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与心育的关系(一)

合集下载

谈德育与心育的结合

谈德育与心育的结合

谈德育与心育的结合摘要: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到:“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加以掌握。

”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时,要充分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将德育与心育相结合。

将心理教育渗透到班队活动中,课堂教学中,家庭教育中去。

总之,教师要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想法,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协作的关系。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除了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较强的心理教育的技巧。

德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思想改造工程,也是德育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德育;心育;班队活动;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德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思想改造工程,它是相向的。

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进行德育教育时应遵守的原则。

学生的思想可塑性大,有较大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我认为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视心理因素。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到:“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加以掌握。

”当学生面临着一个似识非识、不可信赖的世界因而产生各种思想的时候,老师的信任会使他豁然开朗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

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

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评判学生的标准,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

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何解决。

因此,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思想。

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时,要充分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将德育与心育相结合。

只有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某些心理障碍,才能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积极向上,勇于创新,成为新世纪人才。

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2023-11-06
目录
• 德育和心育的基本概念 • 德育与心育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 德育与心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德育与心育的实践应用 • 德育与心育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
01 德育和心育的基 本概念
德育的定义和内容
德育的定义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 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家庭德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注重家 庭德育,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价 值观念。
家庭心育的关键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情感教育、沟通技巧、自我认 知等方面的心育内容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 会适应至关重要。
德育与心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统一
家庭德育和心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 孩子的全面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作用。
未来,德育与心育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包括 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以便更全面地探 讨教育问题和学生发展。
04 德育与心育的实 践应用
在学校教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涵盖了思想 道德、政治观念、公民意识等多个方 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02
心育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01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心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情绪管理、挫折耐受能力、人际交
往能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02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
心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更深入到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为学生的自我成长打下基础。
03
增强学校教育的全面性
心育的内容
心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素质教育是培 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心理咨询是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心理治疗则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和治疗。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依据与实现路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依据与实现路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育与心育融合的依据与实现路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当今社会中,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情感素养。

德育和心育作为教育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德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而心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健康。

本文旨在探讨德育与心育的融合,既强调了德育和心育的概念和联系,也提出了实现德育与心育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德育和心育的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首先对德育和心育的概念进行阐述,明确它们的内涵和特点。

然后,我们将分析德育与心育之间的联系和依据,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讨论德育与心育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这种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案例的归纳和分析,我们将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和实施步骤,帮助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中更好地将德育与心育融合起来。

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德育与心育的融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他们的自身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整体生活素养。

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德育与心育的概念和联系,探讨德育与心育融合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相信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将介绍德育与心育融合的概念和意义,为读者提供文章的背景和内容导向。

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

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和安排。

浅析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的关系

浅析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的关系

2 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 问题有 回避 的心态, . 往往把心理偏 差 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 问题不看心理医生, 有 导致青少年心理 问题加剧。 3 学校、 . 教师, 缺乏心理健康 意识 。 在我国一些地方, 心理健康教育尚处 在 萌芽阶段。即使学校开设有 , I理教育课程 , i 迫于形势, 也只是装点一下 门
但一定要抽 出时间来陪陪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诉说, 帮助孩 面, 应付一下检查。还是以学 习考试科 目为主。与此同时, 家庭问题 的复杂 是忙了一些,
二 、 强青 少年 心理 健 康教 育 的对 策 加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 建立青少年需要的 理教育模式 I i ,
系统。 构建专 门渠道与非专 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 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 理教育专业课, 实施心理辅导、 开展心理 咨淘: 非专 门渠道就是在各科教学 中、 在德育 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 还要构建一个学校、 家庭 、 社会
难的信心和勇气, 这正是 目 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 的事例也同样 康。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 强心理健康教育: 应 () 1 以身作则, 父母要求孩子做到 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榜样的作用是巨 大的。 在家庭 中,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 。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 他们的一举一 动、 一言一行无不对孩 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 2 转变只重智育 , 忽视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思想观念 。学

浅析学 生心理健康与德育 的关 系
河北省邢 台市第一 中学 徐思华
摘 要: 教育的 目 标是培养全 面发展 的人才 , 而胜的全面发展是 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 , 我们从 两方面进行 了讨论 : 一是我 国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的 表现 ; 二是加强青 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浅析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浅析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浅析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摘要】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强调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的培养;而心理教育则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提高心理调控能力。

