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与心育的关系(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德育与心育的关系(一)

论文关键词:德育;心育;学生;心理素质

论文摘要:德育与心育的研究对象都是学生,都要服务与学校教育的总目的。讲究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对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起者击打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富有指导意义。德育与心育的对象都是学生,他们共同服务于年轻一代的讲课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讲究德育与心育的科学性,这不仅对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起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是富有指导意义的。

一、德育与心育的位置

德育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总称。它既包括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任务教育,又包括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心育即心理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这是大家的共识。在德育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等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是德育的任务和内容。而心育从提出到现在不过十来年的时间,但党和政府对此却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与重视。1999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占有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见,德育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心育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它们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德育与心育的衔接及配合

加强德育与心育的衔接与配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所在。当前影响德育与心育衔接与配合的因素有:学校对“德育为首”的认识不清,片面强调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教师的使用上,学非所用,本专业教师甚少,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改由部分领导和其他教师充任,少部分教师师德较差,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把德育与心育融为一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脱节;在教育内容上,忽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更没有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育形式和方法上,过于简化,有的教师将学生的过错行为,本应是心理问题,而视为思想品质问题,激化了矛盾。一些学校对心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有许多学校还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多数教师没有受过心理训练,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无法解答,对一些心理障碍、轻微心理疾病感到无所适从。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广泛的注意。搞好德育与心育的衔接与配合,意义重大。首先,能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清德育与心育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德育与心育的丰富内涵,明确自己的职责,更有效地提高育人效果。其次,学科贯通,吸引学生的兴趣。德育与心育都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性,特别是要培养道德的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心理品质是心理特质,是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品质,其表现形式如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情绪、情感的稳定性及自信心、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进取心、责任心,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力等。而上述心理品质的培养,仅靠德育或心育都是不能完成的。德育、心育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其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德育是管理方向,是动力,是指导青少年初步确立人生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活动。在德育中,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对学生积极引导,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大多数老师过去很少接触过有关内容,所以对多少老师来说,存在着一个再学习和再适应的问题。原来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学习心育

的知识与方法,增强德育教育的适应性。而教师在从事心育时,可以通过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任务教育以及团队活动有机地进行。其实,德育的实施就包含着心理教育的内容,因为不管是道德品质的教育,还是道德行为的教育,都必然与心理学以及心理教育发生关系。德育与心育的共同之处在于人格的培养,对于人发展的促进,当然也包含着心理素质的提高。心育与德育可以相辅相成,但不能相互替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