个是社会的理智和道德的价值,一个是成长中的个人,这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通过心理活动为中介而发生的动态过程。

”可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根据调查和研究,目前中小学生中比较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厌学、自杀、早恋、网络成瘾、社会交往障碍以及单亲家庭问题等。

1994年,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作为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德育和心育的重要渠道。

我校积极倡导构建“健康课堂”,使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享受到人文关怀,身心得到愉悦健康的发展。

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更要自觉担当起“学生品德完善的引路人”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医生”这一角色,注意挖掘每一课的德育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下面就以《直面挫折》(七年级思想品德)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现德育与心育的有机统一。

阅读关于贝多芬的材料。

共同探究:1.什么是挫折和挫折感?2.贝多芬是怎样战胜挫折的?战胜挫折需要哪些条件?3.面对挫折,人们常有哪些不同的态度?畅所欲言:你遭遇过哪些挫折?你应对挫折的态度是怎样的?生1:进入初中,远离父母,我特别想念他们,有时甚至想转回乡下去读书。

生2:来到新的班级,刚开始交了一些朋友,可最近有一种被排斥的感觉。

将“中国梦”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中

将“中国梦”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中

为学校德育工作明确 了方向 , 为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找到 了有力抓手 ; 探讨了在学校德育工作 中如何把“ 中国梦 ” 作 为主线贯穿 关键词: “ 中国梦 ” ; 学校德 育工作 ; 思考
中图分类号 : G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3 8 8 X( 2 0 1 3 ) 0 3 — 0 0 7 9 — 0 2
第2 9 卷第 3 期
2 0 1 3年 9月
大 连 教育 学院 报 Vo L 2 9 . No . 3
S e p .2 0 1 3
J o u r n a l o f Da l i a n Ed u c a t i o n Un i v e r s i t y


数仁人志士、 革命先烈 , 抛头颅、 洒热血 , 在不断的接 力探索中 , 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 就是要实现人 民 解放、 民族独立 、 成立新 中国的伟大梦想 , 并最终梦 想成真。梦想成真根本原因是革命先烈和共产党人 信仰马克思主义 、 信仰共产 主义, 并以此为指导才取 得 新 民主 主义革命 的胜利 , 建立 了新 中国 。 学 校 在德 育 教 育 和课 堂 教 学 活动 中 , 可 以开设 相关 国史 课程 , 特 别 要 宣讲 好 改革 开 放 以来 在 中 国 遭受一系列重大困难 和挫折 的情况下 , 取得的举世 瞩 目的重大成就。让青年学生深刻了解到中国共产 党人带领广大人 民群众 , 坚持 “ 三步走 ” 发展战 略, 坚定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想信念 , 坚定不移地走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道 路 , 不懈 奋 斗 、 顽 强奋 斗 、 努 力 奋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 斗 , 从“ 小康社会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 从全面建设 民努力 实 现 中华 民族 伟 大 复兴 的 “ 中 国梦 ” 。“ 中 国 小 康社会 到全面建 成小康 社会 ” , 实 现 了一 个又 一个 梦” 不 仅是 全 国各族 人 民 的共 同理 想 , 更是青 年一 代 新 目标 , 让人 民生 活发生 了翻天覆地 的变 化 , 就 是共 应 该 牢 固树 立 的远 大理想 。青 年是 实现 中国梦 的生 产党 人心 中始 终有 梦想 、 有 目标 , 相信 通 过 努 力 , 梦 力军 , 未来更 是 主力 军 。“ 中国梦 ” 的提 出 , 为 学校 德 想 就会 实现 。现在 , 中 国共 产 党人 正 带 领 全 国各 族 育 工作 明确 了方 向 , 找 准 了主题 , 提 供 了 载体 , 为 学 人 民为实 现 “ 国家 富强 、 民族 振兴 、 人 民幸 福 ” 的“ 中 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找到了有力抓手 , 为青年学生 国梦” 而 攻坚 克难 、 奋 勇前 进 , 学校 德 育工 作 要 给 青 的成长 、 成才 提供 了营 养 和 正 能量 。把 “ 中 国梦 ” 作 年学 生 以正确 引导 , 让他们 相信 “ 中国梦” 必将 实现 。 为 主线 贯穿 到学校 德 育工 作 中去 , 不 仅 是 学 校 德育 有梦 是实 现“ 中国梦” 的基础 。“ 中 国梦 ” 是强 国 工作 的主题 , 更 是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的 重要 任 务 。学校 梦 、 和谐 梦 、 富 民梦 、 振兴梦 、 文 明梦 、 幸 福 梦 。学校 要通 过对 “ 中国梦 ” 的宣 传 教 育 , 引 领 广 大青 年 学生 德育工作要教育引领青年学生树立 自己的个人梦 信梦 、 有梦、 追梦、 圆梦 , 让“ 中 国梦 ” 在 广大青 年 的接 想 。对 青 年学生 来说 , “ 中国梦” 就 是 自己 的“ 成才之 力奋 斗 中变为现 实 。 梦、 创新之 梦、 报 国之 梦 ” 。如 何 成 才 ? 如 何 创 新 ? 让青年学生信梦 、 有梦。 让“ 中国梦’ ’ AJ  ̄A. , b 如何报 国?每个 人都应 该有 自己的梦想 和 目标 。 信梦是 实现 “ 中 国梦 ” 的前提 。学 校在德 育 教育 学 校德 育工 作 的关 键是 要教育 引领青 年学 生认 和课 堂教 学活动 中 , 可 以开设 相关 的党 史课 程 , 让学 识“ 中国梦” 与“ 个体梦” 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生 了解党史 , 学好党史 , 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旧中国无 “ 中 国梦 ” 为“ 个人 梦 ” 实 现 提供 了空 间和 舞 台。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摘要】本文探讨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旨在揭示其重要意义和背景。