两者密切相关,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校应注重结合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通过综合性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教育、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育结合、学生培养、心理调控、学校教育1. 引言1.1 介绍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概念德育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

德育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整体素质,使其具有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身以及周围环境,做到行为端正、品德高尚。

心理教育是指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促使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心理调控和自我成长的能力。

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都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而心理教育则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内心需求,提高自我管理和心理调控能力。

二者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上都得到全面发展。

1.2 阐明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通过德育教育可以传承社会文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

例谈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例谈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方面 , 心育工作者在进行心育活动 时, 必须坚持 正确的政治
要有强健 的身体、 广博精深 的 自 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 然
而且要有远 大的理想、 强的创造力 、 尚的情操 、 较 高 坚强的意 志、 良好 的个性 只有这种 人才 能适应时代 的需要 , 赢得竞争 的胜利 。为此, 培养学 生具 有健 全的人格、 积极 向上的心态及
了培养德、 、 智 体全 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 事业 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 。

不仅挫伤 了学生的积极性 , 还导致学生逆反心理 的产 生, 往往
造成事倍 功半的结果 。
当今世 界各国综合 国力 的剧 烈竞 争, 都对人 的整体素质 ,
特别是 心理素质 提 出了更新 、 更高、 更全面 的要 求。人们不但

面对各种 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 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 这是德育
展, 是精神 的升华 。

德 意义 , 体现 出不 同的价值 。 是德育对心育具有促进 作用 。 三

个人 自尊、 自信 、 自制、 友谊感、 价值观 、 交往方式 、 勤奋进取
精神和 行为习惯的形成等 , 都与人 的思想 品质 发展密切相关 。
如 果一 个人具有远大 的理想 , 那么为 了实现这一理想 , 他必然
勤奋进 取; 如果一个人 具有助人为乐 的高 尚情操 , 那么其人 际 关 系必定 比较和谐 。因此 ,我们 说思想 品德与 心育是相互联 系、 相互影响的, 个体如果没有优秀 的品德 , 将影 响他个性 的完 善性 。同样, 没有健全 的心理 , 思想 品心育结合起来 , 我们 使二
@ 镇


磁缝
壳堕

心育与德育

心育与德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浅析一直以来,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与德育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或看法,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深刻剖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重视德育的教育,儒学作为“为人之学”,特别重视人自身的道德修养。

大学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可见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1978年9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

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

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十六大)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在最近召开的“(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伴随着学生成长的,以辅导学生为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心理咨询辅导活动。

谈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一般来说分两个方面:区别和联系。

关于区别呢,研究者都是从心育和德育在理论基础,工作目标,工作原则以及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区别,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首先在理论基础方面,均认为心育的基础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而德育主要以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法学和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

在工作目标上,研究者均认为两者在具体目标上不同,心育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身发展中的障碍,而德育主要是帮助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格等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但是詹伟鸿提出一个观点:德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育人”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詹伟鸿)。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发展的体会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发展的体会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发展的体会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的德育以及心理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因此,将德育与心育融合起来,成为了培养新时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

在我参与的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这种教育方式的益处。

首先,融合了德育与心育的教育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

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而心育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

通过德育与心育的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取得平衡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德育教育学生勤奋、诚实、守纪守法等品质,而心育教育学生关注他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这使得学生不仅仅在道德行为上取得进步,还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将来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德育教育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而心育教育则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德育与心育的融合,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具备积极的学习动机和习惯。

这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终身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的发展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我深信,未来的教育发展将会更加注重德育与心育的融合,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案-心育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研究

方案-心育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研究

心育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研究'心育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研究健康与德育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需要将德育、心育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

除了开展常规班级工作外,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班主任的优势与作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担任着特殊的角色。

相较于一般教师,学生往往认为班主任更加权威,对其更加信任,因此,班主任开展心育与德育具有一定的优势。

班主任担负的责任要求其与学生多多接触,深入了解学生,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更加轻松地交流思想情感,提升育人成效。

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个性、交友状况、家庭情况等充分掌握,在给予足够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持续指导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不管是角色定位,还是工作类型,都决定班主任与学生最为接近,其对学生的价值观、态度行为养成产生着重要的隐性影响。

从时空角度讲,班主任的工作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趋同特征,学生心理品质形成过程即为班主任的工作过程。

