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摘要:德育教育是针对人的社会属性,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针对人的自然属性,需要心育工作的支持;德育要提升效率,需要按照德育对象的心理规律来实施。

德育与心育二者极为密切又互为补充。

掌握较全面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对提升德育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心育;德育;联系与支持;整合
我们现今的教育模式和架构,都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归到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而且把心育的教学内容穿插进德育的课程之内,由此导致许多人,包括教育界内部的不少人,都以为心育是德育的一个分支。

其实,这样一种体制安排,只是因为德育与心育关系极其密切,而且心育尚处于初创起步阶段,体制安排、教材设置不到位,对专门人才又比较匮乏的现实情况下,将心育教育“挂靠”到德育身上也只是权宜之计。

事实上,心育与德育原本不存在隶属关系,而且心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德育。

一、心育与德育的特性
1.目标不同决定了教学任务不同
心育的目标是:学生的人格健全、心理素质达到良好的状态,实现学习、生活和个体发展的高质量。

而德育的目标则是:学生的道德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能够自觉承担各种按照社会伦理准则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为了达到不同的目标,心育的任务是对学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篇二: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间的关系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间的关系
作者:郝楠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4期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学术界争论不一,基本形成以下三类观点:第一,等同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甚至有人提出用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第二,对立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两个不可互相包含、不可互相代替的领域;第三,中立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延伸,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独特子系统。

笔者支持第三种观点,因为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

1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存在一定的联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方向指导作用。

德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其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科学观念,这就要求其教育对象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情感、需要、动机和情趣等心理素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育指导着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有一项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科学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性格爱好、人际关系等特点,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很难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有一项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训练活动,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达到正确的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

开展心理训练活动与德育教育相比,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换位”思考能力。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道德行为以及个性心理方面符合社会和学校的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与心理是息息相关的。

学生的心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受客观世界的影响,不健康的心理往往会对
客观事物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使思想形成错误的认识。

因此,对学生有些思想道德问题难以用常用的德育模式和途径解决时,可以考虑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比如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以民主平等、友好协调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而德育一味地强调利用外部条件来压迫学生服从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忽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德育效果甚微。

只有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辅导,才能使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德育工作者找到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的依据,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循序渐进地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德育的内容。

过去,学校德育主要有三部分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是目标,道德教育是基础。

现在,学校德育主要有
四部分构成: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

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点,心理教育是基础。

这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为培养“健全”的人做出贡献。

2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
第一,二者的目标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包括良好的知觉、感觉、想象、情绪、意志、需要、态度、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素质),使学生能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等思想观念,使学生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

第二,二者的理论基础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是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目的是构建人的健康心理素质。

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如精神分析、行为分析、认知分析等、而德育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装头脑,实现主观和客观统一的过程,是塑造人灵魂的伟大工程。

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二者的内涵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既包括对学生进行理性领域的教育,又包括非理性领域的教育。

而它的主要作用是情感部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校正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态度、气质和性格等因素,解决焦虑症、强迫症、厌食等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而德育则不同,它主要是在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构建学生的科学观念。

它主要作用是在理性认识的部分,直接解决的是政治观点、立场等问题。

3 结语篇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最为密切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最为密切。

当我们强调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时,学校德育显然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脱离德育而独立,但它更多地反映了从内部施行的旨在形成人格特征的活动。

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学生的某些认识或行为习惯不仅仅表现为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还反映出心理方面的问题,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强调外部的社会化的要求而不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其自我发展形成人格特征的话,往往收效甚微。

比如从宏观上说,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实施这些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将这社会化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完全的人格,就需要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进行引导。

因为对学生来说,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如何正确对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是形成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在平时学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份,但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几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并有机地融于各育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最为密切。

当我们强调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时,学校德育显然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脱离德育而独立,但它更多地反映了从内部施行的旨在形成人格特征的活动。

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学生的某些认识或行为习惯不仅仅表现为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还反映出心理方面的问题,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强调外部的社会化的要求而不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理辅导促进其自我发展形成人格特征的话,往往收效甚微。

比如从宏观上说,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实施这些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将这社会化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完全的人格,就需要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进行引导。

因为对学生来说,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如何正确对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是形成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不爱自己的母亲能爱国吗?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还谈
什么集体主义!所以,对学生的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