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践路径和具体策略,探讨了如何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以及影响因素和评价机制。

在突出了融合创新、展望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还能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将成为教育界的重要突破口,有望为教育实践带来更多创新和启示。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意义、融合背景、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具体策略、影响因素、评价机制、创新、展望、实践意义1. 引言1.1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意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康发展。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心理调适。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从而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正确处理情绪和压力,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注重德行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心理调适,二者相结合,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也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通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学校可以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营造和谐稳定的教育氛围。

整体来看,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意义重大,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影响。

1.2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背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背景可以追溯到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将中国梦融入思想品德教学

将中国梦融入思想品德教学

将“中国梦”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济渎路学校李爱爱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为了与时俱进,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的过程中,尝试了把“中国梦”融入到教学中。

一、什么是中国梦先要明确习近平所说的“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教材上第35页上有习近平的一段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教材上第113页上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的表述。

在教材第91页的有这样的表述:“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梦”与“共同理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共同理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梦”,“中国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共同理想”与“建国100年目标”是一致的。

教材第37页上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有这样的表述:党的基本路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可见,教材上对于理想、目标、梦想的表述都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联系,以加深理解。

二、为什么要有中国梦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远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德育与心教统一

德育与心教统一

思想品德课如何体现德育与心育的有机统一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

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发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

二者既是一种相容关系,也是一种反馈关系。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需要和完整人格是教育价值的体现,从心育入手,提高德育效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发展,一方面是要重视德育与心育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另一方面要重视德育与心育内部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同构共建。

第一,转变观念,确立服务意识。

无论是在德育还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都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意识,在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用教师的爱心、耐心、信心去打开每一个学生的心窗,去解开每一个学生心中的“千千结”,使我们每一个学生在受到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能得到心灵上的关爱、理解、疏导,从而让学生在加深自我体验的同时,改变、完善自己的道德观念,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健康心理的健全的“阳光少年”。

第二,开展实践活动,升值道德生命。

遇到问题要学会聆听他们的想法,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及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教会学生掌握控制情绪、客观看问题的方法,避免固执己见,以我为中心的错误做法。

在教育过程中,力求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建议家长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在思想上多与孩子进行交流。