班主任除了开展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外,还需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决定其不能直接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知识,而要长期地潜移默化地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影响学生,对其心理品质进行有效塑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心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1)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

教育心认为,在和谐舒适的氛围下,能够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有机结合德育和心育,通过班级氛围熏陶,实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班主任需要关注班级所有的学生,且个别看似老实的普通学生可能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因此,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每个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都可以愉快学习。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构共建,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

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开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

那么德育与心育有哪些联系?又如何协同开展呢?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但是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

心育即指的是心理教育,所谓心理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开展。

通常所说的动机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等都是心理教育的有机组成局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

因此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开展必须以个性心理活动为根底,并且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

很显然通过心育,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开展,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

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开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中的联系、融通,而不是指的互相替代。

二者既是一种相容关系,也是一种反应关系。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开展,对加强、改良学校德育而言,是提高教育实效的一种思路、一种举措,对心理教育来说也是提供了一种价值导向。

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符合儿童作为社会心理存在的开展规律的,是符合教育整体实施的特点,也是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的一种尝试。

德育与心育的协同开展,一方面是要重视德育与心育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另一方面要重视德育与心育内部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同构共建。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需要和完整人格是教育价值的表达。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浅析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摘要:德育教育是针对人的社会属性,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针对人的自然属性,需要心育工作的支持;德育要提升效率,需要按照德育对象的心理规律来实施。

德育与心育二者极为密切又互为补充。

掌握较全面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对提升德育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心育;德育;联系与支持;整合我们现今的教育模式和架构,都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归到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而且把心育的教学内容穿插进德育的课程之内,由此导致许多人,包括教育界内部的不少人,都以为心育是德育的一个分支。

其实,这样一种体制安排,只是因为德育与心育关系极其密切,而且心育尚处于初创起步阶段,体制安排、教材设置不到位,对专门人才又比较匮乏的现实情况下,将心育教育“挂靠”到德育身上也只是权宜之计。

事实上,心育与德育原本不存在隶属关系,而且心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德育。

一、心育与德育的特性1.目标不同决定了教学任务不同心育的目标是:学生的人格健全、心理素质达到良好的状态,实现学习、生活和个体发展的高质量。

而德育的目标则是:学生的道德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能够自觉承担各种按照社会伦理准则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为了达到不同的目标,心育的任务是对学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篇二: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间的关系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间的关系作者:郝楠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4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学术界争论不一,基本形成以下三类观点:第一,等同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甚至有人提出用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第二,对立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两个不可互相包含、不可互相代替的领域;第三,中立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延伸,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独特子系统。

笔者支持第三种观点,因为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间的关系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间的关系

值 观 等 科 学 观 念 , 就 要 求 其 教 育 对 象 具 德教 育 、 治教 育 、 想 教 育 。 治 教 育和 联 系 , 相 互 区 别 。 不 清 二 者 的 关 系 , 这 又 弄 就 政 思 l 政 有 与 之 相 适 应的 情 感 、 要 、 机和 情 趣 等 需 动
思 想 教 育 是 目标 , 德 教 育 是 基 础 。 在 , 使 德 育 效 果 不 佳 , 道 现 心理 健 康 教 育 的意 义 没
治 教 育 、 德 教 育 、 理 教 育 。 想 教 育 是 可 以 避 开 德 育 的误 区 , 德 育带 来 新 的 活 道 心 思 给
力。
第三, 二者 的 内 涵不 同 。 理 健 康 教 育 心
常 用 的 德 育 模 式 和 途 径 解 决 时 , 以 考 虑 既 包括 对 学 生 进 行 理 性 领 域 的 教 育 , 包 可 又
健 康 教 育是 学 校 德 育 的 延 伸【, 3 心理 健 康 教 采 用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方 法 , ] 比如 开 展 心 理 括 非理 性 领 域 的 教 育 。 它 的 主 要 作 用 是 而
心理 健 康 教 育 与 德 育 的 关 系 , 术 界 心 理 方 面 符 合 社 会 和 学 校 的 要 求 。 想 是 基 础 是 心理 学 , 精 神 分 析 、 为 分 析 、 学 思 如 行 认 争 论 不 一 , 本形 成 以 下 三 类 观 点 : 一 , 基 第 行 动 的 指 南 , 想 与心 理 是 息 息相 关 的 。 思 学 知 分 析 等 、 德 育 是 用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思 想 而
心 理 素 质 。 这 个意 义 上 讲 , 育 指 导着 心 学校 德 育 主 要 有 四部 分 构 成 : 想 教 育 、 从 德 思 政 有 很 好 的 发 挥 , 只有 将 二 者 很 好 的结 合 , 才 理健康 教育 。 第 二 , 理 健 康 教 育 有 助 干 提 高 德 育 先导 , 治 教 育 是 核 心 , 德 教 育 是 重 点 , 心 政 道 教 育的 实 效 性 。 首先 , 理 健 康 教 育 为学 校 心 理 教 育是 基 础 。 四个 方 面 既 相 互 联 系 心 这