我们再看一些具体的学生行为偏差问题,如对小学生之间的打架现象,在德育工作中通常是运用批评教育的手段,但往往就事论事,事过境迁也许再犯,这就增加了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果我们能对此攻击性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懂得在应激状态下如何自我调适,效果可能会更好。

又如对“说谎”这种不良品行,除了教育学生要诚实外,也要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去进行引导。

举例来说,“狼来了”的故事是以后果来说明说谎的危害性,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明白,当自己在“寂寞”的时候、在没有同伴和自己一起玩的时候,不能因闲不住而无事生非,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调适(如从事一些积极的活动等),那就可以避免因说谎而产生消极后果;在教育实践中有时我们还会碰到学生为包庇同伴的不良行为而说谎的现象,对此也不能就事论事,应从如何交友、如何正确对待“义气”方面着手引导。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提前,以及文化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早恋时有出现,对此不要过早下品行不端的结论,而应该对他(她)们加强青春期教育,除了传授一些青春期生理知识外,特别要帮助他们掌握青春期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结交异性朋友方面的道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当然同时也要进行理想教育。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德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德育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保证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关系也同样密切。

智育的主要功能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形成和提高文化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

学习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关键要看学生的学。

就学生个体而言,学习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其心理素质如何。

作为学习目标的目标系统、以智力活动直接参与的操作系统以及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动力(维持)系统的协同运行,是学习运行的基本机制,三者缺一不可,而这三者正是学习心理的构成。

如果说目标系统的确定有鲜明的社会化要求外,操作系统与动力(维持)系统却正是个体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内因,谁也不能替代。

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若只停留在一
般的社会化要求上,只能使学生达到“要我学”的水平,这种水平对学生主体性与学习潜能的发挥作用甚微,但如果将之提升至“我要学”的水平,这种内因或内驱力将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动力作用。

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实际上具体反映在情感与意志的心理品质上,如“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远大的理想;爱科学、爱学习、追求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顽强毅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心理品质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维持学习有效进行的基本条件。

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智力系
统的操作,因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方面的品质及其它方面的能力等则至关重要。

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是智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实际上就是智育过程中对学生认知心理机能的调节与潜能的开发。

此外,心理素质如何对于人们从事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生产劳动的关系也很密切。

在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存在着交互作用,心理健康也是提高中小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并且还有助于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形成。

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几方面素质的水平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对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并达成教育目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無鈊乄洅愛2008-12-03 20:36 检举让爱国主义的旗帜永远飘扬
巢湖市皖维学校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我们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之一。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从古至今就有着一脉相传的血统。

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几千年的大起大落、大风大浪后,依然雄居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至今仍具有盎然的生机和强大的活力?这就是因为我们的中华民族有一种巨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不灭之魂。

“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她发扬起来,中国才能真的进步”。

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她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创造辉煌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我国各民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从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屈原,到“外敌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正气浩然、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振兴中华的革命先驱孙中山;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到“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毛泽东;从“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我是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等等。

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彪炳(biāobǐng)千秋、光照日月、永垂青史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是永恒的主题,它是民族之母,民族之根,民族之力,民族之魂。

爱国主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的准则,它凝结着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忠诚,就要忠诚自己的土壤;热爱,就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在我们华夏儿女的信念中,“国”与“家”是密不可分的。

爱国犹如爱家,爱国
爱国魂是最纯洁的灵魂,爱国心是最美好的心灵,爱国情是最崇高的感情,爱国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最神圣的使命。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感情,也是一种神圣的职责;爱国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更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践;爱国是一种升华的思想,更是一种心甘情愿的奉献。

如果我们每一个学生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每一个农民都为祖国的繁荣而耕耘;每一个职员都为民族的振兴而拼搏;每一个军人都为国家的安宁而奉献;每一个知识分子都为中华的富强而发光;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为中国的腾飞而奋斗!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会指日可待!爱国主义的思想就一定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深深扎根,爱国主义的情感就一定会在我们的血液里滚滚流淌,爱国主义的旗帜就一定会在我们的上空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
手段,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
地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养成有
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生
活方式、行为方式,促进学生身
心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
力的全面发展。

这是对大学生进
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

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建立预防为主、自我保健的意识。

医学模式的健康观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