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梦视野下“心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梦视野下“心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摘要:“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状况,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中国梦的背景下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将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1 中国梦: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始近来,复旦大学投毒案、南航刺死舍友案等校园悲剧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校园安全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再一次引发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
1.1 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需要中国梦来激励和引领。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大学生是后备军和未来的生力军。对于大学生而言,中国梦首先是成才之梦。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生最朴素的理想和追求。有了这个理想和追求,才可能真正对接中国梦。大学生要有责任意识,要勇于担当,自觉地把个人成才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自己的青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辉。
1 .
2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
实现中国梦,除了需要大学生勇于担当之外,还要注重多元复合的知识积累,将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历来是人才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变革,对心理素质在新世纪人才中的作用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前提和保障。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现成长目标的基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计划,目标决策,行为选择等都受心理素质的调控和引导。心理素质在支配和制约大学生选择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调动大学生身心的巨大潜力,激励他们热爱生活,努力学习,开拓进取。
1.3 心理健康助力大学生实现中国梦
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未来中国梦的筑梦者和圆梦人,大学生被寄予厚望。如何真正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是每一个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要想实现梦想必须成功、成长,而成功、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心理健康将是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考验。如果心理素质不良,智力将得不到充分发展,创造力将得不到有效发挥,也就无法成就大事业。健康的心态将助力大学生勇于实现中国梦。
2 中国梦: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德育的新机遇
当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没能将心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德育与心育队伍各行其责,一方面是德育工作者的空洞说教、形式主义、短期功利行为盛行,劳而无功;另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疲于奔命、势单力薄、孤掌难鸣,心有余而力不足,形成彼此孤立、互不往来的局面。中国梦为心育融入德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圆梦人,其成功圆梦,既需要完备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更需要高尚的道德和奉献精神,也需要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而且必须融入高校德育,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合格的筑梦者和圆梦人。
2.1 心育补充和完善了德育的内容和方法高校德育在施教过程中不可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要及时有效的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原则方法,譬如发展性、系统性、主体性等原则方法,此外还可以用过运用心理辅导及咨询方法,将这些都合理有序的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来,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
2.2 心育有利于德育价值的实现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未来建设者和圆梦人,是社会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和谐与稳定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在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来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是培养合格建设者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安定、有序、稳定、文明、和谐
社会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可以防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减少对社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对现在频发的各种灾难造成的心理危机进行安抚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总而言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有利于促进德育价值的实现。
2.3 心育有利于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高校德育方法也要不断借鉴和创新发展。针对高校出现的问题,诸如学习倦怠、就业心理压力大、情绪管理能力弱等问题,德育工作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者要倍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里的健康发展,建立平等融洽的合作关系,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把工作真正做到心里去,要运用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情绪理论加强大学生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高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的不足之处。
2 .4 心育和德育结合更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基本是强调德行的,我们依赖强势的言语灌输,期望将一种高尚的价值观和理念传递到学生的心目中,常常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因素的有效分析,而导致德育分层不明显或者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我国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自杀、他杀和吸毒等不良心理与行为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将历史的交给当代大学生。他们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成长在发展时代的大学生是幸运的;追逐复兴梦想的大学生是光荣的。大学生要牢记“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谨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将个人发展融入到伟大历史使命的实现中去,在筑起“中国梦”的道路上实现人生价值。而这一梦想的实现,离不开高尚的道德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以上所述,我们希望高校的教育者和德育工作者对部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社会各界能够关注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高校应该在两者结合教育的方式方法方面不断完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以此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发展和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
[2] 郑自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