第三,着力体验,关注情感体悟与情感发展。

从道德的实践中我们注意到,情感体验和道德成长之间有着天然而内生的亲缘关系。

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影响人、内化人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反映了人的内在要求,是自主的,因而是个人的真实存在。

第四,加强交流,深入内心世界,注重双向互动。

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梦视野下“心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摘要:“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状况,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中国梦的背景下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1 中国梦: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始近来,复旦大学投毒案、南航刺死舍友案等校园悲剧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校园安全的关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再一次引发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

1.1 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需要中国梦来激励和引领。

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大学生是后备军和未来的生力军。

对于大学生而言,中国梦首先是成才之梦。

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生最朴素的理想和追求。

有了这个理想和追求,才可能真正对接中国梦。

大学生要有责任意识,要勇于担当,自觉地把个人成才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

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自己的青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辉。

1 .
2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
实现中国梦,除了需要大学生勇于担当之外,还要注重多元复合的知识积累,将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良好的心理素质历来是人才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

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变革,对心理素质在新世纪人才中的作用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前提和保障。

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现成长目标的基础。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计划,目标决策,行为选择等都受心理素质的调控和引导。

心理素质在支配和制约大学生选择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

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调动大学生身心的巨大潜力,激励他们热爱生活,努力学习,开拓进取。

1.3 心理健康助力大学生实现中国梦
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未来中国梦的筑梦者和圆梦人,大学生被寄予厚望。

如何真正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是每一个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要想实现梦想必须成功、成长,而成功、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心理健康将是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考验。

如果心理素质不良,智力将得不到充分发展,创造力将得不到有效发挥,也就无法成就大事业。

健康的心态将助力大学生勇于实现中国梦。

2 中国梦: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的新机遇
当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没能将心育与德育有机结合。

德育与心育队伍各行其责,一方面是德育工作者的空洞说教、形式主义、短期功利行为盛行,劳而无功;另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疲于奔命、势单力薄、孤掌难鸣,心有余而力不足,形成彼此孤立、互不往来的局面。

中国梦为心育融入德育提供了新的契机。

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圆梦人,其成功圆梦,既需要完备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更需要高尚的道德和奉献精神,也需要健康的心理素质。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而且必须融入高校德育,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合格的筑梦者和圆梦人。

2.1 心育补充和完善了德育的内容和方法高校德育在施教过程中不可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要及时有效的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原则方法,譬如发展性、系统性、主体性等原则方法,此外还可以用过运用心理辅导及咨询方法,将这些都合理有序的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来,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

2.2 心育有利于德育价值的实现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未来建设者和圆梦人,是社会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和谐与稳定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在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来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是培养合格建设者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安定、有序、稳定、文明、和谐
社会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可以防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减少对社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对现在频发的各种灾难造成的心理危机进行安抚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总而言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有利于促进德育价值的实现。

2.3 心育有利于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高校德育方法也要不断借鉴和创新发展。

针对高校出现的问题,诸如学习倦怠、就业心理压力大、情绪管理能力弱等问题,德育工作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者要倍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里的健康发展,建立平等融洽的合作关系,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把工作真正做到心里去,要运用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情绪理论加强大学生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高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的不足之处。

2 .4 心育和德育结合更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基本是强调德行的,我们依赖强势的言语灌输,期望将一种高尚的价值观和理念传递到学生的心目中,常常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因素的有效分析,而导致德育分层不明显或者缺乏有效的针对性。

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

我国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自杀、他杀和吸毒等不良心理与行为现象屡见不鲜。

所以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将历史的交给当代大学生。

他们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成长在发展时代的大学生是幸运的;追逐复兴梦想的大学生是光荣的。

大学生要牢记“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谨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将个人发展融入到伟大历史使命的实现中去,在筑起“中国梦”的道路上实现人生价值。

而这一梦想的实现,离不开高尚的道德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通过以上所述,我们希望高校的教育者和德育工作者对部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社会各界能够关注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高校应该在两者结合教育的方式方法方面不断完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以此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发展和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
[2] 郑自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