学校“心育”和“德育”共生关系

学校“心育”和“德育”共生关系

浅谈学校“心育”和“德育”的共生关系[摘要]:本文以广义的“德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基础,力求建构“心育”与“德育”的共生关系使学校德育与心育工作有机的共生在一起。

本文尝试着以“心育”与“德育”共生发展来建构学校育人的模式,从“心育”与“德育”共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阶段性为切入点来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同时列举了“心育”与“德育”共生关系的具体措施,从而对学校树立“心育”和“德育”共生理念进行了必要的探索。

[关键词]:学校育人“心育”“德育”共生关系近年来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关于“心育”①、“德育”②方面的问题,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学校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实践。

但对“心育”与“德育”没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存在的问题是:其一,大家都知道育人要从“心育”、“德育”出发,或者结合两者来共同教育未成年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两张皮;其二,认为育人只是学校,或教育单位的事情,不能很好的与社会接轨,使社会未能有效地参与进来;其三,虽有育人共识,但不能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因人而异地落实;其四,在育人方面没有一个体系和一个十分明确的方向来统领育人环境。

所以对“心育”与“德育”的共生关系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与时俱进更新育人理念(一)、用现代文化理念为统领,明确育人的方向和抓手。

“现代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为特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传承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

现代文化的内涵主要是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现代艺术等。

现代文化的核心就是引领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人的现代化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引自张春贤在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贯彻现代文化的内涵,使得学校育人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抓手,借助举国上下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共识下,大力推进学校的“心育”与“德育”工作,积极引导师生的认识,不断创新“心育”与“德育”的工作思路。

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教 育 长廓
论德 育和 心理 健 康 教 育 的关 系
董 瑛
( 疆商 贸经 济学校 新
中图分类号 : 7 1 G 1 文献标识码: A
新 疆 ・ 鲁木文章 编号 : 6 2 7 9 ( 0 9) 4 0 9 0 17 — 8 4 20 0 — 6 — 1
3 德 育与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有 机 结 合
《 中共 中央关 于进一 步加强 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的若干意见 》 中指出 : 德 育工作者要深 人到学生 中去 , “ 通过谈 心、 咨询等活动 , 指 导他们处理好 学习 、 才 、 成 择业 、 友 、 交 健康 、 活等 方面遇 到的 生 矛盾和 问题 。” 在实际工作 中 , 只有通过实现德育 与心理 健康 教育 的有机 结合 , 才可能最大 限度地 发挥德育与心 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 促进育人 目标 的实现 。 31德 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有利 于德 育工 作的改进 . 学校德育 目 标着 眼于学生 的思 想道德 问题 ,着力 于提高学生 的 品德素 质,注重满 足社会需要而忽 视受教育者 的个 体心理需求 和个人利益 。随着学生年龄 的不断增 长和 自我 意识的增 强以及社 会对人 的影 响, 可能使学生逐渐对传 统道德教育产 生厌倦 、 有 抵制 情绪 , 导致传统 的道德 教育难 以深入人 心。心理健康 教育 则不然 , 它不仅关注个体 的心 理需要 , 而且 可以通 过激发学生 的 自信心 , 不 断增强他们 的 自尊心和荣誉感 ,提升个人 的价值感 和成 就感 。因 此 ,学校可以在进行德育教 育的同时再结 合学生实际实施 有效的 心 理健康 教育, 这样 可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 果。
1 德 育 和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区别 德 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有侧重 , 能相互 替代 , 不 它们 的区别主

浅析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浅析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浅析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高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针对这一话题进行浅析,探讨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挑战和路径。

一、融合的意义1. 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使德育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

2.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更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

3. 有效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应对能力,降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二、融合的挑战1. 教育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存在不足的问题,使得融合教育难以有效实施。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2. 教师素质不高。

我国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存在着普遍的素质不高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融合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3. 教育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制约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

需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为融合教育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三、融合的路径1. 建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在高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引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使得学生在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

浅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浅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浅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摘要:在学生成长发展期间,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在新课标的推进下,社会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小学阶段要注意将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通过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学生未来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成长为性格健全心理健康的青少年。

所以,本文在这样的目标下提出了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策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学生未来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引言: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和推进,小学阶段的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而在现有的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虽然都被关注且具有同样的教育目标。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爱国情怀上,心理健康教育则更加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目标一致但是关注点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

为了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老师可以加强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建立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形成对世界正确的认识。

一、提升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是处于好奇心和模仿力的顶峰,对于其他人的所作所为都会潜移默化的进行模仿[1]。

而作为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课老师,日常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三观,将小学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就有必要要加强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师的综合素质。

从学校方面,可以制定相关的评价规则,规范老师的日常行为,保证教师的工作和行为符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通过这些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例如在教师素质提升方面,学校就可以根据现有的德育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讲座。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间的关系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间的关系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间的关系作者:郝楠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4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学术界争论不一,基本形成以下三类观点:第一,等同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甚至有人提出用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第二,对立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两个不可互相包含、不可互相代替的领域;第三,中立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延伸,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独特子系统。

笔者支持第三种观点,因为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存在一定的联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方向指导作用。

德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其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科学观念,这就要求其教育对象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情感、需要、动机和情趣等心理素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育指导着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有一项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科学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性格爱好、人际关系等特点,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很难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有一项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训练活动,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达到正确的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

开展心理训练活动与德育教育相比,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换位”思考能力。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道德行为以及个性心理方面符合社会和学校的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与心理是息息相关的。

学生的心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受客观世界的影响,不健康的心理往往会对客观事物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使思想形成错误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德育与心育的关系(一)
论文关键词:德育;心育;学生;心理素质
论文摘要:德育与心育的研究对象都是学生,都要服务与学校教育的总目的。

讲究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对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起者击打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富有指导意义。

德育与心育的对象都是学生,他们共同服务于年轻一代的讲课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

讲究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这不仅对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起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是富有指导意义的。

一、德育与心育的位置
德育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总称。

它既包括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任务教育,又包括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

心育即心理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

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这是大家的共识。

在德育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等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是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而心育从提出到现在不过十来年的时间,但党和政府对此却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与重视。

1999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占有重要的位置。

由此可见,德育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心育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它们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德育与心育的衔接及配合
加强德育与心育的衔接与配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所在。

当前影响德育与心育衔接与配合的因素有:学校对“德育为首”的认识不清,片面强调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教师的使用上,学非所用,本专业教师甚少,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改由部分领导和其他教师充任,少部分教师师德较差,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把德育与心育融为一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脱节;在教育内容上,忽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更没有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育形式和方法上,过于简化,有的教师将学生的过错行为,本应是心理问题,而视为思想品质问题,激化了矛盾。

一些学校对心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有许多学校还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多数教师没有受过心理训练,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无法解答,对一些心理障碍、轻微心理疾病感到无所适从。

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广泛的注意。

搞好德育与心育的衔接与配合,意义重大。

首先,能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清德育与心育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德育与心育的丰富内涵,明确自己的职责,更有效地提高育人效果。

其次,学科贯通,吸引学生的兴趣。

德育与心育都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性,特别是要培养道德的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是心理特质,是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品质,其表现形式如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情绪、情感的稳定性及自信心、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进取心、责任心,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力等。

而上述心理品质的培养,仅靠德育或心育都是不能完成的。

德育、心育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其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德育是管理方向,是动力,是指导青少年初步确立人生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活动。

在德育中,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对学生积极引导,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

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大多数老师过去很少接触过有关内容,所以对多少老师来说,存在着一个再学习和再适应的问题。

原来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学习心育
的知识与方法,增强德育教育的适应性。

而教师在从事心育时,可以通过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任务教育以及团队活动有机地进行。

其实,德育的实施就包含着心理教育的内容,因为不管是道德品质的教育,还是道德行为的教育,都必然与心理学以及心理教育发生关系。

德育与心育的共同之处在于人格的培养,对于人发展的促进,当然也包含着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育与德育可以相辅相成,但不能相互